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701109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基弧,所述基弧外周依次围绕设置有反转弧、定位弧和边缘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角膜塑形镜及其相关应用方法不仅能够使得佩戴者近视度数得到有效控制、获得良好的自然裸眼视力,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不断优化完善佩戴者的整体视觉功能状况,确保佩戴者获得更加良好的视觉功能状态和持续稳定的视力健康状态,并且最终实现角膜塑形镜的弹性配戴或完全停戴。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塑形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形结构的角膜塑形镜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角膜塑形镜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全球最重要的几十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角膜塑形镜是采用一种特殊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其内表面由多个弧段组成。由于特定的镜片形态设计使得其附着在角膜上后导致泪液层分布差异,并由此产生的流体力学效应来安全改变角膜几何形态,从而形成视光师所希望的全新角膜形态。
[0003]角膜塑形镜既可以在白天戴用,也可以在睡觉时戴在角膜前部。镜片与角膜之间泪液的特定流体力学作用,将逐步使角膜中央区的弯曲度更加平坦和均衡,从而不仅让近视眼者能够迅速获得更加优异的自然裸眼视力,而且因为视网膜像质的显著改善,大脑影像的优化,确保能够有效地阻止了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发展。在全球眼科视光学界,角膜塑形镜被誉为“睡觉就能控制和矫治近视的技术”。
[0004]应该指出,当今的角膜塑形镜不仅视光学效果特别显著,而且,其使用也非常方便和安全。通常只需夜间睡眠时配戴,次日即可恢复正常视力,大多数600度?800度以内的近视患者在I?2周内可迅速达到1.0以上的视力。目前的塑形度数范围已经涵盖到远视和高度近视眼,有多家公司已经承诺为-1200度以内的近视眼提供角膜塑形镜片。五年以上追踪数据表明,90%以上的青少年儿童近视眼度数实现了稳定控制。
[0005]角膜塑形术和角膜塑形镜被关注的热点是如何确保这项技术更安全、更有效,于是,角膜塑形镜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争取实现每次更短、间隔更长、总体更少的戴镜时间,达成短时间阶段性弹性配戴。为了避免长期持续戴用的需求,有消息称美国的一些公司正在开发研制一种生物固化剂,用于塑形后的角膜形态维持,如果获得成功,那么,未来的角膜塑形镜就有望一月只戴几次,或一年只戴几次,目前这种角膜固化剂正在美国FDA关注下的相关动物临床实验中。
[0006]迄今为止,中国是全球角膜塑形镜应用最为广泛、临床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在角膜塑形技术和应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突破性的工作,相关的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状态。据报道,通过配合整体视觉功能的优化训练与评估,尤其是以大脑视觉系统为核心、以像差优化为重点的系统训练——无忧角膜塑形镜OK1.0技术,不仅能够确保近视眼度数能够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而且大多数近视眼者的视力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0OD度甚至更高度数的青少年儿童近视眼者普遍能够实现稳定裸眼视力1.0以上的目标。在这个技术应用阶段,多数中低度近视者的角膜塑形镜在一到两周后就完全实现了阶段性的弹性配戴。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使佩戴者视力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恢复正常视力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及其使用方法。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膜塑形镜,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基弧,所述基弧外周依次围绕设置有反转弧、定位弧和边缘弧。
[000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I?8D。
[0010]作为一种改进,成年人使用时,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I?3D ;青少年儿童使用时,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3?8D。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弧和所述反转弧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
[00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分别设置为非球面的椭球面结构。
[00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弧、所述反转弧、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设置为一片塑形式结构。
[00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弧、所述反转弧、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设置为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且所述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6]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起初I?2周内,佩戴者需要每天晚上配戴使用;
[0018]步骤二、从I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7天配戴使用一次;
[0019]步骤三、从3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14天戴用使用一次;
[0020]步骤四、从6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21天戴用使用一次;
[0021]步骤五、从9个月起之后的6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30天戴用使用一次;
[0022]步骤六、从15个月起之后,佩戴者完全根据视力状况需要戴用或者不戴用。
[0023]步骤七、经检测视力持续60天恢复稳定正常,佩戴者停止戴用使用。
[0024]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角膜塑形镜及其相关应用方法不仅能够使得佩戴者近视度数得到有效控制、获得良好的自然裸眼视力,而且能够循序渐进地不断优化完善佩戴者的整体视觉功能状况,确保佩戴者获得更加良好的视觉功能状态和持续稳定的视力健康状态,并且最终实现角膜塑形镜的弹性配戴或完全停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29]其中:1_基弧;2_反转弧;3_定位弧;4_边缘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形结构的角膜塑形镜,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基弧1,所述基弧I外周依次围绕设置有反转弧2、定位弧3和边缘弧4。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弧I的大小设置为I?8D。
[0031]在成年人使用时,所述基弧I的大小设置为I?3D ;在青少年儿童使用时,所述基弧I的大小设置为3?8D。
[0032]所述基弧I和所述反转弧2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所述定位弧3和所述边缘弧4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如图3所示,当然所述定位弧3和所述边缘弧4也可以分别设置为非球面的椭球面结构,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选择使用。
[0033]所述基弧1、所述反转弧2、所述定位弧3和所述边缘弧4设置为一片塑形式结构,适用于近视度数较低、角膜形态良好、角膜K值适中者;所述基弧1、所述反转弧2、所述定位弧3和所述边缘弧4设置为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且所述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适用于近视眼度数较高、角膜形态复杂、角膜K值过大或过小者。
[0034]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一、起初I?2周内,戴用者需要每天晚上配戴使用;
[0036]步骤二、从I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戴用者需要隔7天配戴使用一次;
[0037]步骤三、从3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戴用者需要隔14天戴用使用一次;
[0038]步骤四、从6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戴用者需要隔21天戴用使用一次;
[0039]步骤五、从9个月起之后的6个月内,戴用者需要隔30天戴用使用一次;
[0040]步骤六、从15个月起之后,戴用者完全根据视力状况需要戴用或者不戴用。
[0041]步骤七、经检测视力持续60天恢复稳定正常,戴用者停止戴用使用。
[0042]在本发明中,对于角膜塑形镜镜片中央区域的基弧的后弧曲率设计,采取量值在I?8D范围的载荷过矫来换算角膜屈光度下降所需要的弧面参数。这样在佩戴者的角膜被充分塑形后,镜片摘除后眼球屈光度获得预定程度的过矫和动态屈光载荷,产生特定的动态远视到近视的变化状态。当然,由于基弧曲率的过矫化设计,所以镜片基弧的前弧曲率设计也要发生变化,这个曲率则是在内弧参数确定后,根据佩戴者的正常屈光矫正的所需要的屈光度换算而确定。这样,就能够确保镜片戴用期间,佩戴者眼睛处于理想的屈光矫正状态或者特定的过矫载荷状态。
[0043]本发明的角膜塑形术和特定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功效更加显著和广泛,适用于一般近视眼者的弹性戴用方式条件下的光学矫正,并且在确保在阶段性弹性配戴和最终的完全停戴条件下,帮助其获得良好的自然裸眼视力和更加优良完善的视觉功能状况。
[0044]本发明的角膜塑形术和特定设计角膜塑形镜片对于大多数近视眼者均有良好的光学矫正、视觉功能优化和视觉健康维护等多种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儿童近视眼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更好地确保佩戴者获得良好的自然视力状况,而且能够佩戴者近视眼度数得到更好的控制。
[0045]本发明角膜塑形镜的适合配戴者的情况:年龄6岁?50岁,身体健康,眼部无任何病理性疾患者;能够配合隐形眼镜的配戴;角膜K值在40D?50D均能得到理想矫正,近度数常规在-4.0OD度以下,低度以上近视眼者其散光度低于近视眼度数一半者。特殊情况下,如果角膜形态合适、配适良好,则矫正的近视眼度数可以宽泛到-6.00D)以下。
[0046]本发明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方法与流程:
[0047]1.仔细进行眼部健康检查,排除所有配戴隐形眼镜禁忌症。对于一些轻度的眼部炎症和干眼患者,如果主觉症状不明显,可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验配,并严密观察,以防在矫正过程症状加重而使矫正被迫终止。
[0048]2.包含全面视功能检测的专业验光程序是检测评估验配者基础视觉功能状况、掌握屈光度的重要手段。验配前,需要全面检测分析验配者的视觉功能状况,并且在戴镜期间定期检测相关视功能优化状况,根据视功能优化状况和视力状况来调整佩戴者的戴镜计划。
[0049]为此,需要为验配者全面检测调节功能并进行专门的透镜载荷试验。还要检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完成电脑验光、主觉验光、角膜曲率计测角膜散光,从而详细分析近视眼者的屈光状况,为选择何种类型镜片提供必要的依据。
[0050]在随后的试戴评估和正式戴用期间,可根据视觉功能状况、主觉验光的结果对镜片参数或配戴方式进行相应调整。
[0051]3.角膜地形图是验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验配前,可根据角膜地形图来分析角膜表面情况,对验配效果进行预测。如角膜中央曲率半径与周边曲率半径差值越大,一般矫治效果就越好。当然,也有差值较小的患者,经试戴后度数下降很快,这可能与角膜可塑性好有关。如角膜过陡(大于48D时)或过平(小于38D时),矫治效果都将受到一定影响。过陡的角膜,镜片定位非常困难,易造成偏位。过平的角膜,可塑的范围减小,可矫治的度数减少。同时,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疗效较顺规散光差。这些情况都可根据角膜地形图进行预测。开始验配后,如发现近视或散光下降很快、散光增加、镜片活动情况改变和和镜片偏位等情况都应作角膜地形图检测,以了解角膜的变化情况,从而对镜片参数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或及时调整配戴时间。
[0052]4.试戴镜系统的应用分析。虽然通过眼部健康检查、专业验光、视觉功能检测评估、角膜曲率计、角膜直径和角膜地形图等的检测后,对用户的屈光状况、视力状况、视觉功能状况以及角膜的大致情况有了了解,因为有时角膜地形图对周边角膜曲率的测量是不够精确的,而周边角膜曲率对镜片的配戴定位和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由于上睑对镜片的作用,如果上睑太紧,也会造成镜片的偏位或活动度太大,为此,必须加大镜片的直径或改变镜片的类型。另外,不同的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也应选择不同类型的OK镜片,从而达到不同的矫治目的。总之,只有通过对试戴镜的荧光评价,再戴镜验光,才能最后得出镜片定制所需各项参数的精确值。
[0053]同时,结合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屈光检测数据,需要根据戴用进程中的视力情况、视觉功能优化状况来及时调整用户角膜塑形镜的戴用计划。首先是戴用时间从较短到较长的过渡,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让佩戴者逐步从欠矫、到足矫、再到过矫和完全过矫的适应过程。一旦佩戴者已经完全适应过矫状况,那么就可以开始安排佩戴者延长戴镜间隔时间,根据用户的视力稳定性数据,逐渐从每天戴用,过度到隔天戴用,隔7天戴用、隔10天戴用、隔15天戴用,隔30天戴用,直至可以由佩戴者完全自身视力状况需要和变化而弹性戴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央区域的基弧,所述基弧外周依次围绕设置有反转弧、定位弧和边缘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I?8D。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成年人使用时,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I?3D ;青少年儿童使用时,所述基弧的大小设置为3?8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和所述反转弧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分别设置为球面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分别设置为非球面的椭球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所述反转弧、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设置为一片塑形式结构。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所述反转弧、所述定位弧和所述边缘弧设置为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且所述至少两片塑形式结构固定连接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起初I?2周内,佩戴者需要每天晚上配戴使用; 步骤二、从I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7天配戴使用一次; 步骤三、从3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14天戴用使用一次; 步骤四、从6个月起之后的3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21天戴用使用一次; 步骤五、从9个月起之后的6个月内,佩戴者需要隔30天戴用使用一次; 步骤六、从15个月起之后,佩戴者完全根据视力状况需要戴用或者不戴用。 步骤七、经检测视力持续60天恢复稳定正常;佩戴者停止戴用使用。
【文档编号】G02C7/04GK104238142SQ20131031130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刘伟中, 刘晓红, 刘燕 申请人:常州喜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