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防止电场横向泄漏的控制电极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116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防止电场横向泄漏的控制电极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诸如在计算机和类似装置的显示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每个各包含一个薄膜晶体管(TFT)的开关元件,而且其中能够有效地防止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引起的电场横向泄漏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作为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实例,图9和

图10图说明在日本专利公开第10-221715号中描述的液晶显示器。图9是展示这样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一部分有源矩阵基片的平面图。图10是沿着图9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有源矩阵基片50包括由诸如玻璃之类的材料制成的绝缘基片51、在绝缘基片51上形成的栅极绝缘膜51、在栅极绝缘膜52上形成的钝化膜53、在钝化膜53上形成的中间层绝缘膜54以及在中间层绝缘膜上的矩阵中形成的象素电极55。
另外,如图9所示,栅极线56和数据线57配置在每个象素电极55的外周边。栅极线56和数据线57彼此垂直,并且围绕着每个象素电极55。如图10所示,每条栅极线56都是在绝缘基片51上形成的,而每条数据线57(在图10中未示出)都是在栅极绝缘膜52上形成的。
如图9所示,薄膜晶体管(TFT)58作为开关元件被配置在栅极线56和数据线57的每个交叉点附近。薄膜晶体管58借助在中间层绝缘膜54中形成的接触孔59被电连接到象素电极55上。
薄膜晶体管58的栅极被接到栅极线上,而且薄膜晶体管58受经由栅极线提供在栅极上的信号驱动和控制。另外,薄膜晶体管58的漏极被接到数据线上,而数据信号经由数据线57输入到漏极。
进一步说,如图10所示,控制电极60是在中间层绝缘膜54上形成的,在相邻的象素电极之间和栅极线56之上。控制电极60与象素电极55是在同一层中形成的。
图10还展示与有源矩阵基片50相对的对置基片64。对置基片64包括绝缘基片61、在绝缘基片61上形成的滤色镜62以及在滤色镜上形成的对置电极63。对置基片64配置得使对置电极63和象素电极55彼此相对。
在有源矩阵基片50和对置基片64的每个相对的表面上都配置了取向层(在附图中未示出)。另外,液晶层65被夹在有源矩阵基片50上的取向层和对置基片64上的取向层之间。再者,垫片(在附图中未示出)配置在有源矩阵基片50和对置基片64之间,以保持液晶层65的预定厚度。再有就是在液晶层65周围形成用来防止液晶分子泄漏到外面的密封件(在附图中未示出)。
在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控制电极60配置在相邻的象素电极55之间。控制电极60是为了避免发生所谓的反向倾斜(reverse tilt)而提供的。反向倾斜是在栅极线56和象素电极55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闯入液晶层65致使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部分地不同于预定方向时发生的。
但是,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技术中,控制电极60和象素电极55在同一层中形成是相当困难的。
另外,如图10所示,彼此相邻的象素电极55之间的间隔不大,所以控制电极60的宽度不可能这么大。进一步说,如果打算在相邻象素电极之间如此狭窄的空间中形成控制电极60,那么很可能控制电极60与相邻象素电极之一接触,或两者都接触。
此外,为了从物理上把控制电极60和象素电极55分开在控制电极60和象素电极55之间提供一些间隙67是必要的。在控制电极60和象素电极55之间提供这样的间隙67时,栅极线56和象素电极55之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不被控制电极60完全屏蔽。所以,这样的电场穿过间隙67沿着象素电极55水平地延伸到液晶层65中。因此,有可能产生用参考数字68标注的电场的所谓的横向泄漏。
电场68的这种横向泄漏引起液晶分子在液晶层65中反向倾斜,结果引起旋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在每个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狭窄空间中配置控制电极的情况下完全防止发生上述的电场横向泄漏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防止发生上述的电场横向泄漏而且能够在不给制造工艺带来困难的情况下容易制造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防止发生上述的电场横向泄漏而且能够用高生产力制造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完全防止发生上述的电场横向泄漏而且其液晶显示器的存储容量能够增加的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消除具有用来减少横向电场的控制电极的现有的液晶的缺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多个彼此平行配置的栅极线;多个垂直于多个栅极线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数据线;每个都配置在多个栅极线和多个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之一附近的开关元件;多个借助中间层绝缘膜配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之上的象素电极,其中,从上侧即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一侧朝所述的栅极线一侧看时,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与栅极线重叠;以及多个每个都配置在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之下和栅极线之上的控制电极,其中穿过间隙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覆盖着栅极线。
在上述的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从相邻的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看过去栅极线被控制电极完全覆盖。所以,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被控制电极完全屏蔽。换言之,电场通过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沿着象素电极横向延伸到液晶层中的现象即所谓的电场横向泄漏可以被有效地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相邻的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
由于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不仅覆盖栅极线而且覆盖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所以完全防止电场穿过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是可能的。因此,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产生的电场可以被控制电极完全屏蔽。换言之,电场通过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沿着象素电极横向延伸到液晶层中的现象即所谓的电场横向泄漏可以被完全避免。
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至少与某个栅极线和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的区域重叠也是优选的。
用控制电极完全覆盖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和栅极线当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并非总是必要的。由于控制电极至少在间隙和栅极线重叠的区域中至少覆盖间隙和栅极线当中的任何一个,所以防止上述的电场横向泄漏上可能的。
进一步优选的是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既与栅极线重叠也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
控制电极具有与开关元件的源极相同的电位是有利的。
控制电极与开关元件的源极在同一层中形成也是有利的。
控制电极和源极可以在彼此不同的膜层上形成。但是,凭借在同一层中形成控制电极和源极有可能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控制电极和源极以及简化制造工艺致使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改善。
控制电极与开关元件的源极整体形成也是有利的。控制电极和源极可以作为分开的部件形成。但是,通过把控制电极和源极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有可能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形成控制电极和源极以及这样简化该制造工艺以致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改善。
控制电极具有包含金属或ITO的单层结构是优选的。
控制电极具有每层都包含金属或ITO的多层结构也是优选的。
中间层绝缘膜包括有机膜是进一步优选的。
液晶显示器具有COT结构是有利的。
液晶显示器是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也是有利的。
控制电极和开关元件的源极借助源极的延伸部分连接起来而在该延伸部分上设有用来连接控制电极和象素电极的接触孔也是有利的。
在控制电极上设有用来连接控制电极和象素电极的接触孔也是有利的。
通过在控制电极上形成接触孔,在与在延伸部分上形成接触孔相比时有可能把孔径比提高相应于接触孔的面积的量。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设有在其显示部分中提供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有源矩阵基片;与有源矩阵基片相对的对置基片;以及插在有源矩阵基片和对置基片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有源矩阵基片包括彼此平行地配置在绝缘基片上的多个栅极线;垂直于多个栅极线且彼此平行地借助栅极绝缘膜配置在多个栅极线上的多个数据线;每个各配置在多个栅极线和多个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之一附近的开关元件;多个借助中间层绝缘膜配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之上的象素电极,其中从上边即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一侧朝栅极线一侧看时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与栅极线重叠;以及多个个个都配置在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之下和栅极线之上的控制电极,其中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覆盖着栅极线。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电极与开关元件的源极整体形成是优选的。
控制电极和开关元件的源极借助源极的延伸部分连接起来,而在延伸部分上设有连接控制电极和象素电极的接触孔也是优选的。
在控制电极上设有连接控制电极和象素电极的接触孔还是优选的。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是在图1和图2中展示的。图1是展示在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的一部分有源矩阵基片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B-B线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所示,有源矩阵基片10包括用诸如玻璃之类的材料制成的绝缘基片11、在绝缘基片11上形成的栅极绝缘膜12、在栅极绝缘膜12上形成的控制电极20、在栅极绝缘膜上形成的而且覆盖着控制电极20的钝化膜13、在钝化膜13上形成的中间层绝缘膜14以及在中间层绝缘膜14上的矩阵中形成象素电极15。
另外,如图1所示,栅极线16和数据线被配置在每个象素电极15的外周边。栅极线16和数据线17相互垂直而且围绕着每个象素电极15。如图2所示,栅极线16是在绝缘基片11上形成的,而数据线17(在图2中未示出)是在栅极绝缘膜12上形成的。
如图1所示,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18配置在栅极线16和数据线17之间的每个交叉点附近。薄膜晶体管18借助在中间层绝缘膜14中形成并且将在后面予以详细解释的接触孔电连接到象素电极15上。
薄膜晶体管18的栅极与栅极线16连接,而薄膜晶体管18受借助栅极线16施加给栅极的信号驱动和控制。另外,薄膜晶体管18的漏极与数据线17相连,数据信号经数据线17输入漏极。
此外,如图2所示,配置了与有源矩阵基片10相对的对置基片24。对置基片24包括绝缘基片21、在绝缘基片21上形成的滤色镜22以及在滤色镜22上形成的对置电极23。对置基片24是这样配置得使对置电极23和象素电极15彼此相对。
在有源矩阵基片10和对置基片24的每个相对置的表面上,都配置了取向层(在附图中未示出)。另外,备有夹在有源矩阵基片10上的取向层和对置基片24上的取向层之间的液晶层25。另外,垫片(在附图中未示出)配置在有源矩阵基片10和对置基片24之间,以保持液晶层25的预定厚度。再者,在液晶层25的周围形成用来防止液晶分子往外泄漏的密封件。
在液晶显示器是透射型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每个象素电极15包括诸如氧化锡铟膜之类的透明的导电膜。在液晶显示器是反射型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每个象素电极15包括诸如铝膜之类的金属膜。
栅极线16和数据线17是用诸如铝、钛之类的金属制成的。
每个控制电极20举例说是作为用诸如铬、鉬、钛之类的金属制成的单层结构形成的。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中间层绝缘膜14是有机膜并且包含光敏丙烯酸树脂。光敏丙烯酸树脂具有大约从3.4至3.5的相对介电常数。光敏丙烯酸树脂的相对介电常数与无机膜相比时是非常小的。例如,氮化硅的相对介电常数大约为8。另外,光敏丙烯酸树脂具有高透明度并且能够借助离心涂层轻松地形成比较厚的薄膜。所以,轻松地降低栅极线16和象素电极15之间的电容和数据线17和象素电极15之间的电容是可能的。因此,减轻栅极线16和象素电极15之间的电容成分和数据线17和象素电极15之间的电容成分引起的串扰对显示工作的影响是可能的。
通过使用光敏丙烯酸树脂,借助离心涂层轻松地形成厚度大约几微米的比较厚的薄膜是可能的。另外,在形成光敏丙烯酸树脂图案时,不需要照像制版工艺,所以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力能够得到改善。
如图2所示,在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从上侧看时,间隙26是在相邻象素电极15a和15b之间形成的,而栅极线16被这样配置在间隙26之下,使得栅极线16与间隙26重叠。
另外,在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从图2的上边看时,在栅极绝缘膜12上形成的控制电极20完全覆盖着栅极线16,也完全覆盖着间隙26。
如图1所示,薄膜晶体管18的源极18a具有穿越象素电极15a延伸到控制电极20的延伸部分18b。所以,控制电极20与源极18a借助延伸部分18b整体地形成。
在延伸部分18b中,在控制电极20附近形成接触孔19。借助接触孔19,象素电极15a与控制电极20相连,因此也与薄膜晶体管18的源极18a相连。
应该注意,上述的依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可以用诸如数据线电位反转法、栅极线电位反转法、点电位反转法之类的驱动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来驱动。
在这里,数据线电位反转法是按连接着象素电极的每条数据线反转每个象素电极信号电压极性的驱动方法。而栅极线电位反转法是按连接着象素电极的每条栅极线反转每个象素电极信号电压极性的驱动方法。点电位反转法是相互邻接的象素的信号电压的极性彼此不同的驱动方法。
如上所述,在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控制电极20形成得使它完全覆盖栅极线16和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26两者。所以,栅极线16和象素电极15之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能够被控制电极20完全屏蔽。换言之,电场通过间隙26泄漏并且沿着象素电极15横向延伸到液晶层25中的现象(即所谓的电场横向泄漏)能够有效地避免。
另外,由于象素电极15a和控制电极20借助接触孔19彼此相连,所以辅助电容是借助夹在中间的栅极绝缘膜12在控制电极20和栅极线16之间形成的。所以,按照本发明的结构,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存储容量是可能的。
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不局限与上述的结构,而且可以被修改成下述的各种结构。
例如,在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从对置基片一侧看,即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20与栅极线16以及象素电极15a和15b之间的间隙26重叠,如同2所示。但是,控制电极20的结构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
首先,如图3所示,栅极线16的宽度可以大于间隙26的宽度,而且从上侧看时间隙26可以被完全包含在栅极线16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20可以形成得使控制电极20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间隙26重叠。这样形成电极使控制电极完全覆盖栅极线16并非总是必要的。即使在控制电极20不完全覆盖栅极线16,如果间隙26被控制电极20完全覆盖,避免发生像在图10中展示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那种电场68的横向泄漏也是可能的。
其次,如同4所示,栅极线16的宽度可以小于间隙26的宽度,而且从上侧看时栅极线16可以被完全包含在间隙26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20可以是这样形成的,以致控制电极20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栅极线16重叠。这样形成电极使控制电极完全覆盖间隙26并非总是必要的。即使在控制电极20不完全覆盖间隙26,如果栅极线16被控制电极20完全覆盖,避免发生在图10中展示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的电场68的横向泄漏也是可能的。
第三,如图5所示,从上侧看时,栅极线16可能部分地被包含在间隙26中,而且间隙26可能出现在象素电极15a和栅极线16之间。
第四,如图6所示,从上侧看时,栅极线16可能部分地被包含在间隙26中,而且间隙26可能出现在象素电极15a和栅极线16之间。
在这些情况下,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20可以是形成得使控制电极20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栅极线16重叠,或者控制电极20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间隙26重叠。这样形成电极使得控制电极20在各自的情况中几乎完全与间隙26和栅极线16重叠并非总是必要的。即使在控制电极20不完全覆盖间隙26和栅极线16两者时,如果栅极线16或间隙26在宽度方向上被控制电极20完全覆盖,避免发生在图10中展示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的电场68的横向泄漏也是可能的。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控制电极20借助延伸部分18b与源极18a一起整体地形成。但是,把控制电极20与源极18a整体地形成并非总是必要的。
在不形成延伸部分18b的情况下分开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同的膜层上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或者在同一层上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是可能的。但是,通过在同一层中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采用同样的制造工艺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以及简化该制造工艺是可能的。所以,在同一层中形成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是优选的。
当控制电极20和源极18a是作为分开的部件形成时,优选的是控制电极20的电位和源极18a的电位彼此相等。
通过把控制电极20的电位和源极18a的电位设定为同一数值,有可能减少需要设定的电位的数目和种类以及简化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在依据上述的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控制电极20是用诸如铬之类的金属制成的。但是,用氧化锡铟(ITO)形成控制电极20也是可能的。
在形成过程中把控制电极20作为用选自铬、鉬、钛和ITO的两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多层结构也是可能的。
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液晶显示器是作为具有有机的中间层绝缘膜的液晶显示器形成的。但是,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可以作为具有COT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之类的液晶显示器形成。
另外,在依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中,接触孔19是在源极18a的延伸部分18b的位置上形成的。但是,在控制电极20上形成接触孔19也是可能的。通过在控制电极20上形成接触孔19,有可能在与在延伸部分18b上形成接触孔19的情况相比时把孔径比增加相应于接触孔19的面积的量。
有两种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一种是在垂直于基片的平面中旋转以便完成显示工作的排列成行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即指向矢(director)),另一种是在平行于基片的平面中旋转以便完成显示操作的指向矢。
前一种类型的液晶显示器的典型实例是TN(扭曲向列)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后一种类型的液晶显示器被称作IPS(平面内转换)模式或称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观察者即使改变他的观察点也仅仅在液晶分子的短轴方向上看液晶显示器的屏幕。因此,观察角特性不取决于液晶分子的升角(rising angle),所以能够获得与TN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相比更宽的观察角特性。
作为依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选择TN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和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当中的任何一种都是可能的。
依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变化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现在将对这种电子设备的实例进行解释。
图7是采用上述的依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50的方框图。上述的依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在这个便携式信息终端250中是作为液晶显示板265部件使用的。
依据这个实例的便携式信息终端250包括显示部分268、控制部分269、存储器部分271,通信电路部分272和电源274。显示器部分268包括液晶显示板265、背光生成装置266和图像信号处理部分267。图像信号处理部分267根据从控制部分269和类似装置收到的输入信号生成驱动液晶显示板265所需要的各种信号。控制部分269包括微处理器和类似装置、产生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250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种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它们的操作。存储器部分271储存控制部分269执行的程序和各种各样的数据。通信电路部分272完成数据通信之类的任务。输入部分273包括键盘或指针之类。电源274包括充电电池之类并且把电源供应给便携式信息终端250的各个组成部分。
由于使用包括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板265,在显示部分268中改善各种图像、字符等的显示质量是可能的。
举例说,包括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板265可以被应用于便携式个人电脑、笔记本个人电脑或台式个人电脑的显示监视器装置。
图8是采用上述的依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移动电话275的方框图。
按照这个实例,移动电话包括显示部分276、控制部分277、存储器部分278、接收电路部分即接收器279、发射电路部分即发射机281、输入部分282和电源283。显示部分276包括液晶显示板265、背光发生装置266和图像信号处理部分267。图像信号处理部分267根据从控制部分277和类似装置收到的输入信号生成驱动液晶显示板265所需要的各种信号。控制部分277包括微处理器和类似装置,产生用于移动电话275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种控制信号并且控制它们的工作。存储器部分278储存控制部分277执行的程序和各种各样的数据。接收电路部分279接收无线电信号并且把收到的信息提供给控制部分277。发射电路部分281接收来自控制部分277的信息并且发射无线电信号。输入部分282包括键盘或指针之类。电源283包括充电电池之类并且把电源供应给移动电话275的各个组成部分。
由于使用包括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板265,在显示部分276中改善各种图像、字符等的显示质量是可能的。
在以上说明中,主要是解释本发明的特点,而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没有予以详细地解释。但是,这样的术语容易被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公知的技术推断出来。
如上所述,在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控制电极是形成得使控制电极至少覆盖在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部分中的栅极线16。所以,栅极线和象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产生的电场被控制电极完全屏蔽。换言之,电场通过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沿着象素电极横向延伸到液晶层中的现象(即所谓的电场横向泄漏)能够被有效地避免。
另外,由于象素电极和控制电极经接触孔彼此相连,所以辅助电容是在控制电极和栅极线之间借助插在其间的栅极绝缘膜形成的。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结构,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存储容量是可能的。
在前面的说明书中,已经参照特定的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都清楚不脱离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进和变更。因此,这份说明书及其附图是按举例说明的意义而不是按限制的意义看待的,而且这种修改将全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以,我们的意图是这项发明囊括全部落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变更和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彼此平行配置的栅极线;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的多个栅极线配置的数据线;每个各配置在所述的多个栅极线和所述的多个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之一附近的开关元件;多个借助中间层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的栅极线和所述的数据线之上的象素电极,其中,从上边即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一侧朝所述的栅极线一侧看时,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的栅极线重叠;以及多个每个各配置在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之下并且在所述栅极线之上的控制电极,其中,当从所述间隙的上方观察时,所述的控制电极覆盖所述的栅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从上侧看时所述的控制电极至少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从上侧看时所述的控制电极至少与所述栅极线和所述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的区域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从上侧看时所述的控制电极与所述的栅极线重叠并且与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具有与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相同的电位。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是与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在同一层中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是与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整体地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具有包含金属或ITO的单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具有每层都包含金属或ITO的多层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层绝缘膜是由有机膜组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具有COT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是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是借助所述源极的延伸部分连接起来的,而用来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象素电极的接触孔是在所述的延伸部分上提供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用来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象素电极的接触孔是在所述的控制电极上提供的。
15.在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分中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16.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源矩阵基片;与所述的有源矩阵基片相对的对置基片;插在所述的有源矩阵基片和所述的对置基片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源矩阵基片包括彼此平行地配置在绝缘基片上的多个栅极线;垂直于所述的多个栅极线且彼此平行地借助栅极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的多个栅极线上的多个数据线;每个各配置在所述的多个栅极线和所述的多个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之一附近的开关元件;多个借助中间层绝缘膜配置在所述的栅极线和所述的数据线之上的象素电极,其中从上边,即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一侧朝所述的栅极线一侧看时,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与所述的栅极线重叠;以及多个每个各配置在所述的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之下和所述的栅极线之上的控制电极,其特征在于,从上侧看时所述的控制电极覆盖着所述的栅极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是与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整体地形成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开关元件的源极是借助所述的源极的延伸部分连接起来的,而用来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象素电极的接触孔是在所述的延伸部分上提供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用来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极和所述的象素电极的接触孔是在所述的控制电极上提供的。
全文摘要
液晶显示器(LCD)包括多个栅极线、多个数据线以及每个各配置在多个栅极线和多个数据线之间的交叉点附近的开关元件。LCD进一步包括多个借助中间层绝缘膜配置在栅极线和数据线之上的象素电极,其中从上边即从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一侧朝栅极线一侧看时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至少部分地与栅极线重叠,以及多个个个都配置在相邻象素电极之间的间隙之下和栅极线之上的控制电极,其中,从上侧看时控制电极覆盖栅极线。
文档编号G02F1/136GK1470924SQ0212657
公开日2004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4日
发明者坂本道昭, 秀平昌信, 冈本守, 信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