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功能单元和照相机及其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278095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功能单元和照相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照相功能单元和照相机,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一次性照相机,并涉及到其安装方法。
一次性照相机中的照相胶片的第一次插入不是由照相机的最终用户完成的而是由照相机的生产厂家在安装过程中完成的。需要这种一次性照相机的最终用户在根据指令例如拍摄一定数量的胶片的使用以后,连同已经被逐幅曝光仍包含在照相机中的胶片一起送到照相显影和印片机构,在该机构中,打开照相机,从而移去包含在其中的曝光胶片并根据指令显影和印片。在胶片移去以后,该被打开的照相机或其零件从显影或印片机构送出用于再次利用或送去回收处理。
已经知道这种类型的一次性照相机的各种设计,例如DE3833924C2披露了一种有外壳的一次性照相机,其基本包括一通过绞链连接到外壳的保留件上且可以通过同外壳前壁上的相应的凹槽互锁的卡子状的插销保持在闭合位置的基盘。当包含在照相机内的胶卷在曝光后从照相机中移去时,在释放锁紧连接以后基盘向下折叠且因此而打开外壳。
在DE37351116A1中已知的一种一次性照相机中,其两侧穿孔的胶卷可以作为胶片供给卷插入到胶片供给腔内,且其包括一胶片暗盒,它在逐幅图像进给期间将胶片卷进塑性材料制成的相机外壳的暗盒接收腔中,其中,以胶片导向方向向后弯曲的胶片导向通道设置在两腔中间。该胶片导向通道由外壳上的一曝光孔和可以从后面安装到外壳上的外壳后部形成,且垂直伸出的外壳底座通过注塑形成在其上。
DE3740572C2披露了一种原理上结构相似的一次性照相机,其中容纳胶卷且逐幅地进给两侧穿孔的胶卷的装置呈现在中心组件上,该中心组件设置在照相机后部和照相机前部之间。
EP0632314B1披露了一种135系统的胶片盒和照相胶片的照相机,包括一中心组件、一含有垂直伸出的底座的外壳后部、和一外壳前部,其中垂直伸出的中心外壳底座和两个基本挡板被固定在外壳后部上。中心组件包括一用于接收胶片暗盒的胶片盒腔,和一用于接收松散的胶片供给卷的胶片供给腔,它通过将胶片卷绕到作为辅助工具的卷绕芯轴上形成且同卷绕芯轴一起可以在中心组件的胶片供给腔内径向摆动。在将外壳后部安装到中心组件的后面以后,卷绕芯轴轴向地从胶卷和从中心组件的胶片供给腔中拉出,其中胶卷的一个边靠在胶片供给腔的内表面的径向向内突起的镰刀状的轴环上,且因此不能在后者从胶卷轴向地拉出时、不能因摩擦而从卷绕芯轴不需要地向外推。最后,中心组件的胶片盒腔和胶片供给腔从下面以不透光的方式通过向上折叠基本挡板而被关闭,它们是以铰链的方式连接到外壳后部并连接到中心组件下边。
一种APS胶片照相机最好是构造成一种一次性照相机且其包括一中心组件、一外壳后部和一外壳前部,例如可由DE19600270A1得知。
一次性照相机拥有一种这类基本结构并且包括有内置闪光装置,其元件设置在可以安装在照相机的中心组件上的板上,如在EP0551897A1和US5608486中作了披露。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具有或不具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特别是一次性的照相机以简单的方式构成,且使它们包含有基本上相同的组件,同时首先要保持不具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外部轮廓尽可能地小,其次,在带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中,作为一个整体地提供给后者的基本上在所述轮廓外面而在不是外壳内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基本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地安装这种类型的有或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把一种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转换成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3、17、18和31的特征来实现。
对本发明进一步的限定可由上述的每个权利要求后面的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实施例从后面倾斜地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倾斜地从后看图1所示的照相机的中心组件及其中插入的照相胶片单元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倾斜地从前面和顶部上看的一个照相功能单元的分解透视图,该照相功能单元是从图2的主体同在安装在其上的外壳后部和外壳底座形成的;
图4是从后面看的中心组件和从里面看的向下折叠的外壳后部的透视图;图5是倾斜地从后面和从下面看的图1所示的照相机同安装到中心组件上的外壳后部和外壳前部的透视图,且包括一外壳底座在折叠位置的分解图;图6示出了与图5相同的透视图中的底座,但为了清晰起见省略了部分结构元件;图7是图5所示的外壳底座从顶部右边方向看的放大视图;图8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在其装配状态的照相机部件的纵向剖面图;图9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在完全装配状态时的从顶部右边看的透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在完全装配状态时倾斜地从下看的透视图;图10a是图10所示的照相机的部分视图,其中为了移去胶片暗盒将外壳底座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向下折叠;图11是倾斜地从前面和从上面看的根据本发明的带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倾斜地从前面看的带有向下折叠的外壳前部的图11所示的照相机透视图;图13是倾斜地从后面看的图11所示的照相机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通过图11所示的照相机零件的部分放大图;图15是倾斜地从前面和从下面看的图11所示的照相机在其完全安装状态时的透视图;和图16是倾斜地从后面和从上面看的图11所示的照相机在其完全安装状态时的透视图。
在图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有和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实施例在最初解释的意义上是一次性照相机。
照相机的两种设计都是基于如图3所示的功能单元,在两种设计中的功能单元是相同的。下面参考图1到图10详细描述上述第一设计的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功能单元和外壳前部,同时参考图11到图16详细描述带内置闪光装置的设计。
参考图1到图10解释且特别地在图3中被单独地图示了的功能单元FU包括以下组件-中心组件1,包括以下详细描述用于胶片导向、供片和胶片计量的装置,且包括了照相镜头、取景器和摄影快门,
-照相胶片单元2,-可以从后面插入到中心组件1中的外壳后部3,和-可以从下面插入到中心组件1中的外壳底座4。
外壳前部5可以安装到上述的功能单元FU上。下面将详细描述功能单元FU的上述的部件1到4及上述的部件5。单个的部件的元件由三位数的标号表示,第一位数表示由元件形成的部件。
胶片单元首先描述胶片单元2。在图2中分解地图示了胶片单元2和中心组件1,而图1和图4示出了胶片单元插入到中心组件1以后的情况。胶片单元2包括照相胶卷201。可以从图2中看出,胶片201的一端形成一松的胶片供给卷202,同时其另一端通过本领域熟知的结构类型的胶片盒203的开口204并固定到胶片卷轴,其设有在图中示出但其是旋转地安装在胶片盒203的内部且包括一向外伸出的联接件205,该联接件205可以由照相机的进片装置驱动胶片卷轴。
在图中所示的胶片单元2中,胶片201和胶片盒203同图中未示出的且胶片卷轴和其上连接的联接件205均是根据熟知的35mm胶卷的“135”的小型图像系统制作的。因此,胶片201在其两边具有连续的片孔。
中心组件接下来描述中心组件1。它包括由不透光的塑性材料注塑成一体的主体101。主体形成一后面开口的胶片供给腔102用来接收胶片单元2的胶片供给卷202,形成一后面开口的胶片盒腔104用来接收胶片单元2的胶片盒203,并形成一位于两腔102和104之间的采光井105,其包括一沿供片方向稍稍向后弯曲的凸面的窗式胶片曝光框106。该胶片曝光框有顶部和底部胶片导向滑道106a、106b,抵靠着位于胶片供给卷202和胶片盒203之间的胶片201的每一个胶片部分的前侧(见图8)。在其下边,圆弧状向内取向的壁元件103,胶片供给腔102形成一在后面开口的U型的开口103a,同时胶片盒腔104在底部是完全开口的。
另外,进片装置插入到中心组件1中。本领域的这一进片装置在原理上是公知的,且其与插入在中心组件1中的胶片单元2的胶片盒203的联接件205是啮合的。对于该进片装置,在图中只示出了可以由照相机用户手动操作的滚花进片轮107的一部分。利用这一进片装置,胶片201可以从胶片供给卷202拉出并可以经过胶片曝光框106而逐步地进入胶片盒203。进片装置和相关的传输锁紧装置最好是根据现有的德国专利申请19901578.3(DE-OS19901578A1)来构造。
而且,理论上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是,中心组件1安装有一胶片计量装置,用来对每次进片的长度进行测量。对于该胶片计量装置,在图2中只能看到其中的在胶片201的顶部片孔中啮合的输片轮108。输片轮108和与其联动的机械移动元件最好是根据现有的德国专利申请19901579.1(DE-OS19901579A1)来构造。
另外,照相镜头109安装在中心组件1的前面,与采光井105的中心线同轴,并用来将要照相的目标光学地成像在位于曝光框106上的照相胶片201的胶片部分。由于曝光框106向后弯曲,所以镜头109与图像场曲率相关的成像误差修正的要求被减小。
取景器安装在中心组件1上用来识别要照相的目标区域,该区域描绘在位于胶片曝光框106的区域的每一种情况下的胶片201的胶片部分上。该取景器是由安装在中心组件1上的已知方式的取景器镜头110和取景器目镜111构成的。
在原理上已知的照相快门是通过释放装置驱动的,该快门在中心组件1上位于照相镜头109后面的光路上。对于该释放装置,图中仅示出了一旋转安装的释放杆112和作用在释放杆112的自由端且固定在下面将描述的外壳前部5的柔性释放挡板512。该照相快门及其释放装置最好是根据现有的德国专利申请19901577.5(DE-OS19901577A1)构造。
而且,在原理上已知的画面计数装置插入在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中。图中只示意性地示出了画面计数装置的旋转安装的画面计数轮113。在胶片前进一个画面步骤时由一个计数步骤驱动。该画面计数装置最好是根据现有的德国专利申请19901576.7(DE-OS19901576A1)构造。
一前伸安装的销子115和同样地向前伸的且其功能将在以后详细描述的安装枢轴116被注塑在位于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的前面胶片供给腔102的曲面壁114上。另外,一延长的空腔117形成在中心组件1的采光井105的下面。该空腔垂直于照相镜头109的光轴且平行于进片方向地延伸,且其大小是可以在照相机中安装有内置闪光装置时接收一个电存储器,这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在图8中可以看到该空腔117部分。
外壳后部接下来描述外壳后部3。其是由不透光材料注塑成一体且其形状为可以从后面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后面。其包括一外部平坦的后壁301,分别在其侧边和顶边上由壁元件302、303和304邻接,这些壁元件从后壁面垂直伸出并包围中心组件1的后边零件。在后壁301的底面没有垂直伸出的壁元件,取而代之的仅是一小突起305,它垂直于后壁301伸出并包括一半圆凹口306,它与中心组件1上的胶片供给腔102的壁元件103上的小孔103a一同形成一近似圆的孔B,其功能将在以后详细描述。
在后壁301上有一槽状的开孔307和一矩形的开孔311,其作用分别是,当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能够使进片轮107部分向后通过中心组件1且能够从后看见中心组件1的取景器目镜111。在后壁301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沿进片方向相互平行并具有凹曲度的胶片接触压肋308。
当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后壁301的内表面同中心组件1的曝光框106及其上的胶片导向滑道106a、106b一起形成一胶片导向通道A,其示出在图8中,其中,胶片201的后面支撑在外壳后部3的胶片接触压肋308上的胶片导向通道A中。
外壳后部3将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204,及在后面的胶片导向通道A封闭。
外壳底座下面描述外壳底座4。其由不透光材料注塑成一体且其形状为可以从下面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下面。这一安装操作单独由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上。该外壳底座4包括一外部平坦的光滑的底座壁401,在其内表面上包括一用来覆盖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供给卷202下侧的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且其还包括一用来覆盖中心组件1的胶片盒腔104的下侧和插入其中的胶片盒203的胶片腔覆盖区域404。在位于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和胶片盒覆盖区域404之间的底座壁401的中间区域405中有一长槽406,其作用为进行中心组件1中的空腔117的一定的向下的扩大。
一用来将胶片腔覆盖区域404弯曲出底座壁401平面外的折断线407在中间区域405延伸,在邻近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处,且可以在底座壁401的外表面看见。以下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一操作可以由在一小孔409内插入一工具完成,小孔409位于邻近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的底座壁401的边缘区域408上。
由底座壁401的材料形成的绞链也可以替代折断线407。
功能单元在其安装状态,带有插入其中的胶片单元2的中心组件1、可以安装到中心组件上的外壳后部3以及可以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的外壳底座4一起形成了功能单元FU,在图3中单独地示出。
如以下的详细描述一样,功能单元FU形成了一在其中包含了照相胶片的不透光的隔舱,且包括所有的在胶片201上不用闪光装置进行预定数量的目标的图像记录所需的技术操作装置。只有用来驱动中心组件1的快门释放杆112的快门释放挡板512和读画面计数轮113上的画面计数的观察窗513没安装在功能单元FU上而是安装在外壳前部5上。
外壳前部下面描述外壳前部5。其由不透光材料注塑成一体且其形状同功能单元FU的外部尺寸相匹配,所以可以从前面安装到功能单元FU的前侧,或更精确地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前侧,并使它与外壳后部3和外壳底座4联接并齐平。该外壳前部5包括一向外稍成阶梯状的前壁501,由侧和顶壁元件502、503和504联接,元件502、503和504垂直于前壁501沿其上的侧边和顶边伸出,其前边件环绕着中心组件1并与外壳后部3的相应壁元件302、303或304联接并齐平。前壁501有小孔505和506,在外壳前部5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小孔505和506同照相镜头109或取景镜头110同轴。另外,用来接收快门释放挡板512的小孔507和读取中心组件1的画面计数轮113上的数的观察窗513,位于壁元件504上,画面计数轮设置在下面。在外壳前部5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安装眼515安装在中心组件1上的安装栓钉115中,并注塑在前壁501的内表面上。
组件间的不透光和相似的联接在功能单元FU的中心组件1、外壳后部3和外壳底座4有锁紧联接。这些锁紧联接沿预定的接触线接触主要由形成的迷宫式联接以对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104,和在功能单元FU内的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间运转的胶片导向通道A屏蔽掉不需要的从外面来的外来光。相反,在外壳前部5和功能单元FU的组件1、3和4间不必要采用不透光的密封。
中心组件1、外壳后部3和外壳底座4间的锁紧联接,它们主要形成了不透光联接,是由内部锁紧元件形成且主要由根据舌-槽原理的迷宫式元件形成。
下述元件用来在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之间形成不透光联接。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连续的上迷宫式槽121在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的背面在主体10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且包括两个水平延伸部分和位于其间的一个垂直延伸部分。这对应于相应形成的外壳后部3的外壳后壁301的内表面上的上迷宫式槽321。一下迷宫式槽122在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背后的在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104间的下胶片导向滑道106b的下面水平延伸,且在其横向末端区域122a、122b垂直向下向底座延伸。这一下迷宫式槽122对应于相应形成的外壳后壁301的内表面上的下迷宫式舌322,它具有相应的向底座垂直延伸的末端区域322a和322b。
迷宫式舌123、124中的每一个分别地对应于对应形成的迷宫式槽323或324,在外壳后部3的横向边,在主体101的整个垂直横向边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相应的迷宫式元件121和321,122和322;和123、124和323、324呈线性以使当其关于平行于中心组件1的照相镜头109光轴相互平行移动时可以彼此互锁。当外壳后部3被从后面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例如沿平行于照相镜头109的轴线的方向时,相对应的互锁迷宫式元件每一个在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间形成不透光联接。
下述元件用来在中心组件1一方面和外壳后部3间和另一方面与外壳底座4间形成不透联接。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向下指向的上迷宫式舌126、127在中心组件1上、在主体101的底部边、在每个横向垂直迷宫式舌123、123和水平下迷宫式槽122间延伸。这些迷宫式舌的形状对应于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104的剖面形状并随着这些区域的弧形底部边的形状。另外,朝向底座指向下且水平直线延伸的水平锁舌325线性地位于外壳后部3上的向上朝向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舌322的下面。在其两端的每一端,该迷宫式舌连接到迷宫式舌328和329内,迷宫式舌328和329包括联接垂直弯曲的末端区域,且每个线性地并同中部锁舌325在一条直线上地延伸,就垂直横向迷宫式槽323和324而言,相对应地同样地向下地延伸。
下面的迷宫式槽,每个是升起和向上指向的,被形成在外壳底座4的底座壁401的内表面上弧形迷宫式槽426、427对应于中心组件1上的的迷宫式舌126和127,且线性中部锁槽425对应于外壳后部3上的锁舌325,和横向连接的迷宫式槽427、428呈直线状的但在相应的末端垂直地弯曲,并对应于外壳后部3上的迷宫式舌327和328。锁槽425和迷宫式槽428和429形成连续地线性延伸的只在其末端弯曲的整个的槽。另外,迷宫式槽426和428形成一封闭的环绕底座壁401的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的槽路,同时迷宫式槽427和429形成一封闭的环绕底座壁401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的槽路。分别对应的锁或迷宫式元件325和425、126和426、127和427、328和428;及329和429彼此成线性以便当它们垂直于中心组件1的照相镜头109的光轴彼此相对移动时彼此互锁。
当迷宫式舌126、127同迷宫式槽426、427啮合时,在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槽122的弯曲末端区域122a、122b和在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2的弯曲末端区域322a、322b间在外壳底座4的迷宫式槽426、427的拓宽部分426a、427a也发生啮合。另外,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舌126、与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8和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槽122的末端区域122a一起,配合进迷宫式槽426中的末端表面、和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2的末端区域322a,在环绕内底座壁401的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上的一封闭的槽路中形成一封闭的环路,该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是由外壳底座4上的迷宫式槽426和迷宫式槽428形成的。同样地,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槽127、与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9和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槽122的末端区域122b一起、配合进迷宫式舌427中的末端表面和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2的末端区域322b,在环绕内底座壁401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上形成一封闭的闭环槽,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由迷宫式槽427和迷宫式槽429在外壳底座4上形成。由于这些锁紧连接,中心组件的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104,及其间运行的胶片导向通道A在外壳底座4的表面在底部完全屏蔽掉从下面来的外来光。
除上述环状的不透光密封之外,其环绕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04的下侧,中心组件1的迷宫式槽122带有其向下弯曲的末端区域122a、122b,且外壳后部3的迷宫式舌322带有其向下弯曲的末端区域322a、322b,同样对胶片隔舱同胶片导向通道A屏蔽掉从下面来的光。
为了屏蔽掉带有胶片导向通道A的胶片隔舱的从下面来的外来的光,外壳后部3的锁舌325在外壳后部4的锁槽425内的附加的啮合对其自身不是必须的。但是,这一锁紧元件325和425间的锁紧连接是用于外壳后部3在图8所示位置处的机械稳定,以便即使在照相机的用户无意地从外壳后部3的外侧施加压力时,胶片导向通道A在平行于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的内部宽度保持住。
在图6中以简单的方式示出的外壳底座4的底座壁401内表面的区域405和508,和在中心组件1上形成的其上的空腔117不能防止外来的入射光。但是,这不成问题,因为上述的照相机的隔舱是由上述的不透光连接密封内部的外来光。因此,小孔409可能撬开外壳底座4的胶片盒覆盖区域404,胶片盒覆盖区域404仅在图7中示出,设置在基盘401的区域408中,由于经小孔409从外部入射的外来光不能进入功能单元FU的胶片隔舱。
作为以上描述的本实施例的改型,上述的锁和迷宫式联接的相互对应的互锁槽和舌可以相互改变地设置。
作为上述的隔舱的密封的结果,外壳前部5没有必要由不透光材料构成,并且外壳前部5和功能单元FU间的连接也没有必要是不透光的。
组件间的锁和夹连接为了将外壳后部3固定到中心组件1上,一锁接片130、131安装在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的每一侧面,同时在外壳后部3的弹性壁元件302、303的每一横边形成锁紧孔330或331。当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时,中心组件上1的锁接片130、131啮合到外壳后部3的锁紧孔330或331中,结果导致了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间的稳定的机械连接。
为了将外壳底座4固定到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上,锁紧孔133、134和135安装在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的下侧,且锁紧孔332安装在外壳后部3上,同时在外壳底座4的底座壁401的内表面上形成向前突出的锁舌432、433;434、435。另外,在中心组件1的胶片盒腔104一侧设置有锁接片137,同时在外壳底座4上形成相对应的锁紧孔437,在横向接片436上。当外壳底座4安装到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上时,外壳底座4上的锁舌432啮合到外壳后部3的锁紧孔332中,同时,外壳底座4上的锁舌433、434和435啮合到中心组件1的锁紧孔133、134或135中。中心组件1上的锁接片137啮合到外壳底座4的锁紧孔437中。这样导致了中心组件1一方面和外壳后部3之间和另一方面与外壳底座4间的稳定的机械连接。
为了进一步的稳定,在外壳底座4的接近胶片导向通道一侧设置有从底座壁401向上伸出的夹紧肋438,该夹肋38包括有侧向夹紧突起439、440。当外壳底座4安装到中心组件1时,这些夹紧突起被推到位于中心组件上的两角度导向突起139、140间,这样在中心组件1和外壳后部3间又形成了一附加的夹紧连接。
为了将外壳前部5固定到中心组件1上,在每种情况下在中心组件1的两侧设置有成对的锁接片141、142和143、144,同时在外壳前部5的每一侧壁上设置有成对的锁紧孔541、542或543、544。另外,在外壳后部3上形成锁接片345且在外壳后部5上对应地形成锁紧孔345。当外壳前部5安装到功能元件FU上时,相应的锁紧元件345,545互锁。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改型,上述的锁紧连接中的相互对应的互锁的锁接片和锁紧孔也可以设置成相互改变的布局。
功能单元的安装随着以上的描述,在以下步骤中进行功能单元FU的安装-设置中心组件1;-从其后面向中心组件1内插入胶片单元2以使胶片供给卷202被胶片供给腔102接收且胶片盒203由胶片盒腔104接收,且使胶片供给卷202和胶片盒203间的胶片201的胶片部分放置在曝光框106的胶片导向滑道106a、106b上;-从中心组件1的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的后面将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和-从下面沿垂直于照相镜头109的镜头轴线方向将外壳底座4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
在这一操作中,中心组件1上的主体101、外壳后部和外壳底座4每一个呈一片,且外壳底座4单独从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主体101上。
如上所述,当将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时,外壳后部3上的突起306内的开口306配合U型、半圆开口103形成近似圆形开口B,该开口在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的突起103的后面打开,如图5所示。因此所形成的开口B近似地与胶片供给腔102的中心线和插入到胶片供给腔内的胶片供给卷202的中心线同轴,且其直径极小于胶片供给腔102的直径。如果图中未示出的卷绕芯轴在照相机没有安装以前被用作辅助的工具以形成胶片供给卷202,则由于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上的开口B形成的结果,使得当胶片供给卷202插入到胶片供给腔102中和在随后的将外壳后部3安装到中心组件1中的过程中,所述的芯轴可以保留在胶片供给卷202内,这样便可以确保胶片供给卷202不发生不想要的“卷出”直到胶片供给腔102通过安装外壳后部3被关闭为止。在外壳后部3被安装到中心组件1以后,卷绕芯轴可以接着通过开口B被拉出。由于胶片供给腔102由外壳后部3在其后面的关闭使得随后的胶片供给卷202的松开只可能发生在极限范围内,因此不会引起任何问题。当胶片供给卷202的卷绕芯轴被拉出时,后者的一个边位于突起103和105上,且因此当后者被拉出时也不能由卷绕芯轴夹带,即使在卷绕芯轴被拉出时在卷绕芯轴和胶片供给卷202最深处的缠绕间仍有摩擦连接。
在上述的组件1、3和4的安装过程中,在功能单元FU内形成以上详细描述的不透光胶片隔舱,且包括有中心组件1的胶片供给腔102和胶片盒腔104及形成在该两腔间和中心组件1与外壳后部3间的胶片导向通道A。
图3示出的功能单元FU包括照相机的不透光性和操作的所有的元件,除了位于外壳前部5上的快门释放挡板512和画面计数开口513之外。因此,该功能单元FU完成了图像照相记录的所有功能,特别地以与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相同的方式。
以下组件可以交替地安装到功能单元FU的前面-同功能单元FU的尺寸相匹配的外壳前部5且同功能单元FU一同形成一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的照相机,或-外壳前部560,其中的延伸部分561突出到功能单元FU的横向边外,其中的延伸部分561同可以在后面插入在功能单元FU和延伸部分561之间的辅助外壳部分360封闭位于功能单元FU侧并形成一安装有内置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的照相机的闪光装置6的接收空间E,详细描述以下的部分。
当其安装到功能单元FU上以后,外壳前部5或外壳前部560关闭形成在中心组件1的前面的空腔117。
没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构成功能单元FU可以通过将与功能单元FU的外部尺寸匹配的外壳前部5安装到没有闪光装置的外部的、完全的照相机上的另外的安装步骤中完成。如图9所示,这样完成了功能单元FU以形成有周围封闭的外壳的照相机,除了由外壳前部5的快门释放挡板512驱动功能单元FU的快门释放杆112的可能之外、和除了可能通过外壳前部5上的观察窗513读取中心组件1上的画面计数轮113上的读数之外,没有通过安装外壳前部5产生的另外的技术功能。因此,外壳前部5只用来完成从外壳后部3、外壳底座4和外壳前部5形成的照相机的整个外壳,而不进一步改进照相机的不透光和操作(除了快门释放挡板和画面计数窗之外)。
外壳前部5可以在外壳后部3和/或外壳底座4安装到中心组件1前或后可选择地从前面安装在功能单元FU上。
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构造上述的功能单元FU可以不用进行技术上的或外部改变地用来形成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这可以通过在功能单元FU上安装一改变的有突出到功能单元FU的侧边S外的部分561的外壳前部560来代替同功能单元FU尺寸相匹配的外壳前部5,并通过设置一连接到外壳后部3上的辅助的外壳件360来完成。这样导致了在功能单元FU的侧边形成一另外的壳空间E用来接收闪光装置6的元件。以下参见图11到图16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以上强调的,图3中示出的功能单元FU包括了在图1到10中示出的照相机的装载有胶片单元2的中心组件、外壳后部3和外壳底座4,它不用进行任何结构改变就可形成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且为了这一目的以上述的方式进行安装。
闪光装置6包括含有大的开口615和小的开口606的板601,通过板601而插入到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安装栓钉115和销116上并可以因此如图12所示地固定在中心组件1上。
在其前侧上,板601由舌状反射器603和同步开关604、充电开关支撑闪光管602,该同步开关604可以由中心组件1的图中没有示出的照相快门操作,该转换开关同样在图中没有示出,但在后面将详细描述。在其它零件中间,一侧向伸出的、用来存储供应给闪光管602的电荷的水平固定的储存容器605,和两个向后伸出的电池接触臂606和607被固定在板601的背面。闪光装置6的电路同样也位于板601的背面,闪光装置6的电路在图中没有示出,板601的结构象是一印刷电路板。
当安装到功能单元FU的壁114上时,板601突出到中心组件1上相邻的边S的外边,如图11和12所示。当板601被安装到中心组件1的安装栓钉115和销116上时,电容器605进入到空腔117内,空腔117位于中心组件1上在采光井105的下面且在外壳前部560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之前是在前面开口的,同时电池接触臂606、607向后伸进闪光装置6的外壳隔舱E中。
除延伸部分561同外壳前部5以外,可以从前面安装到功能单元FU中的外壳前部560与图1到图10a的设计基本相同。因此,其覆盖功能单元FU且具有与没有闪光装置设计的外壳前部5相同的锁紧元件。外壳前部560通过同图1到图10a所示的没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相同的锁紧元件锁紧到功能单元FU上。其中仅有的区别是外壳前部560上的锁紧孔541、542不在同一侧壁上,而是位于从外壳前部560的内表面向后伸出的臂562、563上。另外的锁紧孔564、565则设置在外壳前部560上的延伸部分561的侧面。
图11到图16所示的设计中设置的外壳前部560有一孔566,在伸出到功能单元FU的侧边外的部分561上有一覆盖镜头(cover lens)567。当外壳前部560安装到功能单元FU时,孔和覆盖镜头(cover lens)同闪光管602和板601的反射器603校正闪光。外壳前部同样有一可以由照相机的用户人工操作并驱动地连接到用来给电容605充电的板601的充电开关(未示出)的开关按钮568。
外壳后部3的辅助外壳前部360被设计成在电池被垂直从后面插入到电池接触臂606、607之间时覆盖闪光装置6的电池609。该辅助外壳前部360首先被通过一卡子361安装在外壳后部3,它配合进外壳后部3的锁紧孔330中,且接着通过配合进所述的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的侧锁紧孔564、565中的两卡子364、365,安装到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上。
功能单元的外壳后部3的锁紧孔330被这样利用两次,即通过啮合中心组件1上的卡子130和啮合辅助外壳前部360上的卡子361,如放大的图14所示。在相反的推的方向卡子130和361分别有侧翼130a和361a,其以相反的方向倾斜,以使它们与这些以节省空间方式的叠置的倾斜的侧翼一起位于外壳后部3的锁紧孔330上,如图14所示。
外壳前部560上的延伸部分561和外壳后部3上的辅助外壳件360形状是这样的,为了形成接收闪光装置6的空间E它们相互补充。用作电池609的盖且可以单独安装的辅助外壳件360侧向而不形成较大的台阶地连接功能单元FU的外壳后部3的后面,如图16所示。照相机的顶部和底部外壳面通过外壳前部560上的延伸部分561且通过辅助外壳件360连续到外壳后部3上,几乎不形成大的台阶,如图15和16所示。
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接着将已准备好的安装完的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如图9和10所示,转换成例如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为了这一目的,必须通过拆下锁紧元件141、142、143和144,简单地去掉图1到图10所示的照相机的外壳前部5,将板601和闪光装置6的其它件安装到功能单元FU上以后安装具有侧向伸出延伸部分561的外壳前部560,且在将电池609插入到后面以后安装一后辅助外壳件360作为电池盖,这样由图1到图10a所示的照相机形成如图11到图16所示的照相机。为了这一目的不需要对功能单元FU进行改变或者从功能单元FU的中心组件1上临时地移去外壳后部3和/或外壳底座4。而且,在其初始安装时插入到功能单元FU中的胶片单元2未受到影响。
尽管图10a只示出了移去同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连接的胶片盒的操作,图11到图16示出的从具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移去胶片盒的操作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在这方面,特别有利的是,在移去图10a所示的胶片盒203的打开的操作过程中,只是被抬起的功能单元FU的外壳底座4的底座壁401的相对小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同时较大的底座壁401的保留件仍牢固地连接在功能单元FU的中心组件1上。从而保护在显影和印片机构中负责打开照相机的人无意中进入闪光装置6的储存电容605,使得一直存储在其中的残留电荷不会在移去胶片盒时对这些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打开照相机移去胶片盒在由用户对其正确使用后且由送到显影和印片处移去其中带有已被逐幅曝光的已卷起的胶片201的胶片盒203以后,为了打开如图1到图10a所示的没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或图11到图16所示的有内置闪光装置的照相机,将一图中未示出的简单工具插入到外壳底座4的开口409中,以便如图10a所示地通过绕折断线407旋转该工具来向下弯曲外壳底座4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然后经形成在可以外壳底座4上的开口从中心组件1的胶片盒腔104移去胶片盒203,且因此可以从照相机中移去。
为了在这些组件间形成不透光的连接,由于外壳底座4和中心组件1间和外壳底座4和和外壳后部3间的迷宫式联接在垂直于照相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互锁,和外壳底座4的胶片盒覆盖区域404也在移区胶片时在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被抬起,简化了这一操作。因此没有逆着这些迷宫间啮合方向的力施加在这些迷宫式联接的操作上。
因此,可以应用比较小的力打开照相机。当移去胶片时,通常不会损坏中心组件1、外壳后部3和外壳前部5,至少可以接着再使用这些组件且这样可以促进上述的一次性相机的环境兼容性的提高。
图10a中所示的没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打开机构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应用到图11到图16所示的带闪光装置的照相机上。
改进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也就是从功能单元FU形成带有或没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该功能单元FU根据权利要求1的教导通过将不同的零件交替安装到功能单元FU上设计成用来记录照相图像,也可以扩展到包括功能单元FU不被构造成一次性照相机的情况,但是为了形成最终用户重复使用的照相机、提供了在每种情况下所使用的胶片单元的插入和移去然后由最终用户承担。
在胶片供给腔102区域中也可只使用上述的的突起103和305中的一个。突起103和305也可以用最基本的形式来代替半圆,例如,以径向向内的销子等的形式,且可以因此而扩展到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
也可以把胶片单元设置成根据其它已知胶片系统,例如根据已知的APS胶片系统而形成的,以代替上述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且包括有一根据“135”小型图像胶片系统的35mm胶卷的胶片单元2。
权利要求
1.一种设计用来在其中以不透光方式放置的照相底片(201)上记录照相图像的照相功能单元,在该单元的前面交替安装以下元件一外壳前部(5),与功能单元(FU)的尺寸相匹配且功能单元(FU)与其形成一没有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照相机;或一个外壳前部(560),其延伸部分(561)突伸到功能单元(FU)的一侧边(S)的外边,且其所述延伸部分(561)与一可在后面插到功能单元(FU)和延伸部分(561)之间的辅助外壳件(360)一起封闭用于闪光装置(6)的接收空间(E),该接收空间设置在功能单元(FU)的一侧且形成一带有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照相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相功能单元,其包括锁紧元件(141、142、143、144),该锁紧元件同相应的与功能单元(FU)的尺寸相匹配的外壳前部(5)的锁紧元件(541、542、543、544)相结合或是,该锁紧元件交替地与相应的外壳前部(560)的锁紧元件相结合,该外壳元件的延伸部分(561)凸伸到功能单元(FU)的侧边(S)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照相功能单元,包括一中心组件(1),带有一用来接收胶片供给卷(202)的胶片供给腔(102)、一用来接收胶片盒(203)的胶片盒腔(104)、一设置在所述胶片供给腔和所述胶片盒腔之间的胶片曝光框(106)、一用来将所述的照相胶片从所述胶片供给腔(102)通过所述胶片曝光框(106)进给到设置在所述胶片盒腔(104)内的胶片盒(203)的进片装置(107)、和一用来将要照相的图像描绘到胶片的曝光框(106)区域的照相镜头(109),一外壳后部(3),可以从后面沿所述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和一外壳底座(4),可以从下面以垂直于所述照相镜头(109)的光轴的方向作为一整体地安装到中心组件(1)上,其中,所述中心组件(1)同所述外壳后部(3)和所述外壳底座(4)一起形成一不透光的胶片隔舱。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1)与一方面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外壳后部(3)和另一方面可安装在其上的所述外壳底座(4)形成锁紧连接(325和425、126和426、127和427、328和428;329和429),其零件与另一个在垂直于所述照相镜头(109)光轴的方向互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由所述中心组件(1)与所述外壳后部(3)和所述外壳底座(4)一起形成的不透光胶片隔舱被限定到所述胶片供给腔(102)、所述胶片盒腔(104)和在其间延伸的胶片导向通道(A)。
6.根据权利要求3到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4)是一单片结构且安装在所述中心组件(1)上,它包括一不透光配合的胶片供给腔覆盖区域(402)和一不透光配合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同时设置在其间的所述外壳底座(4)的一个区域(405)不是以不透光方式封闭的。
7.根据权利要求3到6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在该中心组件(1)的所述胶片供给腔(102)和所述胶片盒腔(104)间的一个区域内,沿着在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后部(3)之间邻近于所述外壳底座(4)形成的一胶片导向通道(A)上的一边,第一锁紧元件(122、122a、122b、322a、322b)设置在所述外壳后部(3)和所述中心组件(1)之间,且第二锁紧元件(325、425)设置在所述外壳后部(3)和所述外壳底座(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到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锁紧元件(122、322),在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后部(3)之间沿邻近于所述外壳底座(4)形成在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后部(3)之间的一胶片导向通道(A)上的一边延伸,它包括朝向所述外壳底座(4)向下弯曲且同外壳底座(4)的锁紧元件(426,427)的拓宽部分(426a,427a)相啮合的部分(122、122a、122b、322a、322b)。
9.根据权利要求3到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4)是一单片结构且安装在所述中心组件(1)上,包括有一不透光配合的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同时所述外壳底座(4)一侧的一个区域(408)不是不透光配合且包括有一用来接收用于从所述中心组件(1)撬起所述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的工具的开口(409)。
10.根据权利要求3到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4)是一单片结构且安装在所述中心组件(1)上,其包括有一胶片盒腔覆盖区域(404),并为了绕折断线(407)或铰链销打开胶片盒腔(104),可以在与设置用来将所述外壳后部(3)或所述外壳底座(4)连接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的锁紧连接(325和425、126和426、127和427、328和428、329和429)的啮合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3到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连接的互锁元件由舌和槽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3到11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后部(3)之间、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底座(4)之间和/或所述外壳后部(3)和所述外壳底座(4)间的锁紧连接形成一不透光的迷宫式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3到12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后部(3)包括有在将所述外壳后部(3)沿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时进行相互锁紧的锁紧元件(130、131、330、331)。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部(3)的锁紧元件(330、331)被设置在其侧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到14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1)和一单片结构的所述外壳底座(4)包括有在将所述外壳底座(4)沿垂直于照相镜头(109)光轴的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时进行相互锁紧的锁紧元件(133、134、135、137、432、433、434、435、437)。
16.根据权利要求10到15的照相功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座(4)的锁紧元件(434,435)一部分是沿一折断线(407)或沿用于打开所述中心组件(1)的胶片盒腔(104)的铰链设置。
17.一照相机,包括一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何一个的照相功能单元(FU),和一外壳前部(5),与功能单元(FU)的尺寸相匹配且与功能单元(FU)一起形成一没有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照相机。
18.一照相机,包括一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何一个的照相功能单元(FU),和一个外壳前部(560),其延伸部分(561)突伸到功能单元(FU)的一侧边(S)的外边,且其延伸部分(561)与可在后面插入到在功能单元(FU)和延伸部分(561)之间的辅助外壳件(360)一起形成用于闪光装置(6)的接收空间(E),且形成一带内置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照相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部(5;560)可以独立于外壳后部(3)沿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7到1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部(5;560)可以独立于外壳底座(4)沿照相镜头(109)的光轴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7到2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组件(1)包括有将述外壳前部(5;560)安装时啮合到其安装眼(515)中的安装栓钉(115)。
22.根据权利要求18和21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将闪光装置(6)的板(601)安装在所述中心组件(1)的所述安装栓钉(115)上,该安装栓钉安装到板(601)的孔(615)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将闪光装置(6)的板(601)固定在所述中心组件(1)上,需要在所述中心组件(1)上设置另一固定销(116)且安装到板(601)的另一孔(616)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8到2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包括一带覆盖镜头(567)的开口(566),当所述外壳前部(56)被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时,其位于所述闪光装置(6)的闪光管(602)的前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8到24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外壳件(360)包括有用于同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锁紧的锁紧元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8到2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外壳后部(3)的锁紧元件(330)既同所述中心组件(1)的锁紧元件(130)合作又同所述辅助外壳件(360)的锁紧元件(361)合作。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外壳后部(3)的锁紧元件(330)形成一锁紧孔,其将所述中心组件(1)的锁紧元件(130)和所述辅助外壳件(360)的锁紧元件(361)两者安装在其中,锁紧元件(130)形成为锁接片,且安锁紧元件(361)也形成为锁接片,其中以相反的方向倾斜的锁接片的后面(136a、361a)是彼此抵靠的。
28.根据权利要求18到27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外壳件(360)的后面与外壳后部(3)的后面邻接。
29.根据权利要求18到28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和所述辅助外壳件(360)共同形成一底和/或顶面,几乎连续地连接外壳底座的底和/或顶面或照相机的一个顶面。
30.根据权利要求18到29只的任何一个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外壳件(360)形成一可以插入到接收空间(E)的闪光装置(6)的电池(609)的盖。
31.一种其中插有胶片的照相机的安装方法,包括按以下给出顺序的以下步骤提供一包括用于接收胶片供给卷的胶片供给腔的中心组件(1),包括有一用于接收胶片盒的胶片盒腔、一设置在胶片供给腔和胶片盒腔间的胶片曝光框、包括一用于将胶片从胶片供给腔通过胶片曝光框进给到设置在胶片盒腔内的胶片盒的进片装置、且包括一将要拍摄的目标描绘到胶片曝光框区域内的照相镜头,其中胶片单元(2)插在中心组件(1)中,将一外壳后部(3)从后面沿所述照相镜头光轴的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和将一外壳底座(4)从下面沿垂直于所述照相镜头光轴的方向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其中由所述中心组件同所述外壳后部和所述外壳底座形成一不透光胶片隔舱。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外壳后部和/或外壳底座之前将一外壳前部从前面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外壳后部和/或所述外壳底座之后将一外壳前部从前面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上。
34.根据权利要求31到33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附加步骤将一包括向后伸出的接触臂(606、607)的闪光装置(6)的电路板(601)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将一包括侧向伸出所述中心组件(1)的一侧边(S)的延伸部分(561)的外壳前部(560)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从后面将一电池(609)插入到所述电路板(601)的接触臂(606、607)之间,和将辅助外壳件(360)从后面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和所述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上。
35.将按权利要求31安装的没有闪光装置的照相机转换成带闪光装置的照相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中心组件(1)上移去同所述中心组件(1)的尺寸相匹配的所述外壳前部(5),将包括向后伸出的接触臂(606、607)的闪光装置(6)的电路板(601)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将一包括侧向伸出所述中心组件(1)的一边(S)的延伸部分(561)的外壳前部(560)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从后面将一电池(609)插入到所述电路板(601)的接触臂(606、607)之间,和将一辅助外壳件(360)从后面安装到所述中心组件(1)上且安装所述外壳前部(560)的延伸部分(561)。
全文摘要
一种照相功能单元和照相机及其安装方法,其中以下元件可以交替地安装到设计用来在照相胶片(201)上记录照相图像的照相功能单元的前面,照相胶片以不透光方式安装在其中:一外壳前部(5),与功能单元(FU)的尺寸相匹配且同功能单元(FU)一起形成一没有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照相机;或一外壳前部(560),包括有一伸出到功能单元(FU)的一侧边的外边(S)的延伸部分(561),且其延伸部分(561)同一可以在后面插入到功能单元(FU)和延伸部分(561)之间的辅助外壳件(360)一起封闭一个设置在功能单元(FU)侧边的闪光装置(6)的接收空间(E),且形成一带闪光装置的可操作的照相机。
文档编号G03B17/02GK1335536SQ01122119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9日
发明者R·施雷德尔 申请人:爱克发-格法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