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23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状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柱状发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漏光及高出光效率的柱状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柱状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模块为目前常用的柱状发光模块。 在传统的柱状发光模块中,包括一导光棒及二光源。该二光源分别邻近导光棒的二端设置, 并用以发射光线由导光棒的二端进入导光棒内部。然而,当进入导光棒其中一端的光线从另一端射出后,便被反射回导光棒内部并自非出光面直接漏光。一般而言,从导光棒二端所造成的漏光量约占出光效率的,导致光源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状发光模块,在柱状发光模块的套筒的底面设置数个扩散结构,当光源的光线入射到该些扩散结构后被导至导光棒内,用于减少漏光,提升柱状发光模块的出光效率。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柱状发光模块。柱状发光模块包括一导光棒、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至少二光源及数个第一扩散结构。导光棒具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套筒容置导光棒的第一端并具有一第一底面。第二套筒容置导光棒的第二端并具有一第二底面。该至少二光源分别面对第一端及第二端穿设于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 用以发射一光线进入导光棒内。该些第一扩散结构分别设于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用以将光线导至导光棒。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的剖视图;图2(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的侧视图;图3(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300 柱状发光模块102:导光棒104:第一套筒106 第二套筒108:第一光源
110:第二光源112:第一端114:第二端118:第一底面122 第二底面124:第一扩散结构228,328 第一反射片332 第二扩散结构Ll 光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请參照图1,其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的剖视图。柱状发光模块 100包括导光棒102、第一套筒104、第二套筒106、第一光源108、第二光源110、数个第一扩 散结构じ4。导光棒102具有相对应的第一端112与第二端114。第一套筒104容置导光棒102 的第一端112并具有第一底面118。第二套筒106容置导光棒102的第二端114并具有第 ニ底面122。第一光源108及第ニ光源110分别面对第一端112及第ニ端114穿过并设于第一 底面118及第ニ底面122上,用以发射光线进入第一端112的端面及第ニ端114的端面,如 此,使光线进入导光棒102内。第一扩散结构IM设于第一底面118及第ニ底面122上,用以将入射到第一扩散 结构124的光线Ll漫射至导光棒102内。由于入射到第一扩散结构124的光线Ll以扩 散方式产生多角度的反射光束,故可避免反射光线全部以单ー角度射入导光棒102内后从 非出光面全部漏光,因此可大幅减少漏光量且提高柱状发光模块100的出光效率及光源效 率。依据模拟实验,本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100可降低47. 07%的漏光量。如图1所示,虽然该些第一扩散结构IM彼此分离地形成第一底面118,然此非用 以限制本发明。在ー实施态样中,该些第一扩散结构124中至少一部分也可彼此连接在一 起。第一扩散结构124的外形可以是凸起外形或其它外形。第一扩散结构IM可与第 ー套筒104及第ニ套筒106 —体成形。进ー步地说,以第一套筒104为例说明,形成第一套 筒104的射出模具(injection molding)中具有对应于第一扩散结构124的外型的模具结 构,如此,第一套筒104在注塑成形后,便形成有第一扩散结构124 ;或者,也可对第一底面 118进行喷砂制作エ艺,以于第一底面118上形成第一扩散结构124。第二实施例请參照图2 (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柱状发 光模块的侧视图。为避免图示过于复杂,图2的柱状发光模块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第 ニ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的柱状发光 模块200与第一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100不同之处在干,柱状发光模块200更包括第一反射片2 及第二反射片(未绘示)。虽然图2未绘示,然本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200更包括图1的导光棒102、第二套筒106、第二光源110。第一反射片2 设于第一套筒104的第一底面118上并覆盖该些第一扩散结构 124的至少一部分,而该第二反射片设于第二套筒106的第二底面122 (第二底面122未绘示于图2)上并覆盖该些第一扩散结构IM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反射片2 及该第二反射片可将入射至第一反射片2 及该第二反射片的光线反射至导光棒102内。其中,第一反射片2 及该第二反射片的反射率约为或大于60%。以下说明第一反射片228的细部结构,该第二反射片相似于第一反射片228,故不
重复赘述。第一反射片2 可应用例如是涂布、喷布或是电镀等方式形成于第一底面118。第一反射片2 对应第一扩散结构124的外形覆盖第一扩散结构124,由此,第一反射片228的表面形成有对应于第一扩散结构124的外形的凸起外形。由于该凸起外形, 再加上第一反射片2 本身的高反射率,故可将入射到第一反射片228的光线更有效率地漫射至导光棒102内。此外,第一反射片2 可以是镜反射片或扩散式反射片或漫反射式反射片。较佳但非限定地,第一反射片2 是白反射片或银反射片。第三实施例请参照图3 (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其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的侧视图。为避免图示过于复杂,图3的柱状发光模块未绘示第二套筒及导光棒。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之处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300与第二实施例的柱状发光模块200不同之处在于,柱状发光模块300的第一反射片3 及第二反射片更包括数个第二扩散结构332,其用以将入射至第二扩散结构332的光线漫射至导光棒102。虽然图3未绘示,然柱状发光模块300还包括导光棒102、第二套筒106、第二光源 110。第二扩散结构332的外形可以是凸起外形或其它外形。第一反射片3 上的第二扩散结构332可与第一反射片3 —体成形。进一步地说,形成第一反射片328的模具中具有对应于第二扩散结构332的外型的模具结构。如此一来,第一反射片3 在制作完成后便形成有第二扩散结构332 ;或者,可对第一反射片3 进行喷砂制作工艺以形成第二扩散结构332。相似地,柱状发光模块300的第二反射片上的第二扩散结构332的特征相似于第一反射片3 上的第二扩散结构332,在此不再重复赘述。此外,柱状发光模块300的第一反射片3 具有相似于第二实施例柱状发光模块 200的第一反射片2 的技术特征。第一反射片2 的技术特征请参照第二实施例的说明, 在此不再重复赘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柱状发光模块,在套筒的底面设置数个扩散结构,可将入射至扩散结构的光线漫射至导光棒内,以减少漏光并可增加柱状发光模块的光源效率及出光效率。在一实施态样中,柱状发光模块还可包括高反射率的反射片,其设于套筒的底面以反射更多的光线,减少更多的漏光,大幅度提升光源效率。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柱状发光模块,包括导光棒,具有相对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套筒,容置该导光棒的该第一端并具有第一底面;第二套筒,容置该导光棒的该第二端并具有第二底面;至少两个光源,分别面对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穿设于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底面,用以发射一光线进入该导光棒内;以及多个第一扩散结构,其分别设于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底面,用以将该光线导至该导光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发光模块,还包括至少两个反射片,设于该第一底面及该第二底面上的该些第一扩散结构上,其中该两个反射片的反射率至少等于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发光模块,其中该二反射片包括多个第二扩散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发光模块,其中该二反射片为镜反射片、扩散式反射片或漫反射式反射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柱状发光模块,其包括导光棒、第一套筒、第二套筒、至少两个光源及数个第一扩散结构。导光棒具有相对应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套筒容置导光棒的第一端并具有第一底面。第二套筒容置导光棒的第二端并具有第二底面。该两个光源分别面对第一端及第二端穿设于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用以发射光线进入导光棒内。第一扩散结构分别设于第一底面及第二底面,用以将光线导至导光棒。
文档编号F21V17/00GK102374390SQ20101024807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9日
发明者叶志庭, 黄国瑞 申请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