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盐和采用该盐的热敏记录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33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羧酸盐和采用该盐的热敏记录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羧酸盐和采用该盐的热敏记录材料,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显著的彩色影象稳定性和具有可见区和近红外区吸收的热敏记录材料。近年来,热敏记录材料的广泛流行使得采用简单的装置就可很容易的形成清晰的彩色影象,由于这个原因,这些热敏记录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用作传真和文字处理的纸张,用作各种分析仪器,票据,计算机通行卡,预付卡,标签等的表格纸张。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其中使用了2-苯并[c]呋喃酮基质和荧烷基质隐色颜料的热敏记录材料,具有彩色影象稳定性低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些热敏记录材料具有一个不足,即彩色影象会由于日照和紫外灯的光线,化妆品中所含的醇,树脂膜或塑料消去剂中所含的增塑剂等而褪色。现在,使用普通纸张的传真飞速发展,使得这个最广泛使用热敏记录材料的领域开始退化,因此,大大的增加了对增强彩色影象稳定性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研究之一是一个试验,即金属酞菁可通过酞菁前体与金属盐间的热反应制备。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8357/1983中,1-氨基-3-亚氨基异假吲哚或其衍生物与有机酸的金属盐或金属复合物可用于热敏层中。然而这个热敏层的敏感性较差,也还存在金属复合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日本专利公开No.16353/1992公开了一种记录材料,其上承载了亚氨基化合物如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但是,已发现这种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化合物在水中产生氨气分解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化合物和邻苯二羧酸的单酰胺化合物。已经了解到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化合物本身的苯环上有4个氯原子可在含水体系中用于涂布,但是采用这种化合物的记录材料即使在200℃加热10秒也不显示任何颜色。日本专利公开No.38995/1991和38996/1991公开了一种可通过异氰酸芳基酯和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间反应得到的热敏记录材料,该材料即使在含水体系分散和涂布也不分解。这些公开的技术还有一些缺陷,例如色彩显色的敏感性较低,由于异氰酸芳基酯的存在,热敏记录材料本底的储藏稳定性也较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彩色影象稳定性和具有可见区域和近红外区域吸收的热敏记录材料。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新的羧酸盐。本发明者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作为结果,本发明完成了这一任务,这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下式(1)或(2)代表的羧酸盐及采用该羧酸盐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环X是可有一个取代基的芳族残基;A是=NH或-(OR3或OR4)(其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和R3和R4可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环);R1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及R2是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在这里,若在式(1)中A是=NH和R1是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则这些羧酸盐是新的化合物。使用这些羧酸盐的热敏记录材料可提供具有显著的彩色影象稳定性和光学可读特征(character-readable)的清晰彩色影象。附图1.表示实施例1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附图2.表示实施例17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附图3.表示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曲线1和2分别表示实施例42和44所得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附图4.表示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曲线3和4分别表示实施例43和45所得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附图5.表示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曲线5和6分别表示实施例46和47所得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附图6.表示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曲线7和8分别表示实施例48和49所得热敏记录材料上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式(1)所示的羧酸盐可在0-180℃在有或无溶剂存在下,使式(3)亚氨基化合物与式(5)羧酸化合物反应而制备,而式(2)所示羧酸盐可在同样的条件下使式(4)亚氨基化合物与式(5)羧酸化合物反应而制备其中环X和A定义同式(1),其中环X和R2定义同式(2),R1COOH(5)其中R1定义同式(1)或(2)式(3)或(4)所示的亚氨基化合物活性很高,它们通常只需很少的热量就可与氨基,亚氨基,异氰酸酯基,羰基,羧基或羟基反应形成成色剂(colorformer)。因此亚氨基化合物被认为是用作热敏记录材料的成色剂的合适的物质。然而亚氨基化合物也可与水反应形成内酰亚胺化合物,酰胺化合物或羧基化合物,所以在含水体系中用亚氨基化合物涂布载体是不可能的。此外亚氨基化合物有一致命的缺点,也就是说,即使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涂布,由于空气中的水分,亚氨基化合物也要缓慢分解,即使加热也不呈现任何颜色(例外的化合物为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它在水中不分解,但该化合物活性极低,即使加热到200℃也不呈现颜色)。为了克服这个缺点进行了研究,作为结果,我们发现当采用无机酸盐如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或磷酸盐时,形成一稳定的盐,但是该盐过于稳定,即使加热也不能使所需反应发生。但是已发现羧酸盐在融化时可有助于不可逆成色剂的产生,而且同时保持对水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发现羧酸盐也不影响亚氨基化合物的色彩显色反应。而且,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的羧酸盐熔点相对较低,因此它们适用于较低能量的色彩显色。这就是说,式(1)或(2)所示的本发明羧酸盐具有作为热敏记录材料成色组分的出色性能,即它们在一般情况下稳定,但小量加热就可使反应活性迅速提高的性能。式(1)或(2)所示的盐可通过式(3)或(4)的亚氨基化合物与式(5)的羧酸化合物反应而制备。其中环X,R1,R2和A定义如上。在式(1)或(2)亚氨基化合物和羧酸间的符号″·″表示该盐由两化合物共同形成。在反应中,化合物(3)或(4)与化合物(5)的摩尔比理论上是1∶1,但实际上,两反应物之一可以过量。然而,从纯化以及反应后的类似问题来看,化合物(3)或(4)化合物(5)=1∶0.2-1∶5是优选的。如果亚氨基化合物或羧酸化合物中的任何一个可熔化或溶解,则反应可以进行,因此,在无溶剂时,有必要加热到任一反应物融化。反应温度优选在0-180℃范围内,更优选10-120℃,最优选20-70℃。当反应在溶解状态进行时,需要使用反应溶剂,可用的溶剂包括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和正辛醇;卤代脂族烃溶剂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四氯乙烯;和芳族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氯代苯,二氯代苯和硝基苯。反应时间是融化或溶解两个反应物所需的时间,因为当化合物(3)或(4)和化合物(5)两者溶解时反应同步开始。总的来说,反应时间在1小时内,但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几个小时形成所需的盐。在反应采用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成后,冷却反应体系,通过过滤搜集所得沉淀,然后干燥得到高纯度的所需产物。在不采用溶剂的情况下,所需产物是以固体状态得到,但从产物纯度的角度来看,所得固体最好采用合适的溶剂重结晶。至于产率,当亚氨基化合物(3)无取代基时,常可得到90%或更高的高产率。式(3)或(4)所示亚氨基化合物环X合适取代基的实例包括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羰基,芳基羰基,烷硫基,芳硫基,硝基,二烷基氨基,氨基,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氧基和三氟甲基。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氟,氯,溴和碘,而氯和碘是优选的。每个烷基,烷氧基,烷基羰基,烷硫基,二烷基氨基,烷基甲硅烷基,烷基甲硅烷氧基的烷基部分优选具有1-12个碳原子的烷基。而芳氧基,芳基羰基,芳硫基的芳基部分优选的为苯基,萘基或联苯基。环X的实例包括芳族环如苯环,萘环,联苯环,蒽环,茚环,芴环,菲环和二氢苊环;杂环如呋喃环,吡咯环,噻吩环,苯并呋喃环,吲哚环,吲唑环,苯并呋喃环,苄基咪唑啉酮环,苯并噻吩环,苯并噁唑环,苯并噻唑环,苯并咪唑环,吡啶环,喹啉环,异喹啉环,喹唑啉环,吖啶环,吩嗪环,吡嗪环,噁嗪环,呫吨环,嘌呤环,二苯并呋喃环和二苯并吡咯环。式(3)或(4)所示的亚氨基化合物的典型实例包括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甲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甲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叔戊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叔辛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氯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氯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5,6,7-四溴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5,6,7-四氟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7-二甲氧基-5,6,-二氯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7-二苯氧基-5,6-二氯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2,5-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2,5-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4-叔丁基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萘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4-叔丁基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萘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乙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丁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叔丁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乙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丁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叔丁硫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甲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丁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甲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丁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氨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硝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硝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甲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乙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丁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甲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乙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丁基甲硅烷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乙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二丁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甲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乙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二丁基甲硅烷氧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三氟甲基-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5-三氟甲基-异二氢吲哚,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3-亚氨基-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3-亚氨基-4,5,6,7-四溴异二氢吲哚,3-亚氨基-4,5,6,7-四氟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6-氯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6-叔戊基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6-硝基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6-氨基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6-三甲基甲硅烷基苯并异二氢吲哚,1,3-二亚氨基-4,7-二氮杂异二氢吲哚,1,1-二正丙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戊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己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庚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正辛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戊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己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庚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1-正辛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戊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己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庚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1-正辛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正丙氧基-1-正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乙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2′-二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正丙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正丁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烯丙氧基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羟基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甲氧基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甲基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2′-甲基-2′-乙基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1′,1′,3′-三甲基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氯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氯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氯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氯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1-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正丙氧基异二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4-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5-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6-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甲氧基-3-亚氨基-7-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氯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氯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氯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氯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4-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5-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6-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二乙氧基-3-亚氨基-7-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氯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氯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氯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氯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4-二乙基氨基异二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5-二乙基氨基异二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6-二乙基氨基异二吲哚,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7-二乙基氨基异二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氯异二氢吲哚,1,1-亚丙三氧基-3-亚氨基-5-氯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氯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氯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甲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叔丁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甲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正丙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正丁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正己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2′,4′-二甲基戊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正辛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苯氧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4′-叔丁基苯硫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硝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4-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5-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6-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1-亚丙二氧基-3-亚氨基-7-二乙基氨基异二氢吲哚,1-异丙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异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叔丁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1-正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1-正丁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乙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乙基异二氢吲哚,1-正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乙基异二氢吲哚,1-正丁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乙基异二氢吲哚,1-甲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苯基异二氢吲哚,1-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苯基异二氢吲哚,1-正丙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苯基异二氢吲哚和1-正丁氧基-3-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苯基异二氢吲哚。本发明式(5)所示羧酸化合物的基团R1可粗分为三类脂族基团,含芳基的脂族基团,及芳基。脂族基团中适用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卤原子如氟,氯,溴和碘,羟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芳氧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硫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烷氧羰基,氨基和酰胺基。适用的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萘基和联苯基。芳基上的适用的取代基包括卤原子如氟,氯,溴和碘,羟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硫基,羧基,氨基,酰基和硝基。当A不为=NH时,式(5)化合物的典型实例包括脂族饱和羧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三甲基乙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癸酸,月桂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脂族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乙烯基乙酸和油酸;卤代脂族羧酸如氟代乙酸,氯代乙酸,溴代乙酸,碘代乙酸,二氯代乙酸,三氯代乙酸,α-氯代丙酸和β-氯代丙酸;脂族二羧酸单酯如草酸单甲基脂,草酸单乙基酯,草酸单丁基酯,草酸单辛基酯,草酸单月桂基酯,草酸单硬脂酰基酯,丙二酸单甲基酯,丙二酸单乙基酯,丙二酸单丁基酯,丙二酸单辛基酯,丙二酸单月桂基酯,丙二酸单硬脂酰基酯,琥珀酸单甲基酯,琥珀酸单乙基酯,琥珀酸单丁基酯,琥珀酸单辛基酯,琥珀酸单月桂基酯,琥珀酸单硬脂酰基酯,马来酸单甲基酯,马来酸单乙基酯,马来酸单丁基酯,马来酸单辛基酯,马来酸单月桂基酯,马来酸单硬脂酰基酯;具有羟基的脂族羧酸如乙醇酸,乳酸;具有烷氧基的脂族羧酸如甲氧基乙酸;脂族二羧酸如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马来酸和富马酸;具有芳烷基的羧酸如苯基乙酸,肉桂酸,羟基肉桂酸,γ-苯基丁酸,δ-苯基戊酸和ε-苯基己酸;芳族单羧酸如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对乙基苯甲酸,对丁基苯甲酸,邻氯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酸,邻溴苯甲酸,间溴苯甲酸,对溴苯甲酸,水杨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对乙氧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间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以及对乙硫基苯甲酸;芳族二羧酸如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联苯甲酸,萘-1,4-二羧酸,萘-1,5-二羧酸,萘-1,8-二羧酸和萘-2,6-二羧酸;芳族多羧酸如1,2,4-苯三酸和1,2,4,5-苯四酸;氨基酸如甘氨酸,氨基丙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氨基丁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甲状腺素,脯氨酸,羟基嘌呤,色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和组氨酸。在A为=NH时式(1)为一新的盐的情况下,式(5)所示羧酸的实例包括苯甲酸,和苯甲酸衍生物如氯代苯甲酸,羟基苯甲酸,茴香酸,甲基苯甲酸和硝基苯甲酸。至于热敏记录材料彩色显影的敏感性,一元酸的盐比二元酸的盐具有更出色的性能。因此,作为用以形成本以明羧酸盐的羧酸,一价酸是更优选的。式(1)和(2)所示的羧酸盐的典型的实例包括所有上述亚氨基化合物和羧酸结合形成的盐。随后,是有关采用上述羧酸盐作为热敏记录材料的步骤。热敏记录材料可通过在载体上形成含至少一种上述羧酸盐化合物的记录层而制备,该羧酸盐化合物可反映由热产生的颜色状态变化。作为载体,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纸,合成纸,合成树脂膜,层压纸张或非纺织的纸。记录层基本上是由染料组分和结合剂组成,但也可加入下述的添加剂。作为染料组分,可单独采用羧酸盐化合物,或至少一种在α-位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和/或至少一种可作为共反应物的异氰酸芳基酯。可采用超微磨碎机或砂磨机将染料组分分散于粘合剂溶液中。当采用两种或多种染料组分时,它们被同时混合和分散,或分别分散然后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在这种情况下,染料组分是以悬浮细微颗粒的状态存在,或者染料被溶解,使之以溶液状态存在。这样得到的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载体上,之后干燥,就形成记录层。染色组分对粘合剂的重量比优选在1∶1到1∶0.01范围内,更优选为1∶0.5到1∶0.05进一步,作为染料组分的羧酸盐化合物对于α-位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和/或异氰酸芳基酯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在1∶0.1到1∶10范围内,更优选为1∶0.4到1∶4。α-位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是指至少有一个羰基的化合物,其中氢原子连接在羰基相邻的碳原子(α-位)上,羰基化合物的典型的实例包括由下式表示的化合物(其中R5具有1-12个碳原子的脂族化合物残基或具有芳族化合物残基的脂族化合物残基;和h是1-6的整数。),(其中R6和R7各自独立为氢原子,1-4个碳原子的烷基,芳烷基或芳族化合物残基,和R6和R7可彼此连接形成一环;R8为氢原子,1-4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芳烷基或芳族化合物残基,和i是1-6的整数),(其中每个R9,R10,R11和R12独立地为氢原子,1-4个碳原子的烷基,酰基,芳烷基或芳族化合物残基,且R9和R10可彼此连接形成一环;和j是1-6的整数),(k是1-5的整数)(其中每个R13,R14,R15和R16各自独立为氢原子,卤原子,1-4个碳原子的烷基,芳烷基,氰基,芳族化合物残基,或CO2R17(R17为氢原子,1-12个碳原子的烷基,芳烷基或芳族化合物残基))。这里,残基是指一价基团或两或更高价的多价基团。芳族化合物残基的实例包括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环,萘环,联苯环,蒽环,茚环,芴环,菲环和二氢苊;杂环芳族化合物如呋喃环,吡咯环,噻吩环,苯并呋南环,吲哚环,吲唑环,苯并呋喃环,苯并咪唑酮环,苯并噻吩环,苯并噁唑环,苯并噻唑环,苯并咪唑环,吡啶环,喹啉环,异喹啉环,喹唑啉环,吖啶环,吩嗪环,吡嗪环,噁嗪环,呫吨环,嘌呤环,二苯并呋喃环和二苯并吡咯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适用的卤原子的实例包括氟,氯,溴和碘,其中氟和氯是优选的。适用的酰基的实例包括脂族酰基如乙酰基,丙酰基和丁酰基;和芳族酰基如苯甲酰基和烟酰基。在优选的芳烷基中,其烷基部分优选具有1-4个碳原子,而其芳基部分优选为苯环,萘环,联苯环或茚环。在α-位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的典型的实例包括单酮如苯乙酮;二酮如1-苯基-1,2-丙二酮,乙酰基丙酮,3,4-己二酮,2,5-己二酮,1-苯基-1,3-丁二酮,2,3-二氰基-1,4-环己基二酮,二苯甲酰基甲烷,2,4-戊二酮,1,3-环戊二酮,1,3-己二酮,1,2-环己二酮,1,3-环己二酮,1,4-环己二酮,1,2-二乙酰基苯,1,4-环己二酮-2,5-二羧酸,1,4-环己二酮-2,5-二羧酸二乙基酯,1,4-环己二酮-2,5-二羧酸二丁基酯和1,4-环己二酮-2,5-二羧酸二辛基酯;三酮如三乙酰基甲烷,1,1,2-三乙酰基乙烷,1,2,3-三乙酰基乙烷,2,4,6-庚三酮和1,3,5-环己基三酮;四酮如1,1,2,2-四乙酰基乙烷和1,4,5,8-萘烷四酮。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两者或多者结合使用。本发明使用的异氰酸芳基酯是无色或浅色化合物,它在常温是固体,而异氰酸芳基酯的典型实例包括4-氯苯基异氰酸酯,2,6-二氯苯基异氰酸酯,1,2-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甲基苯-2,4-二异氰酸酯,1-甲氧基苯-2,4-二异氰酸酯,1-乙氧基苯-2,4-二异氰酸酯,1-氯苯-2,5-二异氰酸酯,1,3-二甲基苯-4,6-二异氰酸酯,1,4-二甲基苯-2,5-二异氰酸酯,1-甲氧基苯-2,5-二异氰酸酯,2,5-二甲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2,5-二乙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2,5-二丁氧基苯-1,4-二异氰酸酯,偶氮苯-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醚4,4′-二异氰酸酯,萘-1,4-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萘-2,6-二异氰酸酯,萘-2,7-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3,3′-二氯-4,4′-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酮-二异氰酸酯,二苯砜-4,4′-二异氰酸酯,4,4′-N-苯甲酰苯胺-二异氰酸酯,二苯甲酮-3,3′-二异氰酸酯,芴-2,7-二异氰酸酯,蒽醌酯2,6-二异氰酸酯,9-乙基咔唑-3,6-二异氰酸酯,芘-3,8-二异氰酸酯,萘-1,3,7-三异氰酸酯,联苯-2,4,4′-三异氰酸酯,4,4′,4″-三异氰酸根-2,5-二甲氧基三苯胺,4-二甲基氨基苯基异氰酸酯和三(4-苯基异氰酸根)硫代磷酸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多和结合使用。进一步的,它们各自可以嵌段异氰酸酯(blockisocyanate)的形式使用,而嵌段异氰酸酯是与苯酚、内酰胺或肟的加成化合物,若必要的话,它们也可各自以异氰尿酸酯的形式使用,而异氰尿酸酯是二异氰酸酯的二聚物或三聚物。更进一步的,它们也可以各自以与多羟基化合物加成所得的聚异氰酸酯(polyisocyanate)的形式使用。对于记录层,针对不同的使用目的可加入多种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熔点抑制剂,紫外吸收剂、抗氧化剂,及有机和无机颜料。熔点抑制剂的实例包括蜡如石蜡,聚乙烯蜡,高级脂肪酸及其酯;酰胺如硬脂酰胺;联苯如4,4′-二甲基联苯;羟甲基酰胺;萘如1,3-二硝基萘;脲;酸如苯二甲酸酐;N-酰苯胺如N-乙酰苯胺(acetoanilide),N-苯甲酰苯胺,N-(某)酰苯胺烷基羧酸盐(anilidealkylcarboxylates);三苯基;苯二甲酸腈(phthalonitriles);醚如二间苯二酚亚乙基醚(bisresorcinolethyleneether);水杨酸衍生物如4-叔丁基水杨酸酯;2-氰基-3,3-联苯基丙烯酸乙基酯;苯并三唑;芴;间苯二酸二甲基酯;二苯基砜;扁桃酸;苯偶姻;乙基蒽醌;苯并呋喃化合物;咔唑如N-乙基咔唑;磺酰胺;三苯甲烷;噻唑如二苯并噻唑基二硫化物(dibenzothiazyldisulfide);亚磺酰胺如N-环己基-2-苯并噻唑基亚磺酰胺;秋兰姆如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二硫代羧酸盐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胍如二苯基胍;硫脲如N,N-二苯基硫脲;羧酸的苯基肼衍生物;对羟基苯甲酸酯(盐);及酰胺如N,N-二苯基甲酰胺。紫外吸收剂的实例包括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苯偶姻及其衍生物,2-氯蒽醌,苯过氧化物(benzolperoxide),水杨酸酯如水杨酸对叔丁基苯基酯和氰基丙烯酸酯如联苯基丙烯酸乙基酯。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二(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硫醚,阻醇如1,1-双(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以及阻胺如二(2,2,6,6-四甲基-4-哌啶)癸二酸盐。颜料的实例包括滑石,粘土,二氧化硅,煅烧过的高岭土,氧化锌,氧化硅,氧化钛,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镁,以及脲-甲醛树脂。粘合剂溶液适用的分散介质的实例包括水及有机溶剂如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正己烷,环己烷,正辛醇,乙基环己烷和二噁烷。在分散介质是水的情况下适用的粘合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树脂,甲基纤维素树脂,羟乙基纤维素树脂,羧甲基纤维素树脂,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聚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树脂,丙烯酰胺树脂,明胶和阿拉伯树胶。在分散介质是有机溶剂时适用的粘合剂的实例包括醇酸树脂,氯乙烯树脂,尿烷树脂,二甲苯树脂,酚树脂,苯并呋喃树脂,乙烯基甲苯树脂(vinyltolueneresins),萜烯树脂,乙烯基甲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乙烯基甲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和乙烯基/异丁基醚共聚物树脂。而且,在记录层上可形成保护层,而在记录层下可形成内涂层。对于保护层,可采用尿烷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对于可提高着色性能的内涂层,可以使用绝缘细小中空的颗粒,煅烧过的高岭土,有机颜料和热分散的微胶囊。在本发明的热敏记录材料用作热敏记录标鉴时,热敏记录层是在载体上形成,而且,如果必要的话,在其上再形成外涂层。但是每一层形成后都要用高度砑光机处理。然后,将粘合层和释放板(releasesheet)接于载体的背表面(有热敏记录层的载体表面的反面),这样就得到热敏记录标鉴。总的来说,形成粘合层时,采用的方法包括将粘合物置于释放板的释放层上,干燥以形成粘合层,然后在粘合层上粘接一热敏记录膜(包括载体和在载体上形成的热敏记录层)。可用的粘合剂的实例包括橡胶乳剂,丙烯酸乳剂,乙烯基醚乳剂,含溶剂的粘合剂和不含溶剂的粘加剂。可用的释放板的实例包括高密度基质纸如玻璃纸,粘土涂层纸(clay-coatedpaper),牛皮纸,及用氟代塑料或=氧化硅树脂涂布的多层纸(polylaminate)。外涂层的用量以干涂层而言优选在3-12g/m2范围内,热敏记录层的量以干涂层而言优选在2-10g/m2范围内,而粘合层的用量以干涂层而言优选在5-50g/m2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热敏记录材料用作信息记录卡时,作为载体,可选用精细纸或具备可携式卡片所必要的硬度及厚度在10-500μm的塑料片基,塑料的实例包括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丙烯酸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甲酯和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三乙酸纤维素,聚氯乙烯和聚碳酸酯。在选定的载体上,形成热敏记录层即可得到所需的信息记录卡片。本发明信息记录卡上记录的影像可以抗水,油,增塑剂,化学品和光线。因此外涂层并不总是必要的。然而,为了防止无色部分被污染,也可形成一外涂层。外涂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尿烷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对于该外涂层,还可加入前面提到的有机和无机颜料及润滑剂。润滑剂的实例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钙,聚乙烯蜡,加洛巴蜡,石蜡和酯蜡(esterwaxes)。本发明的信息记录卡中,不仅可记录可见信息也可记录编码信息,这是通过采用可逆记录如光学记录,热记录(模糊记录(cloudyrecording)或采用隐色染料等),电记录(IC卡),光磁记录或热磁记录以及前面所述的热敏记录实现的。磁性记录层可在载体和不可逆热敏记录层之间形成,或在具有不可逆热敏记录材层载体表面的背表面上。磁性记录层可通过在有机溶剂中混合磁性粉末,炭黑,分散剂和粘合剂,将混合物涂布于载体上,再将混合物膜置于水平磁场中磁场定向,随后干燥而形成。磁性记录层的厚度优选在10-15μm。在磁性记录层之上,可形成保护层或隐藏层,至于用于保护或隐藏层的材料,可为上面提及的用于外涂层的材料。隐藏层可通过向上述材料中加入颜料,然后将之分散而得到。模糊记录层通常是在载体有不可逆热敏记录层表面的反面形成的,但这两层也可在载体同一面形成,只要它们不彼此直接叠加。模糊记录层主要包括树脂基质和分散在该树脂基质中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该记录层利用多晶有机低分子量物质在低温时散射入射光线,这时该层变成模糊不透明状态,当加热时,有机低分子量物质从多晶状态经过半融化状态变成单晶状态,这时入射光线可通过该层而不被散射,因此记录层变成透明的了。模糊记录层可通过树脂基质溶于溶利中,在溶液中分散低分子量有机物质使之呈细微颗粒,将所得分散液涂布在载体表面或模糊记录层应形成的表面上,然后干燥这分散液而形成。树脂基质可用的材料的实例包括氯化的氯乙烯树脂,苯氧基树脂,苯乙烯(Styrol)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二乙烯基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缩甲醛及它们的聚合物。可用的低分子量有机物质的实例包括高级醇,脂族饱和羧酸,这些羧酸的衍生物,及高级酮。低分子量有机物质的典型的实例包括高级醇如十五烷醇,十七烷醇,十八烷醇,二十烷醇,二十二烷醇,二十四烷醇,二十六烷醇,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高级饱和羧酸如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十九烷酸,花生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五烷酸,二十六烷酸,二十七烷酸,二十八烷酸,二十九烷酸,三十烷酸,三十一烷酸,三十二烷酸,三十三烷酸,三十四烷酸(geddicacid),三十五烷酸(ceroplasticacid),三十六烷酸,三十七烷酸,三十九烷酸以及四十烷酸;脂族饱和二羧酸如十二烷二酸(dodecanoicdiacid),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十九烷二酸,二十烷二酸,二十一烷二酸,二十二烷二酸,二十三烷二酸,二十四烷二酸,二十六烷二酸,三十烷二酸,以及四十四烷二酸;以及高级酮如8-十五烷酮,9-十七烷酮,10-十九烷酮,11-二十一烷酮,12-二十三烷酮,14-二十七烷酮,16-三十一烷酮,18-三十五烷酮,22-四十三烷酮,2-十五烷酮,2-十七烷酮,2-十八烷酮,2-十九烷酮,环十五烷酮,环十六烷酮,环十八烷酮,环十九烷酮,环二十烷酮,环二十二烷酮,环二十三烷酮,环二十五烷酮,环二十六烷酮以及环二十九烷酮。所用溶剂可依照树脂基体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种类选择,溶剂的实例包括四氢呋喃,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及苯。除上述各组份外,还可以向不透明记录层中加入添加物如表面活性剂或高沸点溶剂,其目的是为了更容易使透明图像成像。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多元醇和高级脂肪酸的酯,多元醇的高级烷基醚,高级醇,高级烷基酚,高级脂肪酸的高级烷基胺,高级脂肪酸酰胺,高级烷基苯磺酸钠,高级烷基苯磺酸钙,高级烷基苯磺酸钡以及高级烷基苯磺酸镁。高沸点溶剂的实例包括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基)酯,油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基)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辛基癸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己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正己基)酯,乙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壬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二甘醇二苯甲酸酯,三甘醇2-乙基丁酸酯,methylacetylrisinoleate,butylacetylrisinoleate,甘醇酸丁基邻苯二甲酰丁基酯以及乙酰基柠檬酸三丁酯。可逆热敏记录层包含隐色染料,显影剂和粘合剂三种组分,并且在可逆热敏记录层上记录可能比在不可逆热敏记录层上记录需要较少热量。如果传递特性被传递给可逆热敏记录层,则其可在不可逆热敏记录层上成像。载体上可逆热敏记录层的形成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完成,该方法包括在水或有机溶剂内均匀分散或溶解隐色染料,显影剂和粘合剂如果需要加入,改进剂如光敏剂和白色染料,采用棒,叶片或气刀(air-knife)将所形成的涂布溶液涂于载体上,然后干燥。可逆热敏记录层的厚度优选为2至20μm的范围。隐色染料的典型实例包括结晶紫内酯,2-(2-氯苯胺基)-6-二乙氨基荧烷,2-苯胺基-3-甲基-6-二丁氨基荧烷,2-(2-氯苯胺基)-6-二丁氨基荧烷,2-(3-三氟甲基苯胺基)-6-二乙氨基荧烷,2-(3-三氟甲苯胺基)-6-二丁氨基荧烷,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异戊基-氨基)荧烷,2-苯胺基-3-甲基-6-二乙氨基-荧烷,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甲苯甲酰氨基)荧烷,2苯胺基-3-甲基-6-吡咯烷基荧烷以及2-苯胺基-3-甲基-6-哌啶基荧烷。有关显影剂,可使用羧酸的铵盐。典型的羧酸实例包括棓酸,2-羟基苯甲酸,3-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2,3-二羟基苯甲酸,2,4-二羟基苯甲酸,2,5-二羟基苯甲酸,2,6-二羟基苯甲酸,3,6-二羟基苯甲酸,4,5-二羟基苯甲酸,4,6-二羟基苯甲酸,2,5-二羟苯甲酸,原儿茶酸,2,3,4-三羟苯甲酸,2,4,6-三羟苯甲酸,羟基-邻-甲苯甲酸,羟基-间-甲苯甲酸,羟基对-甲苯甲酸,羟基苯二甲酸,羟基间苯二甲酸,5-甲氧基水杨酸,咖啡酸,2,4-二羟肉桂酸,羟基苯乙酸,3-(羟苯基)丙酸以及氢化阿魏酸。胺的实例包括脂族胺如正己胺,正庚胺,正辛胺,2-乙基己胺,正壬胺,正癸胺,正-十一胺,正十二烷胺,正十四胺,正十六胺和正十八胺;脂环胺如环己胺,4-甲基-环己胺,二环己胺,环辛胺,环十二胺和金刚烷胺;芳烷胺如苄胺,二苄胺,1,2-二苯基乙胺,2,2-二苯乙胺,3,3-二苯乙胺,2-苯乙胺,3-苯丙胺,4-苯丁胺以及三苯甲胺;以及芳胺和苯胺,甲苯胺,二苯胺(aminodiphenyl),茴香胺,二氨基甲苯,二甲代苯胺,联苯胺和联甲苯胺。用于可逆热敏记录层的粘合剂的典型实例包括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聚苯乙烯,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乙烯醇缩丁醛以及硝化纤维。接下来,本发明可借助实施例更具体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和份数各表示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数比。实施例1至41以及参考实施例1至20中描述了羧酸盐的合成。用作材料的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衍生物[其中A代表=NH的式(3)化合物1系通过已知方法由酸酐,酰亚胺,酰胺,二腈或相应的二羧酸类似物制得(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80083/1988等)。参考AngewandteChemie,68,P.134(1956),由邻苯二甲腈制得其中A代表除=NH之外基团的式(3)化合物以及式(4)化合物。实施例1(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向10ml甲醇中加入1.45g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然后回流搅拌此液以溶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随后向此甲醇溶液中加入1.22g苯甲酸并进一步回流搅拌5分钟。冷却后,过滤收集所产生的沉淀,然后用5ml甲醇洗涤。干燥后,得2.54g(产率=95%)白色粉末。所得化合物的熔点及元素分析值见下。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如附图1所示。熔点184至186℃(分解),元素分析值C(%)H(%)N(%)计算值(C15H13N3O2)67.404.9015.72实测值67.214.9215.59实施例2至16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得到实施例2至16的羧酸盐。这些实施例的结果均在表1中表示。表1<p>表1(续)参考实施例1至20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反应,得到参考实施例1至20的羧酸盐。这些参考实施例的结果均示于表2中。表2表2(续">得到的羧酸盐(1)产率(%)粉末颜色熔点参考实施例10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甲氧乙酸盐100白171-173℃(分解)参考实施例11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月桂酸盐94白135-137℃(分解)参考实施例12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丁二酸单乙酯盐98白181-183℃(分解)参考实施例13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丁二酸单辛酯盐93白128-130℃(分解)参考实施例14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丁二酸单十八烷酯盐94白135-137℃(分解)参考实施例151,3-二亚氨基-5-叔丁基-异二氢吲哚乙酸盐100白136-138℃(分解)参考实施例161,3-二亚氨基-5-叔戊基-异二氢吲哚乙酸盐90白173-175℃(分解)参考实施例171,3-二亚氨基-6-叔戊基苯并异二氢吲哚乙酸盐90白202-204℃(分解)参考实施例181,3-二亚氨基-6-氯苯并异二氢吲哚甲氨乙酸盐100白≥310℃(分解)</table></tables>表2(续)实施例17(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对-甲苯甲酸盐)15至20℃下,向1.929(0.01mol)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和1,369(0.01mol)对-甲苯甲酸的混合物内加入10ml丙酮,继之搅拌30分钟。待溶液一度变得透明之后,过滤收集所形成的白色沉淀,然后用5ml丙酮洗涤。干燥后,得3.21g(产率=98%)白色粉末。所得化合物的熔点及元素分析值见下。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如附图2所示。熔点98-99℃(分解)。元素分析值C(%)H(%)N(%)计算值(C18H20N2O4)65.846.148.53实测值65.926.108.49实施例18至41进行与实施例17相同的方法,得到实施例18至41的羧酸盐。这些实施例的结果均见表3所示。表3<p>表3(续)表3(续)表3(续)<>实施例42(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向10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1份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实施例1所制),然后将溶液用砂磨机碾磨以便得到苯甲酸盐的颗粒平均直径为1.5μm或更小的分散液。接着向上述分散液中加入4份60%轻质(light-duty)碳酸钙水溶液分散液,然后将它们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上述热敏涂布溶液使用10号迈耶棒涂布于精细纸(finepaper)上,以便使涂布溶液的量达到6g/m2(以固体含量为单位),然后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如此所得的热敏记录材料与热铁于200℃接触3秒钟,记录材料的表面上均形成彩色影象。该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3的曲线1所示。实施例43(热敏记录材料的制备)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步骤,但用实施例16所得的1,3-二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替代实施例1中所得的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到热敏记录材料和遍及整个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该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4的曲线3所示。实施例44(热敏记录材料的制备)将具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以便平均粒子直径为1.5μm或更小,得到各分散液。羧酸盐分散液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羰基化合物分散液2,5-二乙氧羰基-1,4-环己二酮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向上述制备的全部两种分散液的混合物中加入8份60%轻质碳酸钙水性分散液,然后将溶液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上述热敏涂布溶液采用10号迈耶棒涂于精细纸上,以便使涂布溶液的量达到6g/m2(以固体含量表示),然后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将如此所得的热敏记录材料与热铁(hotiron)在200℃接触3秒钟,在记录材料的整个表面形成彩色影象。该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3的曲线2所示。实施例45(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4相同的步骤,但用实施例16所得的1,3-二亚氨基-4,7-二氮杂-5,6-二甲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一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整个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此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4的曲线4所示。实施例46(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步骤,只是用实施例27中所制的1,1-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邻甲苯甲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整个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此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5的曲线5所示。实施例47(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步骤,只是用实施例30所制的1,1-(1′-甲基亚乙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对甲苯甲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布在记录材料表面上的彩色影象。此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5的曲线6所示。实施例48(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4相同的步骤,只是用实施例17所制的的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对甲苯甲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布于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此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6的曲线7所示。实施例49(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4相同的步骤,只是用实施例37所制的1,1-(1′,1′,3′-三甲基亚丙基二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对甲苯甲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得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布于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此彩色影象的反射光谱见附图6的曲线8所示。实施例50至67(制备热敏记录材料)进行与实施例44相同的步骤,只是用实施例或参考实施例中所得的羧酸盐作为羧酸盐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以及用表4中所述的羰基化合物作为替代2,5-二乙氧羰基-1,4-环己二酮的羰基化合物,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布于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这些实施例的结果见表4新述。表4表4(续)表4(续)对比实施例1(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碾磨,以便使颗粒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5μm或更小,得到各分散液。成色剂分散液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基氨基荧烷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显影剂分散液双酚A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向由上述制备的两种分散液总和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8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然后将此溶液充分混合,得热敏涂布溶液。使用上述热敏涂布溶液并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操作,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对比实施例2(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碾磨,以便使颗粒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5μm或更小,得到各分散液亚氨基化合物分散液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异氰酸酯分散液4,4′,4″-三异氰酸根合-2,5-二甲氧基三苯胺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向由上述所制的两种分散液总和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8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然后将此溶液充分混合,得热敏涂布溶液。使用上述热敏涂布溶液并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操作,得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对比实施例3(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以便使颗粒的平均粒子直径为1.5μm或更小,得到各分散液。亚氨基化合物分散液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羰基化合物分散液2,5-二乙氧羰基-1,4-环己二酮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向由上述所制的两种分散液总和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8份60%轻碳酸钙水分散液,然后将此溶液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使用上述热敏涂布溶液并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步骤,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对比实施例4(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以便使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5μm或更小,得到各分散液。亚氨基化合物分散液1,3-二亚氨基-4,5,6,7-四氯异二氢吲哚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羰基化合物分散液1,4-环己二酮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向由上述所制的两种分散液总和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8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然后充分混合此溶液,得到热敏涂布溶液。使用上述热敏涂布溶液并进行与实施例42相同的步骤,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以及遍及记录材料表面的彩色影象。(评估)测试由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所制的各热敏记录材料的本底(无色部分)和彩色影象的稳定性,结果见表5和6所示。(1)本底的储藏稳定性计算由下式所示的残留率(白度保持率),且根据残留率大小评估本底的储藏稳定性残留率(%)={(测试后本底的白度)/(测试前本底的白度)}×100。利用比色差分仪∑80(NipponDenshokuCo.,Ltd.制造)和琥珀色滤光镜(amberfilter)测量白度。耐光性试验(表5中A)待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用20,000勒荧光灯照射10天后,测量白度以得到残留率。耐热性试验(表5中B)待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在6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白度并求得残留率。耐湿热性试验(表5中C)待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在40℃以及相对湿度为90%条件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白度并求得残留率。Dop稳定性试验(表5中D)将涂有包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胶囊(Capsule)涂布溶液的纸叠放在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然后用压辊压过。待涂布纸在25℃保持一周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乙烯基氯膜稳定性试验(表5中E)使High-wrap(商品名,MistuiToatsuChemicals,InC生产)与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接触,然后在其上施加100g/cm2负荷。待此负荷在40℃施加24小时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表5(2)彩色影象稳定性计算由下式表示的影象残留率(光密度保持率),并根据影象残留率的大小评估彩色影象的稳定性影象残留率(%)={(测试后彩色影象光密度)/(测试前彩色影象光密度)}×100光密度用OD值表示并采用Macbeth光密度计(TR-254型)和琥珀色滤光镜测量。耐光性试验(表6中A)耐光性由各记录材料的彩色影象在用紫外线碳弧灯(SugaTestMachineCo.,Ltd制造)照射24小时后的影象残留率表示。耐湿热生试验(表6中B)各记录材料的彩色影象在60℃和相对湿度为90%条件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其光密度,求得影象残留率。DOP稳定性试验(表6中C)将涂有包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胶囊涂布溶液的纸叠加在各记录材料的彩色影象上,然后用压辊在上面压过。待涂布后的纸在25℃保持一周后,测量其光密度,求得残留率。氯乙烯膜稳定性试验(表6中D)使High-wrap(商品名,MitsuiToatsuChemicals,Inc.出品)与各记录介质的彩色影象部分接触,然后在其上施加100g/m2负荷。待此负荷在40℃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表6<tablesid="table14"num="014"><tablewidth="630">浓度影象稳定性(残留率%)ABCD实施例420.7498100100100实施例430.9399100100100实施例441.2698100100100实施例451.38100100100100实施例511.2398100100100实施例521.2999100100100实施例631.30100100100100实施例641.29100100100100实施例651.2899100100100实施例661.34100100100100对比实施例11.3711859315对比实施例21.068510010097对比实施例30.08----对比实施例40.05----</table></tables>对比实施例3中,1,1-二甲氧基-3-亚氨基异二氢吲哚在聚乙烯醇水溶液中被水解,因而不能进行各种评估。此外,对比实施例4中,任何色彩均不被显影,甚至在加热情况下也是这样,因而也不能进行各种评估。下面涉及包含含有本发明羧酸盐和芳族异氰酸盐的热敏记录层的热敏记录材料。实施例68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并分散,以便使粒子平均直径为几微米,得到羧酸盐分散液(以下简称作″分散液A″)和芳族异氰酸酯分散液(以下简称作″分散液B″)。分散液A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邻甲苯甲酸盐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分散液B4,4′,4″-三异氰酸根合-2,5-二甲-氧基三苯胺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将上所制得的分散液以分散液A∶分散液B=1∶1的比率相互混合,且向6份所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然后将溶液充分混合,得热敏涂布溶液。使用10号迈耶棒将上述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精细纸上,使涂布溶液的量为6g/m2(基于固体含量),然后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使由上所得的热敏记录材料与热铁在200℃接触3秒钟,结果显色出紫褐色。实施例69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并分散,以便使粒子平均直径为几微米,得到分散液A,分散液B以及羰基化合物分散液(以下简称作″分散液C″)。分散液A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苯甲酸盐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分散液B4,4′,4″三异氰酸根合-2,5-二甲氧基-三苯胺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分散液C2,5-二乙氧羰基-1,4-二羧酸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以分散液A∶分散液B∶分散液C=2∶1∶1的比例将上所制的分散液相互混合,并将1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加到6份所形成的混合物内。随后将此溶液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液。采用10号迈耶棒将上述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精细纸上,以便使涂布溶液的量为6g/m2(以固体含量表示),然后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使由上所得的热敏记录材料与热铁在150℃接触3秒钟,结果是黑色被显色。实施例70至103进行与实施例68相同的步骤,只是用表7中所示的羧酸盐和芳族异氰酸酯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邻甲苯甲酸盐和4,4′,4″-三异氰酸根合-2,5-二甲氧基三苯胺,制得热敏记录材料,然后按与实施例68相同的操作进行热彩色显影。色彩均见表7所示。表7表7(续)<p>表7(续)<p>表7(续)表7(续)比较实施例5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碾磨并分散,以便使颗粒平均直径为几微米,得到染料分散液(以下简称″分散液D″)和显影剂分散液(以下简称作″分散液E″)。分散液D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分散液E双酚A1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热敏涂布溶液以分散液D∶分散液E=1∶2的比率将上面所制的分散液相互混合,并将1份60%轻质碳酸钙水分散液加到6份所得混合物中,然后将所得溶液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采用10号迈耶棒将上所述热敏涂布液涂布在精细纸上,使涂布溶液的量为6g/m2(以固体含量表示),然后干燥得到热敏记录材料。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进行热显影,结果得到黑色影象。对比实施例6进行与实施例68相同的步骤,只是用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邻甲苯甲酸盐。结果得到浅暗棕色影象。(评估)对于由实施例68和69以及对比实施例5和6所制得的热敏记录材料,测试本底和彩色影象的稳定性,结果见表8和9所示。(1)本底稳定性计算由下式表示的残留率(白度保持率),并依据残留率的大小评估储藏稳定性残留率(%)={(测试后本底白度)/(测试前本底白度)}×100白度采用比色差分仪∑80(NipponDenshokuCo.,Ltd制造)和琥珀色滤光镜测量。耐光性试验(表8中A)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用20,000勒荧光灯照射10天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耐热性试验(表8中B)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在6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耐湿热性试验(表8中C)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在40℃和相对湿度90%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DOP稳定性试验(表8中D)将涂有包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胶囊涂布溶液的纸叠加在各记录材料的隐色部分上,然后用压辊压制。待涂层纸在25℃下保持1周后,测量白度,求得残留率。耐湿热性试验后的着色特性观察各记录材料的彩色显影状态,在色彩被显影情况下用″○″表示,在色彩不被显影的情况下用″X″表示。表8(2)彩色影象的稳定性计算由下式表示的影象残留率(光密度保持率),并依据影象残留率的大小评估彩色影象的储藏稳定性残留率(%)={(测试后彩色影象的光密度)/(测试前彩色影象的光密度)}×100光密度用OD值表示,其中OD值通过采用Macbeth光密度计(TR-254型)和琥珀色滤光镜测量。耐光性试验(表9中A)耐光性用记录材料上的彩色影象被紫外碳弧(SugaTestMachineCo.,Ltd生产)照射8小时后的残留率表示。耐湿热性试验(表9中B)在各记录材料上的彩色影像在60℃和相对湿度90%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DOP稳定性试验(表9中C)将涂布有包含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胶囊涂布溶液的纸叠加在各记录材料上的彩色影象上,并用压辊在上面压过。待涂布后的纸在25℃保持1周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表9下面涉及包含含有本发明羧酸盐的热敏记录层的热敏记录标签。实施例104将各自含有下列组分的溶液A和C用砂磨机砂磨,以便使颗粒的平均粒子直径为3μm,得到各分散液。热敏涂布溶液可仅通过混合搅拌而制得。分散液A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间甲苯甲酸盐2份5%聚乙烯醇水溶液1份水8份分散液C琥珀酸二乙基丁二酰基酯2份(Diethylsuccinylsuccinate)5%聚乙烯醇水溶液1份水8份热敏涂布溶液以溶液A∶溶液C∶无水二氧化硅细粒∶10%聚乙烯醇水溶液=5∶5∶2∶4的比例将溶液A和C,无水二氧化硅细粒和10%聚乙烯醇水溶液充分混合,得到热敏涂布溶液。制备热敏记录材料将上所制的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60g/m2精细纸的一面上,使涂布溶液的量为6g/m2(以固体含量表示),继之干燥处理,得热敏记录材料。制备热敏记录标签将聚硅氧烷释放剂(商品名KS-770,ShinetsuChemicalCo.,Ltd生产)涂布在70g/m2玻璃纸上,使得聚硅氧烷释放剂的量为0.9g/m2(以干重表示),然后干燥处理,得释放纸。然后用对辊式涂布机将丙烯酸粘合剂(商品名NicasolL-120,NipponCarbideIndustriesCo.,Ltd出品)涂布在该释放纸的释放层上,使得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量为25g/m2(以干重表示),继之干燥,形成粘合层。接着将热敏记录材料载体叠加在此粘合剂层上,然后用压力辊压制,得到热敏记录标签。实施例105至108进行与实施例104相同的步骤,只是用表10中化合物替代实施例104中的羧酸盐和α-位具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得到热敏记录标签。表10对比实施例7进行与实施例104相同的步骤,只是用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替代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间甲苯甲酸盐以及用双酚A替代二乙基琥珀酰基琥珀酸酯,得到热敏记录标签。(评估)使实施例104至108以及对比实施例7中所得的热敏记录标签与热铁于160℃接触3秒钟,得到记录影象。对于这些记录影象,进行耐光性,耐湿热性,DOP稳定性以及乙烯基氯膜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见表11所示。计算由下式表示的影象残留率(光密度保持率),并根据影象残留率的大小评估记录影象的稳定性影象残留率(%)={(测试后记录影象的光密度)/(测试前记录影象的光密度)}×100光密度由通过使用Macbeth光密度计(TR-254型)和琥珀色滤光镜测得的OD值表示。耐光性试验(表11中A)耐光性通过各标签的记录影象被紫外碳弧(SugaTestMachineCo.,Ltd制造)照射8小时后的影象残留率表示。耐湿性试验(表11中B)各标签上的记录影象在60℃和相对湿度90%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其光密度,求得影象残留率。DOP稳定性试验(11中C)将涂有含有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胶囊涂布溶液的纸叠加在各标签的记录影象上,然后用压力辊压制。待记录纸在25℃保持一周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乙烯基氯膜稳定性试验(表11中D)使High-wrap(商品名,MitsuiToatsuChemicals,InC.生产)与各标签的记录影象接触,然后施加100g/m2负荷。待此负荷在40℃施加24小时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表11<下面涉及包含含有本发明羧酸盐的热敏记录材料层的信息记录卡。实施例109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碾磨1小时,得到溶液A和溶液C溶液A1,3-二亚氨基异二氢吲哚间甲苯甲酸盐1份甲苯9份溶液C二乙基琥珀酰基琥珀酸酯1份甲苯9份不可逆热敏涂布溶液取10份溶液A与10份溶液C混合,向所形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份粘合剂Almatics(商品名,MitsuiToatsuChemicals,Inc.生产),继之充分混合,得热敏涂布溶液。将上述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厚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基上,使得涂布溶液的量为6g/m2(以干重表示),继之干燥处理,得信息记录卡。实施例110将下列组分充分搅拌混合,得磁性记录层涂布溶液。磁性材料组合物磁粉(17500e,铁酸钡)100份氯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20份(VAGF,UnionCarbideCorp.生产)聚氨酯树酯(不挥发物质=30%)15份(SunplenIB-114B,MitsubishiChemicalIndustries,Ltd.生产)分散剂3份(GarfacRE-610,TohoChemicalIndustryCo.,Ltd稀释剂100份(甲苯∶MEK∶MIBK=2∶1∶1)所得的磁性记录层涂布溶液涂布在按与实施例109相同步骤制得的卡的背面,厚度为12μm,在约3000高斯水平磁场中进行磁场定向,然后干燥处理,得信息记录卡。此卡可以进行不可逆热敏记录和可逆热敏记录。实施例111将下述树脂母体和低分子量有机物溶于四氢呋喃中制备可逆记录材料的涂布溶液。涂布溶液组合物聚乙烯醇缩醛5份(EslexKS-1,SekisuiChemicalCo.,Ltd.生产)山萮酸3份四氢呋喃50份所得的涂布溶液涂在按与实施例109相同步骤制得的卡的背面,厚度15μm,继之干燥处理,得信息记录卡。在此卡的可逆记录部分,利用作用能(applicationenergy)为1.3焦耳/cm2的热敏压头印制,结果表明印制是可行的。印痕可在80℃用热敏冲头(hotstamp)擦去。从而记录部分恢复至隐色状态。而且,该操作可重复500次,并能保持与第一次印刷时相同的白度。实施例112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碾磨l小时,得溶液F和G。溶液F(隐色染料分散液)2-苯胺基-3-甲基-6-(N-乙基-N-甲苯甲酰氨基)荧烷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1份甲苯20份溶液G(显影剂分散液)十八烷胺棓酸盐1份硅氧烷树脂细粉1份聚乙烯醇缩丁醛1份甲苯4份可逆热敏涂布溶液充分混合1份溶液F和5份溶液G,得到可逆热敏涂布溶液。将此可逆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按与实施例109相同的步骤制得的卡的背面,厚度为7μm,继之干燥,得到信息记录卡。在遍及所得卡整个的可逆记录部分,利用热敏压头进行彩色显影,然后将记录部分用热铁在100℃压制1秒,此时,色彩消失。接着重复此操作几百次,但仍能得到良好的色彩状态和良好的色彩消失。对比实施例8将含有下列组分的各混合物用砂磨机砂磨2小时,得到分散液H,I和J。分散液H(成色剂分散液)2-苯胺基-3-甲基-6-二正丁氨基荧烷2份10%聚乙烯醇水溶液2份水1份分散液I(显影剂分散液)双酚A2份10%聚乙烯醇水溶液2份水1份分散液J(染料分散液)轻质碳酸钙2份0.7%六偏磷酸钠水溶液3份热敏涂布溶液取一份溶液H,三份溶液I和五份溶液J充分混合,得热敏涂布溶液。将此热敏涂布溶液涂布在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基上,使涂布溶液的量达到5g/m2(以干重表示),然后干燥处理,得到信息记录卡。(评估)在由实施例109和对比实施例8所得到整个的信息记录卡上,采用热敏式印字机(TH-PMD,OhkuraElectricCo.,Ltd.制造)于24V操作电压和0.43mJ/dot作用能下进行彩色显影,并对影象进行耐光性,耐湿热性和耐塑化性试验。此外,采用条形码打印机(DPS6000Jr,TeraokaSeikoCo.,Ltd.制造)在各记录卡上打印条形码,利用条形码识别器(识别器III,RJSCo.,Ltd.制造)观察其是否能在近红外区880nm波长处被读出。结果见表12所示。根据由下式所表示的残留率评估彩色影象的坚固度残留率(%)={(测试后彩色影象的光密度)/(测试前彩色影象的光密度)}×100光密度用OD值表示,其中OD值采用Macbeth光密度计(TR-254型)和琥珀色滤光镜测量。耐光性试验(表12中A)耐光性用彩色影象被紫外碳弧(SugaTestMachineCo.,制造)照射24小时后的残留率表示。耐湿热性试验(表12中B)彩色影象在60℃和相对湿度90%下保持24小时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塑化剂稳定性试验(表12中C)使High-wrap(商品名,MitsuiToatsuChemicals,Inc.生产)与彩色影象接触,然后施加100g/m2负荷。待此负荷在40℃施加24小时后,测量光密度,求得残留率。表12<>根据表6,9,11和12,显然使用本发明羧酸盐的热敏记录材料具有优良的彩色影象稳定性。此外,根据附图3至6和表12,很显然甚至在近红外区的吸收也是可能的,因而可预料这些热敏记录材料具有多种用途。权利要求1.式(1)或(2)所示羧酸盐衍生物其中环X是可有取代基的芳族残基;A是=NH或-(OR3或OR4)(其中R3或R4各自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和R3或R4可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环);R1是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但当A是=NH时,R1是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及R2是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2.一种由载体和其上的热敏记录层组成的热敏记录材料,所说的热敏记录层含有至少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羧酸盐。3.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粘合层和释放板在载体的反面。4.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在载体上形成的。5.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磁性记录层。6.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不透明记录层。7.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包含隐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热敏记录层。8.一种由载体和其上的热敏记录层组成的热敏记录材料,所说的热敏记录层含有至少一种式(1)或(2)所示的羧酸盐,和至少一种α-位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物和/或至少一种异氰酸芳基酯化合物其中环X是可有取代基的芳族残基;A是=NH或-(OR3或OR4)(其中R3或R4各自独立地为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个碳原子的烷基,和R3和R4可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环);R1是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20个碳原子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及R2是可具有取代基的含1-8碳原子的烷基。9.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粘合层和释放板在载体的反面。10.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在载体上形成的。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磁性记录层。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不透明记录层。13.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敏记录材料,其中可逆记录层是包含隐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热敏记录层。全文摘要这里公开式(1)或(2)所示的羧酸盐。其中环X是可有取代基的芳族残基;A是=NH或-(OR文档编号G03G5/00GK1114431SQ9510575公开日1996年1月3日申请日期1995年4月26日优先权日1994年4月26日发明者松本万助,佐佐木宣明,泽野文二,长谷川清春,吉川和良申请人:三井东压化学株式会社,山本化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