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76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实现高效率的结构的PDP。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PDP)是这样一种显示装置,其利用通过气体放电获得的等离子体发射的真空紫外线(VUV)激发荧光体且通过由激发的荧光体产生的可见光显示所需的图像。由于PDP允许具有高分辨率的宽屏幕,它已经作为下一代平板显示器而被成为关注焦点。
三电极表面放电PDP是普通PDP的例子。在三电极表面放电PDP中,在前基板上成对地形成显示电极,且在与前基板隔开的后基板上形成寻址电极。通过阻挡肋分割前基板与后基板之间的空间从而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在放电单元中形成荧光层且其中包含放电气体。
由寻址电极与显示电极之一之间的寻址放电决定放电单元是否放电或不放电。由在相同平面上形成的显示电极实现其中实际显示图像的维持放电。即,在这种PDP中,寻址放电作为相对的放电而实现,且维持放电作为表面放电而实现。
这种PDP通过几个阶段的放电显示图像,其中每个阶段的效率并不理想,从而显著降低了发光效率。更具体地,由于维持放电作为表面放电而实现,因此比在相对放电的情况下需要更高的电压。
PDP的效率定义为发光与功耗之比。因此,为了提高PDP的发光效率,必需减少功耗或必需增加发光。增加发光一般涉及电流消耗的增加。然而,当提供给PDP的电流或电压增加时,通常会减小效率,此外,由于必需使用昂贵的元件,因此增加了配备有PDP的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减轻功耗(具体说是减少所提供的电压)通常被视为提高发光效率和改进PDP的制造特征的有效途经。
在这部分披露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加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且可以包括已为本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但未形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做出本发明是为了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等离子体显示板通过利用短的放电间隙在相对的放电机构中触发(firing)放电以减小放电触发电压(firing voltage),且通过增大用于维持放电的放电间隙,从而具有提高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包括彼此相对设置并在其间界定空间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所述空间被分隔成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在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设置的荧光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寻址电极;以及与寻址电极电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放电单元的每个的相对侧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设置。第一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开的多个电极部分。
优选地,在垂直于第一基板的第三方向中设置多个电极部分。优选地多个电极部分包括在第三方向中对应于寻址电极的位置设置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及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或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地,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比在维持电极部分的位置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
优选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比维持电极部分更进一步地向每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
优选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包括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或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多个维持电极部分;且优选地多个电极部分,从邻近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的维持电极部分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阶梯的方式越来越深地向对应其的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
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优选包括浮置电极。
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沿着第二方向延长。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设置成条形图案或包括向每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包括与面对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第一侧以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每个放电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地从第二侧到第一侧逐渐地向每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优选地,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且与第二基板面对设置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优选地,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且与第一基板面对设置放电触发电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优选分别设置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和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基板之间。
寻址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优选被至少一个介质层覆盖。
优选地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邻近第一基板设置且在第一基板一侧分隔第一放电单元的第一阻挡肋层,以及邻近第二基板设置且在第二基板一侧分隔第二放电单元的第二阻挡肋层。优选地第一和第二放电单元共同定义一个有效放电单元,且优选地在第一和第二阻挡肋层之间设置寻址电极及第一和第二电极。寻址电极优选被沿着第二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共享。优选地,寻址电极包括向相邻放电单元之一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优选地,每个第一电极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向对应其的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且优选地,寻址电极的突出部分向第一电极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电极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之间的位置突出。
优选地,将电压提供给所述多个电极部分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在第三方向中对应于寻址电极的位置设置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及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一基板之间或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和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优选具有相同的电势或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的电势优选比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电势高。
优选地,所述多个电极部分的至少一个包括浮置电极。
这种示范性的PDP可以在低电压下被驱动,从而实现高效率。从而,可以将更少昂贵的元件应用到PDP以实现相同质量的水平,因此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参考以下详细描述,随着本发明更好地被理解,其更完整的理解及许多附带优势将更加明了,附图中相似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对应于PDP中每个放电单元的电极排列的部分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III-III线截取的组装后的PDP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1中IV-IV线截取的组装后的PDP的部分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九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PDP包括彼此相对分开设置的第一基板10(以下称为“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以下称为“前基板”)。通过阻挡肋16和26将后基板10与前基板2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放电单元38。在放电单元38中形成吸收真空紫外线(VUV)和发射可见光的荧光层19和29,且放电单元38内包含放电气体(例如,氙(Xe)、氖(Ne)等的混合气体)。
该阻挡肋16和26包括在后基板10上形成并向前基板20突出的第一阻挡肋16(以下称为“后板阻挡肋”),以及在前基板20上形成并向后基板10突出的第二阻挡肋26(以下称为“前板阻挡肋”)。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在后基板10上形成的后板阻挡肋16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图中y轴方向)形成的第一阻挡肋构件16a,以及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图中x轴方向)形成的第二阻挡肋构件16b。从而,后板放电单元18具有在后基板10上形成的独立的放电空间。
在前基板20上形成的前板阻挡肋26包括第三阻挡肋构件26a,以对应于第一阻挡肋构件16a的形状向后基板10突出;以及第四阻挡肋构件26b,以对应于第二阻挡肋构件16b的形状向后基板10突出。从而,在前基板20上形成对应于后板放电单元18的前板放电单元28。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后板阻挡肋和前板阻挡肋分别包括彼此相交的阻挡肋构件。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使用阻挡肋的多种方案(例如条形图案,其中阻挡肋沿着一个方向延长)。此外,将稍后描述的介质层13和14可以起到分隔放电单元38的作用,因而,不是始终必需后板阻挡肋和前板阻挡肋的。
一个后板放电单元18和一个对应于它的前板放电单元28形成一个有效放电单元38。
在这种后板放电单元18和前板放电单元28中分别形成第一荧光层19和第二荧光层29。第一荧光层19形成于后板阻挡肋16的阻挡肋构件16a和16b的横侧面上以及被阻挡肋构件16a和16b围绕的后基板10上。第二荧光层29形成于前板阻挡肋26的阻挡肋构件26a和26b的横侧面上以及被阻挡肋构件26a和26b环绕的前基板20上。
在后板放电单元18和前板放电单元28中的第一荧光层19和第二荧光层29分别吸收真空紫外线(VUV)并向前基板20发射可见光。由于通过第二荧光层29透射可见光,因此第二荧光层29优选可以形成得比第一荧光层19薄,从而减小可见光的损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VUV光线且可以提高发光效率。
如上所述,由于后板和前板放电单元18和28形成一个有效放电单元38,因此可以配置每个放电单元38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9和29以通过由气体放电产生的VUV光线的入射而发出相同颜色的可见光。
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由于发射可见光的荧光层19和29形成于一个有效放电单元38的两个侧面上,因此可以增强亮度。
通过在后基板10和在其上的后板阻挡肋16上形成介质层后在介质层(未示出)上涂布荧光体可以形成在后板放电单元18中形成的第一荧光层19。或者,无需在后基板上形成介质层而是在其上形成后板阻挡肋16后即可通过在后基板10上涂布荧光体形成第一荧光层19。
以同样的方式,通过在前基板20和在其上的前板阻挡肋26上形成介质层后在介质层(未示出)上涂布荧光体可以形成在前板放电单元28中形成的第二荧光层29。或者,无需在前基板20上形成介质层而是在其上形成前板阻挡肋26后通过在前基板20的表面上涂布荧光体即可形成第二荧光层29。
真空紫外线(VUV)入射到第一荧光层19和第二荧光层29上并通过等离子体放电转换成可见光。为了产生这种等离子体放电,在后基板10与前基板20之间,对应于放电单元38提供寻址电极12、第一电极30(以下称为“维持电极”)、及第二电极40(以下称为“扫描电极”)。
通过扫描电极40与寻址电极12之间的寻址放电在寻址周期内从放电单元38中挑选开启放电单元(即,将要被开启的放电单元)。通过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在维持周期内表达所需的亮度。然而,由于电极可以通过它们的信号电压起到不同作用,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寻址电极12沿着第一方向在第一阻挡肋构件16a与第三阻挡肋构件26a之间延长。
此外,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与寻址电极12电绝缘且沿着第二方向在第二阻挡肋构件16b与第四阻挡肋构件26b之间形成。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位于放电单元38的相对侧且彼此面对。从而,维持放电可以作为相对放电而实现,这样就可以降低用于维持放电的放电触发电压。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由于在放电单元38的横侧面提供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且最低程度地干扰所表达的图像,因此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形成为具有高电导率的金属电极。
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可以如此设置,使得相对于在第一方向中连续地设置的放电单元38可以重复维持电极30、扫描电极40、维持电极30,及扫描电极40的顺序。作为选择,可以如此设置它们,使得能够重复维持电极30、扫描电极40、扫描电极40,以及维持电极30的顺序。
尽管将图中所示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独立提供到每个放电单元38,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形成两个电极的至少一个以被第一方向中的一对相邻放电单元共享。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在与后基板10垂直的第三方向中(图中z-轴方向)设置的多个电极部分形成这种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稍后参考图2到图4更详细地描述这种电极部分。
介质层13和14分别形成于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的电极部分之间以及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0、扫描电极40的外部。
更详细地,介质层14围绕(enclose)寻址电极12且沿着第一方向形成。介质层13围绕维持电极30或扫描电极40且沿着第二方向形成。该介质层13和14使电极12、30和40与等离子体放电形成的壁电荷累积(accumulation)之间能够绝缘。
在暴露于放电单元38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的部分介质层13和14的表面上(即,介质层13和14的横侧面)可以形成保护层15。该保护层15保护介质层13和14免受等离子体放电电离的离子碰撞,且发出二次电子。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保护层15在放电单元38的横侧面形成,从而可以由相对于可见光不透明的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层15可以由不透明的MgO形成。这种不透明MgO具有比透明MgO更高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放电触发电压。
参考图2到图4详细描述维持电极30、扫描电极40的电极部分和寻址电极12。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对应于PDP中每个放电单元的电极排列的部分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1中III-III线截取的组装后的PDP的部分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1中IV-IV线截取的组装后的PDP的部分截面图。
如上所述,在后板阻挡肋16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包括通过介质层13分开且沿第三方向设置的多个电极部分31、33、41和43,如图2和图3所示。
在多个电极部分31、33、41和43中,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对应于寻址电极12的位置。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33位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以及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43位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与前板阻挡肋16之间以及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
该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表示利用短的放电间隙触发放电的电极部分。维持电极部分33和43表示除了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以外的电极部分。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也起到维持所触发的放电的作用,也能起到触发放电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不限制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和维持电极部分的数量。即使提供至少一个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和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也能够满足。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以向各个放电单元38突出的长方体的形状形成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此外,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独立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38,从而它们不干扰在第三方向中的对应位置形成的寻址电极12。
此外,维持电极部分33和43沿着第二方向延长。维持电极30的维持电极部分33包括第一维持电极部分34、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以及第四维持电极部分37。同样,扫描电极40的维持电极部分43包括第一维持电极部分44、第二维持电极部分45、第三维持电极部分46,以及第四维持电极部分47。
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前基板20(更详细地说,前板阻挡肋26)之间设置各第一维持电极部分34和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之一。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与前基板20(更详细地说,前板阻挡肋26)之间设置各第一维持电极部分44和第二维持电极部分45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维持电极部分34和44接近于前板阻挡肋26,且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和45接近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
此外,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后基板10(更详细地说,后板阻挡肋16)之间分别设置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和第四维持电极部分37。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与后基板10(更详细地说,后板阻挡肋16)之间分别设置各第三维持电极部分46和第四维持电极部分47。在这种情况下,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和46接近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且第四维持电极部分37和47接近于后板阻挡肋16。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以条形图案形成接近于前板阻挡肋26和后板阻挡肋16的第一维持电极部分34和44及第四维持电极部分37和47。以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突出的长方体形状提供具有突出部分35a、36a、45a和46a的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和45以及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和46,该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和45以及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和46接近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突出的距离比第二维持电极部分35和45及第三维持电极部分36和46的突出部分35a、36a、45a和46a大。
即,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电极部分31和33以阶梯的形式从接近于前板阻挡肋26和后板阻挡肋16的第一和第四维持电极部分34和37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越来越深的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突出。电极部分41和43以阶梯的形式从接近于前板阻挡肋26和后板阻挡肋16的第一和第四维持电极部分44和47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越来越深地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突出。
因此,如图3所示,所形成的维持电极30与扫描电极40之间的距离在维持电极30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扫描电极40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之间比在维持电极30的维持电极部分33与扫描电极40的维持电极部分43之间的短。因此,在扫描电极40与维持电极30之间产生的维持放电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之间的短间隙处触发,然后在维持电极部分33和43之间的长间隙处产生主放电。即,由于放电在短间隙处触发而降低放电触发电压,同时,由于主放电在长间隙处维持而提高放电效率。
此外,放电间隙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之间到后板阻挡肋16或前板阻挡肋26以阶梯的形式增大,因此获得放电的稳定性。
此外,参考图4,寻址电极12被第二方向中相邻的放电单元38共享。寻址电极12配有突出部分12a,该突出部分12a向相邻的放电单元38中的一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从而能够选择一个放电单元。这种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向维持电极30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与扫描电极40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41之间突出。
在该对相邻放电单元中的放电单元38的寻址放电中涉及到寻址电极12的突出部分12a,突出部分12a可以通过减小到扫描电极40的距离来减少寻址电极的放电触发电压。此外,通过减小对寻址放电贡献很小的部分也可以减少PDP的无功功率。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由于在寻址电极12与扫描电极40之间不形成荧光层,因此用于触发寻址放电的放电触发电压可以变得均匀,而与用于绿(G)、红(R)和蓝(B)色的放电单元无关。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通过独立地制作寻址电极12、维持电极30、扫描电极40及介质层13和14,然后使它们与形成有后板阻挡肋16的后基板10组合,可以制作这种结构的电极12、30和40。
更详细地说,通过交替和依次形成电极层和介质层以形成由介质层分开的多个电极部分,然后通过蚀刻介质层以形成放电空间,可以制作围绕电极12、30和40的介质层13和14。在形成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的过程中也形成寻址电极12。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由介质层13分开的多个电极部分31、33、41和43形成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因此,通过上述简单的过程,电极30和40可以制作成相对的放电结构,实现短间隙放电和长间隙放电。
为了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PDP上实现所需的图像,将电压提供给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中的所有或仅仅一些维持电极部分33和43。即使仅仅向一些电极部分施加电压,也可以通过电容耦合在每个电极部分形成放电必需的电势。即,放电必需的电势形成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该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在每个放电单元38中分开从而形成浮置电极。考虑到放电的稳定性,优选地,提供给维持电极部分33和43的电势大于或等于提供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31和41的电势。
在上文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分别形成为多个电极部分的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维持电极30和扫描电极40中的至少一个电极可以由单电极部分制成。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到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根据本发明第二到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与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相似。在用于多种实施例的图中,类似的参考数字指示类似的元件,且在以下描述中仅仅突出实施例之间的差异。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维持电极50包括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和维持电极部分53。该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对应于寻址电极12设置。维持电极部分53设置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以及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扫描电极55包括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6和维持电极部分58。该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6对应于寻址电极12设置。维持电极部分58设置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3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以及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3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
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沿着第一方向(图中y-轴方向)测量的维持电极部分53和58的长度从面对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和56的第一侧到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逐渐缩短。即,维持电极部分53和58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以逐渐的方式从第二侧向第一侧凸出。
因此,维持电极50与扫描电极55之间的放电间隙从放电触发电极部分51和56到维持电极部分53和58逐渐增加。从而,维持电极50与扫描电极55之间的放电间隙从短间隙到长间隙逐渐地增加,因而放电可以容易地扩散,从而提高放电的稳定性。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考图6,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的维持电极60和扫描电极70包括放电触发电极部分61和71及维持电极部分63和73。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61和71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分别设置的维持电极部分64和74的数量不同于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61和71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分别设置的维持电极部分65、66、75和76的数量。
作为例子,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61和71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分别设置单个维持电极部分64和74。此外,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61和71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分别设置成对的维持电极部分65和66及维持电极部分75和76。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数量。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考图7,在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的维持电极80和扫描电极85中,放电触发电极部分81和86及寻址电极12面对后基板10形成,且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81和86与前板阻挡肋26之间设置维持电极部分83和88。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前板阻挡肋之间设置单个维持电极部分。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五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考图8,在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的维持电极90和扫描电极95中,放电触发电极部分91和96及寻址电极12面对前基板20形成,且在放电触发电极部分91和96与后板阻挡肋16之间设置维持电极部分93和98。应当理解的是维持电极部分的数量在本发明中不受限制,相反,它可以具有多种值。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考图9,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介质层100在覆盖形成维持电极30的电极部分31和33的表面100a以及在覆盖形成扫描电极40的电极部分41和43的表面100a处形成弯曲的表面。在本示范性实施例中,介质层100在相对的表面100a处具有弯曲的表面。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相反,可以以多种形状形成介质层以形成放电空间。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七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考图10,根据本示范性实施例,后板阻挡肋116包括第一和第二阻挡肋构件116a和116b,该后板阻挡肋116与后基板110一体地形成且以相同材料形成。此外,前板阻挡肋126包括第三和第四阻挡肋构件126a和126b,该前板阻挡肋126与前基板120一体地形成且以相同材料形成。通过蚀刻例如玻璃基板可以实现这种结构,以形成对应于后板放电单元118和前板放电单元128的形状。通过将后板阻挡肋116与后基板110以及前板阻挡肋126与前基板120一体地形成,可以简化PDP的制作过程且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图11到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到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横截面图。根据第八到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以多种形状和尺寸形成其电极和突出部分。
参考图11,根据本发明第八示范性实施例,扫描电极102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2a比维持电极101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1a更多地向放电单元38的内部突出。即,在第一方向中(图中y-轴方向)测量的扫描电极102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2a的长度(t2)比在第一方向中测量的维持电极101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1a的长度(t1)长。从而,寻址电极12和扫描电极102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2a可以以较宽区域彼此面对,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于寻址放电的放电触发电压。
参考图12,根发本发明的第九示范性实施例,在第二方向中(图中的x-轴方向)测量的扫描电极104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4a的宽度(t4)比在第二方向中测量的维持电极103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3a的宽度(t3)大。从而,在寻址电极12与扫描电极104之间可以更容易地产生寻址放电。
参考图13,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示范性实施例,在偏向(biased toward)寻址电极12的位置形成维持电极105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5a和扫描电极106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6a。
参考图14,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与其他的示范性实施例相比寻址电极112的突出部分112a突出较少。此外,与其他的示范性实施例相比维持电极107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7a和扫描电极108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108a突出较多。
尽管已经联系目前所认为的实际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披露的实施例,相反,可以覆盖对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中包含的等价物配置做出的多种更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其间界定空间,所述空间被分隔成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在所述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设置的荧光层;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寻址电极;以及与所述寻址电极电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所述空间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放电单元的每个的相对侧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彼此分开的电极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的第三方向中设置所述多个电极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部分包括在所述第三方向中对应于所述寻址电极的位置设置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及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或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其中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在所述维持电极部分的位置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比所述维持电极部分更进一步地向每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包括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或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多个维持电极部分;以及所述多个电极部分从邻近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维持电极部分到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阶梯的方式越来越深地向对应其的放电单元的所述内部突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包括浮置电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设置成条形图案,或包括向所述每个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包括与面对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第一侧以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且在每个放电单元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从所述第二侧到所述第一侧逐渐地向所述每个放电单元的所述内部突出。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且面对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且面对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分别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及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被至少一个介质层覆盖。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分隔第一放电单元的第一阻挡肋层;以及邻近所述第二基板设置且在所述第二基板一侧分隔第二放电单元的第二阻挡肋层;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单元共同界定一个有效放电单元;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阻挡肋层之间设置所述寻址电极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被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放电单元共享。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寻址电极包括向所述相邻放电单元之一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的每个均向对应其的放电单元的内部突出;且所述寻址电极的所述突出部分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之间的位置突出。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将电压提供给所述多个电极部分的至少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在第三方向中对应于所述寻址电极的位置设置的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以及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或在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和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具有相同的电势或所述至少一个维持电极部分具有比所述放电触发电极部分高的电势。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所述多个电极部分的至少一个包括浮置电极。
全文摘要
一种提高了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包括彼此相对设置且在其间界定空间的第一和第二基板,所述空间被分隔成至少一个放电单元;在至少一个放电单元中设置的荧光层;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寻址电极;与寻址电极电绝缘的第一和第二电极,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至少一个放电单元的每个的相对侧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设置。第一和第二电极的至少一个包括彼此分开的多个电极部分。
文档编号H01J11/28GK1815670SQ20061000364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4日
发明者许民, 水田尊久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