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距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1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1组镜头组Gl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4彡(-F4)/FL彡I.0;该微距镜头,可以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实现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微距镜头。
【专利说明】一种微距镜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可良好成像的微距镜头,可以广泛地用于数码相机镜头,摄像机镜头,尤其是单反相机镜头等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单反照相机使用的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的微距镜头种类繁多,比如公知日本特开2006-153942号和日本特开2012-53260号专利,从物体侧开始,各透镜组的屈光度依次为正,负,正,负的结构,物体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的合焦过程中,由第2组和第4组镜片组移动来进行合焦的,第I组和第4组固定。虽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成像效果,但是镜片枚数较多,无法实现低成本小型化,如果将此实用新型放大用于35mm全幅画面的话,体积将更大,成本会更高。
[0003]还有,比如公知的日本特开2012-63403号专利,从物体侧开始,各透镜组的屈光度依次为正,负,正,负,负,正的结构,物体从无穷远到摄影倍率为等倍的过程中,第2组和第4组镜片组移动进行合焦,第I组和第4,5,6组固定。虽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成像效果,但是镜片枚数较多,无法实现低成本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公知的微距镜头体积庞大,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可实现高性能的成像效果,且体积小,成本低的高性能微距镜头。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I透镜组Gl,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I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I组镜头组Gl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0006]0.4 彡(_F4)/FL 彡 1.0 (I)
[0007]其中,
[0008]F4:第4透镜组G4的焦点距离
[0009]FL:无穷远状态下,全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0010]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距镜头,满足条件式(2);
[0011]1.0 彡(-F4) /Ymax 彡 6.0 (2)
[0012]其中,Ymax:无穷远状态下,光学系的最大近轴像高(Ymax = FL anco)。
[0013]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距镜头,满足条件式(3);
[0014]0.5 彡(_F4)/F1 彡 2.0 (3)
[0015]其中,
[0016]Fl:第I透镜组Gl的焦点距离;
[0017]如果超过条件式(I)的上限的话,第4透镜组的屈光度太弱,虽然像差很容易补正,但是由于第4组镜片组的屈光度过弱导致第三透镜组对焦行程过大,将无法实现小型化。如果超过条件式(I)的下限的话,虽然很容易实现小型化,但由于第4组的屈光度太强,用一片负透镜将无法很好的补正像差,如果很好的补正的话,必须要追加要数枚镜片,这样就无法实现低成本小型化。
[0018]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第四组的负屈光度太弱,将无法实现足够长的后焦距(镜头的最后一面到像面的距离),应用于单反相机上。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第4透镜组的屈光度就会太强,虽然很容易实现较长的后焦距,但是产生象差也无法被很好的补正。
[0019]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的话,第I透镜组的屈光度就会太强或第4透镜组的屈光度太弱,这样就会导致第一组产生的像差过多,作为对焦组的第2组和第3组,在对焦过程中,无法保证每个距离都能很好成像。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第I镜片的屈光度太弱,或者第4组的屈光度太强,虽然容易实现小型化,但是第4组产生的像差将无法很好的得到补正。
[0020]实用新型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实现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微距镜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微距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实施例1中第一实施例中无穷远,等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0024]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微距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实施例2中第一实施例的无穷远,等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I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I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
[0028]第一实施例的无穷远,等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2所示。
[0029]第一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0030]R (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0031]D (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0032]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0033]Vd:玻璃的阿贝数
[0034]焦距:98.5
[0035]FNO:2.87
[0036]半画角度ω:12.26
[0037]
面序号RD Nd Vd
1104.8968 5.0000 1.83500 42.98
2-170.5749 0.1500
344.8035 5.9336 1.49700 81.61
[0038]CN 2CM028452 U S- S 塞矧
^ -84.5776 1.2000 L 88270 26.85
51400.00190 D( 5)
6102.7569 1.2000 1.72669 27.28
730.8700 4.4058
8—91.5271 1.2000 1.58874 41.18
934.5756 6.080〗,Q22005NDPOOOO
11STOP inf D(Il)
12234.4383 4.4500 1.83621 42.30
13I7L 5774 2.3900
14810479 5.5000 1.72301 55.00
15-66.6652 I.2000 1.92286 20.88
16-11960.3912°g)
17—84.5789 1.2000 1.49700 81.61
1858.9820D(18)
〔003£
6 19 inf像面
F98.500等倍
D( 5)2.000021.4782
D(1)21.47822.0000
D(Il)31.438612.3606
D(16) 8.680327.7583.D (18)46.630246.6302
[0040]实施例2
[0041]如图3所示,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I透镜组Gl,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和第4透镜组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I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
[0042]第二实施例的无穷远,I倍摄影倍率和2倍摄影倍率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如图4所示。
[0043]第二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0044]R (mm):各个面的曲率半径
[0045]D(mm):各镜片间隔和镜片厚度
[0046]Nd:d线的各个玻璃的折射率
[0047]Vd:玻璃的阿贝数
[0048]焦距:84.04
[0049]FNO:2.87
[0050]半画角度ω: 14.26
[0051]
[2900]
9Z '6f 9Ζ0^9 ? 0002 'IΖ09\ '69-8
0U6 'e2189 '61I
Ζ9 '9Ζ 98S88 ? 0002 'I0291 ?59
(9 )α9ZS6'9LS
SO XS 5^506 "I 0002 ?I9SS '9L~f
0Κ69 Ζ1099 ? 9198-S6LZ6 '6Ζ2
0051.068SI 'ZlZ-Z
86 'Zf 009C8 'I 0000 '9C802 '09I
b
[C900]
^fOL '869沈 Os(π)α
8Ζ08.Τ0219 '6(0Ι)α
ε,08.6οοοο?(s )α
厘勸 JUI61
(8Ι)αQ9e^.6881
19 9Ι62Ζ ? 0002 ?69Ζ9 'ZL-ZT
(91)0OZlZ 'f6f-91
6ΚΖ2 ^8298 'I 0002 'I96LZ 'Ζ9~91
£6 '09 C99£9 'I OOOS 'S^098 'S5H
006S 飞8960 ?抑-Cl
ZO 'OS £ZZ9L ? 009^ TIL8Z'mZl
(τι)α jutdois τι
(ο?)α0906 τιζοι./-S ^ /^.r~\ ^ r-> /-*.τ /-V./-/λ τ r~\ r^i.τ r-7r*
D (16) 4.7385 16.3606
D(18) 39.0196 39.0196
[0054](条件式总结表)
[0055]
实施例1 实施例2 条件式(I):0.7960.674
0.5彡fll/FL彡1.0
条件式(2):1.1291.263
1.0彡fll/FKl.5
条件式(3):3.6612.651
1.0^f11/Ymax^6.0
O
【权利要求】
1.一种微距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I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I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I组镜头组Gl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 . 0.4≤(_F4)/FL ≤ 1.0 (I) 其中, F4:第4透镜组G4的焦点距离 FL:无穷远状态下,全光学系的焦点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距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2);
.1.0 ≤(-F4)/Ymax ≤ 6.0 (2) 其中, Ymax:无穷远状态下,光学系的最大近轴像高(Ymax = FLX tan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距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3);
.0.5 ≤(-F4)/F1 ≤2.0 (3) 其中, Fl --第4透镜组Gl的焦点距离。
【文档编号】G02B15/173GK204028452SQ201420459283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1日
【发明者】张小华 申请人: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