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灯具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773阅读:1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灯具格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格栅,尤其涉及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 曲线的灯具格栅。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的直型灯灯具,比较公认的最佳的配光曲线应当是蝙蝠翼形,也就是说 在受光面(一般为距离地面75厘米)处,符合照明亮度要求的同时,照射面应尽量宽,且从 灯管正下方到两侧的光通量逐渐增加,如果将光通量投影到坐标纸上则是呈现出一个蝙蝠翼形。为了实现蝙蝠翼形的配光曲线,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使用双灯管灯具,并利用 灯管上方的反光装置将光强制压成蝙蝠翼形,这不仅极大的损失了光照效率,消耗电能,而 且容易产生眩光。而目前双灯管灯具的格栅基本上只是起到美观或一定程度上减少眩光的 目的,对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形成起不到任何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灯具格栅,以克服现有 技术中以单支灯管无法形成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 灯具格栅,用于安装于所述灯管的下方,所述格栅上形成有遮光部与透光部,在形状上,所 述格栅包括底部、左侧部与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左侧边接合并向左侧边的左 上方延伸,所述右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右侧边接合并向右侧边的右上方延伸,所述底部与受 光面平行,且在底部与所述灯管对应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灯管方向纵向延伸的开口向上 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直线形。优选的,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左侧部与底部的夹角大致呈135度,所述右侧部与 底部的夹角大致呈135度。优选的,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折线形。优选的,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曲线形。优选的,所述底部的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优选的,所述底部的凹槽的横截面呈U形。优选的,所述格栅形成的遮光部朝向灯管的一侧由反光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格栅形成的透光部分布于所述底部、左侧部和/或右侧部。优选的,所述透光部均勻分布于所述凹槽两侧。优选的,所述透光部由镂空形成或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的各种图案组成。优选的,所述格栅的侧边具有安装部。优选的,所述格栅的左侧边与右侧边的延伸高度使所述灯管的下半部分发出的直
3射光得到遮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可以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节省灯管,提高 了光照效率,节约能源,且进一步减少了眩光。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格栅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灯具整体横截面示意图;图3至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格栅底部透光部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思路在于希望通过格栅设计使得单支灯管即可实现蝙蝠翼形 配光曲线,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灯具格栅安装于单支灯管的下方。与现有常见格栅一样,在 格栅上同样形成有遮光部与透光部,但不同的是,现有格栅一般呈平面型,而本实用新型的 格栅,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格栅100,在形状上包括底部10、左侧部20与右侧部30,所述 左侧部20与所述底部10的左侧边接合并向左侧边的左上方延伸,所述右侧部20与所述底 部10的右侧边接合并向右侧边的右上方延伸,所述底部10与受光面平行,且在底部10与 所述灯管对应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灯管方向纵向延伸的开口向上的凹槽10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左侧部20与右侧部30的横截面为直线形。根据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左侧部与底部的夹角大致呈135度,所述右侧部 与底部的夹角大致呈135度。实际上,具体角度可以根据与灯管的距离、灯罩的高度等因素 综合调整,不限于135度。而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折线形(例如开口朝向灯管方向的敞口梯 形或三角形);也可以是曲线形,例如碗形或弓形等。凹槽101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呈V形或U形。凹槽101位置与灯管相对应,优选的是位于灯管的正下方,不仅遮挡住了灯管下 方最强烈的直射光,而且可以将这部分光再反射回去,照射到灯管上方的发光装置后再反 射下来,这样到达受光面的光不仅更加柔和,而且符合蝙蝠翼曲线的特性。左侧部20与右侧部30将灯管下部侧面发出的直射光进行遮挡并反射后照射到受 光面,同样使得灯光更加柔和。现有的灯具格栅大多呈平面型,且呈棋盘网格式镂空形成透光部,不透光的部分 为遮光部,只要将这种格栅的形状改造成上述图1所示的形状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实 用新型的目的,但如果按照以下优选方式进一步改造,则可进一步增强效果。例如,将格栅形成的遮光部朝向灯管的一侧由反光材料制成,这样遮光部不仅阻 挡光线,而且可以强烈的将光线向灯管上方反射,如图2所示,灯管上方一般具有一个反光 装置200,接收到格栅100反射回来的光线后可将这部分光线再次反射向受光面,不仅增强 了光效,而且减少了眩光。图2中所示,在灯罩300内具有一个与格栅100配合使用的反光装置200,该反光 装置的形状不限于图2所示,现有灯具中的反光装置的形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实
4用新型的目的,图2所示仅为一种优选方式,该反光装置200同样分为一个左侧部、一个中 间部、一个右侧部。左侧部与中间部的左侧边相接合并向中间部的左侧边的左下方延伸,右 侧部与中间部的右侧边相接合并向右侧边的右下方延伸,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呈直线 形、折线形或弧形,优选的,沿从左至右方向,左侧部横截面呈单调递增凸曲线形,右侧部横 截面呈单调递减凸曲线形。所述中间部可以呈一个倒三角形,优选的夹角大于135度,更优 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部的形状也可以进一步分为一个顶部区,一个左侧区,一个右 侧区,顶部区呈上述的倒三角形,左侧区与顶部区的左侧边相连并向左下方延伸,右侧区与 顶部区的右侧边相连并向右下方延伸;所述左侧区与右侧区的横截面可以是直线形、折线 形或弧线形,优选的,左侧区横截面呈单调递增凹曲线形,右侧区横截面呈单调递减凹曲线 形。格栅上形成的透光部可以分布在底部和左侧部及右侧部上,优选的,是将透光部 仅分布于所述底部10上,而左侧部20与右侧部30皆为遮光部,这样,遮光部的反光面积更 大,且可以更严密的遮挡灯管下部侧面的直射光。而将所述透光部均勻分布于所述凹槽101 两侧时,则可以更加均衡的使配光曲线呈现蝙蝠翼形状。如果在左侧部与右侧部上也设置 透光部,则可以适当的增加受光面的照射亮度,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考虑实施,本实用新 型对此不作限制。如图3至图8所示,所述透光部由镂空形成或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的各种图 案组成。可以是分列凹槽两侧纵向排列的矩形组合,椭圆形组合,圆形组合,菱形组合,混合 形状组合,或在个别透光部形成装饰纹(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由这些组合图案形成的透光部之外的部分就是遮光部。如非一体化设计,则为安装方便,所述格栅的侧边可以具有安装部,安装后,所述 格栅的左侧边与右侧边的延伸高度使所述灯管的下部侧面发出的大部分直射光得到遮挡, 而上部侧面发出的大部分直射光又可以优选的被反光装置200的左侧部与右侧部遮挡,这 样,使用者抬头时几乎看不见灯管,灯管发出的大部分光线都是通过格栅的透光部照射向 受光面,不仅实现了单支灯管的蝙蝠翼形配光曲线,而且进一步减少了眩光,避免了强光刺 眼。
权利要求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灯具格栅,用于安装于所述灯管的下方,形成有遮光部与透光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包括底部、左侧部与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左侧边接合并向左侧边的左上方延伸,所述右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右侧边接合并向右侧边的右上方延伸,所述底部与受光面平行,且在底部与所述灯管对应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灯管方向纵向延伸的开口向上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直线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左侧部与底部的夹角 大致呈135度,所述右侧部与底部的夹角大致呈135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折线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部与右侧部的横截面为曲线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凹槽的横截面呈V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的凹槽的横截面呈U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形成的遮光部朝向灯管的一侧由 反光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形成的透光部分布于所述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形成的透光部分布于所述左侧部 和/或右侧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均勻分布于所述凹槽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由镂空形成或由透明或半透明 材料形成的各种图案组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侧边具有安装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的左侧边与右侧边的延伸高度使 所述灯管的下部侧面发出的直射光得到遮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的灯具格栅,用于安装于所述灯管的下方,所述格栅上形成有遮光部与透光部,在形状上,所述格栅包括底部、左侧部与右侧部,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左侧边接合并向左侧边的左上方延伸,所述右侧部与所述底部的右侧边接合并向右侧边的右上方延伸,所述底部与受光面平行,且在底部与所述灯管对应的位置具有至少一个沿灯管方向纵向延伸的开口向上的凹槽。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可以以单支灯管实现蝙蝠翼形配光曲线,节省灯管,提高了光照效率,节约能源,且进一步减少了眩光。
文档编号F21Y103/00GK201672455SQ20092027203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王默文 申请人:王默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