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12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盒及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以及包含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可设置有包括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处理盒被设计成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该处理盒包括壳子,该壳子存储作为显影剂的色粉和显影辊,该显影辊旋转地安装到该壳子内形成的开口内。显影辊被设计成通过把形成在显影辊上的色粉薄层转印到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来形成可见图像。色粉防泄漏构件,或者侧密封,被附接到壳子。侧密封与显影辊每端的四周表面接触以防止色粉泄漏。然而,即使当侧密封装配在处理盒上,色粉仍然可能从显影辊的两端漏出,导致设备的内部或者调换处理盒的操作者的手指或者衣服受污染。
公开号为2001-60040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处理盒,其中一个薄膜防止构件粘附接到处理盒壳子的在开口下部侧向延伸的底壁的一端以防止泄漏在底壁上的色粉从端部流到处理盒壳子之外。
上述结构适用于开口水平取向位置附接于设备主体的处理盒。在当处理盒装配到设备主体和放置在如桌面等的水平表面上时,处理盒这种位置是不变的。然而,当处理盒装配到设备主体和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其间处理盒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例如,当处理盒附接到设备主体上、开口朝下时,上述结构就不能防止色粉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和使用该处理盒的成像设备,如果色粉发生泄漏,该处理盒能够可靠地防止色粉流到处理盒外。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包括壳子,设计成用于存储显影剂并具有开口;显影辊,旋转地附接到壳子中的开口内,并被配置成通过转印色粉形成可见的图像,如把形成于显影辊表面的色粉薄层转印成静电潜像;和侧密封构件,设置在壳子的每一端,该侧密封构件具有与显影辊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处理盒的方向可取决于它是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还是放置在水平表面上。壳子具有在接触面下方沿朝上的方向上的显影剂接收构件开口。显影剂可能会泄漏,特别是从侧密封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面的低端泄漏。然而,根据这一方面,由于显影剂接收构件在接触面下方,它可以可靠地接收泄漏的显影剂并把它存储于其中,因而防止显影剂泄漏到外部。
根据另一个方面,壳子包括低密封,该低密封在开口的下方,并被配置成沿显影辊的轴向与显影辊表面接触,例如当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时。因此,显影剂接收构件可以可靠地接收和存储从其中的低密封漏出的色粉。
根据进一步的方面,当处理盒被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可防止显影剂接收构件内的显影剂泄漏到壳子外。因此,当处理盒被从主体上移走并放在如桌面等的水平表面上时,可以防止显影剂接收构件内存储的显影剂泄漏到壳子之外,因此可以防止桌面被色粉污染。
根据更进一步的方面,显影剂接收构件被配置成当处理盒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防止显影剂泄漏。因此,当处理盒被从主体移走并放置在如桌面的等水平表面时,显影剂接收构件内存储的显影剂不会从显影剂接收构件泄漏出来。这个结构可以防止色粉黏附到如显影辊和侧密封等的部件上。
根据一个方面,显影剂接收构件具有底面,当处理盒被放置在水平面上时该底面具有朝开口侧上升的坡度。因此,存储在显影剂接收构件中的色粉可以可靠地被防止从显影剂接收构件中漏出。
根据一个方面,当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时显影剂接收构件形如向上开口的盒子。因此,显影剂接收构件可确保有足够的容量来存储显影剂并且它的外形能够制作得紧凑。
根据一个方面,当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时显影剂接收构件被设置成使得位于显影辊下方的侧壁的上端被放置在显影辊的下端的上方。因此,侧壁的上端延伸接近显影辊,从而得到深度更大的显影剂接收构件。例如,即使在更换处理盒时处理盒被剧烈摇晃,显影剂接收构件中的显影剂也不可能泄漏。
根据一个方面,当处理盒被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时,侧密封构件从接触面的下部对角地向下突出,显影剂接收构件被设置以便在接触面的下部的下方位置和侧密封构件的下部的下方位置之间和之外向上开口。由于这样的布置,即使当显影剂从接触面的下部漏出并下流到侧密封构件的下部,显影剂接收构件也可以可靠地接收显影剂。
根据一个方面,显影剂接收构件包括吸收显影剂的海绵材料。因此,可防止显影剂接收构件中存储的显影剂泄漏。
根据一个方面,保持可见图像或输送记录介质的成像带被设置在显影辊的下方,显影剂接收构件的下端可位于该成像带的上方。
根据一个方面,保持可见图像的感光鼓可被设置在显影辊的下方,显影剂接收构件可被设置在感光鼓的上部的上方。因此,空间没有浪费,成像设备可以结构紧凑。
根据一个方面,成像设备包括处理盒,每个处理盒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处理盒可沿成像带排列。由于该结构,在采用所谓串联方法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设备中处理盒沿成像带排列以使成像设备结构紧凑,可以被防止显影剂从每个处理盒泄漏。


下方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示例方面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侧向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移走处理盒的激光打印机的侧向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处理盒的侧向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处理盒的放大侧向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从下方对角地观看的显影盒的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的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在没有装配部件之前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侧密封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下侧密封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下密封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上密封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层厚调节刀片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特福龙垫(特福龙是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特福龙垫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后视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附接了显影剂接收构件的壳子的右底侧部分的后视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方面、显示处理盒底端部分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将参考图1到12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方面的作为成像设备的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的侧向剖视图。激光打印机1是直接串联彩色激光打印机,具有分别对应于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的四个感光鼓31。在下方描述中,图1中的右边被称为前侧。
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体壳子2内的下部分的供纸盘3。供纸盘3从前侧可分离地附接到主体壳子2上。供纸盘3被配置成用于供应一叠用于成像的纸4。压盘(没有显示)被设置在供纸盘3的底部并被配置成用于提起纸4的前端。串联排列的拾取辊5、供纸辊6,在弹簧7的推力作用下与供纸辊6接触的分纸垫8,被设置在供纸盘3的前侧的上方。一对纸屑清除辊10从供纸辊6倾斜向上和向前地设置。
供纸盘3中最上的纸4在压盘的压力下挤压拾取辊5,当拾取辊5转动时最上的纸4在供纸辊6和分纸垫8之间被输送。当供纸辊6的转动使纸4夹在供纸辊6和分纸垫之间时,纸4被从一堆纸中分离出并且倾斜地向上和向前一张一张地供应。当一对纸屑清除辊10清除掉纸4上的纸屑后,纸4被输送到一对校准辊12,该一对校准辊12从纸屑清除辊10向上和向后地倾斜设置。用于手动供纸4的供纸槽13设置在主体壳子2的前面。从供纸槽13供入的纸4通过供纸辊14被输送到校准辊12用于手动供纸。在校准辊12处,纸4的歪斜被缩小然后纸4被输送到传送带16。
用于成像的传送带16在一对带支撑辊17A、17B之间延伸并在该延伸位置处传送带16朝后方向下倾斜,一对带支撑辊17A、17B互相分离。当带支撑辊17A转动后传送带16旋转。在传送带16内,四个转印辊18相距特定距离排列以面对每个处理盒23内的相应的一个感光鼓31,后面将描述。传送带16被夹在每个感光鼓31和相应的转印辊18之间。在传送带16下,设置有用于清洁残留在传送带16上的色粉的清洁辊19。从校准辊12输送的纸4被静电地附接到传送带16的上表面,并且沿传送带16的运动方向朝后输送。
在传送带16上输送的用于在纸4上成像的成像部件21设置在传送带16的上方。成像部分21包括对应于洋红色、黄色、青色和黑色中的每一种颜色的四个扫描单元22和四个处理盒23。这些扫描单元22和处理盒23相互交替地串联排列。每个扫描单元22包括多面镜24、反射镜26和fθ透镜27,这些都存储在扫描器壳子28中。多面镜24反射从激光二极管(没有显示)发射的激光束L以便沿特定表面依次改变光束的方向。反射镜26把被多面镜24反射的光束反射到处理盒23的感光鼓31上。fθ透镜27设置在激光束L的光路中。每个扫描器壳子28都成盘状并被附接到这样的位置处,即在该位置处每个扫描器壳子28的上端侧向壳子的前面倾斜。
图3是处理盒23的侧向剖视图,图4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在两个图中,箭头G1显示了当处理盒23装在主体壳子2上时与重力(向下)相关的方向,两个图中的右边表示前侧。在处理盒23(或显影盒34,将在后面描述)的以下描述中,方向表示装配在主体壳子2中的处理盒23的参考位置,除非特殊说明。
处理盒23包括感光鼓31,栅控式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32,在处理盒框架30的下部的清洁刷33,和在处理盒框架30的上部的显影盒34。
感光鼓31呈圆筒形,包括鼓体31A和鼓轴31B。鼓体31A被这样形成,即其最外层是由聚碳酸酯等制成的带正电的感光层。鼓轴31B由金属制成并且沿着鼓体31A纵向延伸。感光鼓31转动地设置在由处理盒框架30支撑的鼓轴31B上。感光鼓31经马达(未显示)输入动力而被旋转地驱动。
栅控式充电器32在感光鼓31的后面向上倾斜地设置,并以特定的距离面对感光鼓31,以便不接触感光鼓31。栅控式充电器32从钨等制成的充电电线中产生电晕放电,给感光鼓31表面均匀地充正电。
清洁刷33被设置成与感光鼓31的后面接触。
显影盒34可分离地附接到处理盒框架30上。显影盒34包括盒状壳子37,在壳子37的下部有开口36。在壳子37的前面有平面37A。显影盒34装配在主体壳子2上以使平面37A的上侧朝前倾斜。色粉腔38形成在壳子37的上部,其中存储每种颜色的色粉。色粉腔38中设置有搅拌器(未显示)。当马达(未显示)输入动力驱动搅拌器旋转,存储在色粉腔38中的色粉被搅拌。供应辊39,显影辊40和厚层调节刀片41被设置在色粉腔38的下部。
供应辊39由壳子37转动地支撑,并通过在金属辊轴39A上包裹辊体39B(图6)而制成,辊体39B由导电泡沫材料制成。马达(未显示)输入动力驱动供应辊39转动。
显影辊40由壳子37转动地支撑以便挤压该显影辊40从供应辊39的后下方倾斜地与供应辊39接触。在显影盒34装配在处理盒框架30上时显影辊40被压而与感光鼓31接触。显影辊40通过在金属辊轴40A上包裹辊体40B而制成,辊体40B由导电橡胶材料制成。马达(未显示)输入动力驱动显影辊40转动。
厚层调节刀片41包括由铁或不锈钢制成的支撑部分41A;附接到支撑部分41A的磷青铜或不锈钢制成的薄片弹簧41B;和附接到薄片弹簧41B的末端并由绝缘硅橡胶制成的挤压部分41C。壳子37把厚层调节刀片41支撑在显影辊40的上方,挤压部分41C通过薄片弹簧41B的弹力被挤压在显影辊40上。
从色粉腔38排出的色粉通过供应辊39的转动而被供应到显影辊40,并通过供应辊39和显影辊40之间的摩擦而被充正电。供应到显影辊40的色粉随显影辊40转动而进入厚层调节刀片41的挤压部分41C和显影辊40之间,并作为预定厚度的薄层被携带在显影辊40上。
随着感光鼓31的转动,感光鼓31的表面被栅控式充电器32均匀地充上正电。然后,被扫描单元22高速发射来的激光束L照射,以便在纸4上形成与图像相应的静电潜像。
当显影辊40转动时,携带在显影辊40上的并充正电的色粉面对感光鼓31,并被供应到在感光鼓31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因此,静电潜像变得可见,通过反转显影形成的色粉图像被携带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
当传送带16输送来的纸4经过感光鼓31和转印辊18之间的转印位置时,给转印辊18施加转印偏压,携带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4上。然后,已经转印有色粉图像的纸4被输送到定影单元43。
如图1所示,在主体壳子2内定影单元43设置在传送带16的后面。定影单元43有相互面对的加热辊44和压力辊45。定影单元43通过加热将色粉图像定影在纸4上。纸4沿U形回转并被输送到排出辊46,该排出辊46设置主体壳子2的上部。在主体壳子2的顶部设置有在铰接部分47A处可打开和关闭的盖47。盖47的顶作为输出托盘48,成像后的纸4被排出辊46排出并被放置在输出托盘48上。当盖47打开,主体壳子2内的处理盒23可以被替换。
下方将结合各部分的安装过程,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显影盒34的密封结构。以下是根据显影盒34的右下边部分进行描述的。显影盒34的右下边部分与左下边部分基本对称。图5是从下方观看的显影盒34的视图。图6是沿着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7到图10是显示每个部件附接到显影盒34的右下边部分的立体图。图11和图12是显示每个部件附接到显影盒34的右下边部分的后视图。
图7A显示了没有附接密封构件的壳子37的右下边部分。与色粉腔38连通的连通开口51设置在壳子37的开口36的后面。存储部分供应辊39的供应辊存储部分52形成在前壁表面上,该前壁表面从连通开口51(参考图6)朝外(例如朝下)。存储部侧壁53设置在供应辊存储部分52的每一端。存储部侧壁53具有支撑孔53A,可以接受供应辊39的辊轴39A并且对角地向下和向后开口。与开口36的纵向平行的下开口边缘部分54从限定供应辊存储部分52的侧壁表面的底边向下对角地延伸。存储部侧壁53的端面和下开口边缘部分54的侧边彼此基本对齐,而侧密封附接部分55与之不对齐。侧密封附接部分55被弯曲成具有基本弧形的横截面。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下边部比下开口边缘部分54更凹陷,下开口边缘部分54比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下边部更向下延伸。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上端部与上开口边缘部分56的端部沿着开口36的纵向相连续。在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上端部的上方,形成有用于附接层厚调节刀片41的刀片附接部57。
侧壁部分60比侧密封附接部分55更进一步向下延伸到外侧,即在壳子37的每一侧处。侧壁部分60形成有能够接受显影辊40的辊轴40A的支撑孔61。通过将辊轴41的两端插入支撑孔61内,显影辊40被置于侧壁部分60之间,以便辊体40B占据了开口36的大部。由于这个结构,要被密封的区域被定义在显影辊40的辊体40B和下开口边缘部分54之间,辊体40B和上开口边缘部分56之间,辊体40B和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每端之间。能够接受色粉接收部件70的延伸部分62形成在侧壁部分60的下边部。
在附接每个部件之前,供应辊39的辊轴39A的端部被插入支撑孔53A中,因此,供应辊39被装配在供应辊存储部分52中,如图7A中的双点线所示。
如图7B所示,作为侧密封构件63的基材,侧密封63A通过双面胶带附接到侧密封附接部分55,以防止色粉从显影辊40的两个端部漏出。侧密封63A由具有相对高的硬度和一定厚度的聚氨酯海绵制成,以便当被装配在适当位置上的显影辊40压缩时产生特定的挤压力。这一结构允许放置在侧密封63A的最上层的特福龙带63B以特定的压力挤压显影辊40。另外,侧密封63A形成有突出部分64,该突出部分64在其侧面向供应辊存储部分52突出。突出部分64与供应辊39的侧边表面滑动接触,因此可以被防止供应辊39和侧密封63A之间的色粉泄漏。
如图8A所示,下侧密封65通过双面胶带附接到下开口边缘部分54的端部以防止在下开口边缘部分54和侧密封附接部分55之间的边界的色粉泄漏,以及防止下密封66的自由端与下开口边缘部分54之间的夹缝的色粉泄漏。通过把一侧压在侧密封63A的该侧的下端部,下侧密封65被附接上,以保持侧密封63A和下侧密封65互相紧密接触。
如图8B所示,下密封66沿着下开口边缘部分54的纵向附接以防止色粉从显影辊40的底端部泄漏。下密封66是PET纸或聚氨酯橡胶薄膜。采用双面胶带把下密封66的下端附接到下开口边缘部分54,并把它的每个上端附接到下侧密封65的顶部。下密封66在其上端侧,即自由端,从下开口边缘部分54抬高。下密封66的自由端沿显影辊40的轴向与显影辊40的圆周面滑动接触。
如图9A所示,上密封67与上开口边缘部分56对准附接以防止色粉从层厚调节刀片41的支撑部分41A和上开口边缘部分56之间的缝隙泄漏。上密封67由聚氨酯海绵形成。上密封67在每端处挤压住侧密封63A的上边以保持上密封67和侧密封63A互相接触。
如图9B所示,通过把层厚调节刀片41的两端部固定到每个刀片附接部57,使得层厚调节刀片41在平行于辊轴40A延伸的方向被附接到开口36的上部。
如图10和11所示,采用双面胶带附接特福龙带63B以覆盖上密封67的端部、侧密封63A和侧密封附接部分55的下边缘部分。作为侧密封构件63的滑动接触部分,特福龙带63B在显影辊40的每个末端沿圆周方向与显影辊40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如图4、6和12所示,作为显影剂接收构件,色粉接收构件70通过双面胶带被附接到从壳子37的侧壁部分60突出的延伸部分62。色粉接收构件70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 resin)等的合成树脂构成。色粉接收构件70为顶端开口的盒状,开口对角向前向上,精确言之,包括底面70A和四个侧壁,四个侧壁为前壁70B、后壁70C、右壁70D和左壁70E。能够吸收色粉的海绵材料72被紧紧地配置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
色粉接收构件70在侧密封构件63和显影辊40的滑动接触面的下端A(图4)的下方沿关于重力(G1)的方向向上开口。由于这一安排,色粉接收构件70可以接受并存储从滑动接触面的下端A泄漏的色粉。另外,附接色粉接收构件70以便前壁70B的上端与侧密封附接部分55(特福龙带63B的下端)的下端相连续。因此,如果色粉从特福龙带63B泄漏,色粉接收构件70可以接受色粉。另外,色粉接收构件70的后壁70C设置在显影辊40的下方并且后壁70C的上端向上延伸高于显影辊40的下端。在横向方面,色粉接收构件70覆盖范围为从侧壁部分60到超过下开口边缘部分54的侧端部,如图12所示。换句话说,在其纵向下密封66的端部、侧密封63A的两端和特福龙带63B被包括在上述范围内。因此,在与重力(G1)相关的方向,色粉接收构件70沿下密封66的纵向也被放置在下密封66的端部的下方,以吸收从下密封66的端部沿纵向泄漏的色粉。另外,当色粉接收构件70装配在主体壳子2上时,它设置在感光鼓31的前面并且它的下端设置在传送带16的上方。按上述附接色粉接收构件70后,显影辊40装配在两个侧壁部分60之间。
当为了更换把处理盒23从主体壳子2移除后放置在桌面等的水平表面上时,显影盒34的壳子37的平面37A面朝下。相似地,当显影盒34从处理盒框架30移除并被单独放在水平表面上时,壳子37的平面37A面朝下。在图3和4中,箭头G2表示当显影盒34放在水平表面时与重力(朝下方向)相关的方向。在图3和4中,显影盒34放置在从显影盒34装配在主体壳子2的位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大约70度的位置处。这时,当显影盒34放置在水平表面时作为色粉接收构件70的底面的前壁70B具有朝向色粉接收构件70的开口侧的上升坡度。结果,当色粉存储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时,防止色粉泄漏到色粉接收构件70之外,以便同样防止色粉从壳子37中泄漏。
色粉可能会泄漏,特别是从侧密封构件63和显影辊40之间的滑动接触面的下端A。然而,根据上方的方面,因为顶部开口的盒(容器)状色粉接收构件70在重力(G1)方向位于下端A的下方,它能可靠地接受并存储泄漏到其中的色粉,因此防止了色粉外漏。
另外,因为色粉接收构件70的设置使得在下密封66的纵向的每个末端沿相对重力(G1)的方向从下向上张开(不能够确定是否正确,请参考图4再确认),它能可靠地接受并存储下密封66中泄漏的色粉。
当显影盒34被从主体壳子2上移走并放置在桌面等的水平表面上时,能够防止存储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的色粉从壳子37中外泄,以便防止桌面被色粉污染。
另外,当显影盒34被从主体壳子2上移走并放置在如桌面的水平表面上时,能够防止存储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的色粉从色粉接收构件70中外泄。这个结构可以防止色粉黏附到显影辊40和侧密封63A等部件上。
当显影盒34被放在水平面上,作为色粉接收构件70的底面的前壁70B有朝向色粉接收构件70的开口侧的上升坡度。因此,能可靠地被防止存储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的色粉从色粉接收构件70中外泄。
因为色粉接收构件70呈盒状,存储色粉的容量能得到保证并且外形可以紧凑。
色粉接收构件70被构成使得后壁70C的上端设置得高于显影辊40的下端。因此,后壁70C的上端延伸接近显影辊40,色粉接收构件70变得更深。例如,即使在替换的时候显影盒34被剧烈晃动,色粉接收构件70中的色粉也不可能外泄。
因为能够吸收色粉的海绵材料72配置在色粉接收构件70中,可以防止色粉接收构件70中的色粉外泄。
因为可分离地附接到打印机1的主体壳子2上的显影盒34设置有色粉接收构件70,显影盒34可以防止色粉外泄导致的问题,例如色粉污染设备的内部或者替换处理盒过程中的操作者的手指或衣服。
另外,由于色粉接收构件70设置在显影辊40和传送带16之间,可以避免空间浪费,因此,打印机1更紧凑。
在采用所谓串联方法形成彩色图像的激光打印机1中,显影盒34沿着传送带16布置使打印机更紧凑,能被防止色粉从每个显影盒34中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方面将参考图13被叙述。图13是处理盒75的底端部分的侧向放大剖视图。在这张图中,箭头G1表示当处理盒75装配在打印机1的主体壳子2上时相应重力(朝下)的方向,箭头G2表示当处理盒75或者显影盒80放置在水平表面上时相应重力(朝下)的方向。
处理盒75包括感光鼓77;在处理盒框76下部的栅控式充电器78,和在处理盒框76上部的显影盒80(作为处理盒功能)。显影盒80包括在壳子81的下端的开口82内的显影辊83。感光鼓77直接在显影辊83下方并相互面对。在显影辊83周围设置有厚层调节刀片84、侧密封构件85和下密封86。侧密封构件85附接到开口82的每个末端并且与显影辊83的每个末端处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下密封86附接到壳子81的下部的开口边缘部分81A并且和显影辊83的圆周表面滑动接触。
壳子81包括作为显影剂接收构件的色粉接收构件87,该色粉接收构件87在开口边缘部分81A的纵向的每个末端的外侧。色粉接收构件87形如向上开口的容器。侧密封构件85的下端部分从正对显影辊83的滑动接触面的下端B对角地向下突出。色粉接收构件87在滑动接触面的下端B的垂直下方的位置和侧密封构件85的下端C的垂直下方的位置之间以及之外向上开口。
当处理盒75或显影盒80仅放在桌面等的水平表面上时,显影盒80就位于从显影盒80装配在主体壳子(未显示)的位置沿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大约90度后的位置处。当显影盒80放置在水平表面时,色粉接收构件87的前壁87A被放置成底面侧,并具有朝向色粉接收构件87的开口侧的上升的坡度。结果,当色粉存储在色粉接收构件87中时,可防止色粉从色粉接收构件87中外泄,以便同样防止色粉从壳子81中泄漏。
根据这些方面,色粉接收构件87在滑动接触面的下端B的垂直下方的位置与侧密封构件85的下端C的垂直下方的位置之间向上开口。由于这个安排,即使当色粉从滑动接触面的下端B处泄漏以及从侧密封构件85的下端C流下,色粉接收构件87能可靠地接受色粉。
感光鼓77在显影辊83下方相互面对,并且色粉接收构件87在感光鼓77的上部。因此,可以避免浪费空间,因此,打印机1更紧凑。
在上述方面,显影剂接收构件被设置在显影辊的每个末端。然而,单个显影剂接收构件可以与显影辊交叉平放。
上述方面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直接串联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例子,该彩色激光打印机依次把图像转印到带供应的记录媒介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有中间传输带的彩色激光打印机或者单色激光打印机。
每个方面都包括这样的处理盒结构以使当处理盒放在水平表面时,显影剂接收构件的底面具有朝向开口侧的上升的坡度。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在开口附近设置有突出以防止色粉泄漏。
尽管已经结合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进行了描述,各中替换,修改、变型、改进和/或实质相同,无论知道或者目前可能无法预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限制。可能会有各种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和精神的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包含所有已知的或者以后改进的替换,修改、变型、改进和/或实质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壳子,被构成存储显影剂并具有开口;显影辊,可旋转地附接于壳子中的开口内,并被构成通过把显影剂转印到静电潜像来形成可见图像;和侧密封构件,设置在壳子的每个末端,侧密封构件具有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其中,所述壳子包括显影剂接收构件,该显影剂接收构件在接触面的下方沿向上的方向张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子包括设置在开口下方的下密封,该下密封被构成沿显影辊的轴向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有具有底面,所述底面在处理盒放置在水平表面时具有向开口侧上升的坡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形如盒子,在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时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向上张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被设置成当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时使得位于显影辊下方的侧壁的上端在显影辊的下端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当处理盒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时,所述侧密封构件从接触面的下部对角地向下突出,并且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被设置成在接触面的下部的下方位置和侧密封构件的下部的下方位置之间以及之外向上张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接收构件包括吸收显影剂的海绵材料。
8.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盒包括壳子,被构成存储显影剂并具有开口;显影辊,可旋转地附接于壳子中的开口内,并被构成通过把显影剂转印到静电潜像来形成可见图像;和侧密封构件,设置在壳子的每个末端,侧密封构件具有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其中,所述壳子包括形如容器的显影剂接收构件,该显影剂接收构件在接触面的下方沿向上的方向张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显影辊的下方设置有成像带,显影剂接收构件的下端设置在成像带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被构成保持可见图像的感光鼓设置在显影辊的下方,显影剂接收构件设置在感光鼓的上部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处理盒、每个处理盒具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其中,所述多个处理盒沿着成像带布置。
专利摘要一种可分离地附接到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被构成为存储显影剂并具有开口的壳子;可旋转地附接于壳子中的开口内、并被构成通过把显影剂转印到静电潜像来形成可见图像的显影辊;和设置在壳子的每个末端、侧密封构件具有与显影辊的表面接触的接触面的侧密封构件;其中,所述壳子包括显影剂接收构件,该显影剂接收构件在接触面的下方沿向上的方向张开。
文档编号G03G15/00GK2881727SQ20052010538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福田纮也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