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900发布日期:2020-12-22 10:4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膜塑形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膜塑形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角膜塑形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隐形眼镜对于角膜的塑形能力差,塑形效果不稳定,且佩戴的视觉效果体验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膜塑形镜,具有稳定的塑形效果,其优化的设计,具有控制近视快速增长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角膜塑形镜,其内表面从中心往周边分为基弧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和所述定位弧区通过所述反转弧区连接;所述定位弧区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反转弧区的宽度为0.5mm,该反转弧每变陡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增加10μm;反转弧每变平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减少10μm。

优选地,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6.2mm。

优选地,所述定位弧区包括定位弧第一弧区和定位弧第二弧区;所述定位弧第一弧区与所述反转弧区连接;所述定位弧第二弧区比所述定位弧第一弧区平坦。

优选地,所述周边弧区的宽度为0.5mm;所述周边弧区为翘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具有稳定的塑形效果,其优化的设计,具有控制近视快速增长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膜塑形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弧区1、反转弧区2、定位弧第一弧区3、定位弧第二弧区4、边弧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角膜塑形镜,其内表面从中心往周边分为基弧区1、反转弧区2、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5,基弧区1和定位弧区通过反转弧区2连接;定位弧区为非球面结构,定位弧区非球面设计能更好的定位与角膜曲率更好的贴合;塑形镜片在反转弧区2形成离焦环;反转弧是最陡峭的,它是用来存储被基弧区1塑形后移形到周边的上皮细胞,能够产生负压以稳定的塑形效果。

本技术:
采用的反转弧与基弧的屈光力之差为稳定值,保证泪液储存空间容量的稳定,使得镜片塑形温和,降度稳定,逐渐塑形的过程保证了角膜的健康;反转弧区2的宽度为0.5mm,保证良好近视控制作用的同时,也避免塑形镜反转弧区2泪液蛋白沉淀的堆积,提高了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反转弧每变陡0.15mm,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增加10μm;反转弧每变平0.15mm,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减少10μm。

进一步的,基弧区1的直径为6.2mm,亚洲地区的瞳孔直径是4mm左右,6.2mm的光学区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特别针对大瞳孔直径的人来讲,6.2mm的宽度,可保证优良的视觉质量。

进一步的,定位弧区包括定位弧第一弧区3和定位弧第二弧区4;定位弧第一弧区3与反转弧区2连接;定位弧第二弧区4比定位弧第一弧区3平坦,定位弧跟角膜平行的走向可更好的保持良好的定位;两段弧的设计可分散镜片对角膜的压力,且能协助镜片更好地稳定在角膜上;能使角膜塑形镜对眼部形成稳定、可靠的间视性周边离焦;使镜片降度稳定,同时了提高镜片配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进一步的,周边弧区5的宽度为0.5mm;周边弧区5为翘角结构;主要功能是促进泪液的交换,采用0.5mm的固定宽度及对镜片优化的设计,让泪液更好的进入镜片与角膜间,当过夜配戴后,适当的泪液交换能避免镜片黏附在角膜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具有稳定的塑形效果,其优化的设计,具有控制近视快速增长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角膜塑形镜,其内表面从中心往周边分为基弧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和所述定位弧区通过所述反转弧区连接;所述定位弧区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反转弧区的宽度为0.5mm,该反转弧每变陡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增加10μm;反转弧每变平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减少1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的直径为6.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弧区包括定位弧第一弧区和定位弧第二弧区;所述定位弧第一弧区与所述反转弧区连接;所述定位弧第二弧区比所述第一弧区平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弧区的宽度为0.5mm;所述周边弧区为翘角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膜塑形镜,属于角膜塑形镜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隐形眼镜对于角膜的塑形能力差,塑形效果不稳定,且佩戴的视觉效果体验不好的问题;其内表面从中心往周边分为基弧区、反转弧区、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所述基弧区和所述定位弧区通过所述反转弧区连接;所述定位弧区为非球面结构;所述反转弧区的宽度为0.5mm,该反转弧每变陡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增加10μm;反转弧每变平0.15mm,所述塑形镜的矢高和顶点空隙减少10μm;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具有稳定的塑形效果,其优化的设计,具有控制近视快速增长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彭金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彭金亮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