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器件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17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器件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器件以及包括该充电器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作为用于对感光构件充电的充电装置,已经 使用了电晕充电器(一次充电器)。具体地,电晕充电器以非接触的方式布置成与感光构件 相对,并且感光构件的表面通过由电晕充电器的电晕放电所产生的电晕离子而被均勻地充 电到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这种电晕充电器包括放电导线,所述放电导线作为盒状遮 蔽电极(壳体)中的充电电极,所述盒状遮蔽电极形成为使得基本矩形的表面暴露,并且这 种电晕充电器通过在使遮蔽电极接地的同时施加电压到放电导线而导致电晕放电。这种电晕放电器在其操作期间产生放电产物,例如臭氧(O3)或者氧化氮(NOx)。这 些放电产物对放电能量、周围气体、周围湿气或类似物起作用,使得亲水化合物,例如氮化 合物和具有醛基、羧基、羟基(OH)的化合物和类似物,沉积在感光构件表面上。沉积的化合 物(以下称为放电产物)吸收周围湿气,并且结果,感光构件的表面电阻下降,使得在某些 情况下出现导致静电潜像缺失的所谓“图像删除(图像流动)”或“图像模糊”现象。具体 地,该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即,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在电晕充电器中(在壳体中)逐 渐沉积的放电产物以带状形状沉积在充电器下方的感光构件上并且吸收湿气。这种“图像流动”和“图像模糊”由于放电产物吸收湿气而出现,所述放电产物是 沉积在感光构件上的亲水化合物。因此想到通过将感光构件的表面温度增大到不低于环境 温度的水平而阻止放电产物吸收湿气。具体地,考虑到采用这样的一种构造,即,其中在感 光构件的内表面处布置有加热器(以下,加热器称为“鼓式加热器”)以加热感光构件,由此 阻止放电产物吸收湿气。然而,在其中感光构件总是被鼓式加热器加热的这种构造中,被图 像形成设备所消耗的电力不期望地增加。作为另一种方法,考虑到一种去除沉积在感光构件表面上的放电产物的方法。具 体地,考虑到这样的一种构造,即,其中沉积在感光构件上的放电产物通过与感光构件接触 的清洁刀片或类似物而被去除。然而,在这种构造中,需要转动感光构件若干分钟,以便去 除长期在感光构件的静置期间沉积的放电产物。因此,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休眠状态到待被 复印的第一个屏蔽片输出所需要的时间(第一复印件输出时间(FCOT))增加。鉴于该问题,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 2007-72212公开了这样的一种结构,即, 该结构用于通过在长时间的休止期间在充电器和感光构件之间插入遮蔽构件(挡板)而防 止待从充电器沉积的物质掉落到感光构件上。具体地,在长时间的休止期间,遮蔽构件位于 遮蔽位置处以防止放电产物沉积在感光构件上。结果,JP-A 2007-72212中说明的构造与 使用鼓式加热器的构造相比,可以抑制被设备所消耗的电力,并且与其中感光构件长期被 转动的构造相比,可以缩短FCOT。然而,就JP-A 2007-72212中说明的结构而言,遮蔽构件沿着感光构件的切向方 向运动,在感光构件的周边处设有充电器的收回位置。在感光构件的周边处,除了充电器以外,布置有诸如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的多种装置,使得在确保如上所述的收回位 置的情况下设备的尺寸增大。顺便提及,为了避免感光构件的周边布置有多种装置,即使当 收回位置位于相对于感光构件的纵向方向与多种装置偏离的位置处时,组合的设备的尺寸 也增大。鉴于该问题,考虑到,遮蔽构件成形为片状形状,并且遮蔽构件被卷起来,以便从 充电器和感光构件之间的间隙收回。通过采用这种构造,甚至当屏蔽片卷起装置布置在相 对于感光构件的纵向方向(与多种装置)偏离的位置处时,也能够抑制设备的尺寸增大。然 而,就这种构造而言,在卷起的过程中,屏蔽片在放电器侧上的表面接触屏蔽片在感光构件 侧的表面。即,在卷起的过程中,屏蔽片被卷绕在例如卷筒上,但是在卷筒转动一整周之后, 屏蔽片被卷绕成使得屏蔽片的充电器侧的表面重叠在屏蔽片的感光构件侧的表面上,使得 屏蔽片的充电器侧的表面接触屏蔽片的感光构件侧的表面。在该情况下,在充电器侧的屏蔽片表面上,在长时间的休止期间已经沉积了放电 产物,使得放电产物沉积在感光构件侧的屏蔽片表面上。有一种可能性是,当屏蔽片插入到 充电器和感光构件之间的间隙中以产生遮蔽状态时,通过屏蔽片的感光构件侧的表面与感 光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接触,沉积在屏蔽片的感光构件侧的表面上的放电产物被转移到感光 构件上。在放电产物被转移在感光构件上的情况下,导致出现图像流动或图像模糊。顺便 提及,也应当考虑到,用于卷起屏蔽片的卷筒制得较大以允许通过仅转动卷筒一整周而卷 起屏蔽片。然而,在该情况下,不能避免设备的尺寸增大。作为用于屏蔽片的材料,应当考虑到,使用用于以化学方法吸收放电产物的材料、 用于构造上捕集放电产物的材料、或者用于使放电产物分解的材料。作为这些材料的示例, 使用一种具有多孔表面的泡沫聚氨酯屏蔽片。已经确认,聚氨酯屏蔽片较不易于导致放电 产物一旦沉积在屏蔽片上就被转移。然而,聚氨酯屏蔽片的耐燃性较低,使得在充电器附近 使用这种材料并不是不优选的。作为在充电器附近使用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即,所述材料具有耐化学物质的 性质,所述化学物质例如酸、碱、碳氢化合物溶剂,并且所述材料具有高耐燃性,而且还具有 甚至在片状形状下也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例如,高强度)的物理性质。作为这种材料,能够 使用例如化学稳定的树脂材料,例如聚酰胺树脂、聚亚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碳酸酯树 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酚醛树脂和芳纶树脂。然而,这种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屏蔽 片对沉积的放电产物的沉积力下是较弱的,使得放电产物易于从屏蔽片被转移。本发明人通过使用这种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屏蔽片实施以下实验。即,放电产物沉 积在屏蔽片表面上,并且继而受到放电。然后,在前屏蔽片表面和后屏蔽片表面被重叠并且 保持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在屏蔽片的后表面接触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状态中,屏蔽片整夜保 持静置。此后,当通过使用感光构件实现图像形成时,出现图像流动。结果,在使用上述材 料的情况下,发现放电产物从屏蔽片的前表面被转移到屏蔽片的后表面上,并且继而从屏 蔽片的后表面被转移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充电器件。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器件,其包括
4
用于对感光构件充电的电晕充电器;挡板,所述挡板具有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处挡板与电晕充电器相对,并且所 述挡板具有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处挡板与感光构件相对,所述挡板用于相对于电晕 充电器的开口的纵向方向遮盖所述开口和打开所述开口 ;和收回装置,所述收回装置用于当开口被打开时收回挡板,其中,在第一表面彼此接触以便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不接触的状态中,收 回装置收回挡板。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参照附图考虑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的结构以及其附近结构的示意 图;图2是示出感光鼓的截面的层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该充电器件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卷起装置和遮蔽构件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图6 (a)至6 (c)是用于顺序地示出从遮蔽状态到收回状态的转变状态的结构示意 图;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件的示意图;图8是该充电器件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收回装置和遮蔽构件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收回装置和遮蔽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图1至5和图6(a)至6 (c)示出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将说明根据本发明 的电子照相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束打印机、复印机或者传真机。图像形成设备 包括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所述感光鼓1将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的驱动以预定的 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沿着由箭头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被转动地驱动。沿着感光 鼓1的转动方向围绕感光鼓1布置有多个器件,包括一次充电器2、电势传感器3、显影装置 4、预曝光充电器5、转印充电器6、分离充电器7、清洁装置8以及放电示意灯(discharging examplelamp)9。感光鼓1具有80mm的直径并且通过a_Si (非晶硅)的感光层接触。艮口, 如图2中所示,感光鼓1通过在导电性的铝材料的圆柱形支撑件上相继地层压阻止层、感光 层I、感光层II和表面层而构成。感光层(I和II)中的每个都主要由含有硅、氢和卤素的 非晶硅材料形成。在感光鼓1的内侧,设置有鼓式加热器10,并且在空气中的绝对水(湿 气)含量不小于某一量的环境中,鼓式加热器10在屏蔽片传递期间被开启以通电。结果, 感光鼓1的表面被加热以防止放电产物沉积在感光鼓1上。顺便提及,鼓式加热器10在长 时间的休止期间不被开启。
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一次充电器2被充电到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该一次充 电器2是电晕充电器,其用于通过在盒状的遮蔽电极(壳体)11中设置导线12并且通过在 使壳体11接地的同时从电源Sl施加充电偏压到导线12而导致电晕放电,所述盒状的遮蔽 电极11形成为暴露一个基本矩形的表面。就图1中所示的示例而言,设置有两个导线12, 并且在两个导线12之间设置有遮蔽板13。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次充电器2,使用包 括布置在壳体11的开口处的栅极14的高压舱(scorotron)。这种一次充电器2以非接触 的方式与感光鼓1相对布置,并且通过从电源Sl施加充电偏压到导线12和从电源S2施加 栅偏压到栅极14而将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到预定的极性和预定的电势。感光鼓1的充电表面通过曝光装置15借助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L而进行图像 曝光。结果,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在已曝光的部分处降低,使得在感光鼓1上形成与输入的 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另外,通过电势传感器3测量充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然 后,基于测量到的电势,控制由一次充电器2所施加的电荷的量。由曝光装置15形成在感光 鼓1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4沉积调色剂而显现为调色剂图像,所述调色剂图像被充 电到与感光鼓1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然后,调色剂图像的电荷极性通过预曝光充电器 5被进一步增强,并且此后,调色剂图像通过将与调色剂充电器电势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 施加到转印充电器6而以预定的定时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顺便提及,在某些情况下,也 通过转印辊执行到记录材料P上的转印。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分离充电器7被去除电荷而与感光鼓1 分离。此后,记录材料P通过传送装置16而传送到定影装置17。然后,调色剂图像通过定 影装置17被加热和加压以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并且此后记录材料P被排放到设备的外 部。单独地,在去除了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通过清洁装置8收集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剩余 的转印调色剂。另外,通过放电曝光灯9去除感光鼓1的表面上剩余的电荷,使得感光鼓1 准备用于随后的图像形成操作。在该实施例中,预曝光充电器5、转印充电器6和分离充电器7同样是与一次充电 器2类似的电晕充电器。这些电晕充电器中的全部或至少一个设有以下所述的遮蔽构件 18。该屏蔽片18遮蔽感光鼓1和电晕充电器之间的间隙,以防止由电晕充电器所产生的放 电产物沉积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顺便提及,在设备设置状态中,遮蔽构件18尤其可以优选 地设置在布置在感光鼓1的上侧上的电晕充电器上。以下,将参照图3、4、5和6(a)至6(c) 说明作为代表性示例的包括一次充电器的充电器件(以下,将简称为“充电器”),所述充电 器件设置有屏蔽片18和驱动装置19。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用于遮蔽感光鼓1和充电器2之间的间隙的遮蔽构 件18由片状构件形成,并且该遮蔽构件状的构件能够通过驱动装置19沿着感光鼓1的纵 向方向被卷起。如图5中所示,该片状构件例如通过将一屏蔽片的端部(边缘)粘结到一 屏蔽片的纵向中间部分而形成为总体上基本Y字符的形状。因此,片状构件由第一屏蔽片 部分20a、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片部 分20a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构成屏蔽片。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端部粘结到该屏蔽片的 中间部分,即,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端部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端部彼此连接的部分。 这些屏蔽片部分20a、20b和20c中的每个都具有相同的宽度。另外,作为用于由屏蔽片部 分20a、20b和20c构成的片状构件的材料,使用这样的材料,即,所述材料具有耐化学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稳定的),并且具有高耐燃性,而且还具有甚至在薄屏蔽片的形式下也有较 高的机械性能(例如,强度)的物理性质。例如,使用30 μ m厚的乙烯_醋酸乙烯酯(共聚 物)屏蔽片。由第一屏蔽片部分20a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构成的屏蔽片具有例如50mm 的长度,该长度稍长于充电器2的壳体11的开口的长度(例如,44mm)。另外,遮蔽构件18通过第一屏蔽片部分20a至第三屏蔽片部分20c中的第二屏蔽 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构成,并且第一屏蔽片部分20a构成以下说明的卷起装 置22。因此,遮蔽构件18借助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来遮盖充电器2 的壳体11的开口。另外,遮蔽构件18被分成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 以便使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相对于其纵向方向构成一对。第二屏蔽 片部分20b的端部,S卩,遮蔽构件18的基部端部,在一个纵向端部侧(在图3、6(a)、6(b)和 6(c)中的左侧)上固定在充电器2的端部部分处,或者在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侧固定在固定 部分(固定在充电器2上的部分)处,所述固定部分朝向充电器的端部定位但不是定位在 充电器的端部部分。另外,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基部端部连接到由第二屏蔽片部分20b 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构成的遮蔽构件18的纵向中央部分。顺便提及,考虑卷起装置22 的卷起量或卷起装置22的定位位置而确定屏蔽片部分20a至20c中的每个屏蔽片部分的 长度。即,对屏蔽片部分20a至20c的长度仅要求,在卷起期间,可以用第二屏蔽片部分20b 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遮盖充电器2的壳体11的开口,并且可以用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基 本遮盖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因此,当满足这种要求时,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端部 粘结的部分可以位于在预定的纵向范围内的任何部分处(纵向中间部分),所述预定的纵 向范围包括遮蔽构件18的纵向中央部分。另外,驱动装置19包括可运动装置21和卷起装置22。这些装置中的可运动装置 21设有马达23,所述马达23在充电器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侧布置在充电器2的端部部分 处,并且布置在通过充电器2与感光鼓1相对的一侧上,并且所述可运动装置21设有可运 动构件24,所述可运动构件24可沿着充电器2的纵向方向运动。在马达23的转动轴上,固 定有蜗杆25,并且纵向地布置有丝杠26,其通过充电器2与感光鼓1相对,所述丝杠26可 通过与蜗杆25接合而转动。在丝杠26上,可螺纹连接地安装有设置在可运动构件24中的 内(阴)螺纹部分28。因此,当蜗杆25通过来自控制部分27的指令而转动时,由转动所产 生的转动力被传递到丝杠26,使得丝杠26转动。然后,可运动构件24通过与丝杠26接合 而在充电器2的两个纵向端部部分之间沿着丝杠26运动。顺便提及,用于使可运动构件24 运动的机构也可以是与上述的机构不同的其它机构,例如,齿轮齿条副机构。就齿轮齿条副 机构而言,应当考虑到使用这样的结构,即,小齿轮和用于驱动小齿轮的驱动源设置到可运 动构件24,并且齿条纵向地布置在丝杠26的使用位置处。另外,可运动装置21也使清洁器(用于清洁充电器2的导线12的清洁装置)运 动,所述清洁器作为去除装置用于去除沉积在充电器2的导线12上的异物。即,使用一种 用于使清洁器沿着导线12运动的结构,所述清洁器用于去除沉积的物质,以便阻止由于导 线12上的沉积所导致的放电均勻性的劣化。因此,当可运动装置21还具有使这种清洁器 运动的功能时,则不需要单独地设置用于使遮蔽构件18的端部运动的装置,以便可使用已 经设置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可运动构件由内螺纹部分28和一对臂部分29构成,所述内螺纹部
7分28通过充电器2与感光鼓1相对布置,所述一对臂部分29从内螺纹部分28延伸以遮盖 充电器2。两个端部部分29都安装在轨道30上,所述轨道30在充电器2上纵向地设置和 延伸,从而通过充电器2与感光鼓1相对。因此,通过丝杠26的转动,可运动构件24沿着轨 道30运动。另外,两个臂部分29在与充电器2相比时都朝向感光鼓1侧延伸。在两个臂 部分29的端部处,固定有遮蔽构件18的端部,即,固定有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端部。因 此,遮蔽构件18的端部与可运动构件24 —起沿着充电器2的纵向方向运动。在充电器的一个纵向部分的外侧布置有卷起装置22,并且该卷起装置22包括卷 筒31,在所述卷筒31中布置有动力(主)弹簧。卷起装置22构造成使得卷筒31通过动 力弹簧的张力转动。顺便提及,这种卷起装置22也可以构造成使得卷筒31例如通过利用 马达23的驱动力或者通过单独地设置马达而转动。在以这些方式转动的卷筒31上,固定 有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端部。因此,当卷筒31以例如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 屏蔽片部分20a在图3中被向左拉动。然后,通过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运动,第二屏蔽片 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从它们之间的连接部分,即,从遮蔽构件18的纵向中间部 分,被向左拉动。顺便提及,如图3中所示,在卷筒31和壳体11之间,设置有导向辊41,从 而导引遮蔽构件18以通过卷筒31卷起来。在该实施例中,在其中感光构件1和充电器2之间的间隙被遮蔽构件18遮蔽的遮 蔽状态中,丝杠26通过马达23转动。然后,如图6(a)中所示,遮蔽构件18的端部运动到 充电器2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侧(图3和6(a)至6(c)中的右侧)。此时,通过抵抗动 力弹簧的张力转动卷筒31而将遮蔽构件18从卷起装置22拉出来。结果,第三屏蔽片部分 20c的端部(即,遮蔽构件18的端部)位于充电器2的壳体11的开口的所述另一个纵向 端部部分的外侧。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端部(即,遮蔽构件18的基部端部)固定在充电 器2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使得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 的表面与壳体11的开口相对。另外,第一屏蔽片部分20a也从卷起装置22拉出来并且处 于该第一屏蔽片部分20a重叠在第二屏蔽片部分20b上的状态中。因此,第一屏蔽片部分 20a的表面用第二屏蔽片部分20b遮盖,并且从而不与壳体11相对。在未示出的CPU判断 现在的时间是长时间的休止周期,例如是当设备的状态进入休眠状态时的情况下,这种遮 蔽状态通过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7的指令驱动马达23而产生。然后,在其中遮蔽构件18从感光鼓1和充电器2之间的间隙被收回的收回状态 中,遮蔽构件18的状态相继从图6(a)的状态通过图6(b)的状态转换到图6(c)的状态。 例如,在从长时间的休止周期开始恢复的时间处,例如从休眠状态开始恢复的时间,马达23 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7的指令而沿着与其中遮蔽构件18的状态转换到遮蔽状态中的情况下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结果,丝杠26沿着与遮蔽构件18的状态转换到遮蔽状态的情况下 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遮蔽构件18的端部运动到充电器2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侧。 此时,卷筒31通过动力弹簧的张力转动,使得第一屏蔽片部分20a被拉动。结果,遮蔽构件 18通过卷起装置22从在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之间的连接部分被拉 动,所述连接部分是第一屏蔽片部分20a连接在遮蔽构件18处的纵向中间部分。因而,如 图6(b)中所示,第二屏蔽片部分20b被弯曲,以便使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充电装置侧的 表面逐渐重叠在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充电装置侧的表面上。然后,如图6(c)中所示,在 卷起完成的时间处,在其中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充电装置侧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
8分20c的(充电装置侧的)表面基本重叠在彼此上的状态中,遮蔽构件18被收回。换言之, 通过转换(转变)到收回状态,遮蔽构件18被收回,使得遮蔽构件18的纵向长度短于在遮 蔽状态中的纵向长度,并且使得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充电装置2侧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 部分20c的充电装置2侧的表面彼此相对。通过以上述方式卷起遮蔽构件18,能够阻止被卷筒31卷起的遮蔽构件18的后表 面和前表面(充电器装置侧的表面)之间接触。即,当卷筒31转动一整周时,第一屏蔽片 部分20a的后表面和作为遮蔽构件18的后表面的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位于卷筒 31的最靠外周边表面处。然后,当卷筒31进一步转动时,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充电装 置侧的)表面首先接触所述最靠外周边表面,并且继而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后表面接触 外周边表面,从而完成遮蔽构件18的卷起。因此,在遮蔽状态中已经与充电器2相对的第 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不接触在遮蔽状态中与感光鼓1相 对的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另一方面,在其中遮蔽构件18的状态转换到遮蔽状态中的情况下,第三屏蔽片部 分20c的端部通过可运动装置21从卷起装置22拉出。此时,在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 面与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分离的同时,第三屏蔽片部分20c被拉出。当第三屏蔽片 部分20c被进一步拉出时,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在变形以遮盖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表面 的同时被拉出。然后,遮蔽构件18放置在上述的遮蔽状态中。因而,而且当遮蔽构件18从 卷起装置22被拉出时,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不接触第 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根据该实施例,在向收回状态的转变的情况下,遮蔽构件18被收回,使得通过将 遮蔽构件18纵向地分成两段所得到的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 的表面彼此相对,以便可以抑制设备的尺寸增大。另外,遮蔽构件18的第二屏蔽片部分20b 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在遮蔽状态中不接触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 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因此,当遮蔽构件18的状态从收回状态改变到遮蔽状态时, 甚至当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接触感光鼓1的表面 时,也可以防止放电产物沉积在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的表面上,并且因此可以防止图像 流动和图像模糊。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乙烯-醋酸乙烯酯用作用于遮蔽构件18的材料,但是这 种材料易于导致沉积的放电产物转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已经在遮蔽状态中沉积有 放电产物的第二屏蔽片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在收回状态中接触第 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的情况下,放电产物会转移到 这些后表面上。于是,在当遮蔽构件的状态从收回状态改变到遮蔽状态时这些后表面接触 感光鼓1的情况下,有这种可能性,即,沉积在这些后表面上的放电产物被沉积在感光鼓1 的表面上,导致图像流动和图像模糊。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在收回状态中,第二屏蔽片 部分20b的表面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的表面不接触第一屏蔽片部分20a的后表面和第三 屏蔽片部分20c的后表面,以便能够防止出现这些问题。因此,在该实施例,作为用于遮蔽 构件18的材料,可以在没有涉及到放电产物的转移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耐燃性的、化学稳定 的材料。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遮蔽构件18阻止放电产物的沉积,使得不需要在长时间的休止期间开启鼓式加热器,并且不需要在图像形成之前执行空转操作。因此,图像形成 设备具有极好的节约性并且可以缩短FC0T。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卷起装置22拉动遮蔽构件18的纵向中央部 分,采用其中第一屏蔽片部分20a连接到该纵向中央部分的构造,但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 结构。例如,代替第一屏蔽片部分20a,在遮蔽构件18的纵向中央部分处固定有弹簧或者蚕 肠线,并且遮蔽构件18还可以通过弹簧或者蚕肠线由卷起装置22卷起来。在该情况下,与 第二屏蔽片部分20b和第三屏蔽片部分20c相对应的部分由单个屏蔽片构成。在以上说明中,作为用于遮蔽构件18的材料,采用乙烯_醋酸乙烯酯,但是除此之 外,可使用以下的材料。即,作为树脂材料,能够使用聚碳酸酯;含氟的树脂(ETFE,PVDF); 基于苯乙烯的树脂(含有苯乙烯或苯乙烯替代产品的均聚物或者共聚物),例如,聚苯乙 烯,聚苯硫醚,氯化聚苯乙烯,聚- 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 共聚物,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 乙烯_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_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_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苯乙 烯_丙烯酸辛酯共聚物,苯乙烯_苯烯酸苯酯共聚物,等),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苯酯共聚物,等),苯乙烯_ α _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甲基丙烯酸丁酯树脂;丙烯酸乙酯树脂;丙烯酸丁酯树脂;改性丙烯 酸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改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树脂,等);氧 化的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松脂_改性马来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脂树脂;聚酯_聚氨酯树脂;聚乙烯;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偏二氯乙烯;离子键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 脂;酮树脂;乙烯_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甲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 酰亚胺树脂;改性聚苯醚树脂;和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使用从上述的树脂材料中选择 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树脂材料,但是树脂材料不限于以上的材料。另外,作为弹性材料(弹性橡胶或弹性体),能够使用丁基橡胶,含氟的橡胶,丙烯 酸橡胶,EPDM,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 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_丙烯橡胶,乙烯_丙烯三元共聚物,氯丁二烯橡胶,氯磺化聚乙 烯,聚氯乙烯,聚氨酯橡胶,间同-1,2-聚丁二烯,基于环氧氯丙烷的橡胶,硅橡胶,碳氟化 合物橡胶,聚硫橡胶,聚降冰片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和热塑性的弹性体(例如,聚苯乙烯 类型的、聚烯烃类型的、聚氯乙烯类型的、聚氨酯类型的、聚酰胺类型的、聚脲类型的、聚酯 类型的和含氟的树脂类型的)。可以使用从上述的弹性材料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 弹性材料。然而,弹性材料不限于以上的材料。另外,作为金属材料,可以使用金、银、铜、铝、镍、钛、氧化钛、SUS、氧化锡等。这 些金属材料可以以薄膜形状使用,或者可以被沉积在上述的树脂材料上或上述的弹性材料 上。另外,金属材料的薄膜可以施加到上述的树脂材料或上述的弹性材料的表面的一部分 或者整个表面。待沉积的或施加的金属材料不限于以上所述的那些材料。在向收回状态的转变的情况下,遮蔽构造被收回,使得通过将遮蔽构件纵向地分 成多个段所得到的部分中的构成一对的部分的表面彼此相对,以便可以抑制设备的尺寸变 得较大。另外,遮蔽构件的充电装置侧的表面在遮蔽状态中不接触遮蔽构件的感光鼓构件侧的后表面。因此,在遮蔽构件的状态从收回状态改变到遮蔽状态的情况下,甚至当遮蔽构 件的感光鼓构件侧的后表面接触感光构件的表面时,也可以防止放电产物沉积在图像承载 构件(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并且因此能够防止图像流动和图像模糊。另外,在本发明中, 通过遮蔽构件阻止放电产物的沉积,使得不需要在长时间的休止期间开启鼓式加热器,并 且不需要在图像形成之前执行空转操作。因此,图像形成设备具有极好的节约性并且可以 缩短FCOT。第二实施例将参照图7至10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遮蔽构件 18a的结构和用于收回该遮蔽构件18的部分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结构是不同的。 其它的构造和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类似,所以以下将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该实施 例中的遮蔽构件18通过在屏蔽片构件32的表面中的一个上布置多个0. Imm厚的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板(屏蔽片)33而制备,所述屏蔽片构件32由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 的材料类似的材料制成。顺便提及,同样相对于这些相应的板33,可以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在 第一实施例中用于上述的遮蔽构件的材料。每个板33相对于屏蔽片构件32的宽度方向的 长度(宽度)都等于屏蔽片构件32的长度(宽度)。另外,相对于沿着屏蔽片构件32的纵 向方向的屏蔽片构件32的长度,每个板33都具有相同的长度。另外,相应的板33可以以 各自都稍间隔开的有规律的间隔放置,或者可以以每隔一间隔变化间距的间隔放置。在任 一种情况下,板33通过粘结或类似方式固定在屏蔽片构件32的一个表面上,以便使屏蔽片 构件32可以在相邻的板33之间被弯曲或折叠。在该实施例中,在相邻的板33之间的部分 构成多个弯曲部分。另外,在相对于每个板33的宽度方向(图9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中 的每个处,在位于该处的每个板33的相对于每个板33的长度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 的中央部分处,设置有孔34。另外,在屏蔽片构件32的与相关联的一个孔34的位置对应的 位置处还设置有孔。然而,位于屏蔽片构件32的端部(图9中的右端部侧)处的板33不 设有孔34。另外,如图9中所示,两条蚕肠线35以这种方式穿过孔34,即,从由板33和屏 蔽片构件32构成的结构的前(上)表面到该结构的后(下)表面,或者从所述后表面到所 述前表面,两条蚕肠线35中的每个在交替地穿过同一宽度方向侧的孔34的同时沿着屏蔽 片构件32的纵向方向延伸。蚕肠线35中的每个蚕肠线的端部都固定到从屏蔽片构件32 的所述端部起的第二个板33,但是没有固定到从屏蔽片构件32的所述端部起的第一个板 (端板)33。该端板33构造成至少在轨道38的一部分处保持在轨道38上,使得遮蔽构件 18a在以下说明的收回期间不从轨道38脱离,使得不需要将蚕肠线35固定到端板33。然 而,还可以将蚕肠线35固定到端板33。另一方面,蚕肠线35中的每个的基部端部都固定到 构成收回装置36的卷筒31。该卷筒31可通过在其中设置动力弹簧而转动,或者可通过被 马达驱动而转动。通过卷筒31的转动,蚕肠线35被卷起来,使得遮蔽构件18a在相邻的板 33之间的部分处被弯曲的同时被折叠起来。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9a包括可运动装置21a,其用于使遮蔽构件18a的 端部在充电器2的两个纵向端部部分之间运动,并且驱动装置19a包括收回装置36,其用 于在每个弯曲部分处使遮蔽构件18a弯曲的同时将遮蔽构件18a收回到位于充电器2的一 个纵向端部侧外部的部分中。收回装置36包括一对导向部分37,所述一对导向部分37相对于遮蔽构件18a的纵向方向布置在充电器的外部(图7和9中的左侧),并且布置成使得 导向部分37相对于遮蔽构件18a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对,并且导向部分37之间的间隙朝向 卷筒31逐渐增大。在导向部分37的纵向端部部分处(图7和9中的右端部部分处),导 向部分37之间的间隙稍大于的屏蔽片构件32和板33的总厚度,并且在导向部分37的另 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导向部分37之间的间隙大于板33的沿着板3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因而,当遮蔽构件18a穿过导向部分37的所述纵向端部部分时,导向部分37防止遮蔽构件 18a弯曲,并且当遮蔽构件18a穿过导向部分37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时,导向部分 37允许遮蔽构件18a弯曲。另外,在感光鼓1和充电器2之间,在充电器2的相对于充电器2的宽度方向的两 个端部部分中的每个处布置轨道38,并且沿着纵向方向延伸。这些轨道38形成为在它们 的相对的侧上有开口。,遮蔽构件18a的两个横向端部各自设置在轨道38的各开口中,使得 遮蔽构件18a的运动被导引。相对于开口的纵向方向,每个轨道38的长度都大于充电器2 的壳体11的开口的长度,以便在其中遮蔽构件18a在其两个宽度方向端部部分处布置在轨 道38中的状态下,用遮蔽构件18a遮盖壳体11的开口。顺便提及,轨道38的一个纵向端 部部分位于壳体11的开口的相关联的端部部分的外部,使得即使当在遮蔽构件18a的收回 期间遮蔽构件18a的端板33的一部分保留在轨道38中时,该部分也可以与壳体11的开口 分离。另外,在轨道38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部分的外侧,布置所述一对导向部分37。因此, 导向部分37位于轨道38和卷筒31之间。另外,可运动装置21a布置成通过充电器2与感光鼓1相对,并且包括可运动构件 24a,遮蔽构件18a的端部固定至所述可运动构件24a。因此,通过马达23的驱动,遮蔽构件 18a的端部与可运动构件24—起沿着充电器的纵向方向运动。顺便提及,为了将构成可运 动构件24的臂部分29固定在遮蔽构件18a的端部处,在充电器2的壳体11的两个横向端 部部分处沿着纵向方向设置有通孔39。即,臂部分29穿过通孔39,使得臂部分29的端部 可以布置在壳体11的开口侧上。另外,臂部分29的端部固定在位于遮蔽构件18a的端部 部分处的端板33上。结果,在不与轨道38干涉的情况下,臂部分29可以布置在壳体11的 开口侧上。然而,只要可以防止这种干涉,臂部分29也可以布置在壳体11的外部以省略通 孔39。另外,在可运动构件29a的两个横向端部部分处设置有凹陷的导向部分40,并且在 壳体11的两个横向端部部分处,所述导向部分40与设置在与通孔39间隔开的位置处的轨 道30接合。通过凹陷的导向部分40与轨道30之间的接合,导引可运动构件24a的纵向运 动。在该实施例中,在其中感光鼓1与充电器2之间的间隙通过遮蔽构件18a被遮蔽 (遮盖)的遮蔽状态中,遮蔽构件18a的端部通过可运动装置21a运动到充电器2在纵向端 部侧的另一个端部。此时,蚕肠线35通过抵抗动力弹簧的张力转动卷筒31而被拉出,使得 遮蔽构件18a从收回装置36被拉出。构成遮蔽构件18a的相应的板33通过导向部分37 被导引,从而从弯曲的状态逐渐展开。然后,在其中遮蔽构件18a的端部位于充电器2的壳 体11的开口的相关联的纵向端部部分外部的状态中,完成遮蔽构件18a的展开。结果,遮 蔽构件18a的表面与充电器2相对。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在该状态中,设置在屏蔽片构 件32的一个表面上的相应的板33与充电器相对,但是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关系可以逆 转。
12
接下来,在其中遮蔽构件18a从感光鼓1与充电器2之间的间隙收回的收回状态 中,遮蔽构件18a的端部运动到充电器2在相关联的纵向端部侧的另一个端部。此时,通过 动力弹簧的张力,蚕肠线35卷绕在卷筒31上。另外,遮蔽构件18a沿着轨道38运动,穿过 轨道38的端部部分。此后,遮蔽构件18a在被导向部分37导引的同时在每个弯曲部分处 逐渐地弯曲。此时的弯曲方向通过蚕肠线35调节,使得遮蔽构件18a在这样的状态中被收 回,即,所述状态为,被相应的弯曲部分限定为多个段的遮蔽构件18a的相邻的充电器装置 侧的表面部分彼此相对。具体地,遮蔽构件18a以手风琴般的形状折叠起来,使得相邻的板 33的表面彼此面对。然而,如上所述,位于纵向端部部分处的端板33和屏蔽片构件32的固 定有端板33的部分保持在轨道38上,从而防止遮蔽构件18a在收回期间从轨道38脱离。 即,在该实施例中,遮蔽构件18a包括多个限定的(分开的)部分,从而至少从纵向基部端 部部分朝向(另一个)端部部分构成成对的部分,并且该端部部分不构成所述对并且保留 在轨道38上。这样,在其中遮蔽构件18a的端部在收回期间保留在轨道38上的情况下,当 遮蔽构件18a在随后的操作中被展开时,遮蔽构件18a易于沿着轨道38运动。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收回期间,在其中由相应的弯曲部分所限定的遮蔽构 件18a的表面部分彼此相对(面对)的状态中,放置遮蔽构件18a,使得遮蔽构件18a的前 表面和遮蔽构件18a的后表面彼此不接触。另一方面,当遮蔽构件18a的状态转换到遮蔽状 态时,遮蔽构件18a的端部通过可运动装置21a从收回装置36被拉出。此时,遮蔽构件18a 被展开成使得相邻的板33的表面彼此分离并且继而放置在上述的遮蔽状态中。因而,当遮 蔽构件18a从收回装置36被拉出来时,遮蔽构件18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彼此也不接触。根据该实施例,在转换到收回状态的情况下,遮蔽构件18a被收回,使得通过由弯 曲部分所限定的遮蔽构件18a的表面部分彼此相对。因此,可以抑制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 变得较大。另外,遮蔽构件18a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彼此不接触。因此,在其中遮蔽构件18a 的状态从收回状态改变到遮蔽状态的情况下,甚至当遮蔽构件18a的后表面接触感光鼓1 的表面时,也可以防止放电产物沉积在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1)的表面上,并且因此能够 防止图像流动和图像模糊。另外,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那些效果相同的效果。顺便提及,上述的挡板构造除了应用到作为一次充电器的用于对感光鼓充电的电 晕充电器以外,也可以应用到用于转印和类似处理的电晕充电器。虽然已经参照此处公开的结构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阐述的细节, 并且该应用意图覆盖在改进的目的内的或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这种修改或改变。
权利要求
一种充电器件,其包括用于对感光构件充电的电晕充电器;挡板,所述挡板具有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处所述挡板与所述电晕充电器相对,并且所述挡板具有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处所述挡板与所述感光构件相对,所述挡板用于相对于所述电晕充电器的开口的纵向方向遮盖所述开口和打开所述开口;和收回装置,所述收回装置用于当所述开口被打开时收回所述挡板,其中,在所述第一表面彼此接触以便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彼此不接触的状态中,所述收回装置收回所述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件,其中,所述挡板是片状构件,并且包括以相对于所 述电晕充电器的开口的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为中心划分的两个与所述电晕充电器相对的 区域,并且其中,所述收回装置通过折叠所述挡板而收回所述挡板,使得所述挡板的两个区域彼 此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件,其中,所述挡板包括多个可折叠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收回装置收回所述挡板,使得所述第一表面在相邻的可折叠部分处彼此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件,还包括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清洁装置和所述挡板通过从共用的驱动源接收驱动力而运动。
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感光构件;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晕充电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器件以及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该充电器件。该充电器件包括用于对感光构件充电的电晕充电器;挡板,所述挡板具有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处挡板与电晕充电器相对,并且所述挡板具有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二表面处挡板与感光构件相对,所述挡板用于相对于电晕充电器的开口的纵向方向遮盖所述开口和打开所述开口;和收回装置,所述收回装置用于当所述开口被打开时收回挡板。在第一表面彼此接触以便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彼此不接触的状态中,收回装置收回挡板。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930201SQ20101020592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7日
发明者滝下茂树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