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348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和相应的显示面板,支撑结构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柱,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阵列基板具有下板玻璃且在所述下板玻璃的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两个功能层,且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两个功能层具有开口。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弥补了基板错位的技术缺陷,且带来了新的优势。
【专利说明】显不面板的支撑结构及显不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及相应的显示面 板。

【背景技术】
[0002] 在液晶显示(IXD)面板中,普遍需要使用间隔柱(PS,Photo Spacer)来维持阵列 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间隔距离。
[0003]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100。支撑结构100为典型的间隔 柱结构。参照图1,支撑结构100具有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包括上板玻璃10、黑 色矩阵层1 (BM)和氧化铟锡层2 (ΙΤ0)。间隔柱3布置在彩膜基板上。通常情况下,间隔柱 3在黑色矩阵层1和氧化铟锡层2的基底上制备。当然,理论上讲其也可直接在上板玻璃 10上制备。间隔柱3的自由端(即图1中的下端)顶靠在阵列基板的下板玻璃20上。以 此方式,间隔柱3起到维持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作用。
[0004] 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200。支撑结构200为典型的间隔 柱结构。参照图2,支撑结构200具有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包括上板玻璃10、黑 色矩阵层1 (BM)和氧化铟锡层2 (ΙΤ0)。间隔柱3布置在彩膜基板上。通常情况下,间隔柱 3在黑色矩阵层1和氧化铟锡层2的基底上制备。当然,理论上讲其也可直接在上板玻璃 10上制备。阵列基板包括下板玻璃20和位于下板玻璃20的朝向彩膜基板一侧的功能层 4,功能层4例如为第一金属层(Metall)。间隔柱3的自由端(即图2中的下端)顶靠在阵 列基板的功能层4上。在图2所示的情况中,功能层4即第一金属层。以此方式,间隔柱3 起到维持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的作用。
[0005] 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支撑结构的显示面板具有如下缺点:当显示面板受到外力 冲击而发生形变时,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会发生水平方向(即沿着显示面板平面的方 向,在图1和图2中显示为左右向)的错位,且无法自行恢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相互 水平错位会导致面板出现漏光,从而导致显示色不均、图像干扰等问题,严重影响面板的品 质。


【发明内容】

[0006]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间隔柱的设计使得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有可能发 生水平方向(即沿着显示面板平面的方向)的错位,且这种错位很难自行恢复。阵列基板 和彩膜基板的相互水平错位会导致面板出现漏光,从而导致显示色不均、图像干扰等问题, 严重影响面板的品质。
[0007]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 板,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柱,用于维持阵 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 阵列基板具有下板玻璃且在所述下板玻璃的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两个功能层, 且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两个功能层具有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观测,不同功能层的所述开 口至少部分重叠而共同构成所述间隔柱从中穿过的凹部,且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 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下板玻璃渐减,所述间隔柱穿过所述凹部而在其第二端部顶靠着所 述下板玻璃或其中一个功能层,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法向方向,所述第二 方向为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的方向。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弥补了前述技术缺陷,且带 来了新的优势:
[0009]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在阵列基板上形成了间隔柱从中穿过的 凹部,这样凹部的侧壁会阻挡间隔柱沿第二方向的滑动,从而在面板的平面方向将间隔柱 固定住,起到了将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相对彼此限位的功能,阻止它们在面板的平面方向 上相互错位,从而防止了由此产生的面板漏光、显示色不均、图像干扰等问题,提高了面板 品质。这在现有技术中是无法完成的。
[0010] 其次,该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下板玻璃渐减。以此方 式,凹部形成了具有"多层坡度"的阶梯状侧壁,使发生错位后的间隔柱会沿着侧壁滑回其 初始位置(这可以通过重力来进行),即能使间隔柱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
[0011] 第三,凹部的阶梯状渐缩由阵列基板的多层功能层搭配形成,工艺非常简单,不需 要再增加任何额外的部件、镀层或涂层,而是巧妙地利用阵列基板中本就具有的功能层,在 未增加工艺复杂度和产品尺寸的情况下,达到了上述两点额外效果。
[0012]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的不同功能层的所述开口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下 板玻璃渐减。这样充分地利用了阵列基板的所有功能层,且所形成的凹部的阶梯状侧壁是 连续渐缩的,防止间隔柱偏移的效果最好。
[0013] 优选地,相邻的功能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 位于0. 5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当阶梯状结构的尺寸如上所述地设定时,防止间隔柱偏移 的效果最好。
[0014]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五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 相邻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第二 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 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下板玻璃。如上所述的功能层设置,尤其可方便利地与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制造阵列基板的工艺相结合。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 0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决定性地影响着凹部尺寸,在上述取值范围内,间隔柱一旦偏移,能够利用凹部的坡度而自 发、迅速地恢复到原位。
[0016]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六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 相邻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非晶 硅层、与所述非晶硅层相邻的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 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下板玻璃。该技术方 案尤其可应用于采用五道掩膜法制造的阵列基板,后者在显示面板制造工艺中十分常用, 因此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有利地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0017]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 0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决 定性地影响凹部尺寸,在上述取值范围内,间隔柱一旦偏移,能够利用凹部的坡度而自发、 迅速地恢复到原位。
[0018]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两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 相邻的第一金属层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的第一绝缘层。两个具有开口的功能层所组成 的阶梯状凹部可有利地阻挡间隔柱移动,且一旦其移动使其回到原位,对于本发明而言,额 外的功能层并非必须的。在将工艺和材料成本作为首要考量时,可采用本实施方案。既可 解决先前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又可最大限度节省时间和金钱的成本。
[0019] 优选地,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与下板玻璃相邻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不具 有开口,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四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 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 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第一金属 层。在此方案中,可以不对第一金属层进行开口。
[0020] 优选地,所述彩膜基板具有上板玻璃和位于所述上板玻璃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一 侧的黑色矩阵和公共电极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上板玻璃的朝向所述阵列 基板的表面上,或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黑色矩阵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 上,或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公共电极层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上。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允许多种选择,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002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 结构。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和显示面板有效地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 容易发生的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错位的问题。本发明巧妙地利用阵列基板中原本就具 有的各个功能层形成具有"多层坡度"的阶梯状向下渐缩的凹部,可利用凹部的侧壁限制间 隔柱沿面板平面方向移动;同时,即使间隔柱发生了移动错位,滑到位于上部的某个功能层 上,凹部侧壁的梯度结构也可使得间隔柱例如通过重力自动滑回到原来位置,从而消除阵 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错位,彻底解决因此而产生的漏光、光不均、图像干扰等缺陷。
[0023]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 到本发明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0025]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
[0026] 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
[0027]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0028]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以及
[0029]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0030]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2]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0033] 在图3中,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300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
[0034] 阵列基板具有下板玻璃320,且在下板玻璃320的朝向彩膜基板一侧具有五个功 能层。在图3中,功能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与下板玻璃320相邻的第一金属层304、与第一金 属层304相邻的第一绝缘层305、与第一绝缘层305相邻的第二金属层306、与第二金属层 306相邻的第二绝缘层307,以及与第二绝缘层307相邻的像素电极层308。
[0035] 彩膜基板具有上板玻璃310和位于上板玻璃310的朝向阵列基板320 -侧的黑色 矩阵301和公共电极层302。
[0036] 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间隔柱303,用于维持阵列 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距离。其中Y方向为显示面板的法向方向,即图中右下角坐标系的 Y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3的上下向。
[0037] 间隔柱3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一端部在图3中即为上端部。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柱3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公共电极层302的朝向阵列基板的 表面上。
[0038]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并非一定的。根据具体的构造需求,在间隔柱 303的第一端部处,在间隔柱303和彩膜基板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构造。
[0039] 在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303的第一端部也可以直接固定到上板玻璃310 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在另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3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黑色 矩阵301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
[0040] 从图3中可明显看出,阵列基板的第一金属层304、第一绝缘层305、第二金属层 306、第二绝缘层307以及像素电极层308均具有开口。且沿Y方向(图中右下角坐标系的 Y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3的上下向)观测,不同功能层的开口至少部分重叠而共同构成 间隔柱303能够从中穿过的凹部。该凹部在X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板玻璃渐减。所述X方 向即图3中右下角坐标系的X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3的左右向。同时,X方向也是沿着 显示面板的平面的方向。
[0041] 从图3可明显看出,间隔柱303穿过由第一金属层304、第一绝缘层305、第二金属 层306、第二绝缘层307以及像素电极层308的开口所形成的凹部,而在其第二端部顶靠着 下板玻璃320。从图3中看,所述第二端部即间隔柱303的下端。
[0042] 优选地,第一金属层304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 0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当阶梯状结构的尺寸如上所述地设定时,防止间隔柱偏移的效果 最好。因为第一金属层304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决定性地影 响凹部尺寸,在上述取值范围内,间隔柱一旦偏移,能够利用凹部的坡度而自发、迅速地恢 复到原位。
[0043] 进一步优选地,像素电极层308、第二绝缘层307、第二金属层306、第一绝缘层 305、第一金属层304的开口在X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板玻璃320渐减。
[0044] 优选地,阵列基板的相邻的功能层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 距离的差值位于〇. 5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这样充分地利用了阵列基板的所有功能层,且 所形成的凹部的阶梯状侧壁是连续渐缩的,防止间隔柱偏移的效果最好。
[0045] 具体地参照图3,图3中dl表示第一金属层304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 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绝缘层305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 差值。优选地,dl位于0. 5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
[0046] d2表示第一绝缘层305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和第 二金属层306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优选地,d2位于 0·5μηι至10卩111的范围内。
[0047] d3表示第二金属层306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和第 二绝缘层307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优选地,d3位于 0·5μηι至10卩111的范围内。
[0048] d4表示第二绝缘层307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像 素电极层308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优选地,d4位于 0·5μηι至10卩111的范围内。
[0049] 在支撑结构300中,间隔柱303能在R = r0+dl+d2+d3+d4的半径内恢复到原来位 置(坡底)。r0为第一金属层304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303的底面中心之间的距离。按照 上述优选取值所构成的可恢复半径,符合间隔柱303通常的错位量级。
[0050] 在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对于采用五道掩膜法制造的阵列基板,可以在第二金属 层和第一绝缘层之间设置非晶硅层,形成具有六个层的坡度的阶梯状凹部。
[0051] 即使得阵列基板包括六个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320相 邻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非晶硅 层、与所述非晶硅层相邻的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 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下板玻璃320。
[0052] 该技术方案尤其可应用于采用五道掩膜法制造的阵列基板,后者在显示面板制造 工艺中十分常用,因此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可有利地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0053]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0054] 在图4中,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400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
[0055] 阵列基板具有下板玻璃420,且在下板玻璃420的朝向彩膜基板一侧具有两个功 能层。在图4中,功能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与下板玻璃420相邻的第一金属层404以及与第 一金属层404相邻的第一绝缘层405。
[0056] 彩膜基板具有上板玻璃410和位于上板玻璃410的朝向阵列基板420 -侧的黑色 矩阵401和公共电极层402。
[0057] 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间隔柱403,用于维持阵列 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距离。其中Y方向为显示面板的法向方向,即图中右下角坐标系的 Y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4的上下向。
[0058] 间隔柱4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一端部在图4中即为上端部。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柱4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公共电极层402的朝向阵列基板的 表面上。
[0059]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并非一定的。根据具体的构造需求,在间隔柱 403的第一端部处,在间隔柱403和彩膜基板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构造。
[0060] 在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403的第一端部也可以直接固定到上板玻璃410 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在另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4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黑色 矩阵401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
[0061] 从图4中可明显看出,阵列基板的第一金属层404和第一绝缘层405均具有开口。 且沿Y方向(图中右下角坐标系的Y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4的上下向)观测,不同功能 层的开口至少部分重叠而共同构成间隔柱403能够从中穿过的凹部。该凹部在X方向上的 尺寸朝向下板玻璃420渐减。所述X方向即图4中右下角坐标系的X轴所显示的方向,也 即图4的左右向。同时,X方向也是沿着显示面板的平面的方向。
[0062] 从图4可明显看出,间隔柱403穿过由第一金属层404和第一绝缘层405的开口 所形成的凹部,而在其第二端部顶靠着下板玻璃420。从图4中看,所述第二端部即间隔柱 403的下端。同时,第一绝缘层405和第一金属层404的开口在X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板玻 璃420渐减。
[0063] 优选地,第一金属层404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403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 0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优选地,阵列基板的相邻的功能层的开口边缘与间隔柱403的周 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位于〇. 5μπ?至ΙΟμ--的范围内。
[0064]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0065] 在图5中,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500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
[0066] 阵列基板具有下板玻璃520,且在下板玻璃520的朝向彩膜基板一侧具有五个功 能层。在图5中,功能层从下至上分别为与下板玻璃520相邻的第一金属层504、与第一金 属层504相邻的第一绝缘层505、与第一绝缘层505相邻的第二金属层506、与第二金属层 506相邻的第二绝缘层507,以及与第二绝缘层507相邻的像素电极层508。
[0067] 彩膜基板具有上板玻璃510和位于上板玻璃510的朝向阵列基板520 -侧的黑色 矩阵501和公共电极层502。
[0068] 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Υ方向延伸的间隔柱503,用于维持阵列 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距离。其中Υ方向为显示面板的法向方向,即图中右下角坐标系的 Υ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5的上下向。
[0069] 间隔柱5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一端部在图5中即为上端部。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间隔柱5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公共电极层502的朝向阵列基板的 表面上。
[0070]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并非一定的。根据具体的构造需求,在间隔柱 503的第一端部处,在间隔柱503和彩膜基板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构造。
[0071] 在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503的第一端部也可以直接固定到上板玻璃510 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在另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柱503的第一端部固定到黑色 矩阵501的朝向阵列基板的表面上。
[0072] 从图5中可明显看出,阵列基板的第一金属层504不具有开口,第一绝缘层505、第 二金属层506、第二绝缘层507以及像素电极层508均具有开口。且沿Υ方向(图中右下角 坐标系的Υ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5的上下向)观测,不同功能层的开口至少部分重叠而 共同构成间隔柱503能够从中穿过的凹部。该凹部在X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板玻璃520渐 减。所述X方向即图5中右下角坐标系的X轴所显示的方向,也即图5的左右向。同时,X 方向也是沿着显示面板的平面的方向。
[0073] 从图5可明显看出,间隔柱503穿过由像素电极层508、第二绝缘层507、第二金 属层506、以及第一绝缘层505的开口所形成的凹部,而在其第二端部处顶靠着第一金属层 504。从图5中看,所述第二端部即间隔柱503的下端。
[0074]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的显示面板。
[0075]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和相应的显示面板弥补了现 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且带来了新的优势:
[0076]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在阵列基板上形成了间隔柱从中穿过的 凹部,这样凹部的侧壁会阻挡间隔柱沿X方向的滑动,从而在面板的平面方向将间隔柱固 定住,起到了将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相对彼此限位的功能,阻止它们在面板的平面方向上 相互错位,从而防止了由此产生的面板漏光、显示色不均、图像干扰等问题,提高了面板品 质。这在现有技术中是无法完成的。
[0077] 其次,该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X方向上的尺寸朝向下板玻璃渐减。以此方式,凹部 形成了具有"多层坡度"的阶梯状侧壁,使发生错位后的间隔柱会沿着侧壁滑回其初始位置 (这可以通过重力来进行),即能使间隔柱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
[0078] 第三,凹部的阶梯状渐缩由阵列基板的多层功能层搭配形成,工艺非常简单,不需 要再增加任何额外的部件、镀层或涂层,而是巧妙地利用阵列基板中本就具有的功能层,在 未增加工艺复杂度和产品尺寸的情况下,达到了上述两点额外效果。
[〇〇79]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 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 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 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 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 基板之间设置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间隔柱,用于维持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距离, 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阵列基板具有下板 玻璃且在所述下板玻璃的朝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两个功能层,且所述阵列基板的 至少两个功能层具有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观测,不同功能层的所述开口至少部分重叠而 共同构成所述间隔柱从中穿过的凹部,且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向 所述下板玻璃渐减,所述间隔柱穿过所述凹部而在其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下板玻璃或其中 一个功能层,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法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 平面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的不同功能层的所述 开口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朝向所述下板玻璃渐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功能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间 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的差值位于〇. 5 μ m至10 μ m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五个 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相邻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 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 缘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下板玻 3? 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 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Oym至ΙΟμπι的范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六个 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相邻的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 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非晶硅层、与所述非晶硅层相邻的第二金属层、 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层,所述间隔 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下板玻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开口边缘与所述 间隔柱的周向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位于Oym至ΙΟμπι的范围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两个 具有所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下板玻璃相邻的第一金属层和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 邻的第一绝缘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与下 板玻璃相邻的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不具有开口,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四个具有所 述开口的功能层,分别为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相邻的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绝缘层相邻的 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相邻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绝缘层相邻的像素电极 层,所述间隔柱的第二端部顶靠着所述第一金属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具有上 板玻璃和位于所述上板玻璃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黑色矩阵和公共电极层,所述间隔 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述上板玻璃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上,或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 部固定到所述黑色矩阵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上,或所述间隔柱的第一端部固定到所 述公共电极层的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表面上。
1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 的显示面板的支撑结构。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4090403SQ20141029075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郑华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