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4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包括主基座、主胶圈、螺钉A、螺钉B、主支架、主支撑板、主动力系统、主传动轴、镜头锁A、镜头锁B、镜头锁C、镜头锁D、刻度盘、螺柱A、螺柱B、副传动轴、副基座、副支撑板、副动力系统、螺钉C、螺钉D、副胶圈、主定位锁、控制器、副定位锁、副支架。其特征在于:主支架可在主支架上的槽内移动;主胶圈可以防止挤坏镜头;主支撑板可沿主支架上下移动以调节主动力系统的相对位置;主动力系统通过主传动轴把动力传递给刻度盘;刻度盘一面带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齿;副传动轴、副基座、副支撑板、副动力系统等与主传动轴、主基座、主支撑板、主动力系统的安装位置、作用、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专利说明】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属摄影器材。

【背景技术】
[0002]在摄影艺术中,存在一种被称为“爆炸效果”的摄影艺术形式,它是利用在相机曝光时手动改变镜头焦距,从而使被摄物体形成一个影子,这些影子会以照片几何中心为顶点形成放射线条,看起来像爆炸,由于爆炸效果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所以被大量运用于人像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广告摄影。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拍摄爆炸效果需要满足镜头焦距变化范围大、相机稳定性好、手动变焦速度均匀等条件,而且就算满足以上条件,照片中主体所占画幅比例、位置也不易控制,大多数照片都需要后期裁剪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裁剪后的照片质量会大打折扣。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任意焦距变化范围的镜头拍摄出均匀、稳定、主体大小和主体位置合理的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包括主基座、主胶圈、螺钉A、螺钉B、主支架、主支撑板、主动力系统、主传动轴、镜头锁A、镜头锁B、镜头锁C、镜头锁D、刻度盘、螺柱A、螺柱B、副传动轴、副基座、副支撑板、副动力系统、螺钉C、螺钉D、副胶圈、主定位锁、控制器、副定位锁、副支架。
[0006]其特征在于:主基座上开有两个孔,用于与副基座通过螺柱A、螺柱B连接,主基座上有一个槽,主支架可在槽内移动;安装在主基座上的主胶圈可以防止挤坏镜头,主胶圈的厚度为安装刻度盘留下足够空间;主支架上的螺钉A、螺钉B用于固定主支架;主支撑板可沿主支架上下移动以调节主动力系统的相对位置;主动力系统固定在主支撑板上,通过主传动轴把动力传递给刻度盘;刻度盘上有镜头锁A、镜头锁B、镜头锁C、镜头锁D,相机镜头穿过刻度盘后通过四个镜头锁固定;刻度盘一面带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齿,能够通过齿接受主传动轴传递来的旋转动力;主定位锁安装在主支撑板上,能够在调节好主动力系统位置后使其固定;控制器连接到主动力系统和副动力系统上,能够接接收、处理、发出信号,并遥控相机进行曝光;副传动轴、副基座、副支撑板、副动力系统、螺钉C、螺钉D、副胶圈、副支架等与主传动轴、主基座、主支撑板、主动力系统、螺钉A、螺钉B、主胶圈、主支架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作用、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与相机搭配,拍摄出主体位置合适、主体比例合理的爆炸效果摄影作品;(2)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主视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左视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俯视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系统结构图。
[001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包括主基座1、主胶圈2、螺钉A3、螺钉B4、主支架5、主支撑板6、主动力系统7、主传动轴8、镜头锁A9、镜头锁B10、镜头锁C11、镜头锁D12、刻度盘13、螺柱A14、螺柱B15、副传动轴16、副基座17、副支撑板18、副动力系统19、螺钉C20、螺钉D21、副胶圈22、主定位锁23、控制器24、副定位锁25、副支架26,图5所示为主传动轴8和刻度盘13构成的传动系统结构图,副传动轴16和刻度盘13构成的传动系统结构图与之相同,图6所示为主支架5的结构图,副支架26与主支架5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其特征在于:主基座I上开有两个孔,用于与副基座17通过螺柱A14、螺柱B15连接,主基座I上有一个槽,主支架5可在槽内移动;安装在主基座I上的主胶圈2可以防止挤坏镜头,主胶圈2的厚度为安装刻度盘13留下足够空间;主支架5上的螺钉A3、螺钉B4用于固定主支架5 ;主支撑板6可沿主支架5上下移动以调节主动力系统7的相对位置;主动力系统7固定在主支撑板6上,主动力系统7内部安装有步进电机和变速箱,主动力系统7通过主传动轴8把动力传递给刻度盘13 ;刻度盘13上有镜头锁A9、镜头锁B10、镜头锁Cl 1、镜头锁D12,相机镜头穿过刻度盘13后通过四个镜头锁固定;刻度盘13 —面带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齿,能够通过齿接受主传动轴8传递来的旋转动力;主定位锁23安装在主支撑板6上,能够在调节好主动力系统7位置后使其固定;控制器24连接到主动力系统7和副动力系统19上,能够接接收、处理、发出信号,并遥控相机进行曝光;副传动轴16、副基座17、副支撑板18、副动力系统19、螺钉C20、螺钉D21、副胶圈22、副支架26等与主传动轴8、主基座1、主支撑板6、主动力系统7、螺钉A3、螺钉B4、主胶圈2、主支架5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作用、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001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将相机镜头穿过刻度盘13,使刻度盘13卡在镜头变焦环上,以确保刻度盘13旋转时能够带动镜头变焦环旋转;拧紧镜头锁A9、镜头锁B10、镜头锁C11、镜头锁D12,且使镜头轴线与刻度盘13轴线尽可能地重合;由于主胶圈2、副胶圈22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刻度盘13在旋转时,不会使镜头锁A9、镜头锁B10、镜头锁C11、镜头锁D12在使用过程中碰触到主基座1、副基座17 ;调节主支架5、副支架26的位置,让主胶圈2、副胶圈22能够压在相机镜头合适位置,拧紧螺柱A14、螺柱B15 ;在主传动轴8、副传动轴16没接触到刻度盘13的条件下,打开相机,观察相机取景器,手动旋转镜头变焦环,使被拍摄主体所占画面比例达到一个合适的值,记录下刻度盘13在主传动轴8的轴线位置处对应的刻度值,再次手动旋转镜头变焦环,使被拍摄主体所占画面比例达到新的一个值,再次记录刻度盘13在主传动轴8的轴线位置处对应的刻度值,在这两次记录刻度盘13的刻度时,相机取景器中两个对应点的连线即为拍摄到的爆炸效果的射线;调节主支撑板6、副支撑板18的位置,使安装在主支撑板6、副支撑板18上的主动力系统7、副动力系统19上下移动,以使主传动轴8、副传动轴16接触到刻度盘13,形成动力传动系统;用相机自带的测光系统测出曝光时间,把测得的曝光时间、两次记录的刻度盘13的刻度值、相机变焦环旋转方向输入到控制器24中,控制器24根据得到的角度差值和曝光时间计算得到相机变焦环旋转速度,此旋转速度等于刻度盘13的旋转速度,然后控制器24通过刻度盘13的旋转速度计算得到主动力系统7、副动力系统19输出的旋转速度;控制器发出信号,控制主动力系统7、副动力系统19的旋转,并通过控制器24的遥控功能控制相机同时进行曝光,曝光完成后,即可得到爆炸效果摄影作品。
[0017]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任意焦距变化范围的镜头拍摄出均匀、稳定、主体大小和主体位置合理的爆炸效果摄影作品,且照片无需后期裁剪;能够充分利用镜头焦距范围,让摄影新手利用普通镜头也能拍摄出曝光正常,爆炸射线稳定、对焦精准的照片,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应用于商业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影爆炸效果辅助器,包括主基座(1)、主胶圈(2)、螺钉A(3)、螺钉B(4)、主支架(5)、主支撑板(6)、主动力系统(7)、主传动轴(8)、镜头锁A(9)、镜头锁B(1)、镜头锁C(Il)、镜头锁D(12)、刻度盘(13)、螺柱A(14)、螺柱B(15)、副传动轴(16)、副基座(17)、副支撑板(18)、副动力系统(19)、螺钉C(20)、螺钉D(21)、副胶圈(22)、主定位锁(23)、控制器(24)、副定位锁(25)、副支架(26),其特征在于:主基座(I)上开有两个孔,用于与副基座(17)通过螺柱A (14)、螺柱B (15)连接,主基座⑴上有一个槽,主支架(5)可在槽内移动;安装在主基座(I)上的主胶圈(2)可以防止挤坏镜头,主胶圈(2)的厚度为安装刻度盘(13)留下足够空间;主支架(5)上的螺钉A(3)、螺钉B(4)用于固定主支架(5);主支撑板(6)可沿主支架(5)上下移动以调节主动力系统(7)的相对位置;主动力系统(7)固定在主支撑板(6)上,主动力系统(7)内部安装有步进电机和变速箱,主动力系统(7)通过主传动轴(8)把动力传递给刻度盘(13);刻度盘(13)上有镜头锁A(9)、镜头锁B(1)、镜头锁C(ll)、镜头锁D(12),相机镜头穿过刻度盘(13)后通过四个镜头锁固定;刻度盘(13) —面带有角度值,另一面有齿,能够通过齿接受主传动轴(8)传递来的旋转动力;主定位锁(23)安装在主支撑板(6)上,能够在调节好主动力系统(7)位置后使其固定;控制器(24)连接到主动力系统(7)和副动力系统(19)上,能够接接收、处理、发出信号,并遥控相机进行曝光;副传动轴(16)、副基座(17)、副支撑板(18)、副动力系统(19)、螺钉C(20)、螺钉D(21)、副胶圈(22)、副支架(26)等与主传动轴(8)、主基座(I)、主支撑板(6)、主动力系统(7)、螺钉A(3)、螺钉B(4)、主胶圈(2)、主支架(5)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作用、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文档编号】G03B15-08GK204302640SQ201420778256
【发明者】张楠林, 刘成, 董俊林, 张兰 [申请人]西南石油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