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为了达到显示的效果,必须给液晶显示装置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例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液晶显示装置面板提供亮度充分、分布均匀的平面光,使液晶显示装置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因此面光源装置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特别是数码影像产品的应用,比如手机、手机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影机等,对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背光模组的稳定性要求进一步提升。
请参阅图1,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1包括三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1、一软性电路板12、一反射片13、一导光板14、一扩散板15、二增亮片16、一胶框17及一底框18。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1设置在该软性电路板12上,该软性电路板12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1提供发光所需电流,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1设置在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附近,使该发光二极管光源11所发出光线经过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14内部。该导光板14的内部光线经过底面网点的散射与设置在该导光板14底面的反射片13反射,从该导光板14的出光面均匀射出。该扩散板15与二增亮片16依次放置在该导光板14的出光面,通过扩散与聚光作用,改善输出光线的质量。该胶框与该底框相互卡扣配合,以确保该软性电路板12、该导光板14、该扩散板15及该二增亮片16的位置关系。
但是,利用上述背光模组的组装结构,为发光二极管光源11提供电流的软性电路板12与光学膜片15、16直接设置在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与出光面,该软性电路板15与该光学膜片15、16组装时不容易定位,使用时也容易发生偏移滑动,影响该背光模组的稳定性与出光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防止电路板及光学膜片相对滑动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电路板,一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该电路板设置在该入光面附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射出光线经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一设置在该出光面用来改善导光板出光效果的光学膜片,其中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定位结构,该电路板通过该电路板定位机构与该导光板相定位。
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电路板定位机构可以定位给发光二极管光源供电的电路板,使电路板方便组装,而且使用时不发生偏移滑动,提升该背光模组的稳定性。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电路板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电路板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装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与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拆解及组装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三个发光二极管光源21、一电路板22、一反射片23、一导光板24、一扩散板25、二增亮片26、一胶框27及一底框28。该发光二极管光源21设置在该电路板22上,该电路板22可以是软性电路板或者其它印刷电路板,该电路板22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21提供发光所需电流,该发光二极管光源21设置在该导光板24的入光面附近,使该发光二极管光源21所发出光线经过该导光板24的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24内部。该扩散板25及二增亮片26依次层叠放置在该导光板24的出光面,通过扩散与聚光作用,改善输出光线的质量。该导光板24在其入光面的两侧包括有二突出部242,该突出部242上设置有定位突起244,该突出部242及该定位突起244是与该导光板24一体成形。该电路板22上设置有与该定位突起244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224,该定位突起244与该定位孔224可相互卡合。该定位突起244与该定位孔224构成该电路板22的定位机构。
请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电路板配合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定位机构包括直接设置在导光板34的出光面并靠近该导光板34入光面位置处的定位突起344以及设置在该电路板32上并且与该定位突起344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孔324,该定位突起344与该导光板34是一体成型。该定位突起344与该定位孔324可相互卡合,用来定位该电路板32。
另外,还可以在该电路板32上设置定位突起而该导光板34的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凹槽。
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与电路板配合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板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导光板44的定位凹槽444与设置在电路板42上且与该定位凹槽444相对应的定位孔424以及与该定位凹槽444与该定位孔424相卡合的固定栓426,三者相卡合用来定位该电路板42。
请参阅图6及图7,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54在其入光面的两侧包括二突出部542,该突出部542上设置有定位突起544,该突出部542及该定位突起544是与该导光板54一体成形。该定位突起544与该电路板52上设置的定位孔524相互卡合,用来定位该电路板52。该导光板54出光面的四角还包括L形挡板546,该L形挡板546与该导光板54是一体成型。该L形挡板546可用在定位该导光板54出光面上的光学膜片56,方便组装,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滑动。
请参阅图8及图9,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五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该背光模组的导光板64在其入光面的两侧包括二突出部642,该突出部642上设置有可以与电路板62的定位孔624相配合的定位突起644,该导光板64的出光面侧面设置凸块646,该凸块646与该导光板64是一体成型,该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66上包括与该凸块646相配合的凹口662。该凸块646与该凹口662相配合可定位该光学膜片66,方便组装,使用时不容易发生偏移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并不限在本实施方式所述,如导光板的电路板定位机构除上述卡合方式以外,还可以是设置在该导光板与该电路板之间的粘胶及其它定位方式。定位突起及光学膜片定位机构也可以采取粘贴或其它方法与导光板相定位,而非与导光板一体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电路板,一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该电路板设置在该入光面附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射出光线经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一设置在该出光面用来改善导光板出光效果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定位结构,该电路板通过该电路板定位机构与该导光板相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是软性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定位机构是设置在该电路板与该导光板之间的卡合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导光板上的一定位突起及设置在该电路板上且与该定位突起相对应的定位孔,该定位突起与该电路板定位孔相互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突起设置在该入光面的二侧的突出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突起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出光面靠近该入光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定位凹槽及设置在该电路板上且与该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定位突起,该定位凹槽与该定位突起相互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定位凹槽与设置在该电路板上且与该定位凹槽相对应的定位孔以及与该定位凹槽及与该定位孔相卡合的固定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定位机构是设置在该导光板与该电路板之间的粘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一光学膜片定位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定位机构是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角落的L形挡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定位机构是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侧面的凸块,该光学膜片上包括与该凸块相配合的凹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电路板,一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该电路板设置在该入光面附近,该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射出光线经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一设置在该出光面用来改善导光板出光效果的光学膜片,其中该背光模组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定位结构,该电路板通过该电路板定位机构与该导光板相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可以防止电路板相对滑动。
文档编号G02F1/133GK2763842SQ20042010311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7日
发明者张学田, 谢庆东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