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08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撕裂护套从略长方形截面的光缆中取出光纤芯线的芯线取出工具。
背景技术
图3所示的是现有光缆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3的光缆在层积的2个光纤带单元10的上下两肕添加了一对导电性金属线或玻璃纤维、塑料等非导电性金属线组成的抗张力体11。它们一起被PE、难燃性PE、PVC之类热可塑性树脂的缆线部护套12覆盖而形成缆线部(光缆)14。以PE、难燃性PE、PVC之类热可塑性树脂做成的支撑线部护套16覆盖在由金属线例如钢线做成的支撑线15上形成支撑线部17。该缆线部14与该支撑线部17相互平行,并且通过中间细的颈部18连接成对。还有,在缆线部护套12的侧面设有一对用于取出光纤带单元10的缆线分割用切口13。
图4所示的是原有技术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以及芯线取出顺序。芯线取出工具是住友ハィプレシジョン(株)公司制的降落式分离器。该分离器与分离了图3中的支撑线部的略长方形截面的缆线部(光缆)的尺寸一致,具有一对缆线把持部20。各缆线把持部为开闭可动式,在前端设有与缆线分割用切口的截面形状几乎相等的核对爪21,缆线把持部20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为10mm。芯线取出顺序是在缆线把持部20安装缆线部(光缆),关闭两个开闭把手22而把核对爪21关入缆线部(光缆)的缆线分割用切口。然后,一旦关闭手柄23,两个缆线把持部就向外侧的方向移动,以光缆分割用切口为起点把缆线部护套分割成2半。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332专利文献2特开2000-121839近年来,伴随着FTTH需求的增加,要求应用架设光缆后,在中间分叉,取出光纤带单元的方法(以下称为中间后分叉方法)。
使用原有技术的芯线取出工具来进行中间后分叉时,会产生因取出作业而导致传送损失的增加和光纤带单元的损伤之类的问题。
图4所示的是光纤带单元在中央部独立而被分离的情形,在原有技术的芯线取出工具中,由于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为10mm,在与光缆正交的方向撕裂10mm以上时,两缆线部护套向外侧弯曲,在光纤带单元也产生多余的长度,光纤带单元从其截面形状向其厚度方向弯曲。此时,因弯曲而增加1dB或其以上的传输损失。
此外,在原有技术的芯线取出工具中,并不局限于如图4所示那样光纤带单元在中央部独立而分离。图5所示的是芯线取出时失败的例子。在原有技术的芯线取出方法中,由于一边用核对爪挤压位于光缆中央的缆线分割用切口上一边撕裂缆线部护套,从而会如图5(a)所示那样光纤带单元夹持在一边的护套上而分离。这种情况下,光纤带单元向带宽度方向弯曲,位于弯曲内侧的芯线剩下来而蛇行,增加1dB或其以上的传输损失。
另一方面,使核对爪的挤压力即把持力进一步增大时,如图5(b)所示那样,光纤带单元开裂·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除上述原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光缆的中间后分叉时光纤带单元能够不增加传输损失地从缆线部护套分离·取出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是通过撕裂护套从把光纤带单元收放在一根或两根以上护套内的截面呈略长方向的光缆中取出光纤带单元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缆线把持部及其移动机构部,在该缆线把持部的内表面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之间的间隔比上述光纤带单元的截面长边侧尺寸更大。
此外,上述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较好是20~50mm。
本发明者发现,上述原有技术的芯线取出工具的问题是以下原因产生的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短,核对爪挤压光纤带单元。
本发明由于使设在缆线把持部的突起部之间的间隔比光纤带单元在截面长边侧的尺寸更大,从而抑制了把持光缆时突起部的挤压施加到光纤带单元上,使得光纤带单元易于从缆线部护套分离。
此外,本发明由于使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为20~50mm,所以能够抑制在缆线部护套撕裂时在光纤带单元产生的弯曲,能够抑制传输损失的增加。
这样,本发明可以不会损伤光纤带单元以及不会增加传输损失地对光缆进行中间分叉。


图1是本发明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以及使用了它的芯线取出顺序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本发明的光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原有的光缆的截面图。
图4是原有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以及使用了它的芯线取出顺序的示意图。
图5是用原有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取出芯线时的失败例子的截面图。
图中10-光纤带单元,11-抗张力体,12-缆线部护套,13-缆线分割用切口,14-缆线部,15-支撑线,16-支撑线部护套,17-支撑线部,18-颈部,19-突起部用切口,20-缆线把持部,21-核对爪,22-开闭柄,23-手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与原有技术同样,具有与略长方形截面的光缆的尺寸一致的一对缆线把持部20,各缆线把持部为开闭可动式,在前端设有突起部(例如,核对爪)21。缆线把持部的移动机构部是在架子形状的可动的手柄23的前端安装一对缆线把持部,一对缆线把持部可开闭而形成。能够使用握住手柄23使其间隔减小的话便打开缆线把持部这样来动作的众所周知的敞开型钳子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关闭型。此外,作为撕裂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用握力形成的手柄撕裂,也可以用例如滑动轨道或直线导轨等市场销售的移动·滑动机构。作为用于此时的撕裂用的动力,也可以利用电动马达等。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原有技术的问题,进行了以下2点技术改进。
(1)为了防止光纤带单元分离时偏向一方或芯线分离,把缆线把持部的突起部(例如,核对爪)等产生主要的挤压力的部位配置在比光纤带单元更外侧。这样,挤压力不会通过护套施加在光纤带单元,光纤带单元易于从缆线部护套分离,在中央部单独分离。
(2)即使在光纤带单元在中央部单独分离时,传输损失也会增加。这是如上那样,缆线把持部的缆线长方向的长度相对于撕裂冲程不足时,单独分离的光纤带单元在厚度方向弯曲,因弯曲导致传输损失的增加。对此,研究了各种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发现最佳长度为20~50mm。
与本发明一致,变更了光缆的缆线部护套的结构。图2所示的是用于本发明的光缆的一个实施方式。图2的光缆在缆线部护套的侧面除了用于取出光纤带单元的缆线分割用切口,还在与缆线把持部的突起部(例如,核对爪)对应的位置追加设置了2个突起部用切口。
芯线取出作业顺序与原来同样,在缆线把持部安装光缆,关闭两个开闭把手,把突起部关入光缆的突起部用切口。此时,使突起部在中心,在缆线部护套施加挤压力,由于突起部用切口设在光纤带单元的外侧,挤压力不施加到光纤带单元。然后,一旦关闭手柄,两个缆线把持部就向远离外侧的方向移动,以缆线分割用切口为起点,分割缆线护套,光纤带单元能够在中央部单独被分离。
(1)突起部(核对爪)的间隔比光纤带单元的截面长边侧尺寸更大的根据使用内装有光纤芯线半径为φ0.5mm的4芯光纤带单元的光缆,使核对爪间隔恒定为3.0mm,研究核对爪间隔的最佳化,结果表示在表1。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恒定为30mm,使核对爪的间隔从0mm(相当于原有技术)到4.0mm每隔1.0mm制作核对爪部件,进行芯线取出实验。本光缆的4芯带单元的宽度为1.0mm,爪间隔为0mm的原有技术型由于在缆线部护套中央部的缆线分割用切口的挤压力强,所以损失增加的同时,光纤带单元分离。核对爪间隔等于光纤带单元的宽度为1.0mm时,挤压光纤带单元两端附近,不产生光纤带单元的分离,但两端芯线增加3~6dB的损失。另一方面,核对爪间隔在2.0mm以上时,光纤带芯线度不产生分离,损失增加量也不到0.1dB而成为没问题的水准。
表1表1核对爪间隔的最适化研究的结果(把持部长度恒定为30mm)

(2)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最佳长度为20~50mm的根据使用内装有光纤芯线半径为φ0.5mm的4芯光纤带单元的缆线,使核对爪间隔恒定为3.0mm,研究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的最佳化。结果表示在表2。使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从10mm到60mm每隔10mm改变,来比较芯线取出特性。由于核对爪间隔设计成比3.0mm的4芯光纤带单元更大,从而对所有的样品没发现芯线的分离或偏靠一边。但是,缆线把持部的长度为10mm时,由于撕裂后光纤带单元的弯曲大,弯曲导致的损失为4~8dB。另一方面,缆线把持部的长度变大的话,产生2个问题。伴随着缆线把持部的长度的增加,撕裂力增加,60mm时,超过200N。在手柄式工具的情况下,是相当于握力的力,对作业者产生负担的水平。此外,每次施加200N的荷重的话,从铰链到各部件都要求有与架子或钳子相当的强度·刚性,不能避免工具的大型化以及重量的增加。另一个问题是,由于缆线并不一定伸直,用工具安装缆线时,50mm稍费时间,60mm时没有辅助者不能用工具同时安装。根据以上理由,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较好的长度为20~50mm。
表2表2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的最佳化研究的结果
(爪间隔恒定为3mm)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通过撕裂护套从把光纤带单元收放在一根或两根以上护套内的截面呈略长方形的光缆中取出光纤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缆线把持部及其移动机构部,在该缆线把持部的内表面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之间的间隔比上述光纤带单元的截面长边侧尺寸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缆线把持部在缆线长方向的长度为20~5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光纤带单元收放在护套内的光缆中间后分叉时,光纤带单元能够不增加传输损失地从护套分离·取出的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光缆用芯线取出工具具有一对缆线把持部及其移动机构部,在该缆线把持部内表面具备突起部,该突起部之间的间隔比上述光纤带单元的截面长边侧的尺寸更大。
文档编号G02B6/00GK1818726SQ20051013293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9日
发明者黑泽芳宣, 大越干夫, 小高义史, 佐藤高宏 申请人: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