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83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电子钟表)。该钟表包括用文字或数字只显示时刻或除此以外还显示年月日和星期(日历信息)的数字显示式的手表、座钟、挂钟;利用指针模拟显示时刻、对日历信息进行数字显示的组合式的各种钟表;只对日历信息进行数字显示的日历钟表等。
背景技术
在电子钟表的显示方式中,有利用液晶显示面板,用文字或数字显示时刻信息及/或日历信息的数字显示式;以及利用步进电动机使指针(秒针、分针、时针)旋转,显示时刻的模拟显示式。
另外,在用文字和数字显示信息的数字显示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中,有段型和矩阵型。与矩阵型相比,段型显示的自由度(显示容量)少,但由于简便、制造成本低,所以被广泛地用于电子钟表的时刻等的显示部。
现有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将液晶层夹持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在其一个基板上有作为构成数字等的图形的多个段型的电极的段电极,在另一个基板上有与段电极相对配置的相对电极,利用该段电极和相对电极,将电压有选择地加在液晶层上,利用该液晶层的光学变化,通过段电极的组合图形进行显示。
可是,在这样的现有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中,只是上述段型电极和相对电极重叠的部分起像素部(显示部)的作用,不能控制除此以外的部分(背景部)的显示状态。
因此,特别是利用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混合液晶层作为液晶层,该液晶层在不加电压时具有散射性的情况下、或者在不加电压时具有透射性的情况下,如利用扭曲向列液晶层等和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所示,不能简单地使显示的明暗逆转。
同样,在利用由液晶和二色性色素构成的混合液晶层作为液晶层的情况下,也不能简单地使该液晶层的透射部和着色部逆转。
在利用扭曲向列(TN)液晶层或超扭曲向列(STN)液晶层和偏振片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虽然能利用偏振片的粘贴角度使显示的明暗逆转,但不能任意地控制显示部和背景部的明暗进行显示。
这里,根据


作为钟表的时刻显示部使用的现有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例。图36是将现有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段电极和相对电极的配置例放大表示的平面图,图37是沿图36中的A-A线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如图37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和密封材料,将配置在上侧(观察侧)的作为透明玻璃基板的第一基板1和配置在下侧(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的作为透明玻璃基板的第二基板2按照规定的间隙粘接起来,将由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封入该间隙中。
如图36所示,在第一基板1上(内表面上)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多个段电极5a~5g(在统称的情况下称为“段电极5”)。另一方面,在第二基板2上(内表面上)与包括各段电极5a~5g的全部区域相对地设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在该例中,7个段电极5a~5g取“8”字形配置,各段电极5a~5g有间隙。这是所谓的七段型配置。另外,在各段电极5a~5g上分别有与施加外部信号用的段电极用端子(图中未示出)连接的布线电极12。
而且,段电极5a~5g相对电极6重叠的部分构成像素部(显示部)32,除此以外的部分构成背景部33。
液晶层3的透明固态物是使有机单体溶解在液晶中,注入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间隙中之后,照射紫外线而形成的。
利用构成液晶层3的混合液晶的光学折射率的各向异性,进行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即,在构成混合液晶的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光学折射率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呈透明状态,随着两者的光学折射率变得不同,其散射程度增大。
实际上,利用接触在液晶层3的上下两面上的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有选择地将规定的信号(电压)加在液晶层3上,通过控制混合液晶层的光学折射率,进行目标显示。
例如,在显示数字“1”的情况下,通过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c及5g和相对电极6之间,而在其他段电极5a、5b、5d、5e、5f和相对电极6之间不加电压,致使像素部32的液晶层3只是被夹在段电极5c及5g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部分的散射程度下降(透射率提高),变得与像素部32的其他部分及背景部33的散射程度不同,所以能识别“1”。
可是,在这样的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中,设有段电极5的像素部32虽然通过将电压加在与相对电极6之间,能控制液晶层3的散射和透射,但不能控制该显示部32的周围的背景部33,该部分的液晶层3经常保持散射状态。
因此,为了使背景部33呈透射状态,需要改进混合液晶材料,或改进制造方法等,象现有的由扭曲向列(TN)液晶层或超扭曲向列(STN)液晶层和偏振片组合而成的液晶显示面板那样,通过变更偏振片的粘贴角度,不能简单地使显示的明暗逆转。
另外,在使用上述的混合液晶层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中,例如不能任意地进行使背景部33呈散射状态、使像素部32呈透射状态的显示,反之也不能任意地进行使背景部33呈透射状态、使像素部32呈散射状态的显示。
另外,在使用扭曲向列(TN)液晶层或超扭曲向列(STN)液晶层和偏振片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中,也不能使像素部和背景部的明暗状态随时发生电气逆转。
在使用包含液晶和二色性染料的混合液晶层作为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也一样。
因此,在利用液晶层的光的透射、散射、吸收量的变化进行显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希望不改变液晶层的材料和制造方法,而能控制背景部和像素部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量。
另外,通过控制背景部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量,使观察者能识别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信息,或者将太阳能电池这样的光发电元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能使必要的光照射在它上面,这在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都是困难的。
因此,作为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在设计上有局限性,不能充分地满足需要者的要求。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背景而完成的,目的在于能使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的液晶面板的像素部和背景部的明暗任意地逆转,或者任意地控制背景部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量,能识别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信息,或者将光发电元件配置在这里,能任意地控制其发电量,谋求钟表的设计及功能的多样化。
发明概述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如下构成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的至少一者的液晶显示面板。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它将液晶层夹持在透明的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在该第一基板上有多个段电极,在第二基板上有相对电极,利用该段电极和相对电极,有选择地将电压加在液晶层上,改变入射到该液晶层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显示,在该第一基板上的各段电极的周围,通过与该段电极的微小的间隙设置补充电极,利用与段电极相同的透明电极膜形成该补充电极,利用上述相对电极和段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像素部,利用上述相对电极和补充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
另外,也可以设置将外部信号个别地加在上述多个段电极上用的多个段电极用端子、以及分别连接该各段电极用端子和各段电极的布线电极,通过与该布线电极的微小的间隙设置上述补充电极,利用相同的透明导电膜形成该补充电极和段电极及布线电极,该相对电极和布线电极的重叠部分也构成背景部。
最好使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布线电极和补充电极的间隙比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间隙小。
最好将在上述布线电极的至少与补充电极之间形成间隙的部分作成与该间隙相等或更小的幅度的细线电极部。
在上述背景部的外周部,该布线电极也可以成为比上述细线电极部幅度宽的粗线电极部。
在此情况下,可以使上述补充电极的外周部接近上述细线电极部的部分突出,以便接近布线电极的上述粗线电极部,在该突出部和上述粗线电极部之间形成比与上述细线电极部的间隙小的间隙。
上述布线电极的粗线电极部有连接细线电极部和段电极用端子的连接侧部分、以及向着与该部分相反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分,上述补充电极的突出部和布线电极的延伸部分的间隙最好比上述补充电极的突出部和上述连接侧部分的间隙小。
或者,将由透明电极膜与各段电极的周边部分重叠构成的补充电极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各段电极之间及段电极的周围,利用设置在与各段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膜,也可以使该补充电极与各段电极电气绝缘。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第一基板上直接形成上述各段电极,在第一基板上及各段电极的至少周边部上形成上述绝缘膜,在该绝缘膜上形成上述补充电极。
也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上形成上述补充电极和绝缘膜。
或者,也可以在第一基板上直接形成上述补充电极,在该补充电极的开口部内的第一基板上及补充电极的至少开口部的周边部分上形成上述绝缘膜,在该绝缘膜上形成各段电极。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上形成上述段电极和绝缘膜。
或者,也可以将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补充电极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的像素部和构成背景部的区域的全部表面上,将透明的绝缘膜设置在该补充电极上,将上述各段电极设置在该绝缘膜上。而且,还可以利用相对电极和段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上述像素部,利用相对电极和补充电极上没有段电极的部分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
在此情况下,上述补充电极上的绝缘膜也可以将未设置段电极的部分除去。
另外,在上述第一基板上设有将外部信号个别地加在上述多个段电极上用的多个段电极用端子、以及分别连接该各段电极用端子和各段电极用的布线电极,将该各布线电极的一端部延伸到段电极形成区域,将透明的绝缘膜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和各布线电极上,在该绝缘膜在各布线电极的上述一端部上设有开口部,将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设置在该绝缘膜上,各段电极和各布线电极能分别通过上述绝缘膜的开口部进行连接。
也可以将光发电元件配置在这些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上述第二基板的外侧。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布线电极上形成多个孔。
如果利用金属膜形成上述段电极及布线电极,则即使不显眼地极细地形成布线电极,也能获得充分地电气导通。但是,在此情况下,将形成了段电极的第一基板配置在与观察侧相反的一侧。
也可以将上述补充电极或相对电极分割开形成多个。在将相对电极分割开形成多个的情况下,该分割的相对电极之间的间隙和多个段电极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呈平面不同的位置。
将上述两个液晶显示面板重叠设置,能利用该两个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部和背景部,显示时刻及/域日历信息。
如上所述,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时钟将补充电极配置在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的液晶显示面板上段电极的周围,另外,在与该补充电极相对的区域还设有相对电极,构成背景部,所以即使采用与以往同样的液晶层,与段电极和相对电极相对的像素部一样,在与相对电极和补充电极相对的背景部中能通过液晶层施加电压,与显示部一样能改变背景部的显示。
另外,与各段电极呈一定的间隙设置补充电极,而且利用与段电极相同的透明导电膜形成,所以利用现有的段电极的图形形成工序,也能形成补充电极,在工序上几乎没有负担,能获得能进行多种显示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
因此,显示部和背景部的明暗逆转显示、全面均匀显示、调整反差的显示等成为可能,设计性好的钟表的时刻和日历显示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时刻信息中不仅包含时、分、秒,而且包含秒表和微时计的信息,时刻信息是作为总称使用的。另外,在日历信息中包含年、月、日、以及星期等信息。
另外,为了从外部电路将规定的电压分别加在各段电极上,所以使连接各段电极的布线电极的幅度很细,能减少对背景部的显示有影响的布线电极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液晶层的光学变化。
因此,由于使例如段电极和补充电极之间的段电极间隙、以及布线电极和补充电极之间的布线间隙在30微米以下,所以背景部能几乎不受布线电极的影响地进行显示。
另外,由于将绝缘膜设置在段电极和补充电极之间、以及布线电极和补充电极之间,所以能使段电极和补充电极、或者使布线电极和补充电极重合,能进一步减少布线电极对背景部的影响。
由于将绝缘膜设置在段电极上的周围和布线电极上,将补充电极设置在该绝缘膜上,所以没有布线电极的影响,另外在背景部和像素部之间没有段电极间隙,能实现时刻等的良好的显示品质。
另外由于将布线电极设置在上基板上,通过绝缘膜设置段电极,通过在绝缘膜的一部分上设的开口部,导电性地将各布线电极和段电极连接起来,进行各段电极的电气绝缘分离,再通过一定的间隙将补充电极设置在段电极的周围,所以即使在复杂的布线电极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大致均匀的显示。
另外,通过将设置在段电极的周围的补充电极分割成多个,控制相对电极和该分割的各补充电极之间的电压,能分成多个控制背景部的显示状态。
另外,通过将遮挡层或印刷层设置在分成多个的补充电极之间,能改善各补充电极的显示的识别性。另外,分割成多个的各背景部中的每一个能显示不同的颜色,能进行崭新的时刻等的显示。
另外,在将多个段电极连接起来、对应于连接的段电极有分离的相对电极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与分割的相对电极之间有微小的间隙的辅助电极,将信号加在辅助电极和补充电极上,能实现更加全面均匀的显示。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C-C线的简略剖面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配置方法例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4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补充电极、布线电极与段电极用端子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图6是该钟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与显示控制有关的电路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例中在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简化了的配置方法例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在其下基板上形成的相对电极的分割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9是从上基板的上方透视其上基板和下基板被粘贴起来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例中的上基板一侧的一部分的背面图。
图11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10中的D-D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了补充电极的状态的与图10相同的背面图。
图13是表示再在图12所示的上基板上形成了绝缘膜的状态的与图12相同的背面图。
图14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侧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四例中的上基板一侧的一部分的背面图。
图16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15中的E-E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的图形的与图15相同的背面图。
图18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与图17相同的背面图。
图19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补充电极的图形的与图17相同的背面图。
图20是与该段电极一起形成的布线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从上基板的上方透视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5例的全体的平面图。
图22是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
图23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22中的F-F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4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补充电极的图形的与图22相同的背面图。
图25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与图24相同的背面图。
图26是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六例的与图23相同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将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七例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
图28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27中的H-H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9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布线电极的图形的与图27相同的背面图。
图30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与图29相同的背面图。
图31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图形的与图29相同的背面图。
图32是将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八例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
图33是表示在其下基板上形成的相对电极的分割图形的平面图。
图34是只示出了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内部单元的与图5相同的剖面图。
图35是该钟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与显示控制有关的电路框图。
图36是将现有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段电极和相对电极的配置方法例放大示出的平面图。
图37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36中的A-A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按照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首先,利用图1至图6说明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第一实施形态。
先利用图1和图2说明该钟表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图1是表示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的C-C线的简略剖面图。
该钟表是数字显示式的电子手表,如图2所示,将金属制的表壳41、防风玻璃42、以及后盖43互相嵌合起来形成密闭空间。将时刻显示用的液晶显示面板10配置在该空间内靠近防风玻璃42的位置。
以规定的间隙将反射片47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下侧,再配置电路基板45和作为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10用的电源的电池44。
液晶显示面板10是这样构成的利用密封材料4分别将由透明玻璃制成的上基板(第一基板)1和下基板(第二基板)2粘接起来,将由包含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夹持在该间隙中。
在该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利用相同的透明导电膜设置多个段电极5和与该段电极相隔微小间隙的补充电极11,在下基板2的内表面上仍然利用透明导电膜沿着全部显示区域设置相对电极6。
然后,利用该段电极5、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有选择地将电压加在液晶层3上,改变入射到液晶层3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时刻等的数字显示。因此,相对电极6和段电极5的重叠部分构成像素部,相对电极6和补充电极11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
另外,利用将导电性材料和绝缘性材料层叠起来构成的斑纹橡胶46,进行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10用的电路基板45的连接,该斑纹橡胶46连接在上基板1上的各端子上。
下基板2上的相对电极6的电气连接从上基板1上的相对电极用端子开始,通过密封材料4中包含的导电性颗粒(图中未示出)连接到下基板2上的相对电极用导通部上。
另外,在下基板2和反射片47之间设有在成为主光源的外部光线暗的情况下点亮的发光二极管(LED)元件48。该LED元件48起辅助光源的作用。
该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液晶层3具有散射性,所以从LED元件发出的光的一部分入射到液晶层3后被散射,另外的一部分被反射片47反射后入射到液晶层3,由于反复进行散射和反射,所以能进行与均匀的面光源同样的照明。
另外,在上基板1上设有遮挡密封材料4用的分型板49。另外,为了保持液晶显示面板10和斑纹橡胶46,设有面板固定件51,为了保持LED元件48、电路基板45、以及电池44,设有基板固定件52。
另外,为了防止由于紫外线对液晶层3的照射和紫外线对反射片的照射引起的色劣化,在上基板1上设置进行了反射防止处理的紫外线阻挡膜50,以便使外部光线有效地入射到反射片47上。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表壳41的外部备有调整按钮57,用于调整时刻、显示内容的切换、蜂鸣器的停止等。
而且,使用者能从外部观察设置在防风玻璃42的下侧的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分型板49的内侧显示区域的像素部32和背景部33。该像素部32随着显示内容的不同,由上午·下午显示部53、时显示部54和分显示部55构成。另外,分别设有日历显示部、计秒表显示部、定时器显示部等,但也可以用时显示部54和分显示部55兼作这些显示部。
这里,用图3至图5详细说明该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10。
图3是将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配置例放大示出的平面图,图4是该液晶面板的相当于沿图3中的B-B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5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补充电极、布线电极与段电极用端子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图。
该液晶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分别将作为透明的玻璃基板的上基板(第一基板)1和下基板(第二基板)2以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将液晶层3夹持在其间隙中。
在该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由作为透明导电膜的氧化铟锡(ITO)膜构成的多个段电极5a~5g(统称时记为“5”),如图3所示,分割成7段呈“8”字形的图形。在各段电极5a~5g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
在各段电极5a~5g上分别呈一体地形成由相同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布线电极12,为了个别地将外部信号加在各段电极5a~5g上,分别被连接在上基板1的图中未示出的周边部分上形成的各段电极用端子上。不显眼地极细地形成各布线电极12,使其宽度比各段电极5的宽度窄。
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还在各段电极5的周围呈平面地形成由与其相同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在该补充电极11和各段电极5a~5g及各布线电极12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
在该上基板1和以规定的间隔相对的下基板2的内表面上设有由作为同样的透明导电膜的氧化铟锡(ITO)构成的相对电极6,以便与各段电极5a~5g和布线电极12及补充电极11完全重叠。
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和密封材料,以规定的间隔将该上基板1和下基板2粘接起来,将由包含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封入该间隙中。
在本第一实施形态中,利用大日本印墨公司制的PNM-157(商品名)的混合液晶作为原材料,将该混合液晶封入了上基板1和下基板2的间隙中之后,用360纳米(nm)以上波长的紫外线,在45mW/cm2的强度下照射60秒,作成该液晶层3。该液晶层3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呈现散射性。
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相对电极6和段电极5的重叠部分构成显示部32,相对电极6和补充电极11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33。
图4表示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而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不加电压的状态。
由于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c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该像素部32的散射程度低而呈透明状态。同样,由于将电压加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布线部34也呈透明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不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背景部33呈散射状态。另外,由于段电极5周围的段电极间隙G1和补充电极12两侧的布线间隙G2部分也不加电压,所以呈散射状态。
在该第一实施形态中,通过使补充电极12微细到20微米,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不加电压,使背景部33呈散射状态时,利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6将电压加在液晶层3上,几乎不能识别呈透明状态的布线部34。
因此,通过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使背景部33呈散射状态,根据显示数据进行控制,以便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a~5g中显示的电极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与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一样,能由呈散射状态的背景部33内与施加了电压的段电极5对应的透明状态的像素部32进行数字显示。
如果将黑色等暗色膜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能在白色背景中用黑色等暗色显示数字,如果配置红、蓝、绿等任意的彩色膜,则能用任意的颜色显示时刻等。
与此相反,通过不将电压加在欲显示的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而将电压加在不显示的段电极5及补充电板11和相对电极6之间,能进行使背景部和像素部的明暗与上述的情况逆转的显示。
在此情况下,由于不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c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该像素部32呈散射状态。同样,由于也不将电压加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布线部34也呈散射状态。另外,由于段电极5周围的段电极间隙G1和补充电极12两侧的布线间隙G2部分也不加电压,所以呈散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背景部33的散射程度低而呈透明状态。
在该第一实施形态中,由于段电极间隙G1和布线间隙G2为3微米之小,且使布线电极12达20微米之细,所以在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使背景部33呈透明状态时,也几乎不能识别布线电极12及上述各间隙G1、G2。
因此,即使将与以往相同的混合液晶用于液晶层3,但通过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使背景部33呈散射状态,根据显示数据进行控制,以便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a~5g中不显示的电极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能由呈透明状态的背景部33内与不加电压的段电极5对应的呈散射状态的像素部32进行数字显示。
因此,如果将黑色等暗色膜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能在黑色等暗色背景中进行近似于白色的数字显示,如果配置红、蓝、绿等任意的彩色膜,则能在任意的背景色中利用近似于白色的数字显示时刻等。
这样,如果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则利用由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通过电压的施加控制,能任意地在呈散射状态的背景部33中由呈透射状态的像素部32进行时刻等的显示、以及在呈透明状态的背景部33中由呈散射状态的像素部32进行时刻等的显示。
另外,由于在从段电极5a至5g的周围设有段电极间隙G1,在布线电极12的周围设有布线间隙G2,所以能用同样的透明导电膜同时形成从各段电极5a至5g及布线电极12和补充电极11,制造工序也和以往一样即可。而且,像素部32和背景部33能互相补充地进行显示,能达到上述的效果。
这里,参照图5,说明由设置在上基板(第一基板)1上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段电极5、布线电极12、与补充电极12连接的段电极用端子26、以及补充电极11的细部的结构例。
在段电极5和其周围的补充电极11之间设有作为规定间隙的段电极间隙G1。将布线电极12的宽度为3微米的细线电极部12c连接在该段电极5上,该细线电极部12a在其两侧与补充电极11之间形成布线间隙G2,且通过补充电极11连接在设置在背景部的外周一侧的粗线电极部12b上。该布线间隙G2比段电极间隙G1小。
另外,为了防止布线电极12的细线电极部12a和补充电极12之间发生的由静电引起的断线,在补充电极11的外周部设有如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静电对策部98和静电对策部99。
即,如果补充电极11的外周部的细线电极部12a的出口部分呈直线状,与粗线电极部12c的间隙比细线电极部12a和补充电极11之间的布线间隙G2大,则在补充电极11的边缘部附近产生用虚线表示的静电破坏发生部97,细线电极部12a有时会断线。
因此,如图所示,使补充电极11的外周部接近细线电极部12a的部分突出,以便接近布线电极12的粗线电极部12c,在该突出部和粗线电极部12c之间形成比上述的布线间隙G2小的间隙G3、G4。这就是静电对策部98和静电对策部99。
另外,布线电极12的粗线电极部12c有连接细线电极部12a和段电极用端子26的连接侧部分12b、以及延伸到其相反一侧的延伸部分12d,使静电对策部99中的补充电极11的突出部和布线电极12的延伸部分12d的间隙G4比静电对策部98中的补充电极11的突出部和补充电极12的连接侧部分12b的间隙G3小。
另外,为了防止布线电极12因静电破坏而断线,使粗线电极部12c的宽度W1为50微米。另外,使静电对策部98以外的连接侧部分12b的宽度W2为20微米,使该部分与补充电极11的外周部的间隙G5为30微米。
另外,如果在静电对策部98发生静电放电,则由于段电极5和段电极用端子26的连接电阻增加,所以最好使静电对策部99中的补充电极11和补充电极12的延伸部12d之间的间隙G4比静电对策部98中的补充电极11和补充电极12的粗线电极部12c之间的间隙G3小。
另外,在由补充电极11引起的背景部的显示和由段电极5引起的像素部的显示不同的情况下,由于布线电极12的部分也呈与背景部不同的光学特性,能识别布线电极12的部分。
因此,将布线电极12作得细一些,而且使布线间隙G2比段电极间隙G1小,能降低布线电极12的识别性。
其次,用图6说明该钟表中的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显示控制有关的电路结构及其作用。
电源电路61将图2所示的电池44作为电源,形成该钟表中使用的基本电源。而且,利用电压变换电路62将其输出电压变换成各电路块所必要的电压,向以下将要说明的各电路块供电。
来自基准时钟振荡电路63的基准时钟脉冲被同步分离电路64分割成段系列和相对电极系列的时钟脉冲,供给段同步电路65和相对电极同步电路66。基准时钟振荡电路63有利用发生时钟用的时钟脉冲的振源的方法、以及与其另外设置基准时钟振荡电路63的方法。
段同步电路65的输出信号被供给发生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0的段电极用的信号的段驱动电路67、以及发生驱动补充电极用的信号的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
另外,相对电极同步电路66的输出信号被供给发生驱动相对电极用的信号的相对电极驱动电路68、以及发生驱动补充电极用的信号的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
段驱动电路67的输出电压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上基板1上的段电极用端子26(图中只示出了一个,但分别设置在各段电极5a~5g上)独立地加在各段电极5a~5g。另外,图中未示出的显示信号也被输入段驱动电路67中,根据显示内容选择施加电压的段电极5。
另外,相对电极驱动电路68的输出电压从上基板1上的相对电极用端子14,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导电颗粒加在下基板2上的相对电极6上。另外,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的输出电压从上基板1上的补充电极用端子13加在补充电极11上。
在同步分离电路64中设有使段电极5、补充电极11、以及相对电极6的施加电压反相的电路,能根据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的电压的大小,选择呈透射状态的背景部和呈散射状态的背景部。
同样,像素部(显示部)的显示也能与背景部同步地选择透射状态和散射状态。
由于这样构成,所以在使用段型液晶显示面板10的钟表中,也能通过图1所示的各显示部53~55的背景部的控制、以及与背景部同步的像素部的控制,进行各种显示。
特别是通过将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重叠的背景部切换成散射状态或透射状态,能作到不能识别、或者能识别隐藏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下侧的显示。
另外,如果代替反射片47而将太阳能电池这样的光发电元件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下部,则通过控制加在补充电极11上的电压,来控制背景部的散射程度,因此能控制照射在该光发电元件上的光量,所以能控制光发电元件的发电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各种结构例。将上述的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作为第一例,其次根据图7至图9说明第二例。
图7是表示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的上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简化了的配置方法例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在下基板上形成的相对电极的分割形状例的平面图。图9是从上基板的上方透视其上基板和下基板被粘贴起来的状态的平面图。
在这些图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
如图7所示,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第一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由ITO膜构成的多个段电极5、以及与该各段电极5呈一体的细的布线电极12,该各布线电极12个别地连接在上基板1的一边部附近设置的各段电极用端子26上。
在这些各段电极5及布线电极12的周围,在全部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由相同的ITO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在与段电极5之间形成段电极间隙31,在与布线电极12之间形成布线间隙30。该补充电极11连接在上基板1的一边部附近设置的补充电极用端子13上。
在上基板1的一边部附近还设有两个相对电极用端子14a、14b。
如图8所示,在下基板(第二基板)2上且在与哪个段电极5都不重叠的位置形成由ITO膜构成的第一相对电极6a、以及与其呈一体的细的相对电极用端子23,该相对电极用布线电极23连接在下基板2的一边部附近设置的第一相对电极用导通部39a上。
在该第一相对电极6a及相对电极用端子23的周围,在全部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由相同的ITO膜构成的第二相对电极6b,在与第一相对电极6a之间形成相对电极间隙28,在与相对电极用布线电极23之间形成相对布线间隙24。该第二相对电极6b连接在下基板2的一边部附近设置的第二相对电极用导通部39b上。
这样,在该第二例中,相对电极被分割形成多个(在该例中为两个)。
下基板2上的第一、第二相对电极用导通部39a、39b设置在与上基板1上的相对电极用端子14a、14b对应的位置。
然后,如图9所示,利用隔离片(图中未示出)保持规定的间隔,用密封材料4将该上基板1和下基板2粘接起来,将由与第一例相同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封入该间隙中。这时,利用密封材料4中包含的导电性颗粒,分别与上基板1上的相对电极用端子14a、14b个别地导通。
另外,由图9可知,第一相对电极6a在平面上位于与各段电极5不同的位置,相对电极间隙28及相对布线间隙24也在平面上位于与各段电极间隙31及布线间隙30不同的位置。
如果采用该例,则通过在与第一相对电极6a重叠的部分和与第二相对电极6b重叠的部分上有无施加电压或施加不同的电压,使液晶层的散射状态不同,能使由补充电极11引起的背景部的显示状态不同。
其他功能与第一例相同,所以说明从略。另外,图中只简单地示出3个段电极5,但实际上形成了显示多个数字用的7个段图形,或者在显示符号等的图形上形成。

其次,利用图10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例。
图10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一侧的一部分的背面图,图11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10中的D-D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2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了补充电极的状态的背面图,图13是表示再在图12所示的上基板上形成了绝缘膜的状态的背面图,图14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基板侧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在这些图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简单地说明之。
首先如图12所示,这些液晶显示面板在作为第一基板的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由ITO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在该补充电极11上,且在设置后面所述的绝缘膜7及各段电极5的位置分别形成开口部11a。
其次,如图13所示,形成由感光性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的透明的绝缘膜7,使其一部分重合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的补充电极11的各开口部11a和其周围的补充电极11上,再在该补充电极11上形成各段电极5的布线电极12的区域也形成同样的绝缘膜7a。
然后,如图10所示,在各绝缘膜7上形成与绝缘膜7大小相同的由ITO膜构成的段电极5(在图10中,示出了“8”字形的分割成了7段的作为电极的一部分的段电极5d~5g),在各绝缘膜7a上在各自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同时形成比其宽度细的布线电极12,在从该绝缘膜7a及补充电极11出来的端部直接在上基板1上形成段电极用端子26。
在相邻的各段电极5d~5g之间设有规定的间隙。可是,在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之间不设间隙,虽然各段电极5d~5g的边缘部与补充电极11重叠,但利用绝缘膜7绝缘,所以能将电压独立地加在各段电极5d~5g上。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在作为第二基板的下基板2上,沿着全部显示区域形成由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然后,将密封材料4涂敷在该下基板2的周边部附近,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保持规定的间隔将上基板1沾接起来,如图11所示,将由与第一例相同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封入其间隙中。
即使采用该液晶显示面板,也是通过任意地控制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以及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其中的液晶层3的散射程度,使背景部33和像素部32的明暗或颜色不同,能显示数字等的功能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在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之间不设间隙,所以提高了像素部32的轮廓的识别性。另外,在布线电极12的部分,由于补充电极11位于布线电极12的下侧,所以不设布线间隙。因此,通过使布线电极12的宽度为15微米左右,不管在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情况下,还是将电压加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情况下,都能降低图11所示的布线部34的光学变化的识别性。因此,在使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全部呈透明状态的情况下,能实现均匀显示。
其次,利用图15至图20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四例。
图15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一侧的一部分的背面图,图16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15中的E-E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17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的图形的背面图,图18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背面图,图19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补充电极的图形的背面图。图20是与该段电极一起形成的布线电极的局部放大图。
在这些图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简单地说明之。
首先如图17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在作为第一基板的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利用作为透明导电膜的ITO膜同时形成多个段电极5(在图17中,示出了“8”字形的分割成了7段的作为电极的一部分的段电极5d~5g)、将外部信号个别地加在该各段电极5d~5g上用的布线电极12及段电极用端子26。
这时,为了降低布线电极12的识别性,如图20所示,通过在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布线电极12上形成多个小孔12h,以便将布线电极12分割得很小来认识。
再如图18所示,在形成了该上基板1上的段电极5d~5g的面上,在全部显示区域上、且在对应于各段电极5d~5g的位置,分别形成设有比段电极5d~5g小一圈的形状的开口部7h的透明的绝缘膜7。
再者,在该上基板1的绝缘膜7上形成由图19所示的ITO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在与绝缘膜7相同的位置将相同形状的开口部11h设置在该补充电极11上,同时设置补充电极用端子13。
这样,由于使绝缘膜7和补充电极11呈相同的形状,所以能将补充电极11作为掩模,对绝缘膜7进行刻蚀处理,形成图形,为了加工绝缘膜7,没有必要进行独立的图形形成。
这样,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图17所示的段电极5d~5g、布线电极12、以及段电极用端子26,在它上面形成图18所示的绝缘膜7,另外在图15中示出了图19所示的形成了补充电极11及补充电极用端子13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作为第二基板的下基板2上,与第三例的图14所示的情况相同,沿着全部显示区域形成由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然后,将密封材料4涂敷在该下基板2的周边部附近,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保持规定的间隔将上基板1沾接起来,如图16所示,将由与第一例相同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封入其间隙中。
即使采用该液晶显示面板,也是通过任意地控制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以及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其中的液晶层3的散射程度,使背景部33和像素部32的明暗或颜色不同,能显示数字等的功能与第一例相同。
另外,在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补充电极11在周边部与各段电极5d~5g重叠,在两者之间不设间隙,所以提高了像素部32的轮廓的识别性。另外,在布线电极12的部分,由于在布线电极12的上侧有补充电极11,所以不管在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情况下,还是将电压加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之间的情况下,都不会影响由布线电极12进行的显示。
而且,由于利用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相对于相对电极6,将相等的电压加在显示区域的全部表面上,所以在使显示区域全部呈透明状态的情况下,能实现均匀的显示。
另外,作为夹持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能使用由液晶取向性透明固态物、液晶、以及使液晶扭曲用的手征性材料构成的混合液晶。在此情况下,液晶层3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呈透射性,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呈散射性。
在此情况下,使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呈等电位,在与相对电极6之间不设电位差的情况下,由于电压不加在液晶层3上,所以显示区域全部呈透射状态。
通过将规定的电压加在段电极5上,与相对电极6之间存在电位差,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没有电位差,图15及图16所示的像素部32的液晶层3呈散射状态,观察者能识别在透明的背景部33上作为散射状态的像素部32。
另外,使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呈等电位,在与相对电极6之间存在电位差,在使全部液晶层3呈散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有选择地控制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位差,能在呈散射状态的背景部33内显示透射率高的像素部32。
其次,利用图21至图25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五例。
图21是从上基板的上方透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全体的平面图,图22是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图23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22中的F-F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24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补充电极的图形的背面图,图25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背面图。
在这些图中,与用图3至图5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简单地说明之。
如图21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在作为第一基板的透明的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有由呈“8”字状的7段的段电极的集合体(筒略地示于图21中)构成的6个块(各2位3组)、以及由“AM”和“PM”英文字样的段电极构成的上午·下午显示部53。
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图21中的上侧有由2位的段电极的块构成的时显示部54、以及同样由2位的段电极的块构成的分显示部55,在下侧有上午·下午显示部53、以及由2位的段电极的块构成的秒显示部56。
在秒显示部56上为了显示星期,除了7段电极以外还可以设置图中未示出的2个段电极。
另外,从各段电极的块设置利用布线电极并通过密封材料与各段电极连接的段电极端子群59(在图21中虽然在各块中各画出了1个,但实际上各有7个)。
另外,设置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的补充电极11沿图21的上下方向被分割成两部分。通过上下分割成两部分,例如在透明的背景部用所希望的颜色进行“时”和“分”的显示,反之,在所希望的颜色的背景上能进行透明的上午和下午的显示、以及秒显示。
设置在作为第二基板的透明的下基板2上的相对电极6在上基板1的密封材料4的外侧有相对电极用端子14,利用密封材料4中包含的导电性颗粒与该相对电极用端子14导通。上基板1上的补充电极11也有补充电极用端子13,能与外部电路连接。
利用图22至图25说明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各电极等的详细结构。
首先如图24所示,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作为透明导电膜的由ITO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如上所述沿全部显示区域分割成两部分。
其次,如图25所示,覆盖在该补充电极11上形成由五氧化二钽(Ta2O5)膜构成的透明的绝缘膜7。
另外,如图22所示,在该绝缘膜7上,利用作为透明导电膜的ITO膜同时形成段电极5(这里,只示出了被分割成7段的段电极的一部分的5d~5g)、连接在该各段电极5d~5g上的布线电极12、以及设置在上基板1的一边部附近的各段电极用端子26。布线电极12的宽度比段电极5的宽度小。
另外,虽然补充电极11上的绝缘膜7不形成图形,但由于使绝缘膜7的介电系数大,所以能减小由绝缘膜7消耗的电压,同时能防止由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的导电性灰尘引起的短路。
另外,利用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能用电极覆盖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部表面。
另一方面,在下基板2上,与第三例的图14所示的情况相同,沿着显示区域的全部表面形成由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其次,为了使液晶层3’中的液晶分子沿规定的方向对齐,将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取向膜(图中未示出)涂敷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2的各内表面上,用布摩擦它进行取向处理。
然后,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保持规定的间隔,用图14所示的密封材料将该上基板1和下基板2粘接起来,将由液晶和二色性色素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封入其间隙中。该液晶层3’扭曲180度至240度,不加电压时由二色性色素进行着色。
图23表示在段电极5g和相对电极6之间不加电压,而将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状态。
由于不将电压加在段电极5g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像素部32呈着色状态。由于电压被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所以背景部33呈透明状态。
因此,能在透明的背景内进行着色的数字等的显示。这时,由于在布线电极12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液晶层3’上也施加与段电极5g之间相同的电压,所以布线部34呈着色状态,但布线电极12的宽度为10微米至15微米,所以几乎看不出布线部34的光学变化。
另外,由于补充电极11和各段电极5d~5g之间沿平面没有间隙,所以各显示部32能进行明确的显示。
与此相反,通过将规定的电压加在段电极5g上,使得与相对电极6之间存在电位差,其间的液晶层3’呈透明状态,如果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没有电位差,则其间的液晶层3’在着色状态的背景部33上呈透明状态的显示部32。
因此,这时背景部33着色,像素部32透明,能在着色的背景内显示透明的数字等。
另外,在该实施形态中,由于将补充电极11分割成多个,所以在同一显示区域,能将背景部33任意地控制成透明状态或着色状态。
另外,也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等光发电元件配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下侧,发生利用液晶显示面板的装置的消耗电力的至少一部分。在此情况下,由于降低了观察者对光发电元件的识别性,以及充分地确保对光发电元件的光的照射量,即由于具有与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射率相反的倾向,所以控制段电极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背景部的透射率特别重要。
另外,由于采用将补充电极11分割成多个的结构,所以根据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环境的亮度,既能控制光发电元件的发电量,又能控制显示品质。
其次,利用图26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六例。
图26是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与图23同样的剖面图,与图23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
该第六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虽然与上述的第五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大致相同,但在补充电极的全部表面上不设置由五氧化二钽(Ta2O5)膜构成的透明的绝缘膜7,将在它上面形成的段电极5(在图26中只示出了段电极5g)和布线电极12作为掩模,通过刻蚀处理形成图形,仅这一点不同。
因此,绝缘膜7被刻蚀成与段电极5及布线电极12相同的形状。这样做,不用形成独立的刻蚀掩模,就能简单地使绝缘膜7与段电极5及布线电极12呈相同的形状。
这样,通过将补充电极11的有效区域上的绝缘膜7出去,能将与段电极5大致相同的电压加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所以提高了显示的均匀性。另外,利用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覆盖图中未示出的密封材料内侧的显示区域的几乎全部表面。
其他结构及作用·效果与第五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相同,说明从略。
其次,利用图27至图31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七例。
图27是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图28是表示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当于沿图27中的H-H线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29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布线电极的图形的背面图,图30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绝缘膜的图形的背面图,图31是表示在其上基板上形成的段电极和补充电极的图形的背面图。
在这些图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简单地说明之。
首先,如图29所示,该液晶显示面板利用作为透明导电膜的ITO膜,在作为第一基板的上基板1的内表面(在图28中为下表面)上形成各段电极的布线电极22。在该各布线电极22上分别呈一体地在各段电极内对应的位置形成连接点部22a、在上基板1的一边部附近形成段电极用端子部22b。
此后,在该上基板1的形成了布线电极22的面上,利用透明的感光性树脂沿显示区域的全部表面形成图30所示的绝缘膜7。在该绝缘膜7上,在与各布线电极22的连接点部22a的中央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通孔7a。
另外,如图31所示,在该上基板1的形成了绝缘膜7的面上,利用ITO膜同时形成多个段电极5(在图31中只示出了7段电极中的段电极5d~5g)及其周围的补充电极11。在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之间设有段电极间隙31。
在图27中示出了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形成了这些布线电极22、绝缘膜7、段电极5d~5g及补充电极11的状态。
各段电极5d~5g通过绝缘膜7的通孔7a与各布线电极22的连接点部22a导电性地连接。另外,各布线电极22的宽度比段电极5d~5g窄。
另外,作为段电极5也可以设置每一个字符多于7段的段电极。也可以将各段电极5作成非直线的弯曲的形状,以便进行呈圆形的数字等的显示。
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为了通过绝缘膜7与布线电极12重叠而呈电气绝缘分离状态。另外,由于减小绝缘膜7的静电电容,所以能使绝缘膜7消耗的电能极小。
另一方面,与第三例中图14所示的情况相同,在下基板2上沿显示区域的全部表面形成由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然后,将密封材料涂敷在该下基板2的周边部附近,利用图中未示出的隔离片保持规定的间隔将上基板1沾接起来,如图28所示,将由与第一例相同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封入其间隙中。由该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3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呈现散射性,如果施加电压,则散射性变小而透明。
即使采用该液晶显示面板,也是通过任意地控制段电极5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以及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其中的液晶层3的散射程度,使背景部33和像素部32的明暗或颜色不同,能显示数字等的功能与第一例相同。
为了降低观察者的识别性而减小布线电极22的宽度。另外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之间的段电极间隙31为10微米左右,所以通过在段电极5d~5g和相对电极6之间、以及在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之间施加相同的电压,能几乎看不见段电极间隙31。
图28表示将相同的电压加在由段电极5g和相对电极6重叠的部分构成的显示部32上、以及由补充电极11和相对电极6重叠的部分构成的背景部33上的状态。因此,显示部32和背景部33呈现相同的透射率。
另外,段电极间隙31的部分利用从段电极5g和补充电极11向相对电极6倾斜的电场效应,将大电压加在液晶层3上,能达到与显示部32及背景部33同样的透射率。
这可以通过减小段电极间隙31、通过绝缘膜7分离段电极5g和补充电极11来实现。
其次,利用图32及图33说明本发明的钟表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八例。
图32是将该液晶显示面板的上基板侧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背面图,图33是表示在其下基板上形成的相对电极的分割图形的平面图。
在这些图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符号,简单地说明之。
该液晶显示面板在作为第一基板的上基板1上设置的由ITO膜构成的多个段电极5每两个互相连接。在图32中示出了呈“8”字形的7段电极的一部分的段电极5d~5g,但该段电极5e和5f连接,通过布线电极12a连接在段电极用端子26a上,段电极5d和5g连接,通过布线电极12b连接在段电极用端子26b上。
在这些段电极5d~5g及布线电极12a、12b的周围设有由相同的ITO膜构成的补充电极11。而且,在各段电极5d~5g和补充电极11之间形成作为微小间隙的段电极间隙31,在布线电极12a、12b和补充电极11之间也形成作为微小间隙的布线间隙30。
布线电极12a、12b的宽度比段电极5d~5g的宽度小很多。因此,在显示区域,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占有大部分面积,段电极间隙31、布线电极12a、12b及布线间隙30只占少量面积。
另一方面,设置在作为第二基板的下基板2上的由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被分割成多个。
在图33所示的例中,在下基板2上,将第一相对电极6a主要设置在与段电极5d、5e相对的位置,将第二相对电极6b主要设置在与段电极5f、5g相对的位置,将第三相对电极6c设置在与补充电极11相对的位置,彼此之间设有相对电极间隙28。该相对电极间隙28为10微米左右。
这些各相对电极6a、6b、6c分别连接在下基板2的一边部附近设置的相对电极用导通部39a、39b、39c。
然后,使各段电极5d~5g和相对电极6d~6g相对地将该上基板1和下基板2粘接起来,将与第一例或第五例相同的混合液晶构成的液晶层封入其间隙中。
即使采用该液晶显示面板,也能利用相互连接的段电极5e、5f及段电极5d、5g与第一相对电极6a和第二相对电极6b的组合,将电压有选择地加在每个段电极5d~5g与第一相对电极6a或第二相对电极6b之间。另外,还能将电压有选择地加在补充电极11和第三相对电极6c之间。
因此,能使为了显示而选择的段电极引起的像素部的液晶层、以及补充电极引起的背景部的液晶层两者中的某一者呈散射状态(或着色状态),而使另一者呈透明状态,能显示数字等信息。另外,还可以将相同的电压加在背景部和像素部的液晶层上,或者都不加电压,使全部显示区域呈均匀的显示状态。
在该实施形态中,虽然将每两个段电极导电性地互相连接起来,与此对应地设有第一相对电极和第二相对电极,但即使连接3个以上的段电极,设置与所连接的段电极数相等数量的相对电极、以及相对于补充电极的相对电极,也能获得同样的显示功能。
以上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虽然都将第一基板作为上基板1,将第二基板作为下基板2,观察者从上基板1的上方观察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但与此相反,观察者也可以从下基板2一侧观察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不用透明导电膜形成段电极5,而与布线电极12及段电极用端子26一起利用铝等金属膜形成段电极5。能使该金属膜成为反射膜。因此,利用金属膜的反射光,能在散射状态或着色状态的背景上显示数字等。
另外,由于金属膜的电阻比ITO膜的小,所以能使布线电极12更细,因此能使布线部分更不显眼。
其次,用图34和图35说明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的第二实施形态。
图34是只表示该钟表的内部单元的与图2相同的剖面图,图35是该钟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与显示控制有关的电路框图,分别与图2及图6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简单地说明它们。
图34所示的是相当于被收容在由图2中的表壳41、防风玻璃42和后盖43形成的密闭空间内的内部单元的模式剖面图。
该钟表将两个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用的段型液晶显示面板重叠起来设置。
配置在该防风玻璃一侧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0一样,利用密封材料将作为透明玻璃基板的上基板1和下基板2粘接起来,将液晶层3封入其间隙中。
然后,在上基板1的内表面上利用作为同样的透明导电膜的ITO膜形成多个段电极5、以及在该各段电极5的周围设有微小间隙的补充电极11。利用该段电极5和补充电极11覆盖上基板1的显示区域的大部分。另外,在下基板2的内表面上大致全面地形成由相同的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6。
夹持在该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与第一实施形态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10的液晶层相同,使用含有液晶和透明固态物的混合液晶。例如,将大日本印墨公司制的PNM-157(商品名)的混合液晶封入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然后用360nm以上波长的紫外线,在45mW/cm2的强度下照射60秒,形成液晶层3。该液晶层3在不加电压的状态下呈现散射性。
配置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下侧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也大致同样构成,利用密封材料94将上基板91和下基板92粘接起来,将液晶层93封入其间隙中。
然后,在上基板91的内表面上利用作为同样的透明导电膜的ITO膜形成多个段电极95、以及在该各段电极95的周围设有微小间隙的补充电极111。利用该段电极95和补充电极111覆盖上基板91的显示区域的大部分。另外,在下基板92的内表面上大致全面地形成由相同的ITO膜构成的相对电极96。
夹持在该上基板91和下基板92之间的液晶层93是液晶中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混合液晶,使用在不加电压时呈透明状态的怀特·泰勒(ホワイト·テ-ラ)型的宾主显示方式的液晶。
在这些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之间,为了固定其位置且为了提高透射率而设置具有与基板相同程度的折射率的粘接层75,利用该粘接层75粘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下基板2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上基板91。
另外,将半透射半反射片77粘接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下基板92的下侧,还备有电路基板45和电池44。
另外,利用将导电性材料和绝缘性材料交替地层叠的两个斑纹橡胶46、46进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6、87和驱动它的电路基板45的导电性连接。该斑纹橡胶46、46的上端连接在上基板1及91上的各端子(图中未示出)上,下端连接在电路基板45的各端子上。
对下基板2及92上的相对电极6、96的导电性连接是从上基板1及91上的相对电极用端子14、15通过密封材料4、94中包含的导电性颗粒(图中未示出)连接到下基板2、92上的相对电极用导电部上。
另外,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下侧设有由场致发光(EL)元件构成的辅助光源60,在成为主光源的外部光线暗的情况下将其点亮。
另外,为了保持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6、87和斑纹橡胶46、46而设有面板固定件51,为了保持辅助光源60、电路基板45和电池44,设有基板固定件52和电池固定件76。
与第一实施形态的图1所示的调整按钮57一样,在该钟表中也有校对时刻和切换显示内容、蜂鸣器停止用的调整按钮。
另外,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上基板1上被覆着进行了反射防止处理的紫外线阻挡膜50,用来防止紫外线对液晶层3的照射和紫外线对半透射半反射片77的照射引起的色劣化、以及使外部光线有效地入射到半透射半反射片77上。
与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形态的钟表一样,将这样构成的内部单元收容在由表壳、防风玻璃和后盖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制成手表。
其次,用图35中的框图说明上述钟表的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6、87的显示驱动系统。
用电源电路61形成该系统的基本电源,利用电压变换电路62变换成各电路块所必要的电压,供给各电路块。
另外,来自基准时钟振荡电路63的基准时钟脉冲被同步分离电路64分割成段系列、相对电极系列和补充电极系列的时钟脉冲,供给段同步电路65、相对电极同步电路66和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
段同步电路65的输出信号被发送给发生驱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段电极5用的信号的第一段驱动电路81、以及发生驱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段电极95用的信号的第二段驱动电路83。
另外,相对电极同步电路66的输出信号被发送给发生驱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相对电极6用的信号的第一相对电极驱动电路82、以及发生驱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相对电极96用的信号的第二相对电极驱动电路84。
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的输出信号加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补充电极11上、以及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补充电极111上。
而且,第一段驱动电路81、第一相对电极驱动电路82和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的各输出部连接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各电极上。
同样,第二段驱动电路83、第二相对电极驱动电路84和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的各输出部连接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各电极上。
另外,在同步分离电路64上设有使段电极、补充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电压反相的电路结构,所以能根据补充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电压的大小,在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上选择透射状态的背景部和散射状态的背景部。同样,像素部的显示也能与背景部同步地选择透射状态和散射状态。
另外,在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上选择透射状态的背景部和着色状态的背景部。同样,像素部的显示也能与背景部同步地选择透射状态和着色状态。
另外,将开关装置80连接在补充电极驱动电路69上。
通过采用以上的结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的像素部和背景部的显示的逆转或者全面均匀地显示、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的显示部和背景部的透射和着色显示、以及利用反射片的颜色进行的多色显示成为可能。
因此,能根据观察者的要求来改变显示色。另外能利用设置在钟表中的开关装置80切换显示部和背景部的显示的变化。另外,还设有各种传感器,能根据钟表的使用环境自动地改变。
利用该第一液晶显示面板86和第二液晶显示面板87,能用各种显示形态显示时刻信息及/或日历信息。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备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能使显示时刻信息或日历信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的像素部和背景部的明暗任意地逆转,或者任意地控制背景部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量,能识别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的信息,或者将光发电元件配置在这里,能任意地控制其发电量。
因此,使用液晶显示面板的进行数字显示的电子表、组合型的电子表、日历表等能谋求各种钟表的设计及功能的多样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备有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层夹持在透明的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在该第一基板上有多个段电极,在上述第二基板上有相对电极,利用该段电极和相对电极,有选择地将电压加在上述液晶层上,改变入射到该液晶层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显示,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各段电极的周围,通过与该段电极的微小的间隙设置补充电极,利用与段电极相同的透明导电膜形成该补充电极,上述相对电极和上述段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像素部,上述相对电极和上述补充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板上有将外部信号分别个别地加在上述多个段电极上用的多个段电极用端子、以及分别连接该各段电极用端子和上述各段电极的布线电极,夹着与上述布线电极的微小的间隙设置上述补充电极,利用相同的透明导电膜形成该补充电极和上述段电极及上述布线电极,上述相对电极和上述布线电极的重叠部分也构成上述背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布线电极和上述补充电极的间隙比上述段电极和上述补充电极的间隙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布线电极的至少与上述补充电极之间形成间隙的部分成为具有与该间隙相等或更小的幅度的细线电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背景部的外周部上述布线电极成为比上述细线电极部幅度宽的粗线电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充电极的外周部的接近上述细线电极部的部分以接近上述布线电极的上述粗线电极部的方式突出,在该突出部和该粗线电极部之间形成比与上述细线电极部的间隙小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布线电极的上述粗线电极部有连接上述细线电极部和上述段电极用端子的连接侧部分、以及向着与该部分相反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分,上述补充电极的突出部和该布线电极的延伸部分的间隙比上述补充电极的突出部和上述连接部分的间隙小。
8.一种备有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层夹持在透明的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段电极,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相对电极,利用该段电极和相对电极,有选择地将电压加在上述液晶层上,改变入射到该液晶层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显示,将由透明电极膜与该段电极的周边部分重叠构成的补充电极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的上述各段电极之间及该段电极的周围,该补充电极利用设置在与上述段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膜与该各段电极电气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板上直接形成上述段电极,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及上述段电极的至少周边部上形成上述绝缘膜,在上述绝缘膜上形成上述补充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充电极和绝缘膜是同一个平面图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板上直接形成上述补充电极,在上述补充电极的开口部内的上述第一基板上及上述补充电极的至少开口部的周边部分上形成上述绝缘膜,在上述绝缘膜上形成上述段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段电极和上述绝缘膜是同一个平面图形。
13,一种备有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两者中至少一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层夹持在透明的第一、第二基板之间,在该第一基板上有多个段电极,在上述第二基板上有相对电极,利用该段电极和相对电极,有选择地将电压加在上述液晶层上,改变入射到该液晶层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显示,在上述第一基板的构成像素部和背景部的区域的全部表面上有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补充电极,在该补充电极上有透明的绝缘膜,在该绝缘膜上设有上述各段电极,上述相对电极和上述段电极的重叠部分构成上述像素部,上述相对电极和上述补充电极上没有上述段电极的部分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充电极上的绝缘膜除去未设置段电极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板上有将外部信号分别个别地加在上述多个段电极上用的多个段电极用端子、以及分别连接该各段电极用端子和上述各段电极用的布线电极,该各布线电极的一端部延伸到上述段电极形成区域,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和上述各布线电极上设有透明的绝缘膜,该绝缘膜在上述各布线电极的上述一端部上有开口部,在上述绝缘膜上设有上述各段电极和上述补充电极,上述各段电极和上述各布线电极分别通过上述绝缘膜的开口部进行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8、13以及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将光发电元件配置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上述第二基板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15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布线电极有多个孔。
18.根据权利要求2、15以及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利用金属膜形成上述段电极及布线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13以及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补充电极被分割多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8、13以及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对电极被分割成多个。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上述被分割的相对电极之间的间隙和上述多个段电极之间的间隙设置在平面上不同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13以及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有液晶显示面板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两个液晶显示面板重叠设置,利用该两个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像素部和上述背景部,显示时刻及/或日历信息。
全文摘要
利用设置在表壳(41)内的液晶显示面板(10)显示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该液晶显示面板(10)将液晶层(3)夹持在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在该上基板(1)上利用相同的透明导电膜形成段电极(5)和在其周围设有间隙的补充电极(11),在下基板(2)上沿全部显示区域形成相对电极(6)。该相对电极(6)和段电极(5g)的重叠部分构成像素部(32),相对电极(6)和补充电极(11)的重叠部分构成背景部(33)。通过将电压有选择地分别加在该像素部(32)和背景部(33)的液晶层(3)上,任意地改变入射到液晶层(3)上的光的透射、散射、或吸收的状态,进行时刻信息和日历信息的显示。
文档编号G02F1/13GK1339125SQ99816500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5日
发明者关口金孝 申请人: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