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47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防水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壳,用于容置拍摄设备,防水壳包括前壳、后盖、镜头框和镜片;后盖盖设于前壳的后端,镜头框位于前壳的前端,镜片盖设于镜头框的前端,后盖、前壳、镜头框和镜片形成容置拍摄设备的腔室;镜头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的前端连接于镜片,第二框架位于第一框架的后端,第二框架的后端位于前壳的前端,且第二框架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外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壳具有重量更轻、成本更低和散热性能更好的效果。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领域,尤其涉及防水壳。 防水壳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用于拍照设备的防水壳较厚,重量较重,尤其是防水壳的镜头框部位,不利 于用户在水下操作,并且在制造的时候所使用的材料也较多。由于拍摄设备在使用中容易 发热,现有防水壳的镜头框较厚,导热较慢,因此拍摄设备所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易于堆 积于防水壳内,从而导致拍摄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壳,旨在通过结构优化,使得防水壳的 重量更轻,散热性能更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壳,用于容置拍摄设备,所述防水壳 包括前壳、后盖、镜头框和镜片;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前壳的后端,所述镜头框位于所述前 壳的前端,所述镜片盖设于所述镜头框的前端,所述后盖、前壳、镜头框和镜片形成容置所 述拍摄设备的腔室;所述镜头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前 端连接于所述镜片,所述第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后端,所述第二框架的后端位于所 述前壳的前端,且所述第二框架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外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
[0005] 优选地,所述防水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内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 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后端与所述前壳的前端。
[0006]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加强筋中背向所述第一 凹部内周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周面共面。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框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的内周面凹陷的第二凹部。
[0008] 优选地,所述镜头框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前壳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凹部设于所述第 二框架中凸出于所述前壳的该侧面的部位,所述第一凹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中位于所述前 壳正前方的部位。
[0009] 优选地,所述防水壳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镜头框内侧的遮光圈,所述遮光圈 的外周面与所述镜头框的内周面贴合,在正常使用时,所述遮光圈的内周面套于所述拍摄 设备的镜头上。
[0010] 优选地,所述防水壳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框内侧的抵挡部,所述遮光圈夹设于 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镜片之间。
[0011] 优选地,所述抵挡部为环状且开设有缺口,所述遮光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缺口插 合的凸出部。
[0012] 优选地,所述镜头框内侧的抵挡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抵挡部相间隔地设置, 所述遮光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抵挡部卡合的凹槽部。
[0013] 优选地,所述遮光圈的内径在沿所述镜头框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壳,其镜头框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其中第二框架设 有第一凹部,从而一方面减轻了防水壳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热胀冷缩造成镜头 框的变形;再一方面由于第二框架的厚度变薄而使得镜头部分的散热性能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的防水壳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壳第二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部分部件未示出;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壳第三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部分部件未示出。
[0019]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 实用新型。
[0021] 按照图1和图2中所建立的坐标系定义: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 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
[002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壳5,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该防水壳5用于 容置拍摄设备,所述防水壳5包括前壳1、后盖2、镜头框11和镜片3。所述后盖2盖设于所 述前壳1的后端,所述镜头框11位于所述前壳1的前端。所述镜头框11与所述前壳1连 接,该连接可以是螺接、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本实施例中镜头框11和所述前壳1 一体成型。 所述镜片3盖设于所述镜头框11的前端,所述后盖2、前壳1、镜头框11和镜片3形成容置 所述拍摄设备的腔室。其中,所述镜头框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15, 所述第一框架114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镜片3,所述第二框架115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4的后 端,所述第二框架115的后端位于所述前壳1的前端,且所述第二框架115的内周面上设置 有向镜头框11外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1151。
[0023] 上述防水壳5的镜头框11包括第一框架114和第二框架115,其中第二框架115 设有第一凹部1151,从而一方面减轻了防水壳5整体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热胀冷缩 造成镜头框11的变形;再一方面由于第二框架115的厚度变薄而使得镜头部分的散热性能 更好。
[0024] 进一步地,防水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1151内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 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4的后端与所述前壳1的前端。上述防水壳由于在通过 在第二框架115的内周面1152凹设有第一凹部1151,从而会造成第二框架115的强度降 低。因此,上述防水壳通过设置加强筋13,加强筋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框架114与前壳 1,从而可以起到加固第一框架114与前壳1的作用,从而避免因为第二框架115的强度降 低而导致第一框架114不稳固的情况发生。
[002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13与所述第一凹部1151的内周面连接,所述加强 筋13中背向所述第一凹部1151内周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框架114的内周面1141共面。 加强筋13与所述第一凹部1151的内周面连接可以便于制造。即在注塑成型时,对应加强 筋13与第一凹部1151的内周面一体成型的模具更简单。通过加强筋13的上述一面与所 述第一框架114的内周面1141共面,从而使得镜头框11的内周面更平滑,易于供其他部件 插入。
[0026]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13在第一凹部1151的内周面间隔地设置。
[002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框架115的外周面1153上设置有向镜头框11的内周面凹陷 的第二凹部1154。通过设置第二凹部1154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上述防水壳的重量和散热能 力。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框11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前壳1的一侧面12,所述第二凹部 1154设于所述第二框架115中凸出于所述前壳1的该侧面12的部位,所述第一凹部1151 设于所述第二框架115中位于所述前壳1正前方的部位。通过上述设置,从而使得镜头框 11的第一凹部1151和第二凹部1154错开设置,使得防水壳的结构合理,进而可以使得模 具制作更简单。具体地,请参看图1,将镜头框11的在图中的右侧轮廓线6,沿着镜头框11 的中线7镜像到左边,形成镜像线6'。该镜像线6'即为镜头框11在未设置第二凹部1154 时应有的轮廓线,而图中镜像线6'右侧的实际的轮廓线则为设置了第二凹部1154的镜头 框11的投影。
[0029]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壳5还包括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镜头框11内侧的遮光圈4,所述 遮光圈4的外周面41与所述镜头框11的内周面贴合。在正常使用时,所述遮光圈4的内 周面42套于所述拍摄设备的镜头上。
[0030] 上述防水壳5通过设置遮光圈4来遮挡光线,同时将拍摄设备的镜头卡紧于镜头 框11中。相对于现有防水壳中通过压盖和遮光件共同作用以实现遮光和卡紧作用,上述防 水壳5在保证充足遮光效果的同时,结构更简单。上述防水壳5取消了压盖,因此在装配时 更便捷,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上述防水壳5由于 减少了压盖使其重量更轻,更利于外出携带,利于用户的水下操作。
[0031] 具体地,所述镜片3与所述镜头框11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连接。点胶的方式不但 使得镜片3与镜头框11之间的固定更牢固,而且防水性能较好。在其他实施例中,镜片3 也可以通过双面胶粘贴至镜头框11的前端或密封圈而卡装入镜头框11内。
[0032]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壳5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框11内侧的抵挡部113。本实施 例中,加强筋13和第二框架115的内周面1152 -体成型,所述抵挡部113和所述镜头框11 内侧的加强筋13 -体成型,即第二框架115、加强筋13和抵挡部113为一体成型。其他实 施例中,抵挡部113也可以直接与第二框架115的内周面1152粘接、卡接、焊接或一体成型 等从而固设于镜头框11内。所述遮光圈4夹设于所述抵挡部113与所述镜片3之间,一方 面从而避免遮光圈4在工作过程中滑动而影响拍摄设备的工作;另一方面避免拍摄设备的 镜头退出镜头框11时,遮光圈4套于拍摄设备的镜头上而带出镜头框11。具体地,本实施 例中,抵挡部113为环形状。
[0033]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圈4前端的内径小于遮光圈4后端的内径。在装配时,镜头可 以较为轻易地插入遮光圈4的后端,从而具有易于装配的效果;在镜头继续向遮光圈4的前 端的插入过程中逐渐抵紧遮光圈4的内周面42,从而将镜头固定于镜头框11内。具体地, 所述遮光圈4的厚度在沿所述镜头框11后端至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34] 具体地,所述前壳1和后盖2为透明的塑胶件,所述前壳1、后盖2和镜头框11的 厚度为2_至4_。在潜水较深时,为了避免防水壳的强度不够而影响拍摄设备,现有防水 壳厚度在4mm以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前壳1、后盖2和镜头框11的厚度为2. 4_,可以满足 l〇m的潜水深度,相对于惯用厚度,本实施例的防水壳的重量更轻、厚度更薄,成本更低具有 较强竞争力和实用性。
[0035] 具体地,所述镜片3为球面镜片3。球面镜片可增加拍摄设备的拍摄范围。
[0036] 具体地,所述遮光圈4为软质件。该软质材料为在室温下质地较软,在外力作用下 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材料,比如纤维材料、橡胶材料等。软质件可避 免遮光圈4与镜头触碰时将镜头损坏。
[0037] 请参看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水壳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壳5a在上一 防水壳5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防水壳5a包括前壳la、连接于前壳la的前端的镜头框11a, 前壳la和镜头框11a-体成型。镜头框11a内设有遮光圈4a。遮光圈4a的外周面41a与 镜头框11a的内周面111a相贴合;遮光圈4a的内周面42a用于和拍摄设备的镜头相套合。 镜头框11a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4a和第二框架115a,所述第一框架114a的前端连 接于所述镜片3a,所述第二框架115a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4a的后端,所述第二框架115a 的后端位于所述前壳la的前端,且所述第二框架115a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11a外 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1151a。防水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4a的后端与所述前壳 la的前端的加强筋13a。所述加强筋13a与第二框架115a的内周面1152a连接。
[0038] 所述防水壳5a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框11a内侧的抵挡部113a,所述遮光圈4a 夹设于所述抵挡部113a与所述镜片3a之间。
[0039] 相对于上一实施例防水壳5,本实施例防水壳5a的抵挡部113a的数量为多个,所 述多个抵挡部113a相间隔地设置。相应地,遮光圈4a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抵挡部113a卡合 的凹槽部43a,凹槽部43a的槽底和槽壁与抵挡部113a相抵触。从而防止遮光圈4a相对于 镜头框11a旋转而影响拍摄效果。并且,多个抵挡部之间的缺口 1131a可方便遮光圈4a的 拆卸或安装。
[0040]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多个抵挡部113a相间隔地设置,其间隔可大可小。上 述实施例中,多个抵挡部113a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可以看作遮光圈4a的下端设凹槽部 43a。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抵挡部113a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设置地较小,即可以看作遮 光圈4a的下端设有凸出,而该凸出插入多个抵挡部113a之间的间隙中。
[0041] 请参看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防水壳5b。
[0042] 防水壳5b包括前壳lb、连接于前壳lb的前端的镜头框11b,前壳lb和镜头框lib 一体成型。镜头框lib内设有遮光圈4b。遮光圈4b的外周面41b与镜头框lib的内周面 111b相贴合;遮光圈4b的内周面42b用于和拍摄设备的镜头相套合。镜头框lib包括相 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4b和第二框架115b,所述第一框架114b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镜片3b, 所述第二框架115b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4b的后端,所述第二框架115b的后端位于所述前 壳lb的前端,且所述第二框架115b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lib外周面凹陷的第一凹 部1151b。防水壳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114b的后端与所述前壳lb的前端的加强筋 13b。所述加强筋13b与第二框架115b的内周面1152b连接。
[0043] 所述防水壳5b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框lib内侧的抵挡部113b,所述遮光圈4b 夹设于所述抵挡部113b与所述镜片3b之间。
[0044] 相对于上一实施例防水壳5a,本实施例防水壳5b的抵挡部113b为环状且开设有 缺口 1131b,所述遮光圈4b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缺口 1131b插合的凸出部43b。装配完毕时, 遮光圈4b的凸出部43a的根部与抵挡部113b相抵触。
[0045] 本实施例中,缺口 1131b贯穿抵挡部113b的前后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缺口 1131b也可以是由抵挡部113b的前表面向后开设的盲孔。
[004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防水壳,用于容置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包括前壳、后盖、镜头框和 镜片;所述后盖盖设于所述前壳的后端,所述镜头框位于所述前壳的前端,所述镜片盖设于 所述镜头框的前端,所述后盖、前壳、镜头框和镜片形成容置所述拍摄设备的腔室;所述镜 头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的前端连接于所述镜片,所述第 二框架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后端,所述第二框架的后端位于所述前壳的前端,且所述第二 框架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框外周面凹陷的第一凹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 内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后端与所述前壳的前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凹部的内周面连 接,所述加强筋中背向所述第一凹部内周面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周面共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镜头 框的内周面凹陷的第二凹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框的一侧凸出于所述前壳的一 侧面,所述第二凹部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中凸出于所述前壳的该侧面的部位,所述第一凹部 设于所述第二框架中位于所述前壳正前方的部位。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还包括可拆卸地设 于所述镜头框内侧的遮光圈,所述遮光圈的外周面与所述镜头框的内周面贴合,在正常使 用时,所述遮光圈的内周面套于所述拍摄设备的镜头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框内 侧的抵挡部,所述遮光圈夹设于所述抵挡部与所述镜片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为环状且开设有缺口,所述遮 光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缺口插合的凸出部。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框内侧的抵挡部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多个抵挡部相间隔地设置,所述遮光圈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抵挡部卡合的凹槽部。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圈的内径在沿所述镜头框后端 至前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文档编号】G03B17/08GK203849535SQ201420201156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张显志 申请人: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