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382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连接器件,尤其涉及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光电复合连接器主要采用以下结构:光路对准部分采用常用的插针浮动结构,即其光纤插针通过耦合套筒直接接触精密对中,其光纤插针与外围零件之间有一定间隙,插针尾部设计有弹簧,形成浮动结构,一定程度上消除外围零件误差或电插针接触对光路带来的轴向、径向、角度误差等;电路部分为电连接器常用的电插针与电插孔结构。
[0003]现有的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4]1、光纤通光端面小,在野外多灰、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光插针端面极易被灰尘污染导致光性能下降。
[0005]2、光纤为直接接触型,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0006]与扩束型光连接器一样,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目前还没有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产品。若在现有扩束型光连接器上直接引入上述电插针与电插孔结构,会因为电插针与电插孔的位置精度,配合误差等影响,导致扩束光路部分出现径向、轴向、角度偏差,从而增加扩束光路损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既能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光插针端面易被污染,以及光学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又能有效避免电接触件对扩束光路的影响。
[0008]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基体,其中,所述基体的一端面为光滑平面并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光滑平面相垂直,所述基体上设有导向柱孔,以及用于固定电接触件和光准直器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电接触件通过弹性部件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基体外设有外壳,所述基体通过中套和锁紧套与外壳固定相连。
[0009]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孔包括用于固定电接触件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及用于固定光准直器组件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0010]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接触件为电插孔或电插针,所述电插孔或电插针通过绝缘套、绝缘座套、压板以及螺钉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绝缘座套和压板之间。
[0011]上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中,所述光准直器组件由透镜、玻璃套管、光纤插针、插针座和插针座套组成。
[0012]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通过在基体端面设置导向柱、导向柱孔以及安装孔,同时实现连接器光路和电路对准,光路准直器通过连接器基体端面的光滑平面贴合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光插针端面易被污染,以及光学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电插针和电插孔通过弹性部件浮动设于安装孔内,使电插针和电插孔插合时不影响光路的对准状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导向柱孔及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光路旋转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电接触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对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I导向柱2光滑平面3电插孔
[0020]4绝缘套5密封件6绝缘座套
[0021]7第一弹簧8基体9压板
[0022]10螺钉11外壳12第二弹簧
[0023]13垫圈14锁紧套15中套
[0024]16插针座套17插针座18光纤插针
[0025]19透镜20玻璃套管21电插针
[0026]22绝缘垫801第一安装孔802第二安装孔
[0027]803第三安装孔 804第四安装孔805导向柱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导向柱孔及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0030]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基体8,其中,所述基体8的一端面为光滑平面2并设有导向柱I,所述导向柱I与光滑平面2相垂直,所述基体8上设有导向柱孔805,以及用于固定电接触件和光准直器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电接触件通过弹性部件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基体8外设有外壳11,所述基体8通过中套15、第二弹簧12和锁紧套14与外壳11固定相连。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所述安装孔包括用于固定电接触件的第一安装孔801和第二安装孔802,以及用于固定光准直器组件的第三安装孔803和第四安装孔804。两只连接器对接时,导向柱I插入导向柱孔805,实现电接触件第一安装孔801和第二安装孔802、光准直器组件第三安装孔803和第四安装孔804的对准。
[0032]如图1所示,通过调试将由透镜19、玻璃套管20、光纤插针18、插针座17和插针座套16组成的光准直器组件安装在基体8上的光准直器组件第三安装孔803和第四安装孔804内,光束与光滑平面2垂直。将由电插孔3 (或电插针21)、绝缘套4 (电插针还需要绝缘垫22)、绝缘座套6组成的电插孔(针)组件通过第一弹簧7 (可以是其他弹性元件)、压板9和螺钉10安装在电接触件第一安装孔801和第二安装孔802中,处于相对自由浮动状态。将中套15通过螺纹与基体8连接,然后在中套15上套上第二弹簧12、垫圈13后,穿过外壳11,将锁紧套14旋在中套15上形成锁紧结构。
[0033]两只连接器对接时,导向柱I插入另一只连接器的导向柱孔805,此时电插针21插入另一只连接器的电插孔3内,如图4所示。两只连接器的外壳11通过旋合锁紧,如图5所示,两只连接器光滑平面2相互贴合,如图3、图5所示,此时两只连接器的准直器组件在同一轴线上,对准通光。因电插针组件和电插孔组件处于相对自由浮动状态,能在一定空间内活动,因此减小了对光滑平面2相互贴合,准直器组件在同一轴线上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光学性能。安装在基体8上的密封件5相互贴合被压紧,实现连接器的端面密封。
[00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通过在基体8端面设置导向柱I和导向柱孔805,当连接器的导向柱和导向柱孔与另一只连接器的导向柱孔和导向柱对准插合时,同时实现连接器光路和电路对准,光路准直器通过连接器基体端面的光滑平面贴合实现进一步对准;此时电插针21和电插孔3与基体8之间有一定间隙,尾部有弹簧或弹性材料,使电插针和电插孔处于较为自由的浮动状态,此时电插针和电插孔插合时,因为有间隙空间和弹簧的作用,使电插针和电插孔插合时不影响光路的对准状态。最后,通过连接器外围锁紧机构实现连接器锁紧。具体优点如下:1、实现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易脏易损的问题。2、电插针和电插孔的浮动结构使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的光学性能仍能达到现有扩束型光连接器水平,不会因为电路部分引入而受到影响。3、电插针和电插孔的浮动结构降低了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4、本实用新型中的扩束光路结构采用普通准直器,与现有扩束型光连接器结构一致,兼容性高,技术成熟,容易实现批量生产。
[0035]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基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8)的一端面为光滑平面(2)并设有导向柱(I),所述导向柱⑴与光滑平面(2)相垂直,所述基体⑶上设有导向柱孔(805),以及用于固定电接触件和光准直器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电接触件通过弹性部件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基体⑶外设有外壳(11),所述基体⑶通过中套(15)和锁紧套(14)与外壳(11)固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用于固定电接触件的第一安装孔(801)和第二安装孔(802),以及用于固定光准直器组件的第三安装孔(803)和第四安装孔(8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接触件为电插孔(3)或电插针(21),所述电插孔(3)或电插针(21)通过绝缘套⑷、绝缘座套(6)、压板(9)以及螺钉(10)安装在第一安装孔(801)和第二安装孔(802)中,所述弹性部件为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位于绝缘座套(6)和压板(9)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准直器组件由透镜(19)、玻璃套管(20)、光纤插针(18)、插针座(17)和插针座套(16)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束型光电复合连接器,包括基体,其中,所述基体的一端面为光滑平面并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光滑平面相垂直,所述基体上设有导向柱孔,以及用于固定电接触件和光准直器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电接触件通过弹性部件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基体外设有外壳,所述基体通过中套和锁紧套与外壳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体端面设置导向柱、导向柱孔以及安装孔,同时实现连接器光路和电路对准,光路准直器通过连接器基体端面的光滑平面贴合解决现有光电复合连接器光插针端面易被污染,以及光学端面磨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电插针和电插孔通过弹性部件浮动设于安装孔内,使电插针和电插孔插合时不影响光路的对准状态。
【IPC分类】H01R13-631, G02B6-32, G02B6-38
【公开号】CN204462456
【申请号】CN201520094815
【发明人】李晓黎, 胡宝根, 吴小钢, 吕姣姣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