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渐进屈光力镜片。
背景技术:
渐进屈光力镜片具备具有与远视对应的屈 光力(度数)的远用部、具有与近视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在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设置的渐进部和在渐进部两侧设置的中间侧方部。将远用部的屈光力与近用部的屈光力之差称为加入度(Add),该加入度越大,其摆动、失真、模糊等不协调感越增加。另外,在装配渐进屈光力镜片时,通常调整为远用部的光学性能最佳,所以必然决定了近用部的位置,从而无法独立进行近用部的最优装配。当实际佩戴这样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时,眼睛所感到的近用度数与镜片度数不同,使摆动及失真恶化。目前提出了用于抑制这样的不协调感的技术(例如,參照日本专利第3582527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582527号公报所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具有物体侧表面和眼球侧表面,在将远用部附近的眼球侧表面的平均曲率作为基准球面时,改变近用部附近的眼球侧表面的平均曲率,使得近用部附近的眼球侧表面的位置成为比基准球面接近于眼球侧的位置。日本专利第3582527号公报所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虽然在实际佩戴时将像失真及摆动这样的问题降低一定程度,但并不是能够充分满足,还需要进ー步降低。尤其在正度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情况下具有如下这样的问题,即产生在从渐进部到近用部的区域中可看到像在横向上变长的状态的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降低失真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本发明ー个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在物体侧表面以及眼球侧表面中的任意ー个面上包含远用部,其含有远用部測定基准点;近用部,其含有近用部測定基准点;渐进部,其设置在上述远用部与上述近用部之间,含有在上述远用部侧的端部设置的渐进开始点;以及主子午线,其通过上述远用部測定基准点、上述近用部測定基准点以及上述渐进开始点,上述一个面满足以下的式子(I) (3),(n-1) X (CT (NP) -CT (DP)) > Add... (I)CY (DP) = CT (DP)…(2)CY (P) < CT (P)…(3)其中,η是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折射率,Add是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加入度,CT(DP)是上述远用部測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T(NP)是近用部測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Y(DP)是上述远用部測定基准点处的横向曲率,CY(P)是比上述渐进开始点更靠上述近用部侧的上述主子午线上的点的横向曲率、CT(P)是上述点处的纵向曲率。这里,渐进屈光力镜片的加入度Add是由处方设定的加入度(以后,有时也记载为处方加入度Add。)。该方式中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满足上述式子⑴的关系。在式子(I)中,(n-1) XCT(NP)表示近用部的表面屈光力,(n-1) XCT(DP)表示远用部的表面屈光力。因此,从(n-1) XCT(NP)减去(n-1) XCT(DP)所得的值为镜片的加入度。当仅在构成渐进屈光力镜片的物体侧表面与眼球侧表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形成渐进面时,调整表面屈光力,使该值与由处方设定的处方加入度Add为相同的值。上述式子(I)表示在任意ー个面中设定由表面屈光力获得的加入度大于由处方设定的处方加入度Add。即,通过在任意一个面上调整表面屈光力以成为正加入度、在另ー个面 上调整表面屈光力以成为负加入度,可获得期望的加入度。即,本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是在物体侧表面以及眼球侧表面这两个面上具有渐进面的两面渐进屈光力镜片。这样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因为眼球侧表面为负加入度,所以当将眼球侧表面的远用部的球面作为基准面时,成为眼球侧表面的近用部位于基准面的眼球侧的形状。根据这样的形状,近用部接近于眼球,所以难以感到摆动。即,能够降低摆动。另外,在渐进屈光力镜片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远用部没有产生像的失真,通过渐进部以及近用部看到的像也会产生失真,例如在渐进部以及近用部中看到像在横向上变长而失真。在本方式内,在渐进屈光力镜片的主子午线上的远用部中,如上述式子(2)所示使纵向与横向曲率相同,在渐进开始点的近用部侧的渐进部至近用部中,如上述式子(3)所示使横向曲率小于纵向曲率。当实际佩戴这样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时,在远用部中以相同的倍率看到像的纵横,在渐进开始点的近用部侧的渐进部至近用部中可看到像的横倍率小于纵倍率。由此,因为在渐进部以及近用部中看到横倍率减小,所以像的纵与横的平衡变得良好,从而能够降低渐进部以及近用部中的失真。位于从渐进开始点的近用部侧的渐进部到近用部測定基准点之间的点位于渐进部或近用部的渐进部侧。因为渐进部是在远用部与近用部之间屈光力连续变化的区域,所以曲率也连续变化。因为在这样的区域中纵向曲率与横向曲率满足上述式子(3),所以当通过从渐进部到近用部測定基准点之间看到物体时,像的横向倍率变小,在渐进部以及近用部中可降低看到像在横向变长的失真。在本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中,上述一个面优选还满足以下的式子(4)。CY (NP) < CT (NP)…(4)在此方式中,因为近用部測定基准点中的横向曲率小于纵向曲率,所以当观察近用物体时,看到像的横向倍率变小,所以在近用部中可降低看到像在横向变长的失真。另夕卜,因为远用部中像的倍率与近用部中像的倍率之差变小,所以可降低失真。在本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中,优选上述远用部中的屈光力为正。在此方式中,渐进屈光力镜片的远用部是正度数的镜片。在正度数的镜片中,虽然在远用部没有像的失真,但从渐进部到近用部可看到像在横向变长而失真。该失真越接近于近用部越显著。如上所述,通过从镜片的渐进部到近用部使横向曲率小于纵向曲率,可看到像的横向倍率减小。因此,可降低正度数镜片中的失真。在本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中,优选为上述物体侧表面以及眼球侧表面中的另ー个面是实施了针对上述一个面上设定的屈光力的校正的校正面,上述另ー个面包含远用部,其含有远用部測定基准点;近用部,其含有近用部測定基准点;渐进部,其设置在上述远用部与上述近用部之间,含有在上述远用部侧的端部设置的渐进开始点;以及主子午线,其通过上述远用部測定基准点、上述近用部測定基准点以及上述渐进开始点,上述另ー个面满足以下的式子⑵ (3),CY (DP) = CT (DP)…(2)CYG3K CT ⑵…(3)在此方式中,物体侧表面与眼球侧表面中的 任意ー个面是满足上述式子(I)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另ー个面是校正在任意一个面上设定的表面屈光力的校正面。本发明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可通过在物体侧表面与眼球侧表面双方上调整表面屈光力来获得期望的加入度。另ー个面,因为设定曲率以满足上述式子(3)的关系,所以可进ー步降低从渐进部到近用部产生的失真。
图I是示出本发明ー实施方式的渐进屈光力镜片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正面图。图3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观看方式的概略图。图4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实施例I中的屈光力以及曲率的图。图5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实施例2中的屈光力以及曲率的图。图6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实施例3中的屈光力以及曲率的图。图7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实施例4中的屈光力以及曲率的图。图8是示出上述渐进屈光力镜片在实施例5中的屈光力以及曲率的图。符号说明I···远用部,2··.近用部,3··.渐进部,4··.中间侧方部,10···渐进屈光力镜片,
11...物体侧表面,12...眼球侧表面,DP...远用部测定基准点,NP...近用部测定基准点,
5...渐进开始点,E...渐进结束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渐进屈光力镜片的结构>如图I所示,渐进屈光力镜片10是具有远视用正度数的两面渐进屈光力镜片,其由物体侧表面11和眼球侧表面12这两个面构成。首先,对物体侧表面1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物体侧表面11具备具有与远视对应的屈光力(度数)的远用部I、具有与近视对应的屈光力的近用部2、在远用部I与近用部2之间设置的渐进部3和在该渐进部3两侧设置的中间侧方部4。在图2中,右侧是鼻侧,左侧是耳侧。远用部I与渐进部3的边界部分表示边界线Q1,渐进部3与近用部2的边界部分表示边界线Q2。将主子午线A设置到远用部I、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该主子午线A是在佩戴时视线频繁通过的镜片上的位置,在远用部I中大致上下沿着中央部进行设置,在渐进部3中沿着上部被设置在远用部I中的主子午线A进行设置,设置为从中途向鼻侧倾斜,在近用部2中上下延伸地进行设置。在远用部I与近用部2中分别设置的主子午线A是平行的。在近用部2中,主子午线A由于观察近距离时的收敛而靠近鼻侧。渐进屈光力镜片10具有多个基准点。例如,主子午线A与边界线Ql的交点是渐进开始点S,主子午线A与边界线Q2的交点是渐进结束点E。另外,在远用部I中的主子午线A上,将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设定在正视的视线所通过的位置。此外,在近用部2中的主子午线A上,将近用部測定基准点NP设定在近视的视线所通过的位置。并且,设定有作为镜片光学特性的中心点的未图示的光学中心点。主子午线A的渐进开始点S与渐进结束点E之间为表面屈光力(度数)连续变化的渐进面。当将远用部I中的表面屈光力设为D1、将 近用部2中 的表面屈光力设为D2吋,在主子午线A上从渐进开始点S至渐进结束点E,表面屈光力由Dl増加到D2,在近用部2中从渐进结束点E起为表面屈光力D2。根据处方的远用度数以及近用度数来设定表面屈光力。另外,表面屈光力具有纵向的屈光力和横向的屈光力,可分别进行调整,以获得期望的屈光力。接着,说明沿着物体侧表面11的主子午线A设定的曲率。将主子午线A上的纵向曲率设为CT,将主子午线A上的横向曲率设为CY。当镜片的折射率为η吋,因为远用部I的表面屈光力用(n-l)XCT(DP)表示,近用部2的表面屈光力用(n-1) XCT(NP)表示,所以物体侧表面11中的加入度用(n-1) X (CT(NP)-CT(DP)表示。这里所谓的加入度是利用表面屈光力获得的加入度。另ー方面,当将根据处方设定的加入度(处方加入度)设为Add时,在由表面屈光力获得的加入度与根据处方设定的处方加入度Add之间具有以下式子(I)的关系。(n-1) X (CT (NP) -CT (DP)) > Add... (I)即,设定由表面屈光力获得的加入度大于处方加入度Add。因为渐进屈光力镜片10是两面渐进屈光力镜片,所以通过在物体侧表面11与眼球侧表面12双方调整表面屈光力,来获得期望的加入度。即,表示在物体侧表面11利用上述式子(I)来设定正加入度的情況。另ー方面,虽然在后面进行了叙述,但在眼球侧表面12设定负加入度,以通过与在物体侧表面11设定的加入度合并来成为处方加入度Add。关于渐进屈光力镜片10,在远用部I中纵向曲率CT与横向曲率CY相等。当利用公式来表示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时满足以下式子(2)的关系。CY (DP) = CT (DP)…(2)另外,关于渐进屈光力镜片10,在主子午线A的渐进开始点S的近用部2 —侧的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中,横向曲率CY小于纵向曲率CT。具体地说,当将位于渐进开始点S的近用部2 —侧的主子午线A上的任意点设为P时,任意点P中的横向曲率CY小于纵向曲率CT。具体地说,满足以下式子(3)的关系。CYG3K CT ⑵…(3)在远用部I为正度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10中,如图3的波状线(现有例)所示,从渐进开始点S起越接近于近用部2,越看到像在横向变长而失真。即,可看到像的横向倍率大于纵向倍率。在式子(3)内,在位于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的任意点P中,设定横向曲率CY(P)小于纵向曲率CT(P)。因此如图3所示,与一直以来看到的像(波状线)相比,可看到像的横向倍率变小(实线)。即,实际看到的像的纵向倍率与横向倍率之差变小,从而可降低失真。此外,上述式子(3)的关系如以下式子(4)所示在近用部測定基准点NP中也显然成立。CY (NP) < CT (NP)…(4)接着,对眼球侧表面12进行说明。眼球侧表面12与物体侧表面11同样具有远用部I、近用部2、渐进部3以及中间侧方部4,主子午线上的各个点满足上述式子(2) (4)的关系。眼球侧表面12是针对物体侧表面11 的校正面,通过使物体侧表面11中的屈光力与眼球侧表面12中的屈光力合并来获得期望的屈光力。如上所述,在物体侧表面11上如式子(I)所示设定有正加入度,所以在眼球侧表面12上设定负加入度,以与在物体侧表面11的加入度合并成为处方加入度Add。因为在眼球侧表面12设定负加入度,所以当将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I中的球面作为基准面时,成为近用部2位于该基准面的眼球侧的形状。<渐进屈光力镜片的设计方法>利用以下顺序来设计以上这样的渐进屈光力眼镜片。针对每个佩戴者测定远用部I的表面屈光力D1、近用部2的表面屈光力D2、处方加入度Add,除了最优的渐进带长之外还考虑通常镜片设计所需条件的数值。并且,在已实际佩戴由佩戴者选出的眼镜架的状态下,确定作为远视时视线通过的位置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作为近视时视线通过的位置的近用部測定基准点NP以及渐进开始点S。接着,分别设定在各个面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以及横向屈光力,以使通过物体侧表面11以及眼球侧表面12两个面的合成来取得期望的表面屈光力D1、D2以及处方加入度Add。然后,进行模拟使得在各个面上设定的纵向屈光力以及横向屈光力沿着主子午线A连续变化,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屈光力以及横向屈光力。此夕卜,利用模拟来求出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CT以及横向曲率CY,以获得在主子午线A上的各个位置设定的纵向屈光力以及横向屈光力。根据以上这样求出的数值来进行镜片加工,并将已加工的镜片安装到佩戴者所选择的镜架上来完成眼镜。<实施例>这里,说明利用上述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实施例。以下说明的实施例是改变镜片度数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CT以及横向曲率CY的例,其它条件与现有镜片设计方法相同。[实施例I]该实施例是处方的远用度数为+4. 00D、处方加入度Add为2. 00D、镜片的折射率η为I. 662的情况的例子。用于获得该处方的物体侧表面11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6. OOD,横向屈光力是6. OO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8. 50D,横向屈光力是8.00D。另外,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测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2. 00D,横向屈光力是2.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2. 50D,横向屈光力是2. OOD0根据以上的条件,通过模拟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以及横向曲率。图4示出其結果。[实施例2]
该实施例是处方的远用度数为+2. 00D、处方加入度Add为2. 00D、镜片折射率η为I. 600的情况的例子。用于获得该处方的物体侧表面11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5. OOD,横向屈光力是5. OO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8. OOD,横向屈光カ是7. 50D。另外,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测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3. 00D,横向屈光力是3.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4. 00D,横向屈光力是3. 50D。根据以上的条件,通过模拟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以及横向曲率。图5示出其結果。[实施例3]该实施例是处方的远用度数为+6. 00D、处方加 入度Add为3. 00D、镜片折射率η为I. 740的情况的例子。用于获得该处方的物体侧表面11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7. 00D,横向屈光力是7.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11. 00D,横向屈光力是10. 50D。另外,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测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I. 00D,横向屈光力是I.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2. 00D,横向屈光力是I. 50D。根据以上条件,通过模拟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以及横向曲率。图6不出其结果。[实施例4]该实施例是处方的远用度数为+10. 00D、处方加入度Add为2. 50D、镜片折射率η为I. 500的情况的例子。用于获得该处方的物体侧表面11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11. 00D,横向屈光力是11.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14. 50D,横向屈光力是13. 75D。另外,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测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I. 00D,横向屈光力是I.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2. 00D,横向屈光力是I. 25D。根据以上条件,通过模拟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以及横向曲率。图7不出其结果。[实施例5]该实施例是处方的远用度数为+3. 00D、处方加入度Add为I. 00D、镜片的折射率η为I. 580的情况的例子。用于获得该处方的物体侧表面11的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4. OOD,横向屈光力是4. OO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6. 50D,横向屈光力是5. 50D。另外,眼球侧表面12的远用部测定基准点DP的纵向屈光力是I. 00D,横向屈光力是I. 00D,近用部测定基准点NP的纵向屈光力是2. 50D,横向屈光力是I. 50D。根据以上条件,通过模拟来设定主子午线A上各个位置的纵向曲率以及横向曲率。图8不出其结果。如图4 图8所示,在远用部測定基准点DP满足上述式子(2)的关系,在渐进开始点下方的位置满足上述式子(3)的关系。如图3所示,在通过这样设计出的实施例I 实施例5的渐进屈光力镜片来观察正方形格时的像看起来与现有例相比横向倍率变小。<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可起到以下作用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物体侧表面11以及眼球侧表面12的主子午线A上的渐进开始点S下方的位置,横向曲率CY(P)小于纵向曲率CT(P)。正度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10通常在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中可看到像在横向上变长而失真,但通过使各个面的横向曲率CY (P)小于纵向曲率CT (P),可看到像的横向倍率变小。因此,通过渐进屈光力镜片10的渐进部3以及近用部2看到的像的纵横倍率的平衡变得良好,从而降低失真。另外,因为在近用部測定基准点NP满足上述式子(4)的关系,所以可看到通过近用部測定基准点NP观察的像的横向倍率变小。因此,通过远用部I观察的像的倍率与通过近用部2观察的像的倍率之差变小,从而可降低失真。此外,渐进屈光力镜片10如上述式子(I)所示,在物体 侧表面11调整表面屈光力,以成为正加入度,在眼球侧表面12调整表面屈光力,以成为负加入度。因为眼球侧表面12是负加入度,所以在将远用部I中的球面作为基准面时,眼球侧表面12成为近用部2相比基准面位于眼球侧的形状。由此,因为近用部2接近于眼部所以难以感到摆动。S卩,可降低摆动。另外,因为渐进屈光力镜片10可调整物体侧表面11与眼球侧表面12这两个面的屈光力,所以能够容易地获得期望的屈光力。此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还包含可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渐进屈光力镜片,其中, 在物体侧表面以及眼球侧表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包含 远用部,其含有远用部测定基准点; 近用部,其含有近用部测定基准点; 渐进部,其设置在所述远用部与所述近用部之间,含有在所述远用部侧的端部设置的渐进开始点;以及 主子午线,其通过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所述近用部测定基准点以及所述渐进开始点, 所述一个面满足以下的式子(I) (3), (n-1) X (CT (NP) -CT (DP)) > Add... (I)CY(DP) = CT (DP)…(2)CY(P) < CT(P)... (3) 其中,η是所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折射率,Add是所述渐进屈光力镜片的加入度,CT(DP)是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T(NP)是近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Y(DP)是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横向曲率,CY(P)是比所述渐进开始点更靠所述近用部侧的所述主子午线上的点处的横向曲率,CT(P)是所述点处的纵向曲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其中, 所述一个面还满足以下的式子(4),CY (NP) < CT(NP)... (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用部中的屈光力为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渐进屈光力镜片,其中, 所述物体侧表面以及眼球侧表面中的另一个面是实施了针对所述一个面上设定的屈光力的校正的校正面, 所述另一个面包含 远用部,其含有远用部测定基准点; 近用部,其含有近用部测定基准点; 渐进部,其设置在所述远用部与所述近用部之间,含有在所述远用部侧的端部设置的渐进开始点;以及 主子午线,其通过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所述近用部测定基准点以及所述渐进开始点, 所述另一个面满足以下的式子(2) (3),CY(DP) = CT (DP)…(2)CY(P) < CT(P)... (3) 其中,在所述另一个面中,CT(DP)是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Y(DP)是所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横向曲率,CY(P)是比所述渐进开始点更靠所述近用部侧的所述主子午线上的点处的横向曲率,CT(P)是所述点处的纵向曲率。
全文摘要
一种渐进屈光力镜片,其一个面满足以下式子,CY(DP)=CT(DP)CY(P)<CT(P)其中,CT(DP)是上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纵向曲率,CY(DP)是上述远用部测定基准点处的横向曲率,CY(P)是比上述渐进开始点更靠上述近用部侧的上述主子午线上的点处的横向曲率,CT(P)是上述点处的纵向曲率。
文档编号G02C7/02GK102681206SQ2012100531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8日
发明者伊藤步, 加藤一寿, 加贺唯之, 篠原俊英, 铃木庸平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