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印制装置,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底片扫描器,缺陷识别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和图像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277047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片印制装置,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底片扫描器,缺陷识别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和图像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1)照片印制装置,设在例如照片处理装置或照片印制机上,通过记录原图像的负片或由对应原图像的图像信号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PLZT曝光头,DMD(数字微型镜器件)等信息保存体将光照射在感光材料上,从而将上述原图像印制在感光材料上;2)在上述照片印制装置上装备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元件构成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用于例如数字印制系统的、通过对经由记录原图像的底片获得的光测光(扫描)而识别上述原图像的底片扫描器;4)识别在上述底片上的缺陷的存在的缺陷识别方法;5)记录缺陷识别程序的记录介质;6)修复由测光获得的图像缺陷区域的图像修复方法。
到目前为止,例如把记录原图像的负片配置在感光材料前面并利用经过上述负片将光照射在感光材料上使原图像印制在感光材料上的照片印制装置有各种方案。
在这些照片印制装置中大部分使用卤素灯作为照射感光材料的光源。并且通过把对应红、绿、青各色的、具有互相不同的分光特性的三种截止滤光器插入光路中,以便将卤素灯的光调整成适合印制的光。
然而在使用卤素灯作为光源的照片印制装置中,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卤素灯发出许多印制不需要的热,而必需采用例如冷却风扇等强制冷却机构。在配置冷却风扇的情况下,因将周围的尘埃吹进光学系统,而使印制效果不好。
2)由于还需要使卤素灯的分光特性稳定的直流稳定电源、调光滤光器和用于除去红外光或紫外光的截止滤光器,所以使装置出现大型化。
3)如果卤素灯点亮后不经过一定时间,则不能获得印制所希望的光量,因此即使不进行印制时,也必需经常点亮卤素灯。因而使卤素灯消耗的电功率增加。另外,为了防止在不进行印制时卤素灯的光照射到作为感光材料的感光纸上而必需在感光纸与卤素灯之间配置快门机构,这又增加了构成部件。
4)由于光轴与光轴周围的光量差较大,所以在构成使来自卤素灯的光漫射从而形成印制所必要的面光源的漫射装置时,光量损失大。
5)如果经常点亮卤素灯,在印制照片枚数多的情况下,卤素灯的热会对负片产生不良影响。
在把记录原图像的负片配置在测光机构的前面,通过由测光机构对照射在负片上的光进行测定而识别上述原图像的底片扫描器上也会产生上述1)-5)的缺陷。上述底片扫描器通过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与数字印制机相连,将输入上述底片扫描器的图像从数字印制机输出。
与此相对,例如在特开平8-22081号公报中公开的照片印制机和底片扫描器中,使用分光特性互相不同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下简略记为LED)作为光源,借此防止因卤素灯引起的缺陷。下面对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照片印制装置的曝光投影机构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如图33所示,上述照片印制装置装有LED光源101,漫射板102和透镜103。
LED光源101是将分别发射出红、绿、青色的光的多个LED 101a配置成矩阵状。这时每个LED 101a如该图所示,其指向设置成与光轴L平行。另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光源驱动机构分别对每个LED 101a进行ON/OFF的控制,对每个LED 101a逐个进行发光时间和/或发光辉度的控制。
漫射板102配置在LED光源101的光射出侧,用于使LED光源101的射出光漫射。透镜103将入射光像成像在作为感光材料的彩色感光纸105上。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使LED光源101的每个LED 101a点亮时,从每个LED 101a射出的光经漫射板102漫射后,依次透过配置在印制位置上的负片104,透镜103,到达彩色感光纸105上。借此使记录在负片104上的原图像成像并印制在彩色感光纸105上。
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底片扫描器是将上述彩色感光纸105换成图像平面传感器106而构成的装置。因此,在上述底片扫描器中,使LED光源101的每个LED 101a点亮时,从每个LED 101a射出的光经漫射板102漫射后,依次透过负片104,透镜103,到达图像平面传感器106。借此使记录在负片104上的原图像成像在上述图像平面传感器106的受光面上。然后,例如通过个人计算机等计算机将上述底片扫描器与数字式印制机相连,则可从上述数字式印制机中排出记录上述原图像的照片。
另一方面,由于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照片印制装置中的每个LED 101a的指向与光轴平行设置,所以因由光学系统设计引起的像差等影响,必定使照射在彩色感光纸105边缘部上的光的光量降低,出现中心部与周缘部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现象。
曾考虑采用例如以下方法防止产生这些缺陷。方法之一是使漫射板102以中央厚而向周缘部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使光更加发散,从而减少在彩色感光纸105中心部的光量,同时使彩色感光纸105的周缘部的光量增加。而另一种方法是使漫射板102由具有用肉眼几乎不能透视过的粗糙度的毛玻璃构成,与上述方法一样使光漫射。
可是,因为在上述使光漫射的方法中都会使光量损失增加,所以必须使每个LED 101a的曝光时间变长或使每个LED 101a的发光辉度增加。结果引起调整浓度不均匀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问题。
图34示出了照射在彩色感光纸105上的每个LED光的强度分布,显示出光斑的中心附近强度高,离开中心向外强度逐渐降低。
因为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照片印制装置中,每个LED 101a的指向是与光轴平行设置的,所以如该图所示,在彩色感光纸105上,每个LED 101a的光斑对应每个LED 101a的配置散布,颜色不均匀很明显。即该颜色不均匀由照射在彩色感光纸105上的光斑按和每个LED 101a一一对应显相引起。
因此,考虑用指向性宽的LED作为LED 101a使漫射光照射在负片104上的方法来作为降低这种颜色不均匀的方法。可是即使用这种方法,由于没改变使光漫射的原理,故为了减少光量损失而仍然不得不延长每个LED101a的曝光时间或增加每个LED 101a的发光辉度。其结果仍会引起进行颜色不均匀调整时需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人们还考虑利用指向性窄的LED作为LED 101a通过尽可能地使LED101a的个数增多,使光斑密集而消除颜色不均匀的方法。可是减少颜色不均匀越好,配置的LED 101a越多,这非常困难,另外,即使配置了密集地控制多个LED 101a实际上也接近不可能。
另外,在上述底片扫描器的结构中,在负片104上存在扰乱从LED光源101到图像平面传感器106的光路这种缺陷的情况下,可把对应于上述缺陷部分的缺陷图像(例如空白)直接显现在扫描图像上。这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入射在上述缺陷上的光在该缺陷部分上折射离开到达图像平面传感器106的光路,使上述缺陷图像形成光量不足。并且,即使在负片104表面上附着尘埃或异物时也同样会发生因这样不正常的折射等引起的光量不足的现象。
但是,使用LED光源101的上述现有的底片扫描器不能识别负片104上的缺陷。即在负片104上存在缺陷时,虽然在由图像平面传感器106获得的扫描图像上显影出上述那样的空白,但即使人的肉眼可以识别该空白是图像缺陷,计算机也不能明确分出这个空白是缺陷图像,或根本就是对应记录在负片104上的原图像的正式图像。
其结果是,上述底片扫描器在负片104上存在上述缺陷部分的情况下,会出现不能只修复对应上述缺陷部位的缺陷图像、不能获得对不存在缺陷图像进行高质量印制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调整感光纸上的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照片印制装置;上述照片印制装置上装备摄影元件而构成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即使存在扰乱通向测光部分的光路那样的缺陷的情况下,也能区分上述缺陷部分与非缺陷部分并能修复对应上述缺陷部的图像的底片扫描器;缺陷识别方法;记录缺陷识别程序的记录介质;和图像修复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是利用通过保存原图像信息的信息保存体将光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将对应原图像信息的图像印在感光材料上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将光照射在上述信息保存体上的光源,上述光源包括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每个发光元件相对光轴倾斜设置并朝向光轴指向。
按照上述构成,因为从每个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具有指向性,所以与即使在光学系统中产生像差等,发光元件也配置成指向方向与光轴平行的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信息保存体照射在感光材料的周缘部分上的光的光量增加了。这样,象现有技术一样,即使不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过分漫射,也能容易地判别在感光材料中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的不均匀。故本发明没有必要进行为了获得漫射光而使每个发光元件的曝光时间增长或发光辉度增加的控制。
通过使每个发光元件相对光轴倾斜,在感光材料上可以不出现与每个发光元件一一对应的光斑。结果,可以实现对颜色不均匀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与上述相同,没有必要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过分地漫射,并且也没有必要配置多个发光元件。
按照上述构成,因为容易对各发光元件进行控制,所以容易进行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照片印制装置和对通过上述信息保存体获得的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
按照上述构成,如果在上述照片印制装置中用摄像机构代替感光材料,则可以根据来自摄像机构的输出直接进行例如印制处理前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即如果上述摄像机构是例如CCD,则因为CCD是对每个像素输出对应受光量的电信号,所以可以根据来自CCD的检测信号识别成象在CCD受光面上的光像的浓度分布。因此没有必要进行用于检测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试验印相,结果,可以迅速对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的第一光源,通过对透过上述底片的光进行测定而识别上述原图像的测光机构,利用由异常部位引起的光路扰乱对因在底片表面存在扰乱从上述第一光源到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路的该异常部位(例如缺陷等的凹凸)而在上述测光机构上形成该异常部位的像的光量不足进行补偿的光补偿机构。
按照上述构成,在底片表面上带有缺陷或尘埃那样的凹凸的情况下,从第一光源入射到底片上的光,由于受到上述凹凸引起的折射而不能沿通常的光路到达测光机构。即上述缺陷或尘埃等起扰乱从第一光源到测光机构的光路的异常部位的作用。结果在测光机构上,异常部位的像因光量不足而不能显色,作为例如空白图像成像。
因此,如果设置成例如与第一光源发的光不同的光即从随机方向入射到底片表面上的光那样的光补偿机构,则可以反过来利用因异常部位引起的光路紊乱补偿因异常部位引起的光量不足。即通过积极利用因异常部位的折射等把光传送到由异常部位引起的折射等形成空白的像的部位,可以使异常部位的像显色。借此可以获得除去异常部位的空白的效果。
虽然也可以用自发光的其它光源作为这样的光补偿机构,但也可以是通过反射或漫射上述第一光源的光而产生从随机方向入射到底片表面上的光的机构。
本发明的缺陷识别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的步骤,通过测定经过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分获得的上述光而识别上述缺陷的存在的步骤。
按照上述方法,通过在对底片照射光期间,对经过缺陷部分获得的光进行测定可以识别上述底片上存在缺陷。即虽然对应缺陷部分的缺陷图像通常变成空白的像而显象,但通过测定上述光可以容易地区分出这样的缺陷图像是真实的缺陷图像还是原本就是对应底片上的原图像的正式图像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可以这样识别出缺陷的存在,则可以在其后在获得的缺陷图像上通过调整例如发光量,只对该部分进行增加图像浓度的处理。其结果是可以确实对缺陷图像进行修复。
记录本发明的缺陷识别程序的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记录下述程序,即,通过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对经过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获得的上述光进行测定而使计算机识别上述缺陷部分存在的程序。
按照上述构成,通过在对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的同时,将测定底片上照射的光中经过缺陷部分获得的光的程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可以使计算机自动识别上述底片上存在缺陷部分。因此与操作者通过例如监视器确认测定的光的情况相比,既能迅速识别缺陷,又能减轻操作者在识别中的麻烦操作。
本发明的图像修复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测定经过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分获得的上述光的第一步骤;在第一步骤以后,向上述底片上照射与上述光不同的其它光并测定透过上述底片上的上述缺陷部分以外部位的上述其它光的第二步骤;使通过上述第一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与通过上述第二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一致的第三步骤。
按照上述方法,首先通过测定经过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分获得的光既可区分在上述底片上存在缺陷,又可获得记录在上述缺陷部分上的图像(以下称作第一图像)。第一图像的浓度与上述缺陷部的大小(例如深度)相对应,缺陷部分越深,图像的浓度越淡。
接着通过测定透过上述底片上的上述缺陷部分以外部位的光,可获得记录在缺陷部分以外部位上的图像(以下称作第二图像),最后调节第一图像的浓度,以便使其与第二图像浓度一致。
因此,即使在底片上形成缺陷部分的情况下,通过识别缺陷部分也能修复对应缺陷部分的缺陷图像(例如空白),结果可以获得没有缺陷图像的高质量的洗印制片。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以下的说明充分了解。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说明可以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照片印制机中印制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面图;图2a是上述照片印制机与不均匀校正装置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2b是图2a中不均匀校正装置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印制部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从图2a的不均匀校正装置到图1和图3的印制部的光源部的信号流的方框图;图5是上述照片印制机和图2a的不均匀校正装置一体化的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不均匀校正操作的流程图;图7是图1和图3的印制部的光源部的LED配置的平面图;图8是用于说明在图1和图3的印制部的光源部属于第四象限的LED相对光轴的倾斜的立体图;图9是图1和图3的印制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0a是表示在属于规定区域的LED发光量比属于其它区域的LED发光量大的情况下在感光纸上的光浓度分布的说明图;图10b是表示属于规定区域的LED的视野角比属于其它区域的LED视野角小的情况下感光纸上的光浓度分布的说明图;图11a是在上述LED相对光轴的倾斜小的情况下感光纸上光浓度分布的说明图;图11b是在上述LED相对光轴倾斜大的情况下感光纸上光浓度分布的说明图;图12a是在同图b中所示的照片印制机中的感光纸的输送路径的说明图;图12b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照片印制机外观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b的照片印制机印制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4a是从对应且图b中的感光纸上部的位置看光源部时的视野的平面图;图14b是表示在图13的印制部到达感光纸的一点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图15a是从对应同图b中的感光纸的中央部分的位置看光源部时的视野的平面图;图15b是在图13的印制部中到达感光纸的另一点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图16a是从对应同图b中的感光纸下部的位置看光源部时的视野平面图;图16b是在图13的印制部上到达感光纸的又一点的光的光路的说明图;图17a是在印制部装有CCD摄像机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中,印制透镜位于光路中向感光纸进行印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7b是在图17a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中,CCD摄像机位于光路中,用CCD摄像机测定来自光源部的光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8是独立设置印制透镜和CCD摄像机,对应每个上述装置设立光源部和聚光透镜的其它电子图像输入装置的构成的剖面图;图19是表示图17a、图17b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中不均匀校正操作的流程图;图20是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底片扫描器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21是包含图20的底片扫描器的数字印制机系统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2a是图20的底片扫描器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2b是表示图20的底片扫描器外观的立体图23a是装备有同图b所示的底片扫描器的CCD的放大立体图;图23b是图20的底片扫描器内部的分解立体图;图24a是图20的底片扫描器的光源部的概略构成的平面图;图24b是图24a的光源部的立体图;图25a是构成图24a的光源部的第一光源部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25b是图25a的第一光源部的平面图;图26是说明设置在图25a的第一光源部的规定区域的LED相对于光轴的倾斜的说明图;图27a是相对负片表面垂直入射的光在缺陷部分折射从朝向测光部的光路偏离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7b是相对负片表面从斜上方入射的光在缺陷部分折射后导向测光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7c是相对负片表面从斜下入射的光在缺陷部分折射后导向测光部的状态剖面图;图27d是利用从相对负片表面垂直入射的光和从倾斜方向入射的光两者并将上述两个光引导到测光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8是利用记录缺陷识别程序(软件)的介质由个人计算机执行缺陷处理时、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图20所示的底片扫描器的各部分操作控制模式的方框图;图29是模式地表示图24a、图24b的光源部发光时的CCD的光强度分布的说明图;图30a是构成图25a、图25b的第一光源部的LED的倾角可变机构的概略构成的侧视图;图30b是图30a的倾角可变机构的立体图;图31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底片扫描器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32a是图31的底片扫描器内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2b是图31的底片扫描器上装备的光源部的各个LED的配置关系平面图;图33是表示现有的照片印制机中的印制部的概略构成和现有的底片扫描器的概略构成的剖面图;图34是表示在上述照片印制机中照射在彩色感光纸上的每个LED的光强度分布的说明图;实施例1下面参照图1至图11a和图11b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照片印制机1装备有相当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的印制部2,显象部3和干燥部4。显象部3通过印制部2进行印制在作为感光材料的感光纸8上的图像的显象,干燥部4使显像处理完的感光纸8干燥。
印制部2如图3所示,具有光源部5和印制部透镜6。光源部5是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负片7上的组件,这种情况下,负片7具有保持原图像信息的信息保存体的功能。光源部5的详细结构将在下述描述。
印制透镜6将入射光成象在感光纸8上。在本实施例中,印制透镜6相应感光纸8的尺寸设置有多个,它们被安装在光源部5与感光纸8之间的光路中,在感光纸8规定的距离的位置上适当地插入或从中拔出。另外,也可采用对应感光纸8的尺寸使单一的印制透镜6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结构。并且,在印制透镜6上设置光阑6a(见图14b),以便适当调整透过印制透镜6的光的光量。
另外,在印制部2的上部配置收纳彼此尺寸不同的感光纸的暗盒9a,9b。收纳在感光纸暗盒9a中的感光纸8通过输送滚筒10a、10b、10c、10d的转动被输送到曝光位置。而收纳在感光纸暗盒9b中的感光纸8通过输送滚筒10a、10b、10c、10e的转动被输送到曝光位置。另外,作为印制对象的感光纸8的尺寸可以由操作者适当选择。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照片印制机1如图2a所示,与不均匀校正装置21相连接。如图2b所示,不均匀校正装置21内部装备有多个浓度计22…,使通过照片印制机1获得的例如灰色的试验照片23中的Y(黄色)、M(洋红)和C(兰绿色)的浓度分布按下述的每个象限检测。来自各浓度计22的检测信号如图4所示输给照片印制机1或不均匀校正装置21内部的控制部24。控制部24根据上述检测信号控制光源部5的发光量,以便校正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
对该试验照片23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校正可以在装置升起时或定期(例如每周)进行。
另外,在例如滑雪场上照的照片上,由于黑/白对比度明显,故如果对其直接进行印制处理,则例如人物的面部会比通常更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负片7插入在光路中只对记录在负片上的原图像的特定位置(在这个例子中为人的面部)进行浓度校正,即进行所谓覆盖印制。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照片印制机1与不均匀校正装置21是分别设置的,但是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照片印制机1装入不均匀校正装置21内,构成整体式校正装置30。
下面参照图6说明印制机1的操作。
首先在利用照片印制机1印制、显象之前进行试验印相(优选印制)(步骤1,在以下将步骤简单记为S)。试验印相是在例如照片印制机1升起时或将负片7插入在光路中或将灰色1色试验印相专用的负片7插入光路中利用来自光源部5的光将灰色印在感光纸8的一面上的处理。
接着将使该感光纸8显象获得的试验照片23插入不均匀校正装置21中,由内装的多个浓度计22…按每个象限检测浓度分布(S2)。当将来自每个浓度计22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部24时,控制部24就在识别试验照片23的浓度分布的同时判断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是否在容许范围内(S3)。在S3中,如果上述各不均匀在容许范围内,则不进行不均匀校正,校正处理自动结束(S4)。
另一方面,在S3中,如果不均匀不在容许范围内,则为了进行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校正而例如使控制部24控制光源部5的发光量(S5)。此外,还有由操作者通过调整光源部5的后述的每个LED11R,11G,11B(见图7)的倾度(安装角)、视野角而对应的方法,后面将对该方法进行描述。
在进行覆盖印制时,将所期望的负片7配置在光路中。为了只校正负片7中的特定位置的浓度而使例如控制部24控制光源部5的发光量。
这样,在S5中,在已进行过校正的情况下,在不均匀达到容许范围内之前,重复进行S1-S3及S5的处理,直到校正完成(S4)。
然后,将负片7插入光路中(或保持已经插入光路的状态不变),例如当感光纸8从感光纸暗盒9a向曝光位置输送时,便可以进行通常的印制处理。即根据控制部24的控制接通光源部5,将光源部5的光照射在负片7上。透过负片7的光经过印制透镜6到达感光纸8。借此使记录在负片7上的原图像印制在感光纸8上。然后把印制处理后的感光纸8输送到显影部3,使印制过的图像显影。再由干燥部4干燥显影后的感光纸8。
下面说明上述光源部5的构成。
如图1所示,光源部5包括由多个LED(发光元件)组成的LED组11,支持LED组11的支持部12,漫射板13,光阑14(见图9)。图7示出了从漫射板13侧看图1中的LED组11时的平面图,如同图所示,LED组11由分别发出红、绿、青色光的多个LED11R、11G、11B构成。即LED11R、11G、11B具有互不相同的分光特性。通过控制部24(见图4)进行控制,使LED11R、11G、11B在进行印制时导通,在不进行印制时熄灭,后面将详细描述LED组11。
支持部12装有固定LED11R、11G、11B的各底部的LED基板12a。在该LED基板12a的周缘上形成有保护LED组11的壁12b。
在LED基板12a的LED固定侧表面上贴有反射膜,以便可以降低从LED组11中射出的光的光量损失。
即,由LED组11的射出光的大部分从其头部射出,同时,其几乎全部向感光纸8的方向射出。但也存在微量的从LED11R、11G、11B的头部向LED基板12a侧射出的光。因此,通过在LED基板12a表面上设置反射膜,使射向LED基板12a侧的光向感光纸8的方向反射,从而使向感光纸8的方向的光量增加。因而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LED组11的出射光,结果可以减少出射光的光量损失。
漫射板13是具有几乎可以用肉眼透视的粗糙度的毛玻璃,并配置在LED组11的各头部附近,其周缘固定在壁12b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视野角为45°以下的LED11R、11G、11B。通过漫射板13使来自LED11R、11G、11B的光适当漫射。另外,如果用具有适当视野角(例如18°左右)的LED11R、11G、11B,则没有必要设置漫射板13。
如图9所示,光阑14具有对应于各LED11R、11G、11B的开口部14a,开口部14a的内径对每个光阑14是互不相同的。因此,通过把具有规定内径的开口部14a的光阑14选择性地配置在LED11R、11G、11B与漫射板13之间的上述光路中,可以适当调整每个LED11R、11G、11B的视野角。
也可以将开口部的内径可变的光阑设置在每个LED11R、11G、11B上,通过调整上述开口部调整每个LED11R、11G、11B的视野角,以代替把规定的光阑14选择性地插入在上述光路中。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LED11R、11G、11B作为发光元件可以产生如下作用和效果。
1)不再需要在用卤素灯作为发光元件的情况下曾是必要的冷却风扇,吸收热线滤光器,调光滤光器,截止滤光器等。从而可以简化光源部5的结构。另外,因为没有冷却风扇,所以不会将周围的尘埃吹入光学系统,从而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印制。
2)由于分光特性稳定,故直流电源可以用把电压加在IC(集成电路)控制电路板上的简单电源。因此可以不用特殊的直流电源,从而可以防止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分光特性稳定,所以可以通过控制LED11R、11G、11B的ON/OFF方便地进行调光管理。
3)由于对LED11R、11G、11B进行ON/OFF控制,所以除非必要可以不点亮LED11R、11G、11B。因此与利用卤素灯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电能消耗。另外,由于在不进行印制的情况下,切断LED11R、11G、11B,所以没有必要在感光纸8与LED11R、11G、11B之间设置快门机构。结果可以使部件数减少,照片印制机1的结构简单。
4)光轴与其周边的光量差没有卤素灯那么大。因此可以比用卤素灯作为光源时的光量损失减少。
5)由于对LED11R、11G、11B进行ON/OFF控制,所以不用使LED11R、11G、11B连续点亮。因此即使在印制的照片枚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于LED11R、11G、11B发热对负片的损伤。
下面详细说明LED组11。
在图7中,在把LED基板12a分割成第一~第四象限四个象限时,设属于第一象限的LED为LED11R1、11G1、11B1,属于第二象限的LED为LED11R2、11G2、11B2,属于第三象限的LED为LED11R3、11G3、11B3,属于第四象限的LED为LED11R4、11G4、11B4。
如图7所示,在LED组11的中央部附近,按每种颜色同数分布共计密集配置12个LED。具体地说,使构成LED组11的四个LED11R1-R4在LED基板12a的中心附近以互相连接的状态配置,在与LED11R1-R4连接的状态下,四个LED11G1-G4点对称配置(换句话说,相对印制透镜6的光轴L是对称的),同时,四个LED11B1-B4点对称配置。借此使LED11R1、11G1、11B1三个组成一组,其余的LED也按每种颜色三个对应组成一组。由共计四组LED构成LED组11。另外,光轴L通过LED基板12a的中心。
通过这样把发红光的LED11R1-R4配置在光轴L的最近位置上,可以有效利用往往光量不足的红光。
在每个LED11R,11G,11B中,辉度一定时的发光时间比可以考虑感光纸8中的各种颜色的感光性能而进行设定,例如设定为LED11B∶LED11G∶LED11R=1∶2∶5~6。通过使LED11R、11G、11B以这样的比值发光可以补充往往光量最不足的红光,从而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印制处理。
另外,上述比也可以是发光时间一定时的辉度比。因此LED组11的LED的数目不应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的12个,就青、绿、红各色来讲,只要兼顾配置空间并使LED的辉度与发光时间的积满足上述的1∶2∶5~6设定就可以。
另外,将每个LED11R、11G、11B相对光轴L倾斜角度θ安装,并朝向光轴L指向。下面利用图8对此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只选取例如第四象限的LED11R4、11G4、11B4的立体图。由同图中的水平投影面X可知,LED 11G4、11B4分别相对光轴L水平方向倾斜角度θ1。同样,由垂直投影面Y可知,11G4、11B4分别相对光轴L在垂直方向倾斜角度θ2。另外,也可以使角度θ1=角度θ2。
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其他的第一~第三象限的LED11R、11G、11B也与上述情况相同。考虑在光学系统中用的透镜种类(焦距、口径等)、相片尺寸、印制倍数等各种条件上述角度θ、θ1、θ2在0~30°的范围内设定。
通过将LED11R、11G、11B相对光轴L倾斜规定角度θ配置,就可以如图1所示,即使在光学系统发生像差的情况下也能确实地使来自光源部5的出射光照射到感光纸8的周边区域。
因此没有必要象现有技术中那样,使来自LED11R、11G、11B的光过分漫射。因此也没有必要为了补充因光的漫射产生的光量损失而进行延长曝光时间或提高发光辉度的控制。
另外,通过使LED11R、11G、11B相对光轴L倾斜角度θ而配置,就不会象现有技术中那样在感光纸8上出现与每个LED11R、11G、11B一一对应的光斑。结果是因可以一定程度地抑制颜色不均匀,而与上述一样,没有必要使来自LED11R、11G、11B的光过分漫射。因此,通过使LED11R、11G、11B相对光轴L倾斜规定角度θ配置就可以方便地调整浓度的不均匀和颜色的不均匀。
每个LED11R、11G、11B的倾角在制造时可以在例如向每个LED11R、11G、11B的LED基板12a基板的固定阶段进行适当调整。上述倾角也可以在把例如由金属丝构成的每个LED11R、11G、11B的腿部固定在LED基板12a上以后,通过使上述腿部弯曲规定量进行调整。
下面说明对按每三个一组的LED11R、11G、11B确定在感光纸8上的光照射区这点进行说明。
光源部5由多个LED11R、11G、11B构成,并被划分为第一~第四象限的多个组。按上述每组确定感光纸8的光照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四象限的LED11R、11G、11B与感光纸8上的光照射区相对印制透镜6的中心形成对称的位置关系。
来自图7所示的第一象限的LED11R1、11G1、11B1的光如图9所示,顺次透过光阑14,漫射板13,负片7,印制透镜6后照射在感光纸8的区域I上。在同图中,区域I是在感光纸8中朝向印制透镜6左下的区域。同样,来自第二象限的LED11R2、11G2、11B2的光照射在感光纸8的区域II上,来自第三象限的LED11R3、11G3、11B3的光照射在感光纸8的区域III上,来自第四象限的LED11R4、11G4、11B4的光照射在感光纸8的区域IV上,区域II-IV是在感光纸8上朝向印制透镜6分别从区域I逆时针旋转形成的区域。
图10a示出了在使属于第三象限的LED11R3、11G3、11B3的发光量比属于其它象限的LED11R、11G、11B的发光量大而进行试验印相情况下在感光纸8上的浓度分布。而图10b示出了在使属于第三象限的LED11R3、11G3、11B3的视野角比属于其它象限的LED11R、11G、11B的视野角小而进行试验印相情况下在感光纸8上的浓度分布。另外显示出在这些图中的同心多重圆中,越靠近圆中心区域浓度越高,离中心越远浓度越低。在感光纸8上通过将这些区域I~IV的浓度分布合成而获得一个浓度分布。
可以根据LED的辉度和/或LED的发光时间对每个LED的发光量进行调整。此外,根据照射光的波长可以调整每个LED的发光量。这时,使用具有多个可发光的可单个发光的波长峰值的LED(例如オプトランス公司制造的多色LED、VLA101RGB)通过使各个峰值波长分别ON/OFF,可以改变发光量。借此可以控制对感光纸8的曝光量。
也就是说,虽然每个LED的发光量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LED的辉度,LED的发光时间和照射光波长中至少之一而进行,但是在改变这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只要使每个物理量变化最适以不发生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即可。
这样,按第一~第四象限的LED11R、11G、11B确定感光纸8上的光照射区时,可以对每个区域I-IV进行感光纸8的整体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调整。即在本实施例中,只需通过调整对应感光纸8上的规定区域的三个一组的LED的发光量和视野角等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对感光纸8整体的不均匀的调整。因此,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感光纸8感体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另外,图11a示出了在使每个LED11R、11G、11B的倾角变小而进行试验印相情况下感光纸8上的浓度分布。而图11b示出了在使每个LED11R、11G、11B的倾角变大而进行试验印相时感光纸8上的浓度分布。
在图11a中,可以发现来自每个象限的出射光的光斑集中在感光纸8的中央,中央部的浓度分布大致均匀。在图11b中,来自每个象限的出射光的光斑集中在感光纸8的四个角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部的浓度分布也大致均匀。
可以获得浓度分布均匀的区域的理由是由于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发光引起的照射区域如从图11a和11b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是基本上被限制在各区域I-IV中的一个上面的。不用说这是由于为了使对应于各区域I~IV的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的指向方向与光轴L相交而使LED倾斜的缘故。
即使通过调整对应于各区域I-IV的LED11R、11G、11B的发光量或视野角也能如同图11a和11b所示使在感光纸8中央部的浓度分布基本上均匀。
因此,通过调整对应于各区域I-IV的LED11R、11G、11B的发光量、视野角、倾度、波长中至少之一,就可以在感光纸8上大范围地获得浓度分布均匀的区域。结果可以方便地判断颜色不均匀和进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另外,在上述倾角小的情况下,因为会少量出现不明显的光斑,所以最好使上述倾角大一些。
在本发明的照片印制机1中即使仅由12个LED为构成LED组11,如图11a和11b所示,也可以使感光纸8的印制区域的浓度分布均匀。结果可以使需控制的LED个数减少,通过控制每个LED的辉度或发光时间可以使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校正非常容易地进行。
而且,即使使用比用于现有光源中的LEG指向性狭窄的(例如视野角为45°以下)LED,也可以通过使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发光而得的照射区域相对限制在各象限I-IV之一上而充分实现获得均匀浓度分布的区域这一本发明的作用。结果也同样能使漫射板13的漫射率降低,从而可以抑制LED组11的光量损失。因此即使构成LED组11的LED的个数少,也不会引起曝光时间增长的问题。
虽然本实施例中是利用LED作为发光元件,但也可以利用半导体激光器等作为发光元件。实施例2下面结合图12a至图16b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凡与实施例1用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均用同一标号代表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b所示,本实施例的照片印制机1′装备有印制部2,显影部3和干燥部4,并与图2a所示的不均匀校正装置21相连。因为在照片印制机1′中除印制部2的构成外其它均与实施例1中所示的照片印制机1相同,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对印制部2的构成和整体的操作进行说明。
如图12b所示,虽然照片印制机1′只设置一个感光纸暗盒9a,但如实施例1所示那样,也可配置感光纸暗盒9b(见图3),以便分别收纳尺寸不同的感光纸8。图12a示出了从侧面(E方向)看图12b的照片印制机1′时的感光纸8的输送路线。
本实施例的印制部2如图13所示,在光源部5与感光纸8之间的光路中沿光出射方向顺次配置有聚光透镜15(聚光机构),ANM(自动负印制屏蔽)16,印制透镜6和反射镜17。光源部5与实施例1结构相同,并设置在照片印制机1′(见图12b)的侧面上。
聚光透镜15是汇聚来自光源部5的光的器件。借此提高上述光的利用效率,显著减少光量损失。在利用聚光透镜15的情况下,应考虑光源部5、印制透镜6与聚光透镜15的位置关系和焦点距离,并根据聚光式的光源设计定位。
除聚光透镜15外,也可以通过利用例如凹面镜使来自光源部5的光汇聚。但在这种情况下,伴随凹面镜的配置会使光学系统的布置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利用聚光透镜15作为聚光部件既可以使光学系统设计容易,又可以使光学系统结构简单、使装置小型化。
ANM16是把负片7自动输送到光路中规定位置上的部件。反射镜17是使来自光源部5的出射光向感光纸8方向反射的部件。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结束试验印相引起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校正时,负片7由ANM16自动输送插入光路中。然后,从感光纸暗盒9a将感光纸8输送到曝光位置,进行通常向印制处理。即根据控制机构24的控制接通光源部5,通过聚光透镜15将光源部5的光汇聚,通过ANM16照射在输送的负片7上。使透过负片7的光经过印制透镜6、反射镜17到达感光纸8。借此使记录在负片7上的原图像印在感光纸8上。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照片印制机1′中,虽然与实施例1中示出的照片印制机1的印制部2的结构不同,但由于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光源部5,因此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聚光透镜15,所以从第一象限的LED11R、11G、11B出射的光经反射镜17照射在感光纸8的第一象限区域I上。上述区域I从反射镜17侧看是右上区域。同样,从第二~第四象限的LED11R、11G、11B出射的光经反射镜17分别照射在感光纸8的第二~第四象限的区域II,III,IV上。上述区域II-IV是从反射镜17侧看去以区域I为起点反时针转动而分别形成的区域。
图14b,图15b和图16b分别示出了到达感光纸8的上部、中央部和下部的光的区域,在每个图中分别意味着由两条双点划线夹着的区域到达感光纸8的一点。在同图中未示出反射镜17。
若把到达感光纸8的各点的光的中心轴与光轴L的交点设为P(离开聚光透镜15距离L2的点),则如将光源部5配置在该点P上,则在上述区域的宽L3的范围内可以配置最多的LED。但在本实施例中,光源部5没有配置在点P上,而是将光源部5配置在距聚光透镜15距离为L1的位置上。所谓距聚光透镜15距离为L1的位置是相对聚光透镜15与感光纸8相反侧的、在光源部5的光照射在感光纸8的一点那样的范围内是最靠近聚光透镜15的位置。借此,可使光源部的长度变短,即可以使光源部5的尺寸减少,结果可使照片印制机1′小型化。
若从对应感光纸8的上部的位置A看光源部5时虽然要通过漫射板13,但如图14a所示,可以看到LED组11。在这种情况下,上述LED组11会映照在印制透镜6的透光部的下方。
同样,当从对应感光纸8的中央的位置B看光源部5时,如图15a所示,通过漫射板13可以看见映照在印制透镜6的透光部的中央的LED组11。而当从对应感光纸8的下部的位置C看光源部5时,如图16a所示,通过漫射板13可以看见映照在印制透镜6的透光部上方的LED组11。实施例3下面参照图17a至图19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凡是与在实施例1或2中,使用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均用同一标号代表并略去其说明。
如图17a和17b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是在由实施例2中说明的印制部2上配置对来自透过负片7的光源部5的光进行摄像的CCD摄像机32(摄像机构)的装置。当然即使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印制部2中配置CCD摄像机32构成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也可以。另外在同图中被一对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分别表示达到感光纸8或CCD 32的受光面的一点的光的区域。
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装有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控制部24(见图4),例如控制部24根据来自CCD摄像机32的输出信号控制光源部5的发光量,借此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校正。
CCD摄像机32与印制透镜6一起收容、保持在保持部33内,通过使保持部33相对光轴L的垂直方向移动(在同图中为上下滑动),使其在光源部5与感光纸8之间的光路中插入拔出。为了在使印制透镜6位于光轴上而滑动保持部33时,可以使来自光源部5的光透过印制透镜6到达感光纸8上,该保持部33在印制透镜6的光入射侧和印制透镜的光出射侧分别具有开口33a和开口33b。另外为了使CCD摄像机32位于光轴L上而使保持部33滑动时,使来自光源部5的光透过负片7后引导入CCD摄像机32中,保持部33在CCD摄像机32的光入射侧具有开口33C。
如上所述,为了代替印制透镜6与CCD摄像机32的组合,如图18所示,也可以采用通过独立设置印制透镜6和CCD摄像机32设置装有与上述光源部5相同构成的CCD摄像机32专用的光源部5a和聚光透镜15a而构成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这时也可以相对感光纸8在以光轴L为中心的印制系统和相对CCD摄像相32以光轴L’为中心的监测系统中设置公用的负片输送线W,也可以在印制系统和监测系统中分别设置不同的负片输送线。
在图17a、17b和图18中所示的CCD摄像机32由可以沿光轴L或L′移动的变焦距式物镜透镜34和CCD 35构成。物镜34使入射光成象在CCD35上。CCD 35具有多个受光机构,以监测通过物镜34入射的每个受光单元的光的光量。上述各受光机构将对应上述光量的电信号输出给控制部24,根据该输出信号进行监测显示。
接着参照图19说明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的操作。
在参照上述图17a和17b说明的结构中,在感光纸8上进行印制之前,首先如图17b所示,通过移动保持部33将CCD摄像机32插入光路中。这时即使感光纸8已输送到曝光位置上也可以。
当光源部5一点亮(S11),来自光源部5的光经聚光透镜15、负片7和物镜透镜34入射到CCD 35。CCD 35检测入射在每个受光机构上的光的光量后,将相应于受光量的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部24(S12)。借此控制部24识别CCD 35的受光面上的浓度分布。
接着控制部24在识别上述浓度分布的基础上,判断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是否在允许范围内(S13)。在S13中,如果上述各不均匀是在允许范围内,则不进行不均匀校正,不均匀校正自动完成(S14)。
另一方面,在S13中,如上述不均匀不在允许范围内,则为了进行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校正(例如由控制部24控制)控制光源部5的发光量(S15)。另外,与实施例1相同,操作者也可以相应地调整光源部5的各LED11R、11G、11B的倾度、视野角。
在S15中进行了不均匀校正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1~S13和S15的操作处理,直到使不均匀度达到允许范围内,从而完成不均匀校正(S14)。
接着,将光源部5暂时切断后,如图17a所示,通过保持部33的移动将印制透镜6插入光路中。然后接通光源部5,在通过控制部24控制发光量的同时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印制处理。
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结构,适合印制前进行浓度不均匀和颜色的不均匀的校正、在校正结束后对每帧图像进行成批连续印制处理的情况。
另一方面,图18中所示的结构,适合于在印制前进行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校正后,边通过监视器确认CCD摄像机32对每帧图像摄的图像,边手动输入校正数据的情况。这是由于,虽然用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结构,当要对每帧图像进行手动输入校正数据时,必需对每帧图像使保持部33往复移动,但如果用图18所示的结构,则能同时进行根据印制和监视器的校正。
如上所述,电子图像输入装置31为在印制部2装备有CCD摄像机32的结构,故可以根据CCD摄像机32的输出,对例如印制处理前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直接进行调整。另外,即使在操作者手动输入校正量时,也能边看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边进行上述调整。因此即使不进行在实施例1中那样的试验印相也可以,故可以迅速进行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另外因为可以监视显示负片7或正片的每帧图像,所以即使不在感光纸8上作为照片印制印制也可以供许多人暂时观看监视图像。因此可以用于鉴赏或会议等的显示上。
另外,在适当控制LED发光量因而没有出现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状态下,也可以把通过CCD摄像机32获得的图像数据记录在MO(光磁记录介质)、DVD(数字视盘)等记录介质上,以代替影集进行保存。另外通过控制LED的发光量可将使视觉效果进行多种变化的图像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介质上。
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例中,虽然采用记录原图像的负片作为保存原图像信息的信息保存体,但不受此限制。也可以采用根据例如对应原图像的图像信号控制光的透过或反射的液晶显示元件、PLZT曝光头、DMD(数字式微镜装置)等。
上述液晶显示元件是用把例如作为有源元件的TFT(薄晶体管)对应每个象素配置成矩阵状的透明基板(称为TFT基板)和形成对向电极的透明对向基板夹持液晶层而构成的器件,在反射式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形成在上述液晶板的外侧另外配置反射板的结构。在这样的液晶显示元件中,根据与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对每个象素控制加在液晶层上的电压使每个象素透过液晶层的来自光源部5的光的投射率变化,借此显示原图像。因此可以把该显示的原图像印在感光材料上。如果上述液晶片装备有R、G、B彩色滤光器,则可以进行彩色图像的印制。作为上述液晶板也可以用TN(扭转向列)液晶板,STN(超扭转向列)液晶板等。
所谓上述PLZT曝光头把作为透明的强感应电的陶瓷材料的PLZT元件配置在一对偏光板(偏光器与检光器)之间并装备多个根据图像信号控制光透过的快门部(光输出部),在本发明中最好采用二维地具有上述快门部的机构。所谓上述PLZT元件是指把镧添加在锆酸铅(PbZrO3)和钛酸铅(PbTiO3)按适当比率形成固溶体的物质(PZT)中后并经热压获得的(Pb1-xLax)(ZryTi1-y)1-x/4O3系固溶体。
而所谓DMD是指下述器件把微小尺寸的多个可自由摆动的微镜配置成二维分布,根据图像数据调节每个微镜的倾度,以便改变光的反射方向,借此控制供给感光材料的光。
在用透过式液晶显示元件或用PLZT曝光头作为信息保存体的情况下,来自光源部5的光透过上述信息保存体导入感光材料,而在用反射式液晶元件或DMD作为信息保存体的情况下,来自光源部5的光被上述信息保存体反射后导入感光材料中,不管上述哪种情况,都使对应上述信息保存体保存的图像信息的原图像印制在感光材料上。
另外,在各实施例示出的各部件的形状或结构、个数等不受以上限制。例如虽然在图7中示出的LED组11是由12个LED构成,但只要使每一组至少包含一个LED11R、11G、11B就可以。实施例4下面参照图20至图29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凡与实施例1至3中的部件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用同一标号代表并略去其说明。
如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底片扫描器51是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负片59上、并测定上述光的部件,通过个人计算机52(电子计算机)与数字印制机53相连接,借此其整体构成数字印制系统。
个人用计算机52具有主机52a,监视器52b和键盘52c。从底片扫描器51的后述测光部55(见图22a)输出的信号输入给主机52a。根据上述信号通过测光部55的测光获得的图像浓度分布显示在监视器52b上。上述图像是对应记录在负片59上的原图像的图像。键盘52c是供操作者输入用于调整后述的光源部54(见图22a)的发光量,辉度和发光时间等的指示的部件。
因此由底片扫描器51获得的图像数据根据由键盘52c输入的指示加工编辑后,从数字印制机53作为图像输出印制。
底片扫描器51如图22a所示,装有光源部54和测光部55。光源部54是将光照射在负片59上的部件,其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测光部55是测定透过负片59的来自光源部54的光的部件,由物镜透镜55a和作为摄像元件的CCD(电荷耦合器件)55b(测光机构)组成。物镜透镜55a可沿光轴L方向移动,将上述光成象在CCD 55b上。在该物镜透镜55a上设置有光阑55c(见图20),以便适当调整在CCD 55b上的入射光量。CCD 55b装有多个受光元件,按每个受光元件将对应受光量的电信号输出给个人计算机52。
在光源部54与测光部55之间的光路上沿从光源部54开始的出射方向顺次设置平面镜隧道56,聚光透镜57和ANM(自动负掩罩)58。
平面镜隧道56是内面形成镜的四棱梯形的筒,具有将光源部54发出的光高效率地导向负片59的功能。平面镜隧道56的上底部位于ANM 58附近,在该上底部与ANM 58之间固定设置聚光透镜57,把从平面镜隧道56中射出的光汇聚与ANM 58相接输送的负片59上。借此可以提高上述光的利用率,使光量损失非常小。在利用聚光透镜57的情况下,考虑物镜透镜55a与聚光透镜57的位置关系和焦点距离,根据聚光式光源的设计而确定光源部54的位置。
除用聚光透镜57之外,也可通过用例如凹面镜使来自光源部54的光聚光。但在这种情况下,伴随凹面镜的配置会使光学系统的布置变得非常复杂。因此通过用聚光透镜57作为聚光器件,可以使光学系统结构简单。
ANM 58是把由输送滚筒60a、60b夹持的负片59自动输送到光路中规定位置上的组件。
上述各构成部件被收容在图22b所示的底片扫描器51的架体51a内。而负片59从设置在架体51a上的底片插入口51b插入。
下面对光源部54的细节参照图20,图23a,图23b至图26进行说明。
图23b是表示底片扫描器51内部的分解立体图。在同图中,为了说明方便,省略平面镜隧道56的图示。而图23a是图23b中的CCD 55b受光面分割4份的放大图。
如图23b所示,光源部54由第一光源部54a(第一光源)和在与第一光源部54a不同的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光源部54b(光校正机构,第二光源)组成。
第一光源部54a根据CCD 55b的接收光范围的大小能在与光轴L平行方向移动,同时主要发射通过负片59的上述凹凸部(缺陷部分)以外的部位入射到测光部55的光(聚光的光)。而第二光源部54b成框状,形成在第一光源54a的周边,主要是发射通过在负片59上形成的凹凸部入射到测光部55上的光(漫射光)。下面说明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的各个结构。
第一光源部54a如图24a和图24b所示,包括由多个LED(发光元件)组成的LED组61,固定LED组61的LED基板62和漫射板63(见图23b)。
LED组61由分别发射红、绿和青色的光的多个LED61R、61G、61B构成。即LED61R、61G、61B具有互不相同的分光特性。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LED61R、61G、61B在扫描负片59时接通电源,在不扫描时断电,后面将详细描述LED组61。
在LED基板62的LED固定侧表面上贴有反射膜,以便可减少从LED组61中发射的光的光量损失。
即从LED组61发射的光的大部分从其头部射出,同时几乎全部沿向测光部55方向射出。当然也存在微量的从LED61R、61G、61B的头部向LED基板62侧射出的光。因此,通过在LED基板62表面上设置反射膜可以使射向LED基板62侧的光向测光部55的方向反射,从而使朝向测光部55方向的光量增加。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LED组61射出的光,结果可以降低出射光的光量损失。
漫射板63是例如大致可用肉眼透视的粗糙度的毛玻璃,配置在LED组61的每个头部附近。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视野角为45°以下的LED61R、61G、61B,通过漫射板63使来自LED61R、61G、61B的光适当漫射。如果采用具有适当的视野角(例如180°左右)的LED61R、61G、61B,则可以不设置漫射板63。
另外,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也可以在LED组61与漫射板63之间的光路中设置具有对应各LED61R、61G、61B的开口的光阑。通过在上述光路中适当配置具有规定内径的开口的光阑可以适当调整各LED61R、61G、61B的视野角,从而可以使由测光部55获得的图像浓度分布更加均匀。
也可以通过在各LED61R、61G、61B的每个上设置开口内径可变的光阑,以便通过调整上述开口大小,调整各LED61R、61G、61B的视野角,这样便可以代替在上述光路中选择性插入规定的光阑。
下面详细说明LED组61。
图25a是在图23b中取下漫射板63的第一光源部54a的立体图。而图25b是上述的第一光源部54a的平面图。在该图中将LED基板62分割成第一~第四象限四个象限时,设属于第一象限的LED为LED61R1、61G1、61B1,属于第二象限的LED为LED61R2、61G2、61B2,属于第三象限的LED为LED61R3、61G3、61B3,属于第四象限的LED为LED61R4、61G4、61B4。
如图25b所示,在LED组61的中央附近,每种颜色相同数目的LED共计密集配置12个。更具体地说,构成LED组61的四个LED61R1~R4在相接状态下配置在LED基板62的中心附近,并且在与LED61R1-R4相接状态下点对称(换句话说相对物镜透镜55a的光轴L是对称的)配置四个LED61G1~G4,同时点对称地配置四个LED61B1~B4。借此使LED61R1、61G1、61B1的三个组成一组,而剩下的LED也按每种颜色3个组成一组,因此共计由四组LED构成LED组61。
在各LED61R、61G、61B中辉度一定时的发光时间比设定为例如LED61B∶LED61G∶LED61R=1∶2∶5~6。通过使各LED61R、61G、61B按这样的比例发光,可以弥衬通常光量最不充足的红光,作为整体可以进行良好的测光。
另外上述比值也可以作为发光时间一定时的辉度比。因此LED组61的LED数目不受本实施例中的12个限定,只要兼顾配置空间使青、绿、红各色的LED的辉度与发光时间的积满足上述的1∶2∶5~6的要求而确定就可以。
各LED61R、61G、61B相对光轴L倾斜角度θ设置,以使其指向光轴L。用图26说明这一点。
图26是表示只选出例如第三象限的LED61R3、61G3、61B3的立体图。由该图中的投影面X可知,61G3、61B3分别相对光轴L向面内方向倾斜角度θ1。同样,由相对上述投影面X垂直的投影面Y可知,61R3、61G3分别相对光轴L向面内方向倾斜角度θ2,也可以使角度θ1=角度θ2。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其余的第一、第二和第四象限的LED61R、61G、61B也与上述一样。另外,上述的角度θ、θ1、θ2是应考虑在光学系统中用的透镜的种类(焦点距离、孔径等)、CCD 55b的受光范围、感光纸尺寸等各种条件而在0~30°左右的范围内设定。
这样,通过使各LED相对光轴L倾斜配置,可以对每三个一组的LED61R、61G、61B确定在CCD 55b中的光照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CCD 55b中的光照射区域与第一~第四象限的LED61R、61G、61B成相对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说,来自第一象限的LED61R1、61G1、61B1的光通过聚光透镜57、负片59和物镜透镜55a照射在如图23a所示的CCD 55b中的区域I中。而在该图中,区域I是在CCD 55b中从与物镜55a相反侧看时右上的区域。同样,来自第二象限的LED61R2、61G2、61B2的光照射在CCD 55b中的区域II中,来自第三象限的LED61R3、61G3、61B3的光照射在CCD55b中的区域III中,来自第四象限的LED61R4、61G4、61B4的光照射在CCD 55b中的区域IV中。并且区域II~IV是从与物镜55a相反侧看从区域I反时针转动分别形成在CCD 55b中的区域。
因此即使在光学系统中产生像差等,来自第一光源部54a的射出光也能确实照射到直到CCD 55b的周边区域上,故无需为了校正在CCD 55b周边区域的光量不足而提高例如漫射板63的漫射率使LED61R,61G,61B的光过度地漫射。结果不必为了补偿由光漫射引起的光量损失而进行使LED61R、61G、61B的发光时间延长或提高发光辉度的控制。
另外,通过使LED61R、61G、61B相对光轴L倾斜规定角度θ配置,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就不会出现与各LED61R、61G、61B一对一的光斑。结果可以一定程度地抑制光源的不均匀,从而与上述相同,没有必要使来自LED61R、61G、61B的光过度漫射。而所谓上述光源的不均匀就是指CCD 55b的受光面上的浓度和颜色不均匀。因此通过使LED61R、61G、61B相对光轴L倾斜规定角度θ配置就可以容易地调整光源的不均匀。
另外,制造时,例如可以在将各LED61R、61G、61B固定在LED基板62上的步骤中适当调整各LED61R、61G、61B的倾角。又上述倾角可以通过在例如将由金属丝构成的各LED61R、61G、61B的腿部固定在LED基板62上后,使上述腿部弯曲规定量来进行调整。
也可以装备可任意调整各LED61R、61G、61B的倾角的倾角可变机构,关于这个例子将在后述的实施例5中说明。
具有这样结构的第一光源部54a,CCD 55b的受光范围越小,就越靠近负片59配置,而CCD 55b的受光范围越大,就越远离负片59配置。这是由于需要使入射在负片59上的入射光的入射角根据CCD 55b的受光范围而改变的缘故。即当通过使第一光源部54a靠近负片59而使在负片59上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变小时,CCD 55b的受光范围就变小。而当通过使第一光源部54a远离负片59而使入射在负片59上的入射光的入射角变大时,CCD55b的受光范围就变大。另外CCD 55b的受光范围也与其后从数字印制机53输出的相片的尺寸相对应。
这样通过使第一光源部54a在光轴L上前进或后退,既可以无级地对应CCD 55b的受光范围的变更,也可以与相纸尺寸无级地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独立设置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所以可以完成最佳光学设计,可以使设计的自由度扩大。
第二光源部54b如图24a和24b所示,包括由多个LED(发光元件)组成的LED组64、固定LED组64的LED基板65和漫射板66(见图23b)。
LED组64由分别发射红、绿、青色光的多个LED64R、64G、64B构成,即LED64R、64G、64B具有彼此不同的分光特性。LED64R、64G、64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控制,在扫描负片59时通电,在不扫描时断电。关于LED组64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描述。
在LED基板65的中央部形成有使来自第一光源部54a的光原样通过的矩形开口。因而LED基板65以光轴L为中心形成环状,固定在LED基板65上的LED64R、64G、64B也配置成环状。另外,在LED基板65的LED固定侧表面上贴有与设置在LED基板62上的相同的反射膜,以便可降低从LED组64中发射的光的光量损失。
漫射板66例如是具有肉眼大致能透视的粗糙度的毛玻璃,并将其配置在LED组64的各头部附近。而在漫射板66的中央部形成有使来自第一光源部54a的光原样通过的矩形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视野角为45°以下的LED64R、64G、64B,以便使来自LED64R、64G、64B的光被漫射板66适当漫射。另外,如采用具有合适的视野角(例如180°左右)的LED64R、64G、64B,则没有必要设置漫射板66。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也可以通过在LED组64与漫射板66之间的光路中设置上述光阑以适当调整各LED64R、64G、64B的视野角。
也可以在每个LED64R、64G、64B上设置开口部的内径可变的光阑,以便通过调整上述开口来调整各LED64R、64G、64B的视野角,这样便可以代替在上述光路中选择性地插入规定的光阑。
下面说明LED组64的详细结构。
使LED64R、64G、64B的指向方向与光轴L平行地将LED61R、61G、64B安装在LED基板65上。这是由于通过平面镜隧道56和聚光透镜57会使LED组64发射的漫射光高效率地入射在负片59上的缘故。与将各LED按规定倾角安装在基板上比采用上述方法具有使制造工艺和制造管理更为简单的优点。当然把各LED以规定的倾角安装在基板上对本发明也不会有任何障碍。
LED64R、64G、64B的配置如下。如图24a所示,LED组64的LED的数目是第一光源54a的LED组61的LED个数的10倍左右,例如为120个。对于在LED基板65的矩形开口的四边而言,每个边分四段堆积配置30个LED。
即在第一层、第二层上各配置10个LED,在第三层上配置8个LED,在第四层上配置2个LED。通过这样把多个LED配置在多层上,不仅可以防止由测光部55获得对应负片59的缺陷等的图像,而且还可以容易调整测光后获得的照片硬度,换句话说可容易调整表示印制过的图像清楚或模糊的程度的鲜明度。
LED64R、64G、64B的个数比率,可以使光量不足的LED64R稍多一些,感光性强的LED64B稍少一些,将LED64G设定在前两种LED之间。但对发光量,要控制以使发光辉度与发光时间的积形成红色∶绿色∶青色的比值为5~6∶2∶1。通过以这样的比例使各LED发光,可以补充光量往往最不足的红色光,作为整体可以进行正确测光。
关于LED64R、64G、64B的位置关系,可以在光轴L附近多配置LED64R,使LED64B相对离光轴L最远处。因此,LED64B对着LED基板65上的矩形开口的一边配置成四层。
这样,在本发明中,由于用LED作为构成第一光源部54a,第二光源部54b的发光元件,所以可实现以下的作用和效果。
1)本发明不需要在用卤素灯作发光元件的情况下所必要的冷却风扇,吸收热线滤光器,调光滤光器,截止滤光器等,从而可以简化光源部54的结构。另外,因为没有冷却风扇,所以不会将周围的尘埃吹入光学系统,从而可以进行高质量测光。
2)由于分光特性稳定,而直流电源可以用把电压加在IC(集成电路)的控制电路板上的简单电源。因此可以不用特殊的直流电源,从而可以防止装置大型化。另外,由于分光特性稳定,所以很容易通过对各LED的ON/OFF控制进行调光管理。
3)由于对各LED进行ON/OFF控制,所以在不必要时可以不点亮LED。因此与利用卤素灯的情况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耗的电功率。另外,在不测光的情况下,由于断开LED,所以没有必要在CCD 55b和光源部54之间设置快门机构。结果使部件数减少,底片扫描器51的结构简单。
4)光轴及其周边的光量差没有卤素灯那么大。因此比用卤素灯作为光源时的光量损失减小。
5)由于对各LED进行ON/OFF控制,所以不用使LED在达到要求以上时继续点亮。因此即使在测光次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防止由各LED的发热对负片59的损伤。
6)因为各LED的分光特性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没有必要在CCD 55b之间配置R、G、B的颜色过滤器。从而使光源部54的结构简单。
下面对第一光源部54a与第二光源部54b的光轴L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图20示出了在由聚光透镜57、负片59、物镜透镜55a和CCD 55b构成的曝光系统中来自光源的光直接达到CCD 55b的区域和达不到的区域。当然,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以聚光透镜57作为分界配置在与物镜透镜55a相反侧的区域上,并且不会把聚光透镜57配置在物镜透镜55a侧的区域中。
图20的斜线区域示出了即使配置光源光也不能直接达到CCD 55b的任一点的区域,而夹在图20的斜线区域中的光轴L周围的斜线没有进入的区域是如果配置光源则光一定直接达到CCD 55b某处的点上的区域。在斜线区域和无斜线区域边界线上的光通过负片59的端部到达CCD55b的端部。
因此,第一光源部54a在上述斜线没有进入的区域中以光轴L为中心配置,为了使上述第二光源部54b配置在上述斜线区域上而设定第一光源部54a与第二光源部54b的位置关系,这一点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因此假设负片59正常,例如同时点亮第一光源部54a与第二光源部54b时,第二光源部54b的发射光当然不达到CCD 55b。
因此,通过利用存在这样位置关系的第一光源部54a与第二光源部54b,在负片59上例如有浅的缺陷的情况下,虽然负片59有缺陷,但在印制的图像上也可以获得没有缺陷图像的优良图像。下面说明其原理。
图27a模式地表示从第一光源部54a射出的聚光光垂直入射透过带有凹槽状缺陷59a的负片59的纵断面的情形。如该图所示,入射在缺陷59a上的光a3、a4由于被缺陷59a折射,而不能达到配置在负片59的光出射侧的CCD 55b。可是入射在缺陷59a以外部位上的光a1、a2、a5、a6直接透过负片59到达CCD 55b上。
图27b模式地表示从第二光源部54b射出的漫射光从斜上方入射并透过负片59的纵断面的状态。如图所示,入射在缺陷59a以外的光由于直接透过负片59不能到达CCD 55b上。而入射在缺陷59a上侧倾斜面上的光中包含经缺陷59a折射从负片59的出射侧的面上垂直射出后到达CCD 55b的光a11。
同样,如图27c所示,在负片59的纵断面上从第二光源部54b射出的漫射光从斜下方入射透过的情况下,入射在缺陷59a下侧倾斜面上的光中包含经缺陷59a折射从负片59的出射侧面垂直出射后到达CCD 55b的光a12。
即因为到达CCD 55b上的光a11、a12使在CCD 55b上的缺陷59a成象的部位曝光,故在由CCD 55b测光的图像中不会欠缺对应缺陷59a的部分。
因此,如图27d所示,通过使从第一光源部54a射出不经负片59异常折射而成象在CCD 55b上的光a1、a2、a5、a6与从第二光源部54b射出经负片59的缺陷59a等的凹凸异常折射后到达CCD 55b上的光a11、a12合在一起使CCD 55b曝光,可以防止对应缺陷59a的象(例如空白)在CCD55b的受光面上形成。
换句话说,可以说设置第二光源部54b是为了反过来用缺陷59a等凹凸扰乱成象光路来补偿由于负片59上的缺陷59a等凹凸扰乱成象光路在CCD 55b上形成缺陷图象的这类光量不足。
这时,作为第一光源部54a与第二光源部54b的位置关系,如已说明那样,第一光源部54a配置在光轴L的位置上,而将第二光源部54b配置光不直接达到CCD 55b上的区域,这是重要的。因此,在负片59没有缺陷59a等凹凸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二光源部54b在不对第一光源部54a的光源不均匀的校正有影响的条件下只供消除负片59的缺陷用。
另外,在从第一光源部54a射出的光中有时也含有经缺陷59a等凹凸到达CCD 55b的光的一部分。因此为了不使缺陷59a等的凹凸的像记录在CCD 55b中最好分别对由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的各LED的辉度和发光时间等确定的发光量进行最佳控制。
下面对在负片59上形成的缺陷比较浅的情况或无缺陷的情况下的数字印制系统的整体操作进行描述。
当光源部54(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点亮时,从光源部54射出的光通过平面镜隧道56的内部入射在聚光透镜57上。入射到聚光透镜57的光被聚光透镜57聚光,到达由ANM58输送的负片59上。因为第二光源部54b按上述那样设置,故在负片59没有缺陷等的正常情况下,来自第二光源部54b的光不会透过负片59到达测光部55。而在负片59上形成比较浅的缺陷的情况下,透过缺陷59a以外的部位的来自第一光源部54a的光达到测光部55,同时,来自缺陷59a折射的第二光源部54b的光到达测光部55。
因此,在测光部55中记录在负片59上的原图像不受缺陷59a的影响,通过物镜透镜55a成象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即,不会只使形成在缺陷59a位置上的图像不到达测光部55。然后,CCD 55b的各受光元件将对应受光量的电信号输送给个人计算机52的主机52a时,在监视器52b上,根据上述信号显示成象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的图像的浓度分布。操作者通过操作键盘52c调整光源部54的发光量、辉度和发光时间等,以便调整光源的不均匀。其后从通过底片扫描器51和个人计算机52连接的数字印制机53中印制输出由底片扫描器51读取的图像。
这样,使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两者都点亮,只是使聚光的光和漫射光以适当比例照射,即使在负片59上形成比较浅的缺陷59a时,对应缺陷59a的像也不在扫描图像中出现。故而在CCD 55b上可以获得没有缺陷图像的图像。
下面对在负片59上形成例如深的缺陷的情况下的对应进行说明。
在负片59的缺陷59a深的情况下,即使使聚光的光和漫射光以适当比例照射,对应上述缺陷59a的像也会变成空白在扫描图像中出现。故在这种情况下,必需修复上述空白。
可是个人计算机52不能判断在扫描图像中的空白是对应缺陷59a的缺陷图像还是原本就是对应记录在负片59上的原图像的正式扫描图像的一部分。
在负片59的缺陷59a深的情况下按下述方法对扫描图像中的缺陷消除进行数字处理。
首先只点亮第二光源部54b,使CCD 55b对通过图27b和27c所示的缺陷59a获得的光进行测光(第一处理)、借此只使对应缺陷59a的缺陷图像成像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然后,CCD 55b按每个受光元件向个人计算机52发送对应受光量的信号,在只将缺陷图像输入个人计算机52的同时,由个人计算机52识别上述缺陷图像的位置。
接着使第一光源部54a和第二光源部54b两者都点亮(第二处理)。使对应图27d所示的缺陷59a的缺陷图像(空白)和对应缺陷59a以外部位的无缺陷图像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成像。然后,通过CCD 55b发送的信号将这些扫描图像输入给个人计算机52。
由于缺陷的位置已经被识别,所以由个人计算机52进行使上述缺陷图像的位置的浓度增加使之符合图像浓度的处理(第三处理)。这种情况下的浓度调整可以通过例如根据来自第二光源部54b的光在测光部55的测光量增加第二光源部54b的发光量来进行。这种处理也可由操作者边看监视器52b边通过键盘52c手动进行。也可以用使缺陷图像的浓度与缺陷图像附近位置的浓度相符合的软件由个人计算机52本身自动进行。这样,将缺陷图像被校正的图像数据输送给数字印制机53,作为无缺陷图像的图像印制输出。
通过这样的数字处理,即使缺陷59a的缺陷较深,也可以通过识别缺陷图像,仅修复缺陷图像。从而可以获得无缺陷图像的高质量照片。
也可以在事先把个人计算机52执行上述第一处理的程序记录在图28所示的记录媒体67(例如CD-ROM)上,用该记录媒体67由个人计算机52自动识别缺陷59a的存在。即,在这种情况下,个人计算机52根据在记录媒体67中记录的程序使第二光源部54b发光,使CCD 55b测定通过负片59的缺陷获得的光。通过把在CCD 55b上的测光结果输送给个人计算机52,由个人计算机52自动识别在负片59上存在有缺陷部。
也可以通过设置产生使第一光源部54a的出射光反射或漫射后从随机方向入射在负片59上的光的机构来代替设置自然发光的第二光源部54b。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51与在光源中使用LED的现有技术中的照片印制刷机相比,可使构成第一光源部54a的LED的个数减少,其结果可以具有容易调整光源的不均匀的效果和消除缺陷的效果,下面就这些优点进行说明。
图29模式地表示在使第一光源部54a发光进行测光情况下在CCD 55b的受光面上的浓度分布。用C1~C4表示的四个小圆是由上述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发光在各照射中心上形成的浓度最高的区域。因此把上述C1~C4称为极值区域。离开极值区域C1~C4越远,照度越低,所以浓度缓慢下降。即,对应极值区域C1~C4的各中心显示出半径越大,浓度越低。
以区域I的极值区域C1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示出了例如图25b中所示的LED61R1、61G1、61B1的发光浓度分布。同样,以区域II的极值区域C2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示出了LED61R2、61G2、61B2的发光浓度分布,以区域III的极值区域C3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示出了LED61R3、61G3、61B3的发光浓度分布,以区域IV的极值区域C4为中心的多个同心圆示出了LED61R4、61G4、61B4的发光浓度分布。
如图29所示,CCD 55b的各区域I-IV是被在原点O正交的X轴和Y轴分割成的。这样,显然越靠近原点O的区域,浓度分布越均匀。因此在实际测光时,为了在靠近原点O附近的周围的浓度分布均匀的区域内进行测光,即为了不利用极值区域C1-C4附近进行测光,而设定LED的倾角和物镜透镜55a与CCD 55b间的距离。这样能获得浓度分布均匀的区域,这是由于基于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的发光的照射区域由图29可知被相对限制在各区域I-IV中的一个上的缘故。这显然是由于LED倾斜使对应各区域I-IV的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指向方向与光轴L相交的缘故。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51即使只由12个LED构成第一光源部54a的LED组61,也可以使CCD 55b中的测光区域的浓度分布均匀。因此,由于应控制的LED的个数少也可以,所以通过控制各LED的辉度和发光时间很容易进行光源不均匀的校正。
即使使用具有比在现有光源中用的LED窄的指向性(例如视野角为45°以下)的LED,通过把基于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的发光的照射区相对限制在各区域I-IV中的一个上,也可以获得均匀的浓度分布的区域,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本发明的作用。其结果,由于在漫射板63的漫射率低时也同样能获得这种结果,故可以抑制LED组61的光量损失。这样,即使构成LED组61的LED的个数少,也不会引起曝光时间变长的问题。
因为红、绿、青三个一组的LED是对应CCD 55b的各区域I-IV安装的,所以通过改变在各组中的各色LED的发光量可以自由地改变各区域I-IV中的Y(黄)、M(洋红)、C(兰绿)浓度。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光源部54a的结构,与将LED与光轴平行配置的现有技术不同,不必要为了提高消除缺陷的效果,并且在测光时不出现光源不均匀而在多个LED的前面设置漫射率高的漫射板。另外在将LED与光轴平行地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光学系统设计发生的像差等影响,使CCD55b的边缘部分的光量相对中央部分不足,从而又引起必需增加照射CCD55b边缘部分的LED发光量的控制麻烦,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光源部54a的结构不会产生这个问题。实施例5下面参照图30a和图30b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就在实施例4中说明的第一光源部54a装备有可以连续改变LED组61的各LED的倾角的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凡与实施例4中使用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均用同一部件标号代表,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0a和30b所示,将LED基板62对应在实施例4描述的四个象限(第一~第四象限)分割成分割基板62a~62d,对应各象限的LED垂直固定在各分割基板62a~62d上。在各分割基板62a~62d上对最靠近光轴L的角部进行倒角处理,在其上面设置转轴71。在各分割基板62a-62d上离光轴L最远的角部附近设置孔72,该孔72用于支持弹簧73的一端。而弹簧73的另一端由支持件74支持。
凸轮75设置成与上述各分割基板62a~62d上没有设置LED组61那一侧的面相接触。该凸轮75可在支轴76周围转动,伴随该转动抵抗弹簧73的拉力使各分割基板62a~62d在转轴71的周围转动。凸轮75的转动由图中未示出的控制部控制。这样伴随凸轮75的转动各分割基板62a~62d转动,结果可以将LED组61的各LED的倾角调整在所要求的角度上。
各分割基板62a~62d的转动不限于如上所述通过凸轮75等的转动来实现,只要采用使各分割基板62a~62d呈连续可变转动的结构就可以。
这样,通过构成对每个象限可变LED组61的各LED的倾角的机构(指向方向调整机构)可以按对应LED组61的各象限的每个区域调整例如图29所示的CCD 55b的受光面中的浓度分布。借此可以自由改变上述浓度分布的极值点,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调整光源的不均匀。
使各LED的倾角可变的本实施例的结构,当然也可以适用在上述的实施例1和2的照片印制装置和实施例3的电子照片输入装置上。实施例6下面参照图31、图32a和图32b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凡是与在实施例4中使用的部件功能相同的部件均附以相同的标号代表,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底片扫描器51′的结构代替实施方法4中用的光源部54而设有光源部54′,但不配置聚光透镜。
光源部54′如图32a所示,装备有LED组81、82,使这两个LED组81、82保持一体的LED基板83,为了覆盖两LED组81、82的前面而配置在两LED组81,82的头部附近并使两LED组81,82的出射光漫射的漫射板84。LED组81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光源,而LED组82相当本发明所述的光校正机构和第二光源。
LED组81是把多个LED密集地配置在LED基板83的中央附近的组件,主要是发射透过负片59达到CCD 55b上的光(汇聚的光)。LED组82为将多个LED成正方形的框状配置在LED组81的周围,主要是射出通过附在负片59上的缺陷等凹凸部分而达到CCD 55b上的光(漫射光)。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因为LED组81、82一起形成在同一基板83上而不能使LED组81单独沿光轴L方向移动,但通过使光源部54′本身沿光轴L方向移动也能象实施例4那样进行对应CCD 55b的受光范围的印制。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LED组81的配置。
在图32b中示出了从漫射板84侧看图32a中的LED组81时的平面图。如图所示,LED组81由分别射出红、绿、青色的光的多个LED81R、81G、81B构成,即,这些LED对应各色分光特性互不相同。
在此,为了说明方便,对LED81R、81G、81B定义如下。在图32b中设属于第一象限的LED为LED81R1、81G1、81B1,属于第二象限的LED为LED81R2、81G2、81B2,属于第三象限的LED为LED81R3、81G3、81B3,属于第四象限的LED为LED81R4、81G4、81B4。
在LED组81中的LED81R,81G,81B的配置与在实施例4中用的LED组61的情况相同。即,在LED组81的中央部附近,按每种颜色相同数量共计密集配置12个LED。更具体地说,使四个LED81R1-R1在中央部周围互相连接状态下配置,在与LED81R1~R4连接状态下四个LED81G1~G4点对称配置(换句话说,相对光轴L是对称的),同时,四个LED81B1~B4点对称配置。借此使例如LED81R1、81G1、81B1三个组成一组,对应其余的LED按每种颜色三个组成一组。因此由共计四组LED构成LED组81。
该构成三个一组的LED81R、81G、81B与实施例4的LED组61相同,通过为了使其指向方向与光轴L交叉而倾斜安装在LED基板83上,而与CCD 55b的特定区域对应安装,从而使其主要照射在该对应的区域上。
具体地说,如图32a所示,将CCD 55b以光轴L为中心分割成四个区域I-IV,从与物镜透镜55a相反侧看,从左下区域反时针旋转确定区域I-IV。在这种情况下,图32b所示的LED81R1、81G1、81B1对应安装在上述的区域I上。同样,LED81R2、81G2、81B2对应安装在上述的区域II上,LED81R3、81G3、81B3对应安装在上述的区域III上,LED81R4、81G4、81B4对应安装在上述的区域IV上。
另外,在使发射绿色的LED82G和发射青色的LED82B隔2-3个发射红色的LED82R而交互排列,同时,使这些LED82R、82G、82B相对光轴L点对称排列,使其作为整体配置成正方形框状。LED82R、82G、82B的个数比率为进行正确测光而大约设定为5~6∶2∶1。也就是说采用补充光量往往最易不足的红色光的个数比率。
对于LED组81也同样要考虑这一点。即,把LED81R配置在LED组81的中央部,上述的位置是作为在CCD 55b最容易收集红色光的位置。并且,把辉度固定时的发光时间比就红、绿、青各色适当设定为5-6∶2∶1。另外,上述的比也可以作为发光时间固定时的辉度比。
构成LED组82的LED82R、82G、82B分别与实施例4的LED组64的情况相同的,使指向方向与光轴L平行地设置在LED基板83上。这是由于与使各LED按规定的倾斜角度安装在基板上相比可以使制造工艺和制造管理简单。但如果重视提高光的利用率,则最好使各LED按规定的倾斜角度安装在基板上。
配置在LED组81、82中的LED个数不应受本实施例限定,可以兼顾配显空间以使对红、绿、青各色LED的辉度与发光时间的积满足上述的5~6∶2∶1的要求而定。
下面说明LED组81、82对光轴L的相对位置关系。图31示出了在由负片59、物镜透镜55a、CCD 55b构成的曝光系统中,光源部54′的光直接达到CCD 55b的区域和达不到的区域,当然光源54′以负片59作为边界配置在与物镜透镜55a相反侧的区域上,而不配置在负片59的物镜透镜55a侧。
图31的斜线区域表示即使已经配置了光源光也不直接达到CCD 55b的任一点的区域,而被图31的斜线区域夹着的光轴L周围的斜线没进入的区域表示在配置光源的条件下必然直接达到CCD 55b的某点的区域。在斜线区域与斜线没进入的区域的边界线上行进的光通过负片59的端部可以达到CCD 55b的端部。
LED组81在上述斜线没进入的区域中以光轴L为中心配置,为使LED组82配置在上述斜线区域上而设定LED组81、82的位置关系这一点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例如修复缺陷图像时,点亮LED组81、82两者,在负片59正常的情况下,LED组82的出射光不会达到CCD 55b上。
这样,即使不象实施例4那样使用聚光透镜也可以通过形成上述那样配置LED组81、82的光源部54′,与实施例4同样,虽然从LED组81出射的聚光的光不会通过在负片59的缺陷上折射而达到CCD 55b,但透过缺陷以外部分的光可达到CCD 55b。另外,从LED组82出射的漫射光虽然在负片59的缺陷上折射而到达CCD 55b上,但透过缺陷以外部位的光却不达到CCD 55b。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来自LED组81、82的聚光的光和漫射光这一点与实施例4没有区别,也可以与实施例4一样识别缺陷或根据缺陷识别结果只对缺陷图像的图像进行修复。
无论用实施例4中的光源部54代替本实施例的光源部54′,还是反之用本实施例的光源部54′代替实施例4的光源部54的结构,只要注意LED组的配置位置,在这些情况下,都可以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装备有将光照射在保持原图像信息的信息保存体上的光源,通过经上述信息保存体把光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在把上述原图像印在感光材料上的照片印制装置上,上述光源由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组成,为了使各发光元件向光轴指向而使其对光轴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也可是如下结构上述光源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多个组组成,在上述各组的每个组中,确定在上述感光材料中的光照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通过对应各光照射区域的每一组的发光元件的调整来调整感光材料整体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结果可以更容易地对感光材料整体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也可是在上述光源与上述信息保存体之间设置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汇聚的聚光元件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光源发射光的利用率,可以降低光量损失。
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也可是上述聚光元件为聚光透镜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与用例如凹面镜构成聚光元件的情况下相比,可以使光学系统的布置简单。从而既可以使光学系统设计容易,又能使光学系统的结构简单而使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照片印制装置也可以是上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量、视野角、倾角、波长中至少一个可调整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调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量、视野角、倾角、波长中的至少一个便可以广范围地获得感光材料中的浓度分布均匀的区域。结果可以更容易判断颜色不均匀,更容易进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本发明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也可是包括上述照片印制装置和对通过上述信息保存体获得的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如果在上述照片印制装置中用摄像机构代替上述感光材料则可以根据上述摄像机构的输出直接进行例如印制处理前的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调整。即、若上述摄像机构例如是CCD,则因为CCD是按每个象素输出对应受光量的电信号的,所以根据CCD的检测信号可以识别在CCD受光面上成像的光像的浓度分布。因此没有必要进行用于检测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的试验印相,其结果,可以迅速进行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的调整。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也可采用下述结构,装备有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的第一光源,通过对透过上述底片上的光进行测定识别上述原图像的测光机构,利用异常部位引起的光路扰乱对由于在底片表面上存在扰乱从上述第一光源到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路的该异常部位而在上述测光机构上形成该异常部位的光量不足进行补偿的光补偿机构。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也可采用下述结构,上述光补偿机构相对上述底片设在与上述测光机构相反侧的区域、即设置在上述光补偿机构的出射光透过上述底片不到达上述测光机构上的区域上。
按照上述结构,即使光入射在底片上,在该光透过该底片不到达测光机构上的区域上配置光补偿机构的情况下,如果在底片上无异常部位,则光补偿机构发射的光也不到达测光机构;如底片上有异常部位,则光补偿机构发射的光的一部分通过该异常部位的折射等到达测光机构。因而通过在测光时使第一光源与光补偿机构同时发光,使第一光源供记录在底片上的原图像的测光,而光补偿机构只有在底片上存在异常部位时供防止记录异常部位使用。
结果,即使与第一光源分开设置光补偿机构也没必要改变因原图像的测光而调整的第一光源的控制内容。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光补偿机构通过由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例如LED)组成的第二光源构成,至少上述第二光源的发光量可以任意改变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可以根据形成在例如底片表面上的异常部位的程度(例如缺陷的深度),调整第二光源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量。因而在例如上述异常部位的程度比较轻的情况下(缺陷浅的情况等),通过使上述发光量比通常少一些,可以一边减少第二光源消耗的电功率,一边进行修复。而在例如上述异常部位的程度严重的情况下(缺陷深的情况等),通过使上述发光量多一些,可以有效地进行缺陷图像的修复。
通过与第二光源的发光量的调整的同时使第一光源的发光量相应变化可以改变由测光机构获得的扫描图像的鲜明度,即改变所谓照片的硬度。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也可采用下述结构,即上述第一光源由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该各发光元件按照能使光指向与连接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测光机构连接的光轴从多个方向交叉的方式设置。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将光的指向方向设定成与光轴相交叉,将第一光源的发光元件的一部分与从测光机构的光轴偏离的特定区域对应安装。即,使从发光元件的一部分射出的光照射在从测光机构的光轴偏离的特定区域上。另外,因为光的指向方向设定成从多个方向与光轴交叉,所以上述那样的发光元件的一部分与测光元件的特定区域间的对应关系有多种。
这样,形成多个照射光的强度分布偏心的特定区域,其结果是使在被该特定区域包围的中心区域即光轴的周围区域上形成强度分布均匀的区域。在强度分布均匀的区域中,因为不产生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所以可用这样的区域测光。另外,只要按照光的指向与光轴从多个方向交叉的方式设定发光元件,即使不在发光元件前面配置使光漫射的漫射板等也基本上能形成这样的区域。
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可以减少光量损失,所以与光的指向方向和光轴平行地设定、把漫射率高的漫射板作为必需的现有底片扫描器相比,可以获得既减少发光时间,又防止记录底片异常部位的双重效果。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还可以采用可改变上述第一光源中的发光元件的指向方向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通过改变上述第一光源中的发光元件的指向方向,可以改变与上述发光元件对应的特定区域中的强度分布。这样,在调整某个特定区域的强度分布时,当然也改变由多个特定区域的结合组成的测光机构整体的强度分布。因此可以通过只改变对应特定区域的发光元件的指向方向便可以调整在测光机构的全部受光面上的强度分布,以使强度分布均匀,与现有技术中对多个发光元件一个个调整发光量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进行这种调整。
本发明的底片扫描器也可以采用构成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补偿机构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按照上述结构,由于发光二极管的辉度和发光时间容易控制,所以可通过改变发光量容易地调整浓度不均匀和颜色不均匀。另外可适当选择发光二极管的视野角,同时通过改变对基板的发光二极管的安装角,便可以简单地改变相对光轴的指向方向的倾角。从而可以简单地改变强度分布均匀的区域的范围。
此外,与卤素灯相比,因为可以减少发热量和电功率,分光特性稳定,所以不需要冷却风扇、热线吸收滤光器、调光滤光器、截止滤光器等部件。还因为消耗电功率小,分光特性稳定而不需要直流稳定电源,并且可以使用采用集成电路的简单的直流电源。从而可以实现底片扫描器的小型化,而且重量轻。又因为分光特性稳定,所以可以在必要时随时控制ON/OFF。因此既不需在测光机构前面设置快门机构,又可以进一步减少电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缺陷识别方法可以包括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的步骤、根据通过形成在上述底片上的缺陷获得的上述光的测定识别上述缺陷部的存在的步骤。
按照上述方法,在照射在上述底片的光中根据对通过缺陷获得的测定可以识别在上述底片上存在缺陷部分。即虽然对应缺陷部的缺陷图像通常是作为空白出现,但通过对上述光进行测定就可以容易区分这样的缺陷图像是真实的缺陷图像还是原本就是对应在底片上记录的原图像的正式图像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可以这样识别缺陷的存在,其后就可以在获得的缺陷图像上通过调整例如发光量,进行只提高该部分图像浓度的处理。结果可以确实地进行缺陷图像的修复。
本发明的记录缺陷识别程序的记录介质也可以采用记录下述程序的结构,即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通过对由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分获得的上述光进行测光由计算机识别上述缺陷存在的程序。
按照上述结构,在将光照射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的同时,通过将对在照射在底片上的光中,通过缺陷部分获得的光进行测光的程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自动识别在上述底片上存在缺陷部。因此,与操作者通过例如监视器等确认测定过的光的情况相比,既可以迅速进行缺陷识别,又可以减少在识别缺陷中操作者的工作。
本发明的图像修复方法可以包括在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对通过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获得的上述光进行测光的第一步骤;在第一步骤后,向上述底片上照射与上述光不同的其它的光,对透过上述底片上的上述缺陷部以外部位的上述其它的光进行测光的第二步骤;和使由上述第一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与由上述第二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一致的第三步骤。
按照上述方法,首先根据对通过在底片上形成的缺陷获得的光进行测光,既可以区分在上述底片上缺陷部分的存在,又能获得在上述缺陷部上记录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一图像)。只是第一图像的浓度与上述缺陷部的程度(例如深度)相对应,缺陷深度形成得越深,第一图像的浓度越淡。
通过对透过上述底片上的上述缺陷以外部位的光进行测光获得在缺陷以外部位上记录的图像(以下称为第二图像),最后为了使第一图像的浓度与第二图像的浓度一致而调整第一图像浓度。
因此,即使在底片上存在缺陷部,通过缺陷部的识别也可以只修复对应缺陷部的缺陷图像(例如空白)。结果可以获得没有缺陷图像的高质量照片。
本发明的图像修复方法也可以是如下的方法上述的第三工序是根据由上述第一工序测光的光的测光量使上述光的发光量变化而进行的。
按照上述方法,在由例如上述第一工序测光的光的测光量少的情况下,通过增大上述光的发光量来增加上述测光量,同时提高第一图像的浓度。因此通过调整对应上述第一图像的光的发光量可以容易地调整第一图像的浓度。
本发明中详细说明的具体的实施例或实施例仅仅是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清楚,而不应狭义地解释为仅限于这些具体例子,在本发明的构思和记载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改变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片印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向保存原图像信息的信息保存体上照射光的光源,并通过经上述信息保存体把光照射在感光材料上而将对应上述原图像信息的图像印在感光材料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包括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为了使各发光元件朝向光轴指向,使各发光元件相对光轴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包括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多个组,各组至少包括一个发射红色光、绿色光和青色光的发光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射红色光的发光元件设置在最靠近各组的光轴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辉度一定时的各发光元件的发光时间为红色∶绿色∶青色=5~6∶2∶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光时间一定时各发光元件的辉度为红色∶绿色∶青色=5~6∶2∶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发光元件的辉度与发光时间的积为红色∶绿色∶青色=5~6∶2∶1。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量、视野角、倾度和发光的光波长中至少一个是可调整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包括由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的多个组,对上述每个组确定了上述感光材料的光照射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每个组控制各发光元件发光量的控制机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每组调整各发光元件的视野角的光阑部件。
11.如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发光元件的倾度和发光的光的波长可以分别按每个组调整。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聚光在信息保存体上的聚光元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光元件是聚光透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聚光透镜设在光源与信息保存体之间,而上述光源设置在使来自光源的光通过聚光透镜照射在感光材料的一点上那样的范围内,最靠近聚光透镜的位置上。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从各发光元件出射的光中的向固定基板侧出射的光向感光材料方向反射的反射器件。
16.一种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照片印制装置,对经上述信息保存体获得的来自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进行摄像的摄像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保持上述摄像机构的同时使上述摄像机构在光源与感光材料之间的光路中插入或拔出的保持机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分别包括经信息保存体向感光材料上照射光的印制用光源和经信息保存体向摄像机构照射光的摄像用光源。
19.一种底片扫描器,包括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的第一光源,通过对透过上述底片的光进行测光识别上述原图像的测光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片扫描器还包括根据在底片面上存在扰乱从上述第一光源到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路的异常部位,利用该异常部位对光路的扰乱对在上述测光机构上形成该异常部位的像的光量不足进行补偿的光补偿机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补偿机构相对上述底片设置在与上述测光机构相反侧的区域,并设置在来自上述光补偿机构的出射光透过上述底片后不到达上述测光机构的区域上。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补偿机构是由包括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组成的第二光源构成。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光源的发光量可任意变更。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任一项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源由分光特性互不相同的多个发光元件构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源的各发光元件按照使光的指向方向与连接上述第一光源与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轴从多个方向相交叉的方式设定。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上述第一光源中的发光元件的指向方向的指向方向调整机构。
26.如权利要求19至25任一项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补偿机构的发光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27.如权利要求19至26任一项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底片将入射光向测光机构聚光的聚光机构,将上述第一光源设置成可沿连接该第一光源与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轴移动。
28.如权利要求19至26任一项所述的底片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光源和上述光补偿机构设置成可沿连接该第一光源和上述测光机构的光轴移动。
29.一种缺陷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的步骤,通过对经过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获得的光进行测光识别上述缺陷部的存在的步骤。
30.一种记录缺陷识别程序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通过对经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获得的光进行测光,使计算机识别上述缺陷的存在的程序。
31.一种图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向记录原图像的底片上照射光,对经过在上述底片上形成的缺陷部获得的上述光进行测光的第一步骤;在第一步骤后,使与上述光不同的其它照射光照射在上述底片上,并对透过上述底片上的上述缺陷以外的部位的上述其它光进行测光的第二步骤;使由上述第一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与由上述第二步骤获得的图像浓度一致的第三步骤。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步骤通过根据由上述第一步骤测光的光的测光量使上述光的发光量变化而进行。
全文摘要
用多个LED作为向记录原图像的负片照射光的光源。各LED分光特性互异,为了各LED朝向光轴指向而使它们相对光轴倾斜设置。这样,从各LED射出的光具有方向性,故使照射在感光纸周缘部的光量增加。因此,即使不使来自各LED的光过度漫射,也能容易地判别感光纸中的浓度不均匀、颜色不均匀。结果不必进行获得使各LED的曝光时间延长或使发光辉度提高那样的漫射光的控制。也不必配置很多LED,从而使对各LED的发光量容易控制。
文档编号G03B27/54GK1242526SQ9910765
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7日
发明者山本有治, 西川英利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