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眼镜、头盔及vr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7517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眼镜、头盔及vr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其中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还设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中、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光学面为半透射半反射光学面;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3满足:1F≤f3≤2F,F为该模组的系统焦距。通过对f3进行细化,使该模组获得较大光学放大效果,能应用在小尺寸VR设备中,使其实现较佳视场角、较大眼动范围、高质量成像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眼镜以及头盔,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眼镜或头盔的VR系统。
【专利说明】
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眼镜、头盔及VR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眼镜、头盔 及VR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已经存在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为满足光学放大模组的成像质量,模组内通 常包含多个光学器件,如图1所示,从像侧到物侧依次包括反射式偏振片01、第一相位延迟 片02、透镜单元03和第二相位延迟片04,在所述透镜单元03中、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04 的光学面为半透半反射光学面。在使用过程,物侧的光学图像通过所述透镜单元03进行透 射放大,然后在所述反射式偏振片01上反射,再经过所述透镜单元03进行二次放大,最后通 过所述反射式偏振片01进入人眼视线,其中,影响光学图像放大效果的核心部件为所述透 镜单元。
[0003] 但是,由于各个光学器件需要一定的安装空间,因此将多个光学器件组成的光学 放大模组往往尺寸和体积都比较大,尤其不能满足智能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穿 戴设备小尺寸超薄的结构要求。即需要针对的VR设备设计出在小空间内仍具高放大倍数的 短距离光学。而且,VR设备也更加注重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感,这就又要求VR设备需要实现 较佳的视场角、较大的眼动范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等技术目的。这些技术目的直接与上述 透镜组的光学特性相关。
[0004]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中的透镜组进行参数设定, 保证在整个VR设备使用范围内均能实现上述目的,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以满足能够在小尺寸的VR 设备中使用,且实现VR设备有较佳的视场角、较大的眼动范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的目的。 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眼镜、头盔及VR系统。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 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其中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 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还设有第一透镜,以及位于反射式偏振片、第一 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设有第二透 镜,其中:所述第三透镜中、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光学面为半透射半反射光学面;所 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lF<f3$2F,其中F为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 系统焦距。
[0008]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3满足以下条件: 1.5F<f3<2F。
[0009]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半透射半反射光学面的焦距fS6满足以 下条件:1.5F彡fS6彡5F。
[0010]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三透镜中、靠近第二透镜的光学面的 焦距fS5满足以下条件:I fS5 I彡2F。
[0011]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系统焦距F满足 以下条件:10_<F<32mm。
[0012]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件:2F ^-f2〇
[0013]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二透镜中靠近第一透镜的光学面的 焦距fS3满足以下条件:| fS3 |彡2F。
[0014]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二透镜中靠近第三透镜的光学面的 焦距f S4满足以下条件:I f S4 I彡2F。
[0015]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l满足以下条件:4F< flo
[0016] 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第一透镜中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 面的焦距fS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n相等。
[0017]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光学放大模组的厚度为8mm~30mm。 [0018]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 镜参与成像的光束所通过的口径D满足以下条件:0.3F<D<0.6F。
[0019]优选的,在上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接目距为5~ 10mm〇
[0020]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眼镜,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 模组,所述眼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非同轴设置。
[0021]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盔,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 模组的所述头盔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非同轴设 置。
[0022]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VR系统,包括所述的眼镜或所述的头盔。
[002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通过对影响光学 放大效果的核心部件一一第三透镜的反射面有效焦距进行参数细化,使得该模组,在获得 较大光学放大效果的同时还能保持整体厚度较小,使得该模组能够应用在小尺寸的VR设备 中,而且使得该VR设备能实现较佳的视场角、较大的眼动范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给用户 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A与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结构示意 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畸变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场曲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MTF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畸变图;
[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场曲图;
[003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MTF图;
[00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畸变图;
[00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场曲图;
[003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MTF图;
[0038]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畸变图;
[0040]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场曲图;
[0041]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MTF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3]参见图2A、图2B、图6、图10、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短距离光学放大 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包括依次排列布置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 延迟片、第三透镜30和第二相位延迟片,其中在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 30和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还设有第一透镜,以及位于反射 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30和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 一位置还设有第二透镜,其中,所述反射式偏振片和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在图2A、图2B、图 10、图14中示出为50,所述显示屏为40,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未示出。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 透镜20和第二透镜30为影响光学放大效果的核心部件,构成的系统焦距F为10~28mm,同 时,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之间可以贴合设置,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 距。
[0044]本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透镜10中靠近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的为第一光学面 E1、靠近所述第二透镜20为第二光学面E2;所述第二透镜20中靠近所述第一透镜10的为第 三光学面E3、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为第四光学面E4;所述第三透镜30中靠近所述第二 透镜20的为第五光学面E5、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为第六光学面E6。
[0045]物侧的光学图像经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所述第三透镜30、第二透镜20、所述第一 透镜10、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后到达所述反射式偏振片,在所述反射式偏振片处产生第一 次反射后经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所述第五光学面E5后,到 达所述第六光学面E6,在所述第六光学面E6处产生第二次反射后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二透镜 20、第一透镜10、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和所述反射式偏振片后进入人眼视线,这样光学图像 可以在所述光学放大模组内完成两次反射和放大,达到光学放大倍数的要求。
[0046]其中,所述第三透镜是系统光焦度的主要来源,同时,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透镜10 和第二透镜20,两个透镜相互配合,可以分摊系统焦距、互相平衡相差,提高成像质量。 [0047]为了将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应用于智能VR穿戴设备时,能够实现较佳的视场 角、眼动范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以及小尺寸超薄结构的要求,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 3 (在第三透镜中,反射光学面的焦距)满足以下条件:
[0048] 1F 彡 f3 彡 2F, (1)
[0049]其中F为所述第一透镜、第二负透镜和第三透镜构成的光学系统的焦距。其中,入 射光透过所述第五光学面E5,由所述第六光学面E6反射后所测得的焦距定义为第三透镜含 反射面焦距f3。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的有效焦距)是系统光焦度的主要来源,如果其光焦度 过大,如接近系统总光焦度(f 3<F),则像差很难矫正好;如果其光焦度过小(f3多2F),则其 他透镜担负的光焦度过大,需要增加透镜来矫正像差,不利于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其中光 焦度与焦距成反比。优先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 3满足以下条件:
[0050] 1.5F^f3^2F, (2)
[0051 ] 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负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所构成的系统焦距F为10mm~32mm, 同时,三个透镜之间可以贴合设置,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间距。只要是在系统焦距为l〇mm~ 32mm的前提下,三个透镜的形状以及位置关系不作限制。
[0052]在上述(1)式中对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f3做出了限制,这样的透镜与屏幕大小 为0.9~3英寸的屏幕相配合,设定好的整个光学系统可以获取较大的视场角和可以容许大 的屏幕分辨率,其中可获取的视场角V为90°~100°、可以容许的屏幕分辨率为800*800-4000*4000。
[0053]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设定所述第六光学面的焦距fS6,即半透射半 反射面的焦距fS6满足以下条件:
[0054] 1.5F<fs6<5F。 (3)
[0055] 其中FS6代表经第六光学面反射的有效焦距,所述第六光学面E6的反射面是系统光 焦度的主要来源,如果其光焦度过大,如接近系统总光焦度(f S6<F),则像差很难矫正好;同 时也会导致镜面过于弯曲、透镜厚度较大,进而会导致系统厚度增加,不利于VR穿戴设备轻 薄化的要求。相反,如果其光焦度过小(f S6多5F),则其他透镜担负的光焦度过大,需要增加 透镜来矫正像差,这样便不利于系统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
[0056]同样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在上述第三透镜中,所述第五光学面的 焦距fS5满足以下条件:
[0057] |fS5| 彡2F (4)
[0058]如果所述焦距fS5过小,则会导致所述第三透镜30面型过于弯曲,不利于像差矫正; 同时和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10综合来看,面型过于弯曲透镜厚度较大,会导致光学系统厚 度增加,不利于VR穿戴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0059]同样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所述第二负透镜的焦距f2满足以下条 件:
[0060] 2F 彡 _f2 (5)
[0061] 如果所述焦距f2过小(| |彡2F),则会导致所述第二透镜20的面型过于弯曲,引入 像差较大,导致整个系统的像差变大;同时,也会增加所述第二透镜20的厚度,不利于VR穿 戴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0062]同样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在第二透镜20中,所述第三光学面的焦 距fS3满足以下条件:
[0063] |fS3| 多2F (6)
[0064] 如果所述焦距FS3过小(|FS31 S2F),则会导致所述第二透镜20面型过于弯曲,不利 于像差矫正;同时和第一透镜10、第三透镜30综合来看,面型过于弯曲透镜厚度较大,会导 致光学系统厚度增加,不利于VR穿戴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0065]同样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在第二透镜20中,所述第四光学面的焦 距fS4满足以下条件:
[0066] |fS4| 彡2F (7)
[0067] 如果所述焦距FS4过小(|FS4|彡2F),则会导致所述第二透镜20面型过于弯曲,不利 于像差矫正;同时和第一透镜10、第三透镜30综合来看,过于面型弯曲透镜厚度较大,会导 致光学系统厚度增加,不利于VR穿戴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0068]同样基于达到小型化,轻量化的优化目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5满足以下条件:
[0069] 4F^fi (8)
[0070] 如果所述焦距过小(| |彡4F),则会导致所述第一透镜10的面型过于弯曲,引入 像差较大,导致整个系统的相差变大;同时,也会增加所述第一透镜10的厚度,不利于VR穿 戴设备轻薄化的要求。
[0071]为了达到VR穿戴设备小尺寸、超薄结构的要求,所述光学放大模组的厚度为8_~ 30mm 〇
[0072]考虑VR设备佩戴舒适度的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 组的接目距设计为5mm~10mm。
[0073] 如图2A所示,为了获得大的眼动范围、同时又能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物侧的光圈 的可调范围设计为1.7F~3.5F,即经过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参与成像 的光束所通过的口径D满足以下条件:
[0074] 0.3F^D^0.6F (9)
[0075] 与等式(9)相对应的,眼动范围A可达到为5mm~9mm。
[0076]在上述每一种技术方案基础上,经过数次优化后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可以应用 于一种VR眼镜中,所述眼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 非同轴设置。如图2A所示为同轴设置的情况,图2B为非同轴设置的情况,无论是否同轴设置 均不影响该模组的光学放大效果极其视场角和眼动范围。
[0077]在上述每一种技术方案基础上,经过数次优化后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也可以应 用于一种头盔,所述头盔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非 同轴设置。
[0078]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短距离放大模组应用于一种VR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 上述眼镜或头盔,或者其他适合与用户体验的穿戴设备。
[0079] 以下结合附表对本实施例提供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做进一步的说明。
[0080] 在每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的具体设计参数表 内,OBJ表;^光学系统中的物,IMA表;^光学系统中的像,ST0表;^光学系统中的光阑,i表;^ 从物侧起的光学面的顺序(i〇)+l,光线左侧的第一透镜10先射向右侧的第二透镜20,再射 向第三透镜30,遇到材质(Glass)列为MIRROR即反射往相反方向走,反射到第二个MIRROR再 次反向,再从左向右走,最终达到像面。
[0081 ] 实施例一
[0082]如图2所示,在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中,设计所述第三透镜30的含反射面焦距 f3等于系统焦距F,
[0083]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的具体设计参数如表一:
[0086]在表一中,第一行OBJ代表物面的相关设计参数;第三行ST0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光 阑,所述孔径为9mm;第四行和第五行代表光学模组中的反射式偏振片和第一相位延迟片形 成的膜片,所述膜片的类型为STANDARD标准面、材质为BK7、直径30.18156mm、非球面系数为 〇;第六行和第七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面E1和第二光学面E2对应的数据, 所述第一光学面E和第二光学面E2的曲率半径均为Infinity平面,所述第一透镜10的厚度 为2mm(即从第一光学面E1到所述第二光学面E2之间的间距、第六行数据中的厚度值)、材质 为H-LAK5A;第八行和第九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二透镜20的第三光学面E3和第四光学面E4对 应的数据,所述第三光学面E3的曲率半径为Infinity平面、所述第四光学面E4的曲率半径 为Infinity平面,所述第二透镜20的厚度为1.5mm(即从第三光学面E3到所述第四光学面E4 之间的间距、第八行数据中的厚度值)、材质为H-ZF13。第十行和第十一行分别代表所述第 三透镜30的第五光学面E5和第六光学面E6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五光学面E5的曲率半径分别 为-68和-66.19397,所述第三透镜30的厚度为2mm(即从第五光学面E5到所述第六光学面E6 之间的间距、第十行数据中的厚度值)、材质为H-LAK10。
[0087]第十二行至第二十五行代表光线在所述膜片、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 镜30之间的反射和透射中的相关参数。第二十六行代表显示屏液晶层中的玻璃膜,所述玻 璃膜的厚度为〇. 3mm、材质为BK7。第二十七行IMA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像。
[0088]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相对应的其它参数如表二:
[0089]表二

[0092]从图5的MTF图中,得出各个视场平均纵坐标(调制传递函数)高于0.18的横坐标 (每毫米空间频率)值,图3中的畸变率控制在(-3 0 %,0)的范围内,图4中的场曲控制在(-10mm,10mm)范围内,而得出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视角解析力可以支持400*400的分 辨率,也就是说当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为lF,f S6焦距为1F时,在获得较大光学放大效果的 同时还能保持整体厚度较小,使得该模组能够应用在小尺寸的VR设备中,而且使得该VR设 备能实现较佳的视场角100°、较大的眼动范围9mm、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屏幕分辨率为800* 800,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0093] 实施例二
[0094]如图6所示,在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中,设计所述第三透镜30的含反射面焦距 f3等于系统焦距1.37F,
[0095] 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的具体设计参数如表三:
[0096] 表三
[0098]
[0099]在表三中,第一行OBJ代表物面的相关设计参数;第三行ST0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光 阑,所述孔径为9mm;第四行和第五行代表光学模组中的反射型偏振片和第一相位延迟片形 成的膜片,所述膜片的类型为STANDARD标准面、材质为BK7、直径26.09264mm、非球面系数为 〇;第六行和第七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面E1和第二光学面E2对应的数据, 所述第一光学面E和第二光学面E2的曲率半径分别为Inf inity平面和-89.75873,所述第一 透镜10的厚度为2mm(即从第一光学面E1到所述第二光学面E2之间的间距、第六行数据中的 厚度值)、材质为H-K9L;第八行和第九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二透镜20的第三光学面E3和第四 光学面E4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三光学面E3的曲率半径分别为84.66267和54.38812、所述第 二透镜20的厚度为1mm(即从第三光学面E3到所述第四光学面E4之间的间距、第八行数据中 的厚度值)、材质为H-ZF11。第十行和第^^一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三透镜30的第五光学面E5和 第六光学面E6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五光学面E5的曲率半径分别为160.6342和-54.28037,所 述第三透镜30的厚度为4mm(即从第五光学面E5到所述第六光学面E6之间的间距、第十行数 据中的厚度值)、材质为D-LAK70。
[0100]第十二行至第二十五行代表光线在所述膜片、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 镜之间的反射和透射中的相关参数。第二十六行代表显示屏液晶层中的玻璃膜,所述玻璃 膜的厚度为1mm、材质为BK7。第二十七行IMA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像。
[0101 ]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相对应的其它参数如表四:
[0102] 表四
[0104]从图9的MTF图中,得出各个视场平均纵坐标(调制传递函数)高于0.18的横坐标 (每毫米空间频率)值,图7中的畸变率控制在(-30.5%,0)的范围内,图8中的场曲控控制在 (_0.2mm,0.2mm)范围内,进而得出所述短距光学放大模组的视角解析力可以支持400*400 的分辨率,也就是说当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为1.37F,f S6焦距为2F时,在获得较大光学放 大效果的同时还能保持整体厚度较小,使得该模组能够应用在小尺寸的VR设备中,而且使 得该VR设备能实现较佳的视场角96°、较大的眼动范围7mm、高质量的成像效果1800*1800, 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0105] 实施例三
[0106] 如图10所示,在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中,设计所述第三透镜30的含反射面焦 距f3等于系统焦距1.5F,
[0107] 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的具体设计参数如表五:
[0108] 表五

[0110]在表五中,第一行OBJ代表物面的相关设计参数;第三行STO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光 阑,所述孔径为9mm;第四行和第五行代表光学模组中的反射型偏振片和第一相位延迟片形 成的膜片,所述膜片的类型为STANDARD标准面、材质为BK7、直径30.18156mm、非球面系数为 〇;第六行和第七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面E1和第二光学面E2对应的数据, 所述第一光学面E和第二光学面E2的曲率半径分别为Infinity平面和-126.3604,所述第一 透镜10的厚度为4mm(即从第一光学面E1到所述第二光学面E2之间的间距、第六行数据中的 厚度值)、材质为H-LAK5A;第八行和第九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二透镜20的第三光学面E3和第 四光学面E4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三光学面E3的曲率半径分别为252.9636和123.3701、所述 第二透镜20的厚度为1.5mm(即从第三光学面E3到所述第四光学面E4之间的间距、第八行数 据中的厚度值)、材质为H-ZF13。第十行和第十一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三透镜30的第五光学面 E5和第六光学面E6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五光学面E5的曲率半径分别为269.2846和-101.0977,所述第三透镜30的厚度为5.5mm(即从第五光学面E5到所述第六光学面E6之间的 间距、第十行数据中的厚度值)、材质为H-LAK10。
[0111] 第十二行至第二十五行代表光线在所述膜片、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 镜之间的反射和透射中的相关参数。第二十六行代表显示屏液晶层中的玻璃膜,所述玻璃 膜的厚度为〇. 3mm、材质为BK7。第二十七行IMA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像。
[0112] 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相对应的其它参数如表六:
[0113] 表六
[0115] 从图13的MTF图中,得出各个视场平均纵坐标(调制传递函数)高于0.18的横坐标 (每毫米空间频率)值,图11中的畸变率控制在(-34 %,0)的范围内,图12中的场曲控控制在 (_0.2mm,0.2mm)范围内,进而得出所述短距光学放大模组的视角解析力可以支持400*400 的分辨率。也就是说当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为1.5F,f S6焦距为2.1F时,在获得较大光学放 大效果的同时还能保持整体厚度较小,使得该模组能够应用在小尺寸的VR设备中,而且使 得该VR设备能实现较佳的视场角100°、较大的眼动范围9mm、高质量的成像效果4000*4000, 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0116] 实施例四
[0117]如图14所示,在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中,设计所述第三透镜30的含反射面焦 距f3等于系统焦距2F,
[0118]所述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镜30的具体设计参数如表七:
[0119] 表七
[0122]在表七中,第一行OBJ代表物面的相关设计参数;第三行ST0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光 阑,所述孔径为9mm;第四行和第五行代表光学模组中的反射型偏振片和第一相位延迟片形 成的膜片,所述膜片的类型为STANDARD标准面、材质为BK7、直径30.18156mm、非球面系数为 〇;第六行和第七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一透镜10的第一光学面E1和第二光学面E2对应的数据, 所述第一光学面E和第二光学面E2的曲率半径分别为Infinity平面和-90.62525,所述第一 透镜10的厚度为6mm(即从第一光学面E1到所述第二光学面E2之间的间距、第六行数据中的 厚度值)、材质为H-LAK5A;第八行和第九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二透镜20的第三光学面E3和第 四光学面E4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三光学面E3的曲率半径分别为99和84.62125、所述第二透 镜20的厚度为1.5mm(即从第三光学面E3到所述第四光学面E4之间的间距、第八行数据中的 厚度值)、材质为H-ZF13。第十行和第^^一行分别代表所述第三透镜30的第五光学面E5和第 六光学面E6对应的数据,所述第五光学面E5的曲率半径分别Infinity平面为和-160,所述 第三透镜30的厚度为4mm(即从第五光学面E5到所述第六光学面E6之间的间距、第十行数据 中的厚度值)、材质为H-LAK10。
[0123] 第十二行至第二十五行代表光线在所述膜片、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和第三透 镜之间的反射和透射中的相关参数。第二十六行代表显示屏液晶层中的玻璃膜,所述玻璃 膜的厚度为〇. 3mm、材质为BK7。第二十七行IMA代表光学系统中的像。
[0124] 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相对应的其它参数如表八:
[0125] 表八
[0128]从图17的MTF图中,得出各个视场平均纵坐标(调制传递函数)高于0.18的横坐标 (每毫米空间频率)值,图15中的畸变率控制在(-33.6 %,0)的范围内,图16中的场曲控制在 (-2mm,2mm)范围内,进而得出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的视角解析力可以支持400*400的 分辨率。也就是说当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为2F,f S6焦距为2.67F时,在获得较大光学放大 效果的同时还能保持整体厚度较小,使得该模组能够应用在小尺寸的VR设备中,而且使得 该VR设备能实现较佳的视场角1〇〇°、较大的眼动范围9mm、高质量的成像效果1200*1200,给 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同时,需要指出的时,当第三透镜含反射面焦距为2F,f S6焦距也可 以不设置为2.67F,只要通过调整第一透镜和/或第二透镜的焦距,fS6在1F-5F范围内均可实 现上述技术目的。
[01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 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 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 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 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 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 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1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布置的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 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其中反射式偏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 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还设有第一透镜,以及位于反射式偏 振片、第一相位延迟片、第三透镜和第二相位延迟片中任意一个光学器件两侧的任一位置 设有第二透镜,其中:所述第三透镜中、靠近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的光学面为半透射半反射 光学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f 3满足以下条件:lF<f3$2F,其中F为所述短距离光学放 大模组的系统焦距。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第一焦距 ft满足以下条件:1.5F<f3<2F。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射半反射光学面 的焦距fs6满足以下条件:1.5F彡fS6彡5F。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中、靠近第 二透镜的光学面的焦距fss满足以下条件:Ifssl彡2F。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光学 放大模组的系统焦距F满足以下条件:IOmm彡F彡32mm。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 足以下条件:2F<-f2。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中靠近第一 透镜的光学面的焦距fS3满足以下条件:Ifs 3I彡2F。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中靠近第三 透镜的光学面的焦距fS4满足以下条件:|f S4|彡2F。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心满 足以下条件JFSfu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中靠近所 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面的焦距fS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A相等。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放大模组的厚 度为8mm~30mm。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第一透镜、第二 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参与成像的光束所通过的口径D满足以下条件:0.3F<D<0.6F。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 组的接目距为5~10mm。14. 一种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 组,所述眼镜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非同轴设置。15. -种头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短距离光学放大模 组,所述头盔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短距离光学放大模组同轴或非同轴设置。16. -种VR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眼镜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盔。
【文档编号】G02B27/28GK205562977SQ20162021891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李刚, 汤伟平
【申请人】深圳多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