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97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的定影装置、以及应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是通过调色剂使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调色剂像,通过把该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得到输出图像。此外,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装备的、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的定影装置也是公知的。
现有的定影装置具有加热纸的定影(热)辊以及加压(压)辊,加压辊与该定影辊一起形成夹缝区域,把纸按压在定影辊上。在这种定影装置中,纸被按压在定影辊上并被加热,以附着在定影辊上的状态被从两辊之间的夹缝区域送出,有时会发生缠绕在定影辊上的情况。为了防止纸的这种缠绕,通常在定影装置中设置用于把纸从定影辊上分离的分离爪。此分离爪配置在夹缝区域的出口附近,还具有把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的下游导引的功能。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纸通过分离爪边分离边导引,有时会由于分离爪导致在纸上形成的图像上产生划痕的情况。这是因为分离爪与定影辊经常接触,温度升高,纸与此高温的分离爪接触规定的时间,导致纸上的调色剂融化(再融解)。
作为消除这种不利情况的手段,公知的技术是例如把由分离爪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导引到导向构件上,导向构件配置在距此分离位置(分离爪的尖端)较近的位置上,通过所述导向构件导引到运送通道下游。由于此导向构件与分离爪分开设置,保持在比分离爪低的温度,所以当纸与该导向构件接触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可以抑制纸上的调色剂融解。
可是,在所述构成中,因为必须把导向构件配置在两辊之间的夹缝区域的出口附近,有时会发生从夹缝区域送出的纸,由于其弹性而以被牢牢地按压在导向构件上的状态送出的情况。因此,就会出现在纸的图像表面上产生图像错动(导向痕迹)的不利情况。
因此,作为应对这种图像错动的措施,例如在特开2004-61854号公报中提出了把从定影辊分离的纸通过可以转动的滚轮等向运送通道的下游导引的技术方案。在此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在与分离爪一起摇动的分离爪保护构件上安装有转动构件。此分离爪保护构件在卡纸时,通过与分离爪一起向离开定影辊的方向转动,防止分离爪向定影辊过分按压,损坏分离爪和定影辊。此外,由于构成是把通过分离爪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导引到不与分离爪保护构件接触的转动构件上,所以可防止在定影后的纸上产生图像错动。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件中,不具有把通过分离爪分离的纸主动向转动构件导引的构件。因此,如图24所示,例如在以分离后的纸P的运送方向发生很大变化的位置关系配置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转动构件)80的情况下,使纸P缓缓接触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是困难的,在纸P上施加了大的负荷。因此,纸P由于其弹性而产生被称为“捻回”的搭拱现象,所以会出现纸P的搭拱部分搭接在分离爪70上的不利情况。因此,存在着由于分离爪在纸上产生划痕导致图像质量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论装置构成和纸张质量如何,都可以抑制图像质量降低的定影装置、以及应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以及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更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其中,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的打印机整体构成的正视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定影部的构成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部的定影辊以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Q向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构成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分离机构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部中的送纸通道的简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图像定影部的定影辊以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Q向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构成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分离机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正视图。
图12是表示通过图9所示的分离机构的滚轮构件导引纸的状态的侧视断面图。
图13是表示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滚轮构件导引纸的状态的简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以及定影辊的断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构成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分离机构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分离爪单元的爪构件和支撑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分解正视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分离爪单元和支撑构件的右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以及定影辊的断面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构成的平面图。
图21A~21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分别表示图21A为定影装置壳体的一部分,图21B为分离爪单元及螺旋弹簧,图21C为支撑构件。
图22A~22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分解状态的正视图,分别表示图22A为定影装置壳体的一部分,图22B为分离爪单元及螺旋弹簧,图22C为支撑构件。
图23A~23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的分解状态的侧视图,分别表示图23A为定影装置壳体的一部分,图23B为分离爪单元及螺旋弹簧,图23C为支撑构件。
图24是表示在比较例的图像定影部中的送纸通道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的打印机整体构成的图。图2~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构成的图。首先,参照图1,对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14的打印机1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图像定影部14是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装置主体11的内部装有纸储存部12,把实施印刷处理的纸(记录纸)P层叠放置、储存;图像形成部13,对从储存在纸储存部12内的纸摞中一张张抽出的纸P,实施图像的转印处理;以及图像定影部14,对在图像形成部13实施了转印处理的纸P,实施定影处理,并且,在装置主体11的上部,装有出纸部15,将在图像定影部14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纸P排出。
纸储存部12具有相对于装置主体11可以装卸的、可以层叠存放多张纸(记录纸)P的纸盒121。此外,在此纸盒121的图中的右端上部,设置一对搓纸辊122,从装填在纸盒121内的纸摞中把纸P一张张抽出。通过该搓纸辊122的驱动,纸P从纸盒121抽出,通过供纸运送通道123以及配置在此供纸运送通道123下游端的对准辊对124,提供给图像形成部13。
图像形成部13具有根据由图中没有表示出的计算机等电子传送的图像信息,对纸P实施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的功能。图像形成部13包括感光鼓131,设置成可以绕沿前后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轴心转动;沿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从该感光鼓131的正上方位置顺时针顺序配置的带电器132、曝光装置133、显影装置134、转印135、运送带136、清洁装置137以及电荷去除器138。
感光鼓131的构成是,在其圆周面上层叠有非晶态硅层,在该圆周面上可以容易地形成静电潜影及对应此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
带电器132具有使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上形成均匀的电荷的功能。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采用的是通过电晕放电把电荷赋予感光鼓131的圆周面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采用带电辊,通过带电辊的圆周面与感光鼓131的圆周面抵接并被动转动,来赋予电荷,替代作为赋予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以电荷的构件的带电器132。
曝光装置133具有根据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电子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向转动的感光鼓131的圆周面照射强弱不同的激光,通过消除感光鼓131圆周面上被激光照射扫描部分的电荷,在该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功能。
显影装置134具有通过向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上提供调色剂,使调色剂附着在该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的部分上,由此在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
转印器135具有对于通过对准辊对124的驱动送入到感光鼓131的正下方位置的纸P,把在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上形成的带正电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P上的功能,把与调色剂像的电荷极性相反的负电荷赋予纸P。
运送带136把通过转印器135实施转印处理的纸P向图像定影部14运送,张紧设置在配置于转印器135一侧的驱动辊136a、及配置于图像定影部14一侧的从动辊136b之间。通过此运送带136与感光鼓131同步转动来周向驱动,把纸P向图像定影部14运送。因此,当纸P到达感光鼓131的正下方位置时,通过转印器135和感光鼓131,带正电的感光鼓131圆周面的调色剂像向带负电的纸P的表面剥离。由此,纸P被实施转印处理后,通过运送带136的周向驱动,送入到图像定影部14。
清洁装置137是为了去除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13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使之清洁而设置的。
电荷去除器138消除残留在感光鼓131圆周面上的电荷。通过此电荷去除器138消除了电荷后的感光鼓131的圆周面,为了下次图像形成处理,再次朝向带电器132。
图像定影部14把通过图像形成部13实施了转印处理的纸P,边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边通过加热对该纸P上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在此图像定影部14的下游设置出纸通道141,纸P在定影处理后,经此出纸通道141排出到出纸部15。
出纸部15具有上面形成圆弧形的出纸盘151,经出纸通道141排出的纸P,放在出纸盘151上。
下面参照图2~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14的构成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图像定影部14由装在框体21内的可以发热的定影(热)辊30、以及加压(压)辊40构成,所述加压(压)辊40配置在定影辊30的下方,与此定影辊30之间圆周面相对。纸P转印处理后,通过沿顺时针驱动转动的定影辊30与沿逆时针被动转动的加压辊40之间的夹缝区域N,由定影辊30提供热量,实施定影处理。
此定影辊30包括外筒体31,在金属制筒体的圆周面上涂覆规定的材料而形成;以及热源(图中没有表示),装在外筒体31内,例如由碘钨灯等构成。该外筒体31的构成是在其一端上固定有图中省略的环状齿轮,设置在框体21外部适当位置的电动机(图中没有表示)的驱动转动通过齿轮机构等传递给环状齿轮,驱动外筒体31绕轴心转动。
此外,加压辊40包括筒形的加压辊主体41;以及与此加压辊主体41同心配置、贯通该加压辊主体41的端部壁面的加压辊轴42。此加压辊40的构成是通过夹缝区域N中图中省略的压靠装置的压靠力按压定影辊30的外筒体31的圆周面,由此随定影辊30的驱动转动而被动转动。
在这样的图像定影部14中,在框体21内的出口一侧,在定影辊30的轴心方向相隔规定的间隔,并列设置4个(参照图3)分离机构50,用于把将要缠绕在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的纸P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分离。另外,分离机构50是本发明的“分离装置”的一个例子。此外,如图2所示,在分离机构50的下游(图中左侧)设置排出辊对142,用于将定影处理后的纸P送向出纸通道141。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定影部14中,从定影辊30和加压辊40之间的夹缝区域N到排出辊对142的通道,相当于本发明的“运送通道”。在此运送通道中,从纸P的前端通过夹缝区域N至到达排出辊对142之间,由定影辊30和加压辊40进行纸P的运送。此外,从纸P的前端到达排出辊对142之后到纸P的后端通过夹缝区域N之间,定影辊30、加压辊40、及排出辊对142互相之间同步地进行纸P的运送。此外,在纸P的后端通过夹缝区域N之后,只通过排出辊对142进行纸P的运送。
如图2所示,分离机构50包括托架构件60,设置成可以绕支撑轴51转动;分离爪70,固定支撑在托架构件60上;一对滚轮构件80(参照图4),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托架构件60上;以及拉伸螺旋弹簧52,对托架构件60产生作用使托架构件60向规定方向压靠。另外,分离爪70是本发明的“爪构件”的一个例子,滚轮构件80是本发明的“转动构件”的一个例子。
托架构件60的构成是配置成相对于定影辊30为非接触状态,其形状可以包含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80。如图4及图5所示,此托架构件60包括具有凸型结构的第一托架61、以及具有凹型结构的第二托架62。
如图5所示,第一托架61包括侧板61a;第一突起部61b,形成在侧板61a的、与第二托架62相对的面上;第二突起部61c及支柱61d;筒形的轴插入部61e,形成在侧板61a的上部。另外,第二突起部61c是本发明的“第一支撑部”的一个例子,支柱61d是本发明的“第二支撑部”的一个例子。
此外,第二托架62包括侧板62a;第一孔部62b和第二孔部62c,在侧板62a上的、对应于所述第一突起部61b及第二突起部61c的位置上形成;支柱62d,在侧板62a的、与第一托架61相对的面上形成;以及轴插入部62e,对应于所述轴插入部61e,在侧板62a的上部形成。另外,支柱62d也是本发明的“第二支撑部”的一个例子。
此处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侧板61a及62a从正面看都形成横向长的形状,在其运送通道上游的下部分别具有导向部件61f和62f。此导向部件61f(62f)是为了在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80之间的纸P的运送通道中,把纸P的前端平稳地导引到滚轮构件80上而设置的。即,纸P的前端通过分离爪70从定影辊30的圆周面分离后,由导向部件61f(62f)导引、慢慢地修正其运送方向(前行路),可以从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的切线方向平稳地接触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
第一突起部61b是为了把各托架61及62在相互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固定而设置的。即,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突起部61b包括圆柱形的基部61g和压入部61h,其直径比基部61g小,压入到第二托架62的第一孔部62b内。通过第一突起部61b的基部61g与第二托架62的侧板62a抵接,侧板61a和62a之间保持隔开与基部61g的轴向长度一致的间隔状态。
第二突起部61c是为了固定地支撑分离爪70而设置的。即,第二突起部61c包括位置限定部61i,设置成沿跨接平行配置的侧板61a和62a之间的方向延伸,断面为长方形;以及支撑部61j,顺序压入到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的开口部72和第二托架62的第二孔部62c,其断面形状比位置限定部61i小一圈。通过位置限定部61i与分离爪70抵接,限制分离爪70在第一托架61的侧板61a的方向上移动规定量以上。这样,分离爪70一边通过第二突起部61c的位置限定部61i限定位置,一边被压入支撑到支撑部61j,如图4所示,基本位于侧板61a和62a的中间。
如图5所示,支柱61d和62d相向配置,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撑滚轮构件80。这些支柱61d和62d从各侧板61a和62a突出,突出量是与固定支撑在第二突起部61c的支撑部61j的分离爪70成非接触状态。
如图4所示,轴插入部61e和62e配置成在各托架61和62已组装起来的情况下相互邻接,使可转动支撑托架构件60的支撑轴51插入。此外,在轴插入部61e的上部,一体地形成钩部件61k,用于安装拉伸螺旋弹簧52(参照图2)的一端。
这样的托架构件60优选的是由具有良好耐热性能的、例如聚醚酮(PEK)、聚酰亚胺(PI)、以及聚苯撑硫醚(PPS)等耐热性树脂构成。
如图4~图6所示,分离爪70是为了把纸P从定影辊30上分离而设置的,它具有抵接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的、成锐角的尖端部71(参照图6)、以及被托架构件60的第二突起部61c压入的、从正面看呈长方形状的开口部72(参照图5)。如上所述,此分离爪70配置成定位于基本在各托架61和62的侧板61a和62a的中间,并配置成尖端部71从托架构件60的运送通道上游(图中的右侧)的端部向外部(定影辊30的圆周面)突出。此外,尖端部71在与夹缝区域N的运送方向下游的端部(以下,称为夹缝区域出口)相隔规定间隔L1(参照图7)的位置上,通过拉伸螺旋弹簧52的张力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抵接。
优选的是,这样的分离爪70,至少其表面由耐热性能比构成所述托架构件60的材料还要高的氟树脂构成,例如在托架构件60由聚苯撑硫醚(PPS)构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分离爪70表面涂覆四氟化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
一对滚轮构件80配置在比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如图5所示,滚轮构件80配置成通过支柱61d和62d插入各轴孔81,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柱61d和62d上,把分离爪70夹在侧板61a和62a之间。此滚轮构件80相对于分离爪70可以分开,以在支柱61d(62d)的突出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该支柱61d(62d)上。此外,如图6所示,滚轮构件80在支撑于托架构件60上的状态下,其圆周面的一部分从托架构件60的下部向外部(运送通道内)露出。
通过在这样的滚轮构件80表面涂覆氟树脂,例如四氟化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和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相对于纸P的低摩擦系数。由此,在滚轮构件80边转动边把纸P导引到运送通道下游时,可以极大减小赋予纸P上图像的物理负荷。另外,整个滚轮构件80也可以都由所述氟树脂构成。
如图2所示,拉伸螺旋弹簧52是为了托架构件60,使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抵接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而设置的。拉伸螺旋弹簧52的另一端与在图像定影部14的框体21上形成的限位部21a配合。通过拉伸螺旋弹簧52的张力使托架构件60向规定方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按压在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
如图6所示,在所述构成的分离机构50中,从正面看,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62f)位于从托架构件60的运送通道上游一侧的端部向外部突出的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与从托架构件60的下部露出到外部的滚轮构件80之间。
此处,参照图6和图7,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的构成(配置位置和尺寸)。另外,在图7中,为了防止附图标记之间的混杂,主要构件之外没有赋予附图标记。如图7所示,分离机构50具有与该分离机构50的配置位置有关的参数L1、以及基于构成构件(托架构件60、分离爪70、以及滚轮构件80)位置关系的、与分离机构50的尺寸有关的5个参数L2~L6。
如前所述,参数L1表示夹缝区域出口与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之间的间隔。此间隔L1优选为约2.0mm以上、约6.0mm以下。在间隔L1大于约6.0mm的情况下,纸P在从夹缝区域出口到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之间运送时,由于纸P上的调色剂与定影辊30的粘结力增大,难以从定影辊30上分离纸P,并且,由于纸P上的调色剂过度融解,在图像上产生条纹花样的颜色斑驳,得不到所希望的图像质量的倾向变明显。此外,在间隔L1小于约2.0mm的情况下,由于热量和驱动导致定影辊30和加压辊40之间的夹缝区域N的变动,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抵接于加压辊40的圆周面的可能性增加。
参数L2表示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与把纸P从分离爪70转换到导向部件61f上的点之间的间隔。此间隔L2优选的是约1.0mm以上、约5.0mm以下。这是因为,在间隔L2大于约5.0mm的情况下,使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导向部件61f(62f)之间变得困难,纸P容易接触分离爪70。此外,在间隔L2小于约1.0mm的情况下,从夹缝区域N送出的纸P的前端,由于其弹性挂到导向部件61f(62f)上,所以难以正常地运送纸P的倾向变得明显。
参数L3表示分离爪70的运送纸P的面与滚轮构件80的最低点之间的间隔。此间隔L3优选的是约0.5mm以上、约4.0mm以下。这是因为,在间隔L3大于约4.0mm的情况下,由于纸P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纸P会产生如前所述的“捻回”,纸P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在间隔L3小于约0.5mm的情况下,使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导向部件61f(62f)之间变得困难,纸P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
参数L4表示分离爪70的运送纸P的面与在把纸P从分离爪70转换到导向部件61f(62f)上的点上导向部件61f(62f)的切线所成的角度。此角度L4优选的是约135°以上、约175°以下。这是因为,在角度L4大于约175°的情况下,很难确保分离爪70的运送纸P的面与导向部件61f(62f)间的落差,和超过所述参数L3的下限的情况相同,使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导向部件61f(62f)之间变得困难,纸P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在角度L4小于约135°的情况下,和超过所述参数L3的上限的情况相同,由于纸P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纸P会产生如前所述的捻回,纸P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
参数L5表示导向部件61f(62f)的最低点与滚轮构件80的最低点之间的间隔。此间隔L5优选的是约0.5mm以上、约3.0mm以下。这是因为,在间隔L5大于约3.0mm的情况下,由于纸P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纸P会产生如前所述的捻回,纸P被按压在导向部件61f(62f)上,且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在间隔L5小于约0.5mm的情况下,纸P总是相对于导向部件61f(62f)边滑动边被运送,所以在纸P的图像表面上产生图像错动(导向痕迹),并且调色剂附着在导向部件61f(62f)上的倾向变显著。
参数L6表示把纸P从分离爪70转换到导向部件61f(62f)上的点、与把纸P从导向部件61f(62f)上转换到滚轮构件80上的点之间的间隔。此间隔L6优选的是约0.5mm以上、约3.0mm以下。这是因为,在间隔L6大于约3.0mm的情况下,使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滚轮构件80之间变得困难,纸P接触导向部件61f(62f)的可能性增加。此外,在间隔L6小于约0.5mm的情况下,由于纸P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纸P会产生如前所述的捻回,纸P接触分离爪70的可能性增加。
在具有如此构成的分离机构50的图像定影部14中,纸P的前端通过分离爪70从定影辊30上分离,并在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附近,由分离爪70导引。另一方面,由在运送通道下游距尖端部71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的下游一侧,纸P的前端通过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和62f导引,在运送通道的更下游一侧,由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导引。即导引纸P的前端的构件,随着往运送通道下游去,顺序地切换(被变换)为分离爪70、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62f)、以及滚轮构件80。
此外,在纸P的前端由导向部件61f(62f)导引时,由于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导向部件61f(62f)之间,所以纸P不会接触分离爪70。此外,在纸P的前端到达滚轮构件80,纸P由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导引时,由于纸P跨过夹缝区域出口和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之间,所以纸P不会接触导向部件61f(62f)以及分离爪70。
此外,托架构件60和分离爪70是由单独的构件构成的。因此,即使在分离爪70由于和定影辊30接触而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托架构件60也保持在比分离爪70低的温度。其结果是,可以转动地安装在托架构件60上的滚轮构件80,可保持在比托架构件60还低的温度。例如,在定影辊30的温度约为190℃时,分离爪70与纸P接触部分的温度约为180℃,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62f)与纸P接触部分的温度约为125℃。此外,可以认为此时的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的温度是比约125℃还低的温度。
按照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在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80之间的运送通道中设置把纸P向滚轮构件80导引的导向部件61f(62f),可以由导向部件61f(62f)把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主动地向滚轮构件80导引。因此,即使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80的位置关系配置成使分离后的纸P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也会与导引分离后的纸P的构件从分离爪70转换为滚轮构件80的情况(参照图24)不同,如图7所示,通过导引纸P的构件从分离爪70经过导向部件61f(62f)缓缓地转换到滚轮构件80,不仅抑制纸P的运送方向发生大的变化,同时还能够使纸P平稳地接触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由于可以减轻施加在纸P上的负荷,所以能够抑制由于纸P的捻回导致纸P的一部分与分离爪70抵接,在纸P上产生划痕。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分离爪70和滚轮构件80之间的运送通道上设置导向部件61f(62f),把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从该分离爪70转换到与高温的分离爪70分开设置的低温的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62f)上,可以通过低温的导向部件61f(62f)向运送通道的下游导引。因此,可以缩短纸P与抵接于定影辊30圆周面上的高温的分离爪70的接触时间,所以能够抑制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上的调色剂融化(再融解)。由于能够抑制在形成于纸P上的图像上产生因分离爪70导致的划痕,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特别是在把导向部件61f(62f)配置在距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比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在其分离位置亦即距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比较近的位置,把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从分离爪70转换到导向部件61f(62f)上,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纸P与高温的分离爪70的接触时间。
此外,在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与滚轮构件80之间的运送通道上设置导向部件61f(62f),通过该导向部件61f(62f)把纸P向滚轮构件80导引。因此,把导向部件61f(62f)配置在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的附近,即使分离后的纸P是在因其弹性而被按压在导向部件61f(62f)上的状态下被运送,由于在运送通道下游一侧中,滚轮构件80边转动边导引纸P,所以能够充分缓和纸P对导向部件61f(62f)的接触程度。由此,能够充分抑制在纸P的图像表面上产生图像错动。
此外,导向部件61f(62f)的构成是把通过分离爪70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的前端,向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导引。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导向部件61f(62f),把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的前端主动地向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导引,所以,在分离后纸P边与分离爪70和导向部件61f(62f)接触边被运送,可以使其前端平稳地接触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能够减轻施加在纸P前端的负荷。由此,由于能够抑制由于纸P的捻回导致纸P的一部分与分离爪70抵接,而在纸P上产生由于分离爪70造成的划痕,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托架构件60配置成相对于定影辊30为非接触状态,在该打印机10的工作状态下,导向部件61f(62f)与纸P接触部分的温度,比分离爪70与纸P接触部分的温度低。因此,由于能够把通过分离爪70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转换到比分离爪70温度低的托架构件60的导向部件61f(62f)上,通过该导向部件61f(62f)导引到运送通道的下游,所以能够可靠地缩短纸P与高温的分离爪70接触的时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上的调色剂融化(再融解)。
此外,滚轮构件80的构成是相对于分离爪70可以分开,以在支柱61d(62d)的延伸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该支柱61d(62d)上。由此,分离爪70从支柱61d(62d)的延伸方向适当接触滚轮构件80,另一方面,由于滚轮构件80和分离爪70是间歇的非接触状态,既可以防止滚轮构件80从支柱61d(62d)上脱落,又能够抑制滚轮构件80的温度过度上升。因此,既可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又能够减小滚轮构件80对纸P上的图像的影响。
此外,分离爪70与边转动边导引纸P的滚轮构件80都是通过托架构件60的第二凸起部61c以及支柱61d(62d)来定位。因此,即使托架构件60、分离爪70、滚轮构件80是分别单独形成的,也能够使滚轮构件80和导向部件61f(62f)相对于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的位置精度保持在高精度的状态。因此,可以容易实现如下构成使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在夹缝区域N的附近位置与定影辊30抵接,且将把纸P向滚轮构件80的圆周面导引的导向部件61f(62f),配置在运送通道下游距分离爪70的尖端部71比较近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把一对滚轮构件80配置在侧板61a和62a之间、分离爪70的两侧,不过也可以把一对滚轮构件80分别配置在侧板61a和62a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滚轮构件80不会与高温的分离爪70接触,所以能够使滚轮构件80的温度保持在更低的温度。此外,也可以把滚轮构件80只配置在侧板61a和62a之间、分离爪70的一侧。
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在此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的区域内,配置一个转动构件(滚轮构件)。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图像定影部14的定影辊30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A的Q向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A的构成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分离机构50A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图11是分离机构50A的正视图。
按照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一样(参照图3),在定影辊30的转动轴方向以规定的间隔、4个并列地配置在定影辊30的外圆周面上。如图9所示的分离机构50A包括托架构件60A,设置成可以绕支撑轴510转动;分离爪70A,固定支撑在托架构件60A上;以及滚轮构件80A,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托架构件60A上。
托架构件60A的构成是配置成相对于定影辊30为非接触状态,其形状可以包含分离爪70A和滚轮构件80A。如图9及图10所示,此托架构件60A包括具有凸型结构的第一托架61A、以及具有凹型结构的第二托架62A。
如图10所示,第一托架61A包括侧板610a;突起部610c和支柱610d,在侧板610a的与第二托架62A相对的面上形成;以及筒形的轴插入部610e,在侧板610a的上部形成。此外,第二托架62A包括侧板620a;第一卡合孔620c和第二卡合孔620g,在侧板620a上的、对应于所述突起部610c及支柱610d的位置上形成;以及轴插入部620e,对应于所述轴插入部610e,在侧板620a的上部形成。
此外,如图11所示,侧板610a和620a从正面看都形成横向长的形状,在其运送通道上游的下部分别具有导向部件610f和620f。此导向部件610f(620f)是为了在分离爪70A的尖端部710和滚轮构件80A之间的纸P的运送通道中,把纸P的前端平稳地导引到滚轮构件80A上而设置的。
突起部610c是为了固定地支撑分离爪70A、并把各托架61A及62A在相互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固定而设置的。即,突起部610c包括断面为长方形的位置限定部610i,设置成沿跨接平行配置的侧板610a和620a之间的方向延伸;以及支撑部610j,顺序压入到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A的开口部720和第二托架62A的第一卡合孔620c,其断面形状比位置限定部610i小一圈。通过位置限定部610i与分离爪70A抵接,限制分离爪70A在第一托架61A的侧板610a的方向上移动规定量以上。这样,分离爪70A一边通过突起部610c的位置限定部610i限定位置,一边被压入支撑到支撑部610j内,如图9所示,大体位于侧板610a和620a的中间。
如图9及图10所示,支柱610d构成为以进入到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A的中空部731内的状态,可以转动地支撑滚轮构件80A。如图12所示,此支柱610d以与固定支撑在突起部610c的支撑部610j上的分离爪70A呈非接触的状态,穿过分离爪70A的支柱插入孔732,在该支柱610d的尖端部位与第二托架62A的第二卡合孔620g卡合。按照这种构成,通过托架构件60A的支柱610d,可以抑制热量从与定影辊30长时间接触的分离爪70A传递到滚轮构件80A。
如图9所示,轴插入部610e和620e配置成在各托架61A和62A已组装起来的情况下相互邻接,使可转动地支撑托架构件60A的支撑轴510插入。此外,在轴插入部610e的上部,一体地形成钩部件610k,用于安装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拉伸螺旋弹簧52(参照图2)的一端。
优选的是,这样的托架构件60A由具有良好耐热性能的、例如聚醚酮(PEK)、聚酰亚胺(PI)、以及聚苯撑硫醚(PPS)等耐热性树脂构成。
如图9~图11所示,分离爪70A是为了把纸P从定影辊30上分离而设置的,它具有抵接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成锐角的尖端部710(参照图1)、以及从尖端部710向运送通道下游延伸设置的机体部730。尖端部710在所述定影辊30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此外,机体部730包括从正面看呈长方形状的开口部720(参照图10),具有与尖端部710的宽度大体一样的宽度,被托架构件60A的突起部610c压入;中空部731,具有可以容纳滚轮构件80A的尺寸;以及支柱插入孔732,插入托架构件60A的支柱610d。
中空部731贯通机体部730在定影辊30转动轴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上下方向,使尖端部710的宽度在沿运送通道下游一侧延伸的延长区域R(参照图9)内。如图12所示,支柱插入孔732以把中空部731夹在中间的方式形成。支柱610d做成可以横穿中空部731延伸。此外,支柱插入孔732的内径比支柱610d的外径大,因此,构成与插入该支柱插入孔732内的支柱610d呈非接触状态。
如上所述,此分离爪70A配置成大体定位于各托架61A和62A的侧板610a和620a的中间,并配置成尖端部710从托架构件60A的运送通道上游(在图中的右侧)的端部向外部(定影辊30的圆周面)突出。此外,尖端部710在与夹缝区域N的运送方向下游的端部(以下,称为夹缝区域出口)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上,通过拉伸螺旋弹簧52的张力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抵接。
优选的是,这样的分离爪70A至少其表面由具有耐热性能比构成所述托架构件60A的材料还高的氟树脂构成,例如在托架构件60A由聚苯撑硫醚(PPS)构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分离爪70A表面涂覆四氟化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
滚轮构件80A的构成是与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接触,边转动边把该纸P导引到运送通道下游一侧。如图10所示,此滚轮构件80A在进入到所述分离爪70A的中空部731的状态下,通过把支柱610d插入轴孔811,以其圆周面的一部分从托架构件60A的下部向外部的运送通道突出的状态(参照图11),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托架构件60A上。
此外,如图12所示,中空部731内的滚轮构件80A相对于分离爪70A可以分开,以在支柱610d的突出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该支柱610d上。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滚轮构件80A,在比尖端部710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所述延长区域R(参照图9)内,配置在通过尖端部710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和分离爪70A之间。
这样的滚轮构件80A,通过在其表面涂覆氟树脂,例如四氟化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和四氟化乙烯树脂(PTFE)等,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相对于纸P的低摩擦系数。由此,在滚轮构件80A边转动边把纸P导引到运送通道下游时,可以极大减小赋予纸P上的图像的物理负荷。另外,整个滚轮构件80A也可以都由所述氟树脂构成。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A,不但具有以前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的优点,还可以期待具有如下优点。如图13所示,当在分离爪270的侧面设置一对滚轮构件280的情况下,通过分离爪270的尖端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P,面对分离爪270被运送。因此,例如在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P发生波动现象和捻回现象等,作用有使该纸P向接近于分离爪270的方向移动的力的情况下,根据分离爪270的宽度和滚轮构件280的直径尺寸,分离爪270与纸P(参照图13的虚线)的图像面有可能接触。其结果,有可能在纸P上产生因分离爪270造成的划痕,导致图像质量降低。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A中,通过使滚轮构件80A位于将分离爪70A的尖端部710的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形成的所述延长区域R内,可以把滚轮构件80A配置在通过尖端部710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和分离爪70A之间。由此,即使例如在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P发生波动现象和捻回现象等,作用有使该纸P向接近于分离爪70A的方向移动的力的情况下,纸P也很难接触到分离爪70A。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从定影辊30上分离的纸P再次接触分离爪70A,导致在纸P上产生划痕的不利情况,从而能够充分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此外,在使滚轮构件80A进入到在具有与尖端部710的宽度大体相同宽度的机体部730上形成的中空部731内的状态下,由支柱610d来支撑。因此,由于中空部731位于将尖端部710的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所述延长区域R内,所以能够容易地使滚轮构件80A位于所述延长区域R内。
此外,中空部731形成在机体部730在定影辊30的转动轴方向的中央附近。由于可以把滚轮构件80A配置在分离爪70A在定影辊30的转动轴方向的中央附近,所以即使在纸P上作用有使该纸P向接近于分离爪70A的方向移动的力的情况下,纸P也难以再次接触到分离爪70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滚轮构件80A相对于分离爪70A可以分开,以在支柱610d的延伸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该支柱610d上。由此,分离爪70A从支柱610d的延伸方向适当接触滚轮构件80A,另一方面,滚轮构件80A和分离爪70A呈间歇的非接触状态。因此,既可以防止滚轮构件80A从支柱610d上脱落,又能够抑制滚轮构件80A的温度过度上升。因此,既可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又能够减小滚轮构件80A对纸P上的图像的影响。
另外,导引纸P的前端的构件,随着往运送通道下游去,顺序地切换为分离机构50A的分离爪70A、托架构件60A的导向部件610f(620f)、以及滚轮构件80A,关于对纸P上划痕的抑制效果、以及通过做成托架构件60A和分离爪70A为单独的构件的结构,抑制纸P上的调色剂再融解的效果等,都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爪构件,所述爪构件向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定影辊。此处,作为所述“两个方向”的例子,例举的是,向绕大体平行于定影辊的轴心的轴的第一方向摇动、及向绕大体垂直于定影辊的轴心的轴的第二方向摇动地支撑爪构件。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B以及定影辊30的断面图,图15是表示分离机构50B的构成的平面图,图16是表示分离机构50B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图17是用于说明分离爪单元U1的爪构件和支撑构件的连接结构的分解正视图,图18是分离爪单元U1和支撑构件82的右视图。
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B包括分离爪单元U1、支撑构件82、拉伸螺旋弹簧52B(压靠构件)、以及联接销83。分离爪单元U1具有从定影辊30上分离纸P的功能,包括托架构件63、分离爪70B、以及一对滚轮构件80B。
托架构件63的构成是配置成相对于定影辊30为非接触状态,其形状为可以包含分离爪70B和滚轮构件80B,并可以固定支撑该分离爪70B。如图16所示,此托架构件63包括具有凸型结构的凸托架64、以及具有凹型结构的凹托架65。
凸托架64包括侧板64a;托架宽度限定部64b,在侧板64a的与所述凹托架65相对的面上形成;爪固定部64c和支轴部64d;以及导向部件64e,设置在侧板64a的送纸通道上游一侧的下部(参照图14)。
此外,凹托架65具有侧板65a;插入孔65b和压入孔65c,分别在侧板65a上的、对应于凸托架64的托架宽度限定部64b及爪固定部64c的位置上形成;支轴部65d,在侧板65a的、与所述凸托架64相对的面上形成;以及导向部件65e,设置在侧板65a的送纸通道上游一侧的下部(参照图14)。
托架宽度限定部64b是为了限定各托架64、65之间的间隔,限定托架构件63的宽度尺寸(在图15中纸面上下方向的长度)而设置的。此托架宽度限定部64b由圆柱形的基部64f、及插入到凹托架65的插入孔65b内、比基部64f直径小的插入部64g构成。通过托架宽度限定部64b的基部64f与凹托架65的侧板65a抵接,侧板64a和65a以隔开与基部64f的轴向长度一致的间隔的状态相向配置。
爪固定部64c是为了在各托架64、65之间固定支撑分离爪70B而设置的。此爪固定部64c包括爪固定部基部64h,沿跨接平行配置的侧板64a和65a之间的方向延伸设置,断面为长方形;以及压入部64i,具有比爪固定部基部64h小一圈的断面形状。压入部64i顺序压入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B的开口部74c以及所述凹托架65的压入孔65c内。通过爪固定部64c的基部64h与分离爪70B的侧面抵接,限制分离爪70B在垂直于凸托架64的侧板64a的方向上移动规定量以上。这样,如图15所示,分离爪70B一边通过爪固定部64c的基部64h限定位置,一边压入压入部64i,大体位于侧板64a和65a的中间。
支轴部64d和65d在分离爪70B的两侧相向配置,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撑滚轮构件80B。这些支轴部64d和65d以与分离爪70B成非接触状态的突出量,从各侧板64a和65a突出。此外,导向部件64e、65e是为了在分离爪70B与滚轮构件80B之间的送纸通道中,把纸P的前端平稳地向滚轮构件80B导引而设置的。
如图17所示,分离爪70B包括凸状的联接部74a,在该分离爪70B的上部形成;平板状的尖端爪部74b(爪构件的尖端部),在该分离爪70B的右端形成;以及开口部74c,从正面看呈长方形状,在该分离爪70B的大约中央位置形成。
联接部74a具有销压入孔74d,在图17中的左右方向贯通该联接部74a。通过压入此销压入孔74d的联接销83,分离爪70B与支撑构件82联接。
尖端爪部74b的尖端在纵向断面上成锐角,在分离爪单元U1组装起来的状态下,从托架构件63的送纸通道上游的端部向外部突出。此外,尖端爪部74b在把分离机构50B安装到外壳21(参照图2)上的状态下,在与夹缝区域的运送方向下游的端部(以下,称为夹缝区域出口)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上,通过拉伸螺旋弹簧52B的拉力,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抵接。
如上所述,开口部74c用于通过将爪固定部64c的压入部64i压入其内,使该分离爪70B固定支撑在托架构件63上。
一对滚轮构件80B配置成通过把支轴部64d和65d插入各轴孔812,可转动地支撑在托架构件63上,配置成把分离爪70B夹在侧板64a和65a之间。如图15所示,此滚轮构件80B相对于分离爪70B可以分开,以在支轴部64d和65d的突出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分别支撑在该支轴部64d和65d上。此外,滚轮构件80B在支撑于托架构件63上的状态下,构成其圆周面的一部分从托架构件63的下部向外部露出。
支撑构件82具有如下功能使分离爪单元U1的分离爪70B的尖端爪部74b总是紧密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向两个绕轴的方向可以摇动地支撑分离爪单元U1。支撑构件82包括轴部821、钩部件822、以及一对联接片823。
轴部821的构成是以其轴心大体平行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状态,安装在外壳21的适当位置。由此,支撑构件82可以向绕大体平行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轴的方向(图14的α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摇动。
钩部件822用于安装拉伸螺旋弹簧52B的一端。联接片823在图17中的左右方向上相隔规定间隔相向配置,在各联接片823上形成用于插入联接销83的销插入孔824。这些联接片823的间隔尺寸设定为比所述分离爪70B的联接部74a的左右方向长度稍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分离爪70B的联接部74a嵌入支撑构件82的一对联接片823之间,把联接销83插入支撑构件82的销插入孔824,并压入分离爪70B的销压入孔74d,通过与定影辊30大体垂直配置的联接销83,分离爪单元U1与支撑构件82联接。而且,在所述联接状态下,分离爪单元U1可以向绕大体垂直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轴的方向(图18的β方向相当于“第二方向”)摇动。
拉伸螺旋弹簧52B与图2所示的拉伸螺旋弹簧52是同样的弹簧,其另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图像定影部14的外壳21上的限位部21a上。由此使分离爪70B的尖端爪部74b抵接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支撑构件82以轴部821为中心,向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压靠。
在这样构成的分离机构50B中,分离爪70B的尖端爪部74b通过拉伸螺旋弹簧52B的拉力,抵接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上,并且,分离爪单元U1以联接销83为中心,相对于支撑构件82向图18的β方向摇动,支撑构件82随分离爪单元U1一起,以轴部821为中心相对于外壳21向图14的α方向摇动。
如上所述,在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B中,其构成是向定影辊30压靠的分离爪单元U1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移动。按照这样的构成,例如即使在因构成构件的尺寸误差等造成分离爪单元U1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不均衡接触的状态下,也因为分离爪单元U1根据拉伸螺旋弹簧52B的拉力,可以向矫正所述不均衡的方向快速摇动,所以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1总是以均匀的压力接触(紧密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由此,由于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1和定影辊30的圆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降低分离爪单元U1对于定影辊30的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充分抑制由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与分离爪单元U1的接触造成的磨损,所以能够充分抑制发生图像恶化。
此外,在分离爪单元U1与定影辊30发生不均衡接触的情况下,由于分离爪单元U1快速地向绕大体垂直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联接销83的方向摇动,能够可靠地矫正所述不均衡,所以可以使分离爪单元U1可靠地紧密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
此外,由于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1相对于支撑构件82向绕大体垂直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联接销83的方向摇动,还能够使支撑构件82相对于外壳21向绕平行于定影辊30的轴心的轴部821的方向摇动,所以,不必使用复杂的机构,就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1容易地向两个不同方向自由移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通过使支撑构件82相对于外壳21向绕轴部821的α方向摇动,并且使分离爪单元U1相对于支撑构件82向绕联接销83的β方向摇动,使分离爪单元U1向不同的两个方向摇动。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例如在支撑构件82和分离爪单元U1之间,还设置由联接销等构成的联接机构,使分离爪单元U1相对于支撑构件82不但向β方向摇动,还向γ方向摇动,可以使分离爪单元U1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摇动。另外,所述γ方向例如是绕与轴部821和联接销83垂直(图15中与纸面垂直)的轴的方向。
第四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可以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爪构件,所述爪构件向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定影辊。此处,作为可以向所述“多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爪构件的例子,例举的是,爪构件具有摇动支点部,设置在距与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的尖端部规定间隔的位置上,在摇动状态下具有作为支点的功能。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C以及定影辊30的断面图,图20是表示分离机构50C的构成的平面图,图21A~21C是分离机构50C的分解状态的平面图,图22A~22C是分离机构50C的分解状态的正视图,图23A~23C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C的分解状态的侧视图。
如图19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C包括分离爪单元U2、支撑构件85、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分离爪单元U2具有从定影辊30上分离纸P的功能,包括托架构件63A、从正面看大致呈L状的分离爪70C、以及一对滚轮构件80C。
托架构件63A的构成是配置成固定支撑分离爪70C,并且与定影辊30为非接触状态,其形状为可以包含分离爪70C和滚轮构件80C。此托架构件63A由凸型结构的凸托架64A、以及凹型结构的凹托架65A构成。
如图21B、图22B、图23B所示,凸托架64A包括从正面看呈横长形状的侧板640a;弹簧用底座部640b,形成在侧板640a的上部;托架宽度限定部640c,在侧板640a的、与凹托架65A相对的面上形成;压入孔640d,在侧板640a的、对应于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C的移动限定部75c的位置上形成;支轴部640e,在侧板640a的、与凹托架65A相对的面上形成;以及导向部件640f,设置在侧板640a的送纸通道上游一侧的下部(参照图22B)。
此外,凹托架65A包括从正面看呈横长形状的侧板650a;弹簧用底座部650b,在侧板650a的上部形成;插入孔650c,在侧板650a的、对应于所述凸托架64A的托架宽度限定部640c的位置上形成;压入孔650d,在侧板650a的、对应于分离爪70C的移动限定部75c的位置上形成;支轴部650e,在侧板650a的、与凸托架64A相对的面上形成;以及导向部件650f,设置在侧板650a的送纸通道上游一侧的下部(参照图22B)。
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用于使压缩螺旋弹簧66的上侧端部抵接,在此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的下表面,分别形成用于卡止压缩螺旋弹簧66的上侧端部的小凸起640g、650g。此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在分离爪单元U2组装后,大体位于后面叙述的分离爪70C的摇动支点部75a及尖端爪部75b的中间。
托架宽度限定部640c是为了限定各托架64A、65A之间的间隔,限定托架构件63A的宽度而设置的。即,此托架宽度限定部640c包括圆柱形的基部640h、及插入到凹托架65A的插入孔650c内、比基部640h直径小的插入部640i。通过托架宽度限定部640c的基部640h与凹托架65A的侧板650a抵接,侧板640a和650a之间保持以隔开与基部640h的轴向长度一致的间隔的状态。
支轴部640e和650e相向配置,分别可以转动地支撑滚轮构件80C。这些支轴部640e和650e以与分离爪70C成非接触状态的突出量,从各侧板640a和650a突出。
导向部件640f、650f是为了在分离爪70C的尖端爪部75b与滚轮构件80C之间的送纸通道中,把纸P的前端平稳地向滚轮构件80C导引而设置的。
分离爪70C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接触,包括摇动支点部75a、尖端爪部75b(爪构件的尖端部)、以及一对移动限定部75c。
摇动支点部75a大致形成球状,在把该分离机构50C安装在外壳210(相当于图2所示的外壳21)上时,可以旋转运动地支撑在形成于外壳210上的凹状的支点支撑部211(参照图21A、图22A、图23A)上。
此支点支撑部211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水平断面,并且从其底部向开口部慢慢变宽。摇动支点部75a具有作为分离爪单元U2的尖端爪部75b在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绕多轴方向的摇动参照图21B、图22B、图23B的箭头γ、α、β、)时的支点的功能。另外,摇动支点部75a也可以形成所述大致球形以外的、例如圆锥形等。
尖端爪部75b设置成距摇动支点部75a规定间隔,为平板状,其尖端在纵向断面上成锐角。如上所述,通过把分离机构50C安装在外壳210上,此尖端爪部75b以摇动支点部75a为支点,以绕多个轴方向可以摇动的状态,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
移动限定部75c用于把该分离爪70C固定于托架构件63A上,由断面为长方形的基部75d和断面形状比基部75d小一圈的压入部75e构成。通过基部75d与各托架64A、65A的侧板640a和650a抵接,限定分离爪70C在各托架64A、65A间移动。这样分离爪70C通过移动限定部75c的基部75d被限定了位置,大体位于侧板640a和650a的中间。
此分离爪70C配置成尖端爪部75b从托架构件63A的运送通道上游的端部向外部突出。此外,尖端爪部75b在与夹缝区域的运送方向下游的端部(夹缝区域出口)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上,通过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抵接。
一对滚轮构件80C配置成通过把支轴部640e和650e插入各轴孔813,可转动地支撑在托架构件63A上,把分离爪70C夹在侧板640a和650a之间。如图20所示,此滚轮构件80C相对于分离爪70C可以分开,以在支轴部640e和650e的突出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分别支撑在该支轴部640e和650e上。此外,滚轮构件80C在支撑于托架构件63A上的状态下,其圆周面的一部分从托架构件63A的下部向外部露出。
支撑构件85具有如下功能使分离爪单元U2的分离爪70C总是紧密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向多个绕轴的方向可以摇动地支撑分离爪单元U2。支撑构件85包括缺口部851、一对钩部件852、一对定位凸起部853、以及一对弹簧用底座部854。
缺口部851是通过把所述支撑构件85的适当位置切成俯视为矩形的缺口,使该支撑构件85不会干扰分离爪单元U2的分离爪70C。
钩部件852是为了通过将其插入到在外壳210上形成的卡合孔212内卡合,把该支撑构件85固定在外壳210上而设置的。
定位凸起部853通过将其分别插入到在外壳210上形成的定位凹部213内,具有作为把该支撑构件85固定在外壳210上时定位的功能。
弹簧用底座部854用于使压缩螺旋弹簧66的下侧端部抵接,在此弹簧用底座部854的上面,形成用于卡止压缩螺旋弹簧66的下侧端部的小凸起855。
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在以摇动支点部75a为基准的对称位置(参照图21B、图23B)上,且沿定影辊30的轴心方向配置(参照图19)。此外,压缩螺旋弹簧66跨越设置在支撑构件85的弹簧用底座部854和分离爪单元U2的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之间,将分离爪单元U2向定影辊30的圆周面压靠并支撑,使分离爪70C按压定影辊30。在把支撑构件85安装在外壳210上时,这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压缩,通过该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使分离爪单元U2与外壳210和定影辊30的圆周面双方抵接。
在这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50C中,分离爪单元U2的分离爪70C的尖端爪部75b的两端(图20中的上下端),通过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以大体相同的按压力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抵接。例如在分离爪单元U2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以不均衡状态接触的情况下,根据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以可以旋转运动地支撑在外壳210的研钵状的支点支撑部211上的摇动支点部75a为支点,绕多个轴方向摇动(参照图21B、图22B、图23B的箭头γ,α,β,)。
这样,按照分离爪单元U2可以绕多个轴方向摇动的构成,即使例如因构成构件的尺寸误差等造成分离爪单元U2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以不均衡状态接触,也因为分离爪单元U2根据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可以向矫正所述不均衡的方向快速摇动,所以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2总是以均匀的压力接触(紧密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由此,由于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2和定影辊30的圆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降低分离爪单元U2对于定影辊30的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因此,能够充分抑制由于定影辊30的圆周面与分离爪单元U2的接触造成的磨损,所以能够充分抑制发生图像恶化。
此外,通过做成分离爪单元U2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6支撑在支撑构件85上的构成,可以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6把分离爪单元U2边向定影辊30压靠,边通过所述压缩螺旋弹簧66支撑。因此,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6吸收作用于分离爪单元U2的外力进行伸缩,能够使分离爪单元U2按照外力容易地摇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爪70C由具有支点功能的摇动支点部75a和距该摇动支点部75a规定间隔设置的尖端爪部75b构成。此外,通过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使分离爪70C的摇动支点部75a和尖端爪部75b之间的部位(各托架64A、65A的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分别压靠。由此,能够使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接触的尖端爪部75b,以摇动支点部75a为支点,容易地摇动。
此外,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使分离爪70C的摇动支点部75a与外壳210接触,能够使摇动支点部75a作为支点的功能更可靠。因此,使压缩螺旋弹簧66的压靠力作用在分离爪70C的尖端爪部75b上,可以使尖端爪部75b绕多轴方向摇动。此外,通过在外壳210上形成的凹状的支点支撑部211,支撑大体呈球形的摇动支点部75a,能够容易地使摇动支点部75a旋转运动,所以能够容易地使分离爪70C的尖端爪部75b绕多个轴方向摇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点支撑部211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水平断面,并且从其底部向开口部慢慢变宽。由此,支点支撑部211由于具有从其底部向开口部慢慢变宽的倾斜的侧面周壁211a,所以能够把力持续作用于该摇动支点部75a,从而使大体呈球形的摇动支点部75a总是位于支点支撑部211内的大约正中的规定位置(参照图19)。由于能够在规定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摇动支点部75a,所以能够使摇动支点部75a稳定地转动运动(旋转运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位于以摇动支点部75a为基准的对称位置上,且沿定影辊30的轴心方向配置。由此,能够使以摇动支点部75a为支点,可以使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的尖端爪部75b的两端分别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接触,使两个独立的压靠力从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平衡地作用到分离爪单元U2。因此,即使在所述压靠力小的情况下,分离爪单元U2的分离爪70C也不会以不均衡状态接触定影辊30的圆周面。由此,以小的按压力就能够使具有比较宽幅度的平板状的尖端爪部75b的分离爪单元U2与定影辊30的圆周面紧密接触。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构成是单独设置可以摇动地支撑分离爪单元U2的支撑构件85,并将该支撑构件85安装在外壳210上。代替此构成,也可以是通过与外壳210一体形成的支撑部支撑分离爪单元U2的构成。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支点支撑部211形成具有大致正方形的水平断面,并且从其底部向开口部慢慢变宽的形状。不限于此,支点支撑部211也可以形成具有除正方形之外的、正多边形的水平断面,并且从其底部向开口部慢慢变宽的形状。还可以形成半球状,其内径比研钵状或大体球状的摇动支点部75a的外径稍大。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把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设置在支撑构件85的弹簧用底座部854与分离爪单元U2的弹簧用底座部640b(650b)之间,通过所述一对压缩螺旋弹簧66压靠比分离爪单元U2的摇动支点部75a靠近定影辊30的部位。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通过一端安装在外壳210上的一对拉伸螺旋弹簧,将比分离爪单元U2的摇动支点部75a靠近定影辊30的部位向上方拉来压靠的构成。或者,也可以在通过托架机构支撑分离爪单元U2的构成基础上,通过一对压缩螺旋弹簧,将比分离爪单元U2的摇动支点部75a远离定影辊30的部位向下方按压来压靠。
另外,应该认为这次提出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并不受例举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所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内容,是根据权利要求书所示的、以及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是把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应用于打印机10所具有的图像定影部14,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把本发明应用到打印机之外的复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图像定影部。
另外,在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要含有具有以下构成的发明。
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的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其中,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按照此定影装置,通过在爪构件的尖端部和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设置把纸向转动构件导引的导向部件,可以由导向部件把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主动地向转动构件导引。因此,即使爪构件和转动构件的位置关系配置成使分离后的纸的运送方向(前行路)会发生大的变化,通过导引纸的构件从爪构件经过导向部件缓缓地转换到转动构件,不仅抑制纸的运送方向发生大的变化,同时还能够使纸平稳地接触转动构件的圆周面。此外,由于导向部件的配置,把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从该爪构件转换到与爪构件单独设置的托架构件的导向部件上,可以通过该导向部件向运送通道的下游导引。因此,可以缩短纸与抵接于定影辊圆周面的高温的爪构件的接触时间。此外,通过导向部件把纸向转动构件导引的构成,把该导向部件配置在爪构件的尖端附近,即使分离后的纸是在因其弹性而被按压在导向部件上的状态下被运送,也由于在运送通道下游一侧中,转动构件边转动边导引纸,所以能够充分缓和纸对导向部件的接触程度。
因此,按照所述构成的定影装置,不仅抑制纸的运送方向发生大的变化,同时还能够使纸平稳地接触转动构件的圆周面,所以可以减轻施加在纸P上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因纸的捻回导致纸的一部分与爪构件抵接,在纸上产生划痕,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此外,由于可以缩短纸与抵接于定影辊圆周面的高温的爪构件的接触时间,所以能够抑制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上的调色剂融化(再融解)。由于能够抑制在形成于纸上的图像上产生因爪构件导致的划痕,因此,能够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特别是在把导向部件配置在距爪构件的尖端比较近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在其分离位置亦即距爪构件的尖端比较近的位置,把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从爪构件转换到导向部件上,所以能够进一步缩短纸与高温的爪构件接触的时间。此外,因为能够充分缓和纸对导向部件的接触程度,所以能够充分抑制在纸的图像表面上产生图像错动。
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优选的构成是导向部件把通过爪构件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的至少前端向转动构件的圆周面导引。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通过导向部件把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的前端主动地向转动构件的圆周面导引,所以,在分离后纸边与爪构件和导向部件接触边被运送,可以使其前端平稳地接触转动构件的圆周面,能够减轻施加在纸前端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纸的捻回导致纸的一部分与爪构件抵接,在纸P上产生由于爪构件造成的划痕。因此,能够充分地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优选的构成是托架构件配置成相对于定影辊为非接触状态,在该定影装置的工作状态中,导向部件的与纸接触部分的温度比爪构件的与纸接触部分的温度低。按照这样的构成,用爪构件把从定影辊分离的纸切换到比爪构件温度低的托架构件的导向部件,由于可以用此导向部件向输送通道下游一侧导引,所以能够可靠地缩短纸与高温的爪构件接触的时间。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上的调色剂融化(再融解)。
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托架构件具有第一支撑部,沿规定方向延伸设置,固定地支撑爪构件;第二支撑部,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设置,在爪构件的附近,可以转动地支撑转动构件,优选的转动构件的构成是,相对于爪构件可以分开,以在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第二支撑部上。按照这样的构成,通过所述的“活动量”,例如爪构件从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适当接触转动构件,另一方面,由于转动构件和爪构件是间歇的非接触状态,既可以防止转动构件从第二支撑部上脱落,又能够抑制转动构件的温度过度上升。因此,既可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又能够减小转动构件对纸上的图像的影响。
在采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支撑部由在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支柱构成,配置在所述爪构件的两侧部,所述转动构件由一对具有可以插入所述支柱的轴孔的滚轮构件构成,所述两侧部的支柱分别插入各滚轮构件的轴孔,两个滚轮构件配置为夹住所述爪构件。按照此构成,能够容易地构成所述转动构件,还能够通过两个滚轮构件稳定地送纸。
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转动构件可以配置在将所述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区域内。更具体地说,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托架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固定地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第二支撑部,在将所述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区域内,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转动构件。
按照此构成,因为可以把转动构件配置在通过尖端部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和爪构件之间,所以,例如即使在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发生波动现象和捻回现象等,作用有使该纸向接近于爪构件的方向移动的力的情况下,纸也很难接触到爪构件。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从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再次接触爪构件导致的、在纸上产生划痕的不利情况,能够充分抑制图像质量的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构成是,所述转动构件由具有可以插入支柱的轴孔的滚轮构件构成,所述爪构件具有与所述尖端部宽度大体相同宽度的、向运送通道下游延伸的机体部,该机体部具有可以容纳所述滚轮构件尺寸的中空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由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支柱构成,横穿所述中空部配置,组装为在把所述滚轮构件容纳在所述中空部内的状态下,所述支柱插入所述轴孔。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中空部位于将尖端部的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所述延长区域内,所以能够容易地使转动构件位于所述延长区域内。
在所述定影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动构件,至少其表面由氟树脂构成。这样构成的滚轮构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相对于纸的低摩擦系数。另外,作为构成转动构件的氟树脂,还可以例举例如四氟化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FA)、以及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等。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转动构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以及相对于纸的低摩擦系数,在转动构件边转动边把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时,可以极大减小赋予纸上的图像的物理负荷。
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托架构件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爪构件,可包括压靠构件,将所述爪构件向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定影辊。
这样,通过爪构件可以向至少两个方向自由移动,即使例如在因构成构件的尺寸误差等造成爪构件与定影辊的圆周面不均衡接触的状态下,也因为爪构件根据压靠构件的压靠力,可以向矫正所述不均衡的方向快速摇动,所以能够使爪构件总是以均匀的压力接触(紧密接触)定影辊的圆周面。由此,由于能够使爪构件和定影辊的圆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能够降低爪构件对于定影辊的单位面积的接触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爪构件向绕大体平行于所述定影辊轴心的轴亦即第一方向摇动,且向绕大体垂直于所述定影辊轴心的轴亦即第二方向摇动。按照此构成,在爪构件与定影辊发生不均衡接触的情况下,由于爪构件快速地向绕大体垂直于定影辊轴心的轴亦即第二方向摇动,能够可靠地矫正所述不均衡,所以可以使爪构件可靠地紧密接触定影辊的圆周面。
此外,在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托架构件可以做成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爪构件,可包括压靠构件,将所述爪构件向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定影辊。
这样,通过爪构件可以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的构成,也和所述的两个方向摇动一样可以矫正不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爪构件具有摇动支点部,设置在距与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的尖端部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在摇动状态下具有作为支点的功能。按照此构成,能够使与定影辊的圆周面接触的尖端部,以摇动支点部为支点容易地摇动。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以及定影装置,使在所述图像形成部转印的调色剂像,通过加热定影在所述纸上,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以及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按照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采用了可以充分抑制图像质量降低的定影装置,使在图像形成部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上,所以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降低,容易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低的定影装置,使在图像形成部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该纸上,所以能够抑制图像质量降低,容易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以及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其中,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将通过所述爪构件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的至少前端,向所述转动构件的圆周面导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构件配置成相对于所述定影辊为非接触状态;在该定影装置的工作状态下,所述导向部件的与所述纸接触部分的温度,比所述爪构件的与纸接触部分的温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沿规定方向延伸设置,固定地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第二支撑部,沿所述规定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爪构件的附近,可以转动地支撑转动构件,其中,所述转动构件相对于所述爪构件可以分开,以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活动量的状态,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支柱,该支柱配置在所述爪构件的两侧部;所述转动构件包括一对滚轮构件,该滚轮构件具有供所述支柱插入的轴孔,所述两侧部的支柱分别插入各滚轮构件的轴孔中,两个滚轮构件配置为夹住所述爪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转动构件配置在将所述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述托架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固定地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第二支撑部,在将所述宽度沿运送通道下游延伸构成的区域内,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转动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构件包括滚轮构件,其具有供支柱插入的轴孔;所述爪构件具有与所述尖端部的宽度相同宽度的、向运送通道下游延伸的机体部,该机体部具有可以容纳所述滚轮构件尺寸的中空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在所述定影辊的转动轴方向延伸的支柱,该支柱横穿所述中空部配置;组装为在把所述滚轮构件容纳在所述中空部内的状态下,所述支柱插入所述轴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构件,至少其表面由氟树脂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构件可以向两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所述爪构件,包括压靠构件,将所述爪构件向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所述定影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构件向绕大体平行于所述定影辊轴心的轴亦即第一方向摇动,且向绕大体垂直于所述定影辊轴心的轴亦即第二方向摇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构件可以向多个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撑所述爪构件,包括压靠构件,将所述爪构件向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压靠,使该爪构件的尖端部按压所述定影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构件具有摇动支点部,设置在距与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的尖端部相隔规定间隔的位置,在摇动状态下具有作为支点的功能。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以及定影装置,使在所述图像形成部转印的调色剂像,通过加热定影在所述纸上,其中,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以及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其中,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以及应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辊,使转印到纸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纸上,并且把所述纸沿规定的运送通道运送;以及分离机构,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爪构件,其尖端与所述定影辊的圆周面抵接,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所述纸;托架构件,支撑所述爪构件;以及转动构件,在比所述爪构件的尖端还靠向运送通道下游的位置,可以转动地支撑在所述托架构件上,边转动边把从所述定影辊上分离的纸向运送通道下游导引。所述托架构件具有导向部件,在所述爪构件的尖端部和所述转动构件之间的运送通道中,把所述纸向所述转动构件导引。
文档编号G03G15/00GK1924731SQ20061012763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31日
发明者金松良治, 中野邦昭, 内田进一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