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4976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导光板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分别与顶面与底面相连接的第一入光面,顶面包括出光区域,光源设置于第一入光面一侧,光源具有发光面,顶面还包括入光区域,入光区域与第一入光面相连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导光条与导光板层叠设置,且导光条对应入光区域设置,导光条与导光板沿层叠设置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小于光源发光面沿导光条与导光板层叠方向上的高度,光源产生的光线一部分经由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另一部分通过导光条后,由导光板顶面上的入光区域进入导光板,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由出光区域射出。上述背光模组光利用率高。
【专利说明】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因为体积轻薄,辐射小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成为主流的显示产品。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一面光源,如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匀的平面光。
[0003]现有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导光板及点光源,该导光板包括具有出光区域的顶面、与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连接该顶面与该底面的多个侧面,其中一侧面作为导光板的入光面。该点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由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该入光面进入该导光板,经过该导光板的传播后由顶面的出光区域射出该背光模组。
[0004]然而,为了追求背光模组的轻巧化,占据背光模组主要重量的导光板被薄型化,应用薄型化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重量较轻,而作为点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薄型化速度跟不上导光板的薄型化速度,造成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高度高于导光板入光面的高度,即导光板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从而导致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的一部分无法进入导光板,光的利
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光源与薄型的导光板无法匹配造成的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光利用率的背光模组。
[0006]另,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0007]—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顶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分别与顶面与底面相连接的第一入光面,该顶面包括出光区域,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具有发光面,该顶面还包括入光区域,该入光区域与第一入光面相连接,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设置,且该导光条对应该入光区域设置,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沿层叠设置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小于该光源发光面沿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方向上的高度,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另一部分通过该导光条后,由导光板顶面上的入光区域进入导光板,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由该出光区域射出。
[0008]—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邻该液晶面板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顶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分别与顶面与底面相连接的第一入光面,该顶面包括出光区域,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具有发光面,该顶面还包括入光区域,该入光区域与第一入光面相连接,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设置,且该导光条对应该入光区域设置,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沿层叠设置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小于该光源发光面沿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方向上的高度,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另一部分通过该导光条后,由导光板顶面上的入光区域进入导光板,进入导光
板内的光线由该出光区域射出。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条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共同接收光源发
出的光,导光条再将进入导光条内部的光传递至导光板,相当于增加了进入的导光板的入
光面积,使光源发出的绝大部分的光进入导光板后经由导光板转换后变为较为均匀的平面
光出射,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反射结构、导光条及光源的局部放大图。
[0012]图3为图1中背光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中IV-1V处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5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组装后的剖示图,其剖切位
置与图4所示的图3中的剖切位置相同,同时液晶面板省略。
[0015]图6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模组组装后的剖示图,其剖切
位置与图4所示的图3中的剖切位置相同,同时液晶面板省略。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__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顶面、与该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及位于导光板一侧且分别与顶面与底面相连接的第一入光面,该顶面包括出光区域,该光源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具有发光面,其特征在于:该顶面还包括入光区域,该入光区域与第一入光面相连接,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光条,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设置,且该导光条对应该入光区域设置,该导光条与该导光板沿层叠设置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小于该光源发光面沿导光条与该导光板层叠方向上的高度,该光源产生的光线一部分经由该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另一部分通过该导光条后,由导光板顶面上的入光区域进入导光板,进入导光板内的光线由该出光区域射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出光区域与入光区域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结构,该反射结构包括底板及自该底板向一侧弯折并延伸的第一弯折部,该底板与该第一弯折部围绕该导光板与该光源,该导光板的底面设置于该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包括胶框,用于收容该光源与导光板,该胶框为中空的框架,其包括依序首尾相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形成一环形结构,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的下端面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第四侧板的下端面与底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为该光源的设置提供让位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该第四侧板的内侧向该胶框的中心共同延伸一支撑板,以将胶框围成的收容空间划分为两个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侧板包括依序相连的第一展壁、侧壁及该支撑板,该支撑板靠近该胶框的中心,以与其他侧壁上的支撑板配合划分该二收容空间,该侧壁的一端与该支撑板的远离该胶框中心的一端相连接,相对的一端与该第一展壁相连接,该第一展壁、侧壁及该支撑板三者连接形成二级阶梯状结构,该支撑板到该底板的距离小于该点光源发光面的顶端与底板之间的距离,该第一展壁与侧壁形成收容空间用于收容该导光条及部分光源,该第一展壁与侧壁形成该收容空间的内壁设置反射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条的折射率大于该导光板的折射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条包括光入射面、与该光入射面相连的光出射面,该导光条的光入射面和第一入光面与该光源相对设置以接收该光源产生的光线,该光出射面与该导光板的入光区域相对设置以将导光条内的光线传输至该导光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入光区域包括第一入光区、第二入光区及第三入光区,该第一入光区的一端与出光区域连接,相对的一端与第二入光区连接,该第二入光区的一端与第一入光区连接,相对的一端与第三入光区连接,第三入光区的一端与第二入光区连接,相对的一端与第一入光面连接,该第一入光区与出光区域共面,第二入光区与第三入光区向该导光板的内部凹入,以收容部分导光条,导光条包括与光入射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连接光入射面与第一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相对设置且与第一连接面相邻设置的第三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相对设置且与光入射面相邻设置的第四连接面、及连接第四连接面与第三连接面且位于二者之间的第五连接面,第四连接面、第五连接面及第三连接面形成光出射面,该光出射面向该导光条内部凹入,以与入光区域配合,该出光区域、底面平行,且与第二入光区、第一入光面垂直,第三入光区是连接第二入光区、第一入光面的倾斜面,该光入射面、第一连接面、第五连接面平行,第二连接面与第三连接面平行并与光入射面垂直。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及相邻该液晶面板且为该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是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模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液晶面板对应出光区域的下表面相对于导光板底面的高度低于光源发光面的顶端相对于导光板底面的高度。
【文档编号】F21S8/00GK103453386SQ201210176213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智勇, 黄星童 申请人:鑫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深鑫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