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线提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379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线提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族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线提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民族乐器中,二胡是最具有表现力的弦乐器,它简单易学、轻便灵活,可与其它乐器合奏、也可独奏,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欣赏能力的提高,二胡的演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其主要缺点有音域有限,许多情感变化剧烈,旋律起伏较大的乐曲无法演奏;由于音域及演奏技巧的局域性,无法提高二胡曲的水平及演奏现代乐曲。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二胡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既能保持二胡的民族特色又能扩大音域和丰富演奏技巧的三线提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三线提胡包括弦弓1、弦杆2、弦线调节旋轴3,弦线A、弦线B、弦线C和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弦线下定位马8、共鸣箱9、震动膜10;所述的弦杆2上部置有弦线调节旋轴3,弦杆2下端与共鸣箱9连接,所述的弦弓1由弓毛和弓杆组成,所述的弦线A、弦线B、弦线C由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和弦线下定位马8分隔并定位,弦线A、弦线B、弦线C之间的间距小于2cm大于弦弓1弓毛直径,弦线C高出弦线A和弦线B所构成的平面1cm至2cm,弦弓1的弓毛13置于弦线A和弦线B之间,弓杆14位于弦线A外部。
所述的弦线A、弦线B和弦线C之间的间距为0.8cm至1.4cm。
所述的弦线C高出弦线A和弦线B所构成的平面1.2至1.5cm。
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8由琴马19和左马脚17、右马脚18组成,琴马19上部开有三道弦线槽16,即线槽A、线槽B和线槽C,弦线槽16之间的间距和高低与弦线之间的间距和高低相同,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琴马)下部左右两端由左、右马脚支撑,琴马19通过马脚安放在震动膜中部上。
所述的左、右马脚为椭圆形,且左马脚大于右马脚,线槽A和线槽B底部至震动膜的高度为0.3至1cm。琴马长度为1.7至2.4cm。
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由硬质板材制成并固定在弦杆2上部,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上开有三个通孔或沟槽,三条弦线可分别穿过通孔15或沟槽,三个通孔15或沟槽在A、B线平面上的间距略小于琴马线槽之间的距离,C线的高度则与琴马相同。
所述的共鸣箱9分为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上半部近似于普通二胡的共鸣箱9,其前后端均镂空、前端镂空部位贴有震动膜10,下半部为长方体箱形,其前端密封,后端镂空,上、下半部之间相通并连接成一整体。
所述的弦杆2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
所述的弦线A、弦线B、弦线C的下端固定点位于所述的共鸣箱下半部12底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为在现有二胡的基础上,将弦线由二条变成三条,扩大了高低音域,上定位马(千斤)比普通二胡上移,使弦线的发音长度相对拉长。有利于提高弦线的震幅,增大音量和改善音质;共鸣箱比普通二胡扩大了二分之一左右,增强了音量及改善了低音效果,由于共鸣箱的扩大,可使弦线的起点(固定点)至琴马的距离拉长,减轻了弦线对震动膜的压力,使弦线的压力与震动膜的强力更好平衡,使震动膜发出的声音宏亮有力;在演奏技巧上,空弦固定为C调,A、B、C、三弦可分别定为G、D、A音,适合任何曲调演奏及变调演奏,演奏时,可单弦演奏也可和弦演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线提胡,既保持二胡的特有音色,又比二胡音域更加宽广、运弓灵活、变化多样、可和弦演奏,也可单弦演奏,有利于发展民族音乐使其进一步与现代音乐接轨及促进胡琴的作曲、演奏技巧的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三线提胡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三线提胡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上定位马(千斤)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下定位马结构示意视图;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共鸣箱结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弦杆结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上定位马结构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的共鸣箱结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的共鸣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弦弓;2、弦杆;3、弦线调节旋轴;4、弦线A;5、弦线B;6、弦线C;7、弦线上定位马(千斤);8、弦线下定位马;9、共鸣箱;10、震动膜;11、共鸣箱上半部;12、共鸣箱下半部;13、弓毛;14、弓杆;15、通孔或沟槽;16、弦线槽;17、左马脚;18右马脚;19琴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至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三线提胡包括弦弓1、弦杆2、弦线调节旋轴3,弦线A、弦线B、弦线C和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弦线下定位马8、共鸣箱9、震动膜10;所述的弦杆2上部置有弦线调节旋轴3,弦杆2下端与共鸣箱9连接,所述的弦弓1由弓毛和弓杆组成,所述的弦线A、弦线B、弦线C由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和弦线下定位马8分隔并定位,弦线A、弦线B、弦线C之间的间距小于2cm大于弦弓1弓毛直径,弦线C高出弦线A和弦线B所构成的平面1cm至2cm,弦弓1的弓毛13置于弦线A和弦线B之间,弓杆14位于弦线A外部。
所述的弦线A、弦线B和弦线C之间的间距为0.8cm至1.4cm。
所述的弦线C高出弦线A和弦线B所构成的平面1.2至1.5cm。
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8由琴马19和左马脚17、右马脚18组成,琴马19上部开有三道弦线槽16,即线槽A、线槽B和线槽C,弦线槽16之间的间距和高低与弦线之间的间距和高低相同,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琴马)下部左右两端由左、右马脚支撑,琴马19通过马脚安放在震动膜中部上。
所述的左、右马脚为椭圆形,且左马脚大于右马脚,线槽A和线槽B底部至震动膜的高度为0.3至1cm。琴马长度为1.7至2.4cm。
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由硬质板材制成并固定在弦杆2上部,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上开有三个通孔或沟槽,三条弦线可分别穿过通孔15或沟槽,三个通孔15或沟槽在A、B线平面上的间距略小于琴马线槽之间的距离,C线的高度则与琴马相同。
所述的共鸣箱9分为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上半部近似于普通二胡的共鸣箱9,其前后端均镂空、前端镂空部位贴有震动膜10,下半部为长方体箱形,其前端密封,后端镂空,上、下半部之间相通并连接成一整体。
所述的弦杆2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
所述的弦线A、弦线B、弦线C的下端固定点位于所述的共鸣箱下半部12底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为在现有二胡的基础上,将弦线由二条变成三条,扩大了高低音域,上定位马(千斤)比普通二胡上移,使弦线的发音长度相对拉长。有利于提高弦线的震幅,增大音量和改善音质;共鸣箱比普通二胡扩大了二分之一左右,增强了音量及改善了低音效果,由于共鸣箱的扩大,可使弦线的起点(固定点)至琴马的距离拉长,减轻了弦线对震动膜的压力,使弦线的压力与震动膜的强力更好平衡,使震动膜发出的声音宏亮有力;在演奏技巧上,空弦固定为C调,A、B、C、三弦可分别定为G、D、A音,适合任何曲调演奏及变调演奏,演奏时,可单弦演奏也可和弦演奏。
实施例2,参照图6、图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弦杆头部分为龙头形状,如图6所示;相应的上定位马表面开有三道沟槽,如图7所示;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的共鸣箱形状如图8所示;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所述的共鸣箱形状如图9所示,其余条件同实施例1或实施例2。
权利要求1.一种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线提胡包括弦弓(1)、弦杆(2)、弦线调节旋轴(3),弦线A(4)、弦线B(5)、弦线C(6)和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弦线下定位马(8)、共鸣箱(9)、震动膜(10);所述的弦杆(2)上部置有弦线调节旋轴(3),弦杆(2)下端与共鸣箱(9)连接,所述的弦弓(1)由弓毛和弓杆组成,所述的弦线A(4)、弦线B(5)、弦线C(6)由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和弦线下定位马(8)分隔并定位,弦线A(4)、弦线B(5)、弦线C(6)之间的间距小于2cm大于弦弓(1)弓毛直径,弦线C(6)高出弦线A(4)和弦线B(5)所构成的平面1cm至2cm,弦弓(1)的弓毛(13)置于弦线A(4)和弦线B(5)之间,弓杆(14)位于弦线A(4)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线A(4)、弦线B(5)和弦线C(6)之间的间距为0.8cm至1.4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线C(6)高出弦线A(4)和弦线B(5)所构成的平面1.2至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8)由琴马(19)和左马脚(17)、右马脚(18)组成,琴马(19)上部开有三道弦线槽(16),即线槽A、线槽B和线槽C,弦线槽(16)之间的间距和高低与弦线之间的间距和高低相同,所述的弦线下定位马(琴马)下部左右两端由左、右马脚支撑,琴马(19)通过马脚安放在震动膜中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马脚为椭圆形,且左马脚大于右马脚,线槽A和线槽B底部至震动膜的高度为0.3至1cm。琴马长度为1.7至2.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由硬质板材制成并固定在弦杆(2)上部,所述的弦线上定位马(千斤)(7)上开有三个通孔或沟槽,三条弦线可分别穿过通孔(15)或沟槽,三个通孔(15)或沟槽在A、B线平面上的间距略小于琴马线槽之间的距离,C线的高度则与琴马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鸣箱(9)分为上半部(11)和下半部(12),上半部近似于普通二胡的共鸣箱(9),其前后端均镂空、前端镂空部位贴有震动膜(10),下半部为长方体箱形,其前端密封,后端镂空,上、下半部之间相通并连接成一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杆(2)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线提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弦线A(4)、弦线B(5)、弦线C(6)的下端固定点位于所述的共鸣箱下半部(12)底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线提胡,包括弦弓、弦杆、弦线调节旋轴,弦线A、B、C和弦线上定位马(千斤)、弦线下定位马、共鸣箱、震动膜;其既保持二胡的特有音色,又比二胡音域更加宽广、运弓灵活、变化多样、可和弦演奏,也可单弦演奏,有利于发展民族音乐使其进一步与现代音乐接轨及促进胡琴的作曲、演奏技巧的提高。
文档编号G10D1/00GK2667610SQ20032011842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4日
发明者吴春泽 申请人:吴春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