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该触发覆盖件用来加压和移位连接器的顶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括较短光纤的现场组装类型的连接结构用于构造光纤网络,例如 FTTH(入户光纤)。例如,连接结构具有位于其中的所谓的机械接头结构。(该结构可以将裸露的光纤的端部彼此机械地连接,使得纤维的端部彼此抵靠,而不用焊接或粘附。)例如,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Kokai)No. 2006-30663描述了,“在光纤的连接操作中,线缆保持构件位于连接预备位置,由此每个光纤的芯纤维可以在沿纤维的轴向方向的压力下在光学连接器内(即,在接头部与线缆保持构件之间)保持合适的弯曲”。连接工具用于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和光纤。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布(Kokai) No. 2007-240943描述了,“例如,连接器工具6在工厂中预先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到连接器本体1。连接器工具6在附接到连接器本体1时抵抗弹簧42的力而推动元件31c和421, 以便将它们彼此分离。在光纤的连接操作完成之后,工具与连接器本体1分离。连接器工具6具有连接器保持部7,该连接器保持部向下延伸,使得保持部将连接器本体1夹在中间。 连接器保持部7具有一对侧壁7b、7c,侧壁形成位于其间的容纳凹部7a。保持器接合部18 形成在侧壁7b、7c的前端部的外表面处。如图9所示的保持器91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到保持器接合部1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一般来讲,用来闭合光纤连接器的机械接头等的芯纤维固定部的顶盖相对较小。 因此,构造成覆盖顶盖的触发覆盖件可以附接到连接器,使得操作者可以容易地用手指向下推顶盖。在不使用另外的推动工具的情况下,通过向下推触发覆盖件,操作者可以闭合芯纤维固定部并且连接固定部中的芯纤维。然而,在连接器的运输期间,操作者可能无意中推动触发覆盖件并且向下推顶盖(或闭合芯纤维固定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避免操作者的上述意外或操作错误的一体式触发覆盖件。从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该触发覆盖件能够避免操作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 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通过推动顶盖,两个芯纤维彼此连接;以及触发覆盖件,该触发覆盖件被构造为至少围绕连接器的包括顶盖的一部分,其中该触发覆盖件包括推压部,该推压部具有能够接触顶盖的接触部;带状部,该带状部与推压部配合地形成容纳部,该容纳部围绕连接器的包括顶盖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止挡部,该止挡部将带状部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到推压部,使得当推压部和带状部配合地形成容纳部时,带状部不会相对于推压部运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两个芯纤维通过推动顶盖而彼此连接;触发覆盖件,该触发覆盖件包括具有能够接触顶盖的接触部的推压部和保持该连接器的保持段,触发覆盖件被构造为将顶盖向下推入到连接器中;以及间隔件,该间隔件插入在彼此相对的连接器的上表面与触发覆盖件的推压部的下表面之间。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中,触发覆盖件可以借助带状部与连接器一体地传送,并且可以防止连接器从覆盖件掉落。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中,借助插入在触发覆盖件与连接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件,可以防止顶盖无意中被向下推入到连接器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发覆盖件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覆盖件沿着与图1不同的方向看的透视图。图3为图1的覆盖件的透视图,其中带状部处于闭合位置。图4为附接到连接器的图1的覆盖件的透视图。图5为沿着图4的V-V线的横截面图。图6为沿着箭头IV的方向的视图。图7为示出了图1的覆盖件附接到连接器之前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为示出了图1的覆盖件附接到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为示出了连接器的机械接头被闭合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图10为触发覆盖件的修改的透视图,其中间隔件部分布置在带状部中。图11为与图5类似的横截面图,示出了使用图10的覆盖件。图12为示出了作为图10的间隔件部分的替代方案的间隔件构件的视图。图13为示出了图12的间隔件构件的视图,该间隔件构件位于覆盖件上预定位置处。图14为触发覆盖件的另一种修改的透视图,其中突起布置在带状部的外表面上。图15为触发覆盖件的另一种修改的透视图,其中凸块布置在带状部的前端部处。图16为附接到另一个连接器的图1的覆盖件的透视图。图17为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例的轴向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发覆盖件(在下文中仅称为覆盖件)1的透视图,图2为图1的颠倒的透视图。覆盖件1具有大致板状的推压部11、通过铰接部12枢转地连接到推压部11的带状部13、以及将带状部13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到推压部11上的止挡部14。带状部13预先形成为大致C形。带状部13可以通过铰接部12在如图1或2 所示的打开状态(位置)与如图3所示的闭合状态(位置)之间枢转地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止挡部14具有形成在带状部13的前端部131处或附近的接合孔132以及形成在推压部11上的接合部分(或者该实施例中的凸起)111,使得当带状部13处于闭合位置时凸起 111接合该接合孔132。带状部13并不限于带形状。带状部13在其某些部分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带状部13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用于将带状部13连接到推压部11的部件并不限于铰接部,只要带状部13能够相对于推压部11运动即可。例如,通过使带状部13弹性或塑性变形,带状部13的前端部131 能够为相对于推压部11。尽管推压部11和带状部13 —体地模制而成,但是两个段可以形成为单独的构件。然而,在覆盖件的维护和处理方面,优选的是两个段一体地形成。覆盖件可以通过树脂模制制造而成,然而,覆盖件的制造并不限于此。例如,覆盖件可以由金属制造而成。图4为覆盖件1所附接的光纤连接器(在下文中仅称为连接器)2的透视图,图5 为沿着图4的V-V线的横截面图。连接器2用来连接光纤,并且具有机械接头21 (图5), 该机械接头被构造为当两个纤维的端部彼此抵靠时固定这两个光纤(未示出)。如图3所示,覆盖件1的带状部13和处于闭合位置的推压部11配合地形成容纳部15,该容纳部15 围绕连接器2的包括顶盖212的至少一部分。图17示出了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连接器2的结构的实例。连接器2具有机械接头21、套圈M和固定到套圈M上的较短纤维25。机械接头21具有芯纤维固定部211、主干结构213和顶盖212,主干结构具有凹部2131,该凹部被构造为容纳芯纤维固定部211,顶盖212能够相对于凹部2131运动。芯纤维固定部211具有通过铰接部2112彼此连接的两个侧板2111以及位于其内表面上的被构造为接收芯纤维的凹槽部2113。较短纤维M的前端部从芯纤维固定部211 的一个端部预先插入到凹槽部2113中,并且另一个芯纤维(未示出)从芯纤维固定部211 的另一个端部插入。然后,较短纤维M和另一个芯纤维在它们的端部处彼此抵靠,并且彼此光学连接。如图5的横截面图中所示,芯纤维固定部211的与芯纤维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为大致V形。在顶盖212被向下推向芯纤维固定部211之前的状态中,凹槽部2113具有足以接收光纤的空间。当顶盖212被向下推向芯纤维固定部211时,两个侧板2111移位成彼此靠近。在此期间,凹槽部2113的空间变窄,并且凹槽部内的光纤固定在两个板2111 之间。顶盖212具有基座部分2121和一对腿部部分2122,该基座部分具有被覆盖件1 的推压部11推动的上表面,该对腿部部分2122彼此相对并且由基座部分2121 (图幻大致垂直地延伸。相对的腿部部分之间的距离在基座部分2121附近相对较小,而远离基座部分 2121处相对较大。在向下推顶盖212之前,每个侧板2111的端部都接收在腿部部分2122 之间的腿部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大处,在向下推顶盖212之后,每个侧板2111的端部都接收在腿部部分2122之间的腿部部分之间距离相对较小处。因此,通过将顶盖212推入连接器2中,可以固定插入到凹槽2113中的光学芯纤维。例如,套圈M为大致圆柱形构件,并且具有中心孔M1,较短纤维25可以插入到该中心孔241中。较短纤维25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到套圈M的中心孔Ml。套圈M的一个端部242是连接到另一个连接器(未示出)的套圈上的抵靠端部,并且被抛光或处理以形成与较短纤维25的端部表面相同的表面。较短纤维25从套圈M的与抵靠端部242相对的另一个端部243突出,并且短纤维25的突出部分由纤维固定部211的凹槽2113接收。
主干结构213在其一个端部处具有凹部2132,套圈M固定到该凹部2132,并且主干结构213在其另一个端部处具有通孔2133,光纤插入到该通孔2133中。套圈M通过例如粘合剂固定到凹部2132。因为该实施例的连接器2是被构造成接收凸型连接器的凹型连接器,所以连接器 2还具有套管沈和适配器壳体27,该套管沈与套圈M同轴地布置,适配器壳体27覆盖主干结构213的一个端部并且具有被构造成接收另一个连接器的凹部。如果需要,连接器2 可以具有被构造成接收主干结构213的壳体(未示出)和/或将套圈M朝向另一个连接器偏压的卷簧(未示出)。另外,连接器可以具有固定机构(未示出),该固定机构被构造为将引入线缆固定到连接器。如图2所示,覆盖件1的推压部11在内表面(或在覆盖件附接到连接器2时面对连接器2的表面)112处具有顶盖接触部113和连接器夹持部114,顶盖接触部113被构造为当覆盖件1附接到连接器2时接触连接器2的顶盖212,连接器夹持部114被构造为夹持连接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盖接触部113为形成在内表面112上的脊形凸起,夹持部 114为形成在内表面112上的彼此相对的一对杆构件或板构件,从而在连接器2的两侧处将连接器2夹在中间。然而,足够的是,当覆盖件1附接到连接器2时,顶盖接触部113沿着顶盖212的推动方向接触顶盖212,并且连接器夹持部114将覆盖件1固定至连接器2,以使得当覆盖件1附接到连接器2时,覆盖件1不会相对于连接器2进行太大的移位。如图5所示,当覆盖件1的带状部13处于闭合位置时,推压部11的凸起111接合带状部13的接合孔132,推压部11的顶盖接触部113接触机械接头21的顶盖212,并且连接器夹持部114从连接器2的两侧夹持连接器2。在这点上,连接器2的下表面22 (或与推压部11相对的表面)与覆盖件1的带状部13的内表面133(或面向连接器2的表面)分隔开等于或大于零的距离“d”。为了防止覆盖件1相对于连接器2沿着距离“d”改变的方向(沿着图5中的竖直方向)移位,如沿着箭头VI的方向看的图6所示,覆盖件1的夹持部114由多个杆构件114a、114b和IHc构成,并且在一个杆构件(在图中为114b)上形成小突起115,该突起朝向相邻的杆构件(在图中为114c)延伸。另一方面,连接器2具有脊形凸起23 (图7),该脊形突起23具有的宽度大致等于杆构件114b和IHc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防止覆盖件1的移位,原因是突起115可以接合连接器2的脊形凸起23的上端部 231。突起115可以朝向连接器2突出,而不是朝向相邻的杆构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器2的侧表面(或面向杆构件的表面)可以具有能够接合突起115的凹部或突起。另外, 为了有效地防止覆盖件1从连接器2落下,可以在连接器夹持部114上形成额外的突起。图7和8示出了用于将覆盖件1附接到连接器2的操作。首先,如图7所示,覆盖件1运动使得覆盖件1的推压部11位于连接器2的顶盖212上方。接下来,如图8所示, 覆盖件1与连接器2接合,使得覆盖件1的杆构件114a、114b和IHc将连接器2夹在中间。在这点上,覆盖件1和连接器2之间的位置关系被确定为使得覆盖件1的顶盖接触部 113(图2)稍稍与连接器的顶盖212分隔开或者轻微地接触(不向下推)顶盖212。这样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实现,即通过确定突起115的位置,使得当突起115接触脊形凸起23 的上端部231时,接触部113接触顶盖212或者与顶盖212稍稍分隔开,以及通过使覆盖件 1朝向连接器2运动,直到突起115接触脊23的上端部231。最后,如图4所示,带状部13 与推压部11接合,从而将覆盖件1固定到连接器2。
当覆盖件1被推入连接器2中时,杆构件114b、lHc相对于脊形凸起23定位在连接器2的侧面上(图7),由此覆盖件1的接触部113的接触表面与顶盖212的上表面可以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因此,在光学芯纤维的连接操作期间,顶盖212可以在与连接器2的本体大致平行的情况下被向下推。通过在与连接器平行的情况下向下推顶盖212,芯纤维固定部211不会倾斜,并且可以避免纤维固定部内芯纤维的损坏和/或高的连接损失。可以在如下情形中向下推顶盖212,其中顶盖212与连接器2的本体平行,在连接器2的侧面上形成凹槽(该凹槽从连接器的上表面延伸至下表面)以及通过接合覆盖件1的杆构件。尽管在该实施例中脊形凸起23从连接器2的上表面连续地延伸至下表面,但是该凸起可以由多个不连续的部分构成。如图5或9所示,杆构件114a、114b和IHc形成为使得相对的杆构件之间的距离朝向其前端部(在图5中向下)逐渐变窄。因此,连接器2可以被杆构件轻轻地夹持,使得连接器2不能因为其自身重量而掉落,由此即使当覆盖件1的带状部13处于打开位置时连接器2也不会从覆盖件1掉落。杆构件114可以与带状部13 —体地形成(例如,在带状部13的内表面上),或者与该实施例中一样可以与带状部13独立地形成(例如,形成在推压部11上)。通过与带状部13独立地形成杆构件114,即使当带状部13处于打开位置时连接器2也必定可以被杆构
件夹持。覆盖件1的带状部13不是完全柔性的,并且在处于闭合位置时用作大体刚性的本体。或者,带状部13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但是具有刚度,使得在操作者用手指夹持具有覆盖件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具体地,操作者的手指相对于连接器2接触推压部11和带状部13的与推压部11相对的带状部分134),如果操作者无意中施加将带状部分134朝向推压部11偏压的压力,那么操作者不会向下推机械接头21的顶盖212。换句话讲,处于闭合位置的带状部13具有一定程度的刚度,由此,在通常由操作者施加给连接器的压力下,带状部13的内表面133能够朝向连接器2的下表面22移位的距离不会大于图5中的距离 “d”。因此,除了可以通过覆盖件1保护连接器2不受外力等,还在运送连接器的同时防止了操作者无意中向下推顶盖212 (或闭合机械接头21)。距离“d”被确定为使得连接器2不能从形成容纳部15的覆盖件1掉落(即,连接器2不能相对于覆盖件1沿着芯纤维的轴向方向进行太大的移位)。图9为沿着与图5相同的方向看的具有覆盖件1的连接器2的横截面图,并且示出了覆盖件1的带状部13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当芯纤维(未示出)连接在连接器2中时,如图9所示,推压部11的凸起111与带状部13的接合孔132脱开,然后带状部13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带状部13绕着与芯纤维的轴线方向(即,连接器的纵向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接着,操作者在推压部11的外表面116(或与面向连接器2的内表面相对的表面) 和连接器2的下表面22处夹持连接器2,并且施加压力以使推压部11朝向连接器2运动。 因此,推压部11的顶盖接触部113向下推机械接头21的顶盖212,并且芯纤维固定部211 闭合,由此完成芯纤维的连接操作。优选的是,推压部11的外表面116形成为凹入部分,以方便操作者的操作。如上所述,在具有本发明的覆盖件的连接器中,顶盖不能被向下推,除非覆盖件的带状部运动至打开位置。如图9所示,带状部13的前端部131可以具有舌状部分135,该舌状部分135沿着与前端部131的延伸方向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是与该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图10示出了为覆盖件1的修改的覆盖件1 ‘。覆盖件1 ‘具有与覆盖件1的推压部11和铰接部12类似的推压部11'和铰接部12',并且具有带状部13',该带状部13' 枢转地连接到铰接部12'并且具有与带状部13' —体地形成的间隔件部分139'。如与图 5类似的图11所示,间隔件部分139'被构造为使得当带状部13'运动到闭合位置时间隔件部分139'的前端部1391'被插入在顶盖212的侧面上的连接器2的上表面观与推压部11'的下表面112'之间。为了方便带状部13'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减小间隔件部分139'的基座部分1392'的厚度。因此,当带状部13'绕铰接部12'从闭合位置旋转至打开位置时,间隔件部分139'可以在基座部分1392'处弯曲,由此间隔件部分139'可以容易地从连接器的顶盖与覆盖件1'的推压部11'之间抽出。否则,间隔件部分139'可以从带状部13'延伸,同时带状部13'的基座部分1392'的曲率与带状部13' 的旋转运动相对应,由此间隔件部分139'还可以容易地抽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可以具有不连续的间隔件构件3,如图12所示,而不具有如上所述的间隔件部分139'。间隔件构件3具有被操作者夹持的夹持部分31和与夹持部分 31 —体地形成的插入部分32。与上述间隔件部分139'的前端部1391'类似,当带状部13 运动至闭合位置时,插入部分32可以插入在顶盖212的侧面上的连接器2的上表面28与推压部11的下表面112之间。间隔件构件3的厚度大致等于或大于顶盖212从连接器的上表面观突出的长度。因此,当推压部11被推向连接器2而间隔件构件3被插入时,防止了顶盖212被向下推向连接器2的本体。如图13所示,间隔件构件3的插入部分32可以布置在顶盖212的两侧上,或布置在顶盖212的一侧上。具体地,当连接器被能够限制该连接器绕其轴向方向旋转的构件(诸如多个杆构件)保持时,即使当间隔件构件仅仅布置在顶盖的一侧上时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顶盖被向下推。否则,间隔件构件3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与带状部13不同的部分相对于覆盖件运动。具体地,覆盖件和间隔件构件可以通过诸如与带状部分开地布置的线材的联接部而彼此连接。当使用与覆盖件分隔开的间隔件构件3时,覆盖件可以不具有带状部,除非覆盖件不易从连接器落下。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构件、连接器和覆盖件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接合结构,由此连接器和覆盖件可以经由间隔件构件进行连接。当如上所述的间隔件部分139'或间隔件构件3用作间隔件时,覆盖件的带状部可以不具有一定的刚度,即,可以是柔性的。图14示出了为覆盖件1的另一种修改的覆盖件1"。覆盖件1"具有与覆盖件1 的推压部11、铰接部12和带状部13类似的推压部11"、铰接部12"和带状部13",并且带状部13"具有在带状部13"的外表面136〃上形成的针形或杆形突起137〃。由于突起 137",如果操作者要在带状部13"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闭合机械接头,那么突起137" 可能刺激操作者的手指,由此可以避免操作者的错误操作。凹部或梯级可以用来代替突起, 只要其能够刺激操作者的手指。图15示出了为覆盖件1的另一种修改的覆盖件1〃 ‘。覆盖件1〃 ‘具有与覆盖件1的推压部11、铰接部12和带状部13类似的推压部11"‘、铰接部12"‘和带状部13〃 ‘,并且带状部13〃 ‘具有在带状部13〃 ‘的前端部上形成的凸块138〃 ‘。由于凸块138"‘,如果操作者要在带状部13"‘处于闭合位置的情况下闭合机械接头,那么凸块138"‘会接触操作者的手指,由此可以避免操作者的错误操作。另外,这样的凸块可以在视觉上给出覆盖件处于闭合位置的信息。本发明的覆盖件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连接器。例如,如图16所示,上述覆盖件 1可以用在不同类型的连接器4中。然而,必要的是,覆盖件1可以应用的连接器在被覆盖件1围绕的部分(或围绕机械接头的部分)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参考标号列表1覆盖件11 推压部111 凸起113 顶盖接触部114 连接器夹持部12 铰接部13 带状部131 接合孔135 舌状部14 止挡部2、4 连接器21 机械接头211 芯纤维固定部212 顶盖3,139'间隔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中,通过推压顶盖,两个芯纤维彼此连接;以及触发覆盖件,所述触发覆盖件被构造为至少围绕所述连接器的包括所述顶盖的一部分,其中所述触发覆盖件包括推压部,所述推压部具有能够接触所述顶盖的接触部;带状部,所述带状部与所述推压部配合地形成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至少围绕所述连接器的包括所述顶盖的所述部分;以及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将所述带状部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到所述推压部,使得当所述推压部和所述带状部配合地形成所述容纳部时,所述带状部不会相对于所述推压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当所述推压部和所述带状部配合地形成所述容纳部时,所述触发覆盖件具有一定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的和所述推压部相背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带状部的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内表面分隔开大于零的第一距离,并且其中所述触发覆盖件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得所述带状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手指的法向力而朝向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表面移位比所述第一距离小的第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插入在彼此相对的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与所述触发覆盖件的所述推压部的下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带状部通过铰接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推压部,并且所述止挡部具有接合孔和凸起,所述接合孔形成在所述带状部的前端部处,所述凸起被构造为当所述推压部和所述带状部配合地形成所述容纳部时接合所述接合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中所述触发覆盖件具有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连接器并且与所述带状部分隔开。
7.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中,通过推压顶盖,两个芯纤维彼此连接;触发覆盖件,所述触发覆盖件包括推压部和保持部,所述推压部具有能够接触所述顶盖的接触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连接器,所述触发覆盖件被构造为将所述顶盖向下推入到所述连接器中;以及间隔件,所述间隔件插入在彼此相对的所述连接器的上表面与所述触发覆盖件的所述推压部的下表面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触发覆盖件的光纤连接器,该触发覆盖件能够避免操作错误。覆盖件(1)具有大致板状的推压部(11)、通过铰接部(12)枢转地连接到推压部(11)的带状部(13)、以及将带状部(13)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到推压部(11)的止挡部(14)。带状部(13)可以通过铰接部(12)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地运动。止挡部(14)具有形成在带状部(13)的前端部(131)处或附近的接合孔(132)以及形成在推压部(11)上的凸起(111),使得当带状部(13)处于闭合位置时凸起(111)接合接合孔(132)。
文档编号G02B6/36GK102472875SQ20108003218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1日
发明者堀部大, 大池知保, 大河原康好, 矢崎明彦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