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444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维立体成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背景技术
三维显示区别于二维显示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要用各种方法给观看者带来视觉 的深度感知,使人自然或者不自然的获得画面中第三维的信息。对于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而 言,还原三维立体空间中的真实物理景深非常重要,也是使人眼能够感知到三维立体图像 的最关键的因素。实用新型人之前在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09909. X(申请日2010年2月1日)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方法,该方法是按照物理景物深度将三维景 物纵向分切制作成若干二维层面,然后将各二维层面分别同时显示出来形成二维画面,并 使显示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在该专利中,是将一个具有深度信息的三 维景物按照景物深度的方向进行层切,然后将每一层的三维景物制作成一个二维层面,将 每一个二维层面显示在一个二维的显示器上面,显示器的个数和二维层面的个数相同,而 且各显示器的排列方式如下多个显示器分两组相对排列,每组各显示器在同一平面内,且 每组各显示器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每一显示器发出的光线都能通过其相对的显示器反射 到其相邻的显示器上。在每个显示器的表面都设置有半透半反光学器件,该半透半反光学 器件受电信号控制,用于在显示画面时透光不显示画面时反光。由此使得各显示器所发出 的光线经其他显示器表面上的半透半反光学器件反射成像,各显示器显示的二维层面的像 拼合成三维立体图像。在该专利中,各显示器如此排列方式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各显示器的大小一 样,而各二维层面在制作时其是按照真实三维景物的大小来制作的,而各二维层面的像与 人眼的距离比真实的各二维层面与人眼的距离要远,所以导致因为视距的原因,导致人眼 看到的各二维层面的像比人眼看到的真实的各二维层面要小,则导致图像出现失真的问 题,为了消除少因两组平面显示单元距离造成的像在人眼中的大小失真,所以所述各二维 平面显示单元的大小不一样,离人眼最近的二维平面显示单元为成像窗口,离成像窗口由 远及近的各二维平面显示单元的面积大小分别是成像窗口大小的N2倍……16倍、9倍和4倍。仅仅是分成4个二维层面,则第4个显示器的面积大小是第一个显示器面积大小 的16倍,如果是分成N个二维层面,则第N个显示器面积大小是第一个显示器面积大小的 第N2倍,这样技术限制了实际应用范围,其三维景物的分层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限制,则还 原三维景物的真实程度还是会大大折扣。而其设备成本在制作起来也是相当高。所以,实用新型人于2010年10月8日再次提出了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和系统 (专利申请号为201010501982. 4),该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 示装置包括多个二维显示器,每个二维显示器包括一个显示窗口,各二维显示器的显示窗 口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各二维显示器的显示窗口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偏光装置包 括多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每两个二维显示器之间设置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在多个二维显示器组成的二维显示器列的首端或/和末端设置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且各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反射面相互平行,各二维显示器的中心连成的直线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 垂直,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面积为各二维显示器的显示窗口面积的1.414 2倍。由于避免了因将二维显示器设置成两列,使得离人眼最远的显示器的面积要比离 人眼最近的显示器的面积要大很多的缺陷,而且如此设计,可以沿着一条直线设置无限个 二维显示器,使得原三维景物能够被切分成无限份,则拼合起来的三维景物的像也能够更 加真实的还原了三维景物的物理景深,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会阻碍部分本应该透射的光线,同时也会吸收部分 本应该反射的光线,所以随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数量的增加,离人眼越远的显示器上发出 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和透射后进入人眼的越少,会导致位于人眼远处的画面不清晰。而最重要的是,由于每两个显示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每个显示器显示的二 维层面的像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并且两个显示器之间的距离越远,各二维层面的像之间 的距离越远,而真实的三维景物被切分出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却比各二维层面的像之间 的距离要远,所以导致各二维层面的像拼合起来的三维景物的像相比于原三维景物而言会 有失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 立体成像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而且本实 用新型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的显示器显示的二维层面的像之间的距离较近,各二维层面的 像拼合起来的三维景物的像相比于原三维景物而言失真度较小。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用于将三维景物分切成的多个二维层 面分别显示出来形成多个二维画面,并使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该设备 包括显示装置和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多个相同大小的方形平板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面和用于透射光线的透射 面,所述反射面和透射面位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反的两面,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 行或垂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方形平板显示器,所有的显示器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均 垂直于同一平面,各显示器与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反射面或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 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与显示器的一边长度相等,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的面积是显示器面积的2~ (1/2),所有的显示器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至少有一对同一长 度的边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 的像的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成45°。所述各显示器所显示的二维画面在所述的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 相对位置与各二维层面相同,各二维画面的像之间的距离和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偏光装置包括1 8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2 9个显示[0017]所述偏光装置包括八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二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相垂直,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 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 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 心、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 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第一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相互平行,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与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 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一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的透射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 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二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七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 线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 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的反射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八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相 对;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六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中心和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第二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 边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相互接触,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三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距离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 中心之间距离相等。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九个显示器,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器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的透射面成45°,且第一显示器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一长度相等的边相接触;第 二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三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七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四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 面成45°,第五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六显示器的 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七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八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 第九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示器的像、第一显示器的像、第六显示器的像、第九显示器的像、第八显示器的像、第四显示器的像、第七 显示器的像、第三显示器的像、第五显示器。所述偏光装置包括三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 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 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中所成的像成45°,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平行,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 的直线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 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四个显示器,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 反射面成45°,第二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三显示 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四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二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 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相同,第三显示器的一边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示器的像、第 三显示器的像、第一显示器的像、第四显示器。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为平板形半反半透玻璃,所述显示器为平板形液晶显示
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采用多个与显示器成45度夹角的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对显示器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和透射,最终使各显示器在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成 像,并且调整各显示器与该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之间的距离,使得各显示器显示二维画面的 像之间的距离与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相同,且各显示器显示的二维画面的像的相对位置 与各二维层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同,这样就使得各二维画面的像能够拼合成一个真实的 三维景物的像,逼真度非常高。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了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将显示器发出的光线进行适度的偏转, 就能使得各显示器显示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一个真实的三维景物的像,结构简单,设计 巧妙,成本低廉,而且无需戴眼镜就能使观看者产生物理景深的视觉感受,应用前景广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三维成像设备中各显示器、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以 及各显示器在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三维成像设备中各显示器、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以 及各显示器在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本实用新型是在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09909. X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基础上所做的改进实用新型,与该专利所不同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的各显示器的显示的二维画面在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 所成的像的相对位置和各二维层面的相对位置相对,各像之间的距离与各二维层面之间的 距离相同,如此设计,使得各像能够拼合出非常逼真的原三维景物的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 果,这样人们无需戴3D眼镜就能观看到具有真实的物理深度信息的三维动画或者三维视 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像包括实像和虚像,通过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一次反射或者多次 反射所成的像为虚像,显示器的光线沿着直线穿透半反半透光学器件进入人眼所成的像 为实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该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用于将 三维景物分切成的九个二维层面分别显示出来形成九个二维画面,并使各二维画面的像拼 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该设备包括显示装置10和偏光装置20,所述偏光装置20包括八个 相同大小的方形平板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包括用于反射光 线的反射面2001和用于透射光线的透射面2002,所述反射面2001和透射面2002位于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200相反的两面(图中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带有毛刺的一面为透射面,光滑 的一面为反射面),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相互平行或垂直,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九个方 形平板显示器100,所有的显示器100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均垂直于同一平面(在图1 中即为纸面),各显示器100与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反射面或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 100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100’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200的一边与显示器100的一边长度相等,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的面积是 显示器100面积的2~ (1/2),所有的显示器100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中至少有一对同 一长度的边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与各显示器100在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100’的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201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100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100’成45°,所述 各显示器100所显示的二维画面在所述的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相对位 置与各二维层面相同,各二维画面的像之间的距离和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相同。八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的具体分布位置为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 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 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201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相垂直,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透射面与 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与第三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203相互平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4的中 心、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5的中心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4的中心、第五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205的中心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201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以及 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4、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5和第六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相互平行,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反射面与第四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204的反射面相对,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4的透射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205的反射面相对,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透射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的透 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7的中心和第八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七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201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以 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7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202的反射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 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透射面与第八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208的透射面相对;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4的中心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208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的中心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207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和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 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一边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207的一边接触;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一边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的一 边接触;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一边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一边相互接触, 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之间距离和第一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之间距离相等。九个显示器的具体位置部分如下所述第一显示器101的显示器面1011(图中其 他各显示器与第一显示器一样,紧挨着有雪花的一面为显示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206的透射面成45°,且第一显示器101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 —长度相等的边相 接触;第二显示器102的显示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6的反射面成45度夹角,第三 显示器103的显示面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7的透射面成45°,第四显示器104的 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反射面成45°,第五显示器105的显示面与第三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透射面成45°,第六显示器106的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208的透射面成45°,第七显示器107的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8的反射面成 45°,第八显示器108的显示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5的反射面成45度夹角,第九 显示器109的显示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5的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 示器的像102’、第一显示器的像101’、第六显示器的像106’、第九显示器的像109’、第八显 示器的像108,、第四显示器的像104,、第七显示器的像107,、第三显示器的像103,、第五显 示器105。第二显示器的像102,、第一显示器的像101,、第六显示器的像106,、第九显示器 的像109,、第八显示器的像108,、第四显示器的像104,、第七显示器的像107,和第三显示 器的像103’为虚像。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该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用于将三维景物分切成的四个二维层面分别显示出来形成四个二维画面,并使各二维画面的像拼 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该设备包括显示装置10和偏光装置20,所述偏光装置20包括三个 相同大小的方形平板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包括用于反射光 线的反射面2001和用于透射光线的透射面2002,所述反射面2001和透射面2002位于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200相反的两面(图中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带有毛刺的一面为透射面,光滑 的一面为反射面),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相互平行或垂直,所述显示装置10包括四个方 形平板显示器100,所有的显示器100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均垂直于同一平面(在图 2中即为纸面),各显示器100与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反射面或透射面成45°,各显示 器100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100’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200的一边与显示器100的一边长度相等,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的面积 是显示器100面积的2~ (1/2),所有的显示器100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0中至少有一对 同一长度的边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2011与各显示器100 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中心1000’均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一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201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100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100’成 45°,所述各显示器100所显示的二维画面在所述的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 像的相对位置与各二维层面相同,各二维画面的像之间的距离和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相 同。三个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和四个显示器的具体位置分布如下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201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透射面与各 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成45°,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 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相平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透射面与第二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202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 相互平行,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反射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反射面相 对,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 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四个显示器,第一显示器101的显示面1011(图中其他各显示 器与第一显示器一样,紧挨着有雪花的一面为显示面)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反 射面成45°,第二显示器102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透射面成45°,第 三显示器103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反射面成45°,第四显示器104的 显示面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透射面成45°,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的中 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2的中心、第 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三显示器103的一边与第三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203的一边接触;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201中所成的像到第一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201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示器的像102,、第三显示器的像103,、第 一显示器的像101,、第四显示器104。第二显示器的像102,、第三显示器的像103,和第一显示器的像101,为虚像。总之上述实施例中重点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思想做了详细的说明, 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对其设计原理和设计思想的支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通过上述的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一些简单改进和优化,例如可以改变半反半透光学 器件个显示器的个数,同时改变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之间的距离,以及各显示器与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各显示器显示的二维画面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 成像的位置关系、各像之间的相互距离以及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的三维景物与,但是无 论怎么变化,只要各显示器所显示的二维画面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关系与各像之间的距离与各二维画面对应的原二维层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距 离相同,则毫无疑问的是,这些简单的改进和优化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用于将三维景物分切成的多个二维层面分别显示出来形 成多个二维画面,并使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该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偏 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多个相同大小的方形平板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面和用于透射光线的透射面,所述反射面和透 射面位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反的两面,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或垂直,所述显示 装置包括多个方形平板显示器,所有的显示器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均垂直于同一平面,各 显示器与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反射面或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 一边与显示器的一边长度相等,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面积是显示器面积的2~ (1/2),所 有的显示器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至少有一对同一长度的边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中心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均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成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显示器所显示的二 维画面在所述的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相对位置与各二维层面相同,各二维 画面的像之间的距离和各二维层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1 8个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显示装置包括2 9个显示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八个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 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垂直,第一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三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 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且第一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 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和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且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 射面与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五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 透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八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且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七反半透光学器件 的中心和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七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垂直,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 的透射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相对;第四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八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和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 的直线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一边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与第八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一边 相互接触,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距离和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九个显 示器,所述第一显示器的显示器面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且第一显示 器与第六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一长度相等的边相接触;第二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六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三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七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 45°,第四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五显示器的显示 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六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七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八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八 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五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九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五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到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示器的像、第一显示器的像、第六显示器 的像、第九显示器的像、第八显示器的像、第四显示器的像、第七显示器的像、第三显示器的 像、第五显示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三个半 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以及 所述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透射面与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成45°,所述第一半反半 透光学器件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平行,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与第二半反 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 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相对,第一半反半透光 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 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所在的直线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立体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四个显 示器,第一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反射面成45°,第二显示器的显示 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三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反射面成45°,第四显示器的显示面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透射面成45°,第一 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中心、第三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三显示器的一边与第三半反半透 光学器件的一边接触;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到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 件的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第二显示器的像、第三显示器的像、第一显示器的像、第四显示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立体成像设备,用于将三维景物分切成的多个二维层面分别显示出来形成多个二维画面,并使各二维画面的像拼合成原三维景物的像;该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偏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装置包括多个相同大小的方形平板半反半透光学器件,所述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包括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面和用于透射光线的透射面,所述反射面和透射面位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反的两面,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相互平行或垂直,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方形平板显示器,所有的显示器与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均垂直于同一平面,各显示器与各半反半透光学器件反射面或透射面成45°,各显示器在第一半反半透光学器件中所成的像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文档编号G02B27/26GK201886213SQ201020651369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刘武强 申请人:刘武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