一种粘接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3502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粘接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业本及书本的文化用品,特别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装订技术所进行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的作业本和书本所采取的装订技术是钉装、活页固定、折叠三种。采取钉装的技术来装订作业本和书本的缺点是翻页时,页面不断愰动,页面很难固定,装订区域浪费较多纸张。采取活页固定的技术来装订作业本和书本的缺点是翻页速度较慢,页面分开较大,转动页面的转轴凸起,页面的总体效果不够美观,转动区域浪费较多纸张。釆取折叠的技术来装订作业本和书本的缺点是不利于迅速翻页,折叠的页面容易凸起,不够平整,不利于多页纸张的装订成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接装订的作业本和书本以及几种粘贴用纸,以方便读者迅速翻页,以利于读者书写和学习,使书本和作业本的页面的总体视觉效果达到最佳。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对接叠折本,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N (N = M+l)页纸按一一对接的方式逐页粘接并折叠成册,或者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N (N二M+1)页纸按一一叠放的方式逐页粘接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l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
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
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连接本,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按折叠长度及同一方向排列对接的N (N = M+l)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三是 一种顺逆连接本,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按顺向折叠长度、逆向折叠长度及顺向排列、逆向排列对接的N (N=M+1)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l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四是 一种纵横连接本,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横方向和纵方向的按横向折叠长度和纵向折叠长度排列对接的Z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l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五是 一种顺逆纵横连接本,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横方向和纵方向的按顺、逆横向折叠长度和顺、逆纵向折叠长度排列对接的Y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Y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六是 一种纸张粘接纸,是对传统的粘贴纸的改进,是由两个上页和一个下页粘贴而成,两个上页的底面光滑;下页的上面两端有
不干胶并与两个上页的底面相交,下页的上面的中心轴线或中间部分无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七是 一种粘接本纸,是对传统的粘贴
用纸的改进,它是由M页纸组成,每页纸的一条边粘接一个大粘纸或m个小粘纸;大粘纸或小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M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或中间部分的颜色与M页纸相同且无不千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且与底面光滑的纸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八是 一种折叠本纸,是对传统的粘贴用纸的改进,它是由M页纸组成,每页纸的大小符合顺横向折叠长度或逆横向折叠长度或顺纵向折叠长度或逆纵向折叠长度的纸张标准,且每页纸的一条边粘接一个大粘纸或m个小粘
纸;大粘纸或小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M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
轴线或中间部分的颜色与M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且与底面光滑的纸粘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易于生产、成本底廉等优点。

图1是传统书本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小粘纸粘接的一一对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是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小粘纸粘接的第一、二页折叠成册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小粘纸粘接的第一、二页折叠后与第三页一一对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大粘纸粘接的一一对接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大粘纸粘接的第一、二页折叠成册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大粘纸粘接的第一、二页折叠后与第三页一一对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小粘纸叠放粘贴的示意图。图9是实用新型的对接本的小粘纸反折示意图。
图IO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小粘纸叠放粘接第一、二页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4吏用大粘纸叠放粘贴的示意图。图12是实用新型的对接本的大粘纸反折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本使用大粘纸叠放粘接第一、二页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本使用小粘纸粘接第一、二、三、四页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本把小粘纸粘接的第一、二、三、四页折叠成册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本使用大粘纸粘接的第一、二、三、四页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本把大粘纸粘接第一、二、三、四页折叠成册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顺逆连接本使用大粘纸粘接第一、二、三、四页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顺逆连接本把大粘纸粘接的第一、二、三、四页折叠成册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横连接本的纸张排列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横连接本的纸张粘接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横连接本的纸张折叠成册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顺逆纵横连接本的纸张排列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顺逆纵橫粘接本的纸张粘接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顺逆纵横粘接本的纸张折叠成册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张粘接纸的正面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纸的张粘接纸的反面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张粘接纸另一种的正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张粘接纸另一种的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的例子
在图2中,a、 b、 c为小粘纸,d为小粘纸的中心轴线,1、 2是指第1页纸、第2页纸,e为第l、 2两页纸的对接线。
图3是指把图2的第2页纸折叠在第1页纸的上面。
图4是指把图2的第1 、 2页纸折叠后与第3页纸对接粘接,2是表示把第2页纸折叠在第1页纸的上面。
在图5中,a为大粘纸,b为大粘纸的中心轴线,1、 2是指第1页纸、第2页纸。图6是指把图5的第2页纸折叠在第1页纸的上面。
图7是指把图5的第1、 2页纸折叠后与第3页纸对接粘接,2是表示把第2页纸折叠在第l页纸的上面,a为大粘纸的中心轴线。
在图8中,a为小粘纸,b为小粘纸的中心轴线,1指第1页纸。在图9中,a是指把图8的小粘纸反折且具有不干胶,1指第1页纸。图10是指把第2页纸叠放粘接在图9的第1页纸上。在图11中,a为大粘纸,b为大粘纸的中心轴线,1指第1页纸。
5在图12中,a是指把图11的大粘纸反折且具有不干胶,1指第1页纸。图13是指把第2页纸叠放粘接在图12的第1页纸上。
在图14中,图中的9个小方框为小粘纸,如a所示;图中的9个小方框的虚线为小粘纸的中心轴线,如b所示;图中的3条黑线是1、 2、 3、 4页对接处,1、 2、 3、 4是指第1、2、 3、 4页纸。
图15是指把图14的第1、 2、 3页纸依次折叠在第4页纸上。
在图16中,图中的3个小方框为大粘纸,如a所示;图中的3个小方框的虚线为大粘纸的中心轴线,如b所示;图中的3条虚线是1、 2、 3、 4页对接处;1、 2、 3、 4是指第1、
2、 3、 4页纸。
图17是指把图16的第1、 2、 3页纸依次折叠在第4页纸上。
在图18中,图中a、 b、 c的3个小方框为大粘纸;图中的3个小方框的虚线为大粘纸的中心轴线,如d所示;图中的虚线是l、 2、 3、 4页纸的对接处;1、 2、 3、 4是指第1、 2、
3、 4页纸。在图18中,箭头A、箭头B表示折叠方向。
图19是指先把图18的第1页折叠在第2页上,再把图18的第4页折叠在第3页上,最后把图18的1、 2、 3、 4页折叠成册。
在图20中,图中al至d4等16个符号代表16页纸张,a、 b、 c、 d的纸张表示纵向,1、 2、 3、 4的纸张表示横向,箭头A是表示al、 bl、 cl、 dl等纵向纸张是按纵向折叠长度排列的,箭头B是表示al、 a2、 a3、 a4等横向纸张是按横向折叠长度排列的,图中相互交叉的直线为纸张对接处。
在图21中,图中al至d4共16个符号表示图20的16页纸,箭头B方向表示横方向,横方向共用12个大粘纸把16页纸粘接,如c所示;箭头A方向表示纵方向,纵方向共用12个大粘纸把16页纸粘接,如d所示。
图22是指把图21按B方向或A方向把16页纸折叠,则得图22的折叠形状。
在图23中,图中al至d4等16个符号代表16页纸张,a、 b、 c、 d的纸张表示纵向,1、 2、 3、 4的纸张表示横向,箭头A是表示al、 a2等页纸是按顺横向折叠长度排列的,箭头B是表示a4、 a3等页纸是按逆横向折叠长度排列的,箭头C是表示al、 bl等页纸是按顺纵向折叠长度排列的,箭头D是表示dl、 cl等页纸是按逆纵向折叠长度排列的,图中相互交叉的直线为纸张对接处。
在图24中,图中al至d4共16个符号表示图23的16页纸,箭头A、B方向表示纸张按顺、逆横向折叠长度的排列方向,共用12个大粘纸把16页纸横向粘接,如a所示;箭头C、 D方向表示纸张按顺、逆纵向折叠长度的排列方向,共用12个大粘纸把16页纸纵向粘
6接,如b所示;在图24中,虚线部分是大粘纸的中心轴线。
图25是指把图24按A方向或B方向或C方向或D方向把16页纸折叠成册,则得图25的折叠形状。
在图26中,1、 2是指表示指上页的下面粘贴在下页的上面且有不干胶的部分,3是指下页的上面的中心轴线无不干胶的部分。图27是下页的下面。
在图28中,1、 2是表示指上页的下面粘贴在下页的上面且有不干胶的部分,3是下页的上面的中间部分无不干胶的部分。图29是下页的下面。
本实用新型的粘接本纸是指将图9、图12中有不干胶的部分粘接上底面光滑的纸。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本纸是指纸张符合顺横向折叠长度、逆横向折叠长度、顺纵向折叠长度、逆纵向折叠长度的标准且纸张如图9、图12中有不干胶的部分粘接上底面光滑的纸。
上述所表达的图式、说明,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按照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对接叠折本,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改进,其特征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N页纸按一一对接的方式逐页粘接并折叠成册,或者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N页纸按一一叠放的方式逐页粘接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2、 一种连接本,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改进,其特征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按折 叠长度及同一方向排列对接的N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 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 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3、 一种顺逆连接本,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改进,其特征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 按噸向折叠长度、逆向折叠长度及顒向排列、逆向拌列对接的N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 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4、 一种纵横连接本,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改进,其特征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纸把 横方向和纵方向的按横向折叠长度和纵向折叠长度拌列对接的Z页纸粘接并折叠成册;同一页面的n个 小粘纸或1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 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顔色与N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 干胶。
5、 一种顺逆纵横连接本,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改进,其特征是用X个小粘纸或M个大粘 纸把横方向和纵方向的按順、逆横向折叠长度和頫、逆纵向折叠长度拌列对接的Y页纸粘接并折叠成 册;同一页面的n个小粘纸或l个大粘纸只与一个相邻页面粘接,不与其它页面粘接;小粘纸或大粘纸 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N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的颜色与Y页纸相同且无不 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
6、 一种纸张粘接纸,其特征是由两个上页和一个下页粘貼而成,两个上页的底面光滑;下页的上 面两端有不干胶并与两个上页的底面相交,下页的上面的中心轴线或中间部分无不干胶。
7、 一种粘接本纸,是对传统的粘贴用纸的改进,其特征是由M页纸组成,每页纸的一条边粘接 一个大粘纸或m个小粘纸;大粘纸或小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M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的下面的中心轴线或中间部分的颜色与M页纸相同且无不干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且与底面光滑的纸粘接。
8、 一种折叠本纸,是对传统的粘貼用纸的改进,其特征是由M页纸组成,每页纸的大小符合顺横向折叠长度或逆横向折叠长度或頫纵向折叠长度或逆纵向折叠长度的纸张标准,且每页纸的一条边粘接一个大粘纸或m个小粘纸大粘纸或小粘纸的上面无不干胶,且颜色与M页纸相同;小粘纸或大粘纸 的下面的中心轴线或中间部分的颜色与M页纸相同且无不千胶,其余部分有不干胶且与底面光滑的纸粘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作业本及书本的文化用品,特别是对传统的作业本及书本的装订技术所进行的改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接装订的作业本和书本以及几种粘贴用纸,以方便读者迅速翻页,以利于读者书写和学习,使书本和作业本的页面的总体视觉效果达到最佳。
文档编号B42D1/00GK201275929SQ20082011128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8日
发明者黄景明 申请人:黄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