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177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一体化镜头。
背景技术
图1、图2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定焦镜头,包括一承座11、一螺设在该承座11内部的镜室单元12、一设置于该承座11与该镜室单元12之间的滤光片13、一对应于该镜室单元12而装设于该承座11内部的影像传感器14,以及一与该影像传感器14电连接的电路板15。
该承座11包括一围绕一轴线L1的周壁111,以及一由该周壁111围绕界定出的容室112。该周壁111具有一设置于该周壁111内周面上的内螺纹部113。该容室112具有一可与该镜室单元12螺接的小孔部114、一沿该轴线L1并与该小孔部114相对的大孔部115。该周壁111进一步具有一位于该小孔部114与大孔部115之间的抵肩部116。
该镜室单元12可与该周壁111的内螺纹部113螺接而可沿该轴线L1螺旋进退,并具有一本体121以及复数个装设于该本体121内的镜片122。该滤光片13抵接于该抵肩部116。该影像传感器14可感测穿透过该镜室单元12与该滤光片13的影像,并将感测到的影像传送至该电路板15,使该影像传感器14所撷取的影像讯号转换为数字讯号,以进行数字讯号处理。
上述镜头在生产线组装时,是将该承座11与该镜室单元12螺接成一体,并旋转该镜室单元12以进行调焦动作。当转动该镜室单元12时,该镜室单元12与该内螺纹部113啮合处将因彼此摩擦而产生粉尘,该粉尘掉落至该滤光片13或影像传感器14上可造成白画面不良。所谓的白画面就是将镜头模块垂直贴放于白色灯箱,待白平衡(White Balance)后,拍照取像,而该滤光片13或该影像传感器14上的粉尘会造成暗点的产生,即为白画面不良。
此外,该承座11与该镜室单元12为分离的零件,藉由两者彼此螺接,以达成组装与调焦的目的。因此,该镜头分离的零件多,组装后还需进行调焦动作,导致人工、零件成本相对较高,在低价竞争的市场中,比较不具有竞争力。而目前该承座11与该镜室单元12的制程已很成熟,并且该镜室单元12与各零件的组装公差以及良率均已有相当的水准,从而使调焦动作进一步显得多余。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粉尘、组装零件少,并且不需要进行调焦动作的一体化镜头,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新型一体化镜头包括一镜筒以及至少一镜片。该镜筒包括一朝径向延伸的前侧壁、一与该前侧壁一体成型并围绕一轴线的环壁,以及一由该前侧壁、该环壁所包围界定出的容室。该前侧壁具有一远离该容室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的内侧面,以及一贯通该内、外侧面并连通该容室的开孔。该环壁具有一相邻该容室的内周面,以及一远离该前侧壁并与该内周面连接的后端面。该镜片设置于该镜筒的容室内并对应于该开孔,并与该前侧壁的内侧面抵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准确控制一体成型的该镜筒的尺寸公差以及相关组件的尺寸、组装公差,可省略调焦动作,有效避免粉尘的产生并减少该镜头的零件数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定焦镜头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2为现有该定焦镜头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显示其承座与镜室单元的螺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焦镜头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为该较佳实施例的定焦镜头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显示其前侧壁与环壁的一体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以及技术内容,现就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参考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一体化镜头的较佳实施例为可装设在一手机上的一定焦镜头。该镜头包括一镜筒2、设置在该镜筒2内部的一镜群3、设置在该镜筒2内的一滤光片4、设置在该镜筒2内的一光圈板5、安装在该镜筒2内的一影像传感器6,以及与该影像传感器6电连接的一电路板7。
该镜筒2包括朝径向延伸的一前侧壁21、与该前侧壁21一体成型并围绕一轴线L2的一环壁22,以及由该前侧壁21、该环壁22所包围界定出的一容室23。
该前侧壁21具有远离该容室23的一外侧面211、与该外侧面211相背设置的一内侧面212,以及沿该轴线L2贯通该内、外侧面211、212并连通该容室23的一开孔213。该环壁22具有相邻该容室23的一内周面221,以及远离该前侧壁21并与该内周面221连接的一后端面222。该容室23具有沿该轴线L2对应于该后端面222的一大孔部231,以及沿该轴线L2对应于该前侧壁21的一小孔部232。该大、小孔部231、232使该容室23呈阶梯孔状。该内周面221具有一恰位于该大、小孔部231、232衔接处的抵肩部223。
该镜群3沿该轴线L2而间隔设置在该镜筒2的容室23内,并包括对应于该开孔213的一第一镜片31以及一第二镜片32。该第一镜片31与该内侧面212抵靠,使该光圈板5夹设在该第一、二镜片31、32之间。该光圈板5具有一对应于该开孔213的入光孔51。该滤光片4抵接于该抵肩部223并对应于该镜群3。该第二镜片32以及该滤光片4分别以一黏胶8黏合于该镜筒2的内周面221。
该影像传感器6位于该容室23内并对应该镜群3以及该前侧壁21的开孔213,并与该电路板7电连接。该电路板7固定贴靠于该环壁22的后端面222上。该前侧壁21的内侧面212到该环壁22的后端面222的长度尺寸是经过设计的一固定长度W,以使进入该镜筒2内部的影像可清楚地成像于该影像传感器6上。因该固定长度W的计算,属于已知的光学理论,故在此不再赘述。
当光线由该前侧壁21的开孔213进入该镜筒2后,该影像传感器6可感测穿透过该镜群3与该滤光片4的影像,并将感测到的影像讯号传送至该电路板7,使该影像传感器6所撷取的影像讯号转换为数字讯号,以进行数字讯号处理。
生产线组装镜头时,依次分别将该第一镜片31、该光圈板5、该第二镜片32装设到该镜筒2的容室23内之后,以该黏胶8黏固该第二镜片32,并将该滤光片4抵靠于该抵肩部223后以该黏胶8固定。之后,再将与该影像传感器6电连接的电路板7锁固或黏固于该后端面222。由于目前该镜筒2的制程以及该等镜片31、32的尺寸公差、组装公差的控制已相当成熟,该影像传感器6的厚度也可精确控制,并且本实施例中的该环壁22是一体成型的,所以,该固定长度W的尺寸公差可得到准确地控制,同一批次的该镜筒2几乎无任何差异,因此,不需要再对不同的该镜筒2,分别进行调焦的动作。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以将本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第一、该前侧壁21以及该环壁22将现有的该承座11与该镜室单元12(见图1)设计成为单一元件而一体化,并通过准确控制该镜筒2固定长度W的尺寸公差、该镜群3的尺寸、组装公差以及该影像传感器6的厚度,使制造者组装镜头时不需再进行调焦动作而不会有粉尘产生,也不会有粉尘掉落后所衍生的白画面不良问题。
第二、一体成型的该镜筒2,使镜头的构造简单、分离的零件少,并可省略调焦工程,因此,可节省人工、零件成本而缩短产品生产工时,有利于量产,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滤光片4是装设在该内周面221的抵肩部223上,并位于该大、小孔部231、232之间。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可采用在该第一、二镜片31、32上镀膜的方式,以取代该滤光片4。此时,该抵肩部223既无设置的必要,该容室23也不需要呈阶梯孔状。
综上所述,本新型一体化镜头通过将镜筒一体化成型,并准确控制组件的尺寸、组装公差,不仅可避免粉尘产生后所造成的白画面不良,也可省略调焦工程,从而可节省组装该镜头所花费的人工成本与零件成本,因此确实能达到本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介绍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的变化,例如将以上实施例中的各个器件进行组合。以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进,都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镜头,包括一镜筒以及设置于该镜筒内的至少一镜片,其特征在于该镜筒包括朝径向延伸的一前侧壁、与该前侧壁一体成型并围绕一轴线的一环壁,以及由该前侧壁、该环壁所包围界定出的一容室;该前侧壁具有一贯通的开孔连通至该容室;该环壁具有一相邻该容室的内周面,以及一远离该前侧壁并与该内周面连接的后端面;所述至少一镜片对应于该开孔,并与该前侧壁抵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筒的容室具有一对应于该前侧壁的小孔部、一对应于该后端面的大孔部,使该容室呈阶梯孔状;该内周面具有一恰位于该大、小孔部衔接处的抵肩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镜头进一步包括一抵接于该抵肩部并对应所述镜片的滤光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前侧壁具有一远离该容室的外侧面、一与该外侧面相背设置的内侧面;该开孔贯通该内、外侧面而连通该容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的数量为两片,所述镜片对应该开孔而设置于该镜筒的容室内,其中一镜片与该前侧壁的内侧面抵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镜头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该两镜片之间的光圈板,该光圈板具有对应于该前侧壁的开孔的一入光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一体化镜头进一步包括一固定贴靠于该环壁的后端面上的电路板,以及一位于该容室内对应所述镜片并与该电路板电连接的影像传感器。
专利摘要一种一体化镜头,包括一镜筒以及至少一镜片。该镜筒包括一朝径向延伸的前侧壁、一与该前侧壁一体成型并围绕一轴线的环壁,以及一由该前侧壁、该环壁所包围界定出的容室。该前侧壁具有一贯通的开孔连通该容室。该环壁具有一相邻该容室的内周面,以及一远离该前侧壁并与该内周面连接的后端面。该镜片设置于该镜筒的容室内并对应于该开孔,并与该前侧壁抵靠。
文档编号G02B7/02GK2901350SQ20062011510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赖建男, 张舒菁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