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平面钢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466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教学用平面钢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试验设备,主要涉及一种钢桁架加载试验验证结构相关理论的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专业包括道桥建筑的平面钢桁架结构力学教学中多数还处在单一以理论教学的认知方法中,学生在结构和力学认知中,无感性认识,不仅理解难度大,知识显得空洞乏味,而且学习效果差。现有的针对平面钢桁架加载试验仪器由于结构设计和参数确定方面的问题,其实验检测数据与理论设计数据误差较大,检测试验数据不准确,影响和降低了教学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试验活动的实际需要,设计提供一种新结构的教学用平面钢桁架,达到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学习者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在支架总成上端部上固定安装上弦杆,通过倾斜配置的腹杆将下弦杆安装在上弦杆下部上,腹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的节点处和下弦杆的重物加载点处,相邻的腹杆与上弦杆构成倒等腰三角形状,相邻的腹杆与下弦杆构成正等腰三角形状,在由腹杆与上弦杆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和由腹杆与下弦杆构成的正等腰三角形各边上均配装应变片,在节点处安装位移传感器,正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H1与高度H3之间的比值为2 1,两侧边部的腹杆与支架总成和下弦杆延长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吐与高度H3相等,至此构成教学用平面钢桁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及参数确定科学合理,结构简单,试验操作简单易行,试验检测数据准确,有利于学习者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附图是教学用平面钢桁架总体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件号说明1、支架总成、2、位移传感器、3、重物加载点、4、上弦杆、5、应变片、6、腹杆、7、节点、
8、下弦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教学用平面钢桁架,在支架总成1上端部上固定安装上弦杆4,通过倾斜配置的腹杆6将下弦杆8安装在上弦杆4下部上,腹杆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4的节点7处和下弦杆8的重物加载点3处,相邻的腹杆6与上弦杆4构成倒等腰三角形状,相邻的腹杆6与下弦杆8构成正等腰三角形状,在由腹杆6与上弦杆4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和由腹杆6与下弦杆8构成的正等腰三角形各边上均配装应变片5,在节点7处安装位移传感器2,正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H1与高度H3之间的比值为2 1,两侧边部的腹杆6与支架总成1和下弦杆8延长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吐与高度H3相等。 试验使用时,将重物吊挂在下弦杆8与各腹杆6连接的重物加载点3部位上,由于重物质量的不同,对由上弦杆4、下弦杆8及腹杆6构成的平面钢桁架产生的不同的弯曲、 拉伸、压缩等变形,其变形信号由各个应变片5和位移传感器2传输给计算机或记录显示仪器,经记录仪器显示或计算机软件处理,得出平面钢桁架试验检测相关数据,并与理论设计数据对比,验证理论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权利要求1. 一种教学用平面钢桁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架总成(1)上端部上固定安装上弦杆G), 通过倾斜配置的腹杆(6)将下弦杆(8)安装在上弦杆(4)下部上,腹杆(6)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的节点(7)处和下弦杆(8)的重物加载点(3)处,相邻的腹杆(6) 与上弦杆(4)构成倒等腰三角形状,相邻的腹杆(6)与下弦杆(8)构成正等腰三角形状,在由腹杆(6)与上弦杆(4)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和由腹杆(6)与下弦杆(8)构成的正等腰三角形各边上均配装应变片(5),在节点(7)处安装位移传感器O),正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H1与高度H3之间的比值为2 1,两侧边部的腹杆(6)与支架总成⑴和下弦杆⑶延长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H2与高度H3相等。
专利摘要教学用平面钢桁架属于教学试验设备;在支架总成上端部上固装上弦杆,通过倾斜配置的腹杆将下弦杆安装在上弦杆下部上,腹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的节点处和下弦杆的重物加载点处,在相邻的腹杆与上弦杆构成的倒等腰三角形各边上和相邻的腹杆与下弦杆构成的正等腰三角形各边上均配装应变片,在节点处安装位移传感器,正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与高度之间的比值为2∶1,两侧边部的腹杆与支架总成和下弦杆延长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与高度相等;本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试验操作简易方便,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准确,有利于学习者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文档编号G09B23/10GK201984690SQ20112008557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张兆强, 解国梁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