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03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传送来的片材进行装订的 片材处理设备,以及一种包括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相关技术,片材处理设备(下文中也称为“处理设备”)是已知 的,其对在成像设备中已接受图像形成的片材进行装订。所述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托 盘,待装订的片材累积在该处理托盘上;装订装置(订书机),其对处理托盘上的片材摞 进行装订;以及存储托盘,处理托盘上的已装订片材摞将被传送到该存储托盘上。在一种类型的处理设备中,提供了在所述片材的一个端部侧上装订端部的模式 以及在所述片材的另一端部侧上装订端部的模式(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132635 号)。在此设备中,在处理托盘上,片材的末稍端通过受推抵靠止挡器(基准栏)而对 齐,所述止挡器通过在所述末稍端对齐之后旋转地向下运动而退回,并且装订装置沿着 片材的已对齐边缘部分运动至指定的装订端部。对于用于使处理托盘上累积的片材摞运动至装订位置的输送措施,已知这样一 种输送方法,其中,片材摞的一侧由夹持装置夹持,使该夹持装置运动,由此输送片材 摞(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02-89772号)。与其中片材摞通过由推动构件推动而输送至 装订位置的方法相比,这种夹持/输送方法的益处在于片材摞的偏离量小。进一步地, 已知一种输送方法,在该方法中,片材摞的一侧由夹持装置夹持,并且使该夹持装置运 动,由此将片材摞输送至存储托盘(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132609号)。

发明内容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H02-89772号和第2005-132609号所说明的技术中,夹持
装置位于由夹持装置所夹持的一侧上。即使装订装置试图沿着所述一侧运动至夹持装置 的相对侧以及试图由此装订片材,装订装置已经被夹持装置阻碍运动,并且已经不能在 相对侧上装订片材。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其中,即使设置夹持待装订片材摞的一侧的夹 持装置,装订装置也能够沿着各所述片材的一侧运动至夹持装置的相对侧并且能够装订 片材,并且本发明提供包括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根据本发明,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包括 处理托盘,在预先确定的传送方向上被 输送的片材累积在所述处理托盘上;装订装置,其构造成对累积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的片 材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上的一侧进行装订;夹持装置,其构成夹持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 片材的所述一侧;第一移动机构,其构造成沿着累积在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所述一侧在 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使得所述装订装置运动;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其构造成通 过在传送片材时使得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运动而使得片材在所述传送方向上 运动,其中,当装订装置在第一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在沿着所述一侧的方向上运动至夹持装置的相对侧时,第二移动机构使得所述夹持装置运动至退回位置,在所述退回位置, 防止所述夹持装置阻碍装订装置的运动,所述退回位置相对于夹持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方 向的下游,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还未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片材。根据本发明,当装订装置运动至所述夹持装置的相对侧时,所述夹持装置运动 至防止所述夹持装置阻碍装订装置运动的退回位置。在此,退回位置相对于夹持位置 (在此位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还未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片材)位于所述传送方向的下 游。以此方式,在本发明的片材处理设备和包括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中,即使 设置夹持待装订片材的一侧的夹持装置,装订装置也能够沿着各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侧运 动至所述夹持装置的相对侧,并且能够在那里执行装订处理。通过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所做的下述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是清楚 的。


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图2是示出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设置在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夹持器/装钉部分内的夹持器单元的外观 的侧视图。图5A和图5B是示出夹持器单元的构造的第一视图。图6A和图6B是示出夹持器单元的构造的第二视图。图7示出用于使所述夹持器单元沿片材传送方向运动的构造。图8示出用于使设置在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夹持器/装钉部分内的钉书机单元运 动的构造。图9示出钉书机单元倾斜的状态。图IOA和图IOB示出将夹持器单元和钉书机单元相互连接的单元连接机构。图IlA和图IlB示出将单元连接机构和夹持器单元连接至第四引导轨道的连接 机构。图12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装钉操作的主操作流程图。图13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预装钉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4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片材对齐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5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夹持输送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6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装钉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7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单元连接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8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单元脱离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19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夹持传送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20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最终过程的操作流程图。图21A和图21B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片材摞存储操作的操作流程图。图22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所述 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在图1中示出片材给送设备A、成像 设备主体B、片材处理设备C、原稿读取设备D、以及原稿输送设备F。

原稿输送设备F将放置在原稿托盘Fl上的原稿一张一张地输送至设在原稿读取 设备D上表面上的压板(未示出),并且将原稿传送到传送托盘F2上。图像读取设备D 以读取装置来读取所述原稿(其在原稿输送设备F的作用下在所述压板上经过),所述读 取装置包括未示出的灯、多个镜子、透镜以及图像传感器。所述成像设备主体B包括 曝光单元(未示出),其响应于图像读取设备D所读取的图像信号而输出激光束;以及 感光鼓,在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通过由所述激光束照射而形成静电潜像。进一步地,成 像设备主体B包括显影单元,其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且形成调色剂图 像;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片材;以及定影单元,其对转 印至片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所述曝光单元、感光鼓、显影单元和定影单元构成在 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片材给送设备A包括多个盒(未示出),并且将容纳在任一盒内的片材输送至转 印单元。片材处理设备C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B和原稿读取设备D之间。在片材处理 设备C沿水平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上设置包括装订装置的处理部分9,并且在其另一端部侧 上设置存储经处理片材的存储部分10。存储部分10位于成像设备主体B和原稿读取设 备D之间的空间内。此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具有所谓的体内传送功能来将经处理片材传送 并存储至成像设备主体B和原稿读取设备D之间的空间内。在如此构造的成像设备中,在各原稿图像由原稿读取设备D读取且所读取的图 像形成在片材上时,首先由原稿输送设备F使得各原稿在所述压板上经过。此时,图像 读取设备D从所述灯发出光,使得所述发出的光在原稿的表面上反射,并将被反射的光 通过多个镜子和透镜引导至图像传感器,从而读取图像。此后,由图像传感器读取的原 稿的图像数据经过预先确定的图像处理,并且被传送至成像设备主体B的曝光单元。接下来,在成像设备主体B中,曝光单元输出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激光束。该 激光束在由光学多面体扫描的同时照射至感光鼓。结果,在感光鼓上形成与所扫描激光 束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后,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显影,并且可视化 为调色剂图像。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从包括多个盒的片材给送设备A的任一盒传送至转印 单元。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可视化调色剂图像在转印单元中转印至片材。调色剂图像要转 印到其上的片材在定影单元中经历定影过程,由此定影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已经经过 定影单元的片材被输送至片材处理设备C。此后,片材经受由处理部分9进行的诸如装 订和折叠的处理,然后被传送至存储部分10。图2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C的构造的剖视图。如图2中所示,片材处理设备C 包括存储部分10;输送部分11,其接收并输送来自成像设备主体B的片材;处理托盘 14,其处理由输送部分11所输送的片材;以及对齐部分12,其将置于处理托盘上的片材 对齐。进一步地,片材处理设备C包括装钉/夹持器部分13,所述装钉/夹持器部分13 对由所述对齐部分12所对齐的片材施加装钉过程(装订过程)。以预先确定的方向输送的片材被累积在处理托盘14上。输送部分11包括输送路径20,其包括用于引导片材的一对引导片20a和 20b,并且与成像设备主体B的传送端口连续;以及沿着输送路径20输送片材的输送辊 对21。在输送路径20的传送端口 20c处,设置传送辊对22。传送辊对22接着将片材 传送至设置在输送路径20下方的处理托盘14。在此实施例中,当片材由传送辊对22传 送时,片材处在下述状态在处理托盘14以及设置在存储部分10中的第一堆叠托盘50 和第二堆叠托盘51的放置表面之间横过;然后经历预先确定的处理。第一堆叠托盘50和第二堆叠托盘51分别具有片材放置表面50a和51a,并且被 支撑在附接至处理托盘14的框架14a上,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自由地升高和降低。在第一 堆叠托盘50的片材放置表面50a下方设置有鞍形单元53。累积在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 摞由鞍形单元53选择性地折叠,并且然后被存储在第一堆叠托盘50的片材放置表面50a 上。在第一堆叠托盘50上存储来自鞍形单元53的折叠片材摞;以及已经经过作 为装订装置的钉书机单元41所进行的端部装订或两点装订的片材摞。在第二堆叠托盘 51的片材放置表面51a上,主要存储已经经过钉书机单元41所进行的端部装订或两点装 订的片材摞。第一堆叠托盘50和第二堆叠托盘51也能够存储没有被装订或折叠的片材摞。对齐部分12包括止挡器构件31,其将传送至处理托盘14上的每张片材的一 端对齐;以及移位辊30,其与被传送至处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将所述片 材沿着与传送辊对22的传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输送。对齐部分12包括在图3中示出 的对齐构件32(32a、32b),由移位辊30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输送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抵 靠所述对齐构件32。如图2中所示,止挡器构件31的结构设置成能够绕着作为支轴的支撑轴31a枢 转地运动。止挡器构件31枢转地运动至垂直于处理托盘14的对齐位置,并且枢转地运 动至基本上相对于处理托盘14水平的退回位置,该处理托盘抵靠片材尾端(片材传送方 向上的上游端)并且调节片材尾端的位置。移位辊30由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给送马达 (未示出)旋转,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臂构件33的一个端侧上,所述臂构件 33设置成能够绕着作为支轴的支撑轴33a沿上下方向能够枢转地运动,在支撑轴33a中一 横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移位辊30在臂构件33的这种枢转运动操作的作用下运动至与处 理托盘上的片材的上表面接触的接触位置,并且运动至从所述片材的上表面退回的退回 位置。臂构件33的结构设置成能够沿着支撑轴33a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自由地运动。移 位辊30在所述臂构件33的运动的作用下滑动地运动。在对齐部分12中,当片材被传送至处理托盘14上时,首先,臂构件33向下枢 转运动。当臂构件33向下枢转运动时,移位辊30从退回位置运动至接触位置,然后旋 转,由此沿着与片材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沿朝着止挡器构件31的方向)输送所 述片材。通过移位辊30的旋转,片材受推而抵靠处在对齐位置的止挡器构件31。片材 在给送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即其尾端)由止挡器构件31对齐。当片材的尾端被对齐时,移位辊30停止。此后,臂构件33在移位马达(未示 出)的作用下沿着宽度方向运动,从而移位辊30在与片材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地运动至对齐构件32侧。移位辊30由诸如聚胺酯(urethane)橡胶的高摩擦构件形成。当 移位辊30滑动地运动时,片材也随着所述滑动运动而滑动至对齐构件32侧。此后,臂 构件33(移位辊30)滑动地运动,直到片材的一个宽度方向端部抵靠对齐构件32,然后臂 构件停止。以此方式,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部分对齐。此实施例的片材处理设备C包括以下装订模式第一端装订模式,对每张片材 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装订;第二端装订模式,对与所述一个端部侧相对的另 一个端部侧进行装订;以及两点装订模式,对所述片材一侧的两个点进行装订。在第一 端装订模式或两点装订模式时,移位辊30推动所述片材使之抵靠图3中所示出且设在深 度侧的对齐构件,由此使片材的宽度方向对齐。深度侧是指从片材处理设备C的前方 观察时,比被输送至片材处理设备C的各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心更深的区域。在此限定 在图1中示出的片材处理设备C示出其前部,并且宽度方向是指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 向相同的方向。成像设备主体B在以所述中心作为基准的同时将片材输送至片材处理设 备C。在第二端装订模式时,移位辊30推动片材使之抵靠设置在前侧的对齐构件32,由 此使片材的宽度方向对齐。当对于片材尾端和片材的一个宽度方向端部的对齐操作结束时,臂构件33向上 枢转地运动。移位辊30运动至从片材的上表面离开的退回位置。此后,臂构件33和移 位辊30沿着支撑轴33a运动至位于处理托盘14的大致宽度方向中心处的初始位置(原位 置)。然后,当下一片材被传送至处理托盘14时,臂构件33和移位辊30执行类似的对 齐操作。如图2中所示,装钉/夹持器部分13包括作为夹持装置的夹持器单元40,其夹 持在处理托盘上对齐的片材摞并使得所述片材螺运动。夹持器单元40能够夹持片材的一 侧,并且沿与所述一侧相交的片材传送方向的运动。然后,夹持器单元40使得片材运动 至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能够由钉书机单元41执行装订处理。装钉/夹持器部分13 包括对由夹持器单元40移动至装钉处理位置(装订位置) 的片材摞进行装订的所述钉书 机单元41。钉书机单元41构成能够在处理托盘14上的片材一侧的两个端部上的第一和 第二装订位置独立地执行装订处理的装订装置。夹持器单元40能够在图3的箭头c和d 的方向(片材传送方向和与片材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在传送片材摞时夹持器 单元40运动至P3指示的传送位置,在夹持片材摞的尾端部分时运动至Pl指示的夹持位 置,以及在装钉片材摞时运动至GHP指示的装钉处理位置。在装订片材摞的两点时,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单元连接位置P2,在该位置处, 夹持器单元40连接至钉书机单元41。在此实施例中,夹持器单元40的装钉处理位置 GHP与夹持器单元40的原位置成为同一个位置。夹持器单元40所运动至的传送位置P3 以及下文将说明的轨道连接位置(在此位置,轨道由于夹持器单元40的运动而彼此连接) 成为同一个位置。具体地,采用这样一种构造,使得传送位置(轨道连接位置)P3能够 与退回区域(由图9中的双划线指示的区域)相同,在所述退回区域,夹持器单元40在 钉书机单元41运动之前运动并退回。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装钉处理位置和原位置,以 及传送位置P3和轨道连接位置根据对象和功能性操作而使用。图3的夹持器单元40的 位置由GHP指示。夹持器单元40至少能够运动至夹持位置P1,在此位置被输送至处理托盘14的片材摞S被夹持。控制单元G使得在待堆叠的片材摞的第一片材被输送至处理托盘14 之前,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传送位置P3。控制单元G控制夹持器单元40,使得在将钉 书机单元41运动至第一或第二装订位置之后,使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夹持位置P1。钉书机单元41能够在图3的箭头a和b的方向(宽度方向)上运动,并且运动 至原位置和响应于各装订模式和片材尺寸而确定的装订位置。图3的SHP指示钉书机单 元41的装钉部分(中心线)。图4是示出夹持器单元40的外观的侧视图。夹持器单元40包括第一夹持器单 元40a,第一夹持器单元40a包括如图5A和5B所示夹持在处理托盘14上对齐的片材摞 的夹持臂对44。设置在夹持器单元40中的第二夹持器单元40b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 构支撑第一夹持器单元40a,从而允许第一夹持器单元40a与片材传送方向平行地滑动并 由夹持臂对44夹持片材摞。第一夹持器单元40a包括的夹持臂对44包括固定夹持臂44a,其支撑片材摞的 下表面;可动夹持臂44b,其设在固定夹持臂44a的上部附近,以便与之相对并按压片材 摞的上表面。固定夹持臂44a附接至如图6所示的管状第一基部构件140。可动夹持臂 44b附接至固定夹持臂44a,从而能够绕着作为支轴的枢轴143沿上下方向枢转运动。作为促动装置的卷簧144设置在枢轴143上。卷簧144的两端分别挂在固定夹 持臂44a和可动夹持臂44b上。通过卷簧144的作用,可动夹持臂44b的夹持部分44d 被促动,而与固定夹持臂44a的夹持部分44c压力接触。以此方式,夹持臂对44变化至 闭合状态,并且施加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力。第二夹持器单元40b包括在图6A和6B中示出的驱动杆142,其沿着从固定 夹持臂44a离开的方向促动可动夹持臂44b;以及夹持马达GM1,其在图4、5A和5B中 示出,并对驱动杆142进行驱动。夹持马达GMl的驱动通过在图6A和6B中示出的多 个齿轮GZl至GZ8被传递至驱动杆142。通过夹持臂对44夹持片材摞的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杆142、夹持马达GMl以及所述多个齿轮GZl至GZ8。以下述方式探测驱动杆142 的位置杆探测传感器GSl探测与驱动杆142 —体地设置的探测标志142b的位置。在 此实施例中,当夹持臂对44处在如图6A所示的闭合状态时,杆探测传感器GSl接通。 当夹持臂对44处在如图6B所示的打开状态时,杆探测传感器GSl断开下面说明夹持片材摞的驱动机构的操作。通常,夹持臂对44在卷簧144的作用 下处在如图6A所示的闭合状态。在使得夹持臂对44转变至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夹持马 达GMl被正向地驱动(在图4中逆时针旋转)。夹持马达GMl的这种驱动通过多个齿 轮GZl至GZ7被传递至与驱动杆142 —体地形成的最终齿轮GZ8。以此方式,驱动杆 142绕着作为支轴的轴142a枢转地运动至可动夹持臂44b侧。此后,驱动杆142的末梢 端侧抵靠可动夹持臂44b的抵靠部分44e (其形成于关于枢轴143与夹持部分44d相对的 一侧上),并且使抵靠部分44e向下运动。结果,可动夹持臂44b的夹持部分44d绕着作为支轴的枢轴143向上旋转。如 图6B中所示,可动夹持臂44b的夹持部分44d从固定夹持臂44a的夹持部分44c间隔开。 以此方式,夹持臂对44从闭合状态转变至打开状态。此后,当从杆探测传感器GSl停止 探测与驱动杆142 —体设置的探测标志142b的时间点经过预先确定的时间段时,夹持马 达GMl停止。以此方式,夹持臂对44保持在打开状态。
在将夹持臂对44转变至闭合状态的情况下,夹持马达GMl被驱动反向旋转(顺 时针旋转)。从而夹持马达GMl被驱动而反向旋转,驱动杆142的末梢端部分绕着作为 支轴的枢轴142a沿着从可动夹持臂44b的抵靠部分44e分离的方向运动。随着此枢转运 动,可动夹持臂44b的抵靠部分44e在卷簧144的作用下绕着作为支轴的枢轴143逆时针 旋转。驱动杆142的末梢端部分从可动夹持臂44b的抵靠部分44e间隔开。以此方式, 夹持臂对44转变至如图6A所示的闭合状态。用于夹持片材的夹持力通 过卷簧144的促 动力而施加至可动夹持臂44b。夹持马达GMl在杆探测传感器GSl探测到探测标志142b 时停止。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三组(多组)的夹持臂对44、 施加夹持力的卷簧144以及释放所述夹持力的驱动杆142。三个夹持臂对44由单个夹持 马达GMl驱动。如图3中所示,三个夹持臂对44以预先确定的间隔附接至图6A和6B 中所示的基部构件140。三个驱动杆142各自附接至轴142a(轴142a附接至第二基部构 件141)而悬在其侧部上。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能够同时旋转三个驱动杆142,此外 能够夹持和输送(移动)片材一侧的三个点。第一夹持器单元40a支撑在第二夹持器单元40b上,从而能够与片材传送方向平 行地滑动。下面说明第一夹持器单元40a的移动机构。与图5A和5B中示出的夹持臂对 44附接的第一基部构件140的宽度方向端部部分向下弯曲。用于使第一夹持器单元40a 移动的移动齿条(moving rack) GRl与第一基部构件140的弯曲部分140a的角部附接。在 第一基部构件140的弯曲部分140a上形成作为滑动孔的长孔140b。与移动齿条GRl啮合的小齿轮GZlO的旋转轴GZlOa穿过长孔140b。旋转轴 GZlOa能够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夹持器单元40b的侧板141a上。以此方式,当设置在第二 夹持器单元40b上的小齿轮GZlO旋转时,第一夹持器单元40a移动通过移动齿条GRl。 通过旋转小齿轮GZ10,第一夹持器单元40a运动至在图5A中示出的初始位置以及在图 5B中示出的传送位置(在该位置,片材被传送)。移动齿条GRl朝片材传送方向下游侧 下降。以此方式,在第一夹持器单元40a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夹持臂对44的上部能 够定位成从处理托盘14的上表面突出。在第一夹持器单元40a位于传送位置的情况下, 夹持臂对44的上部能够定位成低于处理托盘14的上表面。用于使得第一夹持器单元40a运动的驱动机构包括夹持马达GMl ;多个夹持 器齿轮GZl至GZ5 ;设置在第五齿轮GZ5的旋转轴上的夹持器齿轮GZ9 ;以及小齿轮 GZ10。在此实施例中。夹持马达GMl用作用于打开和闭合夹持臂对44的驱动源,以 及用作用于移动第一夹持器单元40a的驱动源。为了将夹持马达GMl用作此种公用驱动 源,缺齿齿轮(其中形成有传递夹持马达GMl的驱动的区域以及不传递驱动的区域)用 作用于打开和闭合夹持臂对44的第七夹持器齿轮GZ7,其在图6中示出。类似的缺齿齿 轮还用作用于移动第一夹持器单元40a的第九夹持器齿轮GZ9。当作为缺齿齿轮的第七夹持器齿轮GZ7使用作为其外圆周的一部分的齿部分打 开和闭合夹持臂对44时,第九夹持器齿轮GZ9的缺齿部分位于与后一齿轮相对的位置, 并且第九夹持器齿轮GZ9不将所述驱动传递至后一齿轮。当作为缺齿齿轮的第九夹持器 齿轮GZ9使用作为其外圆周的一部分的齿部分移动第一夹持器单元40a时,第七夹持器 齿轮GZ7的缺齿部分位于与后一齿轮相对的位置,并且第七夹持器齿轮GZ7不将所述驱动传递至后一齿轮。所述驱动机构使用缺齿齿轮构造,从而夹持臂对44的打开和闭合以 及第一夹持器单元40a的运动能够容易地切换。下面说明用于沿片材传送方向使夹持器单元40运动的构造。如图4中所示,夹 持器单元40包括第二基部构件141。在第二基部构件141的下表面上,在宽度方向上设 置有两个滑动销145。滑动销145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槽部分接合,用于使得夹持器单 元40沿宽度方向运动。夹持器单元40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第四引导轨道43d,在所述连 接机构中,滑动销145接合第四引导轨道43d的槽部分。第四引导轨道43d和上述连接 机构的详细内容在下文中描述。在第四引导轨道43d的底表面的预先确定的点上,接合部分90向下突出。接合 部分90与在基部42中形成的长槽42a接合,所述长槽42a沿片材传送方向延伸。基部 42在图7中示出,并且支撑夹持器单元40和钉书机单元41。长槽42a(数量为2)以预 先确定的间隔形成,且彼此平行。在第四引导轨道43d连接至夹持器单元40的底表面的 预先确定的点上,接合部分(数量为2)彼此平行地设置以沿片材传送方向(图7)延伸。 所述两个长槽42a构成具有低的形状以便不阻碍钉书机单元(装订装置)41的运动的引导 槽,并且引导夹持器单元(夹持装置)40。作为引导槽的长槽42a构成引导夹持器单元40 的第一引导部分。长槽42a沿着片材传送方向设置,以引导将夹持器单元40引导至至少 一个定位区域(夹持位置)以及传送位置(退回区域/退回位置)P3。所述定位区域是 其中片材被夹持与定位在装钉处理位置GHP (在此位置能够执行装订处理)的区域。在 传送位置(退回位置)P3,夹持器单元40相对于定位位置(GHP)位于片材传送方向的下 游,并且与用于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路线分离开。在接合部分90的下表面上,提供用于与设置在基部42下表面侧上的板状构件 151相连接的凸起152。凸起152和板状构件151的配合孔151a彼此配合,从而第四引 导轨道43d集成在板状构件151中。板状构件151连接至沿着长槽42a设置用于移动夹 持器单元40的环形带GB。以此方式,当环形带GB被驱动时,夹持器单元40与板状构 件151和第四引导轨道43d —起沿着长槽42a运动。如图7中所示,环形带GB由夹持器马达GM2通过一对皮带轮GPl和GP2(所 述一对皮带轮悬撑所述环形带GB)以及通过将夹持器马达GM2的驱动传递至环形带GB 的多个齿轮GZll至GZ13而驱动。在此实施例中,用于在与待装订片材侧部相交的片材 传送方向上移动夹持器单元40的第二移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下述组成。具体地,第 二移动机构包括夹持器马达GM2、环形带GB、所述一对皮带轮GPl和GP2以及多个齿 轮 GZll 至 GZ13。下面说明钉书机单元41。钉书机单元41通过在其中集成装钉头(订书钉头)和 砧座而形成。钉书机单元41将针状钉弯曲成U形,将所述弯曲的钉压入片材摞,通过砧 座弯曲所述钉的末梢端,并且装订片材摞。在此实施例中,设置上、下杆构件(其中基 部端相对于彼此能枢转地支撑),所述装钉头(head block)附接至所述上、下杆构件中的 一个,并且砧座附接至另一个。在此,采用通常的钉书机单元,其通过一驱动凸轮构件 使得上、下杆构件在间隔开位置和压接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此实施例中,响应于设 定的模式,钉书机单元41能够运动至下述位置对片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进行装 订的位置;对片材的另一端部侧(其与所述一个端部侧相对)进行装订的位置;以及对片材一侧的两个点进行装订的位置。图8示出用于移动钉书机单元41的构造。钉书机单元41附接至基部构件120 上。在基部构件120上,设置三个用于辅助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的辊121。在基部构 件120上,设置三个凸起122a至122c,用于通过与引导轨道部分R接合而使得钉书机单 元41沿着引导轨道部分R运动。在基部构件120上,设置两个凸起122d和122e,所述 两个凸起相对于所述三个凸起122a至122c在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成直线排列,并且 在将夹持器单元40和钉书机单元41彼此连接和使两者运动时使用。在基部构件120的 下表面侧上,设置连接构件123,该连接构件要连接至环形带SB2用于移动钉书机单元 41。在连接构件123中,设置两个辊124和一长孔123a,其用于辅助钉书机单元41的运 动。设置在基部构件120的下表面上的凸起125允许穿过连接构件123的长孔123a。长 孔123a是在平行于片材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并且凸起125的结构设置成使得 能够在与片材传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沿着长孔123a运动。用于移动钉书机单元41的驱动机构包括装钉马达SM ;附接至装钉马达SM 的驱动轴的齿轮SGl以及与齿轮SGl啮合的齿轮SG2。所述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附接 至齿轮SG2的旋转轴的皮带轮SPl ;以及与皮带轮SPl组成一对的皮带轮SP2,在皮带轮 SPl和SP2上悬挂正时带SBl。所述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皮带轮SP2的旋转轴 上的皮带轮SP3,在皮带轮SP3上悬挂环形带SB2;以及与皮带轮SP3组成一对的皮带轮 SP4,且环形带SB2悬挂在其上。马达SM、正时带SB1、环形带SB2、基部构件120、 齿轮SGl和SG2、以及皮带轮SPl至SP4构成第一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使得钉书机 单元41沿着待装订片材的一侧在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运动。用于使得钉书机单元41沿宽度方向运动的引导轨道部分R设置在基部42上,夹 持器单元40在基部42上运动。引导轨道部分R形成为大于最大片材的宽度。通过使 得钉书机单元41沿着引导轨道部分R运动,能够装订片材的一个端部侧上的预先确定位 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中,装钉马达SM的驱动通过正时带SBl传递至环形带SB2,从 而环形带SB2旋转。连接构件123在环形带SB2的旋转的作用下运动。当连接构件123 运动时,基部构件120和附接至基部构件安120的钉书机单元41通过凸起125沿着引导 轨道部分R运动。在此实施例中,能够执行两个装订处理,它们是端部装订处理,即在相应装 订位置对片材两端中的任一端进行装订;以及两点装订处理,即在片材一侧的宽度方向 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的两点进行装订。装订位置是第一装订位置和第二装订位置。第一装 订位置是在图9中示出的钉书机单元41的位置。第二装订位置是在宽度方向上与图9中 示出的第一装订位置相对的位置。引导轨道部分R的构造在所述端部装订处 理和两点装 订处理之间是不同的。在端部装订处理情况下,引导轨道部分R分成三个引导轨道,也就是说,在宽 度方向上的第一引导轨道43a至第三引导轨道43c。作为三个引导轨道43a至43c中位于 中心的中心引导轨道的第一引导轨道43a如图4所示固定至夹持器单元40的底部的后部。 在此,所述底部的后部位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作为位于第一引导轨道43a两侧的 端部侧引导轨道的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三引导轨道43c各自附接至基部42。
当夹持器单元40处在预先确定的退回区域(退回位置,在此位置,夹持器单元 40不阻碍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时,第一引导轨道43a设置成与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 三引导轨道43c成直线(直线地)。当第一引导轨道43a至第三引导轨道43c彼此成直线设置时,在钉书机单元41上成直线设置的三个凸起122a至122c与第一引导轨道43a至 第三引导轨道43c接合,从而钉书机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运动。在支撑钉书机单元41的基部构件120的前底部(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侧上的底 部)上,附接有用于移动钉书机单元41的凸起122a至122c。凸起122a至122c与引导 轨道部分R接合,且由此被引导。在第一引导轨道43a的两端上形成宽的部分(第一宽 的部分)43e(参见图7至图9)。在第一引导轨道43a相对于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三引 导轨道43c对置设置时,宽的部分43e将作为突出部分的凸起122a至122c引导至其内, 并有利于凸起122a至122c从中穿过。在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三引导轨道43c的相应 端部(其与第一引导轨道43a的端部对置)上,分别形成宽的部分(第二宽的部分)43f和 43g,其将凸起122a至122c引导至其内并有利于凸起122a至122c从中穿过(参见图7至 图9)。以此方式,钉书机单元41能够沿着引导轨道部分R平稳的运动。采用此种构造,当钉书机单元41运动至相对于夹持器单元40的相对侧以装订片 材的端部部分时,夹持器单元40已经运动至退回区域(在此区域,夹持器单元40不妨碍 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从而,夹持器单元40不妨碍钉书机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的运 动。进而,在片材被输送至处理托盘14之前,钉书机单元41能够预先运动至在其上执行 装订处理的片材角部位置侧。夹持器单元40设置成夹持各片材的基本上宽度中心部分。 因此,钉书机单元41不妨碍夹持器单元40的运动,其方式是钉书机单元41预先运动至 片材角部部分侧。第一引导轨道43a、第二引导轨道43b以及第三引导轨道43c构成引导夹持器单 元(装订装置)40的第二引导部分。第二引导轨道43b以及第三引导轨道43c构成一对 端部侧引导轨道,其设置成沿着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直线 排列。引导轨道43a沿着宽度方向固定至夹持器单元40的后部。当夹持器单元40运动 至退回区域(P3)时,引导轨道43a位于引导轨道43b和43c之间,并且构成与引导轨道 43b和43c直线排列的中心引导轨道。位于第一引导轨道43a的两侧的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三弓I导轨道43c附接至基 部42,以便能够分别借助于摆动轴110和111枢转。以此方式,在由钉书机单元41执 行端部装订处理的情况下,在倾斜大约45度时,钉书机单元41能够对于片材的端部(角 部)执行装订处理,摆动轴110和111相对于设在基部构件120的下表面上的凸起125设 置在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下面对用于使得钉书机单元41倾斜大约45度的构造进行说明。用于对第二引 导轨道43b侧上的端部进行装订的构造以及用于对第三引导轨道43c侧上的端部进行装订 的构造是相同的,且彼此对角地对称。因此,为了简便起见,在此仅对第二引导轨道43b 侧上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8中所示,拉伸弹簧114设置在摆动轴110内侧的第二引导轨道43b的点和 基部42之间。在拉伸弹簧114的作用下,总是沿着图8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促动第二引 导轨道43b。内侧是指对照物和被输送至片材处理设备C的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区域。在此,宽度方向和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方向相同。在基部42上摆动轴110 的内侧,设置调节构件112,调节构件112调节总是由拉伸弹簧114促动的第二引导轨道 43b。在调节构件112的作用下,第二引导轨道43b被保持在与片材传送方向相交的状 态,并且与附接至夹持器单元40的第一引导轨道43a—起构成连续引导轨道部分R。在 第三引导轨道43c侧,拉伸弹簧115和调节构件113以与上述方式类似的方式操作。当环形带SB2被驱动时,钉书机单元41沿着第二引导轨道43b向外运动,接合 第二引导轨道43b的基部构件120的凸起122c受推抵靠第二引导轨道43b的端部。向外 运动是指沿远离被输送至片材处理设备C的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心的方向运动。在此,宽 度方向和相交于片材传送方向的方向相同。以此方式,调节钉书机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 的运动。当环形带SB2在此状态下被进一步驱动时,连接至环形带SB2的连接构件123 随着环形带SB2的驱动而运动。随着此运动,基部构件120的凸起125被拉出。此时,通过第二引导轨道43b的端部调节基部构件120在宽度方向上的运动。摆 动轴110相对于凸起125设置在片材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当凸起125如图9所示 受拉时,基部构件120和钉书机单元41彼此一体地绕着作为支轴的摆动轴110旋转,同 时使得凸起125沿着连接构件123的长孔123a在片材传送方向上运动。在此情况下,基 部构件120和钉书机单元41使得第二引导轨道43b抵抗拉伸弹簧114而绕着作为支轴的 摆动轴110逆时针旋转。以此方式,钉书机单元41定位成相对于片材的一侧倾斜,并且 能够对片材的角部(端部部分)执行倾斜装订。夹持器单元40位于基部42的宽度中心部分处。因此,在执行两点装订的情况 下,钉书机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重叠于夹持器单元40。因此,夹持器单元40成为障碍, 并且钉书机单元41不能在此状态下执行两点装订。在此实施例中,在执行两点装订的情 况下,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夹持器单元40不妨碍钉书机单元41所执行的两点装订的位 置。在钉书机单元41运动至执行两点装订的位置时,夹持器单元40与钉书机单元41 一 体地在宽度方向上运动。夹持器单元40与钉书机单元41 一体地在宽度方向上运动。从而,在执行两点 装订的情况下,夹持器单元40首先运动至图3所示的单元连接位置P2。当夹持器单元 40运动时,附接至夹持器单元40的底表面的第四引导轨道43d(其在图4中示出)运动至 相对于图7中示出的第三引导轨道43c和第二引导轨道43b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位 置。该位置对应于相对于所述三个凸起122a至122c在片材传送方向上游侧成上直线排 列的两个凸起122d和122e。以此方式,在钉书机单元41和夹持器单元40彼此连接时,在使得两个凸起122d 和122e接合第四引导轨道43d的同时,钉书机单元41能够与夹持器单元40 —起在宽度 方向上运动。在执行两点装订时,在钉书机单元41从第二引导轨道侧向第三引导轨道侧 运动的情况下,钉书机单元41首先以使得凸起122a至122c接合第二引导轨道43b的方 式运动。接着,位于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侧上的凸起122a离开第二引导轨道43b。然 后,钉书机单元41的凸起122d接合第四引导轨道43d (其已经随着夹持器单元40的运动 而运动至图7中所示的位置)。结果,随着夹持器单元40的运动,钉书机单元41从第二引导轨道43b转移至第 四引导轨道43d,并且被保持在第四引导轨道43d上。当钉书机单元41的凸起122d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离开时,钉书机单元41的凸起122a然后接合第三引导轨道43c。在被连 接至钉书机单元41的同时运动时,夹持器单元40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离开。夹持器单 元40固定并连接至钉书机单元41,从而不在宽度方向和片材传送方向上运动。以此方 式,夹持器单元40没有任何问题地随着钉书机单元41的运动而运动。图IOA和IOB以及图IlA和IlB示出将夹持器单元40和钉书机单元41彼此连 接的单元连接机构。如图IOA和IOB以及图IlA和IlB中所示,单元连接机构包括将夹 持器单元40和钉书机 单元41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相互连接的第一单元连接机构60a。单元 连接机构还包括将夹持器单元40和钉书机单元41在宽度方向上相互连接的第二单元连接 机构60b。第一单元连接机构60a包括附接至钉书机单元41的基部构件120的接合构件 129,其在图8中示出;以及连接臂构件132,其能枢转地支撑在夹持器单元40的第二基 部构件141的侧部上。第一单元连接机构60a包括操作构件131,操作构件131设置在用 于打开和闭合夹持臂对44的驱动杆142的轴142a上。在连接臂构件132的一端上,形 成与接合构件129的槽部分129a接合的接合销132a。在连接臂构件132的另一端上,形 成适于配合至操作构件131的狭缝131a的操作销132b。在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单元连接位置P2时,夹持器单元40在其中连接臂构件 132的接合销132a位于如图IOA中所示的上部退回位置的状态下沿着图IOA中的箭头方 向运动。夹持器单元40到达连接位置,在该位置,第四引导轨道43d相对于第二引导轨 道43b和第三引导轨道43c位于片材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然后,夹持器马达GM2被驱动 以使得操作构件131顺时针枢转。以此方式,适配合至操作构件131的狭缝131a的操作 销132b向上升起。连接臂构件132绕着其作为支轴的轴逆时针旋转。随着该旋转,连 接臂构件132的接合销132a与如图IOB所示的接合构件129的槽部分129a接合。第二单元连接机构60b包括附接至第二基部构件141的下表面的连接构件91。 在连接构件91的宽度方向端部侧上,形成两个突起133。连接构件91的突起133以夹 持器单元40运动至单元连接位置P2的方式进入在如IOB和图IlB中所示的接合构件129 的下表面侧上形成的槽部分(未示出)。以此方式,订书机单元41和夹持器单元40在宽 度方向上彼此连接,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一体地运动。在此实施例中,连接构件91和 第一引导轨道43a用树脂彼此一体地形成。为了将夹持器单元40连接至订书机单元41并使得夹持器单元40和订书机单元 41在宽度方向上运动,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道43d必须彼此分离。这是因为第 四引导轨道43d用作移动订书机单元41的轨道。必须断开夹持器单元40和夹持器马达 GM2之间的驱动。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第四引导轨道43d集成有板状构件151,并且 板状构件151连接至由夹持器马达GM2驱动的环形带GB。第四引导轨道43d和夹持器 单元40的结构设置成使得其可以彼此连接和断开。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 导轨道43d之间的连接/断开以及夹持器单元40和夹持器马达GM2之间的驱动的连接/ 断开能够使用一个机构来同时执行。将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道43d彼此连接的连接机构60c结合图1IA和1IB 进行说明。连接机构60c包括附接至第一摆动轴161的摆动杆162,第一摆动轴161设 置在第二基部构件141的上表面上;以及摆动构件163,其附接至第一摆动轴161并且随着摆动杆162的摆动操作而摆动。连接机构60c包括第一操作构件165,第一操作构件 165附接至设置在第二基本构件141的上表面上的第二摆动轴164,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 的销165a。销165a与摆动构件163的狭缝163a接合。此外,连接机构60c包括连杆构 件166,在连杆构件166的一个端部侧上形成与形成于摆动杆162上的销162a配合的孔。 此外,连接机构60c包括第二操作构件168,第二操作构件168附接至第三摆动轴(旋转 轴)167,并且包括在其上形成的销168a。销168a适于与在连杆构件166的另一端部侧 上形成的孔配合。在第一操作构件165上设置从第二基部构件141的上表面延伸至其下表面的 柱状第一操作销165b ;以及在第一操作销165b的延伸侧上的末稍端上形成的第一操作件 165c。第一操作销165b通过第一操作构件165的摆动配合至弯曲部分97a。在此,弯曲 部分97a形成在形成第四引导轨道43d的槽的突出部分的侧表面上。由此,第四引导轨 道43d的突出部分夹在第一操作销165a和滑动销145之间,其中所述滑动销145设置在 第二基部构件141的底表面上并且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槽结合。通过第一操作构件165 的摆动,第一操作件165c运动至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并且与第二基 部构件141的下表面夹着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在第二操作构件168上形成从第二基部构件141的上表面延伸到其下表面的 柱状第二操作销168b ;以及在第二操作销168b的延伸侧上的末稍端上形成的第二操作件 168c。第二操作销168b通过第二操作构件168的摆动而配合至弯曲部分97b。在此,弯 曲部分97b形成在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侧表面上。然后,第二操作件168c运 动至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以此方式,第二操作销168b与滑动销145 夹着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第二操作件168c与基部构件141的底表面夹着第四 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在第二操作构件168和第二基部构件141之间设置拉伸弹簧169。拉伸弹簧169 在图IlA和IlB中的顺时针方向上绕着作为支轴的第三旋转轴167旋转地促动第二操作 构件168。在第二基部构件141中形成开口 95和96,用于允许第一操作销165b和第二 操作销168b的运动。在夹持器单元40运动并到达连接位置之前的状态下,第二操作构件168在图 IlA所示拉伸弹簧169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以此方式,第二操作销168a配合至第四引 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弯曲部分97b,并且第二操作件(操作件)168c运动 至低于所述突出部分的下表面。第二操作构件168的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构件166被传 递至摆动杆162,并且使得摆动杆162顺时针旋转。通过摆动杆162的所述旋转,摆动 构件163顺时针旋转。然后,第一操作构件165通过摆动构件163逆时针旋转。以此方 式,第一操作销165b配合至第四引导轨道的突出部分的侧表面上的弯曲部分97a,并且 第二操作件168c运动至低于所述突出部分的下表面。当夹持器单元40到达所述连接位置时,摆动杆162的末稍端抵靠订书机单元41 上的接合构件129,并且摆动杆162克服拉伸弹簧169的作用逆时针旋转。通过此种旋转 操作,摆动构件163逆时针旋转,并且第一操作构件165顺时针旋转。以此方式,如图 IlB所示,第一操作销165b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的弯曲部分97a间隔 开,并且第一操作件165c运动至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退回的位置。当摆动杆162逆时针旋转时,所述旋转通过连杆构件166传递至第二操作构件168,并且 第二操作构件168顺时针旋转。以此方式,第二操作销168b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 部分的弯曲部分97b间隔开,并且第二操作件168c运动至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 分的下表面退回的位置。在此实施例中,在夹持器单元40运动并到达连接位置之前,第四引导轨道43d 的突出部分的侧部夹在第二基本构件141的滑动销145与第一操作销165b和第二操作销 168b之间。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上、下侧部夹在第二基本构件141的下表面 与第一操作件165c以及第二操作件168c之间。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 道43d彼此连接。当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其与订书机单元41连接的连接位置,摆动杆162受推 抵靠接合构件129。以此方式,摆动杆162摆动。通过摆动杆162的摆动,第一操作销 165b和第二操作销168b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侧部间隔开。第一操作件165c 和第二操作件168c运动至从第四引导轨道43d的突出部分的下表面退回的位置。以此方 式,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道43d彼此断开,从而夹持器单元40能 够在宽度方向上 运动。图22是片材处理设备C的控制框图。夹持马达GM1、夹持器马达GM2、以 及装钉马达SM连接至作为控制单元G的中央处理单元(CPU)。CPU连接至杆探测传 感器GS1,以接收杆探测传感器GSl的探测信号。进一步地,CPU中具有只读存储器 (ROM)。在ROM中存储与图12至图20所述控制顺序等相对应的程序。在读取所述程 序的同时,CPU控制相应的马达。CPU包括串行接口单元(I/O),并且通过所述串行接 口单元与成像设备主体B交换数据。进一步地,CPU基于成像设备主体B通过串行接口 单元(I/O)发出的控制数据来控制相应单元。在此实施例中,CPU设置在片材处理设备 C中。然而,CPU可以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B中。下面说明片材处理设备C的装钉操作。该装钉操作由设置在片材处理设备C或 图1中所示的成像设备主体B中的控制单元G控制。图12是示出片材处理设备C的装 钉操作的主流程的主操作流程图。下面结合该操作流程图说明所述装钉操作。一旦接收到来自成像设备主体B的关于片材尺寸、装订模式等的信息,片材处 理设备C首先执行用于执行装钉操作的初始操作(STl)。在此初始操作中,探测剩余的片 材的存在与否、订书机单元41或夹持器单元40的位置、移位辊30和止挡器构件31的状 态等。如果存在剩余的片材,将出错信息发送至成像设备主体B。如果订书机单元41、 夹持器单元40、移位辊30、止挡器构件31等不是处在其原位置或初始位置,控制这些单 元使之运动至所述原位置或初始位置。在此初始操作中,执行预装钉过程即响应于装订模式预先使订书机单元41运 动至预先确定的装订位置。结合图13的操作流程图说明所述预装订过程。在执行所述预 装订过程的情况下,首先,基于来自成像设备主体B的装订模式信息来确定装订模式是 否是端部装订模式(ST20)。在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20中的“是”), 接下来确定所述端部装订模式是否是第一端部装订模式(即对位于片材处理设备C的深度 侧中的片材的角部进行装订的端部装订模式)(ST21)。在所述装订模式是第一端部装订 模式的情况下(ST21中的“是”),装钉马达SM被反向地驱动(ST22)。
以此方式,位于原位置SHP的订书机单元41在图3中虚线指示的箭头b方向(所 述设备的深度侧方向)上运动。当订书机单元41已经到达倾斜大约45度的第一装钉位 置时(ST23中的“是”),装钉马达SM停止(ST24)。以此方式,订书机单元41运动 至第一装钉位置,并且在片材传送至处理托盘14之前定位在该位置。在所述装订模式是第二端部装订模式(即对位于片材处理设备前部侧上的片材 的角部进行装订的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21中的“否”),夹持器马达GM2被反 向地驱动(ST25)。夹持器单元40在图3中虚线指示的箭头d方向上运动。如果夹持器 单元40已经到达轨道连接位置(传送位置、退回区域)P3(ST26中的“是”),则夹持器 马达GM2停止(ST27)。以此方式,形成引导轨道部分R,其中,第一引导轨道43a续 接于第二引导轨道43b和第三引导轨道43c,并且订书机单元41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运 动。在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轨道连接位置(退回区域)P3之后,装钉马达SM被 正向驱动(ST28)。订书机单元41从原位置SHP沿着图3中实线所指示的箭头方向(向 着设备的前侧)运动。此时,在订书机单元41如上所述地运动之前,位于基部42的宽 度方向中心部分处的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图9的双划线所指示的退回区域。因此,订书 机单元41能够平顺地运动,而不会接受到对其运动的阻碍。当订书机单元41已经到达 在所述设备的前侧上倾斜大约45度的第二装钉位置时(ST29中的“是”),装钉马达SM 停止(ST30)。以此方式,订书机单元41运动至第二装钉位置,并且在片材被传送至处 理托盘14之前定位在该位置。当订书机单元41定位在该装钉位置时,夹持器马达GM2 被正向地驱动(ST31),并且夹持器单元40向所述原位置返回。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 达所述原位置时(ST32中的“是”),夹持器马达SM2停止(ST33)。在片材到达处理托盘14之前,订书机单元41响应于装订模式运动至装钉位置。 以此方式,能够在片材摞被输送至所述处理位置的时刻立即执行对片材摞的装订过程。 以此方式,即使在小型化的设备中,也容易缩短装钉过程的时间。当完成如图12所示的初始操作之后,输送辊(对)21和传送辊(对)22被驱动 (ST2),并且片材被传送至处理托盘14上。此后,执行片材对齐处理(ST3)。结合图14 的操作流程图对该片材对齐处理进行说明。在执行片材对齐处理的情况下,当各片材被 传送至处理托盘14上时,降低移位辊30(ST40),并且使得移位辊30与片材的上表面接 触。接着,旋转地驱动移位辊30(ST41),并且片材朝着止挡器构件31传输。此后,以 预先确定的止挡器推动量驱动移位辊30。当移位辊30被驱动止挡器推动量时(ST42中 的“是”),片材受推抵靠已经运动至对齐位置的止挡器构件31。当片材受推抵靠止挡 器构件31时,移位辊30的旋转停止(ST43)。以此方式,对齐片材的尾端部分的位置。 所述止挡器推动量相当于移位辊30导致的片材输送量,其是预先设定的,以便推动所传 送片材的尾端使之抵靠止挡器构件31。实际上,使得移位辊30旋转的进给马达(未示 出)的驱动量通过对该马达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来测量。当片材的尾端受推抵靠止挡器构件31并停止时,移位辊30响应于装订模式选择 其滑动方向,并运动。在装订模式是第二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44中的“是”), 移位辊30朝片材处理设备的前方滑动地运动(ST45)。此时,因为移位辊30的外圆周表 面由高摩擦材料形成,随着移位辊30的所述运动,与移位辊30接触的片材也朝位于设备的前部侧上的第二推动板(对齐构件)32b滑动地输送。当使移位辊30运动这样的推动 量使得片材的端部受推抵靠第二推动板32b时(ST46中的“是”),移位辊30的滑动操 作停止(ST47)。此后,移位辊30被升高(ST48),并且移位辊30朝着原位置(向设备内 部)滑动地运动(ST49)。当移位辊30已经到达位于片材宽度中心处的原位置时(ST55 中的“是”),移位辊30的滑动停止(ST56)。在所述装订模式是不同于第二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所述装订模式 是第一端部装订模式或两点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44中的“否”),移位辊30向所述设 备内部滑动地运动(ST50)。当移位辊30移动这样的推动量使得片材的端部受推抵靠第一 推动板(对齐构件)32a的情况下(ST51中的“是”),移位辊30的滑动停止(ST52)。 此后,移位辊30被升高(ST53),并且移位辊30朝着原位置(向设备前方)滑动地运动 (ST54)。当移位辊30已经到达所述原位置时(ST55中的“是”),移位辊30的滑动停 止(ST56)。当片材的对齐过程完成时,基于来自成像设备主体B的信息确定如图12所示地 对齐的片材是否是片材摞的最后一张片材(ST4)。如果所述片材不是最后一张片材(ST4 中的“否”),片材处理设备待机,直到后续的片材被传送至处理托盘上,并且在后续的 片材被传送后,对片材一张一张地重复片材对齐过程,直到片材摞的最后一张片材被对
齐。 当对于所有片材的对齐过程完成时,也就是说,在所对齐的片材是片材摞的最 后一张片材的情况下(ST4中的“是”),执行由夹持器单元40进行的将片材摞输送(运 送)至装钉处理位置的夹持输送过程(ST5)。结合图15的操作流程图来说明此夹持输送 过程。在执行夹持输送过程的情况下,夹持马达GMl首先被正向地驱动(ST60)。当杆 探测传感器GSl断开(OFF)时,也就是说,当杆探测传感器GSl探测到探测标志142b的 经过时(ST61中的“是”),夹持马达GMl在夹持马达GMl被驱动预先确定的量的时间 点处停止(ST62)。以此方式,如图6B所示,可动夹持臂44b从固定夹持臂44a分开, 并且夹持臂对44切换至打开状态。当夹持臂对44处在打开状态时,夹持器马达GM2被反向地驱动(ST63),并且 允许夹持器单元40向片材夹持位置(在该位置,夹持在片材对齐过程中被对齐的片材摞) 运动。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所述片材夹持位置时(ST64中的“是”),夹持器马 达GM2停止(ST65)。接着,夹持马达GMl被反向地驱动(ST66)。当杆探测传感器 GSl接通(ON)时,也就是说,当杆探测传感器GSl探测到探测标志142b时(ST67中 的“是”),驱动杆142被旋转预先确定的量。当驱动杆142已经旋转预先确定的量时 (ST68中的“是”),夹持马达GMl在该时间点停止(ST69)。以此方式,可动夹持臂 44b在卷簧144的作用下向固定夹持臂44a侧被促动,并且如图6A中所示,夹持器单元 40切换至夹持所述片材摞使得所述片材摞被夹持的状态。接着,止挡器构件33运动至退回位置(ST70)。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能够 在夹持所述片材摞的状态下运动至装钉处理位置GHP。接着,夹持器马达GM2被正向 地驱动(ST71),并且夹持器单元40在夹持片材摞的状态下沿图3中实线所示的箭头c方 向运动。此后,当夹持片材摞的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装钉处理位置GHP(ST72中的 “是”)时,夹持器马达GM2停止(ST73),并且夹持器单元40定位在装钉处理位置GHP处。接着,夹持马达GMl被 正向地驱动(ST74)。当杆探测传感器GSl断开时(ST75 中的“是”),夹持马达GMl被驱动预先确定的量,然后停止(ST76)。以此方式,驱 动杆142旋转至从可动夹持臂44b的抵靠部分44e分离的位置,并且夹持臂对44切换至 打开状态,使得对片材摞的夹持释放。如图12所示,当夹持输送过程完成时,对片材摞的预先确定位置执行装钉处理 (ST6)。结合图16的操作流程图来说明该装钉处理。在执行装钉处理的情况下,首先确 定装订模式是否是端部装订模式(ST80)。如果装订模式在此时是端部装订模式(ST80中 的“是”),在步骤1的预装钉处理(初始操作)(STl)中,订书机单元41已经响应于所 述装订模式运动至第一装钉位置和第二装钉位置中的任一个。订书机单元41在此状态下 操作(ST81),并且片材摞被装钉。在装订模式不是端部装订模式而是两点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80中的“否”), 首先执行用于将夹持器单元40和订书机单元41彼此连接起来的单元连接过程(ST83)。 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也能够与订书机单元41的运动同步地在宽度方向上运动。此 后,为了执行两点装订过程,装钉马达SM被正向地驱动(ST84)。当订书机单元41已 经到达作为第一点的装钉位置时(ST85中的“是”),装钉马达SM停止(ST86),并且 执行装钉操作。当执行对于第一点的装钉操作时,装钉马达SM被再一次(onemore time)正向驱 动(ST87),并且订书机单元41运动至作为第二点的装钉位置。当订书机单元41已经到 达作为第二点的装钉位置时(ST88中的“是”),装钉马达SM停止(ST89)。此后,订 书机单元41操作(ST90),并且执行对第二点的装钉操作。当订书机单元41完成对片材 摞的两点的装钉处理时,执行用于将夹持器单元40和订书机单元彼此断开的单元断开过 程(ST91)。此种第一装钉位置和此种第二装钉位置响应于片材尺寸而预先设定的位置。 响应于来自成像设备主体B的片材尺寸信息设置预先存储的值,并且基于该值控制订书 机单元41。结合图17和图18的操作流程图来说明单元连接过程和单元断开过程。在执行 单元连接过程的情况下,如图17中的操作流程图所示,夹持器马达GM2首先被正向驱动 (ST100),并且位于装钉处理位置GHP的夹持器单元40朝着单元连接位置P2运动。当 夹持器单元40运动至单元连接位置P2时(ST101中的“是”),如图IOB和图IlB中所 示,连接构件91的突起133进入在接合构件129的下表面侧上形成的槽部分(未示出)。 以此方式,订书机单元41和夹持器单元40在宽度方向上彼此连接,并且彼此一体地沿所 述宽度方向运动。夹持器单元40的摆动杆162的末稍端抵靠订书机单元41侧上的接合 构件129。如图IlB所示,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道43d彼此分离,并且夹持器单 元40能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运动。在订书机单元41和夹持器单元40在宽度方向上彼此连接时,夹持器马达GM2 停止(ST102),并且夹持器单元40在单元连接位置P2处停止。此后,夹持马达GMl被 反向驱动(ST103),并且操作构件131和探测标志142b绕着作为支轴的轴142a旋转。当 探测标志142b经过杆探测传感器GSl且杆探测传感器GSl断开(OFF)时(ST104中的
“是”),夹持马达GMl停止(ST105)。此时,操作构件131导致操作销132b运动,并且如图IOB中所示,连接臂构件132的接合销132a接合接合构件129的槽部分129a。 以此方式,所述两个单元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彼此连接,并且能够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彼此 一体地运动。下面说明单元断开过程。在执行所述单元断开过程的情况下,如图18的操作流 程图所示,当由订书机单元41执行对片材摞的第二点装钉处理时,装钉马达SM被反向 地驱动(STllO)。以此方式,允许订书机单元41朝原位置SHP运动。当订书机单元41 已经到达所述原位置SHP时(ST111中的“是”),装钉马达SM停止(ST112)。以此方 式,连接至订书机单元41的夹持器单元40也运动,并且夹持器单元40定位在能够连接 至第四引导轨道43d的位置处。接着,夹持马达GMl被正向地驱动(ST113)。当探测标志142b经过杆探测传 感器GSl并且杆探测传感器GSl接通(ON) (ST114中的“是”)时,从该时间点夹持马 达GMl被驱动预先确定的量。当夹持马达GMl已经被驱动预先确定的量时(ST115中 的“是”),夹持马达GMl停止(ST116)。以此方式,操作构件131使得操作销132b 沿着与前一连接操作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并且如图IOA中所示,连接臂构件132的 接合销132a从接合构件129的槽部分129a退回。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和订书机单 元41彼此断开。此后,夹持器马达GM2被反向驱动(ST117),并且允许夹持器单元40朝装钉处 理位置运动。当夹持器单元40再一次返回装钉处理位置时(ST118中的“是”),夹持 器马达GM2停止(ST119)。在夹持器马达GM2的反向驱动开始的时间点处,夹持器马 达GM2和夹持器单元40不是确定地彼此连接。然而,夹持器单元40的滑动销145接合 第四引导轨道43d的槽部分。因此夹持器单元40随着第四引导轨道43d的运动而运动。 在此运动的过程中,夹持器单元40的摆动杆162的末稍端与订书机单元41侧上的接合构 件129间隔开,以及如图IlA中所示,夹持器单元40和第四引导轨道43d确定地彼此连 接。当装钉过程完成时,如图12中所示,执行用于将片材摞传送至堆叠托盘51的夹 持传送过程(ST7)。结合图19的操作流程图来说明夹持传送过程。在执行夹持传送过 程的情况下,位于装钉处理位置处的夹持器单元40的夹持马达GMl首先被反向地驱动 (ST120)。当杆探测传感器接通时(ST121中的“是”),夹持马达GMl停止(ST122)。 以此方式,片材摞由夹持臂对44夹持。接着,当夹持臂对44夹持片材摞时,夹持器马达GM2被反向地驱动(ST123)。 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朝存储部分10运动。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图3所示的传 送位置P3时(ST124中的“是”),夹持器马达GM2停止(ST125)。接着,在夹持器单 元40已经到达所述传送位置的状态下,夹持器马达GMl被反向地驱动(ST126)。以此 方式,第一夹持器单元40a运动至堆叠托盘50侧。此后,当夹持马达GMl被反向驱动 预先确定量时(ST127中的“是”),夹持马达GMl停止(ST128)。在此实施例中,在处理托盘14中设置沿着片材传送方向延伸的开口部分(未示 出)。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夹持臂对44的夹持部分44c和44d从高于处理托盘14的位置 运动至下述位置高于堆叠托盘50并且低于处理托盘14的放置端表面,如图21A中所 示。以此方式,片材摞SA运动至堆叠托盘50上。
当第一夹持器单元40将片材摞SA输送至堆叠托盘时,夹持器马达GM2被正向 驱动(ST129),并且第一夹持器单元40a沿着不同于堆叠托盘侧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朝 着原位置运动。当第一夹持器单元40a运动时,夹持臂对44的突起44f受推抵靠设置在 弯曲部分14b上的引导件14c,其中所述弯曲部分14b从处理托盘14的开口部分弯曲得 到。以此方式,如图21B中所示,可动夹持臂44b沿着与固定夹持臂44a分离的方向运 动,并且释放对片材摞SA的夹持。结果,片材摞存储在堆叠托盘50上。此后,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原位置时(ST130中的“是”),夹持器马达 GM2停止(ST131)。接着,夹持马达GMl被正向驱动(ST132),并且夹持马达GMl被 驱动预先确定的量,以使得第一夹持器单元40a返回预先确定的位置。以此方式,第一 夹持器单元40a的夹持臂对44运动至高于处理托盘14的放置表面。当夹持马达GMl被 驱动预先确定的量时(ST133中的“是”),夹持马达GMl停止(ST134)。如图12中所示,当对片材摞的夹持传送过程完成时,确定是否已经处理一设定 数量的副本(其是从成像设备主体B接收的)(ST8)。如果没有处理所述设定数量的副本 (ST8中的“否”),重复执行图12的ST3至ST8。如果已经处理所述设定数量的副本 (ST8中的“是”),执行用于停止片材处理设备C的最终处理(ST9)。结合图20的操 作流程图来说明该最终处理。在此最终过程中,执行使得输送辊21、传送辊22、止挡器构件31等返回其初始 状态的操作。在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得订书机单元41从装钉 位置运动至原位置的过程。在装订模式是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150中的“是”),接下来确定端部装 订模式是否是第一端部装订模式(ST151)。在所述装订模式是第一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 下(ST151中的“是”),装钉马达SM被正向地驱动(ST152)。以此方式,订书机单元 41朝原位置运动。当订书机单元41已经到达原位置时(ST153中的“是”),装钉马达 SM 停止(ST154)。在所述装订模式是第二端部装订模式的情况下(ST151中的“否”),夹持器马 达GM2被反向地驱动(ST155)。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朝传送位置(退回区域)P2 运动。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传送位置时(ST156中的“是”),夹持器马达GM2 停止(ST157)。以此方式,形成引导轨道部分R,在引导轨道部分R中,第一引导轨道 43a、第二引导轨道43b以及第三引导轨道43c连续。接着,装钉马达SM被反向地驱动 (ST158),并且允许订书机单元41朝原位置运动。当订书机单元41已经到达原位置时 (ST159中的“是”),装钉马达SM停止(ST160)。此后,夹持器马达GM2被正向地 驱动(ST161),并且允许夹持器单元40朝原位置运动。当夹持器单元40已经到达原位 置时(ST162中的Y),夹持器马达GM2停止(ST163)。当最终过程结束时,片材处理设 备C的装钉操作结束。在此实施例中,对夹持器单元40是否已经到达相应的停止位置、哪个是装钉处 理位置(原位置)、夹持位置、传送位置以及连接位置的探测是由设置在相应停止位置处 的探测传感器执行的。还能够以存储夹持器马达GM2的驱动脉冲数量(其对应于到各个 停止位置的距离)以及对夹持器单元GM2的驱动脉冲的数量进行计数的方式,来探测夹 持器单元40是否已经到达各停止位置。
在第一和第二端部装订模式中订书机单元41向第一和第二装钉位置的运动以及 订书机单元41向原位置的运动也由设置在这些相应位置处的探测传感器探测。在两点 装 订模式中对向第一装钉位置和第二装钉位置的运动控制中,订书机单元41的运动量响应 于片材尺寸进行计算。对驱动脉冲的数量(其是基于所述计算结果设置的)进行计数。 订书机单元41仅仅需要基于对驱动脉冲的计数数量而停止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装钉位置。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订书机单元41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移动机构基于控 制单元G的控制所执行的操作而运动至第一和第二装钉位置中的任一个。在此运动之 前,夹持器单元40能够沿着长槽42a运动至退回区域,并且订书机单元41能够在长槽 42a上方(在引导槽的上方)经过的同时运动通过引导轨道部分R。相应地,在夹持器单元40运动时,第一引导轨道43a与夹持器单元40—起运 动。因此,夹持器单元自身的运动未被阻碍。在订书机单元41运动时,长槽42a不阻 碍订书机单元41的运动。以此方式,夹持器单元40和订书机单元41的运动在不受长槽 42a和引导轨道部分R的阻碍的状态下平顺地执行。因此,即使在小型化设备中,也能够 缩短装订过程所需的时间段,并且尽管设置用于夹持器单元40的退回区域,但是所述设 备的尺寸不扩大。进一步地,尽管对于订书机单元41和夹持器单元40设置相交的运动路 线,所述设备的结构能够简化,并且能够实现不阻碍所述两个单元的快速运动的构造。尽管已经结合示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 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该理解为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此种修 改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托盘,在所述处理托盘上累积沿着预先确定的传送方向输送的片材; 装订装置,其构造成对所述处理托盘上所累积的片材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上的一侧进 行装订;夹持装置,其构成夹持由所述装订装置装订的片材的所述一侧; 第一移动机构,其构造成使得所述装订装置沿着所述处理托盘上所累积的片材的所 述一侧在与所述传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上运动;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其构造成在传送所述片材时,通过使得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传送 方向上运动而使得所述片材在所述传送方向上运动,其中,当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作用下在沿着所述一侧的方向上运动 至所述夹持装置的相对侧时,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得所述夹持装置运动至退回位置,在 所述退回位置,防止所述夹持装置阻碍所述装订装置的运动,所述退回位置相对于夹持 位置位于所述传送方向的下游,在所述夹持位置所述夹持装置夹持还未由所述装订装置 装订的片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其中,当装订装置由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在沿着所述一侧的所述方向上运动至所述夹 持装置的所述相对侧时,在待堆叠的片材摞的第一张片材被输送至所述处理托盘之前, 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得所述夹持装置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并且,在所述装订装置运动 至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相对侧之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得所述夹持装置运动至所述夹 持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构造成引导所述夹持装置的第一引导部分;以及构造成引导所述装订装置的第二引导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包括沿着所述传送方向设置的引导槽,以将所述夹持装置 引导至所述夹持位置和退回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包括沿着与所述传送方向相交的宽度方向以预先确定的间隔设置的一对端部侧引导轨 道;以及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固定至夹持装置的中心引导轨道,并且,当所述夹持装置运动至 所述退回位置时,所述中心引导轨道通过被定位在所述一对端部侧引导轨道之间而与所 述一对端部侧引导轨道成直线排列,并且其中,在使得所述装订装置运动至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相对侧之前,所述第一移 动机构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使得所述夹持装置沿着所述引导槽运动至所述退回位置,然 后,在使得所述装订装置在所述引导槽的上方经过的同时,使得所述装订装置运动通过 所述一对端部侧引导轨道和所述中心引导轨道。
4.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以及构造成对由所述成像部分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片材进行处理的片材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片材处理装置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处理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片材处理设备,该片材处理设备包括夹持器单元,当订书机单元运动至第一和第二装钉位置中的任一个时,所述夹持器单元预先沿着长槽运动至退回区域。所述订书机单元在所述长槽经过的同时通过由引导轨道部分引导而运动至所述装钉位置。因此,夹持器单元和订书机单元的运动操作能够在两者的运动不受所述长槽和所述引导轨道部分的阻碍的状态下平稳地进行。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包括所述片材处理设备的成像设备。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020138SQ20101028436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佐藤浩纪, 岩间智 申请人: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