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97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发光二极管应用领域,尤其是使用多种颜色的发光 二极管组成的点状光源中使用。背景技术
由于LED灯的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 商场、建筑物、广场、娱乐演艺等各种公共场所。它的应用为商业广告宣传、 企业形象美化、城市景观美化、亮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LED灯光 正在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在LED灯的应用中电气连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 节,它直接影响到灯具的寿命及其安全性能。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普遍采用两种 连接方法使用公、母插头进行电气连接;或者用电缆直接连接然后用电工胶 带保扎。用公、母插头进行电气连接安装灵活方便、美观,但成本较高且防水 问题难以解决。用电缆直接连接应用很不方便,也不美观,不能形成标准产品。 至今没有一个能实现既外形美观,又方便适用,且防水、防尘的电气连接方法。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成本低廉、安 全可靠、防水防尘的解决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技术 内容 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包括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发光二极管通过其辅助电路与外壳固定为一体,且led 发光二极管每个驱动信号的输入引脚分别连接一个与导线连接的刺脚,该外壳 下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座相连接。所述的外壳的下部,设有导线凹槽。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导线凹槽。该凹槽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的刺脚的顶部为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利顶端。所述的刺脚的顶部为叉状,其两个顶端均具有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 利顶端。所述的固定装置为分别设置固定座或者外壳上的相互配合的固定卡和固定 口,或者在外壳上设置通孔,在固定座上设置螺纹孔,使用螺丝连接。 所述的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外壳或者固定座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图棱。所述的所述的外壳或者固定座上至少一个设有凹槽,其中放置防水压条。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获得了以下积极的技术效果和 优点通过采用外壳与固定座相互配合,并通过固定装置将上述的二者固定在一起,使通过外壳和固定座的导线通过刺脚刺穿导线,使led发光二极管与导线联通;通过在外壳和固定座上设置导线凹槽的结构,使得导线通过的位置相对 固定,使刺脚可以更加准确可靠的刺穿导线的绝缘层,使导线与刺脚连接;通 过采用设置尖锐的剌脚端部,使刺脚可以更容易刺穿导线的绝缘层,尤其是使 用叉状的刺脚,是刺脚在剌穿导线绝缘层之后,将导线的线芯卡在刺脚的中间, 保证了导线和刺脚连接的可靠性;通过采用分别设置在外壳和固定座上的的固 定卡和固定口的结构,使得所述的固定装置通过按压,即可同时实现刺穿导线 连通电路,和将固定座和外壳连接为整体结构的功能;采用在外壳或者固定座 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圆环凹槽和圆弧形的凸棱的结构,可以显著的提高本实用新 型所述的装置的防水性能;通过采用外壳或者固定座上至少一个设有圆环形的 凹槽,其中放置圆弧形的防水圈的结构,可以彻底解决固定座和外壳之间的防 水问题,显著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可靠性。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 述的一系列结构,提供了一种安装非常简单方便的发光二极管安装装置,该装 置在使用的时候,不需焊接也不需除去导线的绝缘层,只通过简单的按压扣合 就可以在导线连接led发光二极管,将原有的复杂的安装过程得到显著的简化, 大幅度的提高了安装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使用在户外进行的led发光二 极管的装置工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卡和固定口结构进行外壳和固定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螺丝固定外壳和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卡和固定口结构,且带有固定孔的连接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螺丝固定外壳和固定座且带有固定孔的连接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刺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叉状剌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凹槽和图棱结构为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防水压条结构做为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led发光二极管灯与导线连接的一种 装用连接装置。包括在外壳l中的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2,因为根据使用的 要求上述的外壳1中还可以安装具有不同色彩的多个led发光二极管及其辅助部 分组成。所述的刺脚3与外壳1通过直接注塑在一起,或通过卡装方式固定在 一起。所述的led发光二极管灯2与外壳l固定为一体,在固定方式上,可以在 注塑外壳1的时候直接将上述的led发光二极管灯2注塑封装在外壳1中,或通 过二次灌封使外壳1与led发光二极管灯2固定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中的led 发光二极管灯的每个驱动信号的输入引脚分别连接一个与导线连接的刺脚3。另 外该外壳1下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座4相连接。如图1一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也就是这种固定连接的结构,可 以有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所述的固定装置为分别设置固定 座4或者外壳1上的相互配合的固定卡5和固定口 6。也就是常见的塑胶件使用 的扣合方式。如图2所示,还可以采用外壳1上设置通孔7,在固定座4上设置 螺纹孔8的结构,直接使用螺丝9连接外壳1和固定座4。如图3和图4所示, 另外在固定座4上设有固定孔10。这个固定孔10的作用是使用螺钉将上述的外 壳1和固定座4固定在墙壁或者支架上。如图l一4和图7图8所示为了防止导线在刺脚插入的时候产生晃动,在所 述的外壳l的下部,设有导线凹槽ll。同样在固定座4上设有导线凹槽11。通过外壳1下部和固定座4上的导线凹槽11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包装在刺脚3 刺入导线之前,使导线被外壳1和固定座4的凹槽11夹住。为了使上述的凹槽 11具有更好的夹持效果,根据导线的外形将凹槽11截面为圆弧形。这样可以使 导线和凹槽11之间具有更多的接触面,使夹持更为可靠。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刺脚3可以轻松准确的刺破导线的绝缘层,所述的 刺脚3的顶部为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利顶端。这样可以保证刺脚可以彻 底刺穿导线绝缘层,使刺脚接触到导线的线芯,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如图6 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刺脚3还有另外一种结构的刺脚其顶部为叉状,其两个顶 端均具有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利顶端。釆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被刺破 的导线的线芯,被夹持在刺脚中部的凹口中,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导线和刺脚 之间具备非常可靠的连接。考虑上述的连接装置有时会使用在户外场合,所以要考虑对上述的连接装 置设置防水的结构,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外壳1或者固定座4 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12和图棱13。这些相互配合的凹槽12和图棱13可以设 置多个,以提高防水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在制作的时候使上述的凹槽12和图棱 13之间为少量的过盈配合。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防水的效果。如图8所示,在本 实用新型中还可以采用在外壳1或者固定座4上至少一个上设有凹槽,其中放 置防水压条14。防水压条14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这种 结构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水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本实用新型在上述部分中所公开的技术内容,熟悉本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这具体设备以及从它出发,以及这里揭示的技术进行各 类使用和修改,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结果,本发明将如此构成, 一般包 含这里揭示的设备和技术所拥有的每一个和各个新特点和目前特点的新组合, 并且仅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主旨和范围确定。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包括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发光二极管通过其辅助电路与外壳固定为一体,且led发光二极管每个驱动信号的输入引脚分别连接一个与导线连接的刺脚,该外壳下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座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壳的下部,设有导线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 定座上设有导线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凹槽截面为圆弧形。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 脚的顶部为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利顶端。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 脚的顶部为叉状,其两个顶端均具有三角形或者圆弧形构成的锐利顶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 定装置为分别设置固定座或者外壳上的相互配合的固定卡和固定口,或者 在外壳上设置通孔,在固定座上设置螺纹孔,使用螺丝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 定座上设有固定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壳或者固定座上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棱。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 述的外壳或者固定座上至少一个设有凹槽,其中放置防水压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led发光二极管应用领域,尤其是使用多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点状光源中使用。一种新型led灯连接装置,包括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发光二极管通过其辅助电路与外壳固定为一体,且led发光二极管每个驱动信号的输入引脚分别连接一个与导线连接的刺脚,该外壳下部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成本低廉、安全可靠、防水防尘的解决方法。
文档编号F21V15/00GK201100614SQ20072017207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5日
发明者李卫华 申请人:李卫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