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相装置以及带有印相装置的照片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36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相装置以及带有印相装置的照片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为印相机所具有的,通过把来自光源的光,经液晶显示元件等光调制元件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来把图象印相到感光材料上的印相装置以及带有印相装置的照片处理装置。
以往,将图象表示到液晶显示元件(以下、称LCD)上,经过该LCD,通过把来自光源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来印相照片的印相装置,已有了各种提案。这种印相装置的构成是,例如,把胶片图象等作为由若干象素构成的图象来处理,依照所取得的图象数据来使LCD上的各象素进行调制,对感光材料进行感光。
如所述的那种以往的印相装置,是当把彩色图象印相到感光材料上时,利用所谓加色法来进行彩色曝光的。即采用通过重叠组合蓝色(B)成分、绿色(G)成分和红色(R)成分的光来表现彩色图象的方式。
以往的印相装置的构成例,如下所示。图7是具有一个LCD的、表示进行面曝光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把具有这种构成的印相装置称为单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
这种单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包括,发白色光的光源51、具有分别适用于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各滤波器的、BGR滤波器52、LCD53、以及印相透镜54。从光源51发射出的光,透射BGR滤波器52上的任意一种颜色的滤波器之后,射入到LCD53中。射入到LCD53中的光,由表示对应射入光颜色的图象信息的LCD53进行调制,而后,经印相透镜54,投影到作为感光材料的印相纸55上。需要印相的整个图象都表示在LCD53上,在以静止状态设置的印相纸55上实施印相。
如上所述,单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是利用设置BGR滤波器52来进行彩色曝光。即,当使用对应蓝色的滤波器时,通过使LCD53表示出对应蓝色的图象信息,来把图象的蓝色成分曝光到印相纸55上,然后,通过按绿色、红色的的顺序进行同样的曝光,来实施彩色图象的印相。
图8是表示,具有分别对应蓝色、绿色、红色各光源以及LCD的、进行面曝光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把具有这种构成的印相装置称为3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
这种3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包括分别发射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的三个光源51B·51G·51R、三个液晶显示元件LCD53B·53G·53R、合成棱镜56、以及印相透镜54。从光源51B·51G·51R放射出的光,射入到各自所对应的LCD53B·53G·53R中,每种颜色按其所对应的图象信息对光进行调制。发射到LCD53B·53G·53R的光,由合成棱镜56进行合成,经印相透镜54,被投影到印相纸55上。需要印相的整个图象都按照所对应的各种颜色,表示在LCD53B·53G·53R上,在以静止状态设置的印相纸55上实施印相。
如上所述,3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是,利用光源51B·51G·51R以及LCD53B·53G·53R,同时向合成棱镜56照射蓝色成分、绿色成分和红色成分的图象光,而来自合成棱镜56的光,作为彩色图象光来曝光印相纸55。
图9是表示具有分别对应蓝色、绿色和红色的各光源以及LCS(Liquid Crystal Shutter)的、从各LCS把光平行地照射到印相纸上,进行扫描曝光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所谓LCS,表示由液晶显示元件构成的一列或数列的各种象素的排列。将具有这种构成的印相装置称为3头平行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
这种3头平行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包括分别发射蓝色光、绿色光和红色光的三个光源51B·51G·51R、三个LCS57B·57G·57R、以及三个自动聚焦透镜58B·58G·58R。从光源51B·51G·51R发射出的光,分别射入到所对应的LCS57B·57G·57R中,每种颜色按其所对应的图象信息对光进行调制。发射到LCS57B·57G·57R的光,分别通过自动聚焦透镜58B·58G·58R,被投影到印相纸55上。把需要印相的图象的一列或几列的图象数据,按其各自的颜色表示到LCS57B·57G·57R上,通过在垂直于各LCS长度方向的方向上搬送印相纸55,来进行扫描曝光。
如上所述,3头平行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利用光源51B·51G·51R、以及LCS57B·57G·57R、把蓝色成分、绿色成分和红色成分的图象光分别平行地照射到印相纸55上。然后,根据各种颜色照射位置间的距离、以及印相纸55的搬送速度的关系,通过控制LCS57B·57G·57R的表示时机,来对印相到印相纸55上的图象的各象素进行彩色曝光。


图10是表示,具有分别对应蓝色、绿色、红色各光源以及LCS的、把合成了来自各LCS的光的合成光照射到印相纸上,进行扫描曝光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把具有这种构成的印相装置称为3头合成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
该3头合成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包括分别发射蓝色光、绿色光、红色光的三个光源51B·51G·51R、三个LCS57B·57G·57R、合成棱镜56、以及自动聚焦透镜58。从光源51B·51G·51R发射出的光,分别射入到所对应的LCS57B·57G·57R中,每种颜色按其所对应的图象信息对光进行调制。发射到LCS57B·57G·57R的光,被合成棱镜56合成,通过自动聚焦透镜58,被投影到印相纸55上。把需要印相的图象的一列或几列的图象数据,按其各自的颜色表示到LCS57B·57G·57R上,通过在垂直于各LCS长度方向的方向上搬送印相纸55,来进行扫描曝光。
如上所述,3头合成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是,利用光源51B·51G·51R以及LCS57B·57G·57R,同时向合成棱镜56照射蓝色成分、绿色成分、红色成分的图象光,而把来自合成棱镜56的光,作为彩色图象光来曝光印相纸55。
如图7所示的单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情况,如上所述,通过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的顺序连续进行曝光,来实施彩色图象的印相。因此,如果比较一下同时曝光各种颜色的构成情况,就会发现存在着处理能力较低这一问题。
如上所述,如图8所示的3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是,通过使用合成棱镜56来合成蓝色成分、绿色成分和红色成分的图象光,用三种颜色的光同时对印相纸55进行照射。如此,在使用合成棱镜56时,为了正确地对应各种颜色的图象光内的各象素,有必要非常准确地设定合成棱镜56以及LCD53B·53G·53R的位置及方向,从而导致制造成本以及制造时间的增大。而且,因合成棱镜56是价格较高的构件,所以也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大。
如上所述,图9所示的3头平行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是,一面把蓝色成分、绿色成分和红色成分的图象光,分别照射到印相纸55的不同位置上,一面进行扫描曝光。这样的构成必须控制各LCS57B·57G·57R的图象显示时机,以使被印相到印相纸55上的图象中的各种颜色成分正确地重叠。即存在着以下问题因为必须把对应各象素的数据按各种颜色成分,用不同的时机来表示,所以图象处理的控制工作被复杂化了。
而且,要按照照射到印相纸55上的各种颜色成分的光的相互间隔和印相纸55的搬送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设定该图象显示时机,如果该值产生误差,各种颜色成分的光对于其所对应的各象素,就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被曝光的象素出现偏差。而且,当光学系统的设置位置相对于各种颜色成分的图象光产生误差时,也会发生所述那样的象素偏差。即这种构成存在着发生象素偏差的风险较高这一问题。
如上所述,图10所示的3头合成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是,通过使用合成棱镜56来合成蓝色成分、绿色成分和红色成分的图象光,一面用三种颜色的光同时照射印相纸55,一面进行扫描曝光。这样一来,如上所述,使用合成棱镜56时,必须非常准确地设定合成棱镜56以及LCS57B·57G·57R的位置及方向,以使各种颜色成分的图象光的各象素能正确地对应。所以,导致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增大。而且,与所述相同,因为合成棱镜56是比较高价的构件,所以也就导致了材料成本的增大。
本发明以解决所述问题为出发点,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依据图象信息使每个象素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的调制,来将彩色图象印相到感光材料上的、构成简单并且被印相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没有象素偏差的、处理能力高的印相装置以及带有印相装置的照片处理装置。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印相装置,包含有光源、和依据图象信息使每个象素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照射到感光材料上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装置是,把对每一个象素,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而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的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各光调制元件的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
根据所述构成,曝光装置是把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各光调制元件的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所以能够省去合成各波长域的光所需的合成棱镜等组成部分。因此,能够简化构成,所以能够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的目的。
而且,因为是把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排列设置的,所以能够相对地缩小曝光装置自身的尺寸。因此,能够使装置自身小型化并使构成元件的设置自由度得以提高。
而且,因为是把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的,所以各象素的各波长域的光,照射在感光材料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完全杜绝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象素发生偏差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印相图象。
而且,因为能够把各波长域的光同时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如果与把各波长域的光连续曝光的构成相比,能够提高曝光速度。
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透射各象素时,所述光调制元件,通过只对特定波长域的光进行相位差调制,来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同时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
根据所述构成,当光透射各象素时,作为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同时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的装置,采用只对特定波长域的光进行相位差调制的装置,所以,例如,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元件和PLZT等以往的构成,来实现所述装置。
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装置是把各象素排列设置成一列或若干列来构成的,采用一面搬送所述感光材料一面进行曝光的扫描曝光方式。
根据上述构成,是利用扫描曝光方式来将图象印相到感光材料上的,所以能够同时对感光材料进行搬送和曝光工作。
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把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转换成近似平行光的光转换装置、和在由副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对来自所述光转换装置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装置,使来自所述聚光装置的光透射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材料。
根据上述构成,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利用光转换装置转换成的近似平行光经曝光装置被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抑制光路中心和光路边缘的光量差距。而且,在由副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被聚光装置聚光后的光经曝光装置被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和曝光速度。
另外,本发明的照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上述本发明的任意一种的印相装置、通过使用显影处理液来对被所述印相装置实施了印相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部、以及对被所述显影部进行了显影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部。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统一管理之下,对感光材料连续地进行印相处理、显影处理、以及干燥处理,所以能够在不给使用者增加操作上的负担的前提下,连续地印相大量的照片。
下面,简单说明附图。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所具有的曝光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侧面投影图、以及俯视投影图。
图2是表示所述照片处理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照片处理装置所具有的印相部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所述曝光部所具有的曝光头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表示所述曝光头的其他构成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a)~(e)是表示由相位差所定的偏振光状态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单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3头面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3头平行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3头合成扫描曝光方式的印相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中,1—印相部,2—印相纸软片盒,3—显影部,4—干燥部,5-PC,6—曝光部,7—光源,8—光导向(设备),9—凹面镜(光转换装置),10—鱼糕透镜(聚光装置),11—曝光头(曝光装置),11B·11G·11R-LCS(光调制元件),12-印相纸(感光材料),13A·13B·13C·13D-偏振光板,P—象素开口。
依据图1~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做如下说明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例有关的照片处理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该照片处理装置包括印相部(印相装置)1、印相纸软片盒2、显影部3、干燥部4、以及PC(微型计算机)5。
印相部1通过把对应图象信息的光照射到,从印相纸软片盒2搬送来的、作为感光材料的印相纸上,来进行曝光。印相部3一边把显影处理液喷到在印相部1进行过曝光处理的印相纸上,一边进行显影处理。干燥部4通过对在显影部3进行过显形处理的印相纸进行干燥处理,来实施印相的最后处理。PC5是用来保存应该印相的图象的图象数据,和对该图象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等的微型计算机。
这样一来,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照片处理装置构成就是在统一的管理之下,连续地进行印相纸曝光、显影处理、以及干燥处理。因此,就能够在不给使用者增操作上的负担的前提下,连续地印相大量的照片。
图3是表示所述印相部1的概略构成的侧面图。在印相部1的上部设有,把印相纸按滚筒形状收容的两个印相纸软片盒2·2。印相纸软片盒2·2,通过收容尺寸互不相同的印相纸,并对其进行种类切换和搬送,就能够对应两种尺寸的印相照片。
从印相纸软片盒2搬送来的印相纸,由搬送滚轴搬送到印相部1的下方,而后再搬送到印相部1的上方,从印相部1送出给下一个印相部3。接着利用曝光部6,对从印相纸软片盒2被搬送到印相部1的下方的印相纸进行曝光。
图1是表示曝光部6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以及对应该立体图的侧面投影图、以及俯视投影图。在立体图的左侧表示的是,从左侧看上去的曝光部6的侧视图;在立体图的下侧表示的是,从下侧看上去的曝光部6的平面图。曝光部6包括光源7、光导向8、凹面镜(光转换装置)9、鱼糕透镜(聚光装置)10、以及曝光头(曝光装置)11。
光源7由以下各部分组成例如由卤灯等构成的灯部、把从灯部射出来的光反射到设置DMD2的方向上的反射器、以及把灯部及反射器支撑在所定位置上,同时又给灯部提供电力的插接部等。从灯部射出来的光,是包含有全部蓝色、绿色和红色各种颜色成分的光,是呈略带红色的白色光。略带红色的白色光是为了弥补在印相纸12上的红色显影特性较之其他颜色为弱这一缺点的。反射器的反射面形状被设计成,使从灯部射出来的光照射到光导向8的光入射面上。
光导向8是用来把从光源7射出来的光引导到设置凹面镜9的方向上的。该光导向8,例如是用玻璃等透明物质构成,在与光的传导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断面上,从该中心部到边缘部,折射率不连续地变化。因此,从光的入射面上入射的光通过反复地进行全反射而在内部被搬运,而后从光的射出面射出。
凹面镜9是用于把从光导向8的光射出面射出来的光,反射到设置鱼糕透镜10的方向上去的。该凹面镜9在包含印相纸12的搬送方向以及光的反射方向的平面上,反射面的断面是直线状的,而在包含垂直于在印相纸12纸面内的印相纸12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及光的反射方向的平面上,反射面的断面则呈以光导向8的光射出面的中心为焦点的抛物线状或近似于这种抛物线状的形状。把该种在包含垂直于在印相纸12纸面内的印相纸12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及光的反射方向的平面上的反射面的断面形状设计为,要使从光导向8射出的扇形扩散光,在被凹面镜9反射之后,呈现出简略平行光的形状。
而且,如果光导向8的光射出面为完全的点光源,则通过把凹面镜9的反射面形状设计成最合理的形状,反射光就可以成为完全的平行光,但实际上光导向8的光射出面具有某种程度的面积,所以由凹面镜9反射的反射光无法成为完全的平行光。因此,在所述中,把由凹面镜9反射的反射光记述为近似平行光。
鱼糕透镜10的作用是使由凹面镜9反射的反射光向着曝光头11聚光。在包含印相纸12的搬送方向以及光轴方向的平面上,该鱼糕透镜10的断面为透镜形状,即呈使入射光聚光的形状;在包含垂直于在印相纸12纸面内的印相纸12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及光轴方向的平面上,该鱼糕透镜10的断面为长方形,即呈使入射光不发生折射而使之射出的形状。
曝光头11是把对应蓝色、绿色和红色各种颜色的LCS(光调制元件)11B·11G·11R,沿光轴方向重叠设置而构成的。这些LCS11B·11G·11R,由液晶显示元件构成的一列或数列的各种象素的排列所组成。透射了鱼糕透镜10的光,在透射该曝光头11时被每一个象素所调制,作为反映图象信息的图象光被照射到印相纸12上。而且,关于该曝光头11的构成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下面,说明有所述构成的曝光部6的曝光过程。从光源7射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反射器反射后,射入到光导向8的光入射面内。射入到光导向8的光入射面内的光,在光导向8的内部一面重复进行全反射,一面沿着光导向8的形状前进,从光的射出面射出。从光导向8的射出面射出的光,一面扩散成扇形一面射入到凹面镜9中。
被凹面镜9反射的光,在图1的左右方向,作为简略平行光射入到鱼糕透镜10中;在图1的上下方向,作为若干扩散光射入到鱼糕透镜10中。射入到鱼糕透镜10中的光,在左右方向上,在鱼糕透镜10中照原样直线前进,透射该曝光头11到达印相纸12;在上下方向上,由鱼糕透镜10进行聚光,透射该曝光头11,被聚光在印相纸12上的微小范围内。然后,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搬送印相纸12的同时,通过使曝光头11的图象表示发生变化来进行扫描曝光,把所期望的图象印相到印相纸12上。
在此,参照图4来详细说明曝光头11的构成。图4是表示所述曝光头11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分解图。如图4所示,曝光头11由对应蓝色、绿色和红色各种颜色的LCS11B·11G·11R和4块偏振光板13A·13B·13C·13D构成。而且,在偏振光板13A和13B之间设置LCS11B,在偏振光板13B和13C之间设置LCS11G,在偏振光板13C和13D之间设置LCS11R,并使它们互相重叠。
在LCS11B·11G·11R中,分别设有若干的象素开口P…。在每个LCS11B、LCS 11G和LCS 11中,排列着一列若干个象素开口P…,由这些象素开口P…构成的列成为主扫描方向。
各象素开口P的形状是,在副扫描的方向上较长。这是为了提高在被鱼糕透镜10聚光到上下方向上的光,换言之,也就是副扫描方向上的光,透射各象素开口P并照射到印相纸12上时的光的利用效率。即,虽然各象素开口P的形状是在副扫描的方向上较长,但被照射到印相纸12上时,被聚光到副扫描方向,印相到微小区域内。
如此,由若干象素开口P…沿主扫描方向排列而形成的LCS11B·11G·11R,被重叠设置到平行于光轴的方向上。而且,对于在每个LCS11B、LCS11G和LCS11R上所形成的各象素开口P…,所设置的LCS11B·11G·11R要使对应的象素开口P…排列到平行光轴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即,射入曝光头11的光,穿过LCS11B、LCS11G和LCS11R的各个向象素开口P…,对印相纸12进行照射。
设置偏振光板13A·13B·13C·13D,使它们的偏振光轴的方向依次间隔90°。即,一方面设置使偏振光板13A和13C的偏振光轴方向相同,另一方面要设置使偏振光板13B和13D的偏振光轴方向相同,两者的偏振光轴方向间隔为90°。因此,把各LCS11B·11G·11R设定为,当不给位于各象素开口P的液晶施加电压时光能够透射的正常白色类型。
在每个LCS11B、LCS11G和LCS11R所进行的光调制,如下所述。设计LCS11B,使之控制蓝色成分的光(以下称B光)的透射以及遮断。具体地说,在LCS11B上,当给液晶施加电压时,只有B光被遮断,而绿色成分的光(以下称G光)以及红色成分(以下称R光)的光可以透射。反之,当不给液晶施加电压时,B光、G光以及R光全都可以透射。
设计LCS11G,使之控制G光的透射以及遮断。具体地说,在LCS11G上,当给液晶施加电压时,只有G光被遮断,而R光以及B光可以透射。反之,当不给液晶施加电压时,B光、G光以及R光全都可以透射。
同样,设计LCS11R,使之控制R光的透射以及遮断。具体地说,在LCS11R上,当给液晶施加电压时,只有R光被遮断,而G光以及B光可以透射。反之,当不给液晶施加电压时,B光、G光以及R光全都可以透射。
如所述,曝光头11的构成是,对各LCS11B·11G·11R上的每个象素,是通过控制给液晶施加电压的开关ON/OF,利用减色方法把所期望的颜色印相到印相纸12上。而且,对各LCS11B·11G·11R上的每个象素的色调的微妙控制,是通过控制给液晶施加电压的ON/OF的开关时间,即通过控制各色成分的光的照射时间来进行的。
下面,对在所述LCS11B·11G·11R上,利用给液晶施加电压的ON/OF,来控制特定波长的光的遮断/投射进行说明。
图6(a)~(e)是表示由光的纵波和横波的相位差所产生的偏振光的变化的说明图。相位差为零时的直线偏振光状态(图6(a))的光,当相位差为π/4时,成为相位差为零时的偏振光方向和长轴方向相一致的椭圆偏振光(图6(b));当相位差为π/2时,成为圆偏振光(图6(c))。而且,当相位差为3π/4时,成为相位差为零时的偏振光方向和长轴方向之间为90°角的椭圆偏振光(图6(d));当相位差为π时,成为与相位差为零时的偏振光方向成90°角的直线偏振光(图6(e))。
在不给液晶层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透射液晶层的光的(纵波和横波的)相位差只变化π。因此,如所述,当把各LCS11B·11G·11R设定为正常白色类型时,即,设定使LCS11B·11G·11R的射入一侧的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和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的偏振光轴成90°的角度时,在不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透射射入一侧的偏振光板的直线偏振光通过产生相位差π,使偏振光状态倾斜90°,透射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
如图6(a)~(e)所示,光的偏光状态,因光的纵波和横波的相位差而变化,但光透射液晶层时的相位差的产生量,却因波长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液晶层的特性,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完全遮断希望遮断的波长的光是可能的。
作为液晶层特性的设定方法,可以举出改变液晶材料的方法、改变液晶层厚度的方法等,但改变液晶层厚度的方法更能够简便而且切实地设定液晶层的特性。
例如,施加电压时,只为遮断B光而设定液晶层特性的所述LCS11B的情况下的、各种颜色的相位差以及偏振光状态如下首先,不给液晶层施加电压时,B光、G光和R光的射入光和射出光之间的相位差全都是大约为π。因此,透射射入一侧的偏振光板成为直线偏振光的光,在透射液晶层期间被转换成偏振光方向倾斜90°的直与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的偏振轴的方向大致一致,其中的大部分光透射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而射出。
另一方面,当给液晶层施加电压时,只有B光的射入光和射出光之间的相位差是0,G光和R光的射入光和射出光之间的相位差仍维持大约为π。因此,在透射射入一侧的偏振光板成为直线偏振光的光中,只有B光在透射液晶层时,偏振光的方向不发生转动,因而不能够透射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G光和R光与不给液晶层施加电压时的状态相同,从射入一侧的偏振光板射入的光的大部分,透射射出一侧的偏振光板而射出。
利用所述的作用,LCS11B只控制B光的透射和遮断。LCS11G·11R也利用同样的作用,分别只控制G光、R光的透射和遮断。
图5是表示具有与图4所示的构成不同的构成例的LCS11B·11G·11R的曝光头11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分解图。如图5所示,该构成例的LCS11B·11G·11R的构成为在分别把对应各相邻象素的象素开口P…交替错开设置在副扫描方向上。换言之,在各LCS11B·11G·11R中,把象素开口P…按2列相互交替的方式设置。
在这种LCS11B·11G·11R构成的情况下,各象素开口P的面积,比图4所示的构成小了。因此,射入以及射出各象素开口P的光的光量,也小于图4所示的构成,所以,照射到印相纸12上的光的光量变小了。即,为了按所定的曝光量曝光印相纸12,就必须延长曝光时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处理能力下降这一缺点。
但是,在设置了如图5所示的象素开口P…的情况下,对应3块LCS11B·11G·11R之间的各象素,变得比较容易。这是因为排列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象素开口P之间的距离,图5所示的构成比图4所示的构成要大。具体地说,例如把曝光头11设定为300dpi时,按图4所示的构成,象素间距为84.67μm,而按图5所示的构成,各行象素的间距则为169.33μm。假如3块LCS11B·11G·11R的各设置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相互稍微错开一点,则按图4所示的构成,由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象素的间距狭小,所以发生光泄漏到对应象素的相邻象素上这种危害的可能性较高。另一方面,若按图5所示的构成,因为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象素的间距较宽,所以即使3块LCS11B·11G·11R的各设置位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稍微错开一点,也不会出现光泄漏到对应象素的相邻象素上这种情况。
而且,如所述,因为图5所示的构成比图4所示的构成,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象素的间距要宽,所以在LCS11B·11G·11R上形成象素开口P…时,对位置设置精确度的要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松一些。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在LCS11B·11G·11R各象素开口P的周围,有必要设置黑条,而该黑条的宽度要设定在某种程度的宽度以上。这是因为在相邻象素的边界处,存在着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度的、不能正确控制液晶取向的区域,所以有必要防止光从该区域的泄漏。但是,按图4所示的构成,相邻各象素开口P之间的黑条宽度,作为未曝光区域,要照原样被印相到印相纸12上,所以希望黑条的宽度要尽可能地小一些。因此,按图4所示的构成,有必要使用开口率尽可能高的LCS,但由于这样的LCS价格较高,所以要导致成本的增大。
对此,图5所示的构成,通过把象素开口P…按2列相互交替的方式设置,能够使被印相到印相纸12上的图象的相邻象素的端部相互重叠曝光,所以各行的相邻象素开口P之间的黑条不会作为未曝光区域,被印相到印相纸12上。因此,即使使用开口率比较小的LCS,也能够正常地进行印相,所以可以期望降低成本。
如所述,与本实施例有关的照片处理装置所具有的曝光部6,曝光头11是把3块LCS11B·11G·11R,对应各象素,沿光轴方向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对应各LCS11B·11G·11R的各种颜色成分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印相纸12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因此,能够省去合成各种颜色成分的光所需的合成棱镜等组成部分。所以能够简化构成,同时能够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的目的。
而且,因为是把3块LCS11B·11G·11R沿着光轴的方向排列设置的,所以能够相对地缩小曝光头11自身的尺寸。因此,能够使装置自身小型化并使构成元件的设置自由度得以提高。
而且,因为是把3块LCS11B·11G·11R,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的,所以各象素的各颜色成分的光,照射在印相纸12上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完全杜绝被印相到印相纸12上的图象中的象素发生偏差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印相图象。
而且,因为能够把各颜色成分的光同时照射到印相纸12上,所以如果与把各颜色成分的光连续曝光的构成相比,能够提高曝光速度。
而且,本实施例的构成,虽然所述为,把来自光源7的光用凹面镜9反射后,经鱼糕透镜10,透射曝光头11,将图象曝光到印相纸12上,但并不受此限定。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如下构成使来自光源的光透射曝光头11,用自动聚焦透镜阵列或光纤阵列,将图象曝光到印相纸12上。而且,本实施例的构成,虽然在曝光头11中,使用LCS来作为调制光的装置,但并不受此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PLZT。还有,并不限定于扫描式曝光,使用具有显示功能的LCD来代替LCS曝光整个图象的构成方式,也是可以适用的。
如所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包含有光源、和依据图象信息使每个象素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把经过调制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上的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的构成是把对每一个象素,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而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的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各光调制元件的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
椐此,能够省去合成各波长域的光所需的合成棱镜等组成部分。因此,能够简化构成,所以能够实现降低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的目的。
而且,因为是把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排列设置的,所以能够相对地缩小曝光装置自身的尺寸。因此,能够使装置自身小型化并使构成元件的设置自由度得以提高。
而且,因为是把对应各象素的各波长域的光,照射在感光材料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完全杜绝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象素发生偏差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印相图象。
而且,因为能够把各波长域的光同时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如果与把各波长域的光连续曝光的构成相比,能够提高曝光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所述的印相装置,当光透射各象素时,所述光调制元件,通过只对特定波长域的光进行相位差调制,来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同时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
椐此,在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所获得的效果上再加上,例如能够利用液晶显示元件和PLZT等以往的构成,来实现所述装置这一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所述的印相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的构成是把各象素排列设置成一列或若干列来构成的,采用一面搬送所述感光材料一面进行曝光的扫描曝光方式。
椐此,在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所获得的效果上再加上,因为能够同时对感光材料进行搬送和曝光工作,所以能够提高处理能力。
根据本发明另一所述的印相装置的构成包括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把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转换成近似平行光的光转换装置、和在由副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对来自所述光转换装置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装置,使来自所述聚光装置的光透射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材料。
椐此,在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印相装置的构成所获得的效果上再加上,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利用光转换装置转换成的近似平行光经曝光装置被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抑制光路中心和光路边缘的光量差距。而且,在由副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被聚光装置聚光后的光经曝光装置被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所以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和曝光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照片处理装置包含根据上述本发明中任意1种所述的印相装置、通过使用显影处理液来对被所述印相装置实施了印相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部、以及对被所述显影部进行了显影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部。
因此,能够在统一管理之下,对感光材料连续地进行印相处理、显影处理、以及干燥处理,所以能够在不给使用者增加操作上的负担的前提下,连续地印相大量的照片。
权利要求
1.一种印相装置,该装置包含有光源、和依据图象信息使每个象素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把经过调制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上的曝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装置是,把对每一个象素,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而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的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各光调制元件的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透射各象素时,所述光调制元件,通过只对特定波长域的光进行相位差调制,来控制该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同时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装置的构成是把各象素排列设置成一列或若干列,采用一面搬送所述感光材料一面进行曝光的扫描曝光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含有,在由主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把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转换成近似平行光的光转换装置、和在由副扫描方向和光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对来自所述光转换装置的光进行聚光的聚光装置,使来自所述聚光装置的光透射所述曝光装置,曝光所述感光材料。
5.一种照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1项所述的印相装置、通过使用显影处理液来对被所述印相装置实施了印相的感光材料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部、以及对被所述显影部进行了显影处理的感光材料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部。
全文摘要
一种印相装置,包含有光源和曝光装置,该曝光装置,是把控制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同时使其他波长域的光进行透射的若干个光调制元件,沿着光轴的方向,对应各象素排列设置而构成的,通过控制各光调制元件的特定波长域的光的透射及遮断,利用减色方法来控制被印相到所述感光材料上的图象中的各象素的色调。而照片处理装置,包含所述印相装置、使用显影液对感光材料进行显影的显影部和对感光材料进行干燥的干燥部。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272636SQ0010724
公开日2000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
发明者西川英利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