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596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5-234103, JP-A-2007-121407, JP-A-2007-114634 和 JP-A-2002-145503 所披露的定影单元被认为是背景技术中的定影单元。例如,JP-A-2005-234103披露了一种定影单元,这种定影单元包括加压辊,其与定影辊压力接触;以及挤压部件,其布置在定影带的内侧,在加压辊与定影辊压力接触的压力接触部分的下游侧使定影带与加压辊压力接触,从而增加咬合部分的宽度,同时增加定影带在咬合部分的排出侧的曲率。JP-A-2007-121407披露了一种定影单元,其中根据加压辊相对于定影辊的位置, 分离垫通过定影带挤压加压辊的力变为0%、50%或100%,以便降低定影带的磨损。JP-A-2007-114634披露了一种定影单元,其中分离垫的咬合表面沿着加压辊的外周表面形成凹陷形状,从而可以在分离垫与加压辊之间保持良好的加压状态。JP-A-2002-145503披露了一种定影单元,其中在加热辊与加压辊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分的出口布置剥离爪,使得当纸张堵塞在出口时,剥离爪可以退避以避免损伤加热辊或加压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当在薄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 可以提高薄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的可分离性,当在厚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抑制色调剂不均勻熔化的出现。本发明的第一构造涉及一种定影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定影单元包括支撑部件; 环形带状的定影部件,其卷绕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加压部件,其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沿着固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定影部分,在所述定影部分中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相互抵靠,以对记录介质进行定影;分离单元,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定影部件的下游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并且用于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分离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分离单元中,以使所述定影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并且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以及调节单元,其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使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的分离位置更远离所述定影部分,并且增加所述分离位置处的所述加压部件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角度。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一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楔形部件,所述楔形部件的前端布置成面向所述定影部分,并且将所述定影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二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分离部分包括 支撑部分,其在所述楔形部件的旋转方向侧可旋转地支撑在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轴上;以及挤压部分,其从所述支撑部分延伸到所述楔形部件的相对侧,并且在所述挤压部分向加压部件旋转时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三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圆筒形外周表面,当所述支撑部分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相对侧旋转时,通过所述圆筒形外周表面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在从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看时,所述挤压部分的用于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的部分呈弧形并且其曲率大于所述支撑部分的曲率。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三或第四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当所述分离部分向所述加压部件旋转时,所述挤压部分增加旋转方向长度,所述定影部件利用所增加的旋转方向长度而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三至第五构造中任一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在从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看时,所述楔形部件的位于旋转方向侧的端部呈弧形凹陷部分,并且所述支撑部分沿着所述凹陷部分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构造,在本发明的第六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在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支撑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朝向所述定影部件而逐渐变窄。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构造,在本发明的第二构造所述的定影单元中,所述分离部分是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楔形部件的旋转方向侧的轴,并且所述轴能够在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与下游侧相反的上游侧之间移动。本发明的第九构造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造,当在薄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提高薄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的可分离性,而当在厚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抑制色调剂不均勻熔化的出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构造,可以减少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压力降低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构造,定影部件离开加压部件的位置可以设置在下游侧。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构造,可以通过具有大曲率的挤压部分使薄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分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构造,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来设定定影部分的长度。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构造,可以减少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压力降低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构造,可以减少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压力降低的部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构造,当在薄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提高薄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的可分离性,而当在厚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抑制色调剂不均勻熔化的出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构造,可以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当在薄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提高薄记录介质与定影部件的可分离性,而当在厚记录介质上进行定影时,可以抑制色调剂不均勻熔化的出现。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整体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以及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例的其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1)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构造和操作如图1所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通过读取文档获得的彩色图像信息或从图像数据输入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彩色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并且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在片材P上形成彩色图像。片材P是在其上进行定影的部件的实例。记录介质的实例包括例如OHP片材等树脂片材和纸质片材。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作为图像形成部分实例的图像形成单元ΙΟΥ、10M、IOC和10K, 用于形成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⑷的色调剂图像。 相对于在支撑辊34与多个辊32之中拉伸的环形中间转印带30的行进方向,图像形成单元 10Y、10M、10C和IOK按顺序连续排列。另外,中间转印带30经过作为构成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0Y、10MU0C和IOK的图像保持体的感光鼓12与相对感光鼓12布置的一次转印辊16 之间,并且经过支撑辊34与作为接触支撑辊34的图像转印部分的二次转印辊36之间。此外,在各个感光鼓12的周围设置充电装置22、曝光单元14、显影单元15和感光体清洁器20。充电装置22对感光鼓12的表面均勻充电。曝光单元14用作利用光照射感光鼓12的表面以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显影单元15用色调剂使静电潜像可见以形成色调剂图像。感光体清洁器20从感光鼓12的表面去除转印的残余色调剂等。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布置有送纸单元41。在送纸单元41的左端部上方布置有拾取辊42,该拾取辊42用于拾取堆叠片材P中的最上面的一张片材。在拾取辊42的左侧,通过导向装置等使传送路径向上弯曲。在传送路径的向上弯曲部分的下游侧布置有成对传送辊43。传送路径通过导向装置等进一步向右弯曲,并且在传送路径的向右弯曲部分的下游侧布置有成对传送辊43。在成对传送辊43的下游侧布置有成对配准辊44。前述的一对支撑辊;34与二次转印辊36布置在成对配准辊44的下游侧。在这对支撑辊34与二次转印辊36右侧布置有定影单元60,而传送带45设置在这对支撑辊34与二次转印辊36与定影单元60之间。在定影单元60的下游侧布置有成对排出辊46和排出导向装置47。后面将详细描述定影单元60的构造。接下来,将代表性地描述通过用于形成黄色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IOY进行的图像形成操作。
通过充电装置22对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IOY中的感光鼓12的表面均勻充电。此外,曝光单元14基于图像数据向感光鼓12发射光束以进行与黄色图像相对应的曝光。因此,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用显影单元15的显影辊18上保持的色调剂使感光鼓12上的与黄色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为黄色色调剂图像。黄色色调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6的压力和施加在一次转印辊16上的转印偏压的静电吸引力而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在一次转印时,黄色色调剂图像未被全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而是部分残留在感光鼓12上。另外,添加到色调剂中的外添剂等也附着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感光鼓 12在一次转印之后经过与感光体清洁器20相对的位置,从而去除感光鼓12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等。此后,充电装置22再次对感光鼓12的表面充电,以准备下一图像形成循环。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根据考虑到相邻图像形成单元10Y、10MU0C和IOK之间的相对位置间隙的定时,在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和IOK中进行与上述图像形成处理相同的图像形成处理。因此,相应颜色Y、M、c和K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叠加在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多重色调剂图像。然后,通过施加了转印偏压的二次转印辊36的静电吸引力,将多重色调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 —同转印到片材P上,例如,根据由配准辊44确定的传送定时,该片材P从送纸单元41通过拾取辊42和成对传送辊43被传送到二次转印辊36。带清洁器33回收未被转印到片材P上而是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色调剂等。此外,多重色调剂图像已经从中间转印带30转印到其上的片材P被传送到定影单元60,该定影单元60通过热和压力使多重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因此,在片材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此后,片材P通过排出导向装置47和成对排出辊46排出。(2)定影单元的构造接下来,将参考图2等描述定影单元60的构造。在这些附图中,附图标记61表示作为支撑部件实例的定影辊。定影辊61是由铝等制成的圆筒形辊,并且在定影辊61内设置有卤素灯61a,该卤素灯在定影辊6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定影辊61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在图2中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定影辊61上卷绕着作为定影部件实例的定影带62。定影带62卷绕在张紧辊 63、64、65和66上,使得通过张紧辊63、64、65和66向定影带62施加恒定张力。这些张紧辊63、64、65和66由铝等制成,并且在张紧辊64和65内分别设置有与卤素灯61a具有相同功能的卤素灯6 和65a。定影带62为环形带,其由底层、硅橡胶层和防粘层组成的多层结构构成。底层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制成。硅橡胶层层叠在底层的表面侧(外周表面侧)。由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等制成的防粘层进一步形成在硅橡胶层上。作为加压部件实例的加压辊70与其上卷绕有定影带62的定影辊61压力接触。在加压辊70中,在由铝等制成的圆筒芯71的外周上形成有硅橡胶层72,并且在硅橡胶层72 的外周上设置有由PFA制成的防粘层73。硅橡胶层72被定影辊61挤压而弹性变形,以形成作为定影辊61与加压辊70之间的定影部分的辊咬合部分A。加压辊70随着定影带62 的运动而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当片材P放置在定影带62与加压辊70之间时,通过定影带62的热和压力使多重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从而在片材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在下面的描述中,“旋转方向”将指加压辊70的旋转方向。如图3所示,在辊咬合部分A的出口设置有分离单元80,该分离单元80在与定影带62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分离单元80具有楔形部件81,该楔形部件81的前端接近辊咬合部分A。楔形部件81固定在定影单元60的未示出的主体上。楔形部件81 将在辊咬合部分A与张紧辊63之间拉伸的定影带62推向加压辊70,从而将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在楔形部件81的旋转方向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凹陷曲面81a,在从加压辊70 的旋转轴方向观看的侧视图中,该凹陷曲面81a呈弧形。在楔形部件81的旋转方向侧布置有作为分离部分实例的分离垫82。分离垫82具有支撑部分84,其由作为调节单元实例的轴83可旋转地支撑;以及挤压部分85,其竖直厚度随着与支撑部分84之间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支撑部分84的端面形成半圆形凸起曲面84a。凸起曲面8 配合到楔形部件81的凹陷曲面81a中。另外,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使轴83旋转,使得挤压部分85可以在图3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在挤压部分85中,在挤压表面85b与位于支撑部分84相对侧的端面85c相交的部分形成在侧视图中呈弧形的凸起曲面85a。凸起曲面85a的曲率设定为大于支撑部分84 的凸起曲面84a的曲率。如图6所示,在凸起曲面8 与楔形部件81的凹陷曲面81a之间形成间隙81b。间隙81b在顶部张开并且向底部逐渐变窄。如图3所示,在定影带62与加压辊70之间,通过使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的定影辊61形成具有长度A的辊咬合部分A,通过使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的分离单元 80的楔形部件81和支撑部分84形成具有长度B的垫咬合部分B。因此,在具有总长度C的整个咬合部分,在片材P上进行定影。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垫咬合部分B具有最小长度。 当分离垫82在该状态下顺时针旋转时,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增加。(3)定影单元的操作其上已经二次转印有多重色调剂图像的片材P从图2左侧进入位于定影带62与加压辊70之间的辊咬合部分A和垫咬合部分B。通过定影带62的热和压力使多重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从而在片材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片材P的厚度改变分离垫82的位置。在图4中,在作为基重小于SOgsm的薄纸的片材上进行定影。分离垫82顺时针旋转到可能的最大程度。因此,定影带62通过挤压部分85的整个挤压表面8 压在加压辊70上。在这种情况下,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最长。图3示出在超过200gsm基重的厚纸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状态。分离垫82逆时针旋转。因此,在分离垫82中,只有支撑部分84将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在这种情况下,如上面所述,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最短。在图5中,在80gsm-127gsm基重的称为普通纸张的片材P上,以及在大于127gsm而小于200gsm的中等基重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分离垫82位于图3所示状态与图4所示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是图3和图4所示长度的平均长度。可以根据片材P的厚度逐渐设置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将从片材P为薄纸的情况按顺序依次描述在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操作。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定影带62从分离垫82的凸起曲面8 抬起并且离开加压辊70而朝向张紧辊63移动。从定影带62离开加压辊70的分离点Q向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绘制切线L。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θ 1大,则片材P不能跟从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的突然改变,而是通过片材P的弹力与定影带62分离。角度θ 1由分离垫82的挤压表面8 与端面85c之间的角度设定。另一方面,即使角度θ 1大,当使定影带62弯曲并与其摩擦的凸起曲面85a的曲率小时,片材P也可以与定影带62 —起移动而不与定影带62分离。因此,用实验方法获得的角度θ 1和凸起曲面8 的曲率被设定成使得能够使用的最薄的片材P可以与定影带62 分离。在图4所示的状态中,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最大。降低定影带的温度以适合于热容量小的薄纸片材P。因此,可以防止片材P由于其中含有的水分所产生的水蒸气而膨胀。 当片材P的前端到达分离垫82的凸起曲面8 时,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因为凸起曲面85a 的曲率而变为角度Θ1。因此,片材P与定影带62分离。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定影带62的上表面在垫咬合部分B被楔形部件81和分离垫82所挤压。因此,可以防止片材P由于其中含有的水分所产生的水蒸气而膨胀,并且可以防止由于从片材P的上表面吹出的水蒸气而产生图像缺陷。具体地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分离垫82的支撑部分84的凸起曲面8 与楔形部件81的凹陷曲面81a之间的间隙81b形成为在顶部张开并且向底部逐渐变窄。因此,可以减小凸起曲面84a与凹陷曲面81a之间的定影压力的变化,从而抑制由水蒸气产生的膨胀。接下来,将描述在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下的操作。图5示出分离垫82已经在图4所示状态下逆时针旋转的状态。在图5中的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4所示情况中的长度。另外,当从定影带62离开加压辊70的分离点Q 向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绘制切线L时,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θ 2小于图4所示的角度Θ1。此外,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在分离垫82的支撑部分84的凸起曲面8 上变化。凸起曲面84a的曲率小于凸起曲面85a的曲率。因此,当在图5所示的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时,片材P与定影带62的分离作用不如当在图4所示的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操作时明显。然而,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具有足够的弹性。因此,片材P可以与定影带62分离,而不管图5所示的角度Θ2和凸起曲面84a的曲率。也就是说,片材P的前端一旦到达分离垫82的支撑部分84的凸起曲面84a,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就因凸起曲面 84a的曲率而变为角度θ 2,从而使片材P与定影带62分离。另外,当在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施加过多的压力和热时,色调剂的熔化可能不均勻,或者可能在图像中出现粒状图案。对于这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4所示的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长度,从而可以抑制上述图像缺陷的出现。因为可以抑制所施加压力和热,所以具有可以抑制图像中的光泽度的其他效果。此外,如同在图4所示的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那样,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不因大曲率而变化。因此,作用在片材P上的剪切力小于在图4所示情况中的剪切力。因此,可以抑制光泽度在图像的不同位置之间相互不同的这种问题的出现。接下来,将描述在厚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下的操作。图3示出分离垫82已经在图5所示状态下进一步逆时针旋转的状态。在图3中的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 5所示情况下的长度。另外,当从定影带62离开加压辊70的分离点Q向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绘制切线L时,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Θ3小于图4所示的角度Θ1。此外,按照与图5所示的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在分离垫82的支撑部分84的凸起曲面8 上变化。片材P的前端一旦到达分离垫82的支撑部分84的凸起曲面84a,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就因凸起曲面8 的曲率而变为角度θ 3。因此,硬的厚纸片材P与定影带62分离。 另外,当在厚纸片材P上施加过多的压力和热时,与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的情况相比,可能更容易出现色调剂熔化不均勻或者在图像中出现粒状图案的现象。对于这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5所示的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长度,从而可以抑制上述图像缺陷的出现。因为可以抑制所施加压力和热,所以可以抑制图像中的光泽度,同时抑制光泽度在图像的不同位置之间相互不同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在这样构造的定影单元中,当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最大时,角度和曲率变为最大, 而定影带62基于角度和曲率改变其行进方向。因此,可以使薄纸片材P与定影带62分离。 另一方面,当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长度时,角度和曲率也小于在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角度和曲率,而定影带62基于角度和曲率改变其行进方向。因此,可以抑制调剂熔化不均勻或者在图像中出现粒状图案的这种图像缺陷的出现,从而提高图像的特性。(4)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图7-图9描述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在下面的描述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成部件等同的组成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如图7-图9所示,在楔形部件81附近设置作为分离部分实例的轴91。轴91借助弹簧并通过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同时允许该轴91通过未示出的驱动单元(调节单元)沿着加压辊70的旋转方向和该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如图7-图9所示,楔形部件81和轴91形成垫咬合部分B。图8示出在薄纸片材 P上进行定影的状态。在图8中,轴91位于加压辊70的旋转方向侧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垫咬合部分B中存在不被支撑的部分D。在图8中,定影带62从轴91的外周表面抬起并且离开加压辊70而朝向张紧辊63(见图2)移动。当从定影带62离开加压辊70的分离点Q向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绘制切线L时,由于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θ 1和轴 91的外周表面的曲率的作用,片材P不能跟从定影带62的行进方向的突然改变,而是通过片材P的硬度与定影带62分离。图9示出在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状态。在图9中,轴 91比图8所示状态更接近楔形部件81。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垫咬合部分B中存在不被支撑的部分D。轴91将在辊咬合部分A与张紧辊63之间拉伸的定影带62推向加压辊70。 因此,当轴91接近楔形部件81时,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的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 θ 2小于角度Θ1。在图9中,片材P由于其硬度而与定影带62分离,而不管角度θ 2是否小于角度Θ1。另外,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8所示的薄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长度。因此,可以抑制施加在片材P上的压力和热,从而提高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的特性。图7示出在厚纸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状态。在图7中,轴91从图9所示的状态变为抵靠楔形部件81。这种情况下,加压辊70的外周表面的切线L与定影带62之间的角度 Θ3小于角度Θ2。在图7中,片材P由于其硬度而与定影带62分离,而不管角度Θ3是否小于角度θ 2。另外,垫咬合部分B的长度短于在图9所示的普通纸张或中等基重纸张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的情况中的长度。因此,可以抑制施加在片材P上的压力和热,从而提高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的特性。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如图8和图9所示的垫咬合部分B中存在不被支撑的部分D。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应对水蒸气的出现,在该构造中,例如,从上面插入板形部件以将定影带62压在加压辊70上。实例在64gsm基重的薄纸片材上进行图10所示的图像形成。在适合图3所示的厚纸的条件和适合图4所示的薄纸的条件下检验定影之后的片材分离状态。结果,在适合薄纸的条件下,证实如果在片材的前端保证0.5mm的页边空白,片材能够分离。另一方面,在适合厚纸的条件下,证实如果片材前端的页边空白小于4. 0mm,片材不能够分离。在使用 127gsm中等基重纸张片材的情况下,证实如果在片材的前端保证0. 5mm或更小的页边空白,在适合薄纸的条件下片材能够分离,如果在片材的前端保证0. 5mm或更小的页边空白, 在适合厚纸的条件下片材能够分离。接下来,检验垫咬合部分的宽度、在加压辊的外周表面上绘制的切线与定影带之间的角度以及定影带的曲率。使用前述薄纸片材并且在适合薄纸的条件下形成同一图像。 对于在适合薄纸的条件下分离片材所需的数值,垫咬合部分的宽度为7mm或更大,角度为 41°或更大,曲率为6. 5或更大。对于使用中等基重纸张片材并且在适合厚纸的条件下形成的同一图像,证实垫咬合部分的所需宽度为4mm或更小。根据本发明的定影单元可以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印刷机、复印机、打印机、 传真机以及具有与这些装置相同功能的复合装置。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本发明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单元,包括支撑部件;环形带状的定影部件,其卷绕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加压部件,其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沿着固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定影部分,在所述定影部分中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相互抵靠,以对记录介质进行定影;分离单元,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定影部件的下游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并且用于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分离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分离单元中,以使所述定影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并且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以及调节单元,其根据记录介质的厚度使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的分离位置更远离所述定影部分,并且增加所述分离位置处的所述加压部件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楔形部件,所述楔形部件的前端布置成面向所述定影部分,并且将所述定影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分离部分包括支撑部分,其在所述楔形部件的旋转方向侧可旋转地支撑在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轴上;以及挤压部分,其从所述支撑部分延伸到所述楔形部件的相对侧,并且在所述挤压部分向加压部件旋转时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支撑部分具有圆筒形外周表面,当所述支撑部分向所述加压部件的相对侧旋转时,通过所述圆筒形外周表面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在从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看时,所述挤压部分的用于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的部分呈弧形并且其曲率大于所述支撑部分的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当所述分离部分向所述加压部件旋转时,所述挤压部分增加旋转方向长度,所述定影部件利用所增加的旋转方向长度而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在从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看时,所述楔形部件的位于旋转方向侧的端部呈弧形凹陷部分,并且所述支撑部分沿着所述凹陷部分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在所述凹陷部分与所述支撑部分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朝向所述定影部件而逐渐变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单元,其中,所述分离部分是沿着所述加压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楔形部件的旋转方向侧的轴,并且所述轴能够在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与下游侧相反的上游侧之间移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单元包括支撑部件;环形带状的定影部件,其卷绕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加压部件,其在挤压所述定影部件的同时沿着固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定影部分,在该定影部分中所述定影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相互抵靠,以对记录介质进行定影;分离单元,其沿着所述定影部件的旋转方向在所述定影部件的下游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定影部件之间的空间内,并且用于使记录介质与所述定影部件分离;分离部分,其设置在所述分离单元中,以使所述定影部件压在所述加压部件上并且引导所述定影部件离开所述加压部件;以及这里定义的调节单元。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402162SQ20111006349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6日
发明者中津原诚也, 安藤力, 宫田敏行, 渡边翔, 福田雄一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