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7980发布日期:2022-04-07 07:5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


背景技术:

2.反光膜是一种已制成薄膜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逆反射材料。1937年,世界上第一块反光膜在美国的一家实验室诞生。是交通标志大规模应用反光膜历史的起点。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公路边,第一次在露天条件下使用了一块用反光膜制作的标志牌,从此,揭开了一系列反光产品用于交通标志的新时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交通安全行业。这一年,美国交通标志国家标准中正式规定,要使用反光膜制造交通标志。
3.此后,随着化学工业、特别是合成树脂的发展,各个研发机构不断研究创新,利用玻璃珠技术,合成树脂技术,薄膜技术和涂敷技术,相继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逆反射产品。
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358435.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光膜,所述反光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表层、柔性棱镜层、反射层和橡胶基背胶层,所述柔性棱镜层包括柔性的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多个棱镜,多个所述棱镜的底面排列形成为平面,所述反射层设置在多个所述棱镜的棱镜面上,在所述棱镜结构中,多个所述棱镜的底面排列形成的平面与所述表层直接接合。所述反光膜不仅具有较高的反射亮度,并且适用于贴附在凹凸不平的基面上。虽然上述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反光膜适用于贴附在凹凸不平的基面上,但是反光膜的应用环境十分复杂,实际使用会存在因阳光暴晒等恶劣情况造成龟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光膜不具备弹性性能,无法延展进而无法适用各种使用环境而发生龟裂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为复合层状结构,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采用弹性聚氨酯树脂的表层、反射层和采用压敏胶的底层,所述反射层上均匀镶嵌有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环绕镶嵌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周围,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为30-80微米,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0-250微米,所述反光膜本体上设置有缝线,所述缝线设置于所述反光膜本体的四周边缘处,所述缝线贯穿所述反光膜本体。
7.进一步的,所述表层厚度为20-50微米,所述反射层厚度为250-300微米,所述底层厚度为80-100微米。
8.进一步的,所述表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有植珠层,所述植珠层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固定在所述
反射层。
9.进一步的,所述缝线为弹性塑胶线,所述缝线为双平行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折射率均大于2.20。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采用弹性聚氨酯树脂的表层,为反光膜本体带来弹性特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反光膜本体由于撕拉产生开裂的情况,同时所能使用的场景更加广泛;反射层上均匀镶嵌有第一玻璃微珠跟第二玻璃微珠,通过第二玻璃微珠将第一玻璃微珠环绕包围,为整个反射层带来明亮度不同的反射效果,更加引人注目,能够提升反光效果;反光膜本体上设置有缝线,能够保证复合层结构之间配合更加紧密同时各个层之间不会脱落。
13.2、所述表层厚度为20-50微米,所述反射层厚度为250-300微米,所述底层厚度为80-100微米,各个复合层之间的高度设置均为合理范围内,保障了整体复合后的总厚度能够相对合理,避免太厚而导致使用场景受限。
14.3、表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有植珠层,所述植珠层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固定在所述反射层,通过增加有植珠层,能够将玻璃微珠进行加固,保证了玻璃微珠在使用时不会脱落,避免了反光。
15.4、所述缝线为弹性塑胶线,所述缝线为双平行线,避免了采用单条线所带来的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
16.5、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折射率均大于2.20,依次来保障最佳的折射率,带来更好的反光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层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中b处放大图;
20.图4是图1中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提出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1,所述反光膜本体1为复合层状结构,所述反光膜本体1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采用弹性聚氨酯树脂的表层11、反射层12和采用压敏胶的底层13,所述反射层12上均匀镶嵌有第一玻璃微珠121和第二玻璃微珠122,所述第二玻璃微珠122环绕镶嵌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121周围,所述第一玻璃微珠121的直径为80微米,所述第二玻璃微珠121的直径为150微米,所述反光膜本体1上设置有缝线15,所述缝线15设置于所述反光膜本体1的四周边缘处,所述缝线15贯穿所述反光膜本体1,所述表层11厚度为50微米,所述反射层12厚度为250微米,所述底层13厚度为100微米,所述表层11与所述反射层12之间设置有植珠层14,所述植珠层14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微珠121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122,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微珠121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122固定在所述反射层12,所述缝线15为双平行线并且采用弹性塑胶线,所述第一玻璃微珠
121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122的折射率均大于2.20,本实施例采用的折射率为2.25。
23.上述第一玻璃微珠121的直径还可以为30-80微米之间任一数值,如30微米或者50微米,第二玻璃微珠122的直径还可以为100-250微米之间任一数值,如100微米或者250微米;上述表层11厚度还可以为20-50微米之间任一数值,如20微米或者40微米,反射层12厚度还可以为250-300微米之间任一数值,如275微米或者300微米,底层13厚度还可以为80-100微米之间任一数值,如80微米或者90微米,第一玻璃微珠121和第二玻璃微珠122所采用的均为折射率大于2.20的玻璃微珠,可以为2.25、2.28或者2.30甚至更高,上述缝线15的缝制手法为常规的公知手法,目的在于保证复合层的紧密性防止层与层之间相互脱离,各面层之间也可通过粘胶加强连接。
2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为复合层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采用弹性聚氨酯树脂的表层、反射层和采用压敏胶的底层,所述反射层上均匀镶嵌有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环绕镶嵌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周围,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为30-80微米,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0-250微米,所述反光膜本体上设置有缝线,所述缝线设置于所述反光膜本体的四周边缘处,所述缝线贯穿所述反光膜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厚度为20-50微米,所述反射层厚度为250-300微米,所述底层厚度为80-1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与所述反射层之间设置有植珠层,所述植珠层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用于将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固定在所述反射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为弹性塑胶线,所述缝线为双平行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和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折射率均大于2.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弹性高亮反光膜,包括反光膜本体,所述反光膜本体为复合层状结构,所述反光膜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采用弹性聚氨酯树脂的表层、反射层和采用压敏胶的底层,所述反射层上均匀镶嵌有第一玻璃微珠和第二玻璃微珠,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环绕镶嵌于所述第一玻璃微珠周围,所述第一玻璃微珠的直径为30-80微米,所述第二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0-250微米,所述反光膜本体上设置有缝线,所述缝线设置于所述反光膜本体的四周边缘处,所述缝线贯穿所述反光膜本体,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光膜不具备弹性性能,无法延展进而无法适用各种使用环境而发生龟裂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攀 王峥嵘 洪国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狮市夜精彩反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