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278357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胶片扫描仪读取的负片等照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具体来说,涉及由将1卷显影完的胶片用拍摄元件读取而获得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边缘并基于所检测出的边缘将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位置作为未曝光区域来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对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给定的运算处理而求得胶片的基底浓度值的基底浓度值检测工序构成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将记录于负片上的图像配色良好地粘附在作为感光材料的感光纸上,需要基于以胶片扫描仪为代表的图像输入系统及以照片打印机为代表的输出系统各自的固有的特性来修正对象图像数据。例如,由于在利用胶片扫描仪从显影完的负片中读取的彩色图像数据中存在有由该彩色扫描仪的输入特性造成的偏差(bias),因此通常在进行了扫描仪中所使用的光源的强度或波长的调整以及拍摄元件的快门速度(电荷累积时间)等的初期调整后,对所读取的彩色图像数据,基于给定的彩色修正数据或浓度修正数据施行修正处理。
另外,为了对由生产者或灵敏度等胶片的种类造成的变动或由变退色造成的变动也恰当地进行修正,最好检测胶片的基底浓度,将该基底浓度作为原点进行所述的各种修正。
所以,以往如图8(a)所示,提出过例如由将1卷显影完胶片的图像借助拍摄元件作为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读取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左右任意一个边缘并将离开所检测出的边缘给定象素数的象素行作为处于相邻的帧图像的中间位置,例如中央位置的未曝光区域而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将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1卷胶片的全部的未曝光区域中所存在的各象素浓度的平均值作为胶片的基底浓度值求得的基底浓度检测工序构成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
特开平10-186541号公报但是,根据所述的将胶片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位置的平均浓度作为基底浓度检测的方法,在如图8(b)所示因照相机的机器种类而使帧间变得极窄的情况下,或如图8(c)所示因叠片(overscene)的影响使浓度重叠于帧间等时而在帧位置上观察到起伏的情况下,被识别作未曝光区域的象素行就变得不适合,无法准确地检测出基底浓度。其结果是,有在彩色修正中产生偏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的以往缺点,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即,即使当基本上没有帧间时或因叠片的影响使浓度在帧间存在时,可以大致准确地求得基底浓度值。
为了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的第一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的范围的部分的技术方案1所述,是由将1卷显影完的胶片用拍摄元件读取而获得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边缘并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对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给定的运算处理而求得胶片的基底浓度值的基底浓度检测工序构成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基底浓度检测工序对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相互不同的多个运算处理,导出多个基底浓度值,将所导出的多个基底浓度值当中的最高的值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采用。
根据所述的构成,对利用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识别的未曝光区域,即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各象素行(在1卷胶片中存在帧图像的数目-1条)的全部,利用相互不同的多个运算处理导出多个基底浓度值,其结果是,显示最高的值的基底浓度值被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采用,与利用单一的运算处理进行的方法相比,获得准确的基底浓度的概率更高。
相同的第二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2中所述,除了所述第一特征构成以外,还在于以下方面,即,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对RGB每个颜色成分求得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σ,将对应于从所述平均值起±σ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值的RGB每个颜色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第一特征构成中所述的运算处理之一为该平均值导出运算,对RGB每个颜色成分求得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上的象素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σ,通过综合从所求得的平均值起±σ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含有该象素行上的象素的68%)而求得平均值,将偏离初期所求得的平均值的特异的象素数据,例如因叠片的拍摄而使浓度重叠的象素数据、透过了孔洞的非常明亮的数据除去,更为准确地求得RGB的每个颜色成分的基底浓度。
相同的第三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3中所述,除了所述第一特征构成以外,还在于以下方面,即,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与在包括其最大峰值的给定区间中存在的象素值对应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另外的运算处理之一是该直方图处理运算,如果基于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上的图像数据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就可以将与该最大峰值对应的浓度作为基底浓度识别。所以,通过综合包括最大的峰值的给定区间而求得平均值,与所述相同地将因叠片的拍摄而使浓度重叠的象素数据、透过了孔洞的非常明亮的数据除去,更为准确地求得RGB的每个颜色成分的基底浓度。
相同的第四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4中所述,除了所述第一特征构成以外,还在于以下方面,即,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对RGB每个颜色成分求得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σ,将对应于从所述平均值起-σ~σ+σ2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值的RGB每个颜色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根据所述的构成,除了所述的第二特征构成以外,还含有因将最终的平均值运算的对象象素的上侧范围拓宽为σ+σ2而更加明亮的一方的象素。
相同的第五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5中所述,除了所述第一特征构成以外,还在于以下方面,即,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由基于与其最大峰值及存在于比所述最大峰值浓度更高的区域中的第二峰值对应的给定的关系决定的给定区间中所存在的象素值所对应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根据所述的构成,由于除了所述第三特征构成以外,还考虑存在于比最大峰值更明亮的一侧的第二峰值而将最终的平均值运算的对象象素向明亮的一方拓宽,因此就有如下的优点,即,即使在最大峰值不与基底浓度对应的情况下,也不会变为有很大不同的值。
相同的第六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6中所述,所述的多个运算处理由所述的第二或第四特征构成的运算处理及所述的第三或第五特征构成的运算处理构成。
通过作为所述基底浓度检测工序的多个运算处理采用所述的运算处理的组合,就能够基于至少将在运算基底浓度时成为噪音的因叠片的拍摄等而使浓度重叠的那样的象素数据、透过了孔洞的非常明亮的数据除去后的象素数据来运算基底浓度,因此就可以获得精度高、实用的基底浓度的检测方法。
相同的第七特征构成如技术方案7中所述,除了所述第一至第六中任意一个特征构成以外,还在于以下方面,即,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是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出各帧图像的边缘,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中间的给定的象素行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而导出该未曝光区域的象素数据的平均值,并且导出从所述特定的象素行向前后某一方移动了给定量的象素行的象素数据的平均值,反复进行该运算处理,将所导出的象素数据取最大值的象素行作为真的未曝光区域识别。
根据所述的构成,在基于帧图像和帧图像间的未曝光区域的象素数据利用运算检测出胶片的基底浓度的情况下,通过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多个象素行的沿着任意的象素行算出的象素数据的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就可以更为准确地检测出基底浓度。
如上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如下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即,即使在基本上没有帧间的情况下或因叠片的影响使浓度重叠于帧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大致准确地求得基底浓度值。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的照片处理装置的功能块构成图。
图2是基底浓度检测部的功能块构成图。
图3是说明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第一基底浓度运算的说明图。
图5是第二基底浓度运算的说明图。
图6是帧图像间的未曝光区域的认定顺序的说明图。
图7是帧图像间的未曝光区域(象素行)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帧图像间的合适、不合适状态的说明图。
其中,1胶片图像输入部,21数据转换处理部,211帧图像边缘检测部,212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3基底浓度运算部,214第一基底浓度运算部,215第二基底浓度运算部,216基底浓度判定部,217移动处理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照片图像处理装置具备从胶片中读取图像而储存于存储器中的胶片图像输入部1、对从胶片图像输入部1输入的彩色图像数据实施给定的数据处理等的图像数据处理部2、具备了基于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将感光纸曝光的曝光头的图像曝光部3、对曝光了的感光纸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部4、将显影处理后的感光纸以帧单位切断而排出的排纸部5、对所述的各功能块整体统一地进行动作控制的系统控制部6。
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例如由将显影完毕的1卷135彩色负片10的各帧间歇地沿朝向读取位置的副扫描方向搬送的胶片搬送部11、将胶片10的各帧的图像沿与副扫描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逐行地读取的图像读取部12构成。
所述胶片搬送部11具备卷绕辊101、将卷绕辊101旋转驱动的胶片搬送马达102、控制胶片搬送马达102的胶片搬送控制部103,所述图像读取部12具备配置于胶片10的下部的光源104、控制光源104的发光强度的光源控制部105、由线性CCD构成的拍摄元件108、驱动拍摄元件108而逐行地读取来自光源104的胶片透过光的读取控制部109、使胶片10的各帧图像在拍摄元件108的受光面上成像的透镜107、设于胶片10和透镜107之间并将胶片10的图像分离为GRB三色的光学滤色片106、将光学滤色片106切换驱动的滤色片驱动马达110、对滤色片驱动马达110进行驱动控制的滤色片切换控制部120、将用拍摄元件108读取的图像信号作为数字数据储存的图像数据存储部121。
所述图像数据存储部121具备将用拍摄元件108读取的RGB各自的模拟图像信号用12位的灰度层次转换为RGB的数字图像数据的A/D转换器122、由将利用A/D转换器122转换的RGB三色的数字图像数据储存的由RAM等形成的图像缓冲存储器123。
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2具备将在对储存于图像缓冲存储器123中的图像数据执行后述的色彩修正或灰度修正等各种修正处理或排版处理等给定的处理时所使用的表格数据等储存起来的表格存储器20、具备了将储存于所述图像缓冲存储器123中的图像数据读出而执行色彩修正处理、灰度修正处理、变倍处理等数据转换处理的图像处理用CPU的图像数据转换处理部21、在利用图像数据转换处理部21的图像数据的转换处理中所使用的将被转换了的图像数据作为帧单位的最终图像数据储存于对RGB每个颜色划分出的区域中的图像处理存储器22、将最终图像数据的1行的图像数据暂时储存的行缓冲存储器23等。
所述图像曝光部3具备设置了将卷绕于辊盒30上的长方形的感光纸31利用搬送马达37朝向曝光位置33以给定的搬送速度搬送的感光纸搬送控制部38的感光纸搬送部32、对向曝光位置33搬送的感光纸31进行曝光扫描的PLZT方式的曝光头34、对曝光头34进行驱动控制的曝光头控制部35、将来自行缓冲存储器23的图像数据在与感光纸31的搬送速度同步的给定的时刻向曝光头控制部35输出的曝光头控制部36。
所述显影处理部4具备填充了显影液等显影处理液的处理槽40、将曝光完毕的卷筒感光纸31向处理槽40内搬送而将进行了显影、定影、漂白的各处理的卷筒感光纸31向所述排纸部5搬送的搬送控制部,所述排纸部5具备将被显影处理部4进行了显影处理的卷筒感光纸31沿宽度方向切断而分割为1个帧单位的切割器50、进行对驱动切割器50的切割器马达51的驱动控制或进行将被切断了的感光纸31向装置外部排出的控制的排纸控制部52。
所述系统控制部6具备控制用CPU、储存了控制程序的ROM、数据处理用的RAM、相对于各功能块的控制用信号输入输出电路,基于所述控制程序对各功能块进行统一控制。
所述系统控制部6切换为如下的2种模式,即,使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动作而将一卷的胶片的图像包括空白部(胶片基底)地以低分辨率高速地读取的预扫描模式、同样地使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动作而仅将在所述预扫描模式中识别的胶片的帧图像以高分辨率读取的正式扫描模式,而进行读取控制,并且使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2的数据转化处理部21动作,在基于在正式扫描模式中读取的图像数据实施了给定的图像处理后,使所述感光纸搬送控制部38动作,向所述曝光位置33搬送感光纸31,使所述曝光控制部36动作,基于由图像数据处理部2处理了的修正后的打印数据来对所述曝光头34进行驱动控制。
在所述预扫描模式中,被所述系统控制部6致动的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2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识别帧图像的位置,并且检测胶片10的基底浓度,通过对读取了所检测的基底浓度与规定值(RGB为相同值)的差值的全部象素值进行加和处理,转换处理为以基底浓度为原点的象素值,显示于图外的监视器中。
当由对显示于监视器上的帧图像进行目视判断的操作者,进行用于必需的色彩修正处理或浓度修正处理的输入操作时(将此种操作称作胶片检验),其修正数据被储存于所述表格存储器20中,反映于利用正式扫描读入的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中。
以下将对利用所述图像数据处理部2执行的本发明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进行详细叙述。如图2所示,在所述图像数据转换处理部2中设有对利用所述预扫描动作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中输入并储存于所述图像处理存储器22中的1卷的胶片的图像数据沿着帧图像的排列方向依次检测帧图像的边缘而识别帧图像位置的帧图像边缘检测部211、基于利用所述帧图像边缘检测部211检测的边缘按照沿胶片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帧图像的顺序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主扫描方向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对由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给定的运算处理而求得胶片的基底浓度值的基底浓度检测部213、转换处理为以所检测的基底浓度值为原点的象素值的移动处理部217。
所述基底浓度检测部213设有对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第一运算处理而导出第一基底浓度的第一基底浓度运算部214、实施与所述第一运算处理不同的第二运算处理而导出第二基底浓度的第二基底浓度运算部215、将分别导出的第一及第二基底浓度当中的值较高的基底浓度作为真的基底浓度采用的基底浓度判定部216。
如图3所示,对在预扫描动作时利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包括胶片基底在内输入,并储存于所述图像缓冲存储器123中的图像数据(S1),利用所述帧图像边缘检测部211,基于RGB每个颜色成分或RGB的平均值,沿着副扫描方向执行数行检测图像的边缘的处理,检测出帧图像区域(S2)。
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如图7(a)所示,将从所检测的帧图像的右侧边缘开始沿副扫描方向离开了数个象素的主扫描方向的全部的象素行L1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指定(S3)。这里,由于正常的帧间隔(帧图像间隔)约为2mm,在其间沿副扫描方向有数个象素的宽度,因此其中的任意的象素行(图7(a)中为L1、L2、L3等)被作为未曝光区域指定。这里,也可以是将处于所求得的帧间隔的中央位置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指定。
对于RGB每个颜色成分运算导出存在于拍摄在1卷胶片中的全部的帧图像之间的假的未曝光区域中所含的象素的平均值(S4)。此种处理是沿着帧图像间的全部或给定数目的象素行,这里如图(a)所示,沿着相对于被在初期设定的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的象素行L1在副扫描方向上进入±20行的范围中的多个象素行进行的(S5),如图6(b)所示,所导出的平均值取最大值的象素行Lmax,即最明亮的象素行被作为最终的未曝光区域识别(S6)。
对利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利用所述第一基底浓度运算部214,对RGB每个颜色成分运算导出其平均值μ和标准偏差σ(S7),如图4(a)所示,从构成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选择以平均值μ为中心的±σ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与这些被选择的象素对应的平均值被作为第一基底浓度,对RGB每个颜色成分运算导出(S8)。
同样地,对利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如图5(a)所示,利用所述第二基底浓度运算部215,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S9),从构成被识别作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选择含有显示最大峰值P1的区间R1的给定区间中所含的象素,与这些被选择的象素对应的平均值被作为第二基底浓度,对RGB每个颜色成分运算导出(S10)。
这里,利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输入的象素数据为12位灰度,即由0到4095的值表示的量,浓度直方图的一个区间的宽度为1/4~1/8光圈左右的刻度,即被设定为50~100左右的区间,当将区间的最小值设为该区间的代表值时,则以显示最大峰值的区间的代表值为中心大约-1/10~1/5光圈的范围被作为所述给定区间设定。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给定区间的值为优选的实验值,并不限定于该值。
当从所述的步骤S7开始,对RGB各色成分进行步骤S10时(S11),则对RGB每个颜色成分进行第一基底浓度和第二基底浓度的比较,对于RGB每个颜色成分来说,值增大的一方的基底浓度被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决定(S12)。被读入的帧图像的象素值被利用所述移动处理部217转换处理为以基底浓度值为原点的象素值,以后基于被转换处理了的象素值进行色彩修正、灰度修正等各种图像修正处理,利用正式扫描得到的高分辨率的象素值也被基于在这里求得的基底浓度进行了移动处理。
即,本发明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由用拍摄元件读取1卷显影完毕的胶片而获得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边缘并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对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给定的运算处理而求得胶片的基底浓度值的基底浓度检测工序构成,所述基底浓度检测工序对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相互不同的多个运算处理而导出多个基底浓度值,将所导出的多个基底浓度值当中的最高值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采用。即,根据本发明,也有作为基底浓度值选择R成分作为第一基底浓度值,选择G、B成分作为第二基底浓度值的情况,从而对每个颜色成分求得最明亮的浓度值。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前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如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第一基底浓度运算部214对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运算导出其平均值μ和标准偏差σ,从构成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选择以平均值μ为中心的±σ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将与这些所选择的象素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基底浓度运算导出,然而平均值并不一定需要将全部的象素行的全部的象素作为对象而求出,为了实现处理的高速化,也可以对将构成各象素行的象素间隔去除了若干个后的象素求得平均值。
另外,也可以如图4(b)所示,对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运算导出其平均值μ和标准偏差σ,从构成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以平均值μ为中心,选择-σ~σ+σ2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将这些选择象素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基底浓度运算导出。该情况下,由于用于求得基底浓度的对象象素的范围向明亮的一方拓宽,因此获得更为理想的值的可能性提高。这里,将上限设为σ+σ2的原因是为了在将穿过了形成于胶片的上下缘部的孔洞的值排除的同时增加明亮的一方的对象象素,只要是可以将穿过了孔洞的值排除的范围,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值。
另外,也可以如下构成,即,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部212对全部的象素行L1进行如下的处理,即,将从所检测的帧图像的右侧起沿副扫描方向离开了数个象素的主扫描方向的全部的象素行L1(优选中央位置)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指定,将在仅使该全部的象素行L1当中的任意一个象素行L1在沿副扫描方向±20行的范围中移动时运算的全部象素行L1的浓度平均值达到最大值的该象素行位置作为该帧的未曝光区域确定(修正)的处理,对各个被确定的未曝光区域运算导出它们的平均值μ和标准偏差σ,选择在以平均值μ为中心±σ的范围或-σ~σ+σ2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将其平均值作为第一基底浓度,对RGB每个颜色成分运算导出。该情况下,即使在因由照相机引起的问题或胶片开头的覆膜而使特定的帧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7(b)所示,获得准确的帧位置信息。
前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如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所述第二基底浓度运算部215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从构成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选择含有显示最大峰值的区间的给定区间中所含的象素将与这些选择象素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基底浓度运算导出,然而也可以如图5(b)所示,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由基于与其最大峰值P1及存在于比所述最大峰值P1浓度更高的区域中的第二峰值P2对应的给定的关系决定的给定区间中所存在的象素值所对应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该情况下,通过加上第二峰值,就可以在最大峰值不是与基底浓度对应的值的情况下将其缓和。
这里,由于利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部1输入的象素数据为12位灰度,即由从0到4095的值表示的量,因此浓度直方图的一个区间的宽度被设定为1/4~1/8光圈左右的刻度,即被设定为50~100左右的区间,当将区间的最小值作为该区间的代表值时,从含有最大峰值及第二峰值的两个区间的代表值中利用给定的比例运算求得最终的代表值,将以该代表值为中心大约-1/10~1/5光圈的范围作为所述给定区间设定。所述的最终的代表值虽然是基于两个峰值的度数的比而被决定为其中间的值,然而根据实验,最好在第二峰值为最大峰值的40%以下时选择最大峰值的代表值,在第二峰值为最大峰值的80%以上时选择第二峰值的代表值,当第二峰值为最大峰值的40%~80%之间时,利用比例运算求得。
虽然对以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所述第二基底浓度运算部215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从构成被识别为未曝光区域的全部的象素行的象素中选择含有显示最大峰值的区间的给定区间中所含的象素,将与这些选择象素对应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基底浓度运算导出,然而也可以如下所示地运算导出。即,如图5(c)所示,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从显示其最大浓度值(最明亮的值)的位置P4开始低浓度侧(较暗的一侧)的给定范围(优选2~4个区间的宽度)作为检测基底浓度的有效区域R2设定。然后,求得在比显示浓度直方图的最大峰值P1的区间更高浓度(更亮)一侧具有存在于所述有效区域的给定度数(象素数)以上的度数(优选1行的象素数的1/2左右的象素数)的最亮的区间R3。将该区间的最小值作为代表值,将从该值起大约-1/10~1/5光圈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值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运算导出。这里,当在比显示浓度直方图的最大峰值的区间更高浓度(更亮)一侧不存在具有存在于所述有效区域中的给定度数(象素数)以上的度数(优选1行的象素数的1/2左右的象素数)的最明亮的区间时,将胶片能够获得的最大浓度值作为基底浓度值采用。
另外,所述基底浓度运算部214、215的基底浓度运算并不是只可以用基于所述的标准偏差的两个方法、基于浓度直方图的三个方法的任何的组合来实现,也可以采用除它们以外的运算方法。
所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以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基底浓度检测工序之前,在未曝光区域认定工序中,对多个象素进行设定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的象素行而求得该区域内象素的平均值的处理,将平均值显示最大值的象素行作为最终的未曝光区域认定,然而此种处理并非必须的处理,也可以简单地将从帧图像的边缘起沿副扫描方向错开了设定数月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认定。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只要在用于解决问题的构成的部分中所述的特征构成及它们的组合的范围中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可以适当地变更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由以下工序构成将1卷显影完毕的胶片用拍摄元件读取而获得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边缘并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对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给定的运算处理而求得胶片的基底浓度值的基底浓度检测工序,其特征是,所述基底浓度检测工序对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相互不同的多个运算处理,导出多个基底浓度值,将所导出的多个基底浓度值当中的最高的值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对RGB每个颜色成分求得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σ,将对应于从所述平均值起±σ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值的RGB每个颜色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与在包括其最大峰值的给定区间中存在的象素值对应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对RGB每个颜色成分求得所述未曝光区域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σ,将对应于从所述平均值起-σ~σ+σ2的范围中所含的象素值的RGB每个颜色成分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运算处理之一是基于所述未曝光区域的象素值对RGB每个颜色成分生成浓度直方图,将基于与其最大峰值及存在于比所述最大峰值浓度更高的区域中的第二峰值对应的给定的关系决定的给定区间中所存在的象素值所对应的平均值作为基底浓度值导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多个运算处理由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运算处理及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运算处理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是从在所述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中读取的象素值中检测出各帧图像的边缘,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中间的给定的象素行作为假的未曝光区域而导出该未曝光区域的象素数据的平均值,并且导出从所述特定的象素行向前后某一方移动了给定量的象素行的象素数据的平均值,反复进行该运算处理,将所导出的象素数据取最大值的象素行作为真的未曝光区域识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基本上没有帧间的情况下或因叠片的影响而使浓度重叠于帧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大致准确地求得基底浓度值的胶片的基底浓度检测方法。其由将1卷显影完毕的胶片用拍摄元件读取而获得RGB每个颜色成分的象素值的胶片图像输入工序、从所得象素值中检测各帧图像的边缘并基于所检测的边缘将位于相邻的帧图像边缘的中间的象素行作为未曝光区域识别的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对在所述未曝光区域识别工序中识别的未曝光区域的各象素值实施相互不同的运算处理而导出多个基底浓度值并将所导出的多个基底浓度值当中的最高的值作为真的基底浓度值采用的基底浓度检测工序构成。
文档编号G03B27/72GK1790159SQ20051012892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7日
发明者北耕次, 渡边加珠美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