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音息汉字的制作方法
这是一种制作汉字印版或字盘时采用的在汉字笔划中存入拼音符号的方法,它属于文教出版技术领域。
现在印版印出的汉字本身没有拼音符号,虽然采用英文作拼音符号可以帮助学生阅读。但由于英文拼音符号和汉字脱开、不成一体、故记忆拼音符号和记忆汉字联系不紧,尤如学两国文字,学生们在学习中主要还是靠死记硬背,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文盲和海外人士学习现在印版印出的汉字、要化费较多的集中学习时间,且离开拼音符号又容易遗忘,对于同一读音的不同汉字,更是难以分清。
本发明旨在创造出一种在汉字笔划中存入拼音符号的方法来获得既保持汉字原来特点又使汉字具有拼音讯息的音息汉字,用它制成印版或字盘后用机器印制成音息汉字的各种教材书本,这样使学生在作拼音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记住汉字的形态笔画,帮助学生减轻死记硬背之苦,并且学生如能书写这种音息汉字,也就能为采用电子技术鉴别手写汉字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保存汉字的特色,音息汉字中的拼音笔画是模仿汉字书法篆书和隶书中的曲线笔画加上不同的端头形状后规范成几十种特定的曲线作拼音笔画,令各条拼音笔画代表不同的声母或韵母,赖以正确表达汉字的发音,后面表1中列出了21条声母拼音笔划,和它所对应的英文拼音读音及汉字字音,后面表2中列出了35条韵母拼音笔画和它的所对应的英文拼音读音及汉字字音,由于一般情况拼音笔画代替的是汉字中的横笔画,故表1表2中的拼音笔画都处在水平方向上,如拼音笔画代替汉字斜笔,则识别时应使拼音笔画的低端上提至和另一端相平成为水平方向后再认识,如拼音笔画代替汉字竖笔,则识别时应使拼音笔画的低端向左上旋至和另一端相平成为水平方向后再认识。
附
图1即是按上述拼音笔画方法写成的音息汉字,它们每个字都有一至二笔拼音笔画。在音息汉字的上面还可标出该字的声调符号,声调符号一般都标在汉字上方中间部位,但当汉字只有声母或只有韵母时,就将声调符号标在汉字上方偏左的部位上。应该指出拼音笔画的形状除表1表2中表达的外,还可以有许多其他大同小异的拼音笔画,如曲线的波形可以增多,波幅的走向可以改变,拼音笔画的端头可以从锐角变为钝角,变为园点,如附图2的音息汉字和附图1的有些不同,附图1的音息汉字是根据表1表2的拼音笔画来代替汉字笔画的,该拼音笔画的端头平均分为二种,一种是弯勾用较细的线条画出,使勾内留有明显的空白,称“空勾”,另一种是弯勾内填满墨色,称为“墨勾”,如声母表中读“C”的拼音笔画。左边是“墨勾”,右边是“空勾”,附图2中的音息汉字虽然也有墨勾和空勾,但墨勾除了表示和空勾相同的拼音外又表示为声调符号,这里按拼音笔画的任意一部份居上或居左者为第一笔,则第一笔有墨勾的汉字为阳平声调,第二笔有墨勾的汉字为上声,第一第二笔均有墨勾的汉字为去声,第一第二笔均无墨勾的汉字为阳平,如遇拼音笔画端头无弯勾时,可在曲线端头加墨点代表墨勾作声调符号。附图2音息汉字的另一特点是同一拼音笔画放在第一笔中读声母音,放在第二笔中读韵母音。由于附图2音息汉字的基本原理和附图1的一样,故这里不再另列声母表,韵母表。
音息汉字制版时,先将教材上待制版的汉字全部列出汉语拼音,再将这些汉语拼音对照声母表和韵母表,找到相应的拼音笔画。然后将这些笔画代入汉字的原有笔画,声母笔画代在前笔,韵母笔画代在后笔。被代的汉字可采用墨线体,但墨线体笔画中有弧形或弯角的主笔划均改为直线或直线弯角,如附图1中的第1行“爱”字中的“友”原来为一捺,现改为一条直线。又如第10行的“花”字中的竖弯勾,现改为直线角,为使拼音笔画清晰可辨,一个汉字除拼音笔画外,
一般不应有其他曲线笔画。将教材中的汉字按上面方法写成音息汉字后,就可以按常规方法进行制版,或储存于电脑盘中,也可以将写成的音息汉字手稿直接当作复印版纸。
由于音息汉字具有普通汉字的特色,故用音息汉字版制得教材书本给文盲学用外,又可上市为一般人选购,更是海外人士早期学习汉字的好教材。又由于音息汉字具有拼音笔画,故只要用电脑检出具有曲线和弯勾的笔画,再加上笔画方位扫瞄的笔画数量扫瞄,即可以鉴别出手写音息汉字,直接联四通打字机或英文翻译电脑系统。
附表1
附表权利要求
这是一种制作汉字印版或字盘时采用的在汉字中存入拼音笔画的造字方法,它包括制造音息汉字用的声母拼音笔画和韵母拼音笔画,及其代替汉字中横笔、斜笔和竖笔的规则,其特征在于这是一种保持汉字原来特点的情况下将拼音笔画代替汉字笔画的方法。
全文摘要
这是一种制作汉字印版或字盘时采用的在汉字笔画中存入拼音笔画的造字方法。这种拼音笔画由于模仿书法篆书和隶书中的曲线笔画而成,故用这种拼音笔画来代替汉字原来的笔画,仍能保持汉字的原来特点,又能使汉字具有发音讯息,这样就为学习汉字和为汉字采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提供方便。
文档编号G09B19/08GK1081271SQ9210538
公开日1994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4日
发明者陈宜中 申请人:陈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