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灯装置和具有该灯装置的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副镜的灯装置和具有该灯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迄今,已有一种具备具有内置一对电极的灯泡部的发光管和使从发光管射出的光指向指定的方向的主反射镜的灯装置,其中设置夹着灯泡部使反射面与主反射镜相对的副镜,而实现光的有效利用(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迄今,也有将作为导体的触发线的一端卷绕到靠近发光管的一方的电极的部位的发光管表面、而将触发线的另一端与从发光管的另一方的电极引出的外部引线连接而实现点亮性的提高的灯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1382号公报(第2页、图1)专利文献2特开平8-69777号公报(第3页、图1)如上所述,触发线用于提高发光管的点亮性是有效的,但是,另一方面,根据触发线的配线方式,它又起作为遮光部件的作用,从而成为减少来自灯装置的照射光量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案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备发光管、主反射镜和副镜的、能够尽可能抑制由为了提高发光管的点亮性(照明性)而设置的触发线引起的照射光量的减少的灯装置,和具有该灯装置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封入有一对电极的灯泡部、和将前端具有所述电极的电极轴及与所述电极轴导通的导体箔封装并从所述灯泡部连续地形成的一对封装部的发光管;将所述一对封装部的一方固定并将从所述发光管射出的光向被照明区域侧反射的主反射镜;夹着所述灯泡部、固定在所述一对封装部的另一方上并使从所述灯泡部射出的光返回所述主反射镜的副镜;与所述金属箔连接而从各封装部的端部引出的引线;和具有卷绕到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上的环状部、并从该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其中,从所述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具有以与所述灯泡部非接触的状态通过其附近、并进而沿着固定着所述副镜的一侧的封装部延伸至其端部、而与从该端部引出的引线连接的布线路径;所述布线路径,除了所述环状部,都位于通过光轴的同一平面内,并且位于相对于光轴相同方向的面内。
按照上述灯装置,减小了触发线起遮光部件作用的总面积,从而可以抑制由触发线引起的灯装置的照射光降低。
上述环状部优选地配置在所述灯泡部与所述主反射镜之间不通过光线的区域的所述灯泡部附近。这样,容易得到提高点亮性的触发线的本来的效果,又可以避免环状部对光线的遮光作用。
另外,通过所述灯泡部附近的所述触发线优选地从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与所述灯泡部的边界部附近向所述副镜的最大外径部附近布线。这样,触发线的配线量特别是入射光和反射光混合存在的区域中的配线量减少了,可以抑制触发线起遮光部件的作用。
优选地,在来自所述主反射镜的反射光通过的所述副镜的周围区域,所述触发线与所述反射光的光路基本上平行地布线。这样,触发线起遮光部件的作用的面积减小,因此,可以抑制触发线引起的遮光量降低。
本发明的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封入有一对电极的灯泡部、和将前端具有所述电极的电极轴及与所述电极轴导通的导体箔封装并从所述灯泡部连续地形成的一对封装部的发光管;将所述一对封装部的一方固定并将从所述发光管射出的光向被照明区域侧反射的主反射镜;夹着所述灯泡部、固定在所述一对封装部的另一方上、并使从所述灯泡部射出的光返回所述主反射镜的副镜;与所述金属箔连接而从各封装部的端部引出的引线;和具有卷绕到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上的环状部、并从该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其中,作为布线路径,将所述环状部配置在所述灯泡部和所述主反射镜之间光线不通过的区域的所述灯泡部附近,仅利用在所述灯泡部和所述主反射镜之间光线不通过的区域使从所述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向所述主反射镜侧延伸,并从在所述主反射镜的反射面区域外设置的贯通部向与其反射面侧相反的主反射镜背面侧引出;将向所述主反射镜背面侧引出的触发线一端与固定着所述副镜的一侧的封装部的所述引线连接,而另一端与向主反射镜的反射区域外引出的延长引线连接。
在这样的灯装置的情况下,触发线没有进入灯装置的光通过区域,所以,完全避免触发线引起的对照射光的遮光。
上述环状部可以是圆环形状、钩圈形状或弹簧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
另外,优选地,上述触发线可以采用直径小于等于0.3mm并且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0℃的耐热导线。这是为了既可以减小触发线引起的遮光面积减少,又可以耐受灯泡附近的高温。
本发明的投影机作为具有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投影所述图像的投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光源,具有上述任一灯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灯装置中的光通过状况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的灯装置使用的主反射镜的一例的背面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触发线的环状部的形态的示例图;图8是触发线的环状部采用弹簧形状的灯装置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1、1A、1B、1C...灯装置 10...发光管 11...灯泡部 12a、12b...电极 12A、12B...电极轴 13a、13b...封装部 14a、14b...金属箔15a、15b...引线(线或端子)17...延长引线 18...端子 20...主反射镜21...反射面 22...反射基部 23...筒部 24...贯通孔25...贯通孔 26...贯通沟 30...副镜 31...副镜的反射面 32...副镜的反射基部 33...副镜的筒部 40...粘接剂 50...触发线50c...触发线的环状部 100...投影机 300...照明光学系统 380...色光分离光学系统 390...中继光学系统 420...十字分色棱镜600...投影透镜具体实施方式
(灯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该灯装置1具有发光管10、主反射镜20和副镜30。
发光管10是例如高压水银灯,由石英玻璃等形成,具有中央的灯泡部11和在灯泡部11的两侧从灯泡部11连续地形成的一对封装部13a、13b。在灯泡部11的内部,封入水银、稀有气体和少量的卤素等,并封入有放电用电极12a、12b。由前端形成电极12a、12b的钨等构成的电极轴12A、12B和由作为与电极轴12A、12B导通的导体的钼等构成的金属箔14a、14b密封到封装部13a、13b中,由金属箔14a、14b从封装部13a、13b的各终端面引出电力供给用引线(线或端子)15a、15b。这里,表示了在封装部13a的端部设置了灯头16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没有灯头16的形式。另外,发光管10不限于高压水银灯,可以是其他的灯例如金属卤化物灯或氙气灯等。
主反射镜20包括具有形成旋转抛物面状或旋转椭圆面状的凹面状反射面21的反射基部22,和插入发光管10的一头的封装部13a而用于固定的筒部23。筒部23是从反射面21和反射基部22的中心向反射面21的相反侧延长的筒状体,在其内侧具有与反射面21的旋转中心同轴的贯通孔24。反射基部22和筒部23通常由耐热玻璃一体地形成漏斗状。以发光管10的灯泡部11朝向主反射镜20的反射面21侧的方式,封装部13a从反射面21侧插入主反射镜20的筒部23,利用粘接剂40进行固定。
副镜30起着反射从灯泡部11射出的光使之返回主反射镜20的作用,具有形成反射面31的杯子状的反射基部32,和从反射基部32向与反射面31侧相反方向延长而形成可以插入封装部13b的筒部33。该副镜30以与主反射镜20夹着发光管10的灯泡部11使反射面21、31相对向的状态,利用粘接剂40固定在发光管10的封装部13b上。
在灯泡部11的外周面与副镜30的反射面之间,可以设置可形成光源像和反射像的位置关系的间隔即大于等于0.2mm的间隙。这样,可以确保由副镜30覆盖的一侧的灯泡部11的散热,从而可以抑制发光管10的局部的温度上升。另外,由于副镜30暴露于高温下,所以,优选地利用例如作为低热膨胀材料的石英或超耐热结晶化玻璃(ネオセラム)、作为高热传导材料的透光性氧化铝、蓝宝石、水晶、萤石、YAG等进行制造。作为透光性氧化铝,可以利用例如“スミコランダム”(“スミコランダム”是住友化学工业的注册商标)。
对于将副镜30与发光管10的封装部13b固定的粘接剂40或将封装部13a与主反射镜20的筒部23固定的粘接剂40,可以利用二氧化硅系或氧化铝系的无机粘接剂。作为这样的粘接剂的具体的例子,有例如“スミセラム”(スミセラム”是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注册商标)。
图2是图1的灯装置中的光通过状况的说明图。灯装置中的光通过状况如下所述。在封装部13a的周围并且主反射镜20的中心附近的区域A是从灯泡部11射出的光所照射不到的区域,不通过光线。区域B是灯泡部11的射出光直接以及通过副镜30仅入射到主反射镜20上的入射光通过的区域。区域C是灯泡部11的射出光直接以及通过副镜30入射到主反射镜20上的入射光和该入射光由主反射镜20反射的射出光共存的区域。区域D是由主反射镜20反射的光线通过的区域。区域E是主反射镜20的反射区域的外侧区域,是光线不通过的区域。区域F是由副镜30遮光的区域,是光线不通过的区域。上述各区域,在图2的光轴的下侧部分也一样。根据上述情况,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装置1的结构的剖面图。该灯装置1是在图1的灯装置上具有用于提高发光管10的点亮性的触发线50、和从引线15b向主反射镜20的前端部背面侧延长的带端子18的延长引线17。这里,触发线50按以下方式进行配线。
触发线50的一端形成图7(a)~(c)所示的圆环形状或钩圈形状或者图8所示的弹簧形状的环状部50c,该环状部50c卷绕到位于区域A的封装部13a上。并且,从环状部50c延伸的触发线50具有以与灯泡部11非接触的状态通过其附近、进而沿着将副镜30固定的一侧的封装部13b延伸到其端部、通过焊接或压接与从该端部引出的引线15b连接的配线路径。该配线路径除了环状部50c外位于通过光轴的同一平面内,并且相对于光轴位于相同的方向的面内。也可以不分引线15b和延长引线17,而采用连续的1条引线。
进行图3的触发线50的配线时,优选按如下方式配线。
(1)为了提高一对电极12a、12b的放电的点亮性,将区域A中的环状部50c的位置配置在灯泡部11与封装部13a的边界附近。
(2)为了尽可能减少触发线50的总配线量特别是入射光和反射光共存的区域C中的配线量,在区域B和区域C的部分,将触发线50从灯泡部11与封装部13a的边界部附近向副镜30的最大外径部(反射基部32的前端部)附近配线。
(3)在副镜30的周围通过主反射镜20的反射光的区域D的部分,将触发线50沿着副镜30的附近配线,尽可能减少其配线量,同时,与来自主反射镜20的反射光的光路基本上平行地配线,减小触发线50的遮光面积。
(4)从副镜30的外径比最大外径部小的副镜30的背面区域到封装部13b的端部,将触发线50在区域F内配线。因此,可以尽可能沿着封装部13b进行配线。
按以上所述构成的灯装置1,从灯泡部11射出的光直接或通过副镜30后由主反射镜20反射而照射到被照明区域侧,所以,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另外,由于有触发线50,所以,提高了发光管10的点亮性。此外,可以将由触发线50引起的灯装置1的照射光量的减少抑制到最小限度。
实施例2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灯装置1A的结构的剖面图。该灯装置1A与图3的灯装置1基本上相同,在触发线50的配线路径方面与其不同。这里,触发线50的环状部50c在灯泡部11与主反射镜20之间配置在不通过光线的区域A的灯泡部11附近。并且,将从环状部50c延伸的触发线50,在灯泡部11与主反射镜20之间,仅利用不通过光线的区域A向主反射镜20侧延伸,采用从设置在成为主反射镜20的反射面21的区域外的筒部附近的贯通部(这时,是贯通孔25)引出到与该反射面21侧相反的主反射镜20的背面侧的配线。并且,将该触发线50的一端与封装部13b的引线15b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等与引出到主反射镜20的反射区域外的延长引线17连接。将触发线50从主反射镜20的反射面21侧通过到其背面侧的贯通部,除了图4和图5(a)所示的贯通孔25外,也可以采用图5(b)所示的贯通沟26。
该灯装置1A从灯泡部11射出的光直接或通过副镜30后由主反射镜20反射,而照射到被照明区域侧,所以,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另外,利用触发线50提高了发光管10的点亮性。此外,对于该灯装置1A,由于触发线50不进入灯装置1A的光通过区域,所以,完全避免了触发线50对照射光的遮光。
实施例3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灯装置1B的结构的剖面图。该灯装置1B的作为将触发线50从主反射镜20的反射面21侧贯通到其背面侧的贯通部,是利用插入封装部13a而进行固定的贯通孔24,在其他方面与图4的灯装置1A基本上相同。这样,对于主反射镜20,就不必另外设置触发线贯通孔等。但是,没有了设置在封装部13a的端部的灯头,另外,在贯通孔24内,需要采取使触发线50位于贯通孔24的壁面附近等的绝缘对策。该灯装置1B可以获得与灯装置1A基本上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触发线50从减小遮光面积的角度考虑,最好采用其直径小于等于0.3mm,另外,考虑到灯泡部11的温度上升到约1000℃,最好采用具有大于等于1000℃的耐热性的耐热导线。作为这样的耐热导线,有例如以铝(Al)、铬(Cr)、铁(Fe)为主要成分的电热丝。
另外,作为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触发线50的环状部50c,可以采用图7、图8所示的形式。图7(a)将环状部50c形成圆环状,通过焊接将环状部50c和从该处延伸的触发线50连接。另外,图7(b)将触发线50的端部弯曲形成圆环状,使该弯曲的终端部拧绕在触发线50自身上而结合。另外,图7(c)是将触发线50的前端部弯曲形成钩圈形状。此外,图8(a)是将触发线50的前端部缠绕到封装部13a上多圈的弹簧形式,图8(B)是具有该弹簧形状的环状部50c的灯装置1C的全体图。环状部50c可以采用上述任一形式,但是,最好使其位于上述区域A中而不起遮光材料的作用。
(投影机)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机100的结构图。该投影机100具有照明光学系统300、色光分离光学系统380、中继光学系统390、液晶面板410R、410G及410B、十字分色棱镜420和投影透镜600等。
下面,说明上述投影机100的作用。
照明光学系统300是用于将液晶面板410R、410G、410B的图像形成区域基本上均匀地照明的积分照明光学系统,具有实施例1的灯装置1、第1透镜阵列320、第2透镜阵列340、偏振变换元件阵列360和重叠透镜370。也可以采用前面说明的灯装置1A~1C中的任意一个取代灯装置1。
首先,发光管10的射出光由反射镜20或副镜30和反射镜20向被照明区域侧反射,进入凹透镜200的光的行进方向被调整为与照明光学系统300的光轴基本上平行。
被平行化的光入射到第1透镜阵列320的各小透镜321上,分割为与小透镜321的数相应的多个部分光束。此外,从第1透镜阵列320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入射到具有与其各小透镜321分别对应的小透镜341的第2透镜阵列340上。
并且,来自第2透镜阵列340的出射光入射到使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地变换成为相同种类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变换元件阵列360上。并且,偏振方向由偏振变换元件阵列360变换为一致的多个部分光束入射到重叠透镜370上,在此,将入射到液晶面板410R、410G、410B上的各部分光束调整为在对应的屏面上相互重叠。
从重叠透镜370射出的光由反射镜372反射之后,入射到色光分离光学系统380上。色光分离光学系统380是将从照明光学系统300射出的光分离为红、绿、蓝的3色的色光(色光成分)的光学系统,包括分色镜382、386和反射镜384。
第1分色镜382使从重叠透镜370射出的光中的红色光透过,而反射蓝色光和绿色光。并且,红色光透过第1分色镜382,由反射镜384反射,通过场透镜400R而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R。另外,由第1分色镜382反射的蓝色光和绿色光中的绿色光由第2分色镜386反射,通过场透镜400G而到达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G。
另一方面,蓝色光透过第2分色镜386,入射到中继光学系统390。中继光学系统390是具有将透过色光分离光学系统380的分色镜386的蓝色光引导到液晶面板410B的功能的光学系统,包括入射侧透镜392、中继透镜396、反射镜394及398。
即,蓝色光通过入射侧透镜392、反射镜394、中继透镜396和反射镜398,进而,通过场透镜400B,到达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10B。蓝色光之所以使用中继光学系统390,是由于蓝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他色光的光路长度长,是为了防止由于光的发散等引起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即,是为了将入射到入射侧透镜392上的部分光束原样不变地传输到场透镜400B上。另外,中继光学系统390采用了使3个色光中的蓝色光通过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使红色光等其他的色光通过的结构。
3个液晶面板410R、410G、410B根据供给的图像信息调制入射到其上的各色光,形成各色光的图像。在各液晶面板410R、410G、410B的光入射面侧和光出射面侧,通常设置有偏振片。
接着,从各液晶面板410R、410G、410B射出的各色光的调制光,入射到将这些调制光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的作为色光合成光学系统的十字分色棱镜420上。在十字分色棱镜420上,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在4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形成X字状,3个色光由这些电介质多层膜进行合成。
并且,从十字分色棱镜420射出的彩色图像由投影透镜600放大投影到屏幕上。
该投影机100具有上述灯装置1,所以,是可以抑制灯装置1的照射光量的损失从而光利用率高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100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用各种形式进行实施,例如,可以是以下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将灯装置1的射出光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的2个透镜阵列120及130,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不使用这样的透镜阵列的投影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使用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如此,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可以仅由液晶面板构成,而不需要一对偏振片。另外,在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有时十字分色棱镜作为将照明光分离为红、绿、蓝的3色的光的色光分离单元而利用,同时,又作为将调制后的3色的光再次合成而向同一方向出射的色光合成单元而利用。另外,有时也不是使用十字分色棱镜而使用将多个三角柱或四角柱状的分色棱镜组合的分色棱镜。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时,可以得到与使用透过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基本上相同的效果。
另外,以作为调制装置使用了3个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使用1个、2个或大于等于4个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另外,调制入射光而生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不限于液晶面板,也可以是例如使用微镜的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灯装置也可以应用于从观察投影面的方向进行图像投影的前面投影型投影机或从与观察投影面的方向的相反侧进行图像投影的背面投影型投影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封入有一对电极的灯泡部、和将前端具有所述电极的电极轴及与所述电极轴导通的导体箔封装并从所述灯泡部连续地形成的一对封装部的发光管;将所述一对封装部的一方固定并将从所述发光管射出的光向被照明区域侧反射的主反射镜;夹着所述灯泡部、固定在所述一对封装部的另一方上并使从所述灯泡部射出的光返回所述主反射镜的副镜;与所述金属箔连接而从各封装部的端部引出的引线;和具有卷绕到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上的环状部、并从该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其中,从所述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具有以与所述灯泡部非接触的状态通过其附近、并进而沿着固定着所述副镜的一侧的封装部延伸至其端部、而与从该端部引出的引线连接的布线路径;所述布线路径,除了所述环状部,都位于通过光轴的同一平面内,并且位于相对于光轴相同方向的面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配置在所述灯泡部与所述主反射镜之间不通过光线的区域的所述灯泡部附近。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灯泡部附近的所述触发线从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与所述灯泡部的边界部附近向所述副镜的最大外径部附近布线。
4.按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来自所述主反射镜的反射光通过的所述副镜的周围区域,所述触发线与所述反射光的光路基本上平行地布线。
5.一种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封入有一对电极的灯泡部、和将前端具有所述电极的电极轴及与所述电极轴导通的导体箔封装并从所述灯泡部连续地形成的一对封装部的发光管;将所述一对封装部的一方固定并将从所述发光管射出的光向被照明区域侧反射的主反射镜;夹着所述灯泡部、固定在所述一对封装部的另一方上、并使从所述灯泡部射出的光返回所述主反射镜的副镜;与所述金属箔连接而从各封装部的端部引出的引线;和具有卷绕到固定在所述主反射镜上的一侧的封装部上的环状部、并从该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其中,作为布线路径,将所述环状部配置在所述灯泡部和所述主反射镜之间光线不通过的区域的所述灯泡部附近,仅利用在所述灯泡部和所述主反射镜之间光线不通过的区域使从所述环状部延伸的触发线向所述主反射镜侧延伸,并从在所述主反射镜的反射面区域外设置的贯通部向与其反射面侧相反的主反射镜背面侧引出;将向所述主反射镜背面侧引出的触发线一端与固定着所述副镜的一侧的封装部的所述引线连接,而另一端与向主反射镜的反射区域外引出的延长引线连接。
6.按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是圆环形状、钩圈形状或弹簧形状中的任一种形状。
7.按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线采用直径小于等于0.3mm并且耐热温度大于等于1000℃的耐热导线。
8.一种投影机,具有光源、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而形成图像的光调制装置和投影所述图像的投影透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光源,具有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装置。
全文摘要
在具有发光管、主反射镜和副镜的灯装置中,抑制为提高发光管的点亮性而设置的触发线引起的照射光量减少。灯装置具有包括内置电极(12a、12b)的灯泡部(11)和封装部(13a、13b)的发光管(10)、主反射镜(20)、副镜(30)、与从各封装部端部引出的电极导通的引线(15a、15b)和具有卷绕到固定在主反射镜(20)上的一侧的封装部(13a)上的环状部(50c)而从其延伸的触发线(50),其中,从环状部(50c)延伸的触发线(50)具有以与灯泡部(11)非接触的状态通过其附近,沿着固定着副镜(30)的封装部(13b)延伸到其端部,并在此与引线(15b)连接的配线路径,该配线路径除环状部(50c)外都位于通过光轴的同一平面内,并且相对于光轴位于相同方向的面内。
文档编号H01J61/88GK1677612SQ20051005973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9日
发明者小林弘幸, 藤泽尚平, 寺岛亨, 田中和裕, 竹泽武士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