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90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金属壳体的顶部延伸折弯出若干弹压片和若干定位片,在散热片组装于金属壳体的顶部时各弹压片分别先穿过散热片上各个对应的定位孔,在散热片向一侧滑动后弹压片滑动到自锁槽内,在导光管组装于散热片的顶部时各定位柱分别卡设于对应位置的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固定支架,通过自锁结构把散热片、导光管和金属壳组配成为一个整体,少使用一个零件,节省空间,实现收发器模块的高密度,尤其是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低高度要求,有更多的空间或增加散热片体积,提供更好的散热性。
【专利说明】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散热及设备状态显示的可插入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收发器模块用于为通信设备的电子模块或者电子系统提供双向连接,例如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和计算机系统等。支持光纤和铜基收发器的热插拔小封装模块(SFP/SFP+)标准包括减少尺寸以获得更高端口密度的收发器的规范。典型的,SFP/SFP+收发器模块插入安装在电路板上金属壳中。为了增大电路板上收发器的密度,有时使用堆叠连接器系统(ganged or stacked connect1n system),每个收发器模块插入插槽或者金属壳中的插座。
[0003]工作在更高的信号速度和更高的端口密度的更高性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导致了对散热的更多关注。通常,普遍使用增加信号速度的电子设备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在长距离传输中普遍使用的多路传输也可能导致散热问题,特别在光纤系统中包括必须以确认工作温度工作的激光,以使得该激光在特定频率工作。
[0004]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散热片用来吸收和消耗来自SFP/SFP+等模块的热量。在有些应用中,设置状态显示器来显示SFP/SFP+等模块或者端口的状态。由于电路板上模块密度的增加,在容纳散热片的同时,在电路板的可用空间上进行端口状态的显示,是目前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改进用于可插入电子设备的散热片和状态指示器的组配结构,从而实现更好的散热,以及在状态显示下实现电子设备模块的高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它不使用固定支架,通过自锁结构把散热片、导光管和金属壳组配成为一个整体。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它少使用一个零件,节省空间,实现收发器模块的高密度,尤其是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低高度要求。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它减少零部件,故有更多的空间或增加散热片体积,提供更好的散热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包括金属壳体、散热片和导光管,散热片组装于金属壳体的顶部,导光管组装于散热片的顶部,金属壳体的顶部延伸折弯出若干弹压片和若干定位片,散热片对应于弹压片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一侧开设有自锁槽,自锁槽连通定位孔,在散热片组装于金属壳体的顶部时各弹压片分别先穿过散热片上各个对应的定位孔,在散热片向一侧滑动后弹压片滑动到自锁槽内,定位片的上端部开设有卡槽,导光管对应于卡槽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柱,在导光管组装于散热片的顶部时各定位柱分别卡设于对应位置的卡槽中。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面的四周分别撕裂出所述弹压片,弹压片根部连结于金属壳体,弹压片向上翘起,弹压片的外端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弹性压接部,在弹压片滑动到自锁槽后弹性压接部弹性压于散热片。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壳体的两侧和中间分别折弯出若干定位片,定位片垂直于金属壳体的顶面。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片顶部的卡槽上端开口,开口处的宽度收缩变小形成一瓶颈部,卡槽中部的两个侧壁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卡槽的底部开设有细槽。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管的两侧分别延伸出若干定位柱,定位柱的外端设置有限位圆台,限位圆台的外径大于定位柱的外径。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固定支架,通过自锁结构把散热片、导光管和金属壳组配成为一个整体。
[0015]本实用新型少使用一个零件,节省空间,实现收发器模块的高密度,尤其是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低高度要求,有更多的空间或增加散热片体积,提供更好的散热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组装于金属壳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向一侧滑动后弹压片滑动到自锁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金属壳体2、散热片3、导光管4、弹压片5、定位片6、定位孔7、自锁槽8、定位柱9、限位圆台10、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6]实施例,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包括金属壳体1、散热片2和导光管3,散热片2组装于金属壳体I的顶部,导光管3组装于散热片2的顶部,金属壳体I的顶部延伸折弯出若干弹压片4和若干定位片5,散热片2对应于弹压片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6,定位孔6 —侧开设有自锁槽7,自锁槽7连通定位孔6,在散热片2组装于金属壳体I的顶部时各弹压片4分别先穿过散热片2上各个对应的定位孔6,在散热片2向一侧滑动后弹压片4滑动到自锁槽7内,定位片5的上端部开设有卡槽10,导光管3对应于卡槽1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柱8,在导光管3组装于散热片2的顶部时各定位柱8分别卡设于对应位置的卡槽10中。
[0027]金属壳体I的顶面的四周分别撕裂出所述弹压片4,弹压片4根部连结于金属壳体1,弹压片4向上翘起,弹压片4的外端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弹性压接部,在弹压片4滑动到自锁槽7后弹性压接部弹性压于散热片2。
[0028]金属壳体I的两侧和中间分别折弯出若干定位片5,定位片5垂直于金属壳体I的顶面。定位片5顶部的卡槽10上端开口,开口处的宽度收缩变小形成一瓶颈部,卡槽10中部的两个侧壁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卡槽10的底部开设有细槽。导光管3的两侧分别延伸出若干定位柱8,定位柱8的外端设置有限位圆台9,限位圆台9的外径大于定位柱8的外径。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自锁结构来组配金属壳、散热片2和导光管3的新结构。金属壳体I的顶面设有弹压片4和卡槽10,安装时先把散热片2上的定位孔6穿过弹压片4,此时散热片2处于偏位状态,然后向一侧推动散热片2,弹压片4滑动到自锁槽7,使之固定,最后组装导光管3,导光管3的定位柱8卡在卡槽10内,从而固定导光管3。本实用新型减少成品零件数量和成本,组装简单,产品散热性好,结构稳定。
[0030]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包括金属壳体(I)、散热片(2)和导光管(3),散热片(2)组装于金属壳体(I)的顶部,导光管(3)组装于散热片(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I)的顶部延伸折弯出若干弹压片(4)和若干定位片(5),散热片(2)对应于弹压片(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定位孔(6),定位孔(6) —侧开设有自锁槽(7),自锁槽(7)连通定位孔(6),在散热片⑵组装于金属壳体⑴的顶部时各弹压片⑷分别先穿过散热片(2)上各个对应的定位孔¢),在散热片(2)向一侧滑动后弹压片(4)滑动到自锁槽(7)内,定位片(5)的上端部开设有卡槽(10),导光管(3)对应于卡槽(10)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定位柱(8),在导光管(3)组装于散热片(2)的顶部时各定位柱(8)分别卡设于对应位置的卡槽(1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顶面的四周分别撕裂出所述弹压片(4),弹压片(4)根部连结于金属壳体(1),弹压片(4)向上翘起,弹压片(4)的外端部向下折弯形成一弹性压接部,在弹压片(4)滑动到自锁槽(7)后弹性压接部弹性压于散热片(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I)的两侧和中间分别折弯出若干定位片(5),定位片(5)垂直于金属壳体(I)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片(5)顶部的卡槽(10)上端开口,开口处的宽度收缩变小形成一瓶颈部,卡槽(10)中部的两个侧壁的形状为外凸的弧形,卡槽(10)的底部开设有细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动自锁的高密度高速传输收发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管(3)的两侧分别延伸出若干定位柱(8),定位柱(8)的外端设置有限位圆台(9),限位圆台(9)的外径大于定位柱⑶的外径。
【文档编号】G02B6/42GK204166166SQ20142059443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林文章, 秦永良 申请人:富加宜连接器(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