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书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套。
现有技术中,书籍均由封面、书页、封底在书脊处通过装订钉、装订线及胶粘剂粘接装订而成。常见的装订方法有四种精装、简装、平装及骑缝装订。其中,精装书籍由于其封面、封底均以质地较硬的黄版纸制成,封面、封底与书页在书脊处通过胶粘剂及漆布粘接而成,故不易被损坏。而对于其它三种方法装订而成的书籍易损坏,特别是用装书钉装订而成的书籍极易损坏。表现为平装书的封面开始几页常常与书籍主体分离解体;翻卷书籍常常导致简装书沿书脊折断、书页脱胶;骑缝装订的书籍的书页,特别位于中心的几页易脱落。此外封面封底由于裸露于外,最易被弄脏、损坏,特别是对未成年人而言。为了保护书籍,对于除精装外的书籍,广泛采用由塑料薄膜制成的透明书套,该书套有前后两个书袋,分别套装于书籍的封面及封底上。这种书套的缺点在于常常与书籍分离解体。为此,人们设计出书套与书籍在书脊处亦紧密相连的各种方案如中国专利88204402.8(CN203135OU)。但是,现有的书套都仅仅对封面、封底起保护作用,对书籍主体起不到保护作用,表现在对于书籍易出现的上述的各种损坏无能为力。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保护书籍的书套。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不仅能保护封面、封底,还能保护书籍主体。
基于对现有技术中书籍损坏的各种形式分析,可以得知结论,书籍的书脊部分未受保护是出现上述各种损坏的原因所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保护书籍的书脊部分来实现发明目的的。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前后两个书袋,其大小与所需包装书籍的封面及封底相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槽卡,该槽卡成“”形“C”形或
形,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书脊的长度,其开口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书籍的厚度,该槽卡与书套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槽卡与书套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样所述槽卡与包书皮可以通过塑料铆钉连接为一体,亦可以通过胶粘剂与书套连接为一体。还可以在书套的中部相对于书脊的部位加装一中袋,所述槽卡插入该中袋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封面及封底分别插入前后书袋,掰开槽卡,将其夹持在书籍的书脊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显而易见前后书袋对封面、封底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槽卡不仅使得书套不会与书籍分离解体。同时,由于它紧紧地夹住书籍,书籍的书脊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得书籍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书籍的使用寿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书套、2.前书袋;3.中袋;4.后书袋;5.槽卡;6.塑料铆钉。
附
图1所示实施例中,书套(1)包括前书袋(2)、后书袋(4),此外,它还包括中袋(3)、槽卡(5),该槽卡由0.7mm厚的长度为书脊长、截面形状的“”的弹簧钢制成,该槽卡插入中袋(3)内。该书套在使用时,将书籍的封面、封底分别插入前书袋(2)、后书袋(4)内,将槽卡(5)夹持在书籍的书脊上。
附图2所示实施例中,书套(1)包括前书袋(2)、后书袋(4),它还包括槽卡(5),该槽卡由1mm厚的、长度为书长、截面形状为
形的工程塑料制成。该槽卡通过其中的两个塑料铆钉(6)连接于书套中部相对于书脊的位置上。该书套在使用时,将书籍的封面、封底分别插入前书袋(2)、后书袋(4)内,将槽卡(5)夹持在书籍的书脊上。
附图3实施例中,书套(1)包括前书袋(2)、后书袋(4),它还包括槽卡(5),该槽卡由1.5mm厚的、长度为书长、截面形状为“C”形的工程塑料制成。该槽卡通过胶粘剂粘接于书套中部相对于书脊的位置上。该书套在使用时,将书籍的封面、封底分别插入前书袋(2)、后书袋(4)内,将槽卡(5)夹持在书籍的书脊上。
权利要求1.一种书套,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前后两个书袋,其大小与所需包装书籍的封面及封底相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槽卡,该槽卡成“”形或“C”形或
形,其长度等于或略小于书脊的长度,其开口间的间距等于或略小于书籍的厚度,该槽卡与书套连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套,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中袋,该中袋位于书套的中部,相对于书脊的部位,所述槽卡插入该中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卡与包书皮连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卡通过胶粘剂与书套连接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书套,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包括前后两个大小与所需包装书籍的封面及封底相当的书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截面形状呈“匚”形或“C”形或“”形的槽卡。该槽卡的开口间距与书籍厚度相当,它与书套连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不仅有效保护封面封底,同时由于其所带槽卡紧紧夹持住书脊,使得书籍不易被损坏。
文档编号B42D3/02GK2355887SQ9824279
公开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7日
发明者阮光国 申请人:阮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