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09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扩音构件并具有音压调节机构的音响装置、例如自呜琴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传统的音响装置例如自呜琴装置,是一种具有发音体(自呜琴发音机构)并将该自呜琴发音机构固定在宝石箱和玩具的木箱盒内的装置,该发音体(自呜琴发音机构)通过盘簧机构和电动马达驱动源的转速调节的齿轮机构向回转筒传递,通过该回转筒设定的曲目依次弹击配列的振动阀演奏所定的曲调。并通过高效率地使音源即振动阀的振动在木箱盒(壳体)内引起共呜以实现音量的放大。
然而,一旦决定了共呜体即木箱盒的材质、形状尺寸以及机构的安装构造,则听者所听到的自呜琴的演奏的音量一定,由于周围的环境和风格,听者不能将音量调节至自已喜好的程度。
又,作为音响装置的发音体之一的自呜琴机构,包括沿着音阶配列的多个振动阀;具有按照与所定乐曲对应的顺序弹击该振动阀用的销子的回转体;以及回转驱动该回转体的驱动源和回转传递构件。从形式上分,上述回转体分为筒型和盘型。由于单依靠这种结构的自呜琴机构是不能得到大的音量,故一般采取将自呜琴机构组装在共呜箱等内、利用框体的共呜和框体内的空气振动来进行扩音的结构。
在上述传统的扩音构造中,框体内混入多种频率的振动,难以将振动阀发出的原音作为纯粹的声音取出进行放大。
为此,日本专利特开平8-254977号公报揭示了一种自呜琴的扩音装置(专利文献1),该自呜琴机构具有与弯曲状的薄板上的扩音板一侧缘密接、将所述扩音板强制性保持成弯曲状的保持机构,通过所述扩音板将自呜琴机构的振动阀发生的振动放大。
另一方面,传统的自呜琴发生的音压一定,不能任意调节音压。尽量是通过改变放置自呜琴的场所和台子、桌子等来改换共呜的条件,只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人耳所听到的音量的大小。
为此,本发明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特愿2002-16421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可用简单的结构任意调节音量的自呜琴装置。它是将自呜琴的发音机构的基座与安装构件对向设置,由弹性构件向相互分开的方向施力,同时设置有克服该弹力、可使所述基座与安装构件接触并可调节该接触压的凸轮机构,利用上述接触压的变化使向与所述安装构件一体的共呜体传递的振动能量变化来进行音量调节。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过所述扩音板使振动阀发生的振动放大形式的自呜琴装置中,在上述申请的那种设置有由发音机构的基座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压进行音量调节的音量调节机构的场合,可以看出,作为接触压控制构件使用的弹性构件的性质对音压调节性能的影响大,又,由上述接触压进行音压调节用的理想的弹性体是不存在的。具体来讲,难以进行整个音域的有效的音压调节。以上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发音体是自呜琴机构的场合,而且其它场合也同样存在。
本发明鉴于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高价的电气性扩音装置而是用简单的结构可随时调节音量的音响装置,即,通过对自呜琴机构等的发音体向扩音构件的振动传递部的构造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不受弹性构件等材质的左右、可有效地进行音压调节的音响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音响装置是一种由发音体和具有安装该发音体的安装构件的共呜体构成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体的构架和所述安装构件通过控制构件进行固定,所述控制构件可对所述发音体发生声音的振动能的传递进行控制。
并且,技术方案2为所述控制构件可调节所述发音体的构架与所述安装构件的接触压。又,技术方案3中,所述控制构件是弹性体,设置在2个部位以上的场合最好包含不同尺寸、形状、弹性率以及安装条件。又,技术方案4中,可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装置和与该变形装置连动的手动操作构件的配合动作对所述接触压进行调节。
技术方案5的音响装置包括发音体;将该发音体发出的可听振动音放大的扩音构件;支承该扩音构件的保持构件;以及将发音体发出的振动向扩音构件传递的传递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构件设置成可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抵接或分开,并且,通过改变发音体与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可调节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传递、再从扩音构件发出的声音大小。
发音体发出的可听振动音通过传递构件向扩音构件传递。扩音构件将从发音体传递来的可听振动音放大。传递构件可通过改变发音体与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改变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传递的可听振动音的传递效率,由此可对从扩音构件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节。
技术方案6为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发音体与保持构件之间设置有防振材料。
在发音体与保持构件之间,通过传递构件将从发音体发出的声音传递给保持构件,从其它部分传递来的声音被防振材料遮断,可有效地进行音压调节,并可得到良好的频率特性。
技术方案7为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扩音构件是板状构件,保持构件固定在扩音构件的侧面。
技术方案8为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发音体即是自呜琴机构。
技术方案9为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发音体被安装在中介构件上,在所述中介构件与扩音构件之间配置有传递构件。
技术方案10为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防振材料呈弯曲形状。
从上述说明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的音响装置,由于是一种由发音体和具有安装该发音体的安装构件的共呜体构成的音响装置,所述发音体的构架和所述安装构件通过控制构件进行固定,所述控制构件可对所述发音体发生声音的振动能的传递进行控制,因此,可将传递至共呜体的振动一部分吸收,可任意限制音量。
又,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述的音响装置,由于所述控制构件可调节所述发音体的构架与所述安装构件的接触压,因此,可根据接触压大小使向共呜体传递的振动能变化,可任意控制音量的大小。
又,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述的音响装置,由于所述控制构件是弹性体,设置在2个部位以上的场合包含不同尺寸、形状、弹性率以及安装条件,因此,向共呜体传递的振动频率和振动能的大小可根据所述构架和所述安装构件的结合形态而有所不同,还可使音量与音质一起变化。
又,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4所述的音响装置,由于可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装置和与该变形装置连动的手动操作构件的配合动作对所述接触压进行调节,因此,只需要依靠杆之类的单纯手动摆动操作,即可通过凸轮、螺钉、楔等变形装置使弹性体的弹力变化,可任意且连续地使构架与安装构件的接触压变化,可增减音量。这样,可将发音体调节至符合收听环境的音量和自己喜戏的音量,快乐地进行演奏。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5所述的音响装置,可通过使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抵接或分开改变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传递可听振动音的状态,可切换发音的音压级的高低。又,通过改变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可改变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传递的可听振动音的传递效率,由此可调节从扩音构件发出的声音大小,又,不会象以往所知的共呜箱等框体式的扩音装置那样多种频率的振动混入框体内,可将发音体发出的振动音原封不动地传递至扩音构件,故可按照发音体发出的纯粹的振动音原样进行音压调节。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6所述的音响装置,由于在发音体与保持构件之间设置有防振材料,故在发音体与保持构件之间通过传递构件将从发音体发出的声音传递给保持构件,从其它部分传递来的声音则被防振材料遮断,因此,可有效地进行音压调节,并可得到良好的频率特性。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3为说明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中的音量调节杆的音量调节动作的局部侧面图,(a)表示中间音量的位置,(b)表示最低音量的位置。
图4为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中的音量调节杆的零件图,(a)是平面图,(b)是侧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中的音压调节凸轮构件的零件图,(a)是平面图,(b)是侧面图,(c)是表示凸轮高低变化的展开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音响装置实施例的正面图。
图7为同上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8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传递构件另一例的正面图,(a)表示传递构件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分开的状态,(b)表示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
图9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传递构件又一例的正面图,(a)表示传递构从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分开的状态,(b)表示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
图10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传递构件另一例的正面图,(a)表示构成传递构件的振动传递材料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分开的状态,(b)表示振动传递材料与发音体及其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
图11为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抵接时和分开时的频率特性测定结果的特性线图。
图12为表示适用于本发明的防振材料另一例的正面图。
图13为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传递构件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抵接时和分开时的频率特性测定结果的特性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作为本发明的音响装置即自呜琴装置的实施例。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侧面图。为了能看清内部的结构,将一部分剖切进行表示。符号10是上述实施例的自呜琴装置,作为发音体的自呜琴发音机构11设置在共呜体12内。另外,在说明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实施例时,作为自呜琴发音机构11示出了筒式自呜琴,但因筒式自呜琴的结构已为人们所公知,故省略具体说明。
在构成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构架13的基座14的下面,在不是同一线状的适当分开的距离处形成稳定面的3个部位立设有垂直状的与基座14一体的导向销15a、15b、15c。符号16是安装构件,作为共呜体12的一部分而一体形成,用于安装自呜琴发音机构11。导向销15a、15b、15c分别被插入设于安装构件16对应的3个部位的透孔17中进行定位。
在与基座14的对向侧,插通各导向销15a、15b、15c的透孔17形成有大径部17a,在基座14的下面与安装构件16之间收容有作为控制构件的分别弹簧常数不同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即,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夹装在大径部17a的底面17b与基座14的下面之间,由压接于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基座14下面和安装构件16的两端向双方分开的方向施加力。也就是说,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可控制从自呜琴发音机构11发音的振动能的传递。符号20是支轴,在导向销15a、15b、15c形成三角形的大致重心位置通过大致垂直于基座14下面的活络接头结合而固定。
支轴20游插于安装构件16对应位置上的贯通孔21中,并从安装构件16的反向面16a伸出。在伸出的支轴20的胴部20a嵌插着作为手动操作构件的杆22的轴孔22a(参照图4)。杆22将凸设于围绕轴孔22a的轮毂22b的座面22c与安装构件16的反向面16a滑接,并摆动自如地支承在支轴20上。并且,在杆22的轮毂22b上与座面22c的反向面,沿着轮毂22b外周并以轴孔22a为中心的对称位置的2个部位凸设有凸轮从动机构22d,与后述的变形装置的凸轮构件25形成对向(参照图4)。
作为变形装置,凸轮构件25在与杆22的轮毂22b对向的轮毂23的单面23a凸设有凸轮24,该凸轮构件25通过将支轴20嵌插在轮毂23的中心孔23b中,由螺入支轴20前端部的雄螺纹20b的螺母26进行支承。此时,螺母26的螺入位置设定成凸轮24的峰面24a与杆22的凸轮从动机构22d的顶点抵接,并且,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基座14的下面与安装构件16的对向面16b密合。支臂27从凸轮构件25的轮毂23的外周延伸,设置于长度方向中央的一端开口的U字槽28与设置于安装构件16的固定销30卡合而不能摆动,同时将凸轮24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定位。另外,16c是凸部。
下面说明通过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基座14与安装构件16的接触压调节来增减音量的动作。接触压通过使用手动操作构件的杆22将弹性体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的变形装置即凸轮构件25连动式进行调节。图2表示在图4(c)所示的凸轮24的展开图中、杆22的凸轮从动机构22d位于凸轮24的峰面24a的范围(75°~150°)的场合。即,凸轮构件25通过螺母26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的施力牵引支轴20,所有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处于压缩状态,将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基座14下面和安装构件16的对向面16b的整个面保持在密合位置。
此时,因自呜琴发音机构11与安装构件16整个面密合,故自呜琴装置10演奏时,自呜琴发音机构11发生的振动音能高效地传递至作为共呜体12一部分的安装构件16,可从共呜体12中获得本实施例的自呜琴装置10中的最大音量。
图3(a)表示转动操作杆22、凸轮从动机构22d位于从图4(c)展示图所示的凸轮24的峰面24a向谷面24c移行的斜面24b的范围(0°~75°)的场合。通过凸轮从动机构22d向谷面24c的方向移行,杆轮毂22b与凸轮构件轮毂23a的对向面相互接近,容许轴向伸长的变形或变位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分别在容许变位的范围内按照各弹簧常数自由伸长,一边向分开安装构件16的方向推压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安装构件16一边移动。通过该移动可缓和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的弹力,降低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的两端作用于基座14和安装构件16的接触压。这样,从自呜琴发音机构11来的振动难以传递,显示减小音量的倾向。另外,14a是凸部。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因分别的弹簧常数不同,故各位置处自呜琴发音机构11的基座14与安装构件16的接触压不同,例如,图3(a)表示安装着弹簧常数大的压缩螺旋弹簧18a的导向销15a的位置间隙大于安装着弹簧常数大的压缩螺旋弹簧18b、18c的导向销15b的位置间隙。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的合力一边向分开基座14的方向推压,一边使杆22及凸轮构件23与安装构件16一起沿着支轴20进行移动。凸轮构件23与螺母26压接,在凸轮斜面24b的各点平衡且稳定地进行支承。凸轮构件23与螺母26的滑接面26a形成球面座,使凸轮构件23与支轴20的结合具有自由度。
转动杆22,在图4(c)所示的凸轮24的展开图中,杆22的凸轮从动机构22d一旦向凸轮24的谷面24c方向移行,则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利用弹簧常数的分布从大的一方开始依次将导向销15a、15b、15c位置上的基座14与安装构件16的对向面间隙放大,随着杆22的摆动,最初在弹簧常数小的2个部位连结的部分进行线接触,逐渐地移行至弹簧常数最小的1个部位的点接触,由此可逐渐减小振动的传递效率,使音量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3个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具有分别不同的弹簧常数,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使3个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常数相同。另外,弹簧常数相同时,容易引起面接触状态不稳定,有时会发生高频振动音,故必须具有防止高频振动音发生的功能。例如,也可在基座14的下面(与安装构件16对向的面)设置3个部位的凸部(15A、15B、15C),将该凸部与安装构件16密接。
最后,当凸轮从动机构22d位于谷面24c时,基座14利用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赋于的合力支承成对向面完全与安装构件16分开的状态。这样,向共呜体12传递由自呜琴发音机构11发出振动的路径基本上只成为两端与基座14和安装构件16压接夹装的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因压缩螺旋弹簧18a、18b、18c是振动吸收构件,故除了由支轴20和螺母26形成的接触部分之外,自呜琴发音机构11发生的振动基本上不向共呜体12传递,音量为最小。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自呜琴装置一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例,对于其形状和结构等,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成要素的范围内,可对细部进行各种变更和零件的再构成等的改变。例如,接触压的调节可采用橡胶制的圆筒构件,以取代压缩螺旋弹簧、或者也可采用波形棒材的线接触和使用板簧的面接触。又,作为变形装置,也可使用螺钉构件以取代凸轮构件,在手动操作构件方面,除了杆之外,可适用盘和捏手之类的操作装置。
并且,作为共呜体,也可不使用木箱盒(壳体),而通过安装构件将板状构件安装在基座上。
又,对于通过控制构件将构架和所述安装构件的固定装置,在筒式自呜琴的实施例中作了说明,但该装置也可适用于盘式自呜琴,与机构的方式不发生关系。
在图6和图7中,符号101表示发音体。发音体111只要是能发音则无特别限定。本实施例采用了自呜琴机构。发音体101具有基座,该基座安装在相互平行且水平方向配置的2个中介构件102上。2个中介构件102通过兼用于防振材料的一对支承构件103将该长度方向两端部与扩音构件105连结。扩音构件105是板状构件,沿着该板状的扩音构件105的左右两侧缘固定着一对保持构件104,在该一对保持构件104的上端面通过所述支承构件103结合有2个中介构件102。
扩音构件105可由将板状构件缓慢弯曲成波状的构件构成。并且,为了保持该扩音构件105的弯曲状态,由所述保持构件104将扩音构件105的两侧面保持,扩音构件105的1个端面即图示的实施例中的上端面与发音体101连结。扩音构件105的材质可采用木材、厚纸、无纺布、合成树脂板、FFP、金属板或者由这些的复合材料构成的板状构件形成。扩音构件105通过将其弯曲成曲面,不使音响能扩散而向特定方向集中,可获得扩音效果。又,通过向扩音构件105位置端面的一部分传递从发音体发出的可听振动音,可获得扩音效果。
支承构件103未必一定是兼防振材料,例如也可使用木材,但最好是采用防振材料。作为防振材料,既可使用橡胶等的弹性体,也可使用一般性的冲击吸收材料。
在发音体101与扩音构件105之间,更正确地讲是在发音体101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与扩音构件105的上端面之间配置有传递构件106。传递构件106配置成与发音体101及扩音构件105可抵接或可分开。通过将传递构件106配置成与发音体101及扩音构件105可抵接或可分开,可对从发音体101传递至扩音构件105后再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节。又,通过改变传递构件106的材质、或者改变发音体101与扩音构件105的结合位置即通过改变发音体101与扩音构件105的抵接状态,可对从发音体101传递至扩音构件105后再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扩音构件105设置在杆的前端部,该杆可以设于1个中介构件102下端面的垂直方向的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回转,通过该杆的回转,传递构件106与发音体101(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及扩音构件105可抵接或可分开。由此可大幅度调节音压。又,传递构件106呈楔形,通过调节嵌入发音体101与扩音构件105间的强度等,调节发音体101与扩音构件105的抵接状态,可使向发音体101和扩音构件105传递的声音效率变化,可细微地调节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
又,传递构件106的材质采用金属之类的高密度材质、或者将与扩音构件105的连结位置置于发音体101的正下方,可增大音压。传递构件106的材质采用木材之类的低密度材质、或者将与扩音构件105的连结位置离开发音体101设置于支承构件103的旁边,可减小音压。由此可进行细微的音压调节。
图11表示在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传递构件106与发音体101(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及扩音构件105抵接时和分开时的频率特性测定结果。在图11中,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音压。由实线所示的曲线表示将传递构件106与发音体101(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及扩音构件105抵接时即从发音体101向扩音构件105传递可听振动音时的频率特性,虚线表示将传递构件106从发音体101及扩音构件105分开时即从发音体101向扩音构件105传递可听振动音被遮断时的频率特性。从图11的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可在整个可听频率区域中大致均一且高效地调节音压级。又,从图11的曲线中可以推断,通过调节传递构件106与发音体101及扩音构件105的抵接状态,可使从发音体101向扩音构件105的声音传递率变化,可细微地调节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
使发音体101或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与扩音构件105抵接或分开的传递构件可作各种形态变化。图8至图10表示传递构件的各种变形例。在图8至图10中,符号111表示发音体(或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符号151表示扩音构件。发音体111的下面与扩音构件151的上面以所定的间隙对向。传递构件进入该间隙中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并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分开。
图8示例的结构是将炮弹型的楔构成的传递构件161插入发音体111与扩音构件151间的间隙中,将发音体111与扩音构件151结合(参照图8(a))。并使传递构件161从上述间隙中分开(参照图8(b))。由此,可对从发音体111向扩音构件151的可听振动音的传递强度的高低进行切换,对发音的音压级的高低进行调节。传递构件161能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或分开,还可改变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的强度即可改变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的抵接状态。这样,可对从发音体101传递至扩音构件105后再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节。
图9示例的结构是在发音体111与扩音构件151间的间隙中的垂直面内轴支承着可回转的剖面呈椭圆形的传递构件162,如(a)所示,传递构件162为横向的姿势,可切换成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分开的状态,如(b)所示,传递构件162为立起的姿势,可切换成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发音体111与扩音构件151结合的状态。该例也可对发音的音压级的高低进行切换。又,可改变传递构件162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的强度即可改变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的抵接状态,可对从发音体101传递至扩音构件105后再从扩音构件105发出的声音大小进行调节。
图10示例的结构是在发音体111与扩音构件151间的间隙中的垂直面内轴支承着可回转的圆板形的传递构件163,传递构件163包括穿过圆的中心并横跨直径方向的振动传递材料164;以及从两侧夹持该振动传递材料164、与振动传递材料164一起形成外周圆形的防振材料165,圆形的外周始终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如图10(a)所示,传递构件163能以振动传递材料164横向的姿势切换成防振材料165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的状态,和图10(b)所示,以振动传递材料164纵向的姿势切换成振动传递材料164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的状态。在图10(a)所示的状态下,可听振动音不容易从发音体111传递至扩音构件151,发出的音压级低。在图10(b)所示的状态下,可听振动音从发音体111传递至扩音构件151的效率高,发出的音压级高。又,采用图10的示例,通过对构成传递构件163的振动传递材料164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抵接状态即振动传递材料164相对于发音体111及扩音构件151的接触角度进行调节,可对从发音体111向扩音构件151的可听振动音的传递强度进行调节,由此可连续对音压级进行调节。
又,防振材料除了弹性体和冲击吸收材料之外,也可设置如图12所示的金属棒或金属板弯曲的防振材料130。在此场合,弯曲部位数不作限定,作为金属材质,不特别限定于铝、铁等。
图13表示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传递构件106与发音体101(或与其实质一体的中介构件102)及扩音构件105抵接时和分开时的频率特性测定结果。与上述图11的说明一样,从图13的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可在整个可听频率区域中大致均一且高效地进行音压级调节。
并且,虽然未图示,但通过设置2个以上的隔有中介物的弯曲状构件可提高振动遮断效果。
权利要求
1.音响装置,包括发音体和具有安装该发音体的安装构件的共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体的构架和所述安装构件通过控制构件进行固定,所述控制构件可对所述发音体发生声音的振动能的传递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安装成可调节所述发音体的构架与所述安装构件的接触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构件是弹性体,设置在2个部位以上的场合包含不同尺寸、形状、弹性率以及安装条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装置和与该变形装置连动的手动操作构件的配合动作对所述接触压进行调节。
5.一种音响装置,包括发音体;将该发音体发出的可听振动音放大的扩音构件;支承该扩音构件的保持构件;以及将发音体发出的振动向扩音构件传递的传递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构件设置成可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抵接或分开,并且,通过改变与发音体及扩音构件的抵接状态,可调节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传递后再从扩音构件发出的声音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音体与所述保持构件之间设置有防振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扩音构件是板状构件,所述保持构件固定在扩音构件的侧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体是自呜琴机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音体被安装在中介构件上,在所述中介构件与扩音构件之间配置有传递构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材料呈弯曲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音响装置,包括发音体(1);将该发音体(1)发出的可听振动音放大的扩音构件(5);支承扩音构件(5)的保持构件(4);以及将发音体(1)发出的振动向扩音构件(5)传递的传递构件(6),其特征在于,传递构件(6)设置成可与发音体(1)及扩音构件(5)抵接或分开,并且,通过改变与发音体(1)及扩音构件(5)的抵接状态,可调节从发音体(1)向扩音构件(5)传递后再从扩音构件(5)发出的声音大小。通改进从发音体向扩音构件的振动传递部的构造,可获得不受弹性构件等材质的左右、可有效地进行音压调节的音响装置。
文档编号G10F5/00GK1469341SQ0314238
公开日2004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5日
发明者宫本克纪, 吉村克彦, 伊坂明彦, 上野升, 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