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501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其中,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耦合电容;显示面板包括串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电路和多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包括3T1C的驱动电路,且发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耦接于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输出端。本发明提供的驱动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与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电路耦接后,接入本行的扫描信号,即可生成Emit控制信号,因此能实现正反扫功能。
【专利说明】
—种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补偿OLED像素输出管之间阈值和迁移率等差异对显示特性的影响,OLED像素需要设计各种补偿电路。而补偿电路需要周边驱动电路按照一定的时序提供输入信号。
[0003]当OLED像素电路为PMOS电路时,Emit控制信号一般为低电平信号,目前主要有两种Emit信号生成方式:1.级联负脉冲移位电路直接生成;2.级联正脉冲移位电路接反相器生成。而一般的级联负脉冲移位电路直接生成反向脉冲所需电路结构复杂,如果用于底栅的NMOS的Oxide半导体器件电路会更占空间,导致窄边框难以实现。使用正脉冲移位电路接反相器的设计,需要两个功能电路的串接,占空间也很大。而如果不加前驱电路,用VSR的扫描信号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就需要从下一行取扫描信号,因而无法实现正反扫功倉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耦合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
[0005]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
[0006]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输入端;
[0007]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
[0008]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端;
[0009]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
[0010]第二节点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0011]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上述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
[0012]向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高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打开,所述第一晶体管传输输入信号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传输高电平信号至第二节占.
[0013]向第四时钟信号端输入低电平;
[0014]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关闭;
[0015]向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低电平;
[0016]第四时钟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通过耦合电容的自举作用拉高第一节点的电位,使第二晶体管打开,传输第二时钟信号至第二节点。
[0017]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串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电路和多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包括上述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输出端。
[0018]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001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只有3T1C,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窄边框;与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电路耦接后,接入本行的扫描信号,即可生成Emit控制信号,因此能实现正反扫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时序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驱动/[目号时序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面板示意图;
[002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29]实施例一
[0030]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晶体管Ml、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以及耦合电容Cl,具体的,第一晶体管Ml的第一端、耦合电容Cl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Q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N ;第一晶体管Ml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CKl,第二端耦接于输入端IN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CK2 ;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CK3,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端VGH ;耦合电容Cl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CK4 ;第二节点N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其中,第一晶体管Ml、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均为N型TFT,第一端指的是NTFT的源极,第二端指的是NTFT的漏极。
[0031]图2所示为上述驱动电路的一种驱动时序图,如图2所示,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二时钟信号端CK2、第三时钟信号端CK3可以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因此,上述驱动电路的连接关系,进一步的可以把第一晶体管Ml的栅极,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耦接至同一点,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结合图2所示的驱动信号时序,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2]在图2所示的第Tl时刻,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二时钟信号端CK2、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高电平信号,其中,第一时钟信号CKl控制第一晶体管Ml打开,第三时钟信号CK3控制第三晶体管M3打开,信号输入端IN输入高电平信号,经过第一晶体管Ml传输至第一节点Q,第三晶体管M3传输高电平信号VGH至第二节点N,使得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且完成高电平IN信号传输至Q点。此时,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低电平信号。
[0033]在第T2时刻,第一时钟信号端CKl、第二时钟信号端CK2、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第一时钟信号CKl控制第一晶体管Ml关闭,第三时钟信号CK3控制第三晶体管M3关闭。由于第一晶体管Ml或第二晶体管M2的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Q点的电位随CK1、CK2的下降沿到来而略有拉低,不足以完全打开M2。之后,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于I禹合电容Cl的自举作用,使得第一节点Q的电位随着CK4的上升沿的到来被拉高。
[0034]在第T3时刻,由于第一节点Q的电位被拉高,足以使得第二晶体管M2开启,此时第二时钟信号端CK2依然输入低电平。第二晶体管M2把第二时钟信号端CK2输入的低电平信号传输至第二节点N,也输出端OUT的输出低电平。
[0035]在T4时刻,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二时钟信号端CK2、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第一时钟信号CKl控制第一晶体管Ml打开,第三时钟信号CK3控制第三晶体管M3打开。第三晶体管M3传输高电平VGH至第二节点N,使得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之后,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
[0036]由上述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知,此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OUT的下降沿由第四时钟信号CK4的上升沿来控制,而输出信号OUT的上升沿由第三时钟信号CK3的上升沿决定。驱动电路中的耦合电容Cl用于补偿第一时钟信号CKl或第二时钟信号CK2下拉时,Q点因为第一晶体管Ml或第二晶体管M2的寄生电容而被下拉的因素,如果电容过小,可能导致第二晶体管M2无法充分打开;如果电容过大会导致输出信号的抖动。
[0037]图3所示为实施例一驱动电路的另一种驱动时序图。其中,驱动电路的第一时钟信号端CKl和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相同的时序信号,第二时钟信号端CK2输入恒定的低电平。
[0038]在图3所示的驱动时序下,其工作原理基本上如图2所示的驱动原理类似,区别点在于,当第一时钟信号端CKl在T2时刻,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时,仅由第一晶体管Ml的寄生电容,拉低第一节点Q的电位,使得Q点电位不足以打开第二晶体管M2。在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信号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时,由耦合电容Cl自举作用,拉高第一节点Q的电位,所需的耦合电容Cl的电容值可以略小一点。其他与图2所示驱动时序相同的驱动原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39]实施例二
[004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驱动电路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晶体管Ml、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以及耦合电容Cl,具体的,第一晶体管Ml的第一端、耦合电容Cl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Q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N ;第一晶体管Ml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CKl,第二端耦接于输入端IN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CK2 ;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CK3,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端VGH ;耦合电容Cl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CK4 ;第二节点N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OUT。其中,第一晶体管Ml、第三晶体管M3均为P型TFT,第二晶体管M2为N型TFT。第二晶体管M2DE第一端指的是源极,第二端指的是NTFT的漏极。第一晶体管Ml和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指的是漏极,第二端指的是源极。
[0041 ]由于第一晶体管Ml与第三晶体管M3为P型TFT,因此控制其开启与关闭的第一时钟信号CKl和第三时钟信号CK3,与实施例一所不驱动电路的信号相反。
[0042]同样,实施例二所不的驱动电路,其第一时钟信号端CKl和第三时钟信号端CK3可以耦接至同一点。因此其也可以有另一种实施方式。
[0043]进一步,实施例二所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其中第二时钟信号CK2,如同实施例一,可以是脉冲波,也可以是恒定的低电平值。实施例二所示驱动电路的驱动原理与实施例一所示驱动电路的驱动原理大致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第一晶体管Ml和第三晶体管M3的类型为PTFT,因此控制其开启和关闭的信号值相反。因此,实施例二的驱动时序图不再详细描述。
[0044]实施例三
[0045]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其中,驱动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第一晶体管Ml、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和稱合电容Cl,所述第一?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TFT,第一晶体管Ml的第一端、耦合电容Cl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Q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N ;第一晶体管Ml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二端耦接于输入信号端IN ;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CK2 ;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CK3,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VGH ;所述耦合电容Cl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CK4 ;第二节点N作为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端OUT。驱动方法包括:
[0046](I)向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高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Ml、第三晶体管M3打开,所述第一晶体管Ml传输输入信号IN至第一节点Q,所述第三晶体管M3传输高电平信号VGH至第二节点N ;向第四时钟信号输入低电平;
[0047](2)第一时钟信号端CKl和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Ml、第三晶体管M3关闭;向第二时钟信号端CK2输入低电平;
[0048](3)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通过耦合电容Cl的自举作用拉高第一节点Q的电位,使第二晶体管M2打开,传输第二时钟信号CK2至第二节点N ;
[0049](4)第一时钟信号端CKl和第三时钟信号端CK3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Ml、第三晶体管M3开启。第四时钟信号端CK4输入的信号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
[0050]其中,在第(2)和第(3)阶段中,第一时钟信号CKl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发生在第四时钟信号CK4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之前。而在第(4)阶段,第一时钟信号CKl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发生在第四时钟信号CK4由高电平跳变至低电平之前。输出信号OUT的下降沿由第四时钟信号CK4的上升沿来控制,而输出信号OUT的上升沿由第三时钟信号CK3的上升沿决定。
[0051]实施例四
[0052]图7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AA区外围,设置有面板驱动电路,面板驱动电路包括串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电路VSRl、VSR2、VSR3…,还包括多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Emitl、Emit2、Emit3...,每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包含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其中,每级移位寄存器电路VSR相互级联,每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与每级移位寄存器电路相对应,也即每一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耦接至每级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输出端。
[0053]显示面板中移位寄存器电路VSR与发光驱动电路单元Emit的连接关系如图8所示,其中,一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Emit对应一个移位寄存器电路VSR,即移位寄存器电路VSR的输出端耦接至发光驱动电路单元Emit的输入端,发光驱动电路单元Emit在第一时钟信号端CK1、第二时钟信号端CK2、第三时钟信号CK3、第四时钟信号CK4以及高电平信号VGH的驱动下,输出端OUT输出相应的低电平Emit信号。
[0054]由于,每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耦接至本行的移位寄存器电路,因此,只要移位寄存器电路本身的级联关系能够实现正反扫功能,则此整体面板驱动电路依然能够实现正反扫功能。再者,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包含的驱动电路结构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示,仅包括3T1C,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0055]实施例五
[0056]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四所述的显示面板。
[0057]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耦接”,包含直接或间接的电连接。
[005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详细表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任何没有创造性劳动而进行的各种改动和变型,均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耦合电容,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占.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输入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端; 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 所述第二节点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TF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或者,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所述第二时钟信号输入恒定的低电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型TFT,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为P型TF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
6.一种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耦合电容,所述第一?第三晶体管均为N型TFT,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耦合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占.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输入信号端;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二时钟信号端;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耦接于第三时钟信号端,第二端耦接于高电平信号; 所述耦合电容的第二极板耦接于第四时钟信号端; 所述第二节点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端。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向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高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打开,所述第一晶体管传输输入信号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传输高电平信号至第二节点;向第四时钟信号端输入低电平; 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的信号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控制第一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关闭; 向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低电平; 第四时钟信号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至高电平,通过耦合电容的自举作用拉高第一节点的电位,使第二晶体管打开,传输第二时钟信号至第二节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钟信号的跳变发生在第一时钟信号的跳变之后。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或者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第三时钟信号端输入相同的时钟信号,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输入恒定的低电平。
9.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串联的多级移位寄存器电路和多个发光驱动电路单元,所述发光驱动电路单元包括如权I?权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于对应的移位寄存器电路的输出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移位寄存器电路能实现正反扫功能。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
【文档编号】G09G3/32GK104376814SQ20141069200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5日
【发明者】钱旭, 翟应腾 申请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