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8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组件(backlight module),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紧密结合反射罩及框架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制作技术快速的进步,以及其具备有轻薄、省电及无幅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器大量地被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型电脑、数字相机、数字摄录影机、移动电话机、电脑萤屏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器的品质不断提高,且价格持续下降,因此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但由于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助背光组件所提供的光线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
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图1A是表示传统的背光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图1B是表示沿着图1A的xz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背光组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在图1A及图1B中,背光组件10至少包括框架(bezel)11、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12、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13及反射罩(reflective shell)14。框架11具有相连接的框架底板11a及多个框架侧板11b,各框架侧板11b的顶面上具有多个凸起定位部11c。导光板12设置于框架底板11a上,导光板12的侧面与框架侧板11b相隔一距离。其中,框架11的内壁可涂布一反射材料,或者在导光板12及框架底板11a之间还可设置一反射板。冷阴极管13设置于框架底板11a上,并位于框架侧板11b及导光板12的侧面之间。反射罩14具有相连接的一反射罩顶板14a及一反射罩侧板14b,反射罩顶板14a具有多个对应于凸起定位部11c的定位孔14c,各定位孔14c靠近反射罩顶板14a及反射罩侧板14b的连接处。定位孔14c用以供凸起定位部11c插入,使得反射罩14与框架11结合在一起,如图1C所示。在图1C中,冷阴极管13的光线经由框架11及反射罩14的反射而从导光板12的一侧面射入导光板12中,导光板12将导引光线经由导光板12的顶面射出,使得光线可以直射液晶显示面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凸起定位部11c及定位孔14c只是单纯的卡接,并没有任何扣接固定的设计,导致反射罩14受到外力时很容易沿着z方向与框架11产生脱落的现象,如图1D所示。如此一来,冷阴极管13的光线将会经由反射罩顶板14a及导光板12的顶面之间的空隙射出,产生所谓的漏光现象,严重影响背光组件10的亮度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其扣接结构及扣接孔的扣接设计,可以使得反射罩及框架达到紧密结合的功效,避免反射罩与框架脱落而产生漏光现象,大大地提高背光组件的亮度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及一反射罩。框架包括一框架底板、一框架侧板及一扣接结构,框架侧板与框架底板连接,扣接结构设置于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上。反射罩包括相连接的一反射罩顶板及一反射罩侧板,反射罩侧板具有一扣接孔,扣接孔用以与扣接结构扣接,使得反射罩与框架紧密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反射罩。框架包括一框架底板、一框架侧板及一扣接结构,框架侧板与框架底板连接。扣接结构设置于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上,扣接结构包括一夹持部及一悬臂部。夹持部以其一端与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悬臂部以其一端与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悬臂部的另一端与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悬臂部及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与框架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悬臂部的宽度小于夹持部的宽度。导光板设置于框架底板上,并与框架侧板相隔一距离。光源设置于框架底板上,并位于框架侧板及导光板之间。反射罩包括相连接的一反射罩顶板及一反射罩侧板,反射罩顶板位于光源的上方,并与导光板的顶面紧密接触,反射罩与框架紧密结合。反射罩侧板的厚度略大于部分的夹持部的内侧表面及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反射罩侧板具有一扣接孔,扣接孔具有相通的一开孔及一滑槽,开孔及滑槽的延伸方向与反射罩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开孔的孔宽大于滑槽的槽宽,开孔用以供扣接结构插入,并使夹持部凸出于反射罩侧板的外侧表面外,滑槽用以于开孔被扣接结构插入时供悬臂部滑入,使得夹持部及该框架侧板紧密夹住滑槽旁的部分的反射罩侧板,且反射罩与框架紧密结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表示传统的背光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1B是表示沿着图1A的xz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背光组件的部分放大剖面图。
图1C是表示图1B的背光组件的组合图。
图1D是表示图1C的反射罩与框架脱落时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框架侧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2的框架侧板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以扣接结构插入框架的扣接孔的开口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及框架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及框架组合后的部分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及框架组合后的部分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20背光组件11、21框架11a、21a框架底板11b、21b框架侧板11c凸起定位部12、22导光板13冷阴极管14、24反射罩
14a、24a反射罩顶板14b、24b反射罩侧板14c定位孔21c扣接结构21d夹持部21e悬臂部21f通孔23光源24c扣接孔24d开孔24e滑槽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在图2中,背光组件20至少包括框架(bezel)21、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22、光源23及反射罩(reflective shell)24。框架21具有相连接的框架底板21a及多个框架侧板21b,框架侧板21b的外侧表面具有至少一扣接结构21c。导光板22设置于框架底板21a上,并与框架侧板21b相隔一距离。光源23设置于框架底板21a上,并位于框架侧板21b及导光板22之间。反射罩24具有相连接的一反射罩顶板24a及一反射罩侧板24b,反射罩侧板24b具有至少一扣接孔24c,扣接孔24c俨然如同一“T”字形开孔。
同时参照图3及图4,图3是表示图2的框架侧板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2的框架侧板的部分放大俯视图。各扣接结构21c包括一夹持部21d及一悬臂部21e,夹持部21d及悬臂部21e分别以其一端与框架侧板21b连接的方式凸起于框架侧板21b的外侧表面外,夹持部21d及悬臂部21e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夹持部21d及悬臂部21e的延伸方向与框架侧板21b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平行,夹持部21d的宽度D1大于悬臂部21e的宽度D2。此外,框架侧板21b可具有多个通孔21f,夹持部21d以其一端与通孔21f的一孔壁连接的方式凸起于框架侧板21b的外侧表面外,悬臂部21e以其一端与通孔21f的另一孔壁连接的方式凸起于框架侧板21b的外侧表面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的夹持部21d的内侧表面及框架侧板21b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反射罩侧板24b的厚度。
参照图5,图5是表示图2的反射罩的部分放大图。扣接孔24c具有相通的一开孔24d及一滑槽24e,开口24d及滑槽24e的延伸方向与反射罩侧板24b的延伸方向(即y方向)平行,开孔24d的孔宽P1大于滑槽24e的槽宽P2。开孔24d用以供扣接结构21c插入,并使夹持部21d及悬臂部21e凸出于反射罩侧板24b的外侧表面外,如图6所示。当图6的反射罩24被往-y方向推动时,滑槽24e用以于开孔24d被扣接结构21c插入时供悬臂部21e插入,使得夹持部21d及框架侧板21b紧密夹住滑槽24e旁的部分的反射罩侧板24b,达到反射罩24及框架21紧密结合的功效,如图7及图8所示。同时,反射罩顶板24a位于光源23的上方,反射罩24a的底面与导光板22的顶面紧密接触。
然而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亦可以明了本发明的技术并不局限在此,如图9所示,反射罩顶板24a及反射罩侧板24b之间的夹角X为80~90度,可以使反射罩顶板24a的底面于反射罩24及框架21结合时与导光板22的顶面紧密接触,进一步防止漏光现象的产生。此外,如图10所示,反射罩顶板24a的底面及框架侧板21b的顶面于反射罩24及框架21结合时相距一间隔L,可以作为反射罩24及框架21结合时的缓冲间距。另外,光源23例如为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且框架底板21a、框架侧板21b及扣接结构21c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背光组件,其扣接结构及扣接孔的扣接设计,确实可以使得反射罩及框架达到紧密结合的功效,避免反射罩与框架脱而产生漏光现象,大大地提高背光组件的亮度品质。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然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该框架包括一框架底板;一与该框架底板连接的框架侧板;及一设置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上的扣接结构;以及一反射罩,该反射罩包括一反射罩顶板;及一与该反射罩顶板连接的反射罩侧板,该反射罩侧板具有一扣接孔,该扣接孔用以与该扣接结构扣接,使得该反射罩与该框架紧密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结构包括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其一端与该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部分的该夹持部的内侧表面及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该反射罩侧板的厚度;以及一悬臂部,该悬臂部以其一端与该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悬臂部的另一端与该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该悬臂部及该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与该框架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悬臂部的宽度小于该夹持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孔具有相通的一开孔及一滑槽,该开口及该滑槽的延伸方向与该反射罩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开孔的孔宽大于该滑槽的槽宽,该开孔用以供该扣接结构插入,并使该夹持部及该悬臂部凸出于该反射罩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滑槽用以于该开孔被该扣接结构插入时供该悬臂部滑入,使得该夹持部及该框架侧板紧密夹住该滑槽旁的部分的该反射罩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侧板具有一通孔,该扣接结构包括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其一端与该通孔的一孔壁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部分的该夹持部的内侧表面及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该反射罩侧板的厚度;以及一悬臂部,该悬臂部以其一端与该通孔的另一孔壁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悬臂部的另一端与该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该悬臂部及该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与该框架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悬臂部的宽度小于该夹持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孔具有相通的一开孔及一滑槽,该开口及该滑槽的延伸方向与该反射罩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开孔的孔宽大于该滑槽的槽宽,该开孔用以供该扣接结构插入,并使该夹持部凸出于该反射罩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滑槽用以于该开孔被该扣接结构插入时供该悬臂部滑入,使得该夹持部及该框架侧板紧密夹住该滑槽旁的部分的该反射罩侧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底板、该框架侧板及该扣接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孔为一“T”字形开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顶板与该反射罩侧板之间的夹角为80~9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顶板的底面及该框架侧板的顶面在该反射罩与该框架扣接时相距一间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背光组件还包括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底板上,并与该框架侧板相隔一距离,该导光板的顶面与该反射罩顶板的底面紧密接触;以及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底板上,并位于该框架侧板与该导光板之间,该光源位于该反射罩顶板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冷阴极管。
12.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该框架包括一框架底板;一与该框架底板连接的框架侧板;及一设置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上的扣接结构,该扣接结构包括一夹持部,该夹持部以其一端与该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及一悬臂部,该悬臂部以其一端与该框架侧板连接的方式凸起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悬臂部的另一端与该夹持部的另一端连接,该悬臂部及该夹持部的延伸方向与该框架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悬臂部的宽度小于该夹持部的宽度;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底板上,并与该框架侧板相隔一距离;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底板上,并位于该框架侧板与该导光板之间;以及一反射罩,该反射罩包括一反射罩顶板,该反射罩顶板位于该光源的上方,该反射罩顶板的底面与该导光板的顶面紧密接触;及一与该反射罩顶板连接的反射罩侧板,该反射罩侧板的厚度略大于部分的该夹持部的内侧表面与该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该反射罩侧板具有一扣接孔,该扣接孔具有相通的一开孔及一滑槽,该开孔及该滑槽的延伸方向与该反射罩侧板的延伸方向平行,该开孔的孔宽大于该滑槽的槽宽,该开孔用以供该扣接结构插入,并使该夹持部凸出于该反射罩侧板的外侧表面外,该滑槽用以于该开孔被该扣接结构插入时供该悬臂部滑入,使得该夹持部及该框架侧板紧密夹住该滑槽旁的部分的该反射罩侧板,且该反射罩与该框架紧密结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结构、该框架底板及该框架侧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接孔为一“T”字形开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顶板与该反射罩侧板之间的夹角为80~90度。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罩顶板的底面及该框架侧板的顶面在该反射罩与该框架扣接时相距一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冷阴极管。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框架及一反射罩。该框架包括一框架底板、一框架侧板及一扣接结构,该框架侧板与框架底板连接,扣接结构设置于框架侧板的外侧表面上。反射罩包括相连接的一反射罩顶板及一反射罩侧板,反射罩侧板具有一扣接孔,该扣接孔用以与扣接结构扣接,使得反射罩与框架紧密结合。
文档编号G02F1/13GK1564063SQ200410030198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2日
发明者蔡宜轩, 王明发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