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73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对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被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进行对焦(合焦)控制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数字照相机的普及,越来越要求通过提高自动调焦(AF)功能来提高图像质量。以往的AF装置一般采用反差(contrast)检测方式,即将成像于摄像元件的被拍摄体像的亮度信号的高频成分为最大时的聚焦镜头位置作为对焦位置来进行调焦。另外,我们也知道如下的照相机在拍摄画面内设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以便在即使被拍摄体不存在于拍摄画面的中央时也可以对焦,对在能够获得对焦状态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与最近的被拍摄体距离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进行调焦。
可是,当因组装误差等造成摄影镜头和摄像元件的倾斜或偏离中心,或者产生构成摄影镜头的镜头群的倾斜等时,焦点检测精度将会降低。并且,基于精度低的焦点检测信息进行AF成为所谓单侧模糊(片ぼけ)的原因。所谓单侧模糊是指拍摄画面的单侧焦点对准而在其相对侧或者画面中央焦点没对准的状态。
针对该问题,例如日本特开2003-222787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照相机将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可得到对焦状态的被拍摄体距离(下面,称为对焦距离)之间的偏差信息和基准偏差相比较,根据该偏差信息是否超过基准偏差来改变调焦控制。根据该公报,如果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对焦距离大致相同,则由于降低了单侧模糊的影响,因而对画面中央的焦点检测区域进行调焦。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03-222787号公报中公开的照相机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对画面中央以外的被拍摄体难以得到对焦,虽然由于对几乎等距离的被拍摄体进行调焦因而不会产生严重模糊,但难以得到最佳焦点状态。
例如,在图7所示的场景中,如果与位于桌子左右的人物P1、P2以及桌子T后面的台灯S对应的对焦距离之间的偏差在规定偏差以内,则对画面中央的桌子后面的台灯进行调焦。虽然距离几乎相等,但对于人物不是最佳焦点。另外,在风景等远景拍摄中,拍摄画面整体为远距离,由于景深加深因而可以视为几乎平面的被拍摄体,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单侧模糊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例示性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装置以及调焦方法,能够利用优良的自动调焦功能有效降低单侧模糊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摄影装置,具有焦点检测器,检测设置在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和选择器,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基于前述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可对焦的多个可对焦区域中,选择使前述摄影镜头对焦的对焦目标区域。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包含设置在前述拍摄画面中央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这里,在前述中央焦点检测区域作为第1可对焦区域包含于前述多个可对焦区域中的情况下,当与前述第1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包括第2规定距离,全文同)时,前述选择器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调焦方法,具有焦点检测步骤,检测设置在拍摄画面内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的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选择步骤,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基于前述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可对焦的多个可对焦区域中,选择使前述摄影镜头对焦的对焦目标区域。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包含设置在前述拍摄画面中央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这里,在前述中央焦点检测区域作为第1可对焦区域包含于前述多个可对焦区域中的情况下,当与前述第1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前述选择步骤中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通过参照下面


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或特征将更清楚。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的大致结构的方框图。
图1B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机中的焦点检测区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变焦动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图2所示的AF动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AF动作中的焦点检测区域选择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拍摄动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7是在以往的数字照相机中造成单侧模糊的场景的一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的结构。电子照相机100具有摄影镜头101、光圈以及快门102、自动曝光(AE)处理部103,聚焦镜头104、AF处理部(驱动器)105、闪光灯106、闪光处理部107、摄像元件(由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构成)108、A/D转换部109、图像处理部110、白平衡处理部111、格式转换部112、DRAM113、图像记录部114、系统控制部(焦点检测器、选择器以及距离计算器)115、VRAM116、操作显示部117、操作部118、姿势检测传感器119、主开关(SW)120、模式SW121、分别赋予标号122以及123的第1行程开关SW1和第2行程开关SW2。
摄影镜头101含有变焦机构,使被拍摄体像成像于摄像元件108。光圈和快门102控制光量。自动曝光(AE)处理部103判断被拍摄体的亮度自动决定曝光。聚焦镜头104使焦点对准摄像元件108。图1所示的聚焦镜头104具备未图示的驱动部(步进电机等)和检测其驱动量的光电断路器等检测器(位置检测器)104a。
AF处理部105具有自动对准焦点的功能,使用TTL(通过镜头)方式和反差检测方式,该反差检测方式使用表示摄像元件108上的反差的信号的高频成分检测焦点状态。摄像元件108作为将来自被拍摄体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的受光机构或光电转换机构使用。A/D转换部109具有将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功能,包含消除摄像元件108的输出噪音的相关二次采样(CDS)电路、在A/D转换前进行非线性放大的非线性放大电路。
图像处理部110对来自A/D转换部109的数据进行规定的像素内插处理和颜色变换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110使用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系统控制部115基于得到的计算结果控制AE处理部103、AF处理部105、EF处理部107。另外,图像处理部110且有电子变焦功能,电子变焦功能进行将来自摄像元件108的输入图像变换为在操作显示部117上显示的显示图像的图像变换。这样,电子变焦通过将图像信号的一部分放大显示,使变焦倍率变化。在变焦镜头移动到望远端之后,被指示更加望远时,通过电子变焦放大图像信号的一部分,实现更高倍率的变焦。
WB处理部111对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计算处理,基于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TTL方式的AWB(自动白平衡)处理。格式转换部112将图像数据的格式转换为JP EG格式等规定格式。DRAM113包含高速内置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用于作为暂时的图像存储机构的高速缓冲,或者用作图像压缩解压缩作业用的存储器等。
图像记录部114包括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和其接口。系统控制部115控制拍摄序列等系统的同时执行后述图2到图5所示的处理。VRAM116用作图像显示用存储器。操作显示部117除了显示图像之外,还进行用于操作辅助的显示或照相机状态的显示,在拍摄时显示拍摄画面和焦点检测区域。操作显示部117包括LCD、LED、扬声器等。
操作部118在从外部操作照相机时使用,例如,包括进行照相机100的拍摄功能或图像再现时的设定等各种设定的菜单开关;指示摄影镜头101的变焦动作的变焦控制杆(变焦指示机构);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的工作模式切换开关;电子变焦设定开/关开关等。这里,变焦控制杆是用户进行变焦操作的控制杆。变焦控制杆可设定在放大影像的望远(Tele)侧和缩小影像的广角(Wide)侧。变焦控制杆可设置为变焦控制杆关、望远开、广角开3个状态。电子变焦设定开/关开关对是否使用电子变焦进行设定。电子变焦设定开(ON)时,进行电子变焦动作,关(OFF)时不进行电子变焦动作。
姿势检测传感器119输出与照相机100的姿势,即正立(横姿势)、倒立(上下反转姿势)、左倾(把手在下姿势)、右倾(把手在上姿势)、前倾(镜头在下姿势)、后倾(镜头在上姿势)相应的信号。系统控制部115根据该信号可以检测照相机100的姿势。并且,系统控制部115可以根据姿势检测传感器119的姿势信息,使测光评价或AF的权重变化,对以竖姿势(左倾姿势、右倾姿势)拍摄的图像实施旋转处理,在操作显示部117上进行竖位置显示。
主SW120是用于向系统接入电源的开关。模式SW121是设定程序、风景、人物等拍摄模式的开关。赋予标号122的第1行程开关SW1,通过未图示的释放开关的半按操作接通,是用于进行AF或AE等拍摄准备动作的开关。赋予标号123的第2行程开关SW2通过释放开关的全半按操作而接通,是开始拍摄动作(在记录介质中记录图像的记录动作)的拍摄开关。
图1B中表示了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中的焦点检测区域的配置。在该图中,10是拍摄画面(拍摄视角范围)。在该拍摄画面10内设置了如下共计9个焦点检测区域由设置在中央的焦点检测区域11以及设置在该焦点检测区域11的左右的焦点检测区域12、13组成的中段焦点检测群,和在其上段以及下段上各设置3个的焦点检测区域群14~19。
下面,参照图2对电子照相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图2是用于说明电子照相机100的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主SW120是否接通(步骤S201)。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主开关120接通时(步骤S201),接着判断图像记录部114是否存在剩余量(步骤S202)。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记录部114的剩余量为0时(步骤S202),警告剩余量为0(步骤S203),返回到步骤S201。在步骤S203中图像记录部114的警告可以在操作显示部117中显示或由未图示的声音输出部发出警告音,或者两者都进行。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记录部114的剩余量不为0时(步骤S202),进行变焦操作(步骤S204)。下面,参照图3对步骤S204的变焦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图3是变焦动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系统控制部115判断操作部118中包含的变焦控制杆是否被操作到望远(Tele)侧(步骤S301)。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变焦控制杆被操作到望远侧时(步骤S301),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是否在望远端(步骤S302)。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不在望远端时(步骤S302),使摄影镜头101的变焦位置移动到望远端(步骤S303),然后返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在望远端时(步骤S302),判断图像处理部110的电子变焦是否是最大倍率(步骤S304)。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处理部110的电子变焦不是最大倍率时(步骤S304),提高图像处理部110的电子变焦的倍率(步骤S305),然后返回步骤S301。
另一方面,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变焦控制杆未被操作到望远侧时(步骤S301),或者判断图像处理部110的电子变焦是最大倍率时(步骤S304),判断变焦控制杆是否被操作到广角侧(步骤S306)。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变焦控制杆被操作到广角侧时(步骤S306),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是否在广角端(步骤S307)。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不在广角端时(步骤S307),判断图像处理部110是否使用了电子变焦(步骤S308)。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处理部110使用了电子变焦时(步骤S308),降低电子变焦的倍率(步骤S309),然后返回步骤S306。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处理部110未使用电子变焦时(步骤S308),将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移到广角侧(步骤S310),然后返回步骤S306。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变焦控制杆未被操作到广角侧时(步骤S306),或者判断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在广角端时(步骤S307),将当前摄像镜头101的变焦位置存储到系统控制部115中内置的未图示的计算存储器中(步骤S311)。
返回图2,在变焦动作(步骤S204)之后,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1是否接通(步骤S205)。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1断开时(步骤S205),判断开关SW120是否接通(步骤S206)。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120接通时(步骤S206),返回步骤S204。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120断开时(步骤S206),返回步骤S201。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1接通时(步骤S205),对AE处理部103发出根据图像处理部110的输出进行AE处理的命令(步骤S207)。
接着,系统控制部115进行AF操作(步骤S208)。下面,参照图4对步骤S208的AF动作进行说明。这里,图4是AF动作的子程序的流程图。通过在无限端和最近端之间驱动(扫描)聚焦镜头104,在该扫描过程中将由摄像元件108得到的信号的高频成分(下面,记为“AF评价值”)呈现了峰值的位置作为对焦镜头位置的方式进行AF动作。对9个焦点检测区域11~19分别进行对焦镜头位置的扫描,在与距离不同的被拍摄体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中,不同聚焦镜头位置被判断为对焦镜头位置。
首先,系统控制部115将聚焦镜头104移动到扫描开始位置(步骤S401)。在本实施例中,将扫描开始位置设定在无限端。当开始扫描时,系统控制部115将设置在拍摄画面内的每一个焦点检测区域的AF评价值和得到该AF评价值的聚焦镜头104的位置存储到系统控制部115中内置的未图示的计算存储器中(步骤S402)。将聚焦镜头104驱动部的驱动量作为距离规定复位位置的相对位置,通过检测部检测聚焦镜头104的位置。
接着,系统控制部115判断聚焦镜头104的位置是否在扫描结束位置(步骤S403)。本实施例将扫描结束位置设定在最近端。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聚焦镜头104的位置不在扫描结束位置时(步骤S403),只将聚焦镜头104向最近方向移动规定量(步骤S404)。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聚焦镜头104的位置在扫描结束位置时(步骤S403),对每个焦点检测区域,根据在步骤S402存储的AF评价值和聚焦镜头104的位置,判断焦点检测结果的可靠度。此外,在判断为具有满足要求的可靠度的焦点检测区域中,计算AF评价值呈现峰值的聚焦镜头104的位置(对焦镜头位置)(步骤S405)。例如,系统控制部115通过求式(1)所示的可靠度评价值Eval来判断可靠度。在这里,Vmax、Vmin是某焦点检测区域中的焦点评价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k是标准化系数。这里,如果Eval的值大于等于1,则判断为在该焦点检测区域的可靠度高(下面,记为○判断),如不到1则判断为在该焦点检测区域的可靠度低(下面,记为×)。○判断的焦点检测区域是可对焦的焦点检测区域(可对焦区域)。
Eval=k(Vmax-Vmin) … (1)接着,系统控制部115对每个焦点检测区域判断在位于最近端的聚焦镜头104的位置AF评价值是否呈现最大值,如果呈现最大值则作△判断(步骤S406)。所谓△判断表示在比扫描范围更靠近最近侧存在被拍摄体。
接着,由姿势检测传感器119检测出的照相机100的姿势,例如是正立时,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拍摄画面的上段以及中段(第1画面区域)的焦点检测区域11~16中是否有○判断的焦点检测区域(步骤S407)。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拍摄画面的上段以及中段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有○判断的焦点检测区域时(步骤S407),判断摄影镜头是否在应该进行单侧模糊对策的变焦位置(步骤S408)。这是为了防止由摄影镜头的结构等引起的、在特定的变焦位置单侧模糊恶化。
如果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进行单侧模糊对策的变焦位置(步骤S408),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是○判断,并且,判断与该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是否是比作为变焦位置的函数的第1规定距离Y更远的距离(步骤S409)。这是为了弄清楚拍摄的图像是否是单侧模糊影响大的远景,并且在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中进行调焦所必需的焦点检测结果是否为○判断。在此,利用聚焦镜头104离无限端越近则到被拍摄体的距离越远,离最近端越近则到被拍摄体的距离越近这一关系,可以根据聚焦镜头104的位置的检测结果计算出被拍摄体的距离。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步骤S409中为“是”时,判断在拍摄画面的上中段的为○判断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是否有比与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X以上的被拍摄体距离所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步骤S410)。这是假定以风景为背景拍摄纪念照片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泛焦控制或者把焦点对准人物,不对与背景对应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进行对焦控制。
这里,作为在步骤S409中判断为远景的第1规定距离Y和在步骤S410中与中央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之差的基准的第2规定距离X是变焦位置的函数,即它是随着变焦位置变化的值。这是因为景深根据变焦位置而改变的缘故。
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步骤S410中为“否”时,选择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作为驱动聚焦镜头104来对准焦点的对焦目标区域(步骤S411)。接着,系统控制部115通过将聚焦镜头104向与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对应的、在步骤S405中求得的AF评价值为峰值的位置(对焦镜头位置)驱动,对该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进行对焦控制(步骤S412)。
下面,参照图5对在步骤S409以及S410中说明的焦点检测区域的选择的一例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说明焦点检测区域选择的概略图,为了简单,只示出了拍摄画面中段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左侧的焦点检测区域12和右侧焦点检测区域13三个区域作为焦点检测区域。并且,在图5中,与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A(到台灯S的距离)是比第1规定距离Y远的距离。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是○判断时,判断比被拍摄体距离A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的被拍摄体距离α(到人物P1的距离)对应的左焦点检测区域12是否是○判断。如果左焦点检测区域12是○判断,则选择该左焦点检测区域12作为对焦目标位置,驱动聚焦镜头104,对左焦点检测区域12进行对焦控制。
另一方面,如果左焦点检测区域12是×判断,则由于右焦点检测区域13比被拍摄体距离A近第2规定距离X以上,选择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作为对焦目标位置,对中央焦点检测区域11进行对焦控制。
此外,左右焦点检测区域12、13都是○判断,并且与该左右焦点检测区域12、13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都是比被拍摄体距离A近第2规定距离X以上的被拍摄体距离的情况下,选择比这些焦点检测区域12、13都近的、即最近的被拍摄体距离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作为对焦目标区域。
另外,设图4的步骤S407、S410中的判断对象是上段以及中段的焦点检测区域,但这只是例示,可根据姿势检测传感器119的检测结果变更在步骤S407、S410中的判断对象。并且,与此对应,也可以根据下段变更成为后述步骤S414的判断对象的焦点检测区域。
返回图4,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不是应该进行单侧模糊对策的变焦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408),在步骤S409判断为“否”或者在步骤S410判断为“是”的情况下,选择在上段及中段的○判断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步骤S405求得的对焦镜头位置为最近的焦点检测区域作为对焦目标区域(步骤S413)。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上段以及中段的焦点检测区域11~16中没有○判断焦点检测区域时(步骤S407),根据由姿势检测传感器119检测出的照相机100的姿势,判断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17~19中是否有○判断焦点检测区域(步骤S414)。
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17~19中有○判断焦点检测区域时(步骤S414),选择在下段的○判断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步骤S405求得的对焦镜头位置为最近的焦点检测区域作为对焦目标区域(步骤S415),转到步骤S412。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17~19中没有○判断焦点检测区域时(步骤S414),判断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17~19中是否有在步骤S406中△判断的焦点检测区域(步骤S416)。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在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有△判断区域时(步骤S416),向最近端移动聚焦镜头104(步骤S417),转到步骤S412。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下段的焦点检测区域中没有△判断区域时(步骤S416),判断在步骤S405中求得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的可靠度评价值Eval是否大于等于规定值(步骤S418)。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可靠度评价值Eval大于等于规定值时(步骤S418),转向步骤S417,当判断不是大于等于规定值时(步骤S418),向作为定点事先设定的位置驱动聚焦镜头104(步骤S419)。
再次返回图2,在AF动作(步骤S208)之后,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2行程开关SW2是否为接通(步骤S209)。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2行程开关SW2为断开时(步骤S209),判断第1行程开关SW1是否为接通(步骤S210)。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1行程开关SW1为接通时(步骤S210),返回步骤S209。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1行程开关SW1为断开时(步骤S210),返回步骤S204。
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2行程开关SW2为接通时(步骤S209),进行拍摄动作(步骤S211)。下面,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拍摄动作(步骤S211)进行说明。这里,图6是拍摄动作(步骤S211)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首先,系统控制部115测定被拍摄体亮度(步骤S601)。接着,系统控制部115进行与步骤S601中测定的被拍摄体亮度相对应的电荷蓄积时间的控制和光圈以及快门102的控制,进行对摄像元件108的曝光(步骤S602)。成像于摄像元件108面上的像经过光电转换成为模拟信号,被送到A/D转换部109。接着,该模拟信号利用A/D转换部109,在消除摄像元件108的输出噪音或非线性处理等前处理之后转换成数字信号。
接着,在图像处理部110通过WB处理部111对来自A/D转换部109的输出信号调整白平衡,使之成为合适的输出图像信号(步骤S604)。接着,在格式转换部112中进行将输出图像信号向JPEG格式等的图像格式转换,暂时保存在DRAM113中(步骤S605)。接着,用图像记录部114将DRAM113内的数据传送并记录在照相机内的存储器或者照相机100中所装的存储卡等记录介质上(步骤S606)。
再次返回图2,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记录部114是否有剩余量(步骤S212)。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记录部114的剩余量为0时(步骤S212),警告剩余量为0(步骤S203),返回步骤S201。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图像记录部114的剩余量不为0时(步骤S212),判断第2行程开关SW2是否为接通(步骤S213)。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第2行程开关SW2为断开时(步骤S213),返回步骤S209。另一方面,当系统控制部115判断开关SW2为接通时,重复进行步骤S213。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机100,在将特别容易受单侧模糊影响的风景等远景置于拍摄画面的中央拍摄时,对比与画面中央的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近规定距离的被拍摄体所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进行对焦控制。由此,可以确保对与设在拍摄画面中央以外的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被拍摄体(主被拍摄体)的对焦精度。即,使有效降低单侧模糊影响的调焦成为可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拍摄画面的中央设置一个焦点检测区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包含画面中央的规定大小的区域中设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作为“中央的焦点检测区域”,并且在其周围设置多个焦点检测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影装置,包括焦点检测器,检测拍摄画面内设置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和选择器,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基于前述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可对焦的多个可对焦区域中,选择使前述摄影镜头对焦的对焦目标区域,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包含设置在前述拍摄画面中央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该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前述中央焦点检测区域作为第1可对焦区域包含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情况下,当与前述第1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前述选择器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有多个前述第2可对焦区域的情况下,前述选择器选择该多个第2可对焦区域中与最近的被拍摄体距离对应的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对焦位置检测器,在前述各可对焦区域中,检测作为可得到对焦的聚焦镜头位置的对焦镜头位置;距离计算器,基于该对焦镜头位置,计算与前述各可对焦区域对应的被拍摄体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前述第2被拍摄体距离不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前述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即比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小于第2规定距离的距离时,前述选择器选择前述第1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规定距离近时,前述选择器选择前述多个可对焦区域中被拍摄体距离最近的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以及第2规定距离随着前述摄影镜头的焦点距离而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拍摄画面内具有第1画面区域和第2画面区域,该第1画面区域至少包含前述中央焦点检测区域;该第2画面区域至少包含1个焦点检测区域;当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前述第1画面区域中包含的前述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前述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前述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前述选择器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前述第1画面区域中没有前述可对焦区域时,前述选择器选择在前述第2画面区域中被拍摄体距离最近的前述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前述摄影装置的姿势的姿势检测器,前述选择器根据前述姿势检测结果改变前述第1以及第2画面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驱动器,该驱动器驱动聚焦镜头以使前述摄影镜头对焦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11.一种调焦方法,具有焦点检测步骤,检测设置在摄影画面内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和选择步骤,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基于前述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可对焦的多个可对焦区域中,选择使前述摄影镜头对焦的对焦目标区域,该调焦方法的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包含设置在前述拍摄画面中央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在前述中央焦点检测区域作为第1可对焦区域包含于前述多个可对焦区域中的情况下,当与前述第1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前述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前述选择步骤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前述对焦目标区域。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摄影装置,可以利用优良的自动调焦功能有效降低单侧模糊的影响。摄影装置具有焦点检测器,检测拍摄画面内设置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摄影镜头的焦点状态;和选择器,从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基于焦点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判断为可对焦的多个可对焦区域中,选择使摄影镜头对焦的对焦目标区域。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包含拍摄画面中央设置的中央焦点检测区域。在中央焦点检测区域作为第1可对焦区域包含于多个可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情况下,当与第1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1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规定距离远,并且与第2可对焦区域对应的第2被拍摄体距离比第1被拍摄体距离近第2规定距离以上时,选择器选择该第2可对焦区域作为对焦目标区域。
文档编号G02B7/28GK1713016SQ200510077029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5日
发明者寺山公太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