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41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暗盒和可装配该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这样的成像系统可包括诸如静电复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
在诸如复印机之类的成像系统中,通过局部地对均匀荷电的载像部件曝光得到潜影,随之用调色剂显影该潜影,再将调色影像转印至记录纸上,从而在该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在这种成像系统中,一当调色剂耗尽,即需补充新调色剂。补充调色剂的操作非但麻烦,还常常造成周围环境污染。另外,对各部分或者各部件的维修单靠一位熟练的技师尚不能胜任,以致多数用户均感不便。
为消除这类缺点和不便,提出并使用一种成像系统,其中的诸如调色剂已耗尽的显影装置、使用寿命已满的载像部件都很容易更换,致使维护简单。它将载像部件、充电器、显影装置以及清洁装置整个装配成一个处理暗盒,这个暗盒可拆地装于成像系统中,有如美国专利第3,985,436号、第4,500,195号、第4,540,268号和第4,627,701号所述。
常规的处理暗盒中,将处理暗盒与成像系统电连接的触点置于该处理暗盒的一个纵向端部(驱动端)(如美国专利US4,591,258和US4,839,690)。
不过,在上述常规结构中,考虑到其电接点设于处理暗盒的驱动端,成像系统相应的电接点就须设于传动装置,如成像系统的传动齿轮附近,结果,触点的相对位置或者传动装置的相对位置就变得很复杂,使成本增加和/或系统的紧凑性不佳。
进而,当充电偏压触头、光敏元件接地触头以及显影偏压触头相对于成像系统在显影装置一侧或清洁装置一侧排成一组时,虽然各触头与相应接点之间的距离缩短,但因需在处理暗盒中配制长条电极,致使电极的形状变得复杂和/或处理暗盒尺寸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能够可卸地安装这种暗盒的成像系统,其中处理暗盒的触头与成像系统触头之间的电气连接可靠性得到改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能够可卸地安装这种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其结构紧凑。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能够可卸地安装这种处理暗盒的系统,其中可缩短处理暗盒中的电极接线,从而减少了装配步骤和工序的数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能够可卸地安装这种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其中处理暗盒的电触头可靠地与成像系统电接点相接合,并缩短暗盒中电极的接线。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能够可卸地安装这种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改善了暗盒电触头与成像系统电接点间接触的可靠性,并做得很紧凑。
图1是一种内部装有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处理暗盒的复印机剖视图;
图2是该复印机托盘打开时的透视图;
图3是该复印机托盘闭合时的透视图;
图4是处理暗盒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该处理暗盒的透视图;
图6是该处理暗盒处于倒置时的透视图;
图7是该处理暗盒的上框架与下框架相分离时的分解剖面图;
图8是显示出内部结构的下框架透视图;
图9中显示出内部结构的上框架透视图;
图10是处理暗盒感光鼓的纵向剖面图;
图11是说明测量充电噪声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充电噪声关于填充件位置的测量结果曲线;
图13是感光鼓接地触头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感光鼓接地触头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感光鼓使用无分叉接地触头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6是感光鼓使用无分叉接地触头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充电辊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18A是曝光遮光透视图;
图18B是该曝光遮光器局部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带搅拌浆叶的供送非磁性调色剂机构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对该显影套筒加压机构的纵向冲面图;
图21A是沿图20A-A线的剖面图;
图21B是沿图20B-B线的剖面图;
图22是用来说明在显影套筒上施加压力的剖面图;
图23是有折曲上缘的橡胶刮片的透视图;
图24A是表示双面胶带自橡胶刮片下端伸出的透视图;
图24B和24C是表示粘附工具粘于伸出的双面胶带上的视图;
图25A是表示橡皮刮片以其弯曲的下端部粘到一个弯曲的附着面上的透视图;
图25B是表示随着附着面曲率的消失,橡皮刮片的上端部被张紧的透视图;
图26是又一实施例中橡皮刮片自其两端到中部片宽逐渐加宽的透视图;
图27是说明对附着面加压,橡皮刮片的附着面产生弯曲的透视图;
图28是表示用下框架的下表面定向记录介质的视图;
图29是表示最后装配感光情况的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粘合显影刮板及清洁刮板情况的剖面图;
图31是说明处理暗盒装配的部件分解图;
图32是说明装配处理暗盒感光鼓时,定位元件位置的视图;
图33是感光鼓定位元件置于支承刮板的元件端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4是说明感光鼓和显影套筒的支承件透视图;
图35是接有支承件的感光鼓和显影套筒的剖面图;
图36是说明覆盖膜和撕条的透视图;
图37是显示撕条自抓爪伸出的透视图;
图38是显示操作者的手抓紧处理暗盒的示意图;
图39A是表示处理暗盒装配和装运线流程图;
图39B是表示处理暗盒拆卸及清洁流程图;
图40是表示处理暗盒装入成像系统的透视图;
图41是表示将图24所示的处理暗盒装入成像系统的透视图;
图42是显示成像系统的三个电接点排布透视图;
图43是表示三个电接点结构的剖面图;
图44是说明下框架与镜头单元之间相对位置的剖面图;
图45是说明下框架与玻璃原稿台之间相对位置定位的剖面图;
图46是显示定位销装配位置透视图;
图47是表示感光鼓转轴和显影套筒转轴与支承轴的元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自驱动齿轮至感光鼓的凸缘齿轮驱动力传递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8是易于滑入其中的显影套筒实施例分解透视图;
图49为图48显影套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50是表示上框架与下框架分离时的纵向剖面图;
图51是表示装附于感光鼓上的传动齿轮及电触头视图;
图52A是又一实施例的安放显影套筒部件的纵向剖面图;
图52B是图52A安放部件的侧视图;
图53是表示利用销子将显影刮板和清洁刮板装入成像系统中的装配纵向视图;
图54是表示又一实施例中感光鼓最后装配情况的纵向剖面图;
图55是表示又一实施例中用来支承感光鼓显影套筒的支承元件纵向剖面图;
图56是自成像系统的驱动马达向各个部件传送驱动力所用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57和58是表示感光鼓凸缘齿轮及与该凸缘齿轮组合在一起的齿轮自下框架伸出时的透视图;
图59是表示自成缘系统的传动齿轮向感光鼓及转印辊传送驱动力的齿轮系的视图;
图60A和60B是表示对于使用磁性调色剂和非磁性调色剂的显影套筒的不同传动机构的视图。
首先,对照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暗盒及使用该暗盒的成缘系统。
关于处理暗盒及装有该暗盒的成缘系统的总体结构先来简要描述成缘系统的总体结构。图1是作为成缘系统一个实施例的复印机纵向剖面图,它里面装有处理暗盒;图2是该复印机托盘打开时的透视图;图3是该复印机托盘闭合时的透视图;图4是处理暗盒的纵向剖面图,图5处理暗盒的透视图,图6是处理暗盒倒置时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成像系统A借助原稿阅读装置1完成光学地读出原稿或文献2上的图象信息。利用供送装置5将放在供纸盘3上的或者自供纸盘3手工插入的记录介质送至处理暗盒B的成像区,在那里对应于图象信息所形成的显影剂(以下称“调色剂”)图象由转印装置6转印至记录介质4上,之后将记录介质4送到定影装置7处,转印后的调色剂图象在这里被永久地固定在记录介质4上,随后,该记录介质被送至接纸盘8上。
确定成像位置的处理暗盒B借助充电装置10对旋转的感光鼓(载象元件)9均匀充电,然后借助曝光装置11照明由感光鼓上的阅读装置1读出的光图象,在感光鼓9上形成潜影,继而用显影装置12将该潜影显像成调色剂象。在调色剂象由转印装置6转到记录介质4上以后,残留在感光鼓9上的剩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13除去。
附带地,处理暗盒B被做成盒式部件,将感光鼓9等等都装在框架里面,所说的框架包括第一框架或说上框架14以及第二框架或说下框架15。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14及15由耐冲击苯乙烯树脂制成,上框架14的厚度约为2毫米,下框架15的厚度约为2.5毫米。不过,框架的厚度和材料并不限于此,而是可以适当地选择。
下面将充分描述成像系统A的各个部分以及可装在成像系统中的处理暗盒B。
成像系统先来说明成像系统A的各个部分。
原稿阅读装置1用来光学地读出写在该原稿上的信息。如图1所示,它包括位于成像系统主体16上部的玻璃原稿台1a,原稿2就放在此原稿台上。原稿压板1b的内表面上有海绵层1b1,它附在该玻璃原稿台1a上,用以打开或盖上该稿台。玻璃原稿台1a及原稿压板1b装在系统的主体16上,沿图1中左右方向往复滑动。另外,在系统主体16的上部、玻璃原稿台1a的下面放有镜头单元1c,它包括光源1c1和短焦距透镜组1c2。
借助这种排布,当把原稿2有图象的一面朝下放在玻璃原稿1a上,开启光源1c1,玻璃原稿台1a沿着图1中左右方向滑动时,处理暗盒B的感光鼓9就会由来自原稿2的反射光经透镜组1c2曝光。
供送装置5用来把放在供纸盘3上的记录介质送至成像区,并将该记录介质送至定影装置7处。更确切地说,当把数张记录介质4叠放于供纸盘3上或者将单张记录介质4手工地插入到供纸盘3上之后,并且记录介质的前端靠在送纸辊5a与顶住辊的摩擦缓冲垫5b之间缝隙时,按下复印机起始钮A3,送纸辊5a转动,把记录介质4分离并送到一对定位辊5c1,5c2处,继续进送该记录介质,进行成像过程。成像完成后,由传送带5d的引导件5e将记录介质4送至定影装置7处,之后由一对送出辊5f1,5f2送至接纸盘8上。
转印装置6用来将感光鼓9上形成的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它由转印辊6组成。更确切地说,借助成像系统中的转印辊6将记录介质4贴紧该成像系统中所装处理暗盒B内的感光鼓9,并对转印辊6加上一个与感光鼓9上所形成的调色剂象极性相反的电压,就可将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
定影装置7对由于将电压加于转印辊6上而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的调色剂象起作用。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个耐热的定影膜7e,该膜缠绕并伸展于驱动辊7a、由托架7b支承的加热体7c和绷紧板7d之间。绷紧板7d被一张紧弹簧7f拉住,对定影膜7e施加一个张力。压辊7g隔着定影膜7e顶往加热体7c,使得定影膜7e由一个定影所需的事先予定的力压紧于加热体7c上。
加热体7c由热阻材料,如铝制成并有一发热表面,这个表面由丝状元件或者板状元件组成。这些元件宽约160毫米,长(即指垂直于图1平面的尺寸)约216毫米,由诸如Ta2N制成。它们排列在托架7b的上表面;托架则由绝缘材料或者由包括绝缘材料及由像是Ta2O所做成的保护层的组合材料制成。所说的那些元件复盖住发热表面。加热体7c的下表面是平的,其前后端被磨圆,使得定影膜7e得以滑动。定影膜由耐热的聚脂材料制成,厚度约为9微米。随着一侧,这就可以使得处理暗盒中电极的形状简化并使暗盒小型化。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提供处理暗盒以及里面可动地装有这类暗盒的成像系统,改善了其中电接点之间的接触可靠性,还使其得以小型化。
就能很容易地完成拆卸操作了。甚至不使用拆解设备,通过推开锁定倒齿14a、14c、15c,即可将处理暗盒拆开。
当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上框架14和下框架15不再互相连接之后(图8和图9),利用吹气方法,除去粘在或滞留在暗盒中的废弃调色剂,以此来清洁各框架。这种情况中,会有大量的废调色剂粘在感光鼓9上、显影套筒12d上和/或清洁装置13上,因为它们都直接与调色剂接触。另一方面,废调色剂不粘或几乎不粘在充电辊10上,因为它们并不直接与调色剂接触。所以,充电辊10与感光鼓9、显影套筒12d等相比,更易于被清洁。就这一点而言,按照所示的实例,因为充电辊10装于上框架14上,与下框架15不同,下框架上装有感光鼓9、显影套筒12d以及清洁装置13,所以与下框架15分离的上框架14可以容易地得到清洁。
在图39B所示的拆卸与清洁流程中,首先像上面说的那样,将上、下框架14和15彼此分离,然后分别拆开并清洁上框架14和下框架15。这之后,关于上框架14,使充电辊10与上框架分离并清洁该充电辊;关于下框架15,自下框架分离开感光鼓9、显影套筒12d、显影刮板12e、清洁刮板13a等,并清洁它们。这样,拆卸及清洁流程就很简单了。
如图9所示,清理掉调色剂之后,用新覆盖膜重新封闭开口12a1,通过调色剂储存盒12a侧面的调色剂填料口12a3将新调色剂加入调色剂储存盒12a中,之后罩盖12a2封闭填料口12a3。这以后通过实现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a之间、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b之间、锁定倒齿14c与锁定开口15d之间、锁定倒齿15c与锁定开口14b之间的连接,将上框架14与下框架15重新相互连接起来,这样就组装出一个可重新使用的处理暗盒。
当把上、下框架14和15彼此连接起来时,虽然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a、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b等彼此锁合,如果同一处理暗盒被频繁的循环使用,犹恐各锁定倒齿与各锁定开口之间的锁合力要变弱。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所示的实例中,于壳体的四角附近形成细孔,也即,在上框架14的装配槽14d及装配凸起14e(图8)中,在下框架15的装配凸起15e(装入槽14d中)及装配槽15f(装入凸起14e中)中分别形成穿透的细孔。于是,即使由于锁定倒齿使锁合力变弱,在上、下框架14和15彼此连接,同时各装配凸起与装配槽互相配合之后,把螺钉拧入各穿透孔中,就能使上、下框架14和15可靠地相互连在一起。
成像过程以下说明由里面装有处理暗盒B的成像系统A实现成像操作。
首先,如图1所示,将原稿2放在玻璃原稿台1a上,随之按下开始复印按钮A3,接通光源1c1,玻璃原稿台1a就在成像系统上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光学地阅读原稿上所写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读出原稿的同时,送纸辊5a以及一对定位辊5c1、5c2转动,将记录介质送到成像位置。在定位辊5c1、5c2送纸的同时,感光鼓9沿着图1中方向d转动并被充电装置10均匀地充电。随之由阅读装置1读出的光像经曝光装置11照射到感光鼓9上,在感光鼓上形成潜影。
与潜影形成的同时,处理暗盒B的显影装置12被启动,驱动调色剂供送机构12b自调色剂储存盒12a向显影套筒12d送出调色剂,并在转动的显影套筒12d上形成调色剂层。然后将具有与感光鼓9的电压相同极性和相同电势的电压加到显影套筒12d上,使感光鼓9上的潜影显现成调色剂象。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在显影套筒12d上的电压约为1.2千伏(峰-峰值),1590赫兹(方波)。将记录介质4送到感光鼓9与转印辊6之间。将极性与调色剂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加到转印辊6上,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象就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转印辊6由体电阻约为109Ωcm的泡沫状EPDM制成,外径约为20毫米,将-3.5千伏的电压加到转印辊上,做为转印电压。
调色剂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感光鼓9继续沿着方向d转动。同时,由清洁刮板13a将留在感光鼓9上剩余调色剂除去,被取下的调色剂经橡胶刮片13b收集到废调色剂储存盒13c中。另一方面,上面已转印调色剂象的记录介质4由输送带5d送到定影装置7,由加热和压力将调色剂象永久地固定在记录介质4上。然后由一对送出辊5f1,5f2将记录介质送出。以此方式,将原稿上的信息记录到记录介质上,以下说明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尽管说的是一个例子,那里通过销子24a、24b将显影刮板12e和清洁刮板13a装附于框架上,如图53中所示的那样,利用把装配凸块43a、43b强行插入成像系统主体16中的对应装配槽44a、44b中,将显影刮板12e和清洁刮板13a装附于下框架15(凸块43a和43b形成于显影刮板12e和清洁刮板13a上);装配凸块43a、43b上可做出销孔45,用以容纳装接刮板12e和13a的销子,同时成像系统主体16中也做出相应的销孔45(附带地,也可用半头大钢针或者半圆形止挡来代替装配凸块43a和43b)。
对于这种排布,当因处理暗盒B反复循环使用,使得刮板12e、13a与下框架之间的装配连接松驰时,利用销子使刮板12e、13a牢固地装附于框架上。
在图29所示的实例中,说明了一个例子,其中感光鼓9的外径D比鼓的定位件25a、25b之间的距离小,正是靠定位件25a、25b才将感光鼓最终装附于下框架15上;如图54所示,即使在感光鼓9与上框架14合并时,其外径D仍可比鼓的定位件25a、25b之间的距离小,以便感光鼓最后与上框架合并时,可防止感光鼓表面受到损伤,这就像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表示的那样。附带地,图54中凡具有如第一实施例中同样作用之零部件均标以相同的参考标数。另外,上、下框架14和15的相互相互连接是借助一锁定凸起47a及锁定口47b的相互锁合并借助于销子48将它们固定来实现的。
如图35所示那样,虽然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感光鼓9和显影套筒12d是由支承件26来支撑的,可是如果凸缘齿轮9c被放在感光鼓9的一端,转印辊齿轮49放在鼓的另一端,则也可适用图55所示的结构。图55中依然是凡具有与第一个实施例中同样作用的部件,均被标以相同的参考标数。
详细地说,图55中上利用粘着、压合等方式分别将凸缘齿轮9c及转印辊齿轮49固着在感光鼓9两端的;通过由支承件26的鼓支撑部件33a转动地支承转印辊齿轮49的中央毂49a来实现感光鼓的定位。这时,为使感光鼓接地,将一个具有中央L形接触部分的鼓接地板50固定到鼓的内表面上并与内表面接触,而且穿过转印辊齿轮49中心镗孔的鼓接地杆51始终与鼓接地板50相接触。鼓接地杆51由导电金属,如不锈钢制做,鼓接地板50也由诸如磷铜、不锈钢等导电金属制做。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鼓接地杆51的头部51a受到支承件26的支撑。这时,鼓接地杆51的头部51a与成像系统的鼓接地插脚接触,使感光鼓接地。依然是这时,就像第一个实施例那样,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定位精度由于单个支承件26而得到改善。
本发明的处理暗盒B不仅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用于形成单色图像,还可以通过提供多个显影装置12而用于形成多色图象(二色图象、三色图象或者全色图象)。此外,显影方法可以是公知的双组分磁刷显影型、淋液显影型、接触显影型或暗影显影型。附带地,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尽管其充电装置做为举例可以是所谓接触充电型的,但其它常规的充电工艺也可适用,这种工艺中有三个隔层是由在它们上面提供钨丝的铝制金属屏蔽而形成的,再把由给钨丝加上高电压所产生的正离子移到感光鼓9的表面上,使鼓的表面均匀充电。
接触充电可以是诸如刮板(充电刮板)型、垫片型、方块型、杆型、丝型,以及后面将要说到的辊型。用于除去留在感光鼓9上的剩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可以是毛刷型或磁刷型,以及刮板型。
此外,处理暗盒B包括一个载像部件(如电子照像的光敏元件)和至少一个处理装置。所以,除了上述结构之外,处理暗盒可将载像部件与充电装置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被装入成像系统中;或者是也可将载像部件与显影装置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被装入成像系统中;或者是也可将载像部件与清洁装置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入成像系统中;或者是还可以将载像部件与两个或多个处理装置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被装入成像系统中。这就是说,处理暗盒可将充电装置、显影装置或清洁装置,以及电子照像的光敏元件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这种单元可拆地被装入成像系统中;或者是将充电装置、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电子照像光敏元件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入成像系统中;或者还可将显影装置与电子照相光敏元件作为一个单元整个地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入成像系统中。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成像系统是电子照相复印机,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复印机,也可适用于其它各种成像系统,譬如激光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等。
现在将更详细地说明上述向感光鼓9传送驱动力的过程。如图56所示,驱动力经齿轮组G1~G5自装于成像系统主体16的驱动马达56传至驱动齿轮G6,再从驱动齿轮G6传至与该驱动齿轮啮合的凸缘齿轮9c,使感光鼓9转动。此外,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还自齿轮G4传至齿轮组G7~G11,使送纸辊5a转动。进而,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还自齿轮G1经齿轮G12、G13传至固定装置7的驱动辊7a。
如图57和图58所示,凸缘齿轮(第一齿轮)9c与齿轮(第二齿轮)9i成不一体,并且齿轮9c、9i的一部分从形成于下框架15上的开口15g露出。如图59所示,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驱动齿轮G6与感光鼓9的凸缘齿轮9c啮合,齿轮9i与齿轮9c整体地与转印辊6的齿轮55啮合。附带在图59中,用实线表示成像系统的部件,用虚线表示处理暗盒的部件。
齿轮9c的齿数与齿轮9i的齿数不同,为的是当使用装有磁性调色剂的暗盒形成黑色图像时,显影套筒12d的转速不同于在使用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暗盒形成彩色图象时该显影套筒的转速。这就是说,当如图60A所示那样,把装有磁性调色剂的暗盒装入成像系统形成黑色图像时,凸缘齿轮9c与显影套筒12d的套筒齿轮12k啮合;而当像图60B所示那样,把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暗盒装入成像系统形成彩色图像时,齿轮9i与显影套筒12d和套筒齿轮12k啮合,使显影套筒转动。
如上所述,由于齿轮9c具有比齿轮9i大的直径和较宽的宽度,还具有比齿轮9i多的齿数,所以,即使齿轮9c受到较大的载荷,仍能可靠地接受驱动力,使感光鼓9可靠地转动,并把较大的驱动力传给使用磁性调色剂时的显影套筒12d,使显影套筒12d可靠地转动。
如上所述,对于所示的实施例,由于可拆地装入成像系统的处理暗盒的电触头及成像系统的电触头都被安排在布置有处理暗盒与成像系统间的定位/连接装置这一侧,这就使处理暗盒的电触头与成像系统电触头之间的定位准确性得到改善,消除了接触不良。又由于这些触点是沿着处理暗盒的纵向方向被安排在该暗盒的无驱动一侧,所以成像系统的电接触得到简化并做到小型化。
另外,由于处理暗盒的电触点都放在暗盒外廓的里边,就可以防止外界物质粘附在触头上,还能防止这些触头的变形。
再有,由于显影偏压触头相对于感光部件被安排在显影装置这一侧,而接地触头及充电偏压触头相对于感光部件被安排在清洁装置那统时,就利用了抓爪部分14f和15k。这样,如果把处理暗盒装入成像系统之前,操作者忘记取下撕条27,由于他必定会握住抓爪部分,所以他会分辨出未被取去撕条27这件事。另外,若撕条27的颜色明显与框架14、15的颜色不一样(比如框架为黑色,而使用白色或黄色的撕条27),就更引起注意,减少除去撕条的失误。
另外,如能在上框架14的抓爪14f上提供U形定位棱,用以暂时夹住撕条27,就能在连接上、下框架14和15时,切实而又容易地露出撕条27。当通过连接上、下框架14和15来组装处理暗盒B时,如图38所示那样,由于下框架外表面上形成有容纳定位辊5c2用的凹入处15j,操作者将其手指伸入凹入处15j,就能切实地抓住处理暗盒B。在图6所示的实例中,处理暗盒B上设有防滑棱14i,所以操作者用手指扣住这些棱,就能很容易地抓住处理暗盒。另外,由于处理暗盒B的下框架15上有容纳定位辊5c2用的凹入处,就使成像系统能较为小型化。
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凹入处15j形成于锁定倒齿14a和锁定开口15b附近,而上、下框架14、15就是通过倒齿14及开口15b彼此相连的,当操作者用其手指钩住凹入处15j时,操作者的夹持力是顺着锁合方向作用的,于是就切实地将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b互相锁合。
现在参照图39A说明处理暗盒B的组装和装运线。如所示的那样,装配下框架15中的各部分,随后检验已将各部件组合于其中的下框架(譬如检查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定位关系)。这之后将下框架15与已将诸如充电辊10等部分装配于其中的上框架14彼此相连,形成处理暗盒B。这些之后,再对处理暗盒实行总体检验,然后再将暗盒运走。这样,组装及装运线就是非常简单的了。
以下要说明成像系统中装上处理暗盒的结构。
如图40所示,成像系统A的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上备有装配元件29,它具有与处理暗盒B的外形相匹配的装配窗29a。抓住抓爪不部分14f、15k,通过装配窗29a把处理暗盒B插入成像系统中。这时,处理暗盒B上的定位棱就通过盖子19上的定位槽(未编号)定位,同时,处理暗盒的下部由定位板32定位,板32的自由端有钩。
如图40所示,处理暗盒B上有防止误装的凸起30,装配窗29a有一凹槽用以容纳凸起30。如图40和图41所示,凸起30的形状和位置随特定的处理暗盒而有所不同。所说特定的暗盒装着具有适应于特定成像系统A(例如各有不同的处理暗盒)的显影灵敏度的调色剂,为的是即使把装着具有不同显影灵敏度的调色剂的处理暗盒勉强装入特定成像系统中,由于凸起30与这种成像系统的装配窗29a不相匹配,因而不能将其装入这种成像系统中。因此,可防止处理暗盒B的误装入,从而防止由于调色剂的显影灵敏度不一样而形成模糊的图像。除了显影灵敏度不同以外,还能防止装有不同种类感光鼓的处理暗盒的误装入。另外由于凹槽29b和凸起30都位于安装处理暗盒的这一侧,如果操作者试图错误地往成像系统中装入处理暗盒,他会很容易地用自己的眼睛判明凸起30被装配元件29所阻,从而可以避免操作者会像惯常情况下那样再去用力将处理暗盒推入成像系统,损坏处理暗盒B和/或成像系统A。
在把处理暗盒B插入开启/闭合盖子19的装配窗29a以后,自上、下框架14和15的一侧伸出的感光鼓9的转轴9f,经支承46a受到轴支承件33(图40)的支承,同时,自上、下框架14和15的一侧伸出的显影套筒12d的转轴12d2,经滑动支撑46b及支座46c(图35)受到轴支承件33的支承。另一方面,装于感光鼓9另一端的支承件之鼓的轴部26d(图35)受到图42中所示的轴支承件34的支承。
这时,防护盖22被转动,以便露出感光鼓9,以致感光鼓9与成像系统A的转印辊6接触。另外,处理暗盒B上备有与感光鼓9相接触的鼓接地触头18a、与显影套筒12d相接触的显影偏压触头18b以及与充电辊10相接触的充电偏压触头18c,这些触头自下框架15的下表面伸出,而且触头18a、18b、18c分别与鼓接地插脚35a、显影偏压插脚35b及充电偏压插脚35c(图42)紧密相连。
插脚35a、35b、35c有如图42中所示那样排布,将鼓接地插脚35a与充电偏压插脚35c安排在沿供送记录介质方向上转印辊6的下游侧,而将显影偏压插脚35b安排在沿供送记录介质方向上转印辊6的上游侧。因而如图43所示,处理暗盒B上的触头18a、18b、18c有同样的排布,鼓接地触头18a与充电偏压触头18c安排在沿供送记录介质方向上感光鼓9的下游侧,而显影偏压触头18b安排在沿供送记录介质方向上感光鼓9的上游侧。
现在参照图51说明处理暗盒B的电接点配置。图51是表示感光鼓9与电触头18a、18b、18c之间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51所示,触头18a、18b、18c安排在感光鼓9的一端上,即在鼓的纵向方向上与装有凸缘齿轮9c的那端相反的一端。显影偏压触头18b安排在感光鼓9装有显影装置12的一侧,鼓接地触头18a及充电偏压触头18c安排在感光鼓的另一侧(即装有清洁装置13的一侧)。鼓接地触头18a及充电偏压触头18c基本上排在一条直线上。另外,显影偏压触头18b安排在沿着感光鼓9的纵向方向上鼓接地触头18a及充电偏压触头18c位置的稍偏外的地方。鼓接地触头18a、显影偏压触头18b和充电偏压触头18c依次离开感光鼓9的外圆表面一段间隔而布置(即触头18a与鼓之间的距离最小,而触头18c与鼓之间的距离最大)。另外,显影偏压触头18b的表面积比鼓接地触头18a及充电偏压触头18c的表面积都大。而且,显影偏压触头18b、鼓接地触头18a以及充电偏压触头18c沿着感光鼓9的纵向方向上被安排在鼓接地触头18a的臂部18a3与感光鼓9内表面接触位置以外的地方。
如上所述,通过把处理暗盒(可装入成像系统)与成像系统之间的电接点安排在靠近处理暗盒一侧并定位在那里,就能改善处理暗盒上各触头与成像系统上各插脚之间的对位精度,从而防止了电接触不良,又通过把各触头安排在处理暗盒无驱动的一侧,就可使成像系统上的各插脚外形简单及小型化。
由于是将处理暗盒的各触头置于该暗盒外壳里面,这就可防止外界物质粘到各触头上,从而防止触头被腐蚀,还能防止触头因外力而变形。进而,由于显影偏压触头18b被置于显影装置12这一边,而鼓接地触头18a与充电偏压触头18c都被置于清洁装置13那一边,这就可使处理暗盒中电极的布置得到简化,使处理暗盒小型化。
现在把所述实例中部件的尺寸分列于下。不过,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尺寸只不过是举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个例子
(1)感光鼓9与鼓接地触头18a之间的距离(X1)约6.0毫米;
(2)感光鼓9与充电偏压触头18c之间的距离(X2)约18.9毫米;
(3)感光鼓9与显影偏压触头18b之间的距离(X3)约13.5毫米;
(4)充电偏压触头18c的宽度(Y1)约4.9毫米;
(5)充电偏压触头18c的长度(Y2)约6.5毫米;
(6)鼓接地触头18a的宽度(Y3)约5.2毫米;
(7)鼓接地触头18a的长度(Y4)约5.0毫米;
(8)显影偏压触头18b的宽度(Y5)约7.2毫米;
(9)显影偏压触头18b的长度(Y6)约8.0毫米;
(10)凸缘齿轮9c的直径(Z1)约28.6毫米;
(11)齿轮9i的直径(Z2)约26.1毫米;
(12)凸缘齿轮9c的宽度(Z3)约6.7毫米;
(13)齿轮9i的宽度(Z4)约4.3毫米;
(14)凸缘齿轮9c的齿数33(15)齿轮9i的齿数30现在说明凸缘齿轮9c和齿轮9i。齿轮9c和9i均为螺旋齿轮。当把驱动力自成像系统传至凸缘齿轮9c时,活动地装于下框架15中的感光鼓9受到推力而偏向于凸缘齿轮9c,因而鼓就定位在下框架15的侧边。
齿轮9c用于装有磁性调色剂的处理暗盒,形成黑色图象。当把形成黑色图象的暗盒装入成像系统中时,齿轮9c与成像系统的一个齿轮啮合,接受使感光鼓9转动的驱动力,还于显影套筒12d的一个齿轮啮合,以使该套筒转动。齿轮9i与一个连到成像系统转印辊6的齿轮啮合,以使该转印辊转动。这时,转动的载荷不作用于转印辊6上。
齿轮9i用于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彩色成像暗盒。当把形成彩色图像的暗盒装入成像系统中时,齿轮9c与成像系统的一个齿轮啮合,接受驱动力,使感光鼓9转动。另一方面,齿轮9i与连接到成像系统转印辊6的齿轮啮合,以使该转印辊转动,同时它还与非磁性调色剂显影套筒12d的齿轮啮合,以使该套筒转动。凸缘齿轮9c的直径比齿轮9i的直径大,宽度比齿轮9i的宽度大,齿数也比齿轮9i的齿数多。这样,尽管有较大的载荷加于齿轮9c上时,齿轮9c也能接受驱动力,使感光鼓9切实地转动起来,并能将较大的驱动力传至非磁性调色剂显影套筒12d,使套筒切实地转动起来。
如图43所示,每个插脚35a~35c都被装在一个相应的盒罩36中,用这种方式使它能在该盒罩中移动,却不能从其中取出。各个插脚35a~35c经一导电压缩弹簧38与电路板37上所印的一个布线图电连接,盒罩36就接到所说的电路板上。与插脚35c对接的充电偏压触头18c在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的枢轴19b附近呈弓形弯曲,使得装于处理暗盒B上的开启/闭合盖子19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绕枢轴19b转动,关闭盖子19,最靠近枢轴19b(即有最小行程)的充电偏压触头18c可有效地与插脚35c相接触。
当把处理暗盒B装好并关上开启/闭合盖子19时,位置就确定下来,以致感光鼓9与镜头单元1c之间的距离,以及感光鼓9与玻璃原稿台1a之间的距离就都保持恒定。现在就来说明这种定位过程。
如图8所示,装有感光鼓9的下框架15上靠近该框架的两个纵向端部附近有定位凸起15m。如图5所示,当把上、下框架14和15彼此相连时,这些凸起15m就穿过上框架14上的孔14g向上伸出。
另如图44所示,其中装有用于阅读原稿2的透镜组1c2的镜头单元1c由轴销1c3连到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处理暗盒B即装于其上),可绕该轴销略做枢轴地运动并由一压紧弹簧39向下压住(图44)。这样,当图像44所示的那样,将处理暗盒B装到上部盖子19上并关上该盖子时,镜头单元1c的下表面就靠在处理暗盒B的定位凸起15m上。结果,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镜头单元1c中的透镜组1c2与装在下框架上的感光鼓9之间的距离被准确地定下来,因而,自原稿2光学地读得的光图像可由透镜组1c2准确地照射到感光鼓9上。
更如图45所示镜头单元1c上备有定位栓40,这种定位栓可穿过上部盖子19中的孔19c向上略为伸出上部盖子19。如图46所示,有些定位栓40在阅读原稿的长缝Z(图1和图46)的两个纵向边缘稍有伸出。这样,当把处理暗盒B装到上部盖子19上并关上该盖子,随后开始成像操作时,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由于镜头单元1c的下表面靠住定位凸起15m,玻璃原稿台1a就搭在这些定位栓40上面而移动。因此,置于玻璃原稿台1a上的原稿2与装在下框架15上的感光鼓9之间的距离就总是保持一定,从原稿2反射的光就能准确地照射到感光鼓9上面。所以,由于写在原稿2上的信息能被准确地光学读取,而且又能准确地实现对感光鼓9的曝光,故此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下面说明对装在成像系统A中的处理暗盒B的感光鼓9的驱动力传送过程。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像上面所述那样,感光鼓9的转轴9f就受到成像系统的轴支承元件33的支承。如图47所示,轴支承元件33由支撑鼓的转轴9f的部件33a和显影套筒12d的转轴12d2的支座33b组成。支撑部分33a上有一遮掩部分33c,它有一个事先定好的伸出量L(在所述实施例中为1.8毫米),这样就可防止鼓的9f向上活动。当鼓的转轴9f受到支撑部件33a的支承时,显影套筒的转轴12d2紧靠在支座33b上,这就可防止转轴12d2向下落。关闭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则自处理暗盒B的上框架14伸出的下框架15定位凸起15P就紧靠在该开启/闭合盖子19的支座19c上。
当通过驱动成像系统的驱动齿轮41,把驱动力传给感光鼓9的凸缘齿轮9c时,(成像系统与凸缘齿轮相啮合)处理暗盒B受到一个作用力,造成该暗盒沿图47中箭头i所示的方向绕着鼓的转轴9f转动。可是,由于显影套筒的转轴12d2紧靠在支座33b上,同时自上框架14伸出的下框架15定位凸起15p又紧靠在上部盖子的支座19c上,所以可防止处理暗盒B旋转。
如上所述,虽然下框架15的下表面有定向记录介质4的作用,由于下框架是由紧靠着它的成像系统主体来定位的,因而可高度准确地保持感光鼓9、转印辊6以及记录介质4的定向部分15h1、15h2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高度准确地完成记录介质的供送及图像转印。
在传送驱动力的过程中,不仅依靠作用在处理暗盒B上的转动作用力使显影套筒12d向下偏,还靠着把驱动力自凸缘齿轮9c传给套筒齿轮12j时所产生的作用力使其向下偏。既然如此,若显影套筒的转轴12d2不紧靠在支座33b上,则在成像过程中,显影套筒12d就总要向下偏。结果,犹恐显影套筒12d会向下位移和/或上面装有显影套筒12d的下框架15会变形。但是在所述的实例中,由于显影套筒的转轴12d2紧靠着支座33b上,就不会引出上述麻烦。
如图20所示,显影套筒12d经套筒支撑12i由压紧弹簧12j而抵住感光鼓9。这样,图48所示的布置可用来削弱套筒支撑12j而抵住感光鼓9。这样,图48所示的布置可用来削弱套筒支撑12i的滑动,也就是说,用来支承显影套筒转轴12d2的轴承12m被约束在轴承套12n中,轴承12m可沿轴承套中形成的缝隙12n1滑动。由此排布,如图49所示的那样,轴承套12n紧靠在轴支承元件33的支座33b上并受到支承;既然这样,轴承12m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顺着缝隙12n1滑动。此外,在所示的实例中,选择支座33b的倾斜角θ的值约为40度(图47)。
另外,也可以不经套筒转轴来支承显影套筒。臂如像图52A和图52B那样,可以利用套筒轴承52支承其两端,轴承的下部由下框架15来支承,而下框架又由成像系统上所形成的安装部件53来支承。
在所示的实例中,感光鼓9的凸缘齿轮9c与按图47所示的方式把动力传给该凸缘齿轮的驱动齿轮41相啮合,凸缘齿轮9c转动中心与驱动齿轮41转动中心的连线,朝送时针方向偏离穿过凸缘齿轮9c转动中心的垂线一个很小的角度α(在所示的实例中约1°),借此,驱动力自驱动齿轮41传到凸缘齿轮9c的方向F直向上方。一般地,尽管可借助因设定角α取20°或更大的值产生一个向下的力来防止处理暗盒的浮动,但在所示的实例中,该角α被设定为大约1°。
由于设定上述角度α为1°左右,当沿着箭头j所示的方向打开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取出处理暗盒B时,凸缘齿轮9c不会受到驱动齿轮41阻挡,从而可顺利地将其与驱动齿轮41分开。另外,当像上面所说的那样,驱动力传送的方向F向上指时,感光鼓的转轴9f就被向上推,使之趋向于与支撑鼓的部件33a分离。不过,在所示的实例中,由于支撑部件33a上形成有遮掩部分33c,所以鼓的转轴9f不会与支撑鼓的部件33a分离。
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暗盒可以循环使用,也即可将用过的处理暗盒从市场上收集起来,它们的各个部件可被重新用来装成新的处理暗盒。现在就来说明这种循环使用。通常情况下,以往用过的处理暗盒被处理掉或者将其丢弃。但是,所述实例的处理暗盒可在其调色剂储存盒中的调色剂耗尽之后,将其自市场上收集起来,以保护地球上的资源及周围环境。然后将收集到的处理暗拆成上、下框架14和15,依次清洗它们。这之后,遇有急需,即可将可重新使用的部件与新部件一起装到上框架14和下框架15上,继而再把新调色剂加到调色剂储存盒12a中。用这种办法即可得到新处理暗盒。
详细地说,将连接上、下框架14和15的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a之间、锁定倒齿14a与锁定开口15b之间、锁定倒齿14c与锁定开口15d之间、锁定倒齿15c与锁定开口14b之间(图4、8及9)的连接解除,上、下框架14和15就能很容易地彼此拆开。通过诸如把用过和处理暗盒B放到一个拆解设备42上,并借助一个推杆42a像图50所示那样推开锁定倒齿14a,置的清洁刮板13a、橡胶刮片13b等的位置所确定,并选定有一个距离Lb(=3~5毫米)以免妨碍送入的记录介质4。在图28所述的实例中,通过感光鼓9的转动中心的竖直线与连接该中心和转印辊6转动中心的连接之间夹角β的值为5~20度。
考虑到上述情况,只在中央定向部分15h2提供深度为Lc(=1~2毫米)的凹入处或台阶,使该定向部分逼近切线X,就能平滑地供送较厚且有弹性的记录介质4,而不致降低下框架15的强度。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成像系统说明书中所指的厚而有弹性的记录介质4是指名片、信封或者比明信片窄的类似物,只要选择有台阶或者槽的中央定向部分15h2的宽度比明信片略大,在实际使用时就不会有问题。
在记录介质定向区域外边的范围内,下框架15的上表面上有多个向下伸出的调节凸起15i。每个凸起都从下框架的定向面相对于记录介质4伸出大约1毫米。有了这种布置,即使由于成像过程中的某些原因,使处理暗盒B稍有下降,也会因这些调节凸起15i抵住成像抗张强度主体的下定向元件23(图1),而能防止处理暗盒的进一步下降。因此,在下定位元件23与下框架15的下定位面之间保持至少1毫米的间隔,为记录介质4提供一个传送通道,就能不卡纸地传送记录介质。又如图1所示,下框架15的下表面有一凹入处15j,为的是不影响定位辊5c2。这样,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由于它能靠近定位辊5c2安装,所以整个成像系统就能小型化。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处理暗盒的组装。图19中下框架上在显影装置12和清洁装置13的端部粘附着由摩托普林橡胶(Moltopren)-INOAC公司生产的挠性聚氨酯橡胶做的,有合格形状的防止调色剂漏损的密封垫S,用以防止调色剂漏损。每个防止调色剂漏损的密封垫都不可能具有规则的形状,所以可通过在要附加这些密封垫的部分做出凹座,再将一旦在凹座内固化就能成为弹性体的液体材料灌入凹座的办法来附着这些防止调色剂漏损的密封垫。
其上附着有显影刮板12e的刮板支承件12e1和其附着有清洁刮板13a的刮板支承件13a1分别由销子24a、24b装附在下框架15上。对于所示的实例而言,如图29中的虚线所示,刮板支承件12e1、13a1的附着面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以便销子24a、24b可从同一方向被打入。这样,当大量制做处理暗盒B时,可使用自动设备连续地由这些销子把显影刮板12e的清洁刮板13a装附上去。进而,为改锥提供一个空间,就能改善刮板12e、13a的装配能力;调整自模具中取出壳子的方向,就能简化模具的形状,这样就可降低成本。
也可以不用销子(螺钉)来装附显影刮板12e和清洁刮板13a,而像图30所示的那样,使用胶合剂24c、24d将这些刮板装附于下框架15上。这时,若从同一方向加入胶合剂,同样可使用自动设备实现自动地、连续地装附显影刮板12e和清洁刮板13a。
在如上面所述的那样装上刮板12e、13a之后,即可将显影套筒12d装到下框架15上;随后再将感光鼓9装到下框架15上。为了这个目的,在所述的实例中,在感光鼓9纵向成向区域C(图32)外侧的区域内,将定向件25a、25b分别装附于刮板支承件12e1、13a1(对着感光鼓)的表面上(在所述实例中,定向件25a、25b整体地形成于下框架15上)。定向件25a和25b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大于感光鼓9的外径D。这样,当诸如显影刮板12e、清洁刮板13a等各部分已然装到下框架15上以后,就可像图31所示那样,在用定向件25a、25b定向感光鼓(成像区域外侧)的两个纵向端的同时,可将感光鼓9最终装于下框架上。也即,稍稍弯一下清洁刮板13a和/或稍稍推动并转一下显影套筒12d,即可将感光鼓9装于下框架15上。
假如先把感光鼓9装到下框架15上,之后再往下框架上装附刮板12e、13a等,则犹恐在装刮板12e、13a等的过程中,损伤感光鼓9的表面。此外,在这样组装过程中,要检验显影刮板12e及清洁刮板13a装配位置,还有要测量各刮板与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压力都是很困难或者是不可能的。附带地,虽然在把刮板12e、13a装到下框架15上之前,必须给刮板12e、13a加润滑剂,以防止由于刚开始用的刮板12e、13a(尚无调色剂)与感光鼓9及显影套筒12d之间的紧密接触而增加转矩和/或刮板卷起,但这种润滑剂在刮板装配过程中很可能会自刮板上滴下来。不过,按照所述的实例却是先把感光鼓9装到下框架上的,所以能消除上述问题和缺点。
如上所述,按照所述的实例是能够在把显影装置12及清洁装置13都装到框架上的情况下检查这些装置的安装位置,还能防止感光鼓的成像区在鼓的装配过程中受到损害或划伤的。此外,由于能在这些装置12、13被装到框架上的情况下给刮板加以润滑剂,可防止润滑剂滴落,因此就能防止因显影刮板12e与显影套筒12d之间和清洁刮板13a与感光鼓9之间的严密接触而引起的增大转矩和/或刮板的卷起。
在图33所示的实例中,由于有定位件25a、25b整体地形成于下框架15上,凸起12e2、13a2可整体地形成于刮板支承件12e1、13a1上,或者在感光鼓9成像区外侧、刮板支承件的两个纵向端区处,将其它定位件装在刮板支承件上,以致装配感光鼓时,可由这些凸起或其它定位件来定位感光鼓9。
在像上面所说的把显影套筒12d、显影刮板12e、清洁刮板13a以及感光鼓9装到下框架15上之后,如图34(透视图)和图35(剖面图)所示,再把支承件26装上,用以可转动地支撑感光鼓9的一端及显影套筒的一端。支承件26由耐磨材料如聚缩醛制成,并包括与感光鼓9配合的支撑鼓的部分26a、与显影套筒12d外表面配合的支撑套筒部分26b以及与-D形截面的磁体12c-端相配合的D形截面孔部分26c。换句话说,支撑套筒部分26b可与支撑着显影套筒12d外表面的套筒支撑12i外表面相配合;或者说可以装配于下框架15的滑移面15Q之间,这些滑移面与套筒支撑12i的外表面相配合。
当把支撑鼓的部分26a装到感光鼓9一端的同时,磁体12c的一端插入D形截面孔部分26c,显影套筒12d插入支撑套筒部分26之间,同时支承件26就装入下框架15的侧边了,这时还应沿着鼓的纵向滑移支承件26,这样,就可转地支承住感光鼓9和显影套筒12d了。如图34所示那样,接地触头18a是装在支承件26上的,当把支承件26装入下框架的侧边时,接地触头18a就与感光鼓9的铝制鼓芯9a(见图10)相接触。另外,显影偏压触头18b也装于支承件26上,当把支承件26装到显影套筒12d上时,偏压触头18b就跟和显影套筒12d内表面接触的导电元件18d相接触。
由此可见,利用一个支承件26可转动地支承着感光鼓9和显影套筒12d,可改善部件9、12d的定位精度并减少部件的数目,使组装过程简化,成本降低。另外,可以用一个部件来完成感光鼓9的定位,显影套筒12d及磁体12c的定位,这样,就能以高精度确定感光鼓9和磁体12c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就能保持磁力对感光鼓9表面恒定,获得高质量的像。附带地,由于使感光鼓9接地的接地触头18a和给显影套筒12d加上显影偏压的显影偏压触头18b都装在支承件26上,可有效地做到各部件间的紧凑性,使处理暗盒B有效地小型化。
此外,通过在把处理暗盒装入成像系统时在支承件26上提供支撑部分,以便将处理暗盒B定位于成像系统中的做法,可准确地实现处理暗盒B关于成像系统的定位,而且如图5和图6所示,支承件26上还有一个向外伸着的U形凸起部,即鼓的轴部26d(图20)。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的主体16中时,鼓的轴部26d就由后面将会述及的鼓支承件34所支承,从而将处理暗盒B定位。这样,由于处理暗盒B被支承件26所支承,为的是在把该暗盒装入系统主体16时直接支承感光鼓9,所以感光鼓9能被准确地定位,而与其它部分的加工和/或装配误差无关。
如图35所示,磁体12c的另一端装进在套筒齿轮12k中所形成的内腔里,选定磁体12c的外径稍小于该内腔的内径。于是,在套筒齿轮12k处,磁体12c可活动自如地装于该腔内,并由其自身重量而保持在该腔的下部,或者靠磁体12c的磁力而偏向于由磁性金属如ZINKOTE-日本钢铁公司制造的镀钢板做的刮板支承件12e1。这样,由于套筒12k与磁体12c彼此间可活动自如地相联系着,就可减小磁体12c与转动的套筒齿轮12k之间的摩擦扭矩,从而减小对于处理暗盒的扭矩。
另一方面,如图31所示,充电辊10可转地装于上框架14内,薄片式活门部件11b、防护盖22及调色剂供送机构12b也装于上框架14内。用于将调色剂自调色剂储存盒12a送出到显影套筒12d的开口12a1由带撕条27的覆盖膜28(图36)封住。另外,盖子12f紧扣在上框架上,这之后通过装料口12a3将调色剂送入调色剂储存盒12a,随之由罩盖12a2关上装料口12a3,从而封闭调色剂储存盒12a。
如图36所示,粘附在开口12a1周围的覆盖膜28的撕条27,自开口12a1的一个纵向端(图36中的右端)向另一纵向端(图36中的左端)延伸,并在这另一端处弯折,再沿着形成于上框架14上的抓爪部分14f延伸并由此向外伸出。
以下通过使用上述锁定倒齿、锁定开口或锁定槽将上、下框架14和15互相连接起来组装处理暗盒B。既然这样,如图37所示,撕条27自上框架14的抓爪部分14f与下框架15的抓爪部分15k之间露出,所以当使用新处理暗盒B时,操作者拉住从抓爪部分14f、15k之间露出的撕条27伸出部分,自覆盖28剥去撕条27,打开开口12a1,就可使调色剂储存盒12a中的调色剂朝显影套筒12d移动。这之后就可将处理暗盒装入成像系统A中了。
如上所述,利用从上、下框架14和15的抓爪部分14f及15k之间露出撕条27,就能使该撕条27很容易地自装配于上、下框架14和15中的处理暗盒露出来。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影套筒的外径大一个与小间隙相对应的量,并被布置于显影套筒的两个轴向端部附近形成调色剂层的区域外边,以使这些环在感光鼓的形成潜影区外边的区域处支撑感光鼓9。
此外,显影套筒12d由套筒支撑12i可转地支承着,套筒支撑12i在显影套筒的两个轴向端部附近、形成调色剂层的区域外边处被置于支撑环12d1之间,它们被装在下框架15上;以这种方式,它们可沿图20中箭头g所示的方向略做移动。每个套筒支撑12i有一向后伸着的凸起部,压紧弹簧12j围绕着它,弹簧的一端紧靠在下框架15上。显影套筒12d总是被这些压紧弹簧推向感光鼓9。随着这种排布,支撑环12d1总是被装在感光鼓9上,以致显影套筒12d与感光鼓之间总保持予定的间隙,因而能将驱动力传至感光鼓9的凸缘齿轮9c的及与凸缘齿轮9c啮合的显影套筒12d的套筒齿轮12k。
套筒齿轮12k也构成显影套筒12d的凸缘部分。这就是说,按照所述的实施例,套筒齿轮12k与凸缘部分由树脂材料(如多炔树脂)形成整体。此外,金属销12d2被压入并紧固到套筒齿轮12k(凸缘部分)的中心,金属销比如可由不锈钢制成,它的直径很小,其一端可转动地支撑于下框架15上。这个金属销12d2就做为显影套筒12d一端的转动轴。按照所述的实施例,由于套筒齿轮与凸缘部分由树脂形成整体,这就可以使显影套筒制做简单,并能制出重量轻的显影套筒12d和处理暗盒B。
现在参照图22来说明套筒支撑12i的滑动方向。首先描述显影套筒12d的驱动。当驱动力自成像系统的驱动源(驱动马达54)传至凸缘齿轮9c,并随后再从凸缘齿轮9c传至套筒齿轮12k时,齿轮间的啮合力指向与连接凸缘齿轮9c啮合节圆和套筒齿轮12k啮合节圆的切线倾斜或者偏离一个压力角(在所述实施例中为20°)的方向。这样,啮合力就指向图22箭头P(θ≈20°)所示的方向。既然如此,如果套筒12i沿着平行于感光鼓9旋转中心与显影套筒12d旋转中心的连线方向滑动,当把啮合力P分解成一个与滑动方向平行的水平向分力Ps和一个与滑动方向垂直的竖直分力Ph(如图22所示)时,与滑动方向平行的水平分力指向离开感光鼓9。结果,对于显影套筒12d的驱动,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距离很容易按照凸缘齿轮9c与套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变化,从而,显影套筒12d上的调色剂就不能正确地转移到感光鼓9上,使显影能力变坏。
为避免这点,在图21A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驱动力自凸缘齿轮9c传到套筒齿轮12k,在驱动侧(装有套筒齿轮12k的一侧)的套筒支撑12i的滑动方向与箭头Q所示方向一致,也即在凸缘齿轮9c与套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P的方向和滑动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φ设定大约为90°的值(在所述实例中为92°)。由此排布,与滑动方向平行的水平分力Ps可以忽略,而且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分力Ps的作用也是将显影套筒12d稍稍压向感光鼓9。这时,显影套筒12d受到一个与压紧弹簧12j的弹性压力α相对应的力的推压,以保持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距离恒定,从而确保恰当的显影。
以下说明非驱动侧(未装套筒齿轮12k的一侧)套筒支撑12i的滑动方向。如图21B所示,非驱动侧不像上述驱动侧那样,由于套筒支撑12i不受驱动力,因而选择套筒支撑12i的滑动方向基本上与感光鼓9中心和显影套筒12d中心的连线平行。
这样,通过改变自非驱动侧向驱动侧的推角,使显影套筒12d压向感光鼓9,就能使显影套筒12d和感光鼓9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正确,从而能恰当地显影。
可以像非驱动侧那样,将驱动侧套筒支撑12i的滑动方向设定成基本上平行于感光鼓9中心和显影套筒12d中心的连线。正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由于显影套筒12d在驱动侧被指向套筒12i的滑动方向的(凸齿轮9c套筒齿轮12k之间的啮合力的)分力Ps推离感光鼓9,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可将驱动侧压紧弹簧12j的压力设定成一个比非驱动侧压紧弹簧的压力大一个与分力Ps相同的量。也即,若非驱动侧压紧弹簧12j对显影套筒12d的压力为P1,则驱动侧压紧弹簧12j对显影套筒的压力P2被设定成满足关系式P2=P1+Ps,以到显影套筒12d总会受到适当的推力,确保显影套筒与感光鼓9之间的恒定距离。
清洁装置13用在感光鼓9上的调色剂象已由转印装置6转印至记录介质4上之后除去留在感光鼓9上的剩余调色剂。如图4所示,清洁装置13包括一个与感光鼓9表面接触且适于除去或刮去留在感光鼓9上的剩余调色剂的弹性清洁刮板13a,一个与感光鼓表面轻轻接触并被放在清洁刮板13a下面用以接收取下的调色剂的橡胶刮片13b,还有一个用来收集橡胶刮片13b所接收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储存盒13c。橡胶刮片13b与感光鼓9表面轻轻接触并允许留在感光鼓上的剩余调色剂通过,把由清洁刮板13a自感光鼓9上取下的调色剂引向远离感光鼓9表面的方向。
现在来描述橡胶刮片13b的附着方法。用双面胶带13e把橡胶刮片13b粘到废调色剂储存盒13c的附着面13d上。既然如此,废调色剂储存盒13c就由树脂材料(如耐冲击苯乙烯(HIPS)等)制成,并有一稍显不平坦的表面。于是有如图23所示那样,如果仅只是双面胶带13e粘附于附着面13d上而橡胶刮片13b又附着于胶带13e上,则犹恐(与感光鼓9相接触的)橡胶刮片13b的自由边缘会像X所示的那样受到折曲。一旦出现这种橡胶刮片13b的折曲边缘X,它就不能与感光鼓9的表面精密地接触,以致不能充分地接收清洁刮板13a所取下的调色剂。
这了避免这一点,可以考虑在把橡胶刮片13b附着到附着面上时,像图24A表示的那样用一牵拉工具20向下拉废调色剂储存盒靠下部的附着面13d,使附着面弹性地弯曲变形,之后再将橡胶刮片13b粘附于弯曲了的粘附面上,这之后将附着面的弯曲放开,就会对橡胶刮片13b的自由边缘作用一个张力,因而可防止其自由边缘变弯。可是,在最新的小型处理暗盒B中,由于附着面13d的尺寸小,一旦把橡胶刮片13b粘附于弯曲了的附着面13d上,就会像图24A表示的那样,橡胶刮片13b的两个底端或说底角13b1便会自附着面13d向下伸出。而一旦橡胶刮片13b自附着面13d向下伸出,就会像图1的剖面显示那样,犹恐记录介质4会受到伸出的橡胶刮片13b的妨碍。
另外,如果把橡胶刮片13b附着于弯曲的附着面13d上,就会像图24A所示的那样,双面胶带13e将从橡胶刮片13b的下端伸出。于是当用粘附工具21将橡胶刮片13b压紧于双面胶带13e上时,就如图24B所示的那样,双面胶带13e的伸出部分会粘到该粘附工具21上,结果,就会像图21c所示那样,取下粘附工具21时,双面胶带13e就会从附着面剥离,致使刮片13b粘附不牢。
为避免这点,在图25A所示的作法中,橡胶刮片13b的下端外廓基本上变得与由牵拉工具20弯曲了的附着面13d有同样的弯曲外廓。这就是说,橡胶刮片13b的宽度自其两个纵向端部向着中央部分是变化的,使后者处比前者处大一些(譬如中央部分宽约7.9毫米,而两个端部宽约7.4毫米)。以此,当把橡胶刮片13b附于附着面上时,弯曲的双面胶带13e就不会从橡胶刮片13b伸出。进而,像图25B那样移去牵拉工具20,解除附着面13d的弯曲,从而对橡胶刮片13b的上边缘加上一个张力时,橡胶刮片的下端将不会自附着面13d向下伸出。故此即可防止上面所说的记录介质4与橡胶刮片13b之间的妨碍,以及橡胶刮片13b粘附不牢。
从加工及工件寿命考虑,橡胶刮片13b的下边缘可为直的。于是如图26所示,橡胶刮片13b的宽度可直线地变化,其中央部分的宽度比两个纵向端部宽度大一个与附着面13d的曲率相对应的量,在上述实例中,虽然附着面13d可因牵拉工具20的拉引而弯曲,但也可以像图27所示的那样,由压调色剂储存盒的隔板13c1使其弯曲,有多个隔板由推压工具20a一齐使附着面13d形成弯曲。
另外,在所述的实例中,虽然是在废调色剂储存盒13c的下部形成橡胶刮片的附着面13d的,也可将橡胶刮片13b粘附于单独形成于废调色剂储存盒13c上的金属板附着面上,再将金属板插入废调色剂储存盒13c中。
在所述的实例中,橡胶刮片13b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厚度大约38微米,长约241.3毫米,中央宽度约7.9毫米,两端宽度约7.4毫米,而且曲率半径约为14556.7毫米。
下面说明构成处理暗盒B壳子的上、下框架14和15。如图7和8所示,下框架15中设有感光鼓9,显影装置12的显影套筒12d和显影刮板12e,清洁装置13。另一方面,如图7和9所示,上框架14中设有充电辊10,显影装置12的调色剂储存盒12a以及调色剂供送机构12b。
为将上、下框架14和15组装在一起,上框架14上共有四对锁定倒齿14a,它们沿着上壳体的纵向等间隔地彼此分开。类似地,下框架15上整体地形成有锁定口15a及锁定凸起15b,用来与各锁定倒齿14a相连。于是,用力将上、下框架14和15互相抵压,使各锁定倒齿14a与对应的锁定口15a和锁定凸起15b相连,就能使上、下框架14和15相互连接,为确保上、下框架间的相互连接,如图8所示,在靠近下框架15的两个纵向端部处分别形成锁定倒齿15c和锁定口15d,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靠近上框架14的两个纵向端部处分别形成锁定口14b(与锁定倒齿15c相连)的锁定倒齿14c(与锁定口15d相连)。
当构成处理暗盒B的各部分像上面所述的那样,通过把那些应相对于感光鼓9放置的部分(如显影套筒12d、显影刮板12e及清洁装置)安置于同一框架(所述实例中是下框架15)内的办法,将它们分离地包含于上、下框架14和15中时,就能确保各部分极好的定位准确性,并能简化处理暗盒B的装配。此外,如图8所示,下框架15中靠近其一个侧面边缘附近有多个装配槽15n。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上框架14上靠近其一个侧面边缘附近,在相邻的锁定倒齿14a之间的中间位置处有多个装配凸起14h(装入对应的装配槽15n中)。
进而,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下框架15上靠近其两角附近有装配凸起15e,与此同时,在下框架靠近另外两角附近有装配槽15f。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上框架14中靠近其两角附近有装配槽14d(与对应的装配凸起15e相连接),与此同时,在上框架中靠近另外两角附近有装配凸起14e(装入对应的装配槽15f中)。因此,当通过把(上、下框架14和15的)装配凸起14h、14e、15e装入对应的装配槽15n、15f、14d中而使上、下框架14和15彼此连接时,可使上、下框架14和15坚固地彼此连在一起,即使将扭力加于彼此连接的上、下框架14和15,也不会使它们拆开。
上述装配凸起和装配槽的位置可以改变,只要彼此连接的上、下框架14和15不会因任何扭力作用于其上而被拆开即可。
此外,如图9所示,防护盖22通过枢轴销22a而可转地装于上框架14中。利用围绕着枢轴销22a装置的扭矩螺旋弹簧(未示出)将防护盖22压向图9中箭头h所示的方向,以便像图4所示的那样将处理暗盒B自成像系统A取出时,该防护盖22能关闭或者遮盖住感光鼓9。
特别如图1所示那样设计感光鼓9,使它从形成于下框架15上正对着转印辊6的开口15g被曝光,为的是将调色剂象自感光鼓转印到记录介质4上。不过,当把处理暗盒B自成象系统A取出时,若将感光鼓9暴露于周围环境中,它将被周围的光线损坏,灰尘等污物将附着于感光鼓9上。为避免这个,当从成像系统A取下处理暗盒B时,由防护盖22将开口15g关闭,从而保护感光鼓9不受周围光线及灰尘的损害。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时,由一摆动机构(未示出)使防护盖22转动,使感光鼓9得以从开口15g处曝光。
进而,如图1所示的实例中,下框架15的下表面兼有对运送记录介质4定向的作用。下框架的下表面被做成两侧定向部分15h1和阶梯形中央定向部分15h2(图6)。中央定向部分15h2的纵向长度(即阶梯间的距离)大约为102~120毫米(所述的实例中为107毫米),这比宽度(约100毫米)稍大,阶梯的深度选成大约0.8~2毫米的值。有此布置,中央定向部分15h2增加了记录介质4的运送距离,结果,即使以诸如明信片、名片或者信封等较厚且有弹性的纸作为记录介质4,这样厚的纸也不会受下框架15定向面的影响,所以可防止卡住记录介质。另一方面,当以比明信片还宽的薄纸,如普通纸用作为记录介质时,由于这种纸(记录介质)受到两个侧面定向部分15h1的导引,就能不致浮起地运送纸张。
现在更加具体地描述作为对记录介质运送定向的下框架15下表面。如图28所示,两个侧面定向部分15h1可相对于感光鼓9与转印辊6之间辊缝N的切线方向X弯折一个量La(=5~7毫米)。由于两个侧面定向部分15h1形成于下框架15的下表面上,设计该下表面于框架和显影套筒12d之间有所需要的间隔,而且还为向显影套筒供送足够的调色剂而提供所需要的空间,因此,通过选择显影套筒12d的位置,以获得最佳显影条件,就能确定这些定向部分。倘若侧面定向部分之下表面接近切线X,势必减小下框架15下表面的厚度,于是带来有关处理暗盒B的强度的问题。
有如后面将述及的,清洁装置13下端13f的位置由构成该装驱动辊7a的转动,定影膜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已将调色剂象转印至其上的记录介质4自定影膜7e和压辊7g之间通过时,该调色剂象就因受热及受压而固定到记录介质4上。
成像系统的主体16中设有冷风扇17,用以将定影装置7所产生的热量散放或排出系统之外。当按下复印起始钮时(图2),风扇17即开始转动,从而产生一股气流a(图1),自记录介质送入口流入成像系统中并自记录介质送出口流出。包括处理暗盒B在内的各个部分都被这般气流冷却,使得热量不致留存于成像系统中。
如图1至3所示,供纸盘3和接纸盘8分别装在系统主体16中的轴3a和8a上,沿着图2中的方向b做枢轴运动,并沿图2中的方向c做绕轴3b、8b做枢轴运动。锁定凸块3c和8c分别位于盘3和8两边的自由端,它们可嵌入形成于原稿压板1b上表面中的锁定槽1b2中。于是,如图3所示,一量盘3和8向内折合,锁定凸块3c及8c嵌入相应的槽1b2中,就阻止玻璃原稿台1a和原稿压板1b沿左右方向的滑动。以致操作者能够很容易地通过抓手装置16a提起并挪动该成像系统A了。
成像系统A备有密度设定等按钮。图2中简要地表明电源开关A1用来接通或关断该成像系统;密度调节盘A2用来调节该成像系统待印图象的基本浓度。按下复印起始钮A3,就开始了本成像系统的复印操作;按下复印清除钮A4,则中断复印操作并清除各项设定的条件(如设定的密度条件)。按下复印量计数钮A5,则可用来设定复印的数量。按下自动密度设定钮A6,就可在复印操作过程中自动地设定密度。设置密度设定度盘A7,操作者就能依所需转动此度盘来调节复印浓度。
处理暗盒接下来将要说明的是成像系统中所装的处理暗盒的各个部分。
处理暗盒B包括一个载象部件和若干处理装置。譬如,这些处理装置可包括对载象部件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在载象部件上形成调色剂象的显影装置和/或除去留在载象部件上剩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在如图1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处理暗盒B构造成暗盒单元,它能够可卸地装于成像系统的主体16中,是将充电装置10,含有调色剂(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2以及清洁装置13排布于作为载象部件的感光鼓9的周围,封闭于一个由上、下框架14、15组成的壳了里而成的。上框架14中放有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开口11a)和显影装置12的调色剂储存器12a;下框架15中放有感光鼓9,显影装置12的显影套筒12d和清洁装置13。
现在,依次详述处理暗盒B的充电装置10、曝光装置11、显影装置12的清洁装置13。图7是上、下框架彼此分离的处理暗盒剖面图,图8是表示下框架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9是表示上框架内部结构的透视图。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感光鼓9由厚度约为1毫米的圆柱形铝制鼓芯9a和位于鼓芯外围表面上的有机感光层组成,以致它的外直径成为24毫米。伴随成像过程的进行,通过把成像系统驱动马达54(图56)的驱动力传至装在感交鼓9一端的凸缘齿轮9c(图8),感光鼓9沿着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
在成象过程中,随着感光鼓9的转动,通过把一个由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叠加而成的振荡电压加到充电辊10(它与感光鼓9接触)上而使感光鼓9表面均匀地充电。这时,须提高加到充电辊10上的交流电压频率,以使感光鼓9的表面充电均匀。不过,若使该频率达到大约2000赫兹,感光鼓9及充电辊10就会振动,产生所谓“充电噪声”。
这就是说,当把交流电压加到充电辊10上时,感光鼓9与该充电辊10之间就会产生静电吸引力,当交流电压取最大值及最小值时,这个吸引力都成为最大值,于是,吸引充电辊顶到感光鼓9,此时充电辊发生弹性形变。另一方面,当交流电压取中间值时,这个吸引力成为最小值,结果使得充电辊10的弹性形变复原,促使充电辊10与感光鼓9分离。于是,感光鼓9和充电辊10以所加交流电频率两倍的频率振动起来。此外,当充电辊10受到吸引顶到感光鼓9时,阻滞了鼓与辊的转动,于是,由于这种粘附的滑动引起振动,这也会导致充电噪声。
为减少感光鼓9的振动,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感光鼓9内设置一个刚性的或者弹性的填充件9d,这可由诸如铝、黄铜等金属,胶结材料、陶瓷材料如石膏,或者橡胶材料如天然橡胶制成,其中要考虑生产能力、工作度、重量及成本因素。填充件9d为实心圆柱形或空心圆柱形,其外径比感光鼓9的内径小大约100微米,并被插入到鼓芯9a中。也即鼓芯9a与填充件9d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最多是100微米,并且在填充件9d的外表面或者鼓芯9a的内表面上涂有粘合剂(如氰基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等)9e,再将填充件9d插入鼓芯9a中,使彼此粘结。
现在来说明发明人所得到一些实验结果,这就是改变填充件9d在感光鼓9中的位置即可校核填充件9d与噪声压(噪音级)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将处理暗盒B置于具有43dB本底噪声的房间里,而将微音器M放在离该处理暗盒B前表面30厘米处,测量噪声压。结果如图12所示,若将重为80克的填充件置于沿感光鼓9纵向的中心位置,测得噪声压为54.5~54.8dB。另外,将重为40克的填充件放在朝凸缘齿轮9c一侧偏离中心位置30毫米处,噪声压为最小。由这一结果可见,将填充件9d放在感光鼓9内朝凸缘齿轮9c一侧偏离中心位置处较为有效。这可解释为感光鼓9的一端由凸缘齿轮9c支承,而另一端由无凸缘的支承件26所支撑,这使得感光鼓沿其纵向关于中心位置不对称的缘故。
于是,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填充件9d在感光鼓9中被放在朝凸缘齿轮9c,即朝着驱动感光鼓的传动机构,沿着鼓的纵向方向偏离其中心位置c的地方。在该实施例中,填充件9d由一空心铝件组成,长度L3为40毫米,重约20~60克,优选的是35~45克(最佳约为40克),它被放在纵向长度L1为275毫米的感光鼓9内,朝向凸缘齿轮9c而偏离中心位置c一段9毫米长的距离L2处。由于感光鼓9内放置了填充件9d,感光鼓即可稳定地转动,于是就抑制了成像过程中因感光鼓9的转动所带来的振动;即使充电辊10上所加的交流电压提高,仍能降低充电噪声。
此外,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9的内表面相连,其另一端与鼓的接地插脚35a抵紧,因而该感光鼓9可电气地接地。接地触头18a置于感光鼓的与凸缘齿轮9c相反的一端。
接地触头18a由不锈钢簧片、磷铜簧片等制成并装在支承件26上。更详细地可如图13所示,接地触头有一个基片部18a1,它有一个锁扣开口18a2,支承件26上的凸起部可密接于其中接地触头还有两个自基片部18a1伸展的部分18a3,它们每一个的臂端都备有一个朝下凸着的半圆形凸起18a4。将支承件26附于感光鼓9上时,接地触头18a的这些凸起18a4会因臂部18a3的弹性力而紧抵住感光鼓9的内表面。这时,由于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多点(两点)相接,从而改善了接触的可靠性,而且由于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是通过半圆形凸起18a4相接触的,因而接地触头与感光鼓9之间的接触益加稳固。
顺带地如图14所示那样,接地触头18a的臂部18a3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随着这种安排,由于半圆形凸起18a4与感光鼓9的接触是沿着鼓的圆周方向彼此错开的,即使感光鼓的内表面有沿其轴向的裂纹部分,两个凸起18a4也不会一起触到这种裂纹部分,从而可确保触头与鼓之间的接触不致失效。顺带地,若臂部18a3的长度不等,则一个臂部18a3与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就会与另一个臂与鼓之间的接触压力不同。不过,可以通过诸如改变臂部18a3的弯折角来补尝这种差别。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上面所述接地触头18a有两个臂部18a3,但也可提供三个或者更多的臂部;或者,在确保地触头与感光鼓9的内表面接触不致失效的条件下,也可采用没有凸起的单个臂部18a3(无分叉),有如图15和16所示那样。
可是如果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9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太弱,半圆形凸起18a4就不能跟踪感光鼓内表面的不均匀度,使接触头与感光鼓内表面之间接触不良,而且由于臂部18a3的振动会产生噪声。为防止这种接触不良及噪声,必须增强接触压力。可是,如果接触压力过强,当该成像系统使用一段较长时间时,感光鼓的内表面就会因半圆形凸起18a4的较强压力而受到损伤。于是,当半圆形凸起18a4经过这种受损部分,就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接触不良和振动噪声。考虑支以上情况,最好将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设定于大约10克至200克之间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按照发明人得到的实验结果,若接触压力小于10克左右,则恐怕会因感光鼓转动而发生接触不良,由此引起干扰其它电子设备的无线电波。另一方面,若接触压力大于200克左右,则犹恐感光鼓之内表面会因鼓的内表面与接地触头18a间的长期滑动接触而受损,从而引起异常噪声和/或接触不良。
尽管鉴于感光鼓内表面的情况,有时不可能完全消除上述噪声等的发生,但可通过在感光鼓9内设置填充件9d而减少感光鼓的振动,还可通过在接地触头18a与感光鼓9的内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放上导电的润滑脂,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鼓的损伤和接触不良。此外,由于定位于支承件26上的接地触头18a远离偏向于凸缘齿轮9c的填充件9d,所以接地触头可以很容易靠紧支承件。
充电装置用来对感光鼓9的表面充电。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充电装置是像日本专利公开63-149669中揭示的所谓接触充电型的。特别如图4所示那样,充电辊10通过滑动支撑10c可转地装于上框架14的内表面上。充电辊10包含一个金属辊轴10b(例如由铁、SUS等制成的导电金属芯),辊轴周围有一层由EPDM、NBR等制成的弹性橡胶层,而该弹性橡胶层周围有一层里面弥散有碳的尿脘人造橡胶层。或者该充电辊10包含一个金属辊轴及一层海绵状的里面弥散有碳的尿脘人造橡胶层。充电辊10的辊轴10b通过滑动支承架10c被上框架14的支承滑动导引爪10d夹住,以便不与上框架分开而能够稍稍移向感光鼓9。辊轴10b由弹簧10a抵住,使得充电辊10抵紧感光鼓9的表面。这样,充电装置就由靠支承架10c与上框架14合为一体的充电辊10所构成。在成像过程中,当感光鼓9转动而带动充电辊10时,就会因如前所述地将叠加的直流和交流电压加到充电辊10上而使感光鼓9表面均匀地充电。
现在来描述加到充电辊10上的电压。尽管加到充电辊10上的电压可以仅仅是直流电压,但为了实现均匀充电,须将上面所说的由叠加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所得到的振荡电压加于充电辊上。最好把由直流电压叠加所得的振荡电压加到充电辊10上,以改善充电均匀性。这里所说的直流电压具有比仅使用直流电压时的充电起始电压大两倍或更多倍的峰-峰值(参见日本专利公开63-149669)。这里所说的“振荡电压”是指一种其值随时间周期性改变的电压,而且最好具有比只用直流电压对感光鼓表面充电时的充电起始电压大两倍或更多倍的峰-峰电压值。此外,这种振荡电压的波形并不限于正弦波,而可为方波、三角波或脉冲波形。不过,从降低充电噪声来看,最好是正弦波不包含高次谐波成分。直流电压可以含有具有通过周期性地接通/关断一个直流电源所得到的方波的电压。
如图17所示,将充电偏压触头18c的一端18c1压紧到成像系统的充电偏压接地插脚(下面将描述)上,充电偏压触头18c的另一端18c2压紧于金属辊轴10b上,即可实现将电压加到充电辊10上。另外,由于弹性触头18c使充电辊10朝图17中的右方偏,于是位于远离该触头18c的充电辊支承件18c有一个钩状的制动部件18c1。此外,为了防止当处理暗盒B跌落或者受到振动时充电辊10过度的轴向移动,在触头18c旁边设置一个悬挂在上框架14上的制动部件10e。
在所述的具有上述布置的实施例中,充电辊10上加有叠加-600伏直流电压的1.6~2.4千伏(峰-峰值)的正弦波。
首先,将充电辊10插入上框架14中,支承件10c由上框架14的导引爪10d所支承,随之充电辊10的辊轴10b固定到支承件10c中。当上框架14与下框架15装配到一起时,则如图4所示那样,充电辊10就抵住感光鼓9。
充电辊10的支承件10c由含有大量碳填料的导电支承材料制成,并且经金属弹簧10a将电压从充电偏压触头18c加到充电辊10上,从而提供一稳定的充电偏压。
曝光装置11用于以来自阅读装置1的光图象使被充电辊10均匀充电的感光鼓9表面曝光。如图1和4所示,上框架14有一开口11a,来自成像系统透镜组1c2的光通过该口照到感光鼓9上面。当把处理暗盒B自成像系统A取下时,若感光鼓9受到穿过开口11a的环境光的曝光,犹恐感光鼓会受到损害。为避免这一点,给开口11a附上一个薄片式活门部件11b所关闭,而当把处理暗盒B装到成像系统中时,该活门部件就打开开口11a。
如图18A和18B所示,活门部件11b具有L形截面,其凸部朝向暗盒的外侧,并通过销子11b1枢轴地装到上框架14上。一个销子11b1的周围装有扭力绕线弹簧11c,当将处理暗盒B自成像系统A取下时,利用该绕线弹簧11c使活门部件11b受到偏挤而关闭开口11a。
如图18A所示,活门部件11b的外表面形成拱座部件11b2。当把处理暗盒B装入成像系统A,同时关闭可相对于成像系统主体16打开的上部开启/闭合盖子19时,盖子19上所形成的凸起部19a就会靠紧该拱座部件11b2,于是活门部件11b沿箭号e所示的方向转动,打开开口11a。
在活门部件11b的开启及关闭过程中,由于该活门部件11b具有L形截面,而且拱座部件11b2处在暗盒B的轮廓之外并靠近轴销11b1(如图4及图18B所示),故而活门部件11b靠紧处于处理暗盒B轮廓以外的盖子19的凸起部19a。从而,即使该活门部件11b开启的关闭的角度很小,使活门部件11b转动的导向端也会被切实地打开,以致自位于活门部件上方的透镜组1c2来的光会切实地照在感光鼓上,在感光鼓9的表面上形成很好的静电潜影。借助于上述结构的活门部件11b,将处理暗盒B插入成像系统时,暗盒B未必会妨碍成像系统的盖子19的打开活门的凸起19a,由此就可缩短该凸起的行程,从而制得小尺寸的处理暗盒B和成像系统A。
以下说明显影装置12。显影装置12用来将曝光装置在感光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影以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图象。在本成像系统A中,虽然磁性调色剂或非磁性调色剂均可使用,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处理暗盒B中的显影装置用磁性调色剂做为单一组份的磁性显影剂。
显影过程所用的单一组份磁性调色剂的粘合树脂可如下述或者下述的苯乙烯及其取代物如聚苯乙烯和聚甲苯乙烯的聚合物的混合;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甲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萘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乙脂共聚物或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树脂、松香、改性松香、松节油树脂、酚醛树脂、脂族烃树脂、脂环烃树脂、芳香族石油树脂、石蜡、加洛巴蜡等。
可做为着色材料加入磁性调色剂中的,已知有碳黑、酞菁铜、铁黑等。磁性调色剂中所含的磁性细颗粒是放在磁场中可被磁化的材料,如铁、钴及镍的金属铁磁粉,合金粉末或化合物粉末如铁磁矿石或铁氧体。
如图4所示,用磁性调色剂形成调色剂象的显影装置12有一个内装调色剂的调色剂储存器12a和一个供送调色剂的机构12b,该机构位于调色剂储存盒12a内,适宜于送出调色剂。此外,将显影装置设计成内装磁体12c的显影套筒12d,以便在该套筒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的调色剂层。一旦显影套稠12d上形成这样一层调色剂层时,感光鼓9上的静电潜影就会由于调色剂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摩擦而被加上能够显影的摩擦起电电荷。为调整该调色剂层的厚度,使显影刮板12e顶住显影套筒12d的表面。显影套筒12d面对着感光鼓9的表面放置,彼此间有大约100~400微米的间隙。
如图4所示,供送磁性调色剂的机构12b有由聚丙烯(PP)、丙烯腈-丁苯(ABS)、耐冲击苯乙烯(HIPS)等制成的供送元件12b1,并可按照箭头f所示的方向沿调色剂储存盒12a底面往复移动。每个供送元件12b1都有基本上为三角形的截面并有多个长棒元件,这些长棒元件沿感光鼓的转动轴伸延(垂直于图4平面方向),以便刮过调色剂储存盒12a的整个底面。这些长棒元件在它们的两端彼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此外,有三个供送元件12b1,它们的移动范围比三角形截面的底宽大,从而调色剂储存盒底面上的所有调色剂都能被刮过。附带地,悬臂元件12b2的自由端备有凸起12b6,防止供送元件12b1浮起和受到扰动。
供送元件12b1的一个纵向端处有锁定凸块12b4,该凸块可转地插于悬臂元件12b2上所形成的孔口12b5中。悬臂元件12b2经轴12b3可转动地装于上框架14上,并与调色剂储存盒12a外面的一个臂(未示出)相连。此外,供送元件12b1与一驱动传动装置相连,当把处理暗盒B装到成像系统A内时,可将来自成像系统的驱动力传至各供送元件,使悬臂元件12b2以予定角度绕着轴12b3回转。又如图7等所示,可用诸如聚丙烯,聚酰胺等树脂将供送元件12b1和悬臂元件12b2形成整体,使得它们可在其间的连接部分受到弯折。
于是,在成像过程中,随着悬臂元件12b2按照予定的角度摆动,供送元件12b1就在实线所示位置与需线所示位置之间,沿方向f在调色剂储存盒12a的底面往复移动。这样,处在调色剂储存盒12a底面附近的调色剂就会被供送元件12b1送往显影套筒12d。这时,由于各个供送元件12b1都具有三角形截面,调色剂就会被送元这些供送元件刮起并顺着供送元件12b1的倾斜面被平缓地送出。这样,显影套筒12d附近的调色剂就不容易受到扰动,由此,显影套筒12d表面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层也就不容易损坏。
还如图4所示,调色剂储存盒12a的盖子12f备有一个悬吊的元件12f1,该悬吊元件12f1的下端与调色剂储存盒底面之间的距离被选成比每个调色剂供送元件12b1三角形截面的高度稍大一些。因而调色剂供送元件12b1可在调色剂储存盒底面与悬吊元件12f1之间往复移动,这样,如果供送元件12b1试图自调色剂储存盒底面浮起,这种浮起就会受到限制或调准,从而防止了供送元件12b1的浮起。
所述实施例的成像系统A也可接受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处理暗盒。这时,驱动调色剂供送机构,以搅动显影套筒12d附近的非磁性调色剂。
这就是说,当使用非磁性调色剂时,如图19所示,一个与显影套筒12d同向转动的弹性辊12g将非磁性调色剂自调色剂储存盒12a经调色剂供机构12h送往显影套筒12d。这时,在显影套筒12d与弹性辊12g之间的间隙处,弹性辊12g上的调色剂靠了调色剂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滑动接触而被摩擦带电,从而静电地附着在显影套筒12d上。此后,在显影套筒12d转动的过程中,附着于显影套筒12d上的非磁性调色剂进入显影刮板12e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接界区内,在显影套筒上形成薄的调色剂层,同时因调色剂与显影套筒间的滑动接触,使调色剂以相反极性带电,足以显影静电潜影。不过,当调色剂留在显影套筒12d上时,这种滞留的调色剂会与新送到该套筒上的调色剂混合,并被送往套筒与显影刮板12e之间的接界区。这种滞留的调色剂与新调色剂会因调色剂与显影套筒12d之间的滑动接触而摩擦带电。不过,这时尽管新调色剂被带以适当电荷的情况下被进一步带电,于是它处于过量带电。这种过量带电或者过度带电的调色剂具有比适度带电的调色剂强的(对显影套筒12d)附着力,因而变得难以用于显影过程。
为避免这点,在图19所示的有关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处理暗盒的实施例中,非磁性调色剂供送机构12h包含一转动件12h1,它装于调色剂储存盒12a中。该转动件12h1具有一弹性搅拌浆叶12h2。当把非磁性调色剂暗盒装入成像系统A中时,驱动传动机构与该转动件12h1相连,于是在成像过程中该转动件就随成像系统而转动。用这种方法,在使用装有非磁性调色剂并被装入成像系统内的处理暗盒成像时,调色剂储存盒12a中的调色剂会被搅拌浆叶12h2大大地搅动。结果,显影套筒12d附近的调色剂受到扰动,与调色剂储存盒12a中的调色剂混合,于是就把自显影套筒12d移来电荷分散到调色剂储存盒内的调色剂中,防止了调色剂的变劣。
顺便提及,其上形成了调色剂层的显影套筒12d是面对着感光鼓9放置的,其间有小间隙(对于装有磁性调色剂的处理暗盒而言,大约是300微米,而对于装有非磁性调色剂的处理暗盒而言,则大约为200微米)。因此,在所述的实施例中,显影套筒12d的两个轴向端部附近,形成调色剂层的区域外边装有多个支撑环,每个环的外径比显影套筒的外径大一个与该小间隙相对应的量,以使这些环在感光鼓的形成潜影区外边的区域处支撑感光鼓9。
现在说明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间的位置关系。图20是表示感光鼓9与显影套筒12d间的位置关系及对该显影套筒加压机构的纵向剖面图;图21是沿图20A-A线的剖面图,图21B是沿图20B-B线的剖面图。
如图20所示,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层的显影套筒12d是面对着感光鼓9而放置的,其间有小间隙(约200~300微米)。这时,利用感光鼓一端靠支撑元件33可转支撑的凸缘齿轮9c的转轴9f,将感光鼓9可转地装于下框架15上。感光鼓9的另一端经固定于下框架上的支撑佣26的支承部分26a也可转动地装于下框架15上。显影套筒12d带有上述支撑环12d1,每个支撑环的外径都比显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装在成像系统内的处理暗盒,它包括载像部件;用来把显影偏压加到显影装置上的显影偏压触头,它被安排在关于所说载像部件纵向方向同侧且在所说载像部件的一个侧边;用来使所说载像部件接地的接地触头,它被安排在所说载像部件的另一个侧边;用来将充电偏压加到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偏压触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接地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基本上沿着一条直线安排。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显影偏压触头沿着所说载像部件的纵向被安排在所说接地触头及所说充电偏压触头所在位置的外边。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接地触头被安排得比所说充电偏压触头更靠近所说载像部件。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接地触头、所说显影偏压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相对于所说载像部件被安排成依次远离该载像部件。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显影偏压触头的接触面积比所说接地触头和充电偏压触头的接触面积都大。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显影偏压触头、所说接地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沿着所说载像部件纵向被安排在接地弹簧与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感光鼓内表面接触位置的外边。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显影偏压触头安排在所说显影装置一侧,所说接地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安排在清洁装置一侧。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显影偏压触头、所说接地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关于所说载像部件纵向被安排在一同端,而且是在与装着斜齿轮的那一端相反的一端,所说的斜齿轮将转动驱动力自所说成像系统传到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感光鼓。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接地触头和所说充电偏压触头沿着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感光鼓纵向被安排在感光鼓端部的里面。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暗盒将作为处理装置的所说充电装置、所说显影装置或者一个清洁装置与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电子照像光敏元件作为一个单元合并在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在成像系统中。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暗盒将做为处理装置的所说充电装置、所说显影装置和清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与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电子照像光敏元件作为一个单元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在成像系统中。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该处理暗盒将做为处理装置的所说显影装置与做为所说载像部件的电子照像光敏元件做为一个单元合并于其中,该单元可拆地装在成像系统中。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经所说显影偏压触头加到所说显影装置上的偏压包括一个1.2千伏(峰-峰值)、1950赫兹的方波电压。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经所说充电偏压触头加到所说充电装置上的偏压是包括一个-600伏直流电压的1.6~2.4千伏(峰-峰值)的正弦波电压。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暗盒,其特征在于所说充电装置由一充电辊组成,经所说充电偏压触头将叠加的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加在该辊上。
17.一种内装处理暗盒的成像系统,它包括能把包括一个载像部件的处理暗盒装在其上的安装装置;用于将显影偏压加到显影装置上的显影偏压触头,它们关于所说载像部件纵向安排在同一侧,并在所说载像部件的一端;用于使所说载像部件接地的接地触头,它们安排在所说载像部件的另一侧;用于将充电偏压加到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偏压触头;可由所说处理暗盒的所说显影偏压触头连接的第二显影偏压触头;可由所说处理暗盒的所说接地触头连接的第二接地触头;可由所说处理暗盒的所说充电偏压触头连接的第二充电偏压触头。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由电子照像复印机组成。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说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由激光打印机组成。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说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由传真机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独特的处理暗盒包括载像部件,用于将显影偏压加到偏压装置上的显影偏压触头,这些触头关于所说载像部件纵向安排在同一侧,并在所说载像部件的一端。本发明的处理暗盒还包括安排在所说载像部件另一侧,用于使所说载像部件接地的接地触头,又包括用于将充电偏压加到充电装置上的充电偏压触头。借助这种结构,可提供一种处理暗盒和一种能可拆地装有这种暗盒的成像系统,可以改善电接点之间的电连接并做到小型化。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80736SQ9211228
公开日1994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30日
发明者渡边一史, 关根一美, 津田忠之, 池本功, 山口义益, 笹子悦一, 野田晋弥, 小林和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