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出铅铅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4719阅读:27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出铅铅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铅笔,特别是一种自动出铅铅笔。
现有的自动出铅铅笔,如申请号为88210999.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记载的那样,由驱动咀、阻尼、前后弹簧、定位圈、紧锁圈、输铅器和封闭圈等组成,其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其定位圈、紧锁圈和封闭圈要分别用粘合剂来与笔项内壁固定,粘合剂过少时粘不牢,过多时容易在笔项内形成堆积,影响质量,因此其工序繁杂,装配要求高,易出废品,故其成本也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成本低,并且同样能达到在书写时自动出铅的铅笔。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动出铅铅笔,包括有笔头和笔杆,笔头内腔装有护芯套、橡皮圈、弹簧、滑片及滑片套和小滚珠,护芯套安装在笔头内腔前端,它的两端直径不同,轴截面呈阶梯形,其前端较细部分伸出笔头之外,在护芯套中央设有铅芯通过的通孔,橡皮圈设在护芯套后端内壁的铅芯外,滑片套安装在笔头后端,与笔头内壁过盈配合并定位于笔头内壁的环形台上,其前端内壁呈斜锥形,一对由两个相同半圆形部件合并而成的滑片安装在滑片套内,其中央形成铅芯通过的夹持通孔,滑片前端外壁相对部位各有一个圆球槽,其内各安放一个小滚珠,小滚珠可沿滑片套前端内壁的斜锥面滑动,弹簧装在护芯套与滑片之间,其一端顶在护芯套内壁后的环形台上,另一端顶在滑片前端外壁的环形台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自动铅笔相比,减少了一个定位圈、一根弹簧和封闭圈,因此结构紧凑,成本降低。同时它不用任何粘合剂,使得装配简单,成品率高,并且同样达到了书写时能够连续出铅的目的。基于上述优点的存在,本实用新型便于普及制造应用。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一种自动出铅铅笔的剖面图。
其中(1)为护芯套,(2)为笔头,(3)为橡皮圈,(4)为弹簧,(5)为滑片,(6)为小滚珠,(7)为滑片套,(8)为笔杆,(9)为铝箍,(10)为橡皮擦,(11)为铅芯。
按照附图所示的结构装配成一支自动出铅铅笔,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书写的时候,铅芯(11)和护芯套(1)同时与书写物接触,产生一个微弱的压力,护芯套(1)会向笔头(2)内微缩,而铅芯(11)在弹簧(4)和夹持铅芯的滑片(5)、小滚珠(6)和滑片套(7)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当护芯套(1)失去与书写物的接触,即微弱压力消失时,在弹簧(4)的作用下作复位运动,同时橡皮圈的摩擦力带动铅芯向前移动,此时滑片(5)夹持铅芯的力小于橡皮圈的摩擦力,因此可完成出铅芯的任务,如此连续书写,可保证铅芯在护芯套外部的长度总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直至一根铅芯用完为止。
本实用新型自动出铅铅笔的各个零件除弹簧、小滚珠用金属材料制造,橡皮圈用橡胶制造外,其它均用塑料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出铅铅笔,包括有笔头和笔杆,笔头内腔装有护芯套、橡皮圈、弹簧、滑片及滑片套和小滚珠,其特征在于护芯套安装在笔头内腔前端,它的两端直径不同,轴截面呈阶梯形,其前端较细部分伸出笔头之外,在护芯套中央设有铅芯通过的通孔,橡皮圈设在护芯套后端内壁的铅芯外,滑片套安装在笔头后端,与笔头内壁过盈配合并定位于笔头内壁的环形台上,其前端内壁呈斜锥形,一对由两个相同半圆形部件合并而成的滑片安装在滑片套内,其中央形成铅芯通过的夹持通孔,滑片前端外壁相对部位各有一个圆球槽,其内各安放一个小滚珠,小滚珠可沿滑片套前端内壁的斜锥面滑动,弹簧装在护芯套与滑片之间,其一端顶在护芯套内壁后的环形台上,另一端顶在滑片前端外壁的环形台上。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出铅铅笔,其主要解决现有自动铅笔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而且可靠性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是由笔护芯套、橡皮圈、弹簧、滑片及滑片套等部件组装而成,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具有书写时连续出铅的功能,使用方便,可用于中、小学生书写及绘图领域。
文档编号B43K21/02GK2079117SQ9022369
公开日1991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3日
发明者姚诚根, 韩世伟, 王后孝, 胡东平, 徐安心, 杨业胜, 张昌志 申请人:武汉市国营武汉钉丝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