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57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成像装置中的成像单元,用于通过转印调色剂图像来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已知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包括图像承载体(即感光体)、一次转印辊、中间转印带等的转印部分一体形成于成像单元中,该成像单元设置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特开2003-195729)。这种类型成像单元设有一对侧框架,用于可旋转地支承一次转印辊和多个其它辊子,其中,中间转印带以预定张紧力缠绕在辊子周围。
而且,在成像单元中的多个辊子包括二次转印支持辊,用于通过二次转印辊来支持二次转印。特别地,缠绕在二次转印支持辊周围的中间转印带和二次转印辊之间保持一记录纸张,从而使得已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因此,二次转印辊适于以明显大的按压力来按压缠绕在二次转印支持辊上的中间转印带。因此,可能产生诸如图像质量较差等缺点,除非成像单元的强度能够承受按压力。

发明内容
考虑到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的强度能够令人满意地承受二次转印辊的按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成像单元包括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于该图像承载体上;中间转印带,通过显影形成于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而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多个辊子,所述中间转印带缠绕在这些辊子周围并被拉伸;二次转印支持辊,该二次转印支持辊是所述多个辊子中的一个,用于通过所述二次转印辊来支持二次转印;以及一对侧框架,用于枢转地支承所述一次转印部件和多个辊子,其中,在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在各侧框架上形成有定位器,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与该定位器接触。
根据本特征,在侧框架上并在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形成有定位器(定位部分),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与该定位器接触。因此,可适当地接受二次转印辊的按压力。而且,当定位器形成于侧框架的、在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的部分处时,由于二次转印辊与侧框架的接触而可能产生的变形区域变窄。因此,可以使得在二次转印辊和二次转印支持辊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定位器形成为这样,当从侧向看时,由定位器的、与接触部件接触的边缘以及连接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中心的假想线形成锐角。
根据本特征,定位器形成为这样,当从侧向看时,由定位器的、与接触部件接触的边缘以及连接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中心的假想线形成锐角。因此,可以使接触部件与定位器的接触(抵靠)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二次转印支持辊由轴和绕该轴旋转的旋转部分构成,其中,该轴螺钉连接在侧框架上。
根据本特征,因为二次转印支持辊由轴和绕该轴旋转的旋转部分构成,而且该轴螺钉连接在侧框架上,所以侧框架能够牢牢地紧固二次转印支持辊。因此,可增加定位器的刚性,而且,几乎不会传递在用于驱动二次转印辊的马达或齿轮处可能产生的振动。因此,可提高图像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各定位器靠近用于支承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凸台。
根据本特征,定位器靠近用于支承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凸台。因此,能够保证定位器的厚度,从而能够提高定位器的刚性。因此,即使当与二次转印辊接触时,侧框架也几乎不会变形,从而使得在二次转印辊和二次转印支持辊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
顺便说明,更优选的是定位器和凸台应当彼此连续,且厚度大于侧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布置成彼此接近。
根据本特征,因为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布置成彼此接近,所以可以减小侧框架的变形,从而使得在二次转印辊和二次转印支持辊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之间布置有绕出辊,该绕出辊用于与绕入辊配合而使中间转印带卷绕图像承载体。
根据本特征,用于与绕入辊配合而使中间转印带卷绕图像承载体的绕出辊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之间。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侧框架的变形。因此,可以使得在二次转印辊和二次转印支持辊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中的轴承和布置在绕出辊中的轴承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偏离。
根据本特征,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中的轴承和布置在绕出辊中的轴承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偏离。因此,二次转印支持辊和绕出辊可以布置成彼此接近。因此,可以减小侧框架的变形,从而使得在二次转印辊和二次转印支持辊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


图1是示意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成像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表示成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表示成像单元中的定位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成像单元中的定位器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成像单元中的定位器和接触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解释图。
图7是示意表示在成像单元中的定位器当从内部看时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的线X-X剖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表示在成像单元中的定位器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成像装置10设置有成像装置主体12。可在转动支点14转动的打开/关闭盖16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2的上部。例如单个盒的供纸单元18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2的底部中。
供纸单元18包括供纸单元主体20以及供纸盒22,在供纸盒22中装有记录纸张P。在供纸盒22的较深端附近的上部,设置了用于从供纸盒22供给记录纸张P的供纸辊24以及用于使得要供给的记录纸张P一张张地分离的延迟辊26。
输送通路28是用于使记录纸张P从供纸辊24朝着排出口30运行的通道。从供纸单元18至定影单元90基本垂直地形成输送通路28,该定影单元90位于成像装置主体12的后侧(即,在图1中的右侧)附近,如后面所述。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后面将介绍)在输送通路28上布置在定影装置90的上游。对齐辊32布置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上游。而且,排出辊34在输送通路28上布置在排出口30附近。
因此,通过供给辊24从供纸单元18中的供纸盒22送出的记录纸张P通过延迟辊26来分离,然后,只有最上面的记录纸张P被引入到输送通路28上。记录纸张P暂时通过对齐辊32而停止,然后在一定定时从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通过,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然后,转印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90来定影,然后通过排出辊34而从排出口30排出至布置在打开/关闭盖16上的排出单元36中。
排出单元36在排出口部分处较低,并因此逐渐向前(即,在图1中的左侧)升高。
例如,在成像装置主体12的基本中心处布置有旋转显影装置38。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前面(即,在图1中的左侧)布置有控制器39,用于控制构成成像装置10的各个部件。
旋转显影装置38包括在旋转部件40内的、用于形成四种颜色(即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器42A至42D,并设计成在旋转轴44上向左(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器42A至42D分别设置有显影辊46A至46D,并通过例如弹性部件48A至48D(例如,线圈弹簧)而沿与旋转部件40垂直的方向被按压。
图像承载体50布置成与旋转显影装置38接触,该图像承载体50例如在旋转支柱49上旋转并包括感光体。各显影辊46A至46D的一部分在不与图像承载体50接触的状态下沿径向方向从旋转部件40的外周凸出例如2mm。
未示出的跟踪辊以与显影辊46A至46D同轴旋转的方式布置在各显影辊46A至46D的两端,各跟踪辊的直径稍微大于各显影辊46A至46D的直径。
换句话说,显影器42A至42D在旋转部件40的外周以彼此之间成90°角度间隔地布置在旋转轴44上,而且,显影辊46A至46D的相应跟踪辊与布置在图像承载体50的两端处的凸缘(未示出)接触。这样,当在显影辊46A至46D和图像承载体50之间分别形成预定间隙时,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潜像通过各颜色的显影剂来显影。
在图像承载体50的下方布置有充电装置52,该充电装置使图像承载体50均匀充电,并例如由充电辊构成。而且,在图像承载体50中以悬挂在旋转支柱49上的方式布置有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其中,图像承载体50和用于该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彼此结合。
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由清洁刀片56和调色剂回收瓶58构成,该清洁刀片56用于刮去在例如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废调色剂;该调色剂回收瓶58用于回收由清洁刀片56刮去的废调色剂。
这里,肋等以曲线形式形成于调色剂回收瓶58的后面(即,在图1中的右侧),以便平滑输送记录纸张P,并因此构成输送通路28的一部分。
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底部后侧设置有曝光装置60,用于通过光束(例如,激光束)而在由充电装置52充电的图像承载体50中写入潜像。这时,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上方设置有中间转印装置62,用于将通过旋转显影装置38而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从一次转印位置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中间转印装置62包括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64、一次转印辊66、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持辊72、刮刀支持辊74以及刷支持辊76。中间转印带64例如具有弹性,并因此以这样的方式拉伸成基本扁平,以便在旋转显影装置38的上方形成长边和短边。
中间转印带64的上部长边基本与例如布置在成像装置主体12上方的排出单元36平行地拉伸。中间转印带64具有在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该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在中间转印带64的长边的下方)之间的、与图像承载体50卷绕接触的一次转印部分(即,图像承载体卷绕区域),其中该绕入辊68布置在一次转印辊66的上游,而该绕出辊70布置在一次转印辊66的下游,因此,中间转印带64只在预定区域内卷绕在图像承载体50上,从而随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而旋转。
因此,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66而以例如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然后,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输送给二次转印辊80(如后面所述)。这时,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与图像承载体50分离。
这样,中间转印带64越过5个辊子拉伸,即绕入辊68、绕出辊70、二次转印支持辊72、刮刀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并因此,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66来进行转印。
而且,在中间转印带64的后侧(即,在图1中的右侧),由绕出辊7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限定了扁平部分(即,短边)。该扁平部分设置成以暴露于输送通路28中的方式而作为二次转印单元。这里,在二次转印单元中,绕出辊70布置成这样,即在中间转印带64和输送通路28之间形成例如12°角度。
刮刀支持辊74支持刮刀84(如后面所述),该刮刀84用于刮去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另外,刷支持辊76支持刷辊86(如后面所述),该刷辊86用于刮去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
传感器78(例如,反射类型光传感器)固定在打开/关闭盖16的反面(即,内侧),并在中间转印带64的长边上方。传感器78读取形成于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剂块,检测中间转印带64沿旋转方向的位置,并检测调色剂的浓度。
在中间转印装置62中的二次转印支持辊72面对二次转印辊80,同时使输送通路28保持在辊子72和80之间。换句话说,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的间隙用作在二次转印单元中的二次转印位置。因此,二次转印辊80在二次转印位置处通过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支持而将已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这里,在中间转印带64旋转三圈的过程中,即在三种颜色(即,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输送过程中,二次转印辊80与中间转印带64分离。一旦转印了黑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辊80就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
顺便说明,可设置为这样,即,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产生预定电势差。例如,在二次转印辊80处为高电压的情况下时,二次转印支持辊72接地(简称为“GND”)等。
在中间转印带64的、与图像承载体50相反侧的端部处以接触方式布置了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包括刮刀84、刷辊86、调色剂回收瓶88和旋转支柱89。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设计成在旋转支柱89上摆动。刮刀84刮去例如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随后进行清洁。刷辊86适于进一步刮去在由刮刀84清洁之后残留的废调色剂。调色剂回收瓶88用于回收由刮刀84和刷辊86刮除的调色剂。
刮刀84例如由薄不锈钢板制成,并接受极性与调色剂相反的电压。刷辊86是由例如进行了导电处理的压克力(acryl)等而制成的刷。刮刀84和刷辊86设置成在通过中间转印带64输送调色剂图像的过程中与中间转印带64分离,同时在预定定时一体地与中间转印带64接触。
这里,中间转印装置62、图像承载体50、充电装置52、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和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相互结合,从而构成成像单元96(如后面所述)的一部分。
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方布置有定影装置90。定影装置90包括加热辊92和增压辊94。定影装置90适于将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然后将记录纸张P朝着排出辊34输送。
如图2和3所示,通过将横向布置的一对侧框架100A和100B(由箭头L和R表示)、垂直布置的一对保护盖102A和102B(由箭头U和D表示)、中间转印装置62、图像承载体50、充电装置52、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以及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结合在一起而构成成像单元96。
这里,侧框架100A和100B、保护盖102A和102B、中间转印装置62以及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中间转印组件97;这时,图像承载体50、充电装置52和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图像承载体单元98。
即,图像承载体单元98通过轴承111和另一轴承132而结合在中间转印组件97中,从而构成成像单元96。
图像承载体单元98可拆卸地安装在中间转印组件97上。当图像承载体单元98布置在中间转印组件97中时,通过将越过绕入辊68和绕出辊70拉伸的中间转印带64只在预定范围内缠绕在图像承载体50上,从而向中间转印带64施加预定张力,因此,在图像承载体50和中间转印带64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分。
中间转印带64以通过5个辊子(二次转印支持辊72、绕入辊68、绕出辊70、刮刀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来转向的方式支承。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66来转印。
轴承104布置在各一次转印辊66、绕入辊68、绕出辊70、刮刀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的两端处,这些辊子通过轴承104而由侧框架100A和100B来支承。
二次转印支持辊72包括轴106以及在该轴106上旋转的旋转部分108。旋转部分108的两端设置有轴承105(见图9)。而且,在二次转印支持辊72中,轴106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110(例如,螺钉)而固定在侧框架100A和100B上。
在侧框架100A上形成有孔112,该孔允许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支柱49穿过,并通过轴承111而支承旋转支柱49的一端;和另一孔114,该孔允许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的旋转支柱穿过。旋转支柱49和旋转支柱89设计成横向凸出。
在侧框架100A的上部,在图像承载体50侧形成凹口116,形成于保护盖102A上的凸起140配合装入该凹口116中;而且,在侧框架100A的上部,在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侧形成孔120,形成于保护盖102A上的固定部分142通过固定件110而固定在该孔120中。而且,在侧框架100A的底部,在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侧形成有凹口122,形成于保护盖102B上的凸起144配合装入该凹口122内,而且,在侧框架100A的底部,在图像承载体50侧形成固定保护盖102B的孔126。
在侧框架100A上布置了固定部分128,用于通过固定件110来固定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的一端。在侧框架100A的内部设有接收部分(未示出),用于通过轴承104来支承各绕入辊68、绕出辊70、刮刀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的横向一端。
顺便说明,一次转印辊66的一端通过轴承104和保持工具(未示出)而由侧框架100A支承。
在侧框架100B上形成有切口134,该切口134允许图像承载体50的旋转支柱49通过,并通过轴承132而支承旋转支柱49的一端;和另一孔114,该孔允许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的旋转支柱89通过,其中,旋转支柱49和旋转支柱89设计成横向凸出。
这里,切口134形成为这样,即旋转支柱49通过的部分比该切口的其它部分(轴承132固定在该部分上)更窄。轴承132通过诸如螺钉(未示出)的固定件而固定在侧框架100B上。
在侧框架100B的上部,在图像承载体50侧形成凹口116,形成于保护盖102A上的凸起140配合装入该凹口116中;而且,在侧框架100B的上部,在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侧形成孔120,保护盖102A的固定部分142通过固定件110而固定在该孔120中。
而且,在侧框架100B的底部,在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侧形成凹口122,形成于保护盖102B上的凸起144配合装入该凹口122内,而且,在侧框架100B的底部,在图像承载体50侧形成孔126,形成于保护盖102B上的固定部分146通过固定件110而固定在该孔126中。
在侧框架100B上布置有固定部分128,用于通过固定件110来固定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的一端。在侧框架100B的内部设有接收部分(未示出),用于通过轴承104来支承各绕入辊68、绕出辊70、刮刀支持辊74和刷支持辊76的横向一端。
顺便说明,一次转印辊66的一端通过轴承104和保持工具(未示出)而由侧框架100B支承。
保护盖102A包括盖主体135A、把手136、凸起138、凸起140和固定部分142。盖主体135A例如由ABS树脂等制成,并具有弹性,从而覆盖中间转印带64和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的上部。把手136例如由柔性部件制成,并以这种方式安装在盖主体135A的上表面上,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抓住成像单元96。
凸起138例如与盖主体135A形成一体,并朝着定影装置90凸出并暴露,从而防止置于盖主体135A上的外来物质进入成像装置主体12内。凸起140配合装入分别形成于侧框架100A和100B上的凹口116中。固定部分142分别通过固定件110而配合装入形成于侧框架100A和100B上的孔120中。
保护盖102B包括盖主体135B、凸起144和固定部分146。盖主体135B例如由ABS树脂等制成,具有弹性,并且弯曲以便覆盖中间转印带64和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的底部。凸起144配合装入分别形成于侧框架100A和100B上的凹口122中。固定部分146分别通过固定件110而配合装入形成于侧框架100A和100B上的孔126中。
侧框架100A和100B布置成基本平行于图像承载体50和中间转印带64的旋转方向,而且通过保护盖102A和102B以及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而在三点处彼此连接,该保护盖102A和102B分别覆盖中间转印带64的上部和底部。这样,构成成像单元96的部件彼此定位,而且,图像承载体50、中间转印装置62和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从侧面被覆盖。
因为在成像单元96中,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在其两端分别通过固定件110而螺钉连接到侧框架100A和100B上,所以中间转印带64的二次转印位置附近可以以稳定状态暴露。也就是说,如图4和5所示,在二次转印位置附近在各侧框架100A和100B上形成有定位器150,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80的轴的两端上的各盘形接触部件148与该定位器接触。
如图6中所示,定位器150形成基本V形,并且该V形具有分别由假想线K和(侧框架100A和100B的)定位器150的边缘150A和150B形成的锐角α和β,该假想线K连接固定件110的中心(即轴106和固定部分128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80的轴的中心,该固定件110螺钉连接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该定位器150与接触部件148接触。因此,接触部件148与定位器150的接触(即抵靠)能够稳定。
当然,当接触部件148压在定位器150上时,它不能旋转,因此,只有二次转印辊80旋转。
如图7和8所示,用于与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螺钉连接的固定部分128用作具有预定高度(即预定厚度)的凸台130。该凸台130形成为与定位器150连续。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保证定位器150的厚度。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的功能进行介绍。当成像信号输送给成像装置10时,图像承载体50通过充电装置52而均匀充电,然后,由曝光装置60响应于图像信号来向充电的图像承载体50发射光束。图像承载体50的表面暴露在由曝光装置60发出的光束中,从而在它上面形成潜像。
通过旋转显影装置38而由潜像显影的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64上(一次转印),由曝光装置60在图像承载体50上形成该潜像。在一次转印过程中,残留在图像承载体50上的废调色剂由用于图像承载体的清洁器54来刮去和回收。
这时,装在供纸盒22中的记录纸张P响应于供纸信号等而通过供纸辊24来供给,通过延迟辊26彼此分离,并被引入输送通路28上,通过对齐辊32暂时停止,然后在一定定时被引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
当记录纸张P被引入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时,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4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4上的废调色剂通过用于中间转印部件的清洁器82而刮去和回收。
将上面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引向定影装置90,在该定影装置90处,调色剂图像在由加热辊92和增压辊94产生的热压下得以定影。然后,上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通过排出辊34而从排出口30排出。
在二次转印部分中,二次转印辊80在高压下与二次转印支持辊72接触。同时,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80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148在高压下与定位器150接触。如图7和8所示,定位器150形成为与凸台130连续,凸台130用于支承通过固定件110而螺钉连接的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106,从而令人满意地保证定位器150的刚性。
而且,如图4至6所示,定位器150在牢固地螺钉连接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部分附近形成于侧框架100A和100B上,二次转印辊80的接触部件148与该定位器150接触。结果,通过二次转印辊80的接触产生的侧框架100A或100B的变形区域明显变窄。
而且,如图9所示,因为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72上的轴承105和布置在绕出辊70上的轴承104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偏离,所以二次转印支持辊72、图像承载体50和绕出辊70可以布置成彼此接近,该绕出辊与绕入辊68配合将中间转印带64卷绕在图像承载体50上,如图5所示。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侧框架100A或100B的变形区域。
而且,如图6侧面所示,定位器150形成基本V形,并该V形具有分别由假想线K和(侧框架100A和100B的)定位器150的边缘150A和150B形成的锐角α和β,该假想线K连接固定件110的中心(即轴106和固定部分128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80的轴的中心,该固定件110螺钉连接二次转印支持辊72,而该定位器150与接触部件148接触。因此,接触部件148与定位器150的接触(即抵靠)能够稳定。
因此,即使当二次转印辊80以较大按压力而与二次转印支持辊72接触时,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也能够承受该按压力,从而使得在二次转印辊80和二次转印支持辊72之间产生的辊隙压力稳定。因此,能够在二次转印部分中可靠地避免图像质量缺陷。
此外,二次转印支持辊72的轴通过固定件110而螺钉连接到侧框架100A和100B上,从而侧框架100A和100B能够牢牢地紧固二次转印支持辊72。
因此,能够以上述方式提高定位器150的刚性,从而难于将在用于驱动二次转印辊80的马达或齿轮处产生的振动输送给成像单元96。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在二次转印部分中产生缺陷图像质量,从而改善图像质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成像单元,该成像单元的强度足以令人满意地承受由二次转印辊施加的按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于该图像承载体上;中间转印带,通过显影形成于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而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多个辊子,所述中间转印带缠绕在这些辊子周围并被拉伸;二次转印支持辊,该二次转印支持辊是所述多个辊子中的一个,用于通过二次转印辊来支持二次转印;以及一对侧框架,用于枢转地支承所述一次转印部件和多个辊子,其中,在各侧框架上并在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形成有定位器,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与所述定位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形成为这样,当从侧向看时,由所述定位器的、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的边缘以及连接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中心的假想线形成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由轴和可绕该轴旋转的旋转部分构成,该轴螺钉连接在所述侧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定位器靠近用于支承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布置成彼此接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所述图像承载体之间布置有一绕出辊,该绕出辊用于与绕入辊配合而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卷绕所述图像承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中的轴承和布置在绕出辊中的轴承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偏离。
8.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于该图像承载体上;中间转印带,通过显影形成于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而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多个辊子,所述中间转印带缠绕在这些辊子周围并被拉伸;二次转印支持辊,用于支持二次转印,从而将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以及一对侧框架,用于枢转地支承所述一次转印部件、多个辊子以及二次转印支持辊,其中,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包括轴和可绕该轴旋转的旋转部分,该轴通过固定装置而牢固固定在布置于该一对侧框架上的、具有预定高度的凸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是所述多个辊子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螺钉连接到布置于所述侧框架上的凸台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各侧框架上并在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形成有定位器,可旋转地装配在用于进行二次转印的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与所述定位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器形成为这样,当从侧向看时,由所述定位器的、与所述接触部件接触的边缘以及连接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的轴的中心和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中心的假想线形成锐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各定位器形成为与各凸台连续。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布置成彼此接近。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转印部件包括绕入辊和绕出辊,用于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卷绕在图像承载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布置成彼此接近,而且,所述绕出辊布置在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图像承载体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转印支持辊和绕出辊布置成彼此接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布置在二次转印支持辊中的轴承和布置在绕出辊中的轴承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偏离。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单元包括图像承载体,潜像形成于该图像承载体上;中间转印带,通过显影形成于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而获得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一次转印部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多个辊子,中间转印带缠绕在这些辊子周围并被拉伸,这些辊子用于向中间转印带施加张力;二次转印支持辊,该二次转印支持辊是所述多个辊子中的一个,用于通过二次转印辊来支持二次转印;以及一对侧框架,用于枢转地支承一次转印部件和多个辊子,其中,各侧框架上并在二次转印支持辊附近形成有定位器,可旋转地装配在二次转印辊的轴的两端上的接触部件与该定位器接触。
文档编号G03G15/00GK1694014SQ20051000749
公开日2005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6日
发明者稻叶雄一郎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