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4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特别是涉及ー种应用于照明用的高功率发光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公开第6,709,132号,提供ー发光二极管灯泡,其具有一扁平状且被弯曲成一鸟笼状形体的印刷电路板;多个发光二极管被排列在印刷电路板上;以及一透明或半透明的盖体,包覆住鸟笼状形体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可以具有多个带状,其是由印刷电路板中心向外辐射状延伸的分支。发光二极管灯泡可以进一歩包括ー电源部,其包含 有一提供电流至各个发光二极管的电カ单元。美国专利公开第6,793,374号,其揭露一具有连接柱的发光二极管灯泡,连接柱被连接于一盖体及一基材之间。基材是被安排成为一多面体且具有图案化的表面。每ー表面具有至少ー发光二极管。连接柱也具有ー散热器,其连接于基材与灯泡盖体之间。美国专利公开第6,598,996号,其揭露ー发光二极管灯泡,其是应用于汽车的刹车灯插座中,其具有第一及第ニ印刷电路板,又具有第一及第ニ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些电路板上,用以当汽车提供一电カ信号时产生一単色光。发光二极管灯泡进ー步包括一本体,用以插件式连接;一基体具有至少ー连接部;以及一支撑套管具有一导线槽、一支撑盘以及用以支撑第一印刷电路板的至少ニ支柱。最后,发光二极管灯泡包含至少ー电阻,其电性连接于至少一连接部及电性连接到第一及第ニ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导线之间。上述各现有习知技术仅能应用于螺旋式灯座或者汽车的刹车灯座上且其体积均过于庞大,事实上,习知的灯座结构仍有非常多种不同的类型,若要达到广泛的节省能源及环保,发光二极管如何能兼顾体积小且能在高压环境下操作,以及如何与现有习知灯座结构更广泛的结合将是一重要课题。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歩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ー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新型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主要使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能形成一可高压操作的単体,并可直接应用于不同的现有习知灯座结构。再者本实用新型亦可大幅提升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的散热能力,使得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能正常的在高压环境下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导电接脚,其具有一第一単元及一第二単元;一第二导电接脚,其具有一第三単元及一第四単元;一导热接脚,其具有一第五单兀及一第六单兀,又第五单兀端部设有一晶粒座;ー发光二极管单兀,设置于晶粒座内,其一端借由一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脚,其另一端借由一第二导线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接脚;以及ー掩膜,封装包覆第一単元、第三単元、第五単元、晶粒座、发光二极管单元、第一导线及第ニ导线,且使第二単元、第四単元及第六単元裸露于掩膜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ー步实现。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晶粒座与导热接脚,为一体成
型的结构。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第一单元上,形成有至少ー补强件。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第三单元上,形成有至少ー补强件。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第五单元上,形成有至少ー补强件。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导热接脚为ー板状、一方柱、一圆柱或一鳍片状的结构。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晶粒座内进ー步覆盖ー取光层或一光波转换层。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第二单元及该第四单元形成为一插件式结构。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插件式结构为一 G4、一 G5. 3、一G6. 35、一G7. 9、一G9、一G9. 5、ー⑶4、ー⑶5. 3、一GX5. 3、一GX6. 35、一GX7. 9、一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 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单元为一高压发光
ニ极管单元。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高压发光二极管是指多颗发光ニ极管相互串联或者是ー发光二极管串联ー阻抗元件。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进ー步包括ー散热件,其与该第六単元导热结合,且使该第二単元及该第四単元的端部,分别裸露出一接脚部。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散热件是由金属或高导热的散热陶瓷材质所制成。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散热件为ー鳍片状的形体。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散热件与该第六单元是借由一导热胶或一焊锡进行固定及导热结合。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接脚部为ー插件式结构。前述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中该插件式结构为一 G4、一 G5. 3、一G6. 35、一G7. 9、一G9、一G9. 5、ー⑶4、ー⑶5. 3、一GX5. 3、一GX6. 35、一GX7. 9、一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 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002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I、借由导热接脚的设置,以达到热电分离的效果,并可提高散热能力,使得高功率及高照明度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得以设计制造。2、提高散热能力,使得高功率及高照明度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体积能够轻巧。3、由于第一导电接脚及第ニ导电接脚可以为ー插件式结构,并可直接与习知的灯座结构进行插接,进而使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能直接适用于习知的灯座结构。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ー种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实施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ー种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实施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ー种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局部实施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ー种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实施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件实施例图。图6A及图6C至图6H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实施例,其导电接脚与导热接脚的各种排列方式俯视实施例图。图6B为图6A的立面实施例图。10、10’ 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 11、11’ 第一导电接脚111 :第一单元112 :第二单元12、12’ 第二导电接脚121 :第三单元122:第四单元123 :补强件13 :发光二极管单元131 :第一导线132 :第二导线14 :掩膜211 :第一开孔212 :第二开孔30 :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 31 :导热接脚311 :第五単元312 :第六単元32 :散热件321 :第三开孔40:晶粒座50 :接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例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ー种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10实施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ー种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10’实施例图。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ー种插件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10、10’,其包括一第一导电接脚11、11’ ;一第二导电接脚12、12’ ;ー发光二极管单元13以及ー掩膜14,其特征为第一导电接脚11、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12’为ー插件式结构。第一导电接脚11、11’,其为导电佳的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第一单兀111及一第ニ単元112。又第一単元111及以下所述的第三単元121是指被掩膜14包覆的部位,而第ニ单元112及以下所述的第四单元122是指未被掩膜14包覆的部位。第二导电接脚12、12’,其为导电及导热佳的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第三単元121及一第四单元122,并且在第三单元121的端部设有一晶粒座40。晶粒座40与第二导电接 脚12、12’为相同的材质,且两者为一体成型的结构。第二导电接脚12、12’的型体,除了可以与第一导电接脚11、11’相同外,亦可制作成具有板体的型体。第一导电接脚11、11’或第二导电接脚12、12’制作时,可在第一单元111或第三単元121上,形成有至少ー补强件123,其例如ー凹孔、至少ー凹部、至少ー凸体或一不规则的形体。借此,在掩膜14成型后,掩膜14与第一导电接脚11、11’或第二导电接脚12、12’间的结构行为,将更为稳固。发光二极管单元13,可以为一般的发光二极管外,特别可以为一高压发光二极管単元,所谓的高压发光二极管是指多颗发光二极管相互串联或者发光二极管串联阻抗元件后,使得发光二极管能操作于多种不同的工作电压者。发光二极管单元13设置于晶粒座40内,其一端借由一第一导线131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脚11、11’,其另一端借由一第二导线132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接脚12、12’,借由第一导电接脚11、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12’通过第一导线131及第ニ导线132将电カ输送至发光二极管单元13,以使发光二极管単元13产生发光的功效。发光二极管单元13设置完成及打线完成后,晶粒座40内可进ー步覆盖一取光层或一光波转换层(图未不)。掩膜14,其为一可透光的材质,其用以封装包覆第一単元111、第三単元121、晶粒座40、发光二极管单元13、第一导线131及第ニ导线132,且使第二単元112及第四単元122裸露于掩膜14タト,如此可以形成ー完整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10、10’。由于现有习知的灯座结构已被长久及广泛的使用,因此若要将发光二极管广泛的使用,其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发光二极管形成一有如灯泡的単体,使其能直接的与灯座结构结合使用。本实施例的主要特征在于将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10、10’的接脚,由以往插在印刷电路板上方便进行焊接用的焊脚,改良成为与照明业界标准规范的尺寸相容的插脚,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接脚11、11’与第二导电接脚12、12’的间距及每ー导电接脚11、11’、12、12’的尺寸(长度、宽度、直径...)符合照明业界标准规范,而其它非第一导电接脚11、11’或第二导电接脚12、12’的部位可以任意变化。而此种符合照明业界标准规范的插脚结构,也就是本说明书所述的插件式结构。上述所称的插件式结构,更具体而言,例如一G4、一G5. 3、一G6. 35、一G7. 9、一G9、一 G9. 5、一 ⑶4、一 ⑶5. 3、一 GX5. 3、一 GX6. 35、一 GX7. 9、一 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第二实施例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ー种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局部实施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ー种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实施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散热件32实施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ー种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其包括一第一导电接脚11 ;一第二导电接脚12 ; —导热接脚31 ; ー发光二极管单兀13 ;以及ー掩膜14。第一导电接脚11,其为导电佳的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第一单兀111及一第二单元112。又第一単元111及以下所述的第三単元121及第五単元311是指被掩膜14包覆的部位,而第二単元112及以下所述的第四単元122及第六単元312是指未被掩膜14包覆的部位。第二导电接脚12,其为导电的材质所制成,其具有一第三単元121及一第四単元122。第一导电接脚11或第二导电接脚12制作时,可在第一单元111、第三单元121或以下所述的第五単元311上,形成有如第一实施例的至少ー补强件(图未示)。借此、在掩膜14成型后,掩膜14与第一导电接脚11或第二导电接脚12间的结构行为,将更为稳固。
导热接脚31,其具有一第五単元311及一第六単元312,又第五単元311端部设有一晶粒座40。晶粒座40与导热接脚31为相同的材质,且两者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导热接脚31 —般可以为ー板状、方柱、圆柱、鳍片状...等形体结构,以使晶粒座40导出的热,能更有效的进行传导。发光二极管单元13,可以为一般的发光二极管外,特别可以为一高压发光二极管単元,所谓的高压发光二极管是指多颗发光二极管相互串联或者发光二极管串联阻抗元件后,使得发光二极管能操作于多种不同的工作电压者。发光二极管单元13设置于晶粒座40内,其一端借由一第一导线131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脚11,其另一端借由一第二导线132电性连接于第二导电接脚12,借由第一导电接脚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通过第一导线131及第ニ导线132将电カ输送至发光二极管单元13,以使发光二极管单元13产生发光的功效。发光二极管单元13设置完成及打线完成后,晶粒座40内可进ー步覆盖ー取光层或ー光波转换层(图未不)。掩膜14,其为一可透光的材质,其用以封装包覆第一単元111、第三単元121、第五单元311、晶粒座40、发光二极管单元13、第一导线131及第ニ导线132,且使第二单元112、第四単元122及第六単元312裸露于掩膜14外。如此可以形成ー完整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而第二単元112及第四単元122裸露于掩膜14外的端部可当做焊脚使用而插接于印刷电路板上,或者可形成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插件式结构,进而能直接与灯座结构进行插接结合。如图4所示,为了增加散热的功效,导热接脚31可以进ー步结合一散热件32。如图5所示,散热件32,其内侧设有与第六単元312型体相容的凹部或第三开孔321,其可使第六単元312穿设于第三开孔321内,并使散热件32与第六単元312有效的导热结合。再者,散热件32亦设有与第二単元112及第四単元122型体相容的第一开孔211及第ニ开孔212,其可使第二単元112及第四単元122穿透第一散热件21,以使散热件32能与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结合。散热件32与第一导电接脚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接触的表面或者再包括导热接脚31,必须作绝缘处理,以避免产生短路的现象。又散热件32的设计,可以是ー个整体的单件式,或者亦可为两个単元或多个单元组合而成。此外,散热件32特别可由铜或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或者是氮化铝、氮化硼...等高导热的散热陶瓷材质所制成。如图4所示,又为了使所导出的热能有效的散发,因此将散热件32设计成为ー鳍片状的形体,以增加散热面积。为了不影响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与灯座结构的结合,因此散热件32必须使第二単元112及第四単元122的端部,分别裸露出一接脚部50。如此,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其接脚部50可当做焊脚使用而插接于印刷电路板上,或者接脚部50有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插件式结构,能直接与灯座结构进行插接。再者,散热件32与导热接脚31间,亦可以进一歩借由一导热胶或一焊锡进行固定及导热结合。图6A及图6C至图6H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实施例,其导电接脚11、12与导热接脚31的各种排列方式俯视实施例图。图6B为图 6A的立面实施例图。如图6A至图6H所示,为了因应不同的散热效能,导热接脚31可以作多种不同型体设计,导热接脚31与第一导电接脚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间亦可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当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30设计成插件式结构时,第一导电接脚11及第ニ导电接脚12的相对位置必须与照明业界标准规范一致,且必要时必须与体积大或面积宽的导热接脚31进行错位,如此才能与习知灯座结构的插座相容插接。而上述所称的插件式结构,更具体而言,例如一 G4、一 G5. 3、一 G6. 35、一 G7. 9、一G9、一 G9. 5、ー⑶4、ー⑶5. 3、一 GX5. 3、一 GX6. 35、一 GX7. 9、一 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 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导电接脚,其具有一第一单元及一第二单元; 一第二导电接脚,其具有一第三单元及一第四单元; 一导热接脚,其具有一第五单元及一第六单元,又该第五单元端部设有一晶粒座; 一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于该晶粒座内,其一端借由一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导电接脚,其另一端借由一第二导线电性连接于该第二导电接脚;以及 一掩膜,封装包覆该第一单元、该第三单元、该第五单元、该晶粒座、该发光二极管单元、该第一导线及该第二导线,且使该第二单元、该第四单元及该第六单元裸露于该掩膜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晶粒座与导热接脚,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单元上,形成有至少一补强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单元上,形成有至少一补强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五单元上,形成有至少一补强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导热接脚为一板状、一方柱、一圆柱或一鳍片状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晶粒座内进一步覆盖一取光层或一光波转换层。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单元及该第四单元形成为一插件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件式结构为一 G4、一 G5. 3、一 G6. 35、一 G7. 9、一 G9、一 G9. 5、一⑶4、一⑶5. 3、一 GX5. 3、一GX6. 35、一 GX7. 9、一 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 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发光二极管单元为一高压发光二极管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高压发光二极管是指多颗发光二极管相互串联或者是一发光二极管串联一阻抗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散热件,其与该第六单元导热结合,且使该第二单元及该第四单元的端部,分别裸露出一接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件是由金属或高导热的散热陶瓷材质所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件为一鳍片状的形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件与该第六单元是借由一导热胶或一焊锡进行固定及导热结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脚部为一插件式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件式结构为一 G4、一 G5. 3、一 G6. 35、一 G7. 9、一 G9、一 G9. 5、一 ⑶4、一 ⑶5. 3、一 GX5. 3、一GX6. 35、一 GX7. 9、一 GY5. 3、一 GY6. 35、一 GY7. 9、一 GY9. 5、一 GZ4、一 GZ6. 36 或一 GZ9. 5 的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热电分离式的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其包括第一导电接脚;第二导电接脚;导热接脚,其端部设有晶粒座;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于晶粒座内并借由第一导线及第二导线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电接脚及第二导电接脚;以及掩膜,封装包覆上述的构件且使第一导电接脚、第二导电接脚及导热接脚的局部裸露于掩膜外。借由热电分离式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的设计,可提高发光二极管灯泡的散热效能,并且第一导电接脚及第二导电接脚可以为插件式结构,以使得发光二极管灯泡结构能形成有如灯泡的独立单体,便于更换及使用。
文档编号F21V23/02GK202403035SQ20122000305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詹政卫, 陈明鸿 申请人:海立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