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球仪,尤其是涉及一种能直接显示球面距离及方位的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
背景技术:
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便于人们直观了解地球面貌和地理分布,并利用人为设定的经纬网来确定球面上某一点的空间位置。自1494年德国地学家贝海姆发明地球仪至今,地球仪的结构和功能均无明显的变化。地图是一幅展现地貌概况的平面缩影图形。由于地球为近似球体,地图为平面图形,若把球面展开为平面,必定会产生裂隙。因此人们利用经纬网将球面分为若干块,并按一定的投影方式把每块之间的裂隙拉合起来,形成一幅较为完整的平面图形。显然,由于地图是一幅变形的地貌概况平面图,而且在不同部位的变形率也不相同,其经纬网与球面上的经纬网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地图上不能真实反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及对应方位,其误差率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扩大。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往往需要了解某事件的影响范围、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及对应方位,以便作出反应。由于现有的地球仪和地图只有经纬网角度值和比例值参考,因此人们必需通过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到距离的近似值,尤其在地图上获取数据的误差更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在地球仪的球面上直接显示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及方位、显示某日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及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变化规律的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本实用新型设有模型地球体、透明测距圈、环形支架、底座和转轴支钉;所述模型地球体采用现有地球仪上的模型地球体;所述透明测距圈为内径略大于模型地球体外径的透明球壳体的一部分,所述透明测距圈设有表盘和延伸带,所述表盘设于模型地球体的正前方,延伸带两端与表盘连接并环绕模型地球体,所述透明测距圈的上下对称中心线处标注一条基准环线,所述基准环线的左右侧分别标注0 20000km的距离标记,表盘由若干个同心圆和外围的方位盘组成,相邻同心圆的间隔为透明测距圈周长的1/400,所述相邻同心圆的间隔表示地球表面IOOkm的球面距离,方位盘的正东和正西的连线与基准环线重叠, 正南和正北的连线与基准环线垂直,方位盘上还设有角度标记和8个主要方位标记,所述8 个主要方位标记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在表盘的正南和正北两端各开设一道可避让模型地球体转轴的避让槽;环形支架的内径略大于透明测距圈的外径,环形支架的右上方分布着对应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所述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分别为春分0°,清明、白露5° 57' N,谷雨、处暑11° 32' N,立夏、立秋16° 19' N,小满、大暑20° 16' N,夏至23° 26' N ;环形支架上的左下方分布着对应另外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所述另外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为秋分0°,寒露、惊蛰5° 57' S,霜降、雨水11° 32' S,立冬、立春11° 16' S,小雪、大寒20° 16' S,大雪、小寒22° 44' S,冬至23° 26' S ;环形支架的右下方和左上方的内沿分布着0 10000km距离及对应角度的图文标记。所述透明测距圈上的基准环线的东西两端点通过测距圈转轴支钉分别与环形支架的左右两端点连接并可转动,模型地球体的南北两端通过地球体转轴支钉分别与环形支架的上下两端点连接并可转动,这两条转轴相互垂直。环形支架垂直安置在底座的正上方, 其固定点位于环形支架下方偏右23° 26'处。本实用新型的透明测距圈通常收置在环形支架的下方或上方,可以像普通地球仪一样使用。如果需要测量距离和方位,可旋出透明测距圈和转动模型地球体进行定位操作, 当球面上某一地点位于表盘的中心位置时,通过透明测距圈上的图文标记即可确定出该地点与周边其他地点的最短距离和对应方位。本实用新型不仅保留了现有地球仪的优点,而且增加了下列功能可根据有关部门的台风、地震、海啸、核辐射等灾情预报或灾情通报,在地球仪上的球面直接确定本地区是否受其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便迅速作出反应;可根据飞机最大作战半径(或最大航程)、导弹最大射程等技术指标,直接确定其覆盖范围;根据“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长度等于连接这两点的大圆(经过球心平面的圆)的劣弧长度”的数学定义,利用透明测距圈上的基准环线来确定或解释飞机航线的走向和导弹的运行轨迹;可利用环形支架上的距离及对应角度的图文标记,确定任一地点与赤道之间的最短距离及对应的纬度值;可利用环形支架上的二十四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确定某日太阳直射点的具体位置和了解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的变化规律。本实用新型可在地球仪的球面上直接显示某事件的影响范围,并反映出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及对应方位,显然比在平面地图上的测量计算或在普通地球仪上推算来得准确和便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功能等特点,可在气象、交通、军事、民防救灾、教学等部门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模型地球体4、透明测距圈1、环形支架3、底座6和转轴支钉5;所述模型地球体4采用1 4000万比例的地球仪上的模型地球体,其外径为320mm。透明测距圈1为透明球壳体的一部分,其内径为322mm,厚度为Imm左右,由位于正前方的表盘与其延伸段合围成一圈,基准环线11的左右两侧分别标注0 20000km 的距离标记。表盘由30个同心圆12和方位盘13组成,相邻同心圆12的间隔为透明测距圈1周长的1/400(约为2. 54mm),表示地球表面IOOkm的球面距离,方位盘13上标注角度 #E*E、W、S、N、NE、SE、NW、SW方位标记,在表盘的正南和正北两端各开设一道避让槽14。 环形支架3的内径为326mm,外径为386mm,厚度为10mm,环形支架3的右上方和左下方各分布着对应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31 (含箭头、节气名称、节气日期),环形支架3的右下方和左上方的内沿分布着0 10000km距离及对应角度的图文标记32。透明测距圈1位于基准环线11的东西两端点处通过测距圈转轴支钉2分别与环形支架3的左右两端点铰接,模型地球体4的南北两端点通过地球体转轴支钉5分别与环形支架3的上下两端点铰接,环形支架3垂直安置在底座6的正上方,其固定点位于环形支架3下方偏右 23° 26'处。
权利要求1.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设有模型地球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透明测距圈、环形支架和转轴支钉;所述透明测距圈设有表盘和延伸带,所述表盘设于模型地球体的正前方, 延伸带两端与表盘连接并环绕模型地球体,所述透明测距圈的上下对称中心线处标注一条基准环线,所述基准环线的左右侧分别标注0 20000km的距离标记,表盘由若干个同心圆和外围的方位盘组成,相邻同心圆的间隔为透明测距圈周长的1/400,所述相邻同心圆的间隔表示地球表面IOOkm的球面距离,方位盘的正东和正西的连线与基准环线重叠,正南和正北的连线与基准环线垂直,方位盘上还设有角度标记和8个主要方位标记,在表盘的正南和正北两端各开设一道避让槽;环形支架的内径大于透明测距圈的外径,环形支架的右上方分布着对应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环形支架上的左下方分布着对应另外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环形支架的右下方和左上方的内沿分布着 0 10000km距离及对应角度的图文标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测距圈上的基准环线的东西两端点通过测距圈转轴支钉分别与环形支架的左右两端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地球体的南北两端通过地球体转轴支钉分别与环形支架的上下两端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架垂直安置在底座的正上方,所述环形支架的固定点位于环形支架下方偏右23° 26'处。
专利摘要带测距功能的地球仪,涉及一种地球仪。设有模型地球体、透明测距圈、环形支架、底座和转轴支钉;透明测距圈设有表盘和延伸带,表盘设于地球体的正前方,延伸带两端与表盘连接并环绕地球体,透明测距圈的上下对称中心线处标注一条基准环线,表盘由同心圆和外围的方位盘组成,方位盘的正东和正西的连线与基准环线重叠,正南和正北的连线与基准环线垂直,方位盘上设有角度和方位标记,在表盘的正南和正北两端各开设避让槽;环形支架的右上方分布着对应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环形支架上的左下方分布着对应另外十二节气日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图文标记,环形支架的右下方和左上方的内沿分布着0~10000km距离及对应角度的图文标记。
文档编号G09B27/08GK202189503SQ20112019609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张伟斌, 林宗进, 陈天章 申请人:陈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