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把来自光源的光展开输出到发光面整体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液晶背光等的光源,使用使来自作为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光呈面状发光的面发光装置。该面发光装置这样构成从具有相对的主面的导光板的一个端面入射来自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光,使光从该导光板的一方的主面整体被射出。
即,如图20的平面图所示的那样,在外框903中设有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并由透过性树脂构成的导光板901、设置成与该导光板901的端面相对的发光二极管902、设在导光板的第二主面侧的反射体(未图示),来自发光二极管902的光从导光板901的一方的主面整体而射出。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面发光装置中,从发光二极管902所输出的光随着导光板901传播而减少,随着远离光源,光量减少,因此,在作为反射面的第二主面上形成光扩散点图形,而得到均匀的面发光。该光扩散点图形通过随着远离光源而使点的密度或者各点的面积逐渐增加等,使光扩散点占据的面积逐渐增加,来谋求发光面内的辉度的均匀化。
图21是表示在日本第271893/1996号发明专利公开公报中所揭示的导光板反射面的光扩散点图形的平面图,在该例中,随着远离光源101,逐渐扩大点102的面积,随着远离光源,使光扩散点占据的面积的比例逐渐增加。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21所示的现有例子的光扩散点图形中,存在由光扩散点的排列所引起的辉线发生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实现来自发光面的均匀发光并且能够抑制辉线的发生的导光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使上述点排列,来使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的多条纵线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的间隔被设定为在相邻的带状区域之间互不相同。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在相邻的上述带状区域间,使纵线的间隔互不相同,因此,纵线不会在较长距离上构成一条直线,而防止辉线的发生。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使上述点排列,来使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的多条纵线等间隔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带状区域之间,使上述点排列成在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和在另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不构成一条直线。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排列上述点,以便于在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和在另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不构成一条直线,因此,纵线不会在较长距离上构成一条直线,而防止辉线的发生。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和第二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把上述点排列成形成与上述纵线垂直的多条横线,根据该带状区域的点的分布密度来设定上述纵线间的间隔和上述横线间的间隔。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并且,该带状区域在相邻的区域间具有互不相同的点分布密度,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上述点排列成大致正方形的方格的方格点。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该带状区域在相邻的区域间具有互不相同的点分布密度,并且,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上述点排列成大致正方形的方格的方格状,因此,在上述相邻的区域间,由点所形成的方格间隔互不相同。
因此,该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由点所形成的纵线的间隔在相邻的带状区域间互不相同,因此,与上述第一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相同,纵线不会在较长距离上构成一条直线,而防止辉线的发生。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第一至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上述各带状区域中的点的分布密度最好被设定为对应于从上述光源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衰减量越大的区域点分布密度越高,由此,能够得到均匀的面发光。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第一至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在位于上述光源所设置的端面的两侧的反射面的一部分中,上述点被随机配置,以便于成为根据光的衰减量所设定的密度。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第一至第三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上述点最好分别具有凹部和凸部,由此,能够由各点使光更有效地散乱。
而且,上述各点可以由凸部和形成在该凸部的周围的凹部所构成,也可以由凹部和形成在该凹部的周围的凸部所构成。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发明所涉及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在反射面中,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并且,在其相邻的带状区域之间,在较长距离上纵线不会形成一条直线,因此,能够防止辉线的发生。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辉线的发生显著的部分,能够随机地配置点,以便于满足必要的点密度,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辉线的发生。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实现来自发光面的均匀的发光并且能够抑制辉线的发生的导光板。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1的导光板的反射面上所形成的点的分布的平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一部分51的平面图;图3是表示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导光板的反射面上形成的点的点密度曲线的曲线图;图4是在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点图形的设定方法中,在各带状区域中形成方格时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导光板的反射面上所形成的点的分布的平面图;图6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2的区域53中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中的步骤S3中所决定的各区域形成的点的必要个数的一览表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中的步骤S4中把导波路径的反射面切成网格的例子的平面图;图9(a)是表示在实施例2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中的步骤S5中描绘与能够在各块中所排列的最大个数的点形状相对应的圆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在步骤S6中通过在各块中从在步骤S5中最密填充的圆中随机删除多余的圆而剩余的必要个数的圆的状态的图;图10(a)是表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变形例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中,设定配置点的位置,以使在被网格分割的各块中点不会相互重合而填充最大个数的点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在设定使点被配置的位置的各块中,在位置上随机配置点以使点的个数成为在步骤S3中决定的必要个数之后的状态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区域53的范围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在实施例2中,在与图11不同的范围中所设定的区域53的平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2中光的行进的平面图;图14(a)~图19(a)是表示能够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导光板的点的形状的截面图;图14(b)~图19(b)是表示能够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导光板的点的形状的平面图;图20是一般的面发光装置的平面图;图21是表示现有的导光板的反射面上所形成的点图形的一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进行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导光板在与作为一方的主面的出射面相对的作为另一方的主面的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便于满足规定的分布,由此,构成为从光源所输入的光从出射面被均匀地出射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通过本申请特有的点图形来实现上述规定的分布。
即,在本实施例1的导光板中,在反射面中,除了位于光源10所设置的端面的两侧的角部52a、52b之外,在反射面的主要部分中按以下那样形成点。
而且,图1是表示在导光板的反射面上所形成的点的分布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一部分(使用51的标号来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图。
(具有一定的点密度的带状区域)
第一,在本实施例1的反射面中,如图2那样,点被配置成使具有一定的点密度的区域形成为带状。
形成为该带状的各带状区域Rk(k=1,2,3,…,n),通过在图3所示的点密度曲线C1中,每当点密度增加ΔDy时设定边界来进行定义。
而且,各带状区域Rk的点密度可以设定为例如作为分别与各区域对应的点密度曲线C1上的最大点密度和最低点密度的平均值的点密度Dk,在各带状区域Rk内,形成点以使点密度为一定的(在该带状区域Rk内,对于任一部分,点密度为Dk)。
即,带状区域Rk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被定义。
而且,在本实施例1中,各带状区域Rk的宽度ΔLxk与导光板的长度相比被设定得足够小,在各带状区域Rk内,即使把点密度设定为一定,实质上,本实施例1的点密度可以视为与根据图3的点密度曲线C1进行设定的情况相同。
(各带状区域Rk中的点的排列)在本实施例1的各带状区域Rk中,如图2所示的那样,点排列成在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上(在本实施例1中为与导光板的纵向相一致的方向)形成纵线1k。
而且,在各带状区域Rk中,点排列成形成与纵线1k垂直的多条横线2k。
在此,纵线1k间的间隔和横线2k间的间隔被设定为满足该带状区域Rk所要求的点的分布密度Dk。
(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间应当满足的点排列条件)在本实施例1中,在各带状区域Rk中通过点排列所形成的纵线1k间的间隔被设定为与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1中通过点排列所形成的纵线1k+1间的间隔不同。
而且,在相邻的两个带状区域Rk,Rk+1间,排列点,以便于在一方的带状区域Rk中由点所形成的纵线1k和在另一方的带状区域Rk+1中由点所形成的纵线1k+1不构成一条直线。
而且,在本发明中,最好增大辉线易于发生的部分的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的距离,由此,更有效地抑制了辉线的发生。这样,在导光板的反射面中,在光源的光轴的延长线附近,设定成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位于带状区域Rk的相邻的纵线1k的中心线上。
这样,在本实施例1中,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之间,把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之间的间隔和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不同,并且,排列成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和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不构成一条直线,由此,所排列的点在较长的距离上不会形成一条直线,因此,能够防止辉线的发生。
即,在本实施例1中,在各带状区域Rk中,点排列在直线上,但是,各带状区域Rk被限制在有限的区域中,因此,所排列的点在较长的距离上不会形成一条直线,在各带状区域Rk中,即使点排列在直线上,由此,被看出的辉线不会产生。
这样,在本实施例1中,在各带状区域Rk内,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由此,防止了点的偏移,在相邻的带状区域间,使排列规则互不相同,由此,防止了辉线的发生。
其中,在本实施例1中,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之间,设定为使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之间的间隔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之间的间隔,并且,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和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不会构成一条直线,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设定各带状区域中的纵线的位置,以便于满足任一方的条件。
即,在带状区域Rk,Rk+1之间,当设定为使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之间的间隔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之间的间隔不同时,即使跨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之间,一部分的点构成一条直线,也几乎不会在3个带状区域Rk,Rk+1,Rk+2之间相互构成一条直线。这样,在本发明中,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之间,仅设定为使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之间的间隔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之间的间隔不同,就能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一个带状区域Rk内,例如,在把点排列成使中央部附近的纵线1k间的间隔与其两侧的部分上的纵线1k间的间隔不同的情况下,只要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不构成一条直线,能够得到与本实施例1相同的作用。
(反射面的角部52a、52b中的点配置)在本实施例1的导光板中,在反射面上,在位于光源10所设置的端面的两侧的角部52a、52b中,随机进行配置以使点成为规定的密度。
因光源的指向性而使光不能传导,因此,角部52a、52b是变暗的部分,因此,与其他部分相比,需要提高点密度,不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排列,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随机地配置点。
在此,角部52a、52b可以在按照与带状区域相同的规则来配置点之后,进一步实现规定的密度的随机配置,来随机地追加点。
下面对本实施例1的点的排列图形的设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骤)在本方法中,首先,考虑适用于导光板的形状以及实际形成点时的制造方法,来决定点的尺寸。
(第二步骤)接着,设定反射面中的各位置的面积率(每单位面积上点占据的面积的比例),以使发光面中的发光强度在面内为均匀的。在此,面积率根据从光源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来进行设定,光的衰减量越大处,面积率越大。
而且,根据该面积率和在步骤1中所决定的点的尺寸,来制作点密度曲线(图3所示的C1)。
(第三步骤)接着,根据在第二步骤中制作的点密度曲线(图3所示的C1),每当点密度增加ΔDy时,设定边界,由此,来定义带状区域Rk(k=1,2,3,…,Rn),把各带状区域Rk的点密度设定为例如作为在与各区域分别对应的点密度曲线C1上的最大点密度和最低点密度的平均值的点密度Dk。
(第四步骤)接着,根据对各区域所设定的点密度Dk,如图4所示的那样,把各带状区域Rk进一步分割成方格,在各个方格Lak的中心配置一个点。即,对各个方格Lak分别形成一个点,由此,设定各方格Lak的大小,以便于在带状区域Rk中实现点密度Dk。
更具体地说,首先,通过下式(1)来求出各方格的面积SLa,由该求出的面积的平方根来决定各方格的一边的长度P(式(2))面积SLa=(单位面积)/(点密度Dk) (1)方格的一边的长度 当按以上那样来决定点排列时,在相邻的带状区域Rk,Rk+1之间,由于点密度互不相同,则方格的一边的长度也不同,设定为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之间的间隔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之间的间隔不同。
由此,能够使点排列成带状区域Rk的纵线1k与带状区域Rk+1的纵线1k+1不构成一条直线,能够防止辉线的发生。
而且,当按这样来设定点排列时,在相邻的带状区域中,虽然可能存在一部分的点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但是,在概率上几乎不会出现在3个带状区域中相互构成一条直线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被看出的辉线的发生。
而且,不言而喻,按上述那样配置的点构成把分割各带状区域的方格的中心作为方格点的新的方格。
在以上的实施例1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中,除了角部52a、52b之外,在反射面整体上定义带状区域,由此来排列点。
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反射面中接近于光源的辉线的发生特别显著的部分(例如,图1中用51表示的部分)中,可以配置点,以便于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辉线的发生。
实施例2下面对实施例2的导光板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2的导光板,如图5所示的那样,随机配置光源10所设置的端面侧的点排列,与实施例1的导光板相比,更有效地防止了辉线的发生。
具体地说,在实施例2的导光板中,光源10所设置的端面侧的点随机地进行配置光源10的前方的区域53和位于该区域53两侧的角部54a、54b的点配置,以便于满足规定的点密度,除了区域53以及角部54a、54b之外,区域57(远离光源10所设置的端面的区域)的点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例2中的区域53以及角部54a、54b的点配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2的导光板反射面的光扩散点图形中,其特征在于,在区域53中,具有这样的分布随机地配置点,以便于对应于从光源10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距光源10越远,点密度越大,并且,点不在直线上并排,由此,抑制了导光板的出射面(特别是光源10附近)上的辉线的发生。
而且,在实施例2中,根据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3的点密度曲线来设定区域53的点密度。
下面参照图6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例2中的区域53的光扩散点图形的制作方法。
在本制作方法中,在步骤S1中,输入包含导光板的形状、光的入射位置(设置光源的位置)以及点的形状和尺寸的在制作光扩散点图形中所需要的与导光板相关的数据。
接着,在步骤S2中,根据与在步骤S1中所输入的导光板相关的数据(导光板的形状及点的形状和尺寸),来决定导光板反射面中的纵横的分割数。
在此,在该纵横的分割数的决定中,把分割后的各区域的一边分别设定为点的直径的倍数或者大致倍数。这样,能够在各区域中无间隙地形成点,并且,即使在相邻的区域之间,能够使点间的间隙没有。
而且,在本发明中,决定分割数,以便于能够使点密度平滑地变化,最好,使决定的纵横的分割数所分割的区域大致称为正方形,并且,能够在所分割的区域中形成的点的最大数满足以下的关系。
即,在点是圆形的情况下,进行网格分割,以使能够配置在各区域中的点的最大个数与点的直径的乘积为5~10(mm个)。
而且,在点为正方形的情况下,进行网格分割,以使能够配置在各区域中的点的最大个数与点的一边的乘积为5~10(mm个)。
当表示该步骤S2的处理的一例时,例如,在导光板的尺寸为纵66mm,横18mm,点的直径为60μm的圆形的情况下,为以下那样首先,根据上述关系,作为区域内的最大点数的最佳范围,可以是83个~167个((5~10)mm个/0.06mm)。
接着,根据该最大点数的最佳范围,作为在大致正方形的区域的一边上排列的点的最佳个数可以是9~13个。
把这样的区域的纵横的各自的一边上排列的最佳点的个数(9~13个)与点径0.06mm相乘所得到的值作为标准,作为各区域的一边的值来设定最佳范围。
例如,在上述尺寸的导光板的情况下,把纵向进行100等分,纵向的一边成为0.660mm,把横向进行30等分,横向的一边成为0.600mm。
当这样进行分割时,在各区域中,当在纵向上排列11个点,在横向上排列10个时,能够在各点上没有间隙地排列110个点。而且,当这样进行分割时,在相邻的区域之间,能够排列点,以使在点间不形成间隙。
在步骤S3中,对应于导光板中的光的衰减量来决定在步骤S2中进行分割的各区域中形成的点的必要个数。
具体地说,制作与导光板中的光的衰减量相对应的密度函数,根据该密度函数来决定在各区域中形成的点的必要个数。
该密度函数表示导光板反射面中的距光源的距离及方向(即,反射面中的位置)所对应的点的密度分布,在接近于光的衰减小的光源处变小,在远离光的衰减大的光源处变大。而且,密度函数存在这样的倾向在与光源的光轴的角度较大处,密度变大,在与光源的光轴的角度较小处,密度变小。
当存在多个光源时的密度函数可以根据全部合计对应于各个光源而制作的密度函数来制作。
在图7中表示了在步骤S3中所决定的各区域中形成的点的必要个数的一览表的一例(纵横进行5等分的例子)。而且,在图7的例子中,在第一行的3列的前方设置光源。
在步骤S4中,例如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在导光板的反射面中,切割出与在步骤S2中所决定的分割数相对应的网格,制作与各个分割区域相对应的块。
而且,在图8中,表示了与图7相对应被分割成5×5的25个的块M11~M55的网格的例子。
而且,在步骤S5中,如图9(a)所示的那样,描绘出可以在各块中所排列的最大个数的与点形状相对应的直径R的圆(简单地称为点21)(最密填充配置)。
接着,在步骤S6中,如图9(a)所示的那样,通过在各块中从步骤S5中进行最密填充的点21中随机地删除多余的点,而留下相对于在各块中所需要的个数(与各自的块相对应,在步骤S3中所决定的个数)的点21。
由此,在各块中形成与随机地描绘的必要个数的点相对应的圆。
这样,能够制作具有这样的分布的光扩散点图形随即进行配置,以使与从光源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相对应,距光源越远,密度越大,并且,点不会排列在直线上。
在以上的实施例2中,在步骤S5和步骤S6中,在全部的块中描绘了最大个数的圆之后,移到步骤S6,对每块依次从最密填充的圆中随机地删除多余的圆,在步骤S5中在一个块中描绘了最大个数的圆,接着,在步骤S6中从描绘该最大个数的圆的块中随机地删除多余的圆,然后,对每个块重复步骤S5和步骤S6。
实施例2的变形例在以上的实施例2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中,在步骤S5中,在各块中被排列成与点相对应的圆,在步骤S6中,从所排列的圆中随机地抽取多余的圆,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按以下那样取代步骤S5、步骤S6。
即,如图10(a)所示的那样,设定配置点的位置22,以便于在被进行网格分割的各块中,点不会相互重叠,而能够装填最大个数的点。
如图10(b)所示的那样,在设定了点所配置的位置的各块中,在位置上随机地配置直径R的点21,以使点的个数成为在步骤S3中决定的必要个数。
由此,能够制成具有随机地配置成这样的分布的光扩散点图形对应于从光源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距光源越远,密度越大,并且,点不在直线上并排。
根据以上实施例2和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能够简单、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制成可以抑制出射面的辉线的发生的光扩散点图形。
而且,根据以上实施例2和实施例2的变形例的光扩散图形制作方法,能够容易地实现光扩散点图形的修正。
在以上的实施例2中,作为圆形来说明点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例如方形等其他形状。
这样,也能得到与实施例2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此情况下,例如,在根据步骤S1~S6所制成的光扩散点图形中,可以形成由方形点构成的光扩散点图形,以使实际形成各圆形的点的中心的方形的点的中心相一致。
而且,在以上的实施例2中,对这样的制作光扩散点图形的方法进行了说明把点形状作为圆形,并且,在点间没有间隙地设置点1,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即使在实际形成例如以一定间隔所形成的直径r的点(r<R)的情况下,也能适用。
而且,在此情况下,例如,在根据步骤S1~S6所制成的光扩散点图形中,可以形成由具有一定的间隙的点构成的光扩散点图形,以使没有间隙地形成的直径R的圆形的点1的中心与实际形成的直径r小于R的圆形的点的中心相一致。
在此情况下,最接近而形成的相邻的点间的间隔在同一块内以及相邻的块之间成为(R-r)。
(使用随机配置的区域53的设定)在实施例2中,随机配置点的区域53例如按以下这样进行设定如上述那样,实施例2为特别是在易于发生辉线的场所使用点的随机配置的方案。
这样,若考虑到在导光板中容易发生辉线场所是处于距光源10一定距离内的部分,则通过以光源10的发光点为中心的圆,能够定义随机配置点的位置。
具体地说,如图11所示的那样,以光源10所设置的一端面中央为中心,例如,描绘等于导光板的宽度的直径的半圆C53,把该半圆C53内部的除了角部54a、54b之外的部分定义为随机配置点的区域53。在该范围内定义区域53,当在该区域53和除了角部54a、54b之外的其他部分使用实施例1中说明的排列时,在导光板的发光面中得到了极高的辉度的均匀性。
在此,从半圆C53内除去角部54a、54b的理由是角部54a、54b在光源10的指向性的关系下是难于发生辉线的部分。在该角部54a、54b中,在光源10具有指向性的关系的基础上,与其他部分相比,是变暗(光的衰减量较大)的部分,因此,最好根据该光的衰减量来增多点。
而且,在角部54a、54b中,在满足点密度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地配置点,也可以规则地配置点。
而且,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定义随机配置点的区域53时,辉线容易发生的部分是例如根据光源的指向特性等而变化的部分,根据光源的特性,半圆C53的直径可以适当地小于导光板的宽度。
而且,在本实施例2中,可以按图12所示的那样来定义区域53,来取代图11所示的扇形的区域53。
即,在图12中,可以根据作为图11中说明的半圆C53的切线的与光源所设置的端面相平行的区域边界线T53,而定义从作为光源侧的区域所定义的区域除去角部54a、54b后的部分作为区域53。
而且,在此情况下,区域53可以通过使区域边界线T53进一步从光源远离0~5mm的区域边界线T53a来进行定义。
在从按上述那样所定义的区域53远离光源的部分(在图13中,使用58的标号表示的部分)中,如图13所示的那样,由侧面所反射的光与从光源直射的光相混合,而抑制了辉线的发生。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在由于光源的指向特性等的影响而使辉线的发生特别显著的部分中,随机配置在实施例2中表示的点,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辉线的发生。
变形例(点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点可以是由凹部构成的点,也可以是由凸部构成的点,可以使用下述的各种形状的点。
下面参照图14(a)、(b)~图19(a)、(b)来对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优选的点形状进行说明。其中,图14(a)~图19(a)是截面图,图14(b)~图19(b)是平面图。
而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图14(a)、(b)~图19(a)、(b)所示的点形状,即使是除此之外的形状也能使用。
下面对各图所示的形状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14(a)、(b)是由从反射基准面Rf凹下的比较单纯的凹部所形成的点,本形状的点是容易制作的。
而且,图15(a)、(b)是从反射基准面Rf突起的峰形成为环形的点,图16(a)、(b)是在由图14(a)、(b)的凹部构成的点中,周围突起的点,图15(a)、(b)和图16(a)、(b)的点与图14(a)、(b)的由单纯的凹部构成的点相比,具有较高的光散射效果。
图17(a)、(b)是由从反射基准面Rf突起的比较单纯的凸部所形成的点,该形状的点容易制成。
而且,图18(a)、(b)是在从反射基准面Rf凹下的点中,中央部突起的点,图19(a)、(b)是在由图17(a)、(b)的凸部构成的点中,周围凹下的点。该图18(a)、(b)和图19(a)、(b)的点与图17(a)、(b)的由单纯的凸部构成的点相比,具有较高的光散射效果。
在图15(a)、(b)、图16(a)、(b)、图18(a)、(b)、图19(a)、(b)所示的一个点中具有凸部和凹部的光散射能力较高的点,通过例如在把顶端尖锐的针压到树脂板上而形成凹部时该凹部的周围突起的情况,能够比较简单地制作,通过压下条件的管理,能够确保高的再现性。而且,该方法能够用于具有多个针的金属模具,而能够大量生产。
在本发明中,当利用由于上述点的形状而使点的光散射能力不同的结果时,在实施例1和2中说明的点密度和排列上,进一步包含各点的形状,能够调整发光面的各部分中的辉度。这样,可以通过点密度和排列以及调整,来实现更微妙的发光面的辉度调整。
特别是,在光的光量通常会变少的角部54a、54b和远离光源的光量很少变暗的部分等中,仅通过点密度和排列仍不能充分提高辉度,在这样部分中,通过点的形状来有效地进行光的扩散,由此,能够提高发光辉度。
而且,在图14(a)、(b)~图19(a)、(b)中,表示了平面形状使用圆形的点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方形或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在实施例1和2中,在使用圆形的点的情况下,点密度最好设定为10~78.5%,在使用方形的点的情况下,点密度最好设定为10~100%。
而且,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需要的光的散射量在每个区域中使点的形状有所不同,由此,能够使发光面上的发光辉度更均匀。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其特征在于,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使上述点排列,来使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的多条纵线大致等间隔地形成,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的间隔被设定为在相邻的带状区域之间互不相同。
2.一种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其特征在于,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使上述点排列,来使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的多条纵线等间隔地形成,在相邻的两个带状区域之间,使上述点排列成在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和在另一方的带状区域中由上述点所形成的纵线不构成一条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把上述点排列成形成与上述纵线垂直的多条横线,根据该带状区域的点的分布密度来设定上述纵线间的间隔和上述横线间的间隔。
4.一种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上述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上述出射面均匀出射,其特征在于,上述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并且,该带状区域在相邻的区域间具有互不相同的点分布密度,在上述各带状区域中,上述点排列成大致正方形的方格的方格点。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带状区域中的点的分布密度被设定为对应于从上述光源所输入的光的衰减量。
6.根据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光源所设置的端面的两侧的反射面的一部分中,上述点被随机配置以便于成为根据光的衰减量所设定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上述光源附近的上述反射面的一部分中,上述点被随机配置以便于成为根据光的衰减量所设定的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点分别具有凹部和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点由凸部和形成在该凸部的周围的凹部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点由凹部和形成在该凹部的周围的凸部所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发光装置的导光板。该导光板能够实现发光面的均匀发光并且能够抑制辉线的发生,具有相对的出射面和反射面,在反射面上形成多个点,以使从设在一个端面或者相对的两个端面上的光源所输入的光从出射面均匀出射。该导光板把点配置成:形成作为具有一定的分布密度的区域所定义的带状区域,在各带状区域中,通过使点被排列,来使向着相邻的带状区域的方向的多条纵线大致等间隔地形成,由点所形成的纵线的间隔被设定为在相邻的带状区域之间互不相同。
文档编号F21V8/00GK1387075SQ02120619
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2日
发明者田村祐记, 国方孝一, 盐田信俊, 中西荣二 申请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