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37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结构,尤指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节能减排的提倡,节能照明灯具已成为趋势,故基于低耗能、省电等特点,节能灯如突光(fluorescent)灯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已愈来愈普遍应用于照明,并已逐渐取代统灯传泡(如白炽灯)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灯具 或发光装置中。由于就价格比上总发光流明(lumen)而言,荧光灯仍比发光二极管灯低价,因此目前在民用上,荧光灯也占多数。但目前荧光灯的制造方式仍不适合调光,主要是荧光灯的调光亮度无法足够低,且荧光灯调光之后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因此,在有全亮也有低量度需求的同一场合中,以荧光灯为主灯以满足全亮需求,或切换至发光二极管为辅灯以满足低亮度需求,将是一理想的方式。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类似产品普遍有如下缺点一、在生产组装时过于烦琐;二、受限于荧光灯管的结构,使发光二极管辅灯的出光效果被限制,如出光的角度及出光的扩散效果也受限制,以至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三、荧光灯主灯的出光效果会受发光二极管辅灯的加入而影响亮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利用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柱出光,并将荧光灯围设在导光柱外周缘的配置,以避免荧光灯及发光二极管互相限制对方的出光效果,进而提高灯具整体的发光效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包括一承载座;一导光柱,其装设于承载座;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其对应导光柱配置;一荧光灯,其固定于承载座并围设于导光柱的外周缘;以及一控制模组,其包括一电路板及一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切换单元,所述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且切换单元用以切换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的开启或关闭。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座一侧具有一固定平台,另一侧设有一容室,所述导光柱及荧光灯共同固置于固定平台,所述电路板容置于容室。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承载座朝远离固定平台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卡勾,容室形成于所述卡勾的内侧。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布设于电路板,导光柱一端设有一缺槽,固定平台具有一与容室相通的中空定位柱,导光柱穿设于所述中空定位柱,且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缺槽。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荧光灯为多个U字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固定平台设有多个插孔,且每一 U字状灯管的两端对应所述插孔插设。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荧光灯为一中空螺旋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固定平台设有二插孔,且中空螺旋状灯管的两端对应所述插孔插设。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柱设有多个卡榫,中空定位柱设有多个凹洼,各卡榫和各凹洼相互卡合。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光柱一端设有一缺槽,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扩大部,扩大部形成一出光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光面为一平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光面为一凸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光面为一凹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光面表面为经磨砂处理的表面。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光面表面披覆有一光扩散涂层。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还包括一安定器及一启动器,安定器及启动器分别装设于电路板。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还包括一灯壳及一灯罩,灯壳设有一容置空间,承载座及电路板容设于容置空间,灯罩连接于灯壳并对应导光柱、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而罩盖。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柱出光,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源与荧光灯的光源达到相同水平位置,并将荧光灯围设于导光柱外周缘的配置,以克服荧光灯结构上的限制,改善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果,即避免荧光灯及发光二极管互相限制对方的出光效果,进而提高灯具整体的发光效率及出光效果;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导光柱为透明材质,以避免荧光灯主灯的出光效果受发光二极管辅灯的影响而降低;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柱出光,使导光柱与荧光灯达到相同水平位置,且导光柱的端部延伸有扩大部,以增加出光面的面积,可避免发光二极管辅灯的出光效果受荧光灯主灯的影响而降低;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位于电路板的一或多个发光二极管可随同其它电子元件如安定器及启动器等,已先焊接(或焊贴)于电路板上,使该灯具结构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及组装便利性,从而达到方便生产及组装的功效;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出光面为凸面、凹面或平面,使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可方便地选择所需要的发光二极管出光的角度及出光的扩散效果,以实际满足多项应用需求;并为进一步增加发光二极管出光的扩散效果,可在出光面进行磨砂处理或披覆一光扩散涂层。

[0032]图I为 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柱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柱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荧光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承载座-I ;结合环-10 ;固定平台-11 ;中空定位柱-111 ;凹洼-1111 ;插孔-112 ;卡勾-12 ;容室-13 ;导光柱-2 ;缺槽-21 ;扩大部-22 ;出光面-221 ;卡榫-23 ;发光二极管-3 ;荧光灯-4 ;控制模组-5 ;电路板-51 ;缺口 -511 ;切换单元-52 ;安定器-6 ;启动器_7 ;灯壳-8 ;容置空间-81 ;灯头-82 ;灯罩_9。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作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请参考图I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主要包括一承载座I、一导光柱2、至少一发光二极管3、一荧光灯4及一控制模组5。承载座I 一侧具有一固定平台11,另一侧朝远离固定平台11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卡勾12,所述卡勾12的内侧形成有一容室13,且固定平台11具有一与所述容室13相通的中空定位柱111,中空定位柱111设有多个凹洼1111,固定平台11设有多个插孔112。导光柱2为透明材质,所述导光柱2装设于承载座I,导光柱2 —端设有一缺槽21,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扩大部22,扩大部22形成一出光面221,且出光面221为一凸面,出光面221表面可作磨砂处理或披覆一光扩散涂层,所述出光面221表面处理不以上述为限,可视实际需求予以调整。另外,导光柱2设有多个卡榫23,各卡榫23和各凹洼1111相互卡

口 ο发光二极管3布设于电路板51,所述发光二极管3对应导光柱2配置,并令发光二极管3容置于缺槽21,使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柱2出光。荧光灯4固定于承载座I并围设于导光柱2的外周缘,所述导光柱2及荧光灯4共同固置于固定平台11 ;其中,荧光灯4为多个U字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2,如图所示为3U状灯管,但不以此为限,每一 U字状灯管的两端对应所述插孔112插设。[0056]控制模组5包括一电路板51及和电路板51电性连接的一切换单元52,电路板51设有多个缺口 511,所述电路板51容置于容室13并分别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4,且卡勾12对应缺口 511卡合,以定位电路板51,避免电路板51发生旋转;切换单元52用以切换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4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安定器6 (也可为电子安定装置)及一启动器7 (也可为电子启动装置),所述安定器6及启动器7装设于电路板5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灯壳8,灯壳8设有一容置空间81,承载座I及电路板51容设于容置空间81,且灯壳8的端部连接有一灯头82。本实用新型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的组合,其利用导光柱2装设于承载座I ;发光二极管3对应导光柱2配置;荧光灯4固定于承载座I并围设于导光柱2的外周缘;控制模组5包括电路板51及与所述电路板51电性连接的切换单元52,电路板51容置于容室13并分别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4,切换单元52用以切换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 4的开启或关闭。因此,发光二极管3通过导光柱2出光,使发光二极管3的光源与突光灯4的光源达到相同水平位置,并将荧光灯4围设于导光柱2外周缘的配置,以克服荧光灯4结构上的限制,改善发光二极管3的出光效果,即避免荧光灯4及发光二极管3互相限制对方的出光效果,进而提高灯具整体的发光效率及出光效果。另外,如图3至图4所示,在有全亮也有低量度需求的同一场合中,使用者可自行选择性地切换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4,以荧光灯4为主灯以满足全亮需求,或切换至发光二极管3为辅灯以满足低亮度需求。其中,如图3所示,因导光柱2为透明材质,以避免荧光灯4主灯的出光效果受发光二极管3辅灯的影响而降低;如图4所示,发光二极管3通过导光柱2出光,使所述导光柱2与荧光灯4达到相同水平位置,且导光柱2的端部延伸有扩大部22,以增加出光面221的面积,可避免发光二极管3辅灯的出光效果受荧光灯4主灯的影响而降低。再者,位于电路板51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3可随同其它电子元件如安定器6及启动器7等,已先焊接(或焊贴)于电路板51上,使实用新型灯具结构具有良好的生产效率及组装便利性,而达到方便生产及组装的功效。请参考图5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柱的其它实施例;如图4所示,出光面221为凸面外,本实用新型出光面221也可为凹面或平面,使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可方便地选择所需要的发光二极管3出光的角度及出光的扩散效果,以实际满足多项应用需求。此外,为进一步增加发光二极管3出光的扩散效果,可在出光面221加以磨砂处理或披覆一光扩散涂层。请参考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荧光灯另一实施例,其中荧光灯4为一中空螺旋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2,固定平台11设有二插孔112,且中空螺旋状灯管的两端对应二插孔112插设。请参考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灯具结构另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灯罩9,灯罩9连接灯壳8并对应导光柱2、发光二极管3及荧光灯4而罩盖。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包括一结合环10,结合环10为一环体,所述结合环10两侧分别与灯壳8及灯罩9相互卡合定位。此外,为进一步增加灯罩9出光的扩散效果,可在灯罩9的表面进行磨砂处理或披覆一光扩散涂层。[006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与修饰等,均同理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包括 一承载座; 一导光柱,其装设于承载座;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其对应导光柱配置; 一荧光灯,其固定于承载座并围设于导光柱的外周缘;以及 一控制模组,其包括一电路板及一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切换单元,所述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于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一侧具有一固定平台,另一侧设有一容室,所述导光柱及荧光灯共同固置于固定平台,所述电路板容置于容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朝远离固定平台的方向延伸有多个卡勾,容室形成于所述卡勾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布设于电路板,导光柱一端设有一缺槽,固定平台具有一与容室相通的中空定位柱,导光柱穿设于所述中空定位柱,且发光二极管容置于所述缺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灯为多个U字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固定平台设有多个插孔,且每一 U字状灯管的两端对应所述插孔插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光灯为一中空螺旋状灯管并环绕于导光柱,固定平台设有二插孔,且中空螺旋状灯管的两端对应所述插孔插设。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设有多个卡榫,中空定位柱设有多个凹洼,各卡榫和各凹洼相互卡合。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一端设有一缺槽,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扩大部,扩大部形成一出光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一平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一凸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一凹面。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表面为经磨砂处理的表面。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表面披覆有一光扩散涂层。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还包括一安定器及一启动器,安定器及启动器分别装设于电路板。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还包括一灯壳及一灯罩,灯壳设有一容置空间,承载座及电路板容设于容置 空间,灯罩连接于灯壳并对应导光柱、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而罩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所述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包括一承载座、一导光柱、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荧光灯及一控制模组,所述导光柱装设于承载座;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导光柱配置;所述荧光灯固定于承载座并围设于导光柱的外周缘;所述控制模组包括一电路板及一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切换单元,所述电路板分别电性连接发光二极管及荧光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切换发光模式的灯具结构,其发光二极管通过导光柱出光,并将荧光灯围设于导光柱外周缘的配置,以避免荧光灯及发光二极管互相限制对方的出光效果,进而提高灯具整体的发光效率及出光效果。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484655SQ20122000112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曾俊超 申请人:许秀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